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灸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兔不同时间热休克蛋白27、70、90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1
1
作者 谭成富 严洁 +6 位作者 王超 常小荣 谢文娟 阳晶晶 刘密 林海波 贺香嫦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1-38,共8页
目的:探讨针灸预处理诱导热休克蛋白(HSP)表达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兔延迟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和艾灸组,每组18只,各组按预处理后不同时相再分为0、24、48h3个亚组,每组6只。电... 目的:探讨针灸预处理诱导热休克蛋白(HSP)表达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兔延迟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和艾灸组,每组18只,各组按预处理后不同时相再分为0、24、48h3个亚组,每组6只。电针组及艾灸组造模前电针或艾灸"内关",每次20min,每日1次,共治疗5d。各组于预处理5d后0、24、48h行冠脉结扎法复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HE染色观察左心室肌病理变化,电镜观察左心室肌超微结构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兔心肌组织HSP 27、HSP 70、HSP 90的表达。结果:各组预处理家兔的HE染色及超微结构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心肌损伤较严重,肌纤维紊乱,部分溶解,小血管扩张;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及艾灸组心肌损伤较轻,肌纤维大多正常,肌丝间局灶性水肿减少,线粒体丰富。在不同时相,模型组心肌HSP 27、HSP 70、HSP 90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0h时,各组兔心肌HSP 27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24、48h时,电针及艾灸组比模型组的心肌HSP 27表达均明显增强(P<0.05,P<0.01)。在0、24h时,艾灸组的HSP 70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0.05,P<0.01),而且在24h时,艾灸组HSP 70的表达明显高于电针组(P<0.05);在48h时,艾灸组及电针组HSP 70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0、24、48h各组的HSP 90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与艾灸"内关"对兔MIRI均有预保护作用,可减轻兔心肌组织病理改变,其作用与心肌组织HSP 27及HSP 70表达的增强有关,且这种预保护效应存在时间差异,体现在24、48h时更为明显,提示电针与艾灸均具有延迟性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预处理 心肌缺血再灌注 热休克蛋白27 热休克蛋白70 热休克蛋白90
原文传递
海南省居民主要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2
作者 刘璞瑜 符艳 +4 位作者 王红美 王小焕 符振旺 吴红英 王兴任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7年第7期675-678,共4页
目的了解海南省主要慢性病的患病率以及其主要危险因素,为制定慢性病防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2013—2014年海南省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统计分析海南省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血脂异常等主要慢性病患病率,采... 目的了解海南省主要慢性病的患病率以及其主要危险因素,为制定慢性病防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2013—2014年海南省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统计分析海南省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血脂异常等主要慢性病患病率,采用SPSS 20.0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加权重后海南省的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和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分别是18.1%、9.8%、5.8%和33.3%,影响高血压的因素有性别、年龄、吸烟、饮酒、红肉摄入过多、体重指数和血脂异常;影响糖尿病的因素有性别、年龄、饮酒、体重指数和血脂异常。结论高血压、糖尿病是海南省要重点防控的慢性病,可通过加大健康宣传教育力度,大力提倡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等方式减少慢性病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糖尿病 肥胖 血脂异常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肢体制动时间和方式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符晓艳 王羚入 周华东 《中华全科医学》 2017年第9期1469-1471,1502,共4页
目的分析研究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与年龄、术侧肢体制动时间、凝血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月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神经内科行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 目的分析研究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与年龄、术侧肢体制动时间、凝血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月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神经内科行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的41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行双下肢超声多普勒检查排除深静脉血栓,术后12 h采用床旁超声检查作为筛查病人是否存在深静脉血栓。根据床旁超声检查结果分为DVT组和无DVT组,分析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DVT的发生与年龄、术侧肢体制动时间、凝血功能的相关性。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DVT的发生与年龄、术侧肢体制动时间、凝血功能的分析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DVT的发生率为3.8%(16/417)。其中80岁以上的患者8例,占50.0%(8/16),与无DVT组13.5%(54/4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66,P=0.002);术侧肢体制动时间24 h的患者8例,占50.0%(8/16),与无DVT组2.2%(9/4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二聚体增高异常的患者9例发生DVT,占56.3%(9/16),与无DVT组2.7%(11/4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患者术前和术后要检测凝血功能,尽早做好预防,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尽早进行术侧肢体被动和主动活动,是预防和减少DVT发生的护理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血管介入 深静脉血栓
原文传递
湖南地区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徐文泱 易守福 +3 位作者 廖燕芝 王芳斌 梁锋 孙桂芳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6年第20期2894-2898,2901,共6页
目的了解邻苯二甲酸酯类的存在范围和分布情况,从而对塑化剂的来源分析及后续实验做出初步分析判断。方法建立不同食品中检测17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的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通过2015年对湖南省内企业生产的酒、香精、油、乳制品、奶粉、... 目的了解邻苯二甲酸酯类的存在范围和分布情况,从而对塑化剂的来源分析及后续实验做出初步分析判断。方法建立不同食品中检测17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的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通过2015年对湖南省内企业生产的酒、香精、油、乳制品、奶粉、方便面、糖果7大类500余批次样品进行风险监测。结果在1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浓度为0.02μg/ml^0.1μg/ml以及DINP浓度为0.02μg/ml^1.0μg/ml时,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0.99。以信噪比S/N=10确定16种PAEs的定量下限为0.05 mg/kg^1.5 mg/kg。当添加浓度分别为0.2 mg/L及2 mg/L时,除DMP、DEP、DMEP、DEEP外,均可获得比较满意的回收率。结论酒和油是检出塑化剂最常见的2种食品种类,DBP和DEHP是所检食品中易呈阳性的邻苯二甲酸酯类,酒类中DBP的检出有可能与生产工艺有紧密联系,有待下一步实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酯类 气相色谱-质谱法 来源
原文传递
淋巴管肌瘤病乳糜胸与肺内囊性病变HRCT表现的相关性分析
5
作者 张奇瑾 陈孝柏 +5 位作者 张春燕 沈文彬 温廷国 霍萌 付岩 王仁贵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17年第5期627-632,共6页
目的:探讨淋巴管肌瘤病(LAM)乳糜胸的量与肺内囊性病变HRCT表现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临床和/或病理证实为LAM乳糜胸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胸部高分辨率CT(HRCT)扫描。由两名影像科医生对以下征象进行分析... 目的:探讨淋巴管肌瘤病(LAM)乳糜胸的量与肺内囊性病变HRCT表现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临床和/或病理证实为LAM乳糜胸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胸部高分辨率CT(HRCT)扫描。由两名影像科医生对以下征象进行分析:(1)乳糜胸量的分级:Ⅰ少量,Ⅱ中量,Ⅲ大量。(2)肺内囊性病变的HRCT表现:囊性病变的大小、累及范围、HRCT的严重度分级。应用χ~2检验,分析LAM乳糜胸的量与肺内囊性病变的大小、累及范围、HRCT的严重度分级的相关性。结果:LAM乳糜胸的量与肺内囊性病变的大小、累及范围及HRCT的严重度分级均没有相关性。结论:LAM乳糜胸的量由多因素决定,与其发病机制有关。LAM乳糜胸的量不能作为评价肺内囊性病变严重度的参考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肌瘤病 乳糜胸 肺内囊性病变 高分辨率CT 相关性
下载PDF
基于SPOC混合教学模式的“工程力学”教学改革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丛蕊 唐友福 +2 位作者 陈淑艳 雷娜 王晶 《价值工程》 2016年第28期177-178,共2页
在分析SPOC和翻转课堂内涵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进行设计,提出一种工程力学课程混合教学模式,从而实现知识传递和知识内化的深度融合,达到提升高校教育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 SPOC 混合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 工程力学
下载PDF
适宜钾浓度降低小麦蚜虫密度的生理代谢机理 被引量:7
7
作者 付延磊 王祎 +5 位作者 王宜伦 姜瑛 李培培 闫凤鸣 谭金芳 韩燕来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06-1013,共8页
【目的】从对植物基础代谢影响的角度,研究施钾降低麦株蚜虫密度的作用机理,为田间小麦蚜虫的生态调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培试验,设置5个钾水平(KCl 0.005、0.05、0.5、2、10 mmol/L),每个钾水平均进行蚜虫侵染和不侵染处理,... 【目的】从对植物基础代谢影响的角度,研究施钾降低麦株蚜虫密度的作用机理,为田间小麦蚜虫的生态调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培试验,设置5个钾水平(KCl 0.005、0.05、0.5、2、10 mmol/L),每个钾水平均进行蚜虫侵染和不侵染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并于麦株五叶一心时进行蚜虫侵染,将虫龄大小一致的成年无翅蚜虫接种在小麦的最新完全展开叶上,每株小麦用5头蚜虫侵染。然后,分别于蚜虫侵染4天和8天两个时间节点调查麦株蚜虫密度并取样,分析钾水平和蚜虫取食对小麦叶片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钾水平在0.005~0.5 mmol/L范围内,蚜虫侵染后第4天,单位干物质重的蚜虫密度随着钾水平的提高显著降低,进一步提高钾水平,蚜虫的群体密度差异并不显著;而在蚜虫侵染后第8天,蚜虫的群体密度随着钾水平的升高而显著降低。随着钾水平提高,未被蚜虫侵染的小麦植株其游离氨基酸含量呈降低趋势,而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则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被蚜虫侵染的小麦植株其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趋势不变,而可溶性糖含量则呈持续增加趋势。同一测定时间与不接虫处理相比,接虫处理随着钾水平的提高,蚜虫侵染诱导的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两个时间节点相比,随时间推移,不接虫处理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的平均增幅分别为2.6%、18.1%、2.0%,而接虫处理上述指标平均增幅分别为67.3%、20.9%、22.9%,与不接虫处理相比,接虫处理麦株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幅较大。此外,蚜虫侵染诱导的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量,都与相应时间节点的蚜虫群体密度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其中,接虫4天和接虫8天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48、0.920、–0.908和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麦长管蚜 蚜虫取食 游离氨基酸 可溶性蛋白 可溶性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