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探讨调肝益气定悸药对甘松-仙鹤草治疗常见心律失常室性期前收缩(PVCs)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结合相关文献筛选甘松、仙鹤草的化学成分及其靶点。借...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探讨调肝益气定悸药对甘松-仙鹤草治疗常见心律失常室性期前收缩(PVCs)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结合相关文献筛选甘松、仙鹤草的化学成分及其靶点。借助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DrugBank数据库寻找治疗PVCs的潜在靶点。通过STRING平台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利用Metascape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甘松-仙鹤草药对化学成分-潜在靶点-信号通路网络。利用AutoDock 4.2.6将主要靶点蛋白与甘松-仙鹤草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结果:甘松-仙鹤草药对中槲皮素、山柰酚、金合欢素等9种活性成分治疗PVCs的靶点主要涉及肿瘤坏死因子(TNF),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蛋白激酶B1(Akt1)等。其潜在靶点主要富集在癌症通路(pathways in cancer),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信号通路(AGE/RAGE signaling pathway in diabetic complications)等26条相关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该药对大部分活性成分(92.59%)与主要靶点蛋白TNF,MAPK1,Akt1的结合活性较好。结论:甘松-仙鹤草药对中多种活性成分可通过多靶点、多通路的干预,发挥调节心肌离子通道、抗炎症、抗氧化应激等作用以治疗PVCs,同时还可通过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抗神经损伤等改善抑郁、焦虑相关症状。为进一步探索其治疗PVCs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提供了研究思路和理论基础。展开更多
目的:系统评价痰热清注射液辅助治疗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Cochrance Library、Web of Science和Pub Med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目的:系统评价痰热清注射液辅助治疗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Cochrance Library、Web of Science和Pub Med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1年8月,收集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由2位研究员独立筛选录入文献数据,运用Rev Man5.4.1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包含862例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其中试验组有431例,对照组有43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可提高临床总有效率[OR=4.56,95%CI(2.79,7.52),P<0.00001],降低C-型反应性蛋白数值[MD=-7.55,95%CI(-11.40,-3.69),P=0.0001],缩短纠正心衰的时间[OR=-4.04,95%CI(-4.59,-3.49),P<0.00001],减少平均住院的天数[MD=-4.78,95%CI(-6.67,-2.89),P<0.00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辅助治疗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可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在降低C-型反应性蛋白数值、缩短纠正心衰的时间、减少平均住院的天数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不良反应较小。但纳入研究数据总体质量偏低,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以增加循证依据。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神经重症患者静脉血栓栓塞(venousthromboembolism,VTE)的发生率,并分析VTE相关的危险因素及其对住院结局的影响。方法基于电子病历系统数据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0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的神经重症患者,根据患...目的探讨神经重症患者静脉血栓栓塞(venousthromboembolism,VTE)的发生率,并分析VTE相关的危险因素及其对住院结局的影响。方法基于电子病历系统数据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0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的神经重症患者,根据患者住ICU期间是否发生VTE分为VTE组和无VTE组,计算VTE的发生率,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神经重症患者VTE的危险因素,并比较两组间死亡率、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共纳入神经重症患者723例,年龄中位数52岁,男性383例(53.0%),其中330例(45.6%)患者发生VTE。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 1.078,95%CI 1.053~1.104)、BMI(OR 1.082,95%CI1.013~1.156)和D-二聚体水平(OR 1.042,95%CI 1.006~1.079)升高是发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两组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4.8%vs 3.6%,P=0.388),VTE组住院天数(21 d vs 18 d)、住ICU天数(8 d vs 5 d)及住院费用(121358元vs 93717元)较无VTE组增加(均P<0.001)。结论神经重症患者VTE的发生率为45.6%,年龄、BMI和D-二聚体水平升高是其独立危险因素。发生VTE可延长患者住院时间、住ICU时间,增加患者住院费用。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探讨调肝益气定悸药对甘松-仙鹤草治疗常见心律失常室性期前收缩(PVCs)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结合相关文献筛选甘松、仙鹤草的化学成分及其靶点。借助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DrugBank数据库寻找治疗PVCs的潜在靶点。通过STRING平台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利用Metascape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甘松-仙鹤草药对化学成分-潜在靶点-信号通路网络。利用AutoDock 4.2.6将主要靶点蛋白与甘松-仙鹤草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结果:甘松-仙鹤草药对中槲皮素、山柰酚、金合欢素等9种活性成分治疗PVCs的靶点主要涉及肿瘤坏死因子(TNF),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蛋白激酶B1(Akt1)等。其潜在靶点主要富集在癌症通路(pathways in cancer),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信号通路(AGE/RAGE signaling pathway in diabetic complications)等26条相关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该药对大部分活性成分(92.59%)与主要靶点蛋白TNF,MAPK1,Akt1的结合活性较好。结论:甘松-仙鹤草药对中多种活性成分可通过多靶点、多通路的干预,发挥调节心肌离子通道、抗炎症、抗氧化应激等作用以治疗PVCs,同时还可通过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抗神经损伤等改善抑郁、焦虑相关症状。为进一步探索其治疗PVCs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提供了研究思路和理论基础。
文摘目的探讨神经重症患者静脉血栓栓塞(venousthromboembolism,VTE)的发生率,并分析VTE相关的危险因素及其对住院结局的影响。方法基于电子病历系统数据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0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的神经重症患者,根据患者住ICU期间是否发生VTE分为VTE组和无VTE组,计算VTE的发生率,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神经重症患者VTE的危险因素,并比较两组间死亡率、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共纳入神经重症患者723例,年龄中位数52岁,男性383例(53.0%),其中330例(45.6%)患者发生VTE。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 1.078,95%CI 1.053~1.104)、BMI(OR 1.082,95%CI1.013~1.156)和D-二聚体水平(OR 1.042,95%CI 1.006~1.079)升高是发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两组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4.8%vs 3.6%,P=0.388),VTE组住院天数(21 d vs 18 d)、住ICU天数(8 d vs 5 d)及住院费用(121358元vs 93717元)较无VTE组增加(均P<0.001)。结论神经重症患者VTE的发生率为45.6%,年龄、BMI和D-二聚体水平升高是其独立危险因素。发生VTE可延长患者住院时间、住ICU时间,增加患者住院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