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固态锂金属电池中不均匀离子通量介导的正负极耦合失效机制 被引量:4
1
作者 郑越 张舒 +8 位作者 马君 孙富 Markus Osenberg AndréHilger Henning Markötter Fabian Wilde Ingo Manke 胡中波 崔光磊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8期813-825,M0004,共14页
本文通过联用无损三维同步辐射X射线断层扫描成像技术(SXCT)和其他非原位测试技术及有限元模拟,深入研究了LiNi0.8Co0.1Mn0.1O2|Li6PS5Cl|Li全固态电池的衰退机制.研究发现正极电化学-机械力学耦合失效诱导的反应异质性产生不均匀的锂... 本文通过联用无损三维同步辐射X射线断层扫描成像技术(SXCT)和其他非原位测试技术及有限元模拟,深入研究了LiNi0.8Co0.1Mn0.1O2|Li6PS5Cl|Li全固态电池的衰退机制.研究发现正极电化学-机械力学耦合失效诱导的反应异质性产生不均匀的锂离子通量并传输到负极,进而导致不均匀的锂沉积、溶解行为及死锂的产生等.锂负极不均匀的电化学反应行为又反作用于正极并强化其反应异质性,形成一种正负极衰退互相促进的正强化机制.随着电池继续循环,正负极的不均匀反应加剧造成其结构破坏,同时正负极体积缩胀引起电解质巨大塑性变形,最终致使电池失效.对比实验表明采用LiZr_(2)(PO_(4))_(3)(LZP)对正极进行改性,不仅有效抑制了正极的电化学-机械力学耦合失效,而且显著提高了负极锂沉积-溶解均匀性和电解质的结构完整性.该研究首次提出了全固态金属锂电池正负极相互依赖、相互关联的失效机制,为提升全固态金属锂电池性能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rrent density distribution Lithium ion flux Solid-state lithium metal batteries Codependent failure mechanism Cathode deactivation
原文传递
高比能高安全的柔性锂电池设计
2
作者 祝国玺 孙富 +1 位作者 鞠江伟 崔光磊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57-1278,共22页
目前,柔性和可穿戴/植入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对柔性电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催发了科学界对柔性储能器件的广泛研究.除优异的机械变形能力外,柔性电子设备的结构特征及潜在应用领域对柔性储能器件提出了高比能、高安全的要求.锂电池自放电率... 目前,柔性和可穿戴/植入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对柔性电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催发了科学界对柔性储能器件的广泛研究.除优异的机械变形能力外,柔性电子设备的结构特征及潜在应用领域对柔性储能器件提出了高比能、高安全的要求.锂电池自放电率低、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被认为是电子设备的理想能源,正主导着柔性储能器件的发展方向.如何同时获得锂电池的高柔性、高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是目前在柔性电子领域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基于以上问题,本文对未来高比能、高安全的柔性锂电池的发展进行了详细论述.首先,通过代表性实例介绍了柔性电子设备/柔性锂电池的常见应用场景,凸显出对电池高比能和高安全的要求.然后,分别从材料选择角度,包括集流体、电解质和电极活性材料等,及结构设计角度,包括折纸/剪纸结构、仿生结构、三相渗流结构等,论证了如何有效提高电池的柔性、安全性和能量密度.最后,进一步讨论了柔性锂电池研究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 柔性电子 柔性 能量密度 安全性
原文传递
固态锂金属电池中不均匀离子通量介导的正负极串扰失效机制
3
作者 郑越 马君 +1 位作者 孙富 崔光磊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7-319,共3页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重要的电化学储能技术,可为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和智能电网等应用场景的能源存储与高效利用提供关键技术支持.锂离子电池主要由电极、电解质和隔膜构成.然而,受隔膜厚度、负极析锂、电极容量发挥有限等问题的制约...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重要的电化学储能技术,可为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和智能电网等应用场景的能源存储与高效利用提供关键技术支持.锂离子电池主要由电极、电解质和隔膜构成.然而,受隔膜厚度、负极析锂、电极容量发挥有限等问题的制约,商业化液态锂离子电池无法满足市场对能量密度日益增长的需求,更难以达到国家对动力电池更高的能量追求和目标(>500 Wh/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便携式电子设备 智能电网 失效机制 能量密度 能源存储 动力电池 正负极
原文传递
锂枝晶的生长理论模型及其抑制方法 被引量:5
4
作者 孙富 刘海君 +1 位作者 倪玲 王晓刚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46-1056,共11页
锂金属由于其具有极高的理论比容量、较低的密度和极低的氧化还原电位等特性,是实现下一代高比能锂电池的理想负极材料.然而,在锂金属电池实际充放电循环过程中,锂金属负极表面易产生枝晶状结构锂,这些锂枝晶不仅能够引起锂金属电池的... 锂金属由于其具有极高的理论比容量、较低的密度和极低的氧化还原电位等特性,是实现下一代高比能锂电池的理想负极材料.然而,在锂金属电池实际充放电循环过程中,锂金属负极表面易产生枝晶状结构锂,这些锂枝晶不仅能够引起锂金属电池的安全隐患,而且极大地降低锂金属电池的库伦效率,缩短电池的使用寿命.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锂金属电池的应用发展.因此,充分认识锂枝晶的形成和生长机理,同时精确调控金属锂的电化学溶解/锂沉积过程,进而有效地抑制锂枝晶的形成生长,是实现下一代锂金属电池商业化应用的首要前提.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锂枝晶生长理论与抑制方法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从热力学与动力学角度加深对锂枝晶生长机理的认识,将为开发锂枝晶的抑制策略和加快锂金属电池的实用化提供科学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金属 锂枝晶 锂金属电池 锂离子电池
原文传递
两种珍稀濒危金花茶组植物的嫁接繁殖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曾丹娟 江海都 +2 位作者 符笋 柴胜丰 邹蓉 《种子》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2-156,共5页
以毛瓣金花茶和显脉金花茶为接穗,红皮糙果茶、大果红花油茶、宛田红花油茶和岑溪软枝油茶为砧木,进行嫁接繁殖试验,分析不同砧木和嫁接方法(芽苗芽接、芽苗根接和小苗嫁接)对两种金花茶嫁接成活率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金花... 以毛瓣金花茶和显脉金花茶为接穗,红皮糙果茶、大果红花油茶、宛田红花油茶和岑溪软枝油茶为砧木,进行嫁接繁殖试验,分析不同砧木和嫁接方法(芽苗芽接、芽苗根接和小苗嫁接)对两种金花茶嫁接成活率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金花茶均以红皮糙果茶为砧木的嫁接成活率最高,且嫁接苗的株高和地径均显著(p<0.05)高于其他3种砧木处理。毛瓣金花茶芽接成活率高于根接,且芽接苗的长势优于根接苗;而显脉金花茶表现为芽接成活率低于根接,芽接苗长势弱于根接苗。两种金花茶小苗嫁接的成活率均明显低于芽苗砧嫁接。以红皮糙果茶为砧木,对毛瓣金花茶进行芽苗芽接,显脉金花茶进行芽苗根接,均能取得较好的嫁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濒危植物 毛瓣金花茶 显脉金花茶 嫁接 成活率
下载PDF
金花茶与银杏叶的降脂作用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志琪 符笋 +4 位作者 张序晴 李耀伟 周志华 丛梦静 蒲科婷 《湖南中医杂志》 2020年第6期139-141,共3页
目的:研究金花茶、银杏叶单用及配伍对高脂饲料诱导的高脂模型大鼠体质量、脂肪指数、血脂水平以及肝脏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组、模型组、金花茶组(给药剂量为0.053 g/kg)、银杏叶组(给药剂量为0.013 g/kg)... 目的:研究金花茶、银杏叶单用及配伍对高脂饲料诱导的高脂模型大鼠体质量、脂肪指数、血脂水平以及肝脏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组、模型组、金花茶组(给药剂量为0.053 g/kg)、银杏叶组(给药剂量为0.013 g/kg)、银杏叶+金花茶组(给药剂量为0.066 g/kg),空白组予以普通饲料喂养,其余各组均予以高脂饲料喂养40 d。饲养10 d后开始药物干预,灌胃体积均为1.0 ml/100 g,空白组与模型组给予同体积纯化水,给药时间为30 d。考察不同时期大鼠体质量与血脂水平的变化,检测大鼠脂肪指数、肝脏脂肪变性情况。结果:灌胃给予受试样品30 d,金花茶、银杏叶、金花茶+银杏叶均能控制高脂模型大鼠的体质量与脂肪指数,降低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还可不同程度地改善大鼠肝脏的脂肪变性,其中以银杏叶+金花茶组效果最佳。结论:金花茶与银杏叶单用及合用均有降脂和改善、预防脂肪肝的作用,且综合各项指标的检测结果,二者配合使用的降脂功效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金花茶 银杏叶 降脂作用 实验研究
原文传递
3.0 T高分辨率MRI在肛瘘分型与内口定位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7
7
作者 韦小梅 邓德茂 +2 位作者 梁玲艳 陈文福 孙沛毅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7年第5期354-358,共5页
目的研究3.0 T高分辨率MRI在肛瘘分型与内口定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56例经临床确诊的肛瘘患者采用3.0 T高分辨率MRI检查,并由2名高年资放射科医生阅片,明确瘘管走向,内口位置,有无支管,有无脓肿、主要瘘管与肛门括约肌之... 目的研究3.0 T高分辨率MRI在肛瘘分型与内口定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56例经临床确诊的肛瘘患者采用3.0 T高分辨率MRI检查,并由2名高年资放射科医生阅片,明确瘘管走向,内口位置,有无支管,有无脓肿、主要瘘管与肛门括约肌之间的关系,并与手术探查结果对照。结果根据Parks分型法分型;内口位置描述采取截石位时钟定位法,MRI内口显示位置与术中所见位于同一象限内认为显示正确。结果 (1)156例肛瘘患者的肛瘘主支Parks分型与手术探查分型符合情况:单纯性肛瘘119例,复杂性肛瘘37例,经手术探查结果符合率均为100%。MRI诊断及术后诊断Parks分型结果分别为:括约肌间型87例/85例;经肛管括约肌型52例/54例;括约肌上型10例/11例,括约肌外型7例/6例;结果符合率分别为97.70%、96.30%、90.90%和85.71%。(2)内口定位与手术探查结果符合情况:MRI诊断内口189个,术后诊断内口205个,诊断符合率92.20%。(3)MRI诊断肛瘘主、支管分别为196支、20支,术后诊断肛瘘主、支管分别为198支、24支,诊断符合率高于80%。(4)MRI诊断肛周脓肿74例,术后诊断肛周脓肿74,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 3.0 T高分辨率MRI平扫及多期动态增强检查在肛瘘分型与内口定位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肠疾病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考虑用户认知和情感体验的B2C网站首页主副导航设计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胡名彩 郭伏 孙凤良 《工业工程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4-159,共6页
提取了主副导航的9个设计要素及22个水平,采用正交设计方法设计出16个主副导航原型。通过眼动追踪实验分析筛选出平均注视时间、平均眼跳延迟时间两个指标用于反映用户的认知努力程度,指标平均瞳孔直径用于反映用户的情感体验水平。用... 提取了主副导航的9个设计要素及22个水平,采用正交设计方法设计出16个主副导航原型。通过眼动追踪实验分析筛选出平均注视时间、平均眼跳延迟时间两个指标用于反映用户的认知努力程度,指标平均瞳孔直径用于反映用户的情感体验水平。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构建了设计要素分别与三个眼动指标的关系模型。对设计水平单项系数的比较表明:当副导航位于主导航下方中部,主副导航存在颜色对比,副导航第二层次信息采用垂直或垂直与水平混合结构呈现时,需要的认知努力会更少,用户的情感体验水平会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2C网站 主副导航设计 认知 情感体验 眼动追踪
原文传递
金花茶1年多次抽梢栽培技术研究
9
作者 阮经宙 王珂 +4 位作者 阮俊翔 吴承芳 覃楠 包亚萍 符笋 《广西林业科学》 2023年第4期488-491,共4页
为获取高品质金花茶(Camellia petelotii)叶,以自研有机菌肥、普通有机肥和化肥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施肥处理对金花茶抽梢率及植株和叶片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4月,自研有机菌肥与普通有机肥+追施化肥处理均可有效促进金花茶抽梢,使... 为获取高品质金花茶(Camellia petelotii)叶,以自研有机菌肥、普通有机肥和化肥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施肥处理对金花茶抽梢率及植株和叶片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4月,自研有机菌肥与普通有机肥+追施化肥处理均可有效促进金花茶抽梢,使金花茶1年抽梢2次;2种处理的金花茶树高和冠幅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自研有机菌肥处理的金花茶叶长、叶宽、叶面积、叶片厚度和鲜叶重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说明自研有机菌肥可提高金花茶叶产量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梢 生物有机肥 金花茶
下载PDF
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多电机偏差耦合控制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文军 郗欣甫 孙以泽 《自动化与仪表》 2016年第11期57-61,共5页
现有的多伺服电机系统协同控制方案难以满足高精度控制的要求,该文将小波神经网络与多伺服电机控制相结合,提出基于小波神经网络补偿器和偏差耦合控制结构相结合的多伺服电机协同控制策略。采用Matlab/Simulink搭建系统仿真平台,建立了... 现有的多伺服电机系统协同控制方案难以满足高精度控制的要求,该文将小波神经网络与多伺服电机控制相结合,提出基于小波神经网络补偿器和偏差耦合控制结构相结合的多伺服电机协同控制策略。采用Matlab/Simulink搭建系统仿真平台,建立了4台永磁同步电机的协同控制仿真模型。仿真实验表明,相比基于固定增益补偿的控制结构,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多伺服电机协同控制结构具有更高的同步精度,速度波动小、调节时间短、收敛速度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伺服电机协同控制 小波神经网络 干扰补偿 偏差耦合
下载PDF
超滤膜技术在L-阿拉伯糖发酵液精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成福 孙鲁 +1 位作者 杜瑞锋 赵光辉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1-94,共4页
为研究超滤膜分离技术在L-阿拉伯糖发酵液精制提纯工艺中的应用,采用超滤膜系统对L-阿拉伯糖发酵液进行分离,从膜孔径、操作压力、操作温度、错流流速4个方面考察了发酵液对超滤膜通量的影响,以及不同过滤方式对后续离子交换树脂工作交... 为研究超滤膜分离技术在L-阿拉伯糖发酵液精制提纯工艺中的应用,采用超滤膜系统对L-阿拉伯糖发酵液进行分离,从膜孔径、操作压力、操作温度、错流流速4个方面考察了发酵液对超滤膜通量的影响,以及不同过滤方式对后续离子交换树脂工作交换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孔径为1.0μm的超滤膜,控制操作压力0.4 MPa、操作温度50℃、错流流速6 m/s,其超滤膜对L-阿拉伯糖发酵液的平均膜通量为119.8 L/(m2·h)。采用热水(65℃)与化学清洗剂相结合的清洗方式,可使每次超滤膜的膜通量恢复至新膜通量的95%以上。超滤膜分离技术较之板框过滤可使后续离子交换树脂的工作交换容量提高51.45%,较之真空转鼓过滤可使后续离子交换树脂的工作交换容量提高68.02%。综上结果,超滤膜分离技术可以高效地截留L-阿拉伯糖发酵液中的酵母、菌体、胶质、蛋白及色素等杂质,使后续的离子交换工序顺利进行,从而提高L-阿拉伯糖的产品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膜 分离技术 膜通量 L-阿拉伯糖 发酵液 精制提纯
下载PDF
Mlo基因在葡萄抗白腐病中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贾云飞 张国海 +4 位作者 刘崇怀 樊秀彩 姜建福 孙海生 张颖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649-1658,共10页
Mlo转录因子是植物抗病反应中一类重要的负调控因子。试验通过对葡萄(Vitis vinifera)VvMlo基因家族成员的基本特征、基因结构、染色体位置、蛋白结构进行分析,结合其他作物已报道的抗病相关Mlo基因构建系统进化树,推断与葡萄抗病机制... Mlo转录因子是植物抗病反应中一类重要的负调控因子。试验通过对葡萄(Vitis vinifera)VvMlo基因家族成员的基本特征、基因结构、染色体位置、蛋白结构进行分析,结合其他作物已报道的抗病相关Mlo基因构建系统进化树,推断与葡萄抗病机制相关的Mlo基因。另以抗病刺葡萄(V.davidii)品种‘刺葡萄0943’和感病葡萄(V.vinifera)品种‘美人指’为材料,分析不同材料Mlo基因的表达量,获得对白腐菌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有响应的Mlo基因。结果显示:抗白粉病的拟南芥Mlo基因(AtMlo2、AtMlo6、AtMlo12)、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SlMlo1基因以及葡萄Mlo基因(VvMlo3、VvMlo6、VvMlo9.1、VvMlo13.1、VvMlo13.2、VvMlo17)聚在第IV组。第IV组中的‘刺葡萄0943’和‘美人指’Mlo基因在接种白腐菌后有不同的响应。此外,在白腐菌侵染过程中,第VI组中VvMlo15的表达量明显高于VdMlo15,且在整个接菌过程中VvMlo15对白腐菌侵染有响应,VdMlo15对白腐菌几乎无响应。VvMlo15的基因结构、蛋白结构、分子质量、等电点、跨膜结构等特点也与第IV组中的VvMlo基因特点更相似。综合推测,VdMlo15在葡萄抗白腐病方面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葡萄0943’ Mlo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 白腐菌
原文传递
Dubin-Johnson综合征临床及病理特征 被引量:4
13
作者 余思邈 朱云 +7 位作者 高含佳 杜宁 王立福 孙永强 景婧 王丽苹 张帆 王睿林 《肝脏》 2017年第5期404-405,409,共3页
目的探讨Dubin-Johnson综合征(DJS)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分析解放军第三○二医院2006年1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21例DJS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男17例,女4例,平均年龄(28.7±8.1)岁,平均TBil(59.2±... 目的探讨Dubin-Johnson综合征(DJS)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分析解放军第三○二医院2006年1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21例DJS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男17例,女4例,平均年龄(28.7±8.1)岁,平均TBil(59.2±11.1)μmol/L;平均DBil(40.9±9.3)μmol/L,肝穿病理组织肉眼可见呈黑色、灰褐色、黄绿色、灰黑色等黑肝表现。光镜下主要病理改变:肝细胞内大量较粗大的深棕色颗粒沉积,以中央静脉周围为著,少数肝细胞水样变性,窦周炎不明显,汇管区无或轻度扩大,少量炎细胞浸润,未见明确界面炎。结论 DJS多发于男性,以青少年期发病为主,升高以DBil升高为主,肝穿病理检查为确诊DJS主要手段,黑肝表现及镜下深棕色颗粒沉积为其特异性病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BIN-JOHNSON综合征 临床特点 病理
下载PDF
2016年12月8日呼图壁M_S6.2地震库尔勒体应变异常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长银 杨绍富 +2 位作者 孙海军 董敏 张嘉敏 《内陆地震》 2017年第3期284-289,共6页
选取2015~2016年库尔勒铁门关钻孔体应变资料,经直线拟合,通过小波变换方法中尺度为4的趋势和细节分析。结果表明:提取的趋势和细节曲线形态、周期均发生明显的异常变化,与异常结束后1个月内发生新疆呼图壁M_S6.2地震有关。
关键词 体应变观测 呼图壁MS6.2地震 异常分析
下载PDF
Impacts of ontogenetic and altitudinal changes on morphological traits and biomass allocation patterns of 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被引量:5
15
作者 XU Bo WANG Jin-niu SHI fu-su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0年第1期83-94,共12页
Environmental variations and ontogeny may affect plant morphological traits and biomass allocation patterns that are related to the adjustments of plant ecological strategies. We selected 2-, 3-and 4-year-old Fritilla... Environmental variations and ontogeny may affect plant morphological traits and biomass allocation patterns that are related to the adjustments of plant ecological strategies. We selected 2-, 3-and 4-year-old 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plants to explore the ontogenetic and altitudinal changes that impact their morphological traits(i.e., plant height, single leaf area,and specific leaf area) and biomass allocations [i.e.,biomass allocations of roots, bulbs, leaves, stems, and flowers] at relatively low altitudinal ranges(3400 m to 3600 m asl) and high altitudinal ranges(3600 m to4000 m asl). 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lant height,root biomass allocation, and stem biomass allocatio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during the process of individu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but single leaf area, specific leaf area, bulb biomass allocation, and leaf biomass allocation showed opposite trends.Furthermore, the impacts of altitudinal changes on morphological traits and biomass allocations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t low altitude, except for single leaf area of 2-year-old plants. At high altitude,significantly reduced plant height, single leaf area and leaf biomass allocation for the 2-year-old plants,specific leaf area for the 2-and 4-year-old plants, and stem biomass allocation were found along altitudinal gradient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sexual reproductive allocation and relatively stable single leaf area and leaf biomass allocation were also observed for the 3-and 4-year-old plants. In addition, stable specific leaf area for the 3-year-old plants and root biomass allocation were recorded.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adaptive adjustments of alpine plants, in particular F. unibracteata were simultaneously influenced by altitudinal gradients and ontogen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pine plants Morphological traits Biomass allocation patterns Ontogenetic drifts Altitudinal gradients
下载PDF
Relationships between plant colonization and soi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atural recovery of an earthquaketriggered debris flow gully in the Wanglang National Nature Reserve,China 被引量:2
16
作者 XU Bo WANG Jin-niu +1 位作者 SHI fu-sun WU Ni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6年第1期59-68,共10页
Fragmentation and loss of habitats due to natural disasters, like earthquakes and earthquaketriggered debris flows are existing threats to the long- term survival of the giant panda (Ailuropoda melanoleuca). To bett... Fragmentation and loss of habitats due to natural disasters, like earthquakes and earthquaketriggered debris flows are existing threats to the long- term survival of the giant panda (Ailuropoda melanoleuca). To better understand natural recovery processes of the damaged habitat,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laboratory analysis were used to analyz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lant colonization and soil characteristics in an over 3o-year natural recovery of a damaged giant panda habitat in a debris flow gully after the 1976 Songpan-Pingwu earthquake in Sichuan Province, China. Four different damaged sites were selected that located at the center of the gully (center), on a flat alluvial fan (fan), in a side slope of the gully (slope), and at the ecotone between the gully and native forest (ecotone). Vegetation characteristics, s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bial biomass in the different sites and soil depths were measured. After the natural recovery, the soil fertility, water retention, and microbial biomass were highest at ecotone, followed by fan, slope, and center. Only a few perennial herbs colonized at center; shrubs started to invade at fan and slope, and the native trees dominated the community of ecotone. Furthermore, Fargesia spathacea (food for the giant panda) started to be re-established at ecotone, and the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 of ecotone recovered similarly to the native habitat.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improving the soil fertility, water retaining capacity and microbial biomass is fundamental to the plant colonization, particular for F. spathacea's re- establishment in a damaged giant panda habit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nt colonization Soil physicochemicalproperties Soil microbial biomass Natural recovery Giant panda HABITAT
下载PDF
Formula for Determining Number of Basic Seedlings at Scattered-Planting with Seedling Dry-Raised on Plastic Trays in Double-Season Rice
17
作者 PAN Xiao-hua CHEN Xiao-rong YANG fu-sun 《Rice science》 SCIE 2006年第4期271-277,共7页
The tiller emergence in seedling nursery beds and field, and panicle formation in the field were investigated under scattered-planting with seedling dry-raised on plastic trays in double-season rice. A significant dif... The tiller emergence in seedling nursery beds and field, and panicle formation in the field were investigated under scattered-planting with seedling dry-raised on plastic trays in double-season rice.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noted in the non-synchronously-emerged tillers (the tillers that formed from latent buds and did not emerge following the normal tillering law on seedling nursery beds and recovered to grow after scattered-planting or transplanting) as well as the percentage of the available synchronously-emerged tillers between seedlings raised on plastic trays under dry-land conditions (DPT) and seedlings raised on nursery beds under wetland conditions (WB). The seedlings under DPT had some non-synchronously-emerged tillers, but those under WB had not. Therefore, the traditional formula for determining the number of rice seedlings was improved, and the formula for determining the number of basic seedlings under scattered planting with DPT in double-season rice was introduced. For early rice, it was X=Y/{(I+t1r1)[1+(N-n-SN)Rr2]+(SN-3-t1)R2r5}, and for late rice, it was X=Y/{(1+t1r1)[1+(N-n-SN)Rr2]+(N-n-SN-3)Rr2R1r3+(SN-3-t1)R2r5}. Where, X represents reasonable number of basic seedlings per unit area at scattered-planting; Y, number of fitting panicles per unit area; t1, total number of tillers per plant; r1, percentage of the total available tillers; N, total number of leaves of the main culm; n, total number of elongated internodes in the main culm; SN, seedling leaf ages at scattered-planting; R, percentage of the primary tillers emerged in available node-position; r2, percentage of the available primary tillers; R1, percentage of the secondary tillers in the field (except the secondary tillers of the seedlings); r3, percentage of the available secondary tillers; R2, percentage of the asynchronously-emerged tillers after scattered-planting; r5, percentage of the available non-synchronously-emerged tillers after scattered-plan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uble-season rice seedling dry-raised on plastic trays seedling scattered-planting basic population FORMULA
下载PDF
基于GPS数据的出租车通勤识别及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30
18
作者 付鑫 孙茂棚 孙皓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34-143,共10页
为研究城市居民出行活动中使用出租车完成的通勤行为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基于出租车GPS设备所生成车辆活动轨迹数据,利用地理信息数据库处理及GIS技术,对出租车出行起讫点信息进行甄别,在交通小区划分的基础上,构建了出租车载客出行行为O... 为研究城市居民出行活动中使用出租车完成的通勤行为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基于出租车GPS设备所生成车辆活动轨迹数据,利用地理信息数据库处理及GIS技术,对出租车出行起讫点信息进行甄别,在交通小区划分的基础上,构建了出租车载客出行行为OD矩阵,提出了基于出租车出行的通勤客流识别模型,并据此建立了通勤距离和时长的计算模型,用于通勤行为的时空特征分析。最后,以西安市为实证对象,对建立的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交通小区间出租车出行交通流波动系数在0.2时较为稳定;工作日的早高峰通勤交通流为20 000~27 000车次,晚高峰通勤交通流为15 000~27 000车次,其中,周一和周二相对稳定,周三至周五略有增加;工作日出租车早、晚高峰平均载客车次数基本一致,周二出租车通勤人数最多,周四相对较少;整月内所有工作日早高峰出行中依靠出租车的通勤出行量约占单日高峰交通流均值的27%;出租车通勤出行平均距离为3.7km,通勤距离主要分布在2.5~7km,通勤出行的平均时长为17min,通勤时间主要分布在10~20min;就业地和居住地的识别结果与实际土地利用性质所代表的地块属性基本一致,该方法可对城市居民使用出租车方式的通勤行为以及就业地和居住地进行有效识别,并为城市通勤服务交通系统优化及空间活动的异质性分析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通勤行为 GIS 出租车 轨迹数据 时空特征
原文传递
九寨沟国家自然保护区4个典型树种叶片凋落物在林下及高山湖泊中的分解及养分释放特征 被引量:24
19
作者 徐波 朱忠福 +4 位作者 李金洋 吴彦 邓贵平 吴宁 石福孙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83-892,共10页
叶片凋落物分解对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和生产力有着重要意义。该文利用网袋分解法对九寨沟国家自然保护区内黄果冷杉(Abies ernestii)、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和高山柳(Salix cupularis)4个典型树种叶... 叶片凋落物分解对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和生产力有着重要意义。该文利用网袋分解法对九寨沟国家自然保护区内黄果冷杉(Abies ernestii)、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和高山柳(Salix cupularis)4个典型树种叶片凋落物在林下及高山湖泊中的分解及养分释放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叶片凋落物分解质量损失规律符合Olson的负指数衰减模型(r>0.93,p<0.01),4个树种叶片在林下完全分解(99%)的时间依次为:高山柳(6.80 a)<红桦(10.34 a)<黄果冷杉(18.88 a)<油松(27.21 a),且分别是其在水体中分解的1.48倍、1.55倍、1.80倍和1.65倍。2)分解1年后凋落物质量剩余率(MR)和氮素剩余率(NR)均与叶片初始N含量极显著负相关,而与叶片初始C:N值极显著正相关。3)不同树种间叶片N和P释放特征差异明显,且在林下和水体间的释放模式也存在差异;高山柳叶片凋落物在林下和水体分解过程中N元素从分解初期便开始释放,而其他树种叶片凋落物N元素释放前存在明显的富集过程;各树种叶片凋落物P元素释放模式为释放—富集—释放。研究表明:叶片凋落物分解是一个受其自身性质和外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过程,而凋落物在高山湖泊中的快速分解将对保护区现有的水体景观产生潜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凋落物 分解 初始养分含量 养分释放 高山湖泊
原文传递
正断层输导油气运移模式及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7
20
作者 刘峻桥 吕延防 +2 位作者 付广 孙同文 李佳兴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72-1683,共12页
为了研究正断层在油气成藏与分布中的作用,通过分析正断层输导与不同运移方向所形成的油气分布之间关系,对正断层输导油气运移输导模式及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正断层输导油气运移模式主要有输导油气垂向运移和输... 为了研究正断层在油气成藏与分布中的作用,通过分析正断层输导与不同运移方向所形成的油气分布之间关系,对正断层输导油气运移输导模式及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正断层输导油气运移模式主要有输导油气垂向运移和输导油气侧向运移2种模式。正断层输导油气垂向运移模式又可分为输导油气以垂向运移为主模式和输导油气先垂后侧运移模式;正断层输导油气侧向运移模式又可分为输导油气侧向连接运移模式和输导油气先侧后垂运移模式。正断层输导油气垂向运移模式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1正断层输导油气垂向运移模式控制着油气剖面分布特征,输导油气以垂向运移为主模式形成的油气可以在盖层上下分布,输导油气先垂后侧运移模式形成的油气只能在盖层之下分布。2正断层上盘高砂地比地层是其垂向输导油气运移模式形成油气平面分布的主要部位。正断层输导油气侧向运移模式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1正断层输导油气侧向运移模式控制着油气剖面分布特征,输导油气先侧后垂运移模式形成的油气可以在盖层上下分布,输导油气侧向连接运移模式形成的油气只能在盖层之下分布。2反向正断层下盘是其侧向输导运移模式形成油气平面分布的主要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断层 输导模式 垂向运移 侧向运移 油气分布 控制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