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东部夏季极端降水年代际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23
1
作者 杨涵洧 龚志强 +1 位作者 王晓娟 封国林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83-696,共14页
本研究利用逐日降水资料对中国东部夏季极端降水进行检测,并对转变前后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进而从海、陆对增温的响应不同导致的环流调整给出成因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东部夏季极端降水在1990年前后出现显著的年代际转变,极端降水由... 本研究利用逐日降水资料对中国东部夏季极端降水进行检测,并对转变前后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进而从海、陆对增温的响应不同导致的环流调整给出成因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东部夏季极端降水在1990年前后出现显著的年代际转变,极端降水由偏少转为偏多。转折后与转折前相比,中国东部夏季极端降水落区南移,南方偶极子分布型加强,南方极端降水增加、北方极端降水减少,其中华南和华东地区,极端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增加,对夏季降水的贡献率增大;华北地区,极端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减少,对夏季降水的贡献率减小。(2)西太平洋暖池区异常升温造成的海陆温差减小是中国东部夏季极端降水1990年前后转变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它造成1990年之后低纬度季风强度减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并南移、南海副高增强,而中高纬度气旋性环流异常被破坏、东亚大槽增强,进而导致华北经向水汽输送减弱,下沉运动显著加强,极端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减少。于此同时,华南和华东地区则水汽输送加强,上升运动显著,有利于降水偏多,并伴随极端降水量和降水日数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 年代际转变 海陆热力性差异 东亚夏季风系统
下载PDF
小二仙草总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夏雨弘 刘颖 +6 位作者 周茗 朱震鑫 卢月 刘洪存 孟娟 龚志强 杨立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244-250,共7页
为优化小二仙草总黄酮的超声提取工艺,并探讨其抗氧化活性。本文采用单因素实验,以总黄酮得率为指标,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超声温度、提取时间对小二仙草总黄酮得率的影响,采用Box-Behnken法优化提取工艺。检测小二仙草总黄酮对D... 为优化小二仙草总黄酮的超声提取工艺,并探讨其抗氧化活性。本文采用单因素实验,以总黄酮得率为指标,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超声温度、提取时间对小二仙草总黄酮得率的影响,采用Box-Behnken法优化提取工艺。检测小二仙草总黄酮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总还原力。结果表明:小二仙草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76.15%、料液比1:39.66 g/mL、超声时间41.14 min,此时小二仙草总黄酮的得率为28.61±0.05 mg/g。小二仙草总黄酮均能有效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且在一定范围内,清除能力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其中小二仙草总黄酮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最强,在浓度为3 mg/mL时,清除率达到98.28%,与3 mg/mL维生素C(清除率为99.81%)相当,且小二仙草总黄酮具有较高还原力,抗氧化活性较好。该工艺简便、可行,且提取的总黄酮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二仙草 总黄酮 提取工艺优化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油泥与微藻生物质掺混共热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巩志强 杜爱勋 +5 位作者 王振波 孙治谦 房佩文 王磊 王振通 李晓宇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12-319,m0006,共9页
针对油泥与微藻生物质掺混共热解处理工艺,利用热分析仪在N_2气氛下对其进行不同升温速率(β)以及不同掺混比(φ)的实验研究,分析了各自组成及性质,通过分析质量损失(TG)、质量损失变化率(DTG)曲线,对热解过程进行反应阶段划分。此外,采... 针对油泥与微藻生物质掺混共热解处理工艺,利用热分析仪在N_2气氛下对其进行不同升温速率(β)以及不同掺混比(φ)的实验研究,分析了各自组成及性质,通过分析质量损失(TG)、质量损失变化率(DTG)曲线,对热解过程进行反应阶段划分。此外,采用Doyle积分及Hancock经验公式进行热解动力学参数拟合求解。实验结果表明,油泥与微藻掺混热解过程可划分为5个阶段;其中,掺混共热解过程中阶段Ⅱ、Ⅲ、Ⅳ的反应级数分别为1级、1.5级、0.5级,活化能分别为15.07~42.34 kJ/mol、62.69~76.86 kJ/mol、7.99~15.66 kJ/mol;油泥与微藻掺混共热解,改善了油泥的颗粒形态,提高了传热传质效率,降低了反应阻力,从而降低了热解过程中的活化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泥 微藻 热解 动力学 活化能
下载PDF
单井捕获地下水污染羽的优化方法 被引量:11
4
作者 宫志强 刘明柱 +5 位作者 刘伟江 田西昭 康阳 李书焱 王丽 陈坚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468-2474,共7页
针对不同抽水井捕获半径及驻点获取方法存在局限性和误差的问题,以潜水、承压水2个类型污染场地为例,分别采用实测法、解析解公式法、数值模拟法3种方法计算单井捕获半径及驻点值;通过对比分析,研究了不同条件下3种方法的局限性及精确度... 针对不同抽水井捕获半径及驻点获取方法存在局限性和误差的问题,以潜水、承压水2个类型污染场地为例,分别采用实测法、解析解公式法、数值模拟法3种方法计算单井捕获半径及驻点值;通过对比分析,研究了不同条件下3种方法的局限性及精确度;探讨了不同类型污染场地获取捕获半径及驻点的最适宜方法。结果表明:对于承压水类型,解析解计算值与实际观测值误差较小,为3.2%;对于水位降深相对于含水层厚度不可忽略的潜水类型,解析解计算值与实际观测值误差较大,为80.7%;在充分掌握水文地质条件时,数值模型模拟结果与实际观测误差值不超过10%。因此,当场地水文地质情况符合解析解公式假设条件时,可采用解析解公式法获取单井捕获半径及驻点,否则须利用数值模拟方法或实测法获取相关参数。研究成果为不同类型污染场地选择合适方法获取捕获半径及驻点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实验实测法 解析解公式法 数值模拟 捕获半径 驻点 最优
原文传递
含油污泥基多孔炭材料的制备及其CO2吸附性能 被引量:9
5
作者 孟凡志 巩志强 +4 位作者 王振波 孙治谦 房佩文 刘雷 张颢腾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51-556,共6页
含油污泥热解能实现危险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热解后的油、气可作为化工原料,热解焦因具有良好的孔隙结构可用作吸附材料。以烘干的含油污泥为原料,KOH为活化剂,在N2气氛下通过水平管式热解炉制备多孔炭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比... 含油污泥热解能实现危险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热解后的油、气可作为化工原料,热解焦因具有良好的孔隙结构可用作吸附材料。以烘干的含油污泥为原料,KOH为活化剂,在N2气氛下通过水平管式热解炉制备多孔炭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比表面积及孔隙分析仪等手段对活化温度为600℃、700℃以及800℃下炭材料的比表面积、孔隙结构及CO2吸附性能进行全面分析,系统研究并总结不同活化温度与酸洗条件对多孔炭材料物理结构和CO2吸附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粒径在0.074 mm以下经酸洗处理的油泥热解焦与KOH掺混加热到700℃制备出的炭材料CO2吸附性能最好,达到1.36 mmol/g。这种低成本、高效率的制备方法既能得到高吸附性能的多孔炭材料,又能充分利用油田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固体废弃物,最大限度地实现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污泥 热解 炭材料 活化温度 酸洗 吸附性能
下载PDF
生态文明与旅游目的地耦合协调度研究——以婺源县为例 被引量:8
6
作者 龚志强 龚琪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23-227,共5页
生态文明是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吸引和保障要素,而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则将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动力支撑,因此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的耦合特征。文章在深入分析生态文明与旅游目的地之间耦合协调度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建构了两个系统的耦合模型和指... 生态文明是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吸引和保障要素,而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则将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动力支撑,因此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的耦合特征。文章在深入分析生态文明与旅游目的地之间耦合协调度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建构了两个系统的耦合模型和指标体系。研究中发现,在政府强力推动下,婺源县生态文明与旅游目的地的耦合协调度从最初的严重失调发展到中级协调,产生了显著的综合效益,而且两者的耦合协调度越高,其相互促进的作用就越大,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旅游目的地 耦合协调度 婺源
下载PDF
天津市水资源生态足迹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岳晨 李凡 +4 位作者 付路路 宫志强 钱永 崔向向 王春晓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6-60,共5页
以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为基本结构,根据天津市2008—2019年数据,分析了天津市水资源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水资源生态压力变化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天津市2008—2019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呈平稳波动。水资源常年处于生态赤字,最高为0.287 hm^... 以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为基本结构,根据天津市2008—2019年数据,分析了天津市水资源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水资源生态压力变化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天津市2008—2019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呈平稳波动。水资源常年处于生态赤字,最高为0.287 hm^(2)/人。天津市水资源生态足迹仍以农业用水为主,近几年呈明显降幅。天津市2008—2019年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呈波动性下降趋势。天津市历年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变化范围为4.284~21.442,远大于1,水资源开采处于非常不利的阶段。天津市常年依靠外调水缓解本地水资源供需矛盾,外调水的补充,对天津市的水资源生态承载力起到一定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生态足迹 水资源生态承载力 水资源生态压力
下载PDF
白鹤灵芝总萘醌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龚志强 夏雨弘 +5 位作者 韩沙 黄艳红 霍宇 陈晓兰 蒙田秀 杨立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89-397,共9页
为评价白鹤灵芝总萘醌(Rhinacanthins-rich extract from Rhinacanthus nasutus,RRE)的降血脂及保护肝脏作用,采用高脂饲料诱导建立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小鼠模型,通过测定小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ota... 为评价白鹤灵芝总萘醌(Rhinacanthins-rich extract from Rhinacanthus nasutus,RRE)的降血脂及保护肝脏作用,采用高脂饲料诱导建立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小鼠模型,通过测定小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C)、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C)及肝脏及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的水平,以及肝脏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动物实验结果表明,RRE干预后有效改善了NAFLD小鼠肝脏病理病变进程,缓解炎性损伤,减少肝脏脂肪颗粒堆积;高、中剂量均能显著降低NAFLD小鼠血清中TC、TG、LDL-C水平(P<0.05),极显著升高HDL-C水平(P<0.01),显著降低NAFLD小鼠血清中AST、ALT、AKP活力(P<0.05或P<0.01);其指标水平均优于熊果酸组;RRE低剂量组可显著降低NAFLD小鼠血清中TG、LDL-C、AST、水平(P<0.05),可降低TC、ALT、AKP水平,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网络药理学对白鹤灵芝与NAFLD疾病相关作用靶点进行交集,结合分子对接技术对RRE的有效活性物质及作用机制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白鹤灵芝素-C(rhinacanthin-C)与交集靶点具有良好的结合潜力。研究表明RRE有显著的降血脂、改善脂质沉积和炎性损伤、保护肝脏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rhinacanthin-C经由AMPK-SREBP1c-SIRT1信号调节脂质代谢紊乱发挥作用,为壮药白鹤灵芝开发为降血脂、改善脂肪肝的民族药物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鹤灵芝 总萘醌 非酒精性脂肪肝 降血脂 保护肝脏
下载PDF
HPLC法测定泰痹颗粒Ⅱ号中虎杖苷、葛根素、黄芪甲苷含量 被引量:8
9
作者 叶绘晟 唐文均 +2 位作者 龚志强 黄婧婧 王溢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4-188,共5页
目的建立泰痹颗粒Ⅱ号中虎杖苷、葛根素、黄芪甲苷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虎杖苷、葛根素测定方法:色谱柱为Alltima^(TM)C_(18)(4.6 mm×150 mm,5μm);柱温为30℃;流动相为乙腈-水(18∶82);流速为1 mL·min^(-1);检测波长... 目的建立泰痹颗粒Ⅱ号中虎杖苷、葛根素、黄芪甲苷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虎杖苷、葛根素测定方法:色谱柱为Alltima^(TM)C_(18)(4.6 mm×150 mm,5μm);柱温为30℃;流动相为乙腈-水(18∶82);流速为1 mL·min^(-1);检测波长为306 nm。黄芪甲苷测定方法:色谱柱为Lichrospher 5HE C_(18)(4.6 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35∶65);流速为:1.0 mL·min^(-1);蒸发光检测器:漂移管温度为80℃;气体流量为2.0 L·min^(-1)。结果虎杖苷、葛根素分别在10.42~62.52μg·mL^(-1)、5.04~30.24μg·mL^(-1)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98.81%、98.33%;RSD分别为1.30%、1.46%;黄芪甲苷在进样量0.524~3.14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61%,RSD为0.59%。结论该方法灵敏、结果准确、重现性好、简便,可用于泰痹颗粒Ⅱ号中3种成分的含量测定,为泰痹颗粒Ⅱ号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泰痹颗粒Ⅱ号 虎杖苷 葛根素 黄芪甲苷 含量测定
原文传递
基于PLC和串口服务器的称重管理系统设计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卜文 姜自燃 +1 位作者 宫志强 徐世许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2-65,共4页
针对企业加工原料依赖人工记录称重数据,不同仪表发送数据方式不同等问题,基于PLC和串口服务器设计了一套称重管理系统。PLC处理仪表连续发送的数据,串口服务器将打印模式下的仪表信号转为以太网通信;触摸屏实现人机交互;SQL Server数... 针对企业加工原料依赖人工记录称重数据,不同仪表发送数据方式不同等问题,基于PLC和串口服务器设计了一套称重管理系统。PLC处理仪表连续发送的数据,串口服务器将打印模式下的仪表信号转为以太网通信;触摸屏实现人机交互;SQL Server数据库实现生产数据的录入。PLC、串口服务器、触摸屏接入同一交换机,通过以太网与上位机进行通信。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实现了数据统一管理,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称重管理 PLC 串口服务器 以太网通信 SQL Server数据库
下载PDF
混合教学结合翻转课堂的骨科临床教学思考设计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昊天 肖瑜 +5 位作者 赵石好 陈凌强 董俊杰 杨晋 龚志强 王兵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27期5-10,共6页
本文分析传统教学法、翻转课堂及在线教学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提出"基于手机应用的混合教学结合翻转课堂模式"新型教学法。对该新型教学方法的教学设计、可行性进行介绍,探讨该方法的应用前景及教学意义,从而探索&q... 本文分析传统教学法、翻转课堂及在线教学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提出"基于手机应用的混合教学结合翻转课堂模式"新型教学法。对该新型教学方法的教学设计、可行性进行介绍,探讨该方法的应用前景及教学意义,从而探索"互联网+"背景下可以满足骨科学现代医学教育需求的临床教学新模式,为医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临床教学 互联网 翻转课堂 混合教学 教学方法 教育
下载PDF
白鹤灵芝不同提取部位对家兔凝血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蒙田秀 汪磊 +3 位作者 龚志强 唐文均 袁小玲 杨力龙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42-1345,共4页
目的评价白鹤灵芝不同提取部位对家兔血液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将家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复方丹参片组(阳性对照组,8 g·kg^-1),白鹤灵芝乙酸乙酯提取部位的低、高剂量组(给药量分别为:乙低6.5 g·kg^-1,乙高13 g·kg^-1)... 目的评价白鹤灵芝不同提取部位对家兔血液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将家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复方丹参片组(阳性对照组,8 g·kg^-1),白鹤灵芝乙酸乙酯提取部位的低、高剂量组(给药量分别为:乙低6.5 g·kg^-1,乙高13 g·kg^-1),白鹤灵芝石油醚提取部位低、高剂量组(给药量分别为:石低6.5 g·kg^-1,石高13 g·kg^-1),白鹤灵芝正丁醇提取部位的低、高剂量组(给药量分别为:正低6.5 g·kg^-1,正高13 g·kg^-1),每组6只。家兔灌胃给与白鹤灵芝不同提取部位,连续给药12 d。测定家兔血浆中凝血因子: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并对血小板进行计数,观察对家兔主动脉条伸缩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除石低、正低、正高组的PT以及正高组的APTT外,白鹤灵芝不同提取部位均明显延长家兔血浆TT、PT、APTT水平(P<0.05,P<0.01),明显降低家兔血浆Fib含量(P<0.05,P<0.01),血小板计数在正常范围内,对家兔动脉条有舒张作用。结论白鹤灵芝不同提取部位对家兔凝血系统有抗凝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鹤灵芝 有效部位 抗凝血作用 家兔
原文传递
钝化工艺对镀锡板钝化膜附着力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鹏 龚志强 +4 位作者 孙力 陈远洪 刘连喜 李虎 张诚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13,共4页
本文采用重铬酸钠对镀锡量为1.1 g/m^2镀锡板基板进行阴极钝化,钝化过程使用两个钝化槽,选取了4.3/5.3 A/dm^2、8.6/8.6 A/dm^2、7.5/12.3 A/dm^2及3.2/3.2 A/dm^2四种电流密度进行研究,对钝化后的试样进行了钝化膜厚度及XPS测试,并将... 本文采用重铬酸钠对镀锡量为1.1 g/m^2镀锡板基板进行阴极钝化,钝化过程使用两个钝化槽,选取了4.3/5.3 A/dm^2、8.6/8.6 A/dm^2、7.5/12.3 A/dm^2及3.2/3.2 A/dm^2四种电流密度进行研究,对钝化后的试样进行了钝化膜厚度及XPS测试,并将试样模拟涂装烘烤,测试其附着力。结果表明,钝化电流密度为3.2/3.2 A/dm^2时,钝化膜厚度较薄且Cr(OH)_3含量较低,产品附着力为一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镀锡板 钝化 附着力 XPS 氧化膜
下载PDF
复配微生物菌群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田西昭 袁子婷 +4 位作者 宫志强 单强 李红超 齐劭乾 王艳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74-78,共5页
为了修复沿海地区的石油污染场地,该文通过提取驯化土著微生物菌,筛选复配了高效石油降解菌群,在适宜降解条件下(盐度添加比为1%、温度为25℃、p H为7),开展高效石油降解菌群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强化实验。结果表明,以萃取油混合菌... 为了修复沿海地区的石油污染场地,该文通过提取驯化土著微生物菌,筛选复配了高效石油降解菌群,在适宜降解条件下(盐度添加比为1%、温度为25℃、p H为7),开展高效石油降解菌群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强化实验。结果表明,以萃取油混合菌、表面活性剂产生菌、萘降解菌、蒽降解菌、芘降解菌按10∶1∶1∶1∶1的比例复配的高效降解菌群在相同的时间内降解效率最高,在第24天对2000 mg/L石油烃提取液的降解率达到82.0%;添加锯末(60 mg/g)、营养盐(C∶N∶P为100∶10∶1)和每天振荡的条件为最佳强化组合方式,菌群的接种量为2%,在第48天降解率就达到了88.0%,石油污染物从初始浓度50.0 mg/g降解为6.0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土壤 石油烃降解菌 降解率 生物刺激 生物强化
下载PDF
油田油泥热解焦掺混微藻渣燃烧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振通 巩志强 +3 位作者 王振波 房佩文 孟凡志 韩东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18-824,共7页
热解能够实现油泥资源化利用,热解后的热解焦可以通过焚烧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利用热分析仪研究不同掺混比(φ)及不同升温速率(β)下的油泥热解焦与微藻渣混合燃烧实验,TG和DTG曲线表明,混合燃烧过程分为结晶水挥发、挥发分析出和燃烧... 热解能够实现油泥资源化利用,热解后的热解焦可以通过焚烧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利用热分析仪研究不同掺混比(φ)及不同升温速率(β)下的油泥热解焦与微藻渣混合燃烧实验,TG和DTG曲线表明,混合燃烧过程分为结晶水挥发、挥发分析出和燃烧、固定碳燃烧和矿物质燃烧分解。采用KAS和OFW等转化率法进行动力学参数求解。结果表明,添加微藻渣提高了混合燃料燃烧特性;β的增加促使传质阻力增大,质量损失段向高温区移动;活化能(Ea)值增大,燃烧稳定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泥热解焦 微藻渣 混合燃烧特性 动力学特性 活化能
下载PDF
气象要素对华北地区夏季植被覆盖度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白慧敏 龚志强 +2 位作者 孙桂全 李莉 周莉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7-39,共13页
植被覆盖对气候变化极其敏感,华北区地处我国半干旱—半湿润过渡地区,气象因子对该地区植被覆盖有重要的影响,但缺少有效的数理模型定量刻画气象要素对植被的影响。因此,本文基于华北区2000~2018年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的植被覆盖数据和... 植被覆盖对气候变化极其敏感,华北区地处我国半干旱—半湿润过渡地区,气象因子对该地区植被覆盖有重要的影响,但缺少有效的数理模型定量刻画气象要素对植被的影响。因此,本文基于华北区2000~2018年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的植被覆盖数据和主要气象要素数据,开展了多气象要素影响植被覆盖度的研究,初步建立了华北夏季植被覆盖度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研究表明:(1)华北存在向暖干转变的趋势,且夏季植被覆盖度与降水、相对湿度呈正相关,与气温、日照时数和地温呈负相关。(2)影响华北地区植被覆盖度最重要的气象要素是相对湿度,体现了温度和降水的共同作用。(3)基于多元回归法和最小二乘法可以定量描述气象要素变化对植被覆盖度的可能影响。其中,五变量影响模型对植被覆盖度模拟的相关系数略偏高,因此,基于五变量气象要素可以更好的模拟植被覆盖度的变化。研究结果有利于了解气象要素如何影响植被生态系统,进而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 植被覆盖度 气象要素 评估模型
下载PDF
煤电机组耦合储热系统的灵活性调峰特性研究及其性能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巩志强 商攀峰 +5 位作者 徐明新 张怡 郭俊山 韩悦 祝令凯 郑威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837-4849,I0019,共14页
“双碳目标”背景下,煤电机组将长期作为主力调峰电源,保障电网安全稳定。储热是提升煤电机组灵活性的重要手段,但煤电耦合储热系统的运行特性尚不明确,不同储热技术与煤电机组耦合适应性亟待研究。为此,该文构建600 MW煤电-90 MW显热/... “双碳目标”背景下,煤电机组将长期作为主力调峰电源,保障电网安全稳定。储热是提升煤电机组灵活性的重要手段,但煤电耦合储热系统的运行特性尚不明确,不同储热技术与煤电机组耦合适应性亟待研究。为此,该文构建600 MW煤电-90 MW显热/潜热/热化学储热3种耦合系统,详细考察系统储/释热过程调峰能力及热力学性能,并基于优劣解距离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综合评价,明确最优耦合方案。研究发现,储热过程,Ca(OH)_(2)/CaO热化学储热的调峰容量、调峰深度及?效率均优于热水及熔融盐储热,而释热过程熔融盐储热性能最优;通过TOPSIS综合评价法确定热储热方案均为抽取主蒸汽作为热源,最佳释热方案均为以#2高加进水为冷源,同时确定煤电耦合熔融盐储热为最佳系统耦合方案。相关研究结论可为构建煤电耦合储热调峰系统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电机组 储热 调峰能力 热力学性能 熔融盐 优劣解距离法(TOPSIS)
下载PDF
基于OBE理念的环保设备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及考核模式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5
18
作者 孙治谦 王振波 +3 位作者 孙鑫晖 李强 巩志强 刘兆增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9年第21期83-84,96,共3页
为提升环保设备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质量,基于OBE理念,采用理论教学及仿真实训、校内实习基地模型拆装、环保设备制造企业现场参观学习、校外实习基地现场倒班、现场实习穿插小组讨论的实习教学模式,通过实习表现、现场考试、实习日记... 为提升环保设备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质量,基于OBE理念,采用理论教学及仿真实训、校内实习基地模型拆装、环保设备制造企业现场参观学习、校外实习基地现场倒班、现场实习穿插小组讨论的实习教学模式,通过实习表现、现场考试、实习日记、实习报告、思考题、笔试的综合考核方式,拓展环保设备专业实习基地,建立与完善实习教学素材库,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和交流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相关经验和措施可在相近工科专业的实习教学过程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设备工程 生产实习 本科教学
下载PDF
抽出-处理技术抽出污染地下水——抽出效率及抽出终点 被引量:5
19
作者 宫志强 田西昭 +4 位作者 刘伟江 陈坚 康阳 杨光 党志文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39-1150,共12页
针对抽出-处理技术修复污染地下水过程中抽水井抽出效率随时间逐渐降低、抽出-处理技术运行终点(以下简称“抽出终点”)难以确定的问题,提出通过评估抽水井抽出效率,以分段、多次优化抽水方案提高抽出效率、降低修复成本、减少修复时间... 针对抽出-处理技术修复污染地下水过程中抽水井抽出效率随时间逐渐降低、抽出-处理技术运行终点(以下简称“抽出终点”)难以确定的问题,提出通过评估抽水井抽出效率,以分段、多次优化抽水方案提高抽出效率、降低修复成本、减少修复时间为工作思路,利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实现方案优化时间节点选择。以青海某铬盐厂为例,通过建立抽水方案优化时间节点评价指标体系,可定量分析方案优化时间节点,合理确定抽出终点。结果显示:第1次优化结果为抽水井抽出效率在20%~40%时应重新布设抽水方案(P3),即采用原抽水方案抽水100d后需重新布设抽水井;第2次优化结果为抽水井抽出效率在20%~40%时应与其他修复技术联用(P7),即采用一次优化后抽水方案继续抽水300d后需联合其他修复技术开展治理。经评估,2次优化可有效提高抽水井抽出效率,使修复时间缩短600d,相同时间内含水层中六价铬去除率增加8.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出效率 抽出终点 评价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优化
下载PDF
基于阀控缸电液系统的前馈-反馈联合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大卫 王思民 +3 位作者 丁海港 弓智强 庞智珍 李亚龙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7-14,共8页
阀控缸电液系统应用广泛,提高其响应速度、控制精度与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传统闭环控制基于反馈误差调节,控制简单、稳定性好、易用于复杂系统,但存在时滞与稳定性问题;前馈控制作为一种开环控制方式,具有响应快、无时滞的优点,但控制... 阀控缸电液系统应用广泛,提高其响应速度、控制精度与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传统闭环控制基于反馈误差调节,控制简单、稳定性好、易用于复杂系统,但存在时滞与稳定性问题;前馈控制作为一种开环控制方式,具有响应快、无时滞的优点,但控制效果依赖模型精度。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阀控缸电液系统的前馈-反馈联合控制策略,建立其数学模型,运用AMESim软件搭建仿真模型并进行可行性分析,通过实验建立伺服阀流量-压差-电压前馈参数表,最后基于Simulink建立变转速恒压油源实验平台并进行实验验证。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前馈-反馈联合控制可提高阀控缸电液系统的控制精度和响应性,相较于反馈控制方式跟踪精度提高45%,具有良好的综合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馈控制 联合控制 恒压系统 阀控缸 电液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