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扩张过程中不透水面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对地表温度的影响——以乌鲁木齐市为例 被引量:29
1
作者 周玄德 郭华东 孜比布拉.司马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7336-7347,共12页
伴随着城市热岛问题的日益显现,关于不透水面与地表温度的关系研究成为热点。在遥感技术的支持下,以乌鲁木齐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从不透水面出发,分别对不透水面类型、变化强度进行研究,探讨不透水面的时空变化特征。引入景观生态学理论... 伴随着城市热岛问题的日益显现,关于不透水面与地表温度的关系研究成为热点。在遥感技术的支持下,以乌鲁木齐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从不透水面出发,分别对不透水面类型、变化强度进行研究,探讨不透水面的时空变化特征。引入景观生态学理论,分析不透水面景观类型的空间格局及规律。以反演的地表温度为基础,分析了不透水面相关变量与地表温度的关系。结论如下:(1)研究区不透水面指数主要集中在0.3—0.7之间,占总面积的90%以上;(2) 2000年以来,15.89%的区域不透水面指数连年下降,分布在主城区,20.07%的区域不透水面指数连年上升,分布在城市的郊区,增长区域的幅度主要集中在10%以下;(3)不透水面的景观类型多样性减弱,以中、高覆盖区为主,其中高覆盖区的聚集指数最高,高达87.71,不透水面类型斑块形状由复杂向规则化推移;(4)研究区地表温度,增温明显,2000年地表温度均值25.94℃,2016年地表温度的平均值高达35.51℃;(5)不透水面对地表温度影响,存在阶段性、正负相关的交替性特征,整体表现为"M"形状;(6)不透水面类型面积百分比、不透水面类型景观指数对地表温度的影响相对复杂、差异明显,不能从单一的不透水面覆盖分析对地表温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透水面覆盖 景观 地表温度 变量 乌鲁木齐
下载PDF
干旱区绿洲城市遥感生态指数变化监测 被引量:27
2
作者 周玄德 郭华东 +2 位作者 孜比布拉.司马义 邓祖涛 梁滨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02-1012,共11页
新疆是典型的干旱地区,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及时准确地了解其生态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择干旱区绿洲城市乌鲁木齐市为研究区,利用2004年、2016年的同月份遥感影像数据,通过计算遥感生态指数(RSEI),分别从现状、空间分布、重心、... 新疆是典型的干旱地区,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及时准确地了解其生态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择干旱区绿洲城市乌鲁木齐市为研究区,利用2004年、2016年的同月份遥感影像数据,通过计算遥感生态指数(RSEI),分别从现状、空间分布、重心、景观特征、驱动因素等角度展开分析。结果表明:①2004—2016年,遥感生态指数从0.341增长至0.400,上升了17.24%,其中绿度(NDVI)、湿度(WET)和地表温度(LST)表现一定程度的上升,干度(NDBSI)表现为下降趋势;②生态指数等级划分中,主要以较低、中等水平为主,该类区域面积增长明显;生态指数等级变化,主要以不变、变好为主,其中生态指数增长的区域以上升1个等级为主;③不同类型的生态指数重心发生了偏移,低生态指数区的重心转移距离最长,达到2.82 km,较低生态指数区和高生态指数区的重心转移距离相对较短;④不同类型的遥感生态指数景观格局发生变化,斑块形状复杂性增强,空间连接性和集聚性显著。本文分析了乌鲁木齐市生态指数空间特征及变化规律,指出整个城市生态系统在近13年中没有出现大范围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总体向好的趋势发展,但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生态指数的变化与城市扩张联系紧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 遥感 生态指数 景观 干旱区绿洲 乌鲁木齐市
原文传递
雷达遥感六十年:四个阶段的发展 被引量:25
3
作者 郭华东 张露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23-1035,共13页
雷达遥感问世60年来已经历了4个阶段的发展,其在对地观测中的作用正日益凸显,已经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4个阶段分别是单波段单极化阶段,多波段多极化阶段,极化和干涉阶段,以及以双/多站或星座、高时序高分宽幅、3维成像为代表的新阶段... 雷达遥感问世60年来已经历了4个阶段的发展,其在对地观测中的作用正日益凸显,已经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4个阶段分别是单波段单极化阶段,多波段多极化阶段,极化和干涉阶段,以及以双/多站或星座、高时序高分宽幅、3维成像为代表的新阶段。本文结合作者长期在雷达遥感领域的研究经历,总结和回顾了雷达遥感的阶段发展和具有里程碑式的代表性技术;从观测技术、数据处理和应用角度阐述了新阶段雷达遥感的发展趋势,以及雷达遥感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结合的思考;最后着眼未来,介绍了月基雷达对地观测平台的前瞻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遥感 四阶段发展 回顾与展望 月基雷达对地观测
原文传递
地球大数据促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 被引量:18
4
作者 郭华东 梁栋 +2 位作者 陈方 孙中昶 刘洁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74-884,共11页
2015年,联合国通过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涵盖经济、社会、环境三大领域,其为各国全面转向可持续发展指明方向。然而,数据缺失、发展不均衡、目标间关联且相互制约等问题对于SDGs落实造成制约,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更加剧... 2015年,联合国通过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涵盖经济、社会、环境三大领域,其为各国全面转向可持续发展指明方向。然而,数据缺失、发展不均衡、目标间关联且相互制约等问题对于SDGs落实造成制约,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更加剧了各国实现SDGs面临的挑战。文章重点介绍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CASEarth)开展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可持续发展大数据信息平台系统、SDG指标监测与评估等研究工作,并对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的科学定位、核心任务及研究内容等进行介绍。文章提出了需提升SDGs数据服务能力,加强SDG指标监测与评估科学研究,研发SDGs科学系列卫星,建设科技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智库,以及提供面向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和培训等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大数据 可持续发展目标 SDG 指标监测 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
原文传递
海洋三维遥感与海洋剖面激光雷达 被引量:15
5
作者 唐军武 陈戈 +19 位作者 陈卫标 赵朝方 贺岩 吴松华 刘秉义 毛志华 何惠馨 杨杰 陈树果 胡连波 何兴道 史久林 郑永超 刘建强 林明森 吴立新 郭华东 蒋兴伟 潘德炉 顾逸东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60-500,共41页
本文从海洋与气候变化等重大前沿科学与应用对空间海洋观测系统的需求出发,基于当前国内外空间激光技术水平与前期海洋激光遥感的探索,提出了海洋遥感从二维向三维发展的紧迫性,并将海洋剖面探测激光雷达作为未来"海洋三维遥感&qu... 本文从海洋与气候变化等重大前沿科学与应用对空间海洋观测系统的需求出发,基于当前国内外空间激光技术水平与前期海洋激光遥感的探索,提出了海洋遥感从二维向三维发展的紧迫性,并将海洋剖面探测激光雷达作为未来"海洋三维遥感"的主要技术手段。本文对近50年国内外激光海洋剖面探测技术的理论与应用、基础性关键探测机理问题,尤其是近10年来的试验性探索及其在多个海洋科学问题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结合中国自主"观澜号"海洋科学卫星计划中海洋剖面探测激光雷达的系统论证与指标要求,提出了未来海洋剖面探测激光雷达发展路线图建议以及中国有望率先在空间海洋剖面激光探测领域取得突破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遥感 海洋三维遥感 激光雷达 海洋剖面探测 海洋科学卫星
原文传递
加强开放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开放科学发展 被引量:10
6
作者 郭华东 陈和生 +6 位作者 闫冬梅 黎建辉 陈刚 何国金 马俊才 梁栋 孔玲贻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06-817,共12页
为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科技创新,必须大力推动开放科学,开放数据成为开放科学的重要组成。开放数据基础设施由物理实体和虚拟系统组成,是支撑开放数据和满足不同领域数据应用需求的基础,其发展是信息技术演进的客观过程。文章分析... 为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科技创新,必须大力推动开放科学,开放数据成为开放科学的重要组成。开放数据基础设施由物理实体和虚拟系统组成,是支撑开放数据和满足不同领域数据应用需求的基础,其发展是信息技术演进的客观过程。文章分析了开放数据基础设施的要素,阐明了开放数据基础设施对促进开放科学实施的意义和积极作用,分析了我国开放数据基础设施的现状,针对我国开放数据基础设施存在的不足与挑战提出了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数据 开放数据基础设施 开放科学 地球大数据 科学数据中心
原文传递
SAR对地观测技术及应用新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李新武 郭华东 +4 位作者 彭星 张露 傅文学 梁雷 吴文瑾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2期170-180,共11页
自1960年4月诞生国际上第一部合成孔径雷达(SAR)以来,SAR技术及应用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该阶段,对电磁波的波段、极化、振幅和相位等信息的利用更加深入和综合,其显著的技术特征为双/多站或星座观测、极化干涉测量、高时序高分宽... 自1960年4月诞生国际上第一部合成孔径雷达(SAR)以来,SAR技术及应用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该阶段,对电磁波的波段、极化、振幅和相位等信息的利用更加深入和综合,其显著的技术特征为双/多站或星座观测、极化干涉测量、高时序高分宽幅测绘、三维/四维结构信息获取和超高分辨率观测,其显著的应用特征为面向全球性重大问题如全球变化和全球可持续发展实现地球表面动态过程高精细、大尺度和时间连续的监测和评估.本文首先介绍了SAR对地观测技术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然后就四种典型的先进SAR即极化SAR、极化干涉SAR、层析SAR和超高分辨率SAR论述了其近十年来的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未来这些先进SAR对地观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并重点探讨了在多通道信息获取、多角度观测、高时相观测、分辨率和测绘幅宽提升等方面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SAR 极化干涉SAR 层析SAR 超高分辨率SAR 进展与趋势
下载PDF
中国空间地球科学发展现状及未来策略 被引量:8
8
作者 施建成 郭华东 +12 位作者 董晓龙 梁顺林 陈镜明 宫鹏 杨晓峰 程洁 林明森 张鹏 张伟 居为民 刘毅 李增元 赵天杰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5-117,共23页
空间地球科学是以空间对地观测为主要信息获取手段,研究地球系统的各圈层及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与演变,对地球进行系统研究的综合性交叉学科.为纪念空间科学学会成立40周年,本文系统回顾了中国空间地球科学的发展历程,分析当前面临的... 空间地球科学是以空间对地观测为主要信息获取手段,研究地球系统的各圈层及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与演变,对地球进行系统研究的综合性交叉学科.为纪念空间科学学会成立40周年,本文系统回顾了中国空间地球科学的发展历程,分析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而提出中国空间地球科学未来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地球科学 空间对地观测 气候变化 水循环 碳循环 辐射平衡 人类活动
下载PDF
青藏高原MODIS逐日无云积雪面积数据集 (2002-2015年) 被引量:7
9
作者 邱玉宝 郭华东 +5 位作者 除多 张欢 施建成 石利娟 郑照军 拉巴卓玛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16年第1期1-11,共11页
青藏高原积雪对于能量和水循环起着重要的反馈和调节作用,其消融过程也直接影响着融雪性河流流量的变化,积雪的存在以及长时间变化等也是区域气候、生态和灾害的影响和响应敏感因素之一。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具有高时空分辨率的特... 青藏高原积雪对于能量和水循环起着重要的反馈和调节作用,其消融过程也直接影响着融雪性河流流量的变化,积雪的存在以及长时间变化等也是区域气候、生态和灾害的影响和响应敏感因素之一。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具有高时空分辨率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积雪遥感动态监测。青藏高原地区积雪的赋存变化较快,高原周边高山区具有冰雪资源丰富,大气对流活跃等特点,而光学遥感往往受云的影响,在日时间尺度上积雪覆盖监测需要考虑去云问题。在充分考虑青藏高原的地形和山地积雪特征的情况下,本套数据集采用了多种去云过程和步骤相结合,逐步实现保持积雪分类精度的情况下,完成逐日积雪的云量消除,形成了“青藏高原MODIS逐日无云积雪面积”的逐步综合分类算法,完成了“青藏高原MODIS逐日无云积雪面积数据集(2002~2015年)”。论文选取2009年10月1日至2011年4月30日中的两个积雪季为算法研究和精度验证试验数据,采用研究区145个地面台站提供的雪深数据作为地面参考。结果表明,在高原地区,当积雪深度>3 cm时,无云积雪产品总分类精度达到96.6%,积雪分类精度达89.0%,整个算法流程对MODIS积雪产品去云的精度损失较低,数据可靠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MODIS 逐日无云积雪面积数据集
下载PDF
中国城市2020年建成区数据集 被引量:6
10
作者 孙洁 孙中昶 +3 位作者 郭华东 王建波 蒋会平 高建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2年第1期184-198,共15页
如今,全球城市化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许多环境问题,因此城市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为监测和评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土地利用效率指标,本文采用Sentinel数据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提出一种快速提取... 如今,全球城市化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许多环境问题,因此城市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为监测和评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土地利用效率指标,本文采用Sentinel数据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提出一种快速提取不透水面算法,并参考联合国城市建成区的定义标准,最终得到2020年中国433个人口大于30万城市的标准化城市建成区数据集。选取4065个随机验证点建立混淆矩阵进行不透水面的精度验证,计算得到不透水面数据的平均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为95.57%和0.91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将本数据集与官方2020统计年鉴进行线性分析,计算得到拟合优度R^(2)为0.82。另外,本产品与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的GlobeLand 30(2020)和北京师范大学Urban Extents(2020)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数据集提取精度高,可应用于监测与评估联合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指标,在城市扩张分析以及环境评价等应用领域亦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成区 不透水面 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 Google Earth Engine
下载PDF
新型SAR对地环境观测 被引量:6
11
作者 郭华东 吴文瑾 +1 位作者 张珂 李新武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62-872,共11页
合成孔径雷达(SAR)系统在对地观测中具有全天时全天候的独特优势。近十几年来,多模式、多角度、多维度、大幅宽、高分辨率、多基协同等SAR技术的问世,代表着新型SAR观测时代的到来。为对这一SAR发展阶段的特点和能力进行分析,本文首先... 合成孔径雷达(SAR)系统在对地观测中具有全天时全天候的独特优势。近十几年来,多模式、多角度、多维度、大幅宽、高分辨率、多基协同等SAR技术的问世,代表着新型SAR观测时代的到来。为对这一SAR发展阶段的特点和能力进行分析,本文首先介绍了新型SAR系统观测能力的发展,包括如何获取大范围、多时相、多层次SAR综合对地观测数据及实现月基SAR等观测技术;然后,总结了杂交介质建模、时频分解、深度学习、压缩感知等新型信息提取方法在SAR领域发挥的作用;最后,介绍了新型SAR在城市管理、植被调查、极地与海洋测绘以及灾害监测等领域的研究进展,旨在推动SAR观测技术在测绘领域更广泛而深入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对地观测 测绘
下载PDF
北京老城社区养老设施改造研究——以椿树街道养老照料中心56号院为例 被引量:6
12
作者 胡燕 林文洁 郭华栋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37-41,共5页
以北京市西城区椿树街道养老照料中心56号院为例,针对改造设计中功能配置、公共空间、卧室空间、洗浴空间等设计进行分析,结合对各空间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对比设计时与使用中的不同,提出设计改进建议,以期为北京老城社区养老设施改造... 以北京市西城区椿树街道养老照料中心56号院为例,针对改造设计中功能配置、公共空间、卧室空间、洗浴空间等设计进行分析,结合对各空间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对比设计时与使用中的不同,提出设计改进建议,以期为北京老城社区养老设施改造提供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养老设施 养老照料中心 老城 改造 四合院
原文传递
基于多时相Landsat8影像的海南岛热带天然林类型遥感分类 被引量:5
13
作者 朱琦 郭华东 +3 位作者 张露 梁栋 刘栩婷 万祥星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5-223,共9页
热带森林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植被类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给遥感热带森林精细分类工作带来挑战。该文依托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多时相Landsat8数据,对我国海南省尖峰岭地区热带天然林进... 热带森林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植被类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给遥感热带森林精细分类工作带来挑战。该文依托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多时相Landsat8数据,对我国海南省尖峰岭地区热带天然林进行分类探究,在分析多时相数据数量、组合方式对分类精度的影响基础上,针对典型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常绿阔叶林等的热带天然林植被型组类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时相Landsat8影像的分类方法。结果表明:①随着多时相数据数量的增加,分类精度得到显著提升,海南岛天然林植被型组类型分类精度可以提高到91%;②当多时相数据达到一定数量后,分类精度趋于稳定;不同时相数据的组合方式都能提升热带森林分类精度,尤其是在参与分类的数据单独分类精度较低时,其多时相组合对分类精度的提升更加明显,体现了参与分类数据时相选择的宽泛性。所提方法发挥了遥感数据时相变化优势,为海南岛热带天然林类型遥感分类提供有效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森林分类 Google Earth Engine 支持向量机 时相数据 地球大数据
下载PDF
干旱区绿洲城市生态环境时空变化特征分析——以克拉玛依市为例 被引量:5
14
作者 周玄德 郭华东 +3 位作者 杨胜天 孜比布拉·司马义 邓祖涛 梁滨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70-1082,共13页
干旱区绿洲城市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准确了解生态环境时空变动情况具有重要意义。选择典型的干旱绿洲城市克拉玛依市为研究对象,分别选取2001、2006、2011年和2016年4个时期的遥感影像,通过计算遥感生态指数表征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从变化... 干旱区绿洲城市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准确了解生态环境时空变动情况具有重要意义。选择典型的干旱绿洲城市克拉玛依市为研究对象,分别选取2001、2006、2011年和2016年4个时期的遥感影像,通过计算遥感生态指数表征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从变化趋势、空间分布、等级划分、变动特征及重心转移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遥感生态指数呈现波动性变化,整体水平不高,均维持在0.35上下波动,其中主要以低、较低等级的生态指数为主。(2)研究区生态指数等级变化主要表现为一个等级的变化,越级变化的较少,不同等级遥感生态指数区域面积在不同时间段的变化量、动态度差异显著。(3)低生态指数到高遥感生态指数的生态位表现为明显的上升趋势,生态位数值均较小,最大值仅0.3677,不同等级生态指数生态位的提升还有很大空间。(4)不同等级遥感生态指数的重心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偏移,其中高生态指数区域的空间移动性大,平均距离为42.60 km,低生态指数区域在空间上相对稳定。该研究探寻了人类活动过程中生态环境的时空变动规律,对干旱区绿洲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 生态环境 遥感生态指数 时空变化 克拉玛依市
下载PDF
“数字丝路”建设的科技创新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华东 陈方 +3 位作者 陈玉 沈国状 刘传胜 唐韵玮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06-1314,共9页
“数字丝路”建设将推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有助于提升技术、标准、规则和数字基础设施等互联互通。科技创新在“数字丝路”建设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部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数字基础设施不足,数字科技关键... “数字丝路”建设将推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有助于提升技术、标准、规则和数字基础设施等互联互通。科技创新在“数字丝路”建设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部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数字基础设施不足,数字科技关键核心技术匮乏且推广困难。构建包括设施、技术、机制、能力等方面的“数字丝路”创新生态系统,对推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文章分析了“数字丝路”建设的现状与面临的主要挑战,提出了科技创新推动“数字丝路”建设的发展方向,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丝路 科技创新 一带一路
原文传递
从“胡焕庸线”到“美丽中国中脊带”:科学认知的突破与发展方式的改变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心源 郭华东 +1 位作者 骆磊 常睿春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58-1065,共8页
中国西部开发与东西部发展平衡的问题是由来已久、历久弥新的一个话题。80多年前,胡焕庸立足于当时的国情开展人口分布与农业区域开发问题研究。今天,我们所说的西部开发,决非传统农业的种植业开发问题,而是在新时代的国情下如何提出适... 中国西部开发与东西部发展平衡的问题是由来已久、历久弥新的一个话题。80多年前,胡焕庸立足于当时的国情开展人口分布与农业区域开发问题研究。今天,我们所说的西部开发,决非传统农业的种植业开发问题,而是在新时代的国情下如何提出适合西部的新业态与新发展的问题。“胡焕庸线”(以下简称“胡线”)与“美丽中国中脊带”(以下简称“中脊带”)的提出,反映的是不同时代背景下关注着不同的发展模式、方式问题。“胡线”是近代中国作为传统农业大国人口密度突变分界线的特征反映,“中脊带”则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模式下的国土空间新规划的战略需要,是缩小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的战略抓手。提出如下建议:(1)把“中脊带”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示范带;(2)把“中脊带”作为构建国土空间战略发展新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3)把“中脊带”打造成为内外循环发展的枢纽通道;(4)把“中脊带”建设成为生态安全屏障带、国防安全保障带与新的宜居生活区;(5)“中脊带”要创造并形成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模式;(6)把“中脊带”发展战略与国家其他战略相对接,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之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焕庸线 美丽中国 中脊带 科学认知 发展方式
原文传递
国际大科学计划灾害风险综合研究十年回顾与展望
17
作者 郭华东 陈方 +1 位作者 韩群力 刘洁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10-1520,共11页
灾害风险综合研究(IRDR)计划是由原国际科学联盟理事会(ICSU)、原国际社会科学理事会(ISSC)和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UNISDR)发起的为期10年的国际大科学计划。2009年,IRDR国际项目办公室(IRDR IPO)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成功申办并落地中国,... 灾害风险综合研究(IRDR)计划是由原国际科学联盟理事会(ICSU)、原国际社会科学理事会(ISSC)和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UNISDR)发起的为期10年的国际大科学计划。2009年,IRDR国际项目办公室(IRDR IPO)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成功申办并落地中国,成为ICSU在亚洲设立的首个国际大科学计划。IRDR计划通过10年实施,成为全球灾害风险综合研究旗舰计划,建成广泛的全球灾害风险综合研究网络,形成有效的国际科学计划管理机制,取得四大成果:(1)我国首次成功落地ICSU国际大科学计划;(2)成功运行IRDR计划10年,确保了计划圆满实施;(3)提升了全球灾害与风险科技治理水平;(4)促成“新十年”IRDR二期计划的设立。同时,利用IRDR计划这一项目平台学习了国际的先进理念,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为我国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提供了经验,为全球综合减灾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风险综合研究计划 国际大科学计划 减灾
原文传递
一种新型非磁性铝合金电力电缆支架涡流损耗计算与分析
18
作者 张要强 王红训 +5 位作者 郭华栋 白健 张铭 程崟峰 杨英杰 张宏 《电气应用》 2023年第5期25-31,共7页
在大电流的作用下,常规碳钢电力电缆支架的涡流损耗对电能损耗和电缆安全运行的影响越来明显。依托科技项目(52171P20000S)研制的铝合金电力电缆支架,以有限元法为基础,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仿真计算了110 kV、220 kV交流单芯电... 在大电流的作用下,常规碳钢电力电缆支架的涡流损耗对电能损耗和电缆安全运行的影响越来明显。依托科技项目(52171P20000S)研制的铝合金电力电缆支架,以有限元法为基础,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仿真计算了110 kV、220 kV交流单芯电缆在三种材质(镀锌钢、不锈钢和铝合金)电缆支架、不同工作电流及排列方式下的涡流损耗值,综合提出损耗最小的支架材料选型、电缆运行和排列方式,形成实际工程应用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电流 铝合金 电力电缆支架 涡流损耗
下载PDF
2002-2016年高亚洲地区中大型湖泊微波亮温和冻融数据集 被引量:3
19
作者 邱玉宝 郭华东 +3 位作者 阮永俭 付心如 石利娟 田邦森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17年第2期30-41,共12页
高亚洲地区是中纬度全球变化敏感区和研究的热点区域,其境内湖泊星罗棋布,湖冰冻融参数是全球变化的关键敏感因子之一。由于冰水介电常数差异大,高重访率且对天气不敏感的星载被动微波遥感可实现湖冰冻融状态的快速监测。本数据集依据... 高亚洲地区是中纬度全球变化敏感区和研究的热点区域,其境内湖泊星罗棋布,湖冰冻融参数是全球变化的关键敏感因子之一。由于冰水介电常数差异大,高重访率且对天气不敏感的星载被动微波遥感可实现湖冰冻融状态的快速监测。本数据集依据微波辐射计像元内湖泊和陆表的面积比例,应用混合像元分解方法获取了像元(亚像元级)的湖泊亮温信息,实现高亚洲地区被动微波遥感亚像元级湖冰冻融监测,并采用多种被动微波数据,共计获得高亚洲区域2002~2016年51个中大型时间序列湖泊亮温数据和冻融状态信息。以无云MODIS光学产品为验证数据,在高亚洲不同区域,选取可可西里湖、达则错、库赛湖等三个大小不一的湖泊进行冻融判别验证,结果表明微波和光学遥感所获取的湖冰冻结和融化参数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其相关系数可达0.968与0.987。本数据集包含湖泊的时间序列亮温值和湖冰冻融参数,可进一步对湖泊开展特征参数反演,以及提升对高亚洲地区的湖冰冻融的理解,为高亚洲地区气候、环境变化以及高亚洲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模型提供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亚洲 湖泊 被动微波亮温 冻融参数 混合像元分解法
下载PDF
月基对地观测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
20
作者 郭华东 丁翼星 刘广 《深空探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50-260,M0001,共12页
在月球上布设遥感传感器能实现长期、整体、稳定的对地观测,完善现有系统的观测能力,尤其是能从地球系统外部来观测地球系统本身的演化过程,以及地球系统与外部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从科学目标、传感器技术、参数模拟和估算方法以及观测... 在月球上布设遥感传感器能实现长期、整体、稳定的对地观测,完善现有系统的观测能力,尤其是能从地球系统外部来观测地球系统本身的演化过程,以及地球系统与外部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从科学目标、传感器技术、参数模拟和估算方法以及观测站选址4个方面详细论述了月基对地观测研究进展,围绕涉及的关键科学问题进行推进,并总结了针对传感器论证、任务设计、数据处理和信息提取提出的一系列新模型和新方法,对月基对地观测提出了一些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基对地观测 全球辐射平衡 固体地球宏观运动 月球基地选址 合成孔径雷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