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妊娠早期阴道微生态与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20
1
作者 李海霞 郭春秀 +4 位作者 杨保军 高婉丽 郭蕾 赵运转 冯力民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20年第6期20-24,47,共6页
目的通过检测妊娠早期孕妇阴道分泌物中的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滴虫性阴道炎(trichomonas vaginitis,TV)和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感染... 目的通过检测妊娠早期孕妇阴道分泌物中的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滴虫性阴道炎(trichomonas vaginitis,TV)和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感染情况,分析妊娠早期孕妇下生殖道感染情况,探讨妊娠早期孕妇阴道微生态变化与宫颈HPV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门诊产检的妊娠早期孕妇1019例,采集阴道分泌物检测BV、VVC、TV和阴道清洁度,同时采集宫颈脱落细胞,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宫颈HPV感染情况。结果1019例妊娠早期孕妇中,阴道微生态失调者共359例(35.2%),其中,BV阳性46例(4.5%),VVC阳性50例(4.9%),TV阳性6例(0.6%),清洁度Ⅲ~Ⅳ337例(33.1%);单一感染组286例(28.1%);2种混合感染者66例(6.5%);3种混合感染组7例(0.7%)。宫颈HPV阳性126例(12.4%),其中高危型HPV阳性110例(10.8%)。与BV阴性组相比,BV阳性组中HPV感染发生率高,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OR:4.16,95%CI:2.10-7.92);此外,高危型HPV感染发生率在BV阳性组中亦较高(P<0.001,OR:3.42,95%CI:1.58-6.91),而VVC和TV与HPV感染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亦表明,BV阳性对HPV感染(P<0.001,OR:3.96,95%CI:1.95-7.85)和高危型HPV感染(P=0.00249,OR:3.26,95%CI:1.46-6.82)均有显著影响。结论妊娠早期阴道微生态失调发生率较高,妊娠早期BV感染与宫颈HPV感染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微生态 人乳头瘤病毒
原文传递
国医大师熊继柏从痰辨治神志病医案举隅 被引量:17
2
作者 聂娅 刘朝圣 +1 位作者 郭春秀 尹勇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7期809-811,共3页
国医大师熊继柏认为神志病主要责之于心,痰饮是导致神志病的重要病理因素,化痰法是中医治疗神志病的常用方法,但必须以神志异常,兼痰多、苔腻、脉滑为辨证要点。通过列举癫证、狂证、痫证、失眠、梅核气5个医案,介绍熊教授从痰辨治神志... 国医大师熊继柏认为神志病主要责之于心,痰饮是导致神志病的重要病理因素,化痰法是中医治疗神志病的常用方法,但必须以神志异常,兼痰多、苔腻、脉滑为辨证要点。通过列举癫证、狂证、痫证、失眠、梅核气5个医案,介绍熊教授从痰辨治神志病的经验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志病 从痰辨治 癫证 狂证 痫证 失眠 梅核气 熊继柏
下载PDF
不同种源黑果枸杞物候期和生长差异及其与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刘克彪 郭春秀 +2 位作者 张元恺 满多清 付贵全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1-48,共8页
以来自新疆、青海、甘肃和宁夏的6个种源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 Murr.)为研究对象,分别在2017年和2018年对民勤地区各种源的物候期和生长差异进行了比较,并对物候期和生长指标与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总体来... 以来自新疆、青海、甘肃和宁夏的6个种源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 Murr.)为研究对象,分别在2017年和2018年对民勤地区各种源的物候期和生长差异进行了比较,并对物候期和生长指标与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总体来看,宁夏银川种源的展叶始期、展叶盛期和落叶末期较早,始花期、始果期和盛果期最早,盛花期最晚;青海格尔木种源的展叶始期、展叶盛期和落叶末期较晚;新疆福海种源的始花期、始果期和盛果期最晚,盛花期最早;末花期和末果期在种源间仅相差1 d。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除叶厚外,其他生长指标在种源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宁夏银川种源的单株根蘖苗数最少、株高最矮、冠幅最小、单株活枝条质量最小,但枝条死亡率最高;青海格尔木种源的单株根蘖苗数较多,但叶长、叶宽和叶厚最小;新疆博乐种源的株高最高、冠幅最大、单株活枝条质量最大、叶长和叶宽最大,但枝条死亡率最低。青海格尔木和甘肃民勤种源的单株鲜果产量、百粒鲜果质量和干果中原花青素含量较高,而新疆博乐种源这3个指标最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除盛花期和末果期外,黑果枸杞叶、花和果实物候期与年均温呈极显著负相关;展叶盛期与年均日照时数呈显著负相关;展叶始期和盛花期与经度、盛果期和单株根蘖苗数与年均降水量、枝条死亡率与年均温以及干果中原花青素含量与海拔和年太阳总辐射呈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种源黑果枸杞的物候期和生长存在明显差异,年均温可影响黑果枸杞的物候期,而海拔和年太阳总辐射可影响其干果中原花青素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果枸杞 种源 物候期 生长 地理-气候因子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青土湖退耕地植被群落特征与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何洪盛 田青 +4 位作者 王理德 孟存宏 何芳兰 郭春秀 吴昊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23-232,共10页
选取不同年限退/弃耕地(退耕1 a、2 a、4 a、8 a、13 a、20 a、30 a、40 a和CK)为研究对象,采用时空替代法,分析了不同年限退/弃耕地植被群落特征和土壤理化性质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1)石羊河下游青土湖退/弃耕地40 a的植被恢复过程... 选取不同年限退/弃耕地(退耕1 a、2 a、4 a、8 a、13 a、20 a、30 a、40 a和CK)为研究对象,采用时空替代法,分析了不同年限退/弃耕地植被群落特征和土壤理化性质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1)石羊河下游青土湖退/弃耕地40 a的植被恢复过程中,9个样方共出现15科29属43种植物,退/弃耕地物种构成表现为:多数种属于少数科、少数种属于多数科。植被演变分为:一年生草本和多年生植物快速生长期(1~2 a),一年生草本向多年生草本演变期(2~8 a),多年生草本向灌木演变期(8~20 a)和以灌木为主的稳定期(20~40 a);(2)随退耕年限增加,土壤含水量呈先减小后增加最后波动式减小趋势,上层土壤含水量高于下层土壤含水量。各样方比例最大是细砂粒,粉粒次之,比例最小的是粗砂粒和黏粒,随退耕年限的变化,各粒径占比变化不大;(3)随退耕年限增加,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均呈下降趋势,速效钾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速效磷含量呈先减小后增加再减小趋势,表聚现象明显;(4)植被群落演替与土壤理化性质具有密切相关性。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与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Shannon多样性指数与土壤容重和细砂粒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土壤黏粒和粉粒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退耕第4 a是青土湖退/弃耕地在恢复治理过程中关键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土湖 退/弃耕地 植被群落特征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民勤绿洲边缘梭梭林衰败过程中土壤种子库动态及其与地上植被的关系 被引量:13
5
作者 何芳兰 郭春秀 +2 位作者 马俊梅 吴昊 金红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4657-4667,共11页
为了探明民勤绿洲边缘梭梭林衰败过程中土壤种子库演变特征及其与地上植被的关系,以民勤西沙窝——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1987年建植的未衰败(ND)、轻度衰败(SLD)、中度衰败(MD)以及重度衰败(SD)梭梭林为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及室内萌发的方... 为了探明民勤绿洲边缘梭梭林衰败过程中土壤种子库演变特征及其与地上植被的关系,以民勤西沙窝——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1987年建植的未衰败(ND)、轻度衰败(SLD)、中度衰败(MD)以及重度衰败(SD)梭梭林为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及室内萌发的方法对林地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密度、物种多样性及其与地上植被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梭梭林由未衰败向重度衰败演变过程中,种子库草本植物物种数先急剧增大再缓慢减小(峰值在SLD阶段),木本植物物种数先急剧减小再保持恒定;种子库优势种呈现出由沙生植物向沙旱生植物演替的趋势;大部分林地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物种间存在较高的相似性。2)梭梭林衰败过程中,草本植物种子库密度呈现出急剧增大后缓慢减小趋势,SLD、MD及SD的密度分别是ND的2.57、2.32、2.28倍;木本植物种子库密度处于持续增大状态,SLD、MD、SD的密度分别是ND的5.25、11.38、14.74倍;种子库与地上植株密度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中,草本植物为对数曲线,木本植物为二次函曲线。3)梭梭林从衰败初期(SLD)演变到后期(SD),种子库中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D_(ma)、D_(sim)、H'、J_(sw)均呈现出先稳定后变化的状态,而木本植物的4种指数一直呈现出减小的趋势;种子库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与其地上植被存在差异,但其变化幅度基本一致;种子库木本植物与地上植被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完全一致,其种子库的变化幅度小于地上植被。基于以上结果得出,民勤梭梭林衰败过程中林地植物群落发生了由沙生植物向沙旱生植物的演替,林地植被与土壤种子库间存在很强的依赖性,衰败梭梭林林地土壤种子库具有较高的植被恢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勤绿洲 梭梭林 土壤种子库 地上植被
下载PDF
民勤退耕区不同年限退耕地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 被引量:10
6
作者 吴昊 王理德 +4 位作者 宋达成 郭春秀 王芳琳 何芳兰 赵赫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1-199,共9页
以民勤不同年限(1、2、4、8、13 a)退耕地为研究对象,以当年耕地作为对照,采用时空替代法及通径分析法研究不同年限退耕地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变化特征及二者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退耕年限的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表现为缓慢... 以民勤不同年限(1、2、4、8、13 a)退耕地为研究对象,以当年耕地作为对照,采用时空替代法及通径分析法研究不同年限退耕地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变化特征及二者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退耕年限的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表现为缓慢上升趋势,在退耕13 a达到峰值(411 mg·kg^-1);其余理化指标均在退耕13 a时降至最低,分别为砂粒含量59%、土壤容重1.285 g·cm^-3、土壤有机质含量7.9 g·kg^-1土壤全氮含量0.1 g·kg^-1、速效磷含量0.329 mg·kg^-1。土壤含水率、土壤容重均表现为深层(20~40 cm)土壤高于表层(0~20 cm)土壤,土壤砂粒含量、有机质、速效钾、全氮、速效磷均表现为表层高于深层。(2)4种土壤酶活性随退耕年限的增加表现为先升高再下降的波动趋势,除了过氧化氢酶活性整体表现为较高水平外,其余土壤酶活性均为表层土壤大于深层土壤,且差异性显著(P<0.05),其中过氧化氢酶活性值最高达到了0.828 mL·g^-1·20 min^-1,磷酸酶活性值最低为0.0036 mg·g^-1·d^-1。(3)退耕地磷酸酶、脲酶活性与速效钾含量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49、-0.966,呈极显著负相关。(4)经通径分析可知,表层(0~20 cm)土壤速效钾含量是影响磷酸酶活性、蔗糖酶活性的直接主要因子,有机质含量间接影响4种土壤酶活性;深层(20~4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为影响磷酸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直接主要因子,全氮含量间接影响4种土壤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地 退耕年限 理化特性 土壤酶活性 民勤
下载PDF
不同退耕年限干旱绿洲植被群落及灰棕漠土特性变化 被引量:9
7
作者 王理德 田青 +4 位作者 郭春秀 吴昊 宋达成 何芳兰 何洪盛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36-1447,共12页
为了探讨不同退耕年限对植被恢复及土壤特性的影响,选择民勤绿洲不同年代退耕地(1,2,4,8,13,20,30,40年)和耕地(对照CK)为研究对象,运用时空替代法,测定并系统分析其植被组成、土壤理化特性、土壤微生物特性和土壤酶活性。结果表明:在4... 为了探讨不同退耕年限对植被恢复及土壤特性的影响,选择民勤绿洲不同年代退耕地(1,2,4,8,13,20,30,40年)和耕地(对照CK)为研究对象,运用时空替代法,测定并系统分析其植被组成、土壤理化特性、土壤微生物特性和土壤酶活性。结果表明:在40年退耕地植被自然演替过程中,9个样地(包括一个CK)的所有样方中共出现43种植物,植被群落由一年生草本植物逐渐演替为单一的灌木,表现出较强的连续性与递进性。随着退耕年限的增加土壤含水率呈先降再升后降的趋势,总体呈倒“N”字型变化。土壤容重总体表现为逐渐减小;土壤粒径变化规律不明显,各样地细砂粒占比最大,黏粒最少;土壤全氮、速效钾、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土壤微生物量碳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速效磷含量变化不明显,但是变化幅度较大;细菌与放线菌数量不同程度的减少,细菌是土壤中主要的微生物类群,最大数量达到611.46×10^(5) cfu·g^(-1);土壤酶活性随退耕年限延长呈波动式下降。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土壤容重、土壤养分及土壤微生物总体表现为逐渐减小,表聚现象明显;通过退耕地聚类谱系图可以推断出退耕第4年是民勤绿洲退耕地恢复治理的关键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理化特性 微生物特性 退耕地 民勤绿洲
下载PDF
青土湖人工输水区白刺群落结构及土壤特性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郭春秀 安富博 +5 位作者 刘虎俊 袁宏波 刘淑娟 刘开琳 赵艳丽 杜娟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4-51,共8页
[目的]对青土湖人工输水区白刺群落物种组成及土壤特性进行研究,以揭示研究区白刺灌丛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为科学保育研究区灌丛沙堆以及生态恢复和防沙治沙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野外植被调查和对距水面不同距离白刺沙堆的土壤... [目的]对青土湖人工输水区白刺群落物种组成及土壤特性进行研究,以揭示研究区白刺灌丛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为科学保育研究区灌丛沙堆以及生态恢复和防沙治沙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野外植被调查和对距水面不同距离白刺沙堆的土壤理化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①所调查群落中共有植物种18种,隶属6科17属,其中一年生草本8种,多年生草本6种,灌木植物4种,群落结构简单,物种相对单一。②距水面不同距离白刺群落0-6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随着土层的加深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随着距水面边缘距离的增加,白刺沙堆的土壤含水量逐渐降低,在200 m后趋于平稳;土壤机械组成主要以细砂粒为主,粗砂粒次之,黏粒含量相对较低;距水面0-100 m土层深度0-40 cm粗砂粒含量降低,黏粉粒含量较大。③青土湖人工输水区属于湖积沙区,土壤养分均属于严重缺乏,各养分含量均较低,且含量不均,土壤均处于偏碱性状态;土壤有机碳、全氮、速效钾含量表聚现象明显;距水面相同距离范围内土壤全磷、全钾、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且随土层变化规律不明显。④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全氮、全磷、速效钾、电导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电导率和全氮、全磷、速效钾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与对应元素总含量相关性不显著(p>0.05)。[结论]距青土湖水面不同距离植被群落结构简单,很多种为单属单科;水面形成区影响白刺沙堆土壤水分,增强细砂粒在近水面区域的沉降,土壤养分含量总体偏低,且含量不均,“表聚”现象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土湖 人工输水区 白刺群落 物种组成 土壤特性
下载PDF
民勤青土湖区不同年限退耕地土壤水分和养分变化 被引量:6
9
作者 柴成武 王理德 +7 位作者 尉秋实 王方琳 吴昊 郭春秀 陈思航 胥宝一 何芳兰 孟存宏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1-105,共5页
以石羊河下游—民勤青土湖区不同年限退耕地为研究对象,利用时空替代法分析了该区不同恢复年限退耕地土壤水分与养分时间变异规律。结果表明:(1)在退耕当年(CK),植被分布以一年生浅根性草本植物为主,但种类较为单一,此时土壤贮水量较高... 以石羊河下游—民勤青土湖区不同年限退耕地为研究对象,利用时空替代法分析了该区不同恢复年限退耕地土壤水分与养分时间变异规律。结果表明:(1)在退耕当年(CK),植被分布以一年生浅根性草本植物为主,但种类较为单一,此时土壤贮水量较高;随着施肥活动的停止,退耕1~8 a,一年生及二年生草本植物逐渐恢复,对土壤水分的消耗量逐渐增大,此时土壤贮水量大幅度下降,以0—20 cm土层表现较为明显;退耕13~20 a演替为以多年生小灌木黑果枸杞为优势种的单一植物群落,此时土壤水分含量逐渐回升;退耕30~40 a时,多年生小灌木种类增加,对土壤水分的消耗量增大,土壤贮水量下降。(2)3种土壤养分的总体变化均表现为随退耕年限增加而减小并最终趋于稳定的趋势,在同一年限内均表现为0—20 cm土层中的含量大于20—40 cm,且同年内两层间的含量差异均虽退耕年限增加而逐渐减小,以土壤有机质和速效磷表现较明显;整个退耕时间内土壤全氮含量变化幅度较小;土壤速效磷含量在退耕当年(CK)的土壤表层0—20 cm含量最大,之后随退耕年限增加呈波动式下降趋势,并最终趋于稳定;土壤有机质含量在CK至退耕8 a间变化幅度较大,且在第4年时有一个剧烈上升的拐点,13~40 a间变化较小。总之,青土湖区不同年限退耕地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变化基本一致,均表现为随退耕年限的增加而呈波动式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土湖区 退耕地 土壤水分 土壤养分
下载PDF
河西走廊天然胡杨林的分布和更新特征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3
10
作者 马俊梅 马剑平 +5 位作者 满多清 郭春秀 张裕年 赵鹏 王飞 李元星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4-234,共11页
通过对河西走廊天然胡杨林立地类型、分布、生长、更新特征及土壤因子调查,分析河西走廊天然胡杨分布、更新特征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河西走廊天然胡杨林分布以疏勒河、黑河、石羊河三大流域的河岸阶地、古河道阶地及各... 通过对河西走廊天然胡杨林立地类型、分布、生长、更新特征及土壤因子调查,分析河西走廊天然胡杨分布、更新特征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河西走廊天然胡杨林分布以疏勒河、黑河、石羊河三大流域的河岸阶地、古河道阶地及各流域下游绿洲耕地边缘为主。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和立地条件,将现有天然胡杨林分为弃耕地林地、耕地及灌渠周围林地、现河道沿岸林地、古河道及戈壁低洼地林地4个类型。(2)耕地及灌渠周围林地和现河道沿岸林地胡杨生长、龄级构成及幼苗更新均优于弃耕地林地和古河道及戈壁低洼地林地;仅单位面积更新幼苗株数而言,耕地及灌渠周围林地最多,均值为22.13,其次是弃耕地林地20.92、现河道沿岸林地10.50,古河道及戈壁低洼地林地最少,为1.33。(3)不同类型胡杨林中,土壤因子各不相同,在0~20 cm及20~40 cm土层中,耕地及灌渠周围林地、现河道沿岸林地土壤含水量均高于弃耕地林地和古河道及戈壁低洼地林地,且具显著性差异(P<0.05);0~20 cm土层中,土壤速效P表现为:现河道沿岸林地<古河道及戈壁低洼地林地<弃耕地林地和耕地及灌渠周围林地,20~40 cm土层中,现河道沿岸林地土壤速效P明显低于其他3类林地(P<0.05);全N与有机质含量在不同类型林地中无显著差异(P>0.05);土壤电导率在0~20 cm和20~40 cm土层中,表现为弃耕地林地显著小于其他3类林地(P<0.05),尤其40~60 cm土层中,古河道及戈壁低洼地林地显著大于其他3类林地(P<0.05);不同类型林地中,除0~20 cm土层中粗沙粒外,各土层中耕地和灌渠周围林地土壤黏粒、粉粒、粗沙粒占比均高于其他3类林地(P<0.05)。(4)土壤水分、速效P含量与胡杨中龄、幼龄及幼苗株数呈正相关关系(P<0.05)。加强林地管护,适时疏枝、去除枝枯梢、间伐及灌溉补水,可推动胡杨林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 天然胡杨 分布更新 土壤因子
下载PDF
猪肉质性状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曹长仁 高广雄 +4 位作者 李克标 杨凯 郭春秀 郭金彪 赵云翔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19,共6页
旨在研究杜长大三元杂猪肉质性状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试验选取419头杜长大三元杂商品猪,其中阉公猪209头,母猪210头。所有试验猪在相同环境下统一饲养至150日龄后进行屠宰测定,分析不同日增重(ADG)、日均采食量(ADFI)和饲料转化率(FCR... 旨在研究杜长大三元杂猪肉质性状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试验选取419头杜长大三元杂商品猪,其中阉公猪209头,母猪210头。所有试验猪在相同环境下统一饲养至150日龄后进行屠宰测定,分析不同日增重(ADG)、日均采食量(ADFI)和饲料转化率(FCR)对肉质性状(肉色、肌内脂肪含量、大理石纹、电导率、水分含量、pH值)的影响及性状间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杜长大猪肉质性状的变异系数比生长性状高,其中电导率、大理石纹和肌内脂肪含量的变异系数均超过20%,提示该性状具有较大的遗传改良空间;不同生长性状对肉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日增重组(ADG>1000 g)猪的pH值和水分含量均显著高于低日增重组(ADG≤900 g)(P<0.05),而肌内脂肪含量随日增重的增加而下降;高日均采食量组(ADFI>2400 g)猪的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中、低日均采食量组(2200<ADFI≤2400 g、ADFI≤2200 g),分别提高了8.70%、21.62%,而肉色随日均采食量的增加而下降(P<0.05);高、中饲料转化率组(FCR>0.26、2.4<FCR≤2.6)猪的大理石纹和肌内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低饲料转化率组(FCR≤2.4)(P<0.05);性状相关性结果表明,生长速度与肉质性状呈一定拮抗作用,其中日增重与肌内脂肪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r=-0.11)。本研究分析不同生长性状对肉质性状的影响,且性状间的相关系数揭示了生长性状及肉质性状间的紧密联系,为育种实践生产中提供科学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长大 肉质性状 生长性状 相关性
下载PDF
石羊河下游不同立地类型黑果枸杞种群结构及数量动态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艳丽 郭春秀 +3 位作者 安富博 赵鹏 赵赫然 王飞 《甘肃农业科技》 2022年第7期35-43,共9页
以黑果枸杞为优势种的天然灌木群落是石羊河下游的重要植被建群种之一,为揭示该地区黑果枸杞种群动态变化特征,探索其生态价值,基于对石羊河下游不同生境黑果枸杞天然种群的样地调查,对其年龄结构、静态生命表、动态指数、存活曲线进行... 以黑果枸杞为优势种的天然灌木群落是石羊河下游的重要植被建群种之一,为揭示该地区黑果枸杞种群动态变化特征,探索其生态价值,基于对石羊河下游不同生境黑果枸杞天然种群的样地调查,对其年龄结构、静态生命表、动态指数、存活曲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立地类型黑果枸杞种群均表现为新苗和幼龄个体丰富,中老龄个体少;种群在Ⅲ龄级时死亡率最高,种群亏损率与死亡率保持一致。各样地种群动态指数基本为正值,说明黑果枸杞种群整体处于稳定增长的发育状态。盐碱地、覆沙地和砾石地黑果枸杞的存活曲线均接近于Deevey-Ⅲ型,固定/半固定沙地的存活曲线为Deevey-Ⅱ型。不同立地类型黑果枸杞种群的4个生存函数变化除局部有差异外整体趋势较为一致,各样地中黑果枸杞种群累积死亡率F(t)和危险系数λ(t)在Ⅰ龄级向Ⅲ龄级过渡时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生存率S(t)和死亡密度函数f(t)随龄级呈单调递减的趋势。总体上黑果枸杞种群呈现出前期增长、中期稳定、后期衰退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羊河下游 立地类型 黑果枸杞 种群结构 数量动态
下载PDF
干旱沙区生物土壤结皮发育对红砂形态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忠文 金红喜 +3 位作者 郭春秀 汪媛艳 马福元 何芳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6581-6589,共9页
为了探讨干旱沙区生物土壤结皮发育对红砂形态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以巴丹吉林沙漠南缘已发育不同类型生物土壤结皮并有红砂种群成功定居的区域为研究场所,通过野外监测与室内测定的方法对藻类-地衣、地衣、地衣-藓类结皮上的红砂(当年... 为了探讨干旱沙区生物土壤结皮发育对红砂形态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以巴丹吉林沙漠南缘已发育不同类型生物土壤结皮并有红砂种群成功定居的区域为研究场所,通过野外监测与室内测定的方法对藻类-地衣、地衣、地衣-藓类结皮上的红砂(当年生、幼株、成株)形态特征及生物量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藻类-地衣结皮演替到地衣-藓类结皮的过程中,当年生红砂形态差异不显著,但5 a以上植株基部分枝长、树冠/侧冠投影面积、主根长均显著减小;同时,地衣-藓类结皮的3—5 a植株基部分枝数明显减少,且5 a以上植株明显矮化。(2)生物土壤结皮发育不仅降低了红砂幼株或成株生物量积累能力,还减小了植株根冠比,且降低/减小程度随结皮演替或株龄的增大逐渐增大。(3)红砂形态、生物量指标与物理或藻类结皮面积百分比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藓类结皮面积百分比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因此认为,生物土壤结皮的演替导致土壤关键生态因子(如土壤水分)发生变化,进而影响红砂植株生长发育能力,从而使得不同发育阶段结皮上的同龄红砂形态特征及生物量存在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土壤结皮 红砂 形态特征 生物量
下载PDF
民勤青土湖区不同年限退耕地土壤颗粒组成和养分变化特征 被引量:2
14
作者 柴成武 王理德 +6 位作者 尉秋实 王方琳 吴昊 郭春秀 陈思航 胥宝一 孟存宏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9-104,共6页
以石羊河下游民勤青土湖区不同年限退耕地典型样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时空替代法分析该区不同年限退耕地土壤颗粒组成与养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年限退耕地上土壤颗粒组成含量总体砂粒>粉粒>黏粒>粗砂粒,其中,黏粒结构在C... 以石羊河下游民勤青土湖区不同年限退耕地典型样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时空替代法分析该区不同年限退耕地土壤颗粒组成与养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年限退耕地上土壤颗粒组成含量总体砂粒>粉粒>黏粒>粗砂粒,其中,黏粒结构在CK及退耕后4 a间,0-20 cm,20-40 cm土层之间含量间存在显著差异,之后其在土壤中的含量随退耕年限增加而趋于稳定,且两土层间差异不显著;粉粒和砂粒结构含量在CK及退耕后2 a变化较为剧烈,且同一年限内0-20 cm,20-40 cm两土层间存在显著差异,之后也随退耕年限的增加两土层及各退耕年限间均差异不显著,逐渐趋于稳定状态;而粗砂粒仅在CK及退耕后2 a含量较为稳定,之后退耕4~40 a间含量变化较大,存在不稳定性,且同一年限两土层间存在显著差异。(2)三种土壤养分的总体变化趋势均表现为随退耕年限增加而减小并最终趋于稳定,在同一年限内均表现为0-20 cm土层中的含量大于20-40 cm,且同一年限内两层间的含量差异均随退耕年限增加而逐渐减小,以土壤有机质和速效磷表现较为明显;其中土壤有机质含量在CK~退耕8 a间变化幅度较大,且在此期间退耕第4年时有一个剧烈上升的拐点,13~40 a间变化幅度较小;全氮含量在三种土壤养分中变化最为稳定,且在整个退耕时间内变化幅度较小;土壤速效磷含量CK含量最大,尤其在土壤表层0-20 cm最为明显,之后表现为随退耕年限增加而波动式下降的趋势,并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土湖区 退耕地 土壤颗粒 土壤养分
下载PDF
腹部推拿对缺氧缺血脑损伤大鼠行为功能及海马CA1区五羟色胺1A受体和突触蛋白1的影响
15
作者 王伟 黄玉梅 +6 位作者 王德军 易细芹 艾坤 陈楚淘 葛君芸 郭春秀 杨燕萍(译)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CSCD 2023年第6期447-454,共8页
目的:探讨腹部推拿对新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I)大鼠行为功能,以及五羟色胺受体1A(5-HT_(1A)R)和突触蛋白1(Syn1)的影响。方法:健康无特定病原体级孕鼠5只,分娩出健康大鼠幼仔40只,将7日龄大鼠幼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造模组(n=28)和假... 目的:探讨腹部推拿对新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I)大鼠行为功能,以及五羟色胺受体1A(5-HT_(1A)R)和突触蛋白1(Syn1)的影响。方法:健康无特定病原体级孕鼠5只,分娩出健康大鼠幼仔40只,将7日龄大鼠幼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造模组(n=28)和假手术组(n=12)。造模组采用Rice造模法建立新生大鼠HIBI动物模型,将造模成功的24只大鼠进行二次随机分为模型组(n=12)和腹部推拿组(n=12)。腹部推拿组在造模后24 h后予腹部推拿,连续干预28 d,余组同等条件不做处理。各组大鼠于干预第7、14、21和28天进行悬吊试验;干预结束后,取大鼠海马组织,苏木素-伊红染色法染色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病理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5-HT_(1A)R表达情况;免疫印迹法测定大鼠海马Syn1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细胞排列紊乱,神经元细胞出现水肿和坏死;腹部推拿组海马CA1区细胞排列层次清晰,水肿改善明显。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干预21 d及28 d后,悬吊试验评分、海马5-HT_(1A)R阳性细胞数及Syn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腹部推拿组干预21 d及28 d后,悬吊试验评分、5-HT_(1A)R阳性细胞数及Syn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腹部推拿可改善新生HIBI大鼠上肢行为功能,上调海马5-HT_(1A)R及Syn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 按摩 腹部 脑损伤 肌力 5-羟色胺1A受体 突触蛋白 大鼠
原文传递
河西胡杨林变化探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剑平 满多清 +4 位作者 马俊梅 张裕年 赵鹏 郭春秀 王飞 《防护林科技》 2021年第6期64-67,共4页
胡杨是河西内陆河流域生态屏障主要建群树种,对维系当地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加强,生境因子发生变化,使胡杨林衰退,沙漠化加剧,生态安全受到威胁。文章分析了河西胡杨林生长特征与分布面积,历史变迁,以及退... 胡杨是河西内陆河流域生态屏障主要建群树种,对维系当地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加强,生境因子发生变化,使胡杨林衰退,沙漠化加剧,生态安全受到威胁。文章分析了河西胡杨林生长特征与分布面积,历史变迁,以及退化的自然和人为因素;介绍了近年来河西内陆河流域综合治理、生态恢复、天然胡杨林修复与人工胡杨林发展情况,提出了河西胡杨林恢复与发展途径,以期对河西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 胡杨林 变化 调查分析
下载PDF
盐生植物盐爪爪种子营养成分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鹏 徐先英 +5 位作者 刘虎俊 詹科杰 袁宏波 王理德 郭春秀 刘光武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399-1404,共6页
为更好地发掘和利用治理土壤盐渍化的优良盐生植物盐爪爪(Kalidium foliatum),采用离子交换色谱仪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等测定方法,分析评价了盐爪爪种子营养物质组成及食用价值。结果表明,盐爪爪种子主要营养物质含量分别为蛋白质204... 为更好地发掘和利用治理土壤盐渍化的优良盐生植物盐爪爪(Kalidium foliatum),采用离子交换色谱仪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等测定方法,分析评价了盐爪爪种子营养物质组成及食用价值。结果表明,盐爪爪种子主要营养物质含量分别为蛋白质204 g·kg^(-1)、脂肪54 g·kg^(-1)、粗纤维45 g·kg^(-1)、碳水化合物379 g·kg^(-1)。含18种氨基酸,氨基酸总含量为205.8 g·kg^(-1),其中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26.82%,赖氨酸含量最高为11.3 g·kg^(-1),必需氨基酸指数为120.40,蛋白质营养价值较高。微量元素含量分别为铁332 mg·kg^(-1),锌44.1 mg·kg^(-1),钙1590 mg·kg^(-1)。脂肪酸主要成分为亚油酸、油酸和亚麻酸,人体必需脂肪酸为73.91%。综上所述,盐爪爪种子有益营养成分种类丰富,可作为高蛋白、高粗纤维、富铁功能型食品加工的理想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爪爪 种子 氨基酸 微量元素 营养评价 盐生植物 食用价值
下载PDF
高速公路演化下山西省经济联系格局演变特征
18
作者 宋洁 郭春秀 刘敏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2-46,53,共6页
基于最短时间距离模型、加权平均旅行模型、修正的引力模型、经济联系格局分析法,定量分析1998—2018年高速公路演化下山西省可达性变化规律以及经济联系格局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随着高速公路网的完善,时间收敛效应减弱。可达... 基于最短时间距离模型、加权平均旅行模型、修正的引力模型、经济联系格局分析法,定量分析1998—2018年高速公路演化下山西省可达性变化规律以及经济联系格局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随着高速公路网的完善,时间收敛效应减弱。可达性格局形成以太原都市区为核心、逐渐向外围不规则环状递减的“核心-边缘”结构,核心区逐渐扩大且向东南方向延伸,北部和东部的可达性提升明显。(2)经济联系总量显著提升,空间上由以太原市区为单核心演变为“一主一次”双核的分布格局。(3)经济联系格局呈现以太原—晋中为中心的“大”字型联系结构和“一核三圈多极化”的联系模式,城市间经济联系格局沿主干道带状演化且经济联系逐渐呈现多元化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可达性 经济联系格局 时空演化 山西省
下载PDF
干旱荒漠区退耕地植被演替及土壤水分变化 被引量:11
19
作者 马俊梅 满多清 +2 位作者 李得禄 刘有军 郭春秀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00-807,共8页
采用时空互代法,以不同退耕年限退耕地为研究对象,对27个样方植被群落特征和土壤含水量变化特征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探究植物演替和土壤水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退耕18a间,退耕地植被群落自然演替经历了一年生草... 采用时空互代法,以不同退耕年限退耕地为研究对象,对27个样方植被群落特征和土壤含水量变化特征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探究植物演替和土壤水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退耕18a间,退耕地植被群落自然演替经历了一年生草本为绝对优势种—一年生和多年生草本竞争存在—灌木开始出现并逐渐成为优势种的演替过程,物种Margalef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出现增大的趋势。(2)土壤水分随着退耕年限的增加也有所增加,且同一退耕年限内,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土壤水分亦逐渐增加。(3)土壤水分对物种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具有极显著影响,相比于其他土层,深度为40~50cm的土层对植被生长和演替的贡献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地 干旱荒漠区 植被演替 物种多样性 土壤水分 相关性
原文传递
民勤青土湖区不同年限退耕地对土壤水分与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佳 田青 +3 位作者 王理德 何洪盛 宋达成 郭春秀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05-614,共10页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法,对民勤青土湖地区不同年限退耕地(退耕1 a、2 a、4 a、8 a、13 a、20 a、30 a、40 a和CK)土壤水分变化与植被演替特征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1)随退耕年限增加,土壤含水量整体呈先减少后增加再逐渐趋于稳定。...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法,对民勤青土湖地区不同年限退耕地(退耕1 a、2 a、4 a、8 a、13 a、20 a、30 a、40 a和CK)土壤水分变化与植被演替特征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1)随退耕年限增加,土壤含水量整体呈先减少后增加再逐渐趋于稳定。(2)随退耕年限增加,个体数、类群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呈波动式下降的趋势;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总体趋势先增加后减小,再逐渐趋于稳定;Simpson优势度指数整体变化幅度较小,最终呈稳定的趋势。(3)随退耕年限增加,植物群落经历了地肤→盐生草→狗尾草→骆驼蒿→小叶碱蓬→黑果枸杞→红砂→盐爪爪的演替过程。(4)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与2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之间相关性不显著;类群数(S)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土壤含水量之间相关性不显著。可见,干旱区植被自然演替取决于0~20cm土层土壤的含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土湖 退耕地 植被自然演替 土壤含水量 相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