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14篇文章
< 1 2 10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牧交错带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57
1
作者 高君亮 罗凤敏 +4 位作者 高永 党晓宏 蒙仲举 陈晓娜 段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5594-5602,共9页
为了阐明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含量及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选择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4种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放牧草地、封育草地、弃耕地和耕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浅层土壤(0—25 cm)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碱... 为了阐明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含量及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选择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4种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放牧草地、封育草地、弃耕地和耕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浅层土壤(0—25 cm)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碱解氮(AN)和速效磷(AP)含量及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贫瘠,养分含量整体水平不高,SOC、TN、TP含量分别为14.57、0.63、0.76 g/kg,AN和AP含量分别为39.87、6.72 mg/kg,5项养分指标均为中等变异。2)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均存在显著的影响,草地(封育草地、放牧草地)的SOC、TN和AN含量均高于农耕地(弃耕地、耕地),而TP和AP含量低于农耕地;草地的C∶N、C∶P和C∶P值均高于农耕地。3)土壤C、N、P元素化学计量值与C、N、P元素之间的最优拟合关系显示C∶N、C∶P主要受SOC影响,C∶P主要受N影响,表明SOC和N含量决定了研究区土壤中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过程。研究结果对丰富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学科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为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脆弱生态区的生态功能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化学计量 土地利用类型 农牧交错带 阴山北麓
下载PDF
PEG模拟干旱胁迫下5种紫花苜蓿萌发期抗旱性的评估 被引量:41
2
作者 程波 胡生荣 +4 位作者 高永 樊璐 翟波 刘湘杰 张慧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3-59,共7页
【目的】分析5种紫花苜蓿种子萌发期的抗旱性,以选育适合在内蒙古半干旱地区种植的紫花苜蓿品种。【方法】以内蒙古半干旱地区常用的5个紫花苜蓿品种(金皇后、中苜一号、阿尔冈金、威尔纳、冰驰)种子为材料,利用不同渗透势的PEG-6000溶... 【目的】分析5种紫花苜蓿种子萌发期的抗旱性,以选育适合在内蒙古半干旱地区种植的紫花苜蓿品种。【方法】以内蒙古半干旱地区常用的5个紫花苜蓿品种(金皇后、中苜一号、阿尔冈金、威尔纳、冰驰)种子为材料,利用不同渗透势的PEG-6000溶液(0,-0.03,-0.10,-0.24,-0.42,-0.94 MPa)模拟干旱环境,测定5种紫花苜蓿品种种子萌发期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单日发芽数、抗旱指数5项指标,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对5种紫花苜蓿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渗透势的PEG溶液对5种紫花苜蓿种子的萌发均有抑制作用,且抑制效果随着渗透势的降低而增强,当渗透势达到-0.94MPa时,只有金皇后的发芽率在50%以上,具备正常的发芽能力。在渗透势从0下降到-0.42MPa时,5种紫花苜蓿种子的发芽高峰期不同程度向后推移5d左右,且发芽高峰期的最大发芽数也随之下降10~20粒,当渗透势达到-0.94MPa时,5种紫花苜蓿种子单日发芽数都不足5粒。依据隶属函数法,评判出5种紫花苜蓿种子萌发期抗旱性强弱依次为:金皇后>威尔纳>阿尔冈金>中苜一号>冰驰。【结论】在内蒙古半干旱地区,最适宜种植的紫花苜蓿品种为金皇后,其次为威尔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种子萌发 抗旱性 内蒙古半干旱地区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1
3
作者 黄菲妃 廖新红 +3 位作者 高泳 陈圆圆 韦丽艳 文钰琴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424-427,共4页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型糖尿病(DM)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确诊的2型DM患者69例为DM组,同期入院的50例非2型DM患者为非DM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检测...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型糖尿病(DM)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确诊的2型DM患者69例为DM组,同期入院的50例非2型DM患者为非DM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检测两组股总、腘、足背动脉管腔内径(D)、收缩期峰值流速(PSV)、一个心动周期血流量(BFV),比较两组足背与股总、腘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PSV和BFV比值差异。结果:DM组足背动脉D、BFV值小于非DM组,腘、足背动脉PSV值均大于非DM组,足背与股总、腘动脉BFV比值均小于非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足背与股总、腘动脉BFV比值可客观、分节段地反映2型DM下肢动脉病变程度,彩色多普勒超声在2型DM下肢动脉病变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下肢动脉病变 彩色多普勒超声 血流动力学参数比值
下载PDF
光伏电站建设对沙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33
4
作者 王祯仪 汪季 +2 位作者 高永 党晓宏 蒙仲举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1-196,共6页
[目的]研究沙漠地区光伏电站建设选址、设计规划、科学管理及生态环境建设等问题旨在为建立光伏与生态相结合的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方法]通过对大量文献归纳整理及相关课题研究,分析光伏电站建设期和运营期对土壤、植被、气候、... [目的]研究沙漠地区光伏电站建设选址、设计规划、科学管理及生态环境建设等问题旨在为建立光伏与生态相结合的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方法]通过对大量文献归纳整理及相关课题研究,分析光伏电站建设期和运营期对土壤、植被、气候、动物及微生物等生态因子的影响,指出现有光伏电站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对光伏电站未来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进行展望。[结果]电站施工期会对站内植物和环境造成一些短期的不利影响。但在运营期间,由于光伏阵列的阻风固沙与遮阴增湿作用和人工管护,有利于站内植被恢复、土壤改良,沙区局地小气候的改善。[结论]今后应深入研究光伏电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机制,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保证生态平衡,实现光伏发电与生态环境的友好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电站 生态环境 沙区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联合MRI在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诊断中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3
5
作者 陈健 陈菲 +6 位作者 高勇 郭丽玲 吴萱泽 丁贤友 杨丽秀 徐文婷 万雷 《中国医疗设备》 2019年第3期64-67,共4页
目的研究并比较多排螺旋CT联合MRI诊断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患者96例,经过关节镜或手术确诊。根据检查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多排螺旋CT联合MRI组以及MRI组两组,每组各48人... 目的研究并比较多排螺旋CT联合MRI诊断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患者96例,经过关节镜或手术确诊。根据检查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多排螺旋CT联合MRI组以及MRI组两组,每组各48人。MRI组患者采用核磁共振成像进行诊断,联合组同样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多排螺旋CT进行诊断。对比观察采用不同的检查方法,对于踝关节外侧单条韧带损伤(单纯距腓前韧带、单纯跟腓韧带、距腓后韧带损伤、距腓前韧带同时合并跟腓韧带)的检出率的情况;对比观察两种检查方法对于踝关节复合损伤,如关节腔积液、肌腱损伤、骨挫伤、骨折碎片的检出情况;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于韧带损伤分级的准确率情况。结果联合组检测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的检出率为93.75%,MRI组检出率为77.08%,联合组检出率高于MRI组(P<0.05);联合组对于骨挫伤的检出率高于MRI组(P<0.05);两种检查方法对于关节腔积液、肌腱损伤、骨折碎片的检出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及MRI组对韧带损伤程度的分级评估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排螺旋CT联合MRI诊断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效果较好,对于踝关节复合损伤的检出率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螺旋CT 核磁共振成像 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
下载PDF
平战结合状态下综合医院应对新发传染病思考 被引量:27
6
作者 刘杨正 熊占路 +4 位作者 程范军 张菡 郜勇 李奕 汪宏波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81-885,共5页
综合医院在新发传染病防控中具有重要作用,应在平时做好随时应对疫情的准备。作者分析了坚持平战结合原则在综合医院应对新发传染病中的必要性,梳理了综合医院应对新发传染病存在的问题,并就做好抗疫转换准备、强化医院感染综合防控、... 综合医院在新发传染病防控中具有重要作用,应在平时做好随时应对疫情的准备。作者分析了坚持平战结合原则在综合医院应对新发传染病中的必要性,梳理了综合医院应对新发传染病存在的问题,并就做好抗疫转换准备、强化医院感染综合防控、加强防疫人才队伍建设、建立物资储备与应急供应保障机制、健全监测预警体系、强化风险管理、推进联防联控等方面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平战结合 综合医院 新发传染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原文传递
D-二聚体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导管溶栓过程中疗效评估的作用 被引量:26
7
作者 王孝高 王颖 +7 位作者 宋涛 陈卫国 王孝荣 高涌 余朝文 聂中林 陈世远 卢冉 《重庆医学》 CAS 2020年第10期1593-1596,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导管溶栓过程中疗效评估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到2018年8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8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治疗过程中检测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深静脉造影的图像...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导管溶栓过程中疗效评估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到2018年8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8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治疗过程中检测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深静脉造影的图像,分下肢深静脉导管溶栓治疗组(观察组,43例)和单纯外周静脉溶栓治疗组(对照组,37例)。主要观察指标为每天监测两组溶栓过程D-二聚体水平变化,并结合治疗前后的造影图片评估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7,P>0.05)。术后第1天起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术后第8天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9天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组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检查证实观察组较对照组深静脉内血栓溶解更多,血管腔内造影剂充盈情况佳,两组静脉通畅评分分别为(4.74±1.54)分和(8.68±0.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5,P<0.05)。结论通过监测血浆D-二聚体评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导管溶栓过程中疗效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机械溶栓 静脉造影术 D-二聚体
下载PDF
慢性下肢静脉性溃疡的临床治疗分析 被引量:25
8
作者 尹孝亮 高涌 +3 位作者 余朝文 聂中林 陈世远 郎德海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47-751,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下肢静脉性溃疡的临床治疗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5年9月收治的48例慢性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上包括对基础病因的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抽剥术、溃疡周围环扎术,... 目的:探讨慢性下肢静脉性溃疡的临床治疗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5年9月收治的48例慢性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上包括对基础病因的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抽剥术、溃疡周围环扎术,对溃疡面积较大的(≥48.0 cm^2)患者联合行游离皮瓣植皮术;溃疡愈合后长期穿医用弹力袜以促进静脉回流。结果:经治疗溃疡面一期痊愈12例(25.0%),其中5例溃疡面积较大的植皮患者皮瓣全部存活;溃疡愈合面积达70%以上27例(56.3%),另外9例(18.7%)溃疡愈合面积亦达50%以上。平均住院时间17.8 d,残余溃疡面门诊定期清洁换药。随访3~12个月,溃疡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5个月。结论:在治疗原发基础病因的基础上,选择多种治疗手段相结合的复合式手术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性溃疡效果满意,溃疡愈合快,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曲张溃疡 静脉功能不全 下肢 综合疗法
原文传递
某三甲综合医院346例抗肿瘤药物致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被引量:25
9
作者 徐伟佳 高勇 +1 位作者 叶美玲 蔡林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20年第2期104-107,共4页
目的:分析抗肿瘤药物相关的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使用抗肿瘤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3–2018年抗肿瘤药物致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共计346例,对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引起AD... 目的:分析抗肿瘤药物相关的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使用抗肿瘤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3–2018年抗肿瘤药物致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共计346例,对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分布、ADR累及系统/器官和临床表现、给药途径与发生时间、ADR分级与转归情况、关联性评价、报告主体等进行分析。结果:346例ADR报告中,女性患者占61.27%,男性患者占38.73%;年龄以45~59岁组占比最高(43.64%);药物种类占比最高的依次为抗代谢类(21.21%)、铂类(20.98%)和植物来源类(20.51%);累及系统/器官最常见的为血液系统(36.86%)、消化系统(16.80%);引发ADR最多的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85.08%);发生时间主要为用药后2 h(37.06%);严重ADR为64例(18.50%),新的ADR为6例(1.73%)。结论:抗肿瘤药物致ADR较多且严重,应加强监测高危品种、长期用药、严重ADR、新的ADR;药师应从多方面发挥作用,注重对特殊人群的药学监护,促进抗肿瘤药物在临床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药物 药品不良反应 用药分析
下载PDF
血清PCT、IL-6、CRP在颅脑损伤术后颅内感染的早期诊治中的价值 被引量:23
10
作者 范国锋 秦虎 +2 位作者 王增亮 高勇 汪永新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9年第4期207-210,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对颅脑损伤术后早期颅内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术后颅内感染23例作为感染组,同期颅脑损伤术后未出现颅内感染46例作为对照组。感染...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对颅脑损伤术后早期颅内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术后颅内感染23例作为感染组,同期颅脑损伤术后未出现颅内感染46例作为对照组。感染组给予万古霉素及美罗培南治疗。术后12 h内采取空腹肘静脉血5 ml,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化学发光法半定量快速实验测定血清PCT含量,采用全自动免疫透视比浊法测定血清CRP含量,采用全自动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IL-6含量。感染组给药第1、3、6、9、12天(五次)清晨空腹采取肘静脉血5 ml检测血清PCT、IL-6、CRP。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各指标对颅内感染的诊断效能。结果感染组23例中,12例治愈,6例好转,5例无效或加重;感染控制18例,未控制5例。术后12 h内,感染组血清PCT、CRP、IL-6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感染控制组血清PCT和CRP浓度显著低于未控制组(P<0.05)。血清PCT、CRP、IL-6判断颅内感染最佳截断值分别为0.51 ng/ml、16.25 mg/ml、32.67 pg/ml,敏感性分别为52.2%、91.3%、91.3%,特异性分别为82.6%、79.4%、87.0%;三者联合判断颅内感染的敏感性为100.0%,特异性为79.3%。结论血清PCT、IL-6和CRP均有助于早期诊断颅脑损伤术后颅内感染,三者联合检测对于诊断颅内感染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显微手术 颅内感染 降钙素原 C-反映蛋白 白介素-6
下载PDF
遗传病二代测序临床检测全流程规范化共识探讨(3)——数据分析流程 被引量:23
11
作者 孙隽 黄颐 +16 位作者 王小冬 李文甫 安冬艳 高勇 熊慧 周在威 许雄 邓旭旭 王小清 黄辉 彭智宇 张巍 于世辉 汪亮 顾卫红 黄尚志 沈亦平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3期345-351,共7页
基因组测序数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及变异的临床相关性解读是基于二代测序的遗传病诊断全流程的核心内容。本文探讨了生物信息学分析、数据存储和数据解读环节的流程、功能、主要参数指标及建议等,经行业内临床医师、检测实验室等相关... 基因组测序数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及变异的临床相关性解读是基于二代测序的遗传病诊断全流程的核心内容。本文探讨了生物信息学分析、数据存储和数据解读环节的流程、功能、主要参数指标及建议等,经行业内临床医师、检测实验室等相关专家讨论,对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的胚系突变的遗传病规范化检测达成了共识,以期为提髙基于二代测序的遗传病诊断的同质性和可靠性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代测序 生物信息学分析流程 数据储存 数据质量控制 变异解读
原文传递
光伏电板对羊草群落特征及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2
12
作者 翟波 高永 +4 位作者 党晓宏 陈曦 程波 刘湘杰 张超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237-2243,共7页
草原地区大规模建设光伏电站会对当地自然环境造成影响,进而影响植物群落特征。本研究以土默特左旗羊草草原为对象,通过对光伏电板下各位置的植被进行调查取样,分析了物种多样性以及当地建群种羊草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1)光伏电板下... 草原地区大规模建设光伏电站会对当地自然环境造成影响,进而影响植物群落特征。本研究以土默特左旗羊草草原为对象,通过对光伏电板下各位置的植被进行调查取样,分析了物种多样性以及当地建群种羊草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1)光伏电板下共发现7科13属14种植物,其中羊草广泛分布于光伏电板下方及周围各位置处。(2)光伏电板下物种Patrick丰富度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均表现为电板正下方显著高于电板前后檐。(3)电板下羊草的高度、盖度、密度和基径也均表现为电板正下方显著高于电板前后檐,对照组由南向北对应位置的相应指标均无较大变化。(4)电板正下方羊草的生物量显著高于电板前后檐,对照组由南向北的羊草生物量无显著差异。本研究可为草原地区光伏电站的生态恢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草原 光伏电板 多样性 生长指标
原文传递
临床药师对3例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肺癌致不良反应的药学监护 被引量:22
13
作者 徐伟佳 高勇 吴雪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2727-2731,共5页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使用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肺癌患者致不良反应中的作用,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针对3例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肺癌致不良反应的典型病例,临床药师从安罗替尼的使用、患者用药教育、不良反应防治措施等方面对患者进行...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使用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肺癌患者致不良反应中的作用,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针对3例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肺癌致不良反应的典型病例,临床药师从安罗替尼的使用、患者用药教育、不良反应防治措施等方面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协助临床医师处理安罗替尼相关咯血、肝损伤、血压升高、蛋白尿等不良反应。结果:对1例安罗替尼致咯血患者,临床药师分析咯血程度较轻,建议停用安罗替尼,并给予止咳、止血对症处理,必要时加用垂体后叶素,控制咯血后可继续服用安罗替尼,临床医师采纳,患者用药期间未再出现咯血。对1例安罗替尼致肝功能损伤患者,临床药师分析为轻度的胆汁淤积型,建议无需停用安罗替尼,给予腺苷蛋氨酸治疗,临床医师采纳,治疗5 d后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后期未见明显肝功能损伤。对1例安罗替尼致血压升高伴蛋白尿患者,由于患者有高血压病史,针对高血压临床药师加强了对患者的用药教育,指导患者调节饮食、适当活动、减轻精神压力以及监测血压等,通过心理干预等非药物降压效果不佳后,临床药师建议为患者修改降压治疗方案,临床医师采纳,将既往的降压药尼群地平更改为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缬沙坦,治疗2周后血压恢复正常;针对尿蛋白临床药师建议停用安罗替尼,2周后尿蛋白恢复正常,临床药师建议下调安罗替尼剂量继续治疗,临床医师采纳,后期复查尿蛋白未发现异常。结论:临床药师应积极对安罗替尼治疗的肺癌患者开展药学监护,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教育,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师 安罗替尼 肺癌 药学监护 药品不良反应
下载PDF
3D打印联合PBL教学在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4
作者 张培 高涌 +3 位作者 崔培元 吴敏 刘泉 官建中 《中华全科医学》 2021年第5期856-859,共4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联合PBL教学模式在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曾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规培基地参与规培的46名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每组23名,观察组:接...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联合PBL教学模式在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曾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规培基地参与规培的46名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每组23名,观察组:接受3D打印技术联合PBL教学模式,对照组仅接受PBL教学模式,2组均由同一组优秀教学经验的老师带教,规培结束后仍由同一组带教老师对2组医师骨科前沿知识、理论知识、病例分析、专业技能进行客观考核,2组医师以不记名形式对其教学模式的学习兴趣、理解能力、内容掌握、理论联系实际、团队协作、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 2组学生得分在前沿知识(91.74±3.10)分vs.(75.78±3.19)分、理论知识(85.65±3.13)分vs.(81.09±1.90)分、病例分析(88.30±3.28)分vs.(75.09±3.18)分、专业技能(85.52±5.47)分vs.(77.96±4.70)分成绩方面,观察组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学习兴趣、理解能力、内容掌握、理论联系实际、团队协作、满意度比较中,观察组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3D打印技术与PBL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能够充分激发规培医师自主学习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PBL教学 骨科 规培
原文传递
大连市2011~2015年无偿献血人群的分布特点及变化趋势 被引量:20
15
作者 高勇 王黎 +2 位作者 马杰 范亚欣 梁晓华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8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分析大连市2011~2015年无偿献血人群的性别、年龄以及街头和团体献血人次的分布特点及变化趋势,为制订和改进无偿献血者招募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唐山启奥软件信息管理系统,以2011~2015年在大连市血液中心献血的无偿献血者为研究... 目的分析大连市2011~2015年无偿献血人群的性别、年龄以及街头和团体献血人次的分布特点及变化趋势,为制订和改进无偿献血者招募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唐山启奥软件信息管理系统,以2011~2015年在大连市血液中心献血的无偿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对无偿献血人群的性别、年龄以及街头和团体献血人次的分布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大连地区献血人数逐年增加,男性献血者始终多于女性,且男女献血比例差距进一步拉大(63.2%VS 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献血者平均年龄增加2.5岁(P<0.01)。在2011~2015年,18~25岁年龄段献血者比例呈逐渐降低趋势(49.2%VS 38.7%,P<0.01);>25~35岁年龄段献血者比例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1%VS25.9%,P>0.05);>35~45岁和>45岁2个年龄段献血者比例均逐渐升高(17.2%VS 21.6%,P<0.01;7.5%VS 13.8%,P<0.01)。街头献血者比例逐年下降(82.4%V S 72.8%,P<0.01),团体献血者比例逐年上升(17.6%V S 27.2%,P<0.01)。结论大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的性别、年龄以及街头和团体献血人次的分布,有其自身特点,所占比例也在不断变化。应根据无偿献血人群的特征,加强对不同群体的宣传教育,制定合理的献血者招募策略,满足临床用血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 性别 年龄 街头献血 团体献血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脑微出血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梅丽 高勇 +2 位作者 吕士英 田爽 王慧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1年第3期33-38,共6页
背景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脑微出血发生率为25%~73%。脑微出血可影响溶栓治疗效果,还可加重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影响预后。尽管目前关于该并发症危险因素的研究较多,但仍缺乏危险因素验证分析和防控措施探讨。目的构建急性脑梗死患者... 背景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脑微出血发生率为25%~73%。脑微出血可影响溶栓治疗效果,还可加重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影响预后。尽管目前关于该并发症危险因素的研究较多,但仍缺乏危险因素验证分析和防控措施探讨。目的构建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脑微出血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选取石家庄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0年4月收治的行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76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合并高血压情况、合并高脂血症情况、合并糖尿病情况、合并心房颤动情况、腔隙性脑梗死发生情况、溶栓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发病至溶栓治疗时间、溶栓治疗方式、联合机械取栓情况、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平均动脉压(MAP)、同型半胱氨酸(Hcy)、脑白质疏松评分、阿司匹林治疗史。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发生脑微出血的影响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4.593,95%CI(1.564,13.504)〕、合并高血压〔OR=6.742,95%CI(1.643,27.638)〕、合并高脂血症〔OR=7.006,95%CI(1.964,25.004)〕、合并糖尿病〔OR=5.489,95%CI(1.428,21.105)〕、合并心房颤动〔OR=7.015,95%CI(2.185,22.515)〕、腔隙性脑梗死〔OR=3.126,95%CI(1.532,6.382)〕、溶栓治疗前NIHSS评分〔OR=6.087,95%CI(2.231,16.602)〕、发病至溶栓治疗时间〔OR=7.412,95%CI(2.760,19.902)〕、联合机械取栓〔OR=4.653,95%CI(1.247,17.377)〕、MAP〔OR=6.869,95%CI(2.356,20.029)〕、Hcy〔OR=7.032,95%CI(2.502,19.745)〕、脑白质疏松评分〔OR=6.910,95%CI(2.436,19.604)〕、阿司匹林治疗史〔OR=0.511,95%CI(0.301,0.869)〕是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发生脑微出血的影响因素(P<0.05)。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有统计学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脑出血 脑微出血 溶栓治疗 预测 列线图模型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不同路径置管溶栓联合介入手术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8
17
作者 陈虎 高涌 +1 位作者 刘鹏 杨士彬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8年第5期442-445,共4页
目的 对比3种不同路径置管溶栓联合髂静脉腔内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附属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及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2011年7月—2017年9月收治的63... 目的 对比3种不同路径置管溶栓联合髂静脉腔内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附属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及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2011年7月—2017年9月收治的63例IVCS合并急性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3例、女30例,年龄28~70岁.按照置管入路不同将63例患者分为A、B、C组,每组21例.其中A组经小隐静脉入路置管溶栓,B组经腘静脉入路置管溶栓,C组经胫后静脉入路置管溶栓.3组患者溶栓治疗后造影发现左髂静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狭窄,即予髂静脉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对比3组患者成功置管时间、置管成功率、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溶栓时间、溶栓效果评分、患肢健肢周径差,根据溶栓效果评分计算深静脉再通率,根据患肢健肢周径差计算患肢消肿率.结果 A、B、C组置管成功率分别为90.5%(19/21)、100.0%(21/21)、100.0%(21/21),成功置管时间分别为(33.04±8.96)min、(43.15±12.97)min、(5.68±1.25)min,并发症生发生率分别为13.3%(3/19)、3.3%(1/21)、3.3%(1/21).3组间比较,C组成功置管时间少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置管成功率、并发症生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组患者溶栓后评分均明显低于溶栓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溶栓术后患肢肿胀均明显消退,溶栓后第7天患肢健肢周径差均较溶栓前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组间比较,溶栓时间、溶栓前后的评分、深静脉再通率、溶栓前后患肢健肢大腿周径差、患肢消肿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63例患者中59例获随访6~24个月,平均12.7个月.随访期间定期检查,患者均未出现异常情况以及复发.末次随访时,静脉造影或彩超检查提示患肢深静脉病变段均无堵塞,血流畅通;37例盆腔侧支循环中,6例盆腔侧支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 置管溶栓 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PBL教学法联合血管腔内模拟器在血管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8
作者 唐文波 都晓英 +3 位作者 高涌 宋涛 聂中林 余朝文 《中华全科医学》 2021年第12期2124-2126,2145,共4页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联合血管腔内模拟器在血管外科临床医学实习生教学中开展的作用。方法选取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实习的2016级临床本科生100人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联合血管腔内模拟器在血管外科临床医学实习生教学中开展的作用。方法选取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实习的2016级临床本科生100人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及PPT手术演示,试验组采用PBL教学法联合血管腔内模拟器教学。带教结束后分别对2组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技能操作考核,最后以不记名形式对2种教学模式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课堂氛围、掌握理论情况、掌握技能情况进行评价。最终通过理论考核及调查问卷比较2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的考核成绩分别为(83.15±9.45)分和(84.36±7.28)分,均高于对照组的考核成绩[(75.45±7.78)分和(73.38±6.9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问卷调查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课堂氛围、掌握理论及技能情况进行打分及结果分析显示:试验组学生对调查内容的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之,试验组学生对PBL教学法联合血管腔内模拟器教学模式的调查评价均为良好。结论在血管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法联合血管腔内模拟器教学模式比传统教学更可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法 血管腔内模拟器 血管外科 临床实习教学
原文传递
吉兰泰盐湖风沙防护林体系建立35 a以来防沙效益评估 被引量:16
19
作者 丁延龙 汪季 +5 位作者 胡生荣 高永 孙晓瑞 刘斌 杨黎明 沈桂露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1-119,共9页
以吉兰泰盐湖风沙防护林体系为研究对象,在2017年5月初一次强风沙尘天气下,对防护林体系不同下垫面地表0~0.5 m高度风沙流通量进行了监测,并评估了防护林体系建立35 a以后的防护效果。结果表明:(1)吉兰泰盐湖防护林体系内外,林带盖度增... 以吉兰泰盐湖风沙防护林体系为研究对象,在2017年5月初一次强风沙尘天气下,对防护林体系不同下垫面地表0~0.5 m高度风沙流通量进行了监测,并评估了防护林体系建立35 a以后的防护效果。结果表明:(1)吉兰泰盐湖防护林体系内外,林带盖度增加使得地表风速降低更加明显。不同下垫面的总输沙量流动沙垄>白刺灌丛>盐湖湖心>盐碱滩地>防护林带,防护林带内总输沙量仅为流动沙垄的5.96%,林带内部输沙量相对于流动沙垄的降低比例为建立初期的4倍。(2)受防护林带的影响,林带内风沙流趋于贴近地表,超过84.70%的输沙量均在地表0.3 m高度内,7.36%~87.34%的输沙量在0.1 m高度内。(3)根据风沙流特征值计算结果,风沙流在经过防护林体系时发生2次蚀积转换,流动沙垄及盐湖湖心以风蚀为主,白刺灌丛、防护林带、盐碱滩地以积沙为主。历经35 a发展后,防护林体系内地表输沙量相比对照沙垄降低更加明显。据1986年在7.0 m·s-1风速下的监测记录,林带内输沙量为流动沙垄的22.22%,而如今林带内输沙量为0.1 kg·m-2·min-1,仅为流动沙垄的4.54%,相比建立初期,防护林带阻沙作用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流结构 防护林体系 下垫面 吉兰泰盐湖
原文传递
近15年呼伦贝尔沙质草原植被覆盖变化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16
20
作者 张惜伟 汪季 +4 位作者 高永 吴领弟 丁延龙 宝成 阿如汗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2-69,共8页
采用2000-2015年呼伦贝尔沙质草原区MODIS NDVI数据,反演该区植被覆盖状况,结合同期6个气象站点的温度和降水量数据,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相关与偏相关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探讨植被覆盖变化对气候因子的年际、季节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呼... 采用2000-2015年呼伦贝尔沙质草原区MODIS NDVI数据,反演该区植被覆盖状况,结合同期6个气象站点的温度和降水量数据,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相关与偏相关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探讨植被覆盖变化对气候因子的年际、季节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呼伦贝尔沙质草原植被覆盖较好区域主要集中在陈巴尔虎旗的东北部、鄂温克旗的中东部以及新巴尔虎左旗的东南部区域;近15年间的研究区植被覆盖状况呈逐年波动改善趋势,尤其是2010年后的植被覆盖呈明显改善趋势;2000-2009年间的年均温呈小幅波动的平稳提升趋势,降水则呈不显著降低趋势;而自2010年后,二者的变化趋势正好相反,年均降水量呈显著增加趋势;夏季气温呈不显著降低、降水则呈显著波动增加的年际变化趋势均有利于植被生长;降水是植被覆盖状况最主要的影响因子,气温对植被覆盖的影响也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 气温 降水 沙质草原 呼伦贝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