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真实世界中通络化痰胶囊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痰瘀阻络证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23
1
作者 张丹丹 富苏 +7 位作者 马雪颜 林景峰 王一浩 刘甘露 常泽 王育纯 范吉平 韩振蕴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2-47,共6页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数据评价通络化痰胶囊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痰瘀阻络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前瞻性、单臂、真实世界IV期临床研究,纳入34家医院符合西医脑梗死恢复期及中医中风病中经络痰瘀阻络证诊断标准的病例,予通络...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数据评价通络化痰胶囊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痰瘀阻络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前瞻性、单臂、真实世界IV期临床研究,纳入34家医院符合西医脑梗死恢复期及中医中风病中经络痰瘀阻络证诊断标准的病例,予通络化痰胶囊每日3次、每次30mg口服,共治疗4周。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中医证候评分及改良Rankin评分量表为疗效评价指标;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为安全性评价指标。结果共纳入受试者2169例,治疗后NIHSS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4.09%、81.01%;改良Rankin评分治疗前平均(2.19±0.86)分,治疗后平均(1.55±0.8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过程中发生轻度不良反应13例。结论通络化痰胶囊在脑梗死恢复期痰瘀阻络证的治疗中单用或联用其他西医基础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轻残障及症状均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中风 中经络 通络化痰胶囊 痰瘀阻络证 真实世界研究
原文传递
猕猴桃采后软腐病病原菌鉴定及香芹酚对其控制效果 被引量:14
2
作者 左盼盼 付苏 +3 位作者 彭丽桃 范刚 杨书珍 李杰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22,共8页
为明确猕猴桃软腐病病原菌种类及香芹酚对其控制效果,依据传统真菌形态学观察法和rDNA-ITS序列分析技术对发病猕猴桃果实中的致病菌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并探讨香芹酚对分离得到的猕猴桃软腐病菌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引起猕猴桃采后... 为明确猕猴桃软腐病病原菌种类及香芹酚对其控制效果,依据传统真菌形态学观察法和rDNA-ITS序列分析技术对发病猕猴桃果实中的致病菌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并探讨香芹酚对分离得到的猕猴桃软腐病菌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引起猕猴桃采后果实软腐病的主要致病菌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与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sp.),其次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和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香芹酚对8株猕猴桃软腐病病原真菌均表现出良好的抑菌活性,对葡萄座腔菌和拟茎点霉菌的抑制作用尤为显著,半抑制质量浓度(EC50)为8.87μg/L。同时,香芹酚有效控制模拟销售环境下猕猴桃果实软腐病的发生,放置8 d时处理组发病率仅为对照果实的50.17%,且对猕猴桃果实的品质指标影响不显著(P>0.05)。因此,香芹酚在控制猕猴桃果实采后软腐病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软腐病 菌种鉴定 植物精油 香芹酚 绿色防控
下载PDF
案例及任务驱动教学在神经外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3
作者 付苏 樊朝凤 +1 位作者 韩慧 段丽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31期36-39,共4页
目的研究案例及任务驱动教学在神经外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段为2017年6月—2019年8月,医院神经外科实习生(n=150)作为研究对象,按带教的方式进行分类:对照组(n=75,采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n=75,采用案例及任务驱动教学),... 目的研究案例及任务驱动教学在神经外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段为2017年6月—2019年8月,医院神经外科实习生(n=150)作为研究对象,按带教的方式进行分类:对照组(n=75,采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n=75,采用案例及任务驱动教学),对比两组的考核成绩、综合能力与对带教模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学习兴趣、分析能力、创新能力、沟通技巧和档案整理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教学总满意度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97.33%vs.72.00%](P<0.05)。结论神经外科临床带教中采用案例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神经外科临床带教 案例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 综合能力 考核成绩 满意度
下载PDF
自体脂肪移植乳房再造术后脂肪坏死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10
4
作者 康德旎 栾杰 +4 位作者 付苏 穆大力 刘春军 辛敏强 徐伯扬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9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移植乳房再造术后脂肪坏死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乳房整形美容中心行乳腺癌根治术后自体脂肪移植乳房再造的48例患者(51侧乳房)资料。单侧乳房脂肪注射(164.6±41.6)...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移植乳房再造术后脂肪坏死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乳房整形美容中心行乳腺癌根治术后自体脂肪移植乳房再造的48例患者(51侧乳房)资料。单侧乳房脂肪注射(164.6±41.6) ml。比较低速离心(100×g)与静置(15 min)两种不同纯化方法、手术次数、乳房放疗史与手术后脂肪坏死发生的相关性。结果术后发现,乳房可触及结节9例中离心组8例、静置组1例。乳房超声多发低回声结节20例中离心组13例、静置组7例。离心组乳房结节发生率33.33%,脂肪液化囊肿发生率54.17%;静置组乳房结节发生率3.70%,脂肪液化囊肿发生率25.93%。47例缺失乳房行多次脂肪填充手术,随着手术次数增多脂肪坏死发生率升高。放疗组脂肪移植术后可触及结节7例、脂肪液化囊肿14例。未放疗组可触及结节2例,脂肪液化囊肿6例。放疗组乳房结节发生率33.33%,脂肪液化囊肿发生率66.67%;未放疗组乳房结节发生率6.67%,脂肪液化囊肿发生率20.00%。结论低速离心法自体脂肪移植乳房再造术后脂肪坏死结节发生率高于静置法。放疗导致乳房自体脂肪移植乳房再造术后脂肪坏死发生率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细胞 移植 脂肪坏死 结节 乳房再造
原文传递
PBL结合案例分析教学法在神经外科线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9
5
作者 韩慧 樊朝凤 +1 位作者 付苏 段丽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33期33-37,共5页
目的探讨在线模式下PBL结合案例分析教学法在神经外科实习教学中的价值和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2018年7月-2020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实习的90名护理实习生,包括30名线下接受传统教学授课的学生、30名线下接受... 目的探讨在线模式下PBL结合案例分析教学法在神经外科实习教学中的价值和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2018年7月-2020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实习的90名护理实习生,包括30名线下接受传统教学授课的学生、30名线下接受PBL结合案例分析教学法授课的学生以及30名接受线上PBL结合案例分析教学法授课的学生,分别设定为对照组1、对照组2和观察组。统计3组学生教学质量及其对教学满意度的问卷调查结果;将观察组分别与对照组1及对照组2进行两两比较。结果对照组1、对照组2和观察组出科时理论考试成绩分别为(77.43±4.88)分、(85.47±3.76)分、(86.23±2.71)分,操作考核成绩分别为(82.93±2.52)分、(88.23±2.56)分、(89.17±2.26)分,对教学的整体满意度分别为(86.10±2.43)分、(94.13±1.79)分、(97.13±1.57)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1相比,上述指标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2相比,理论考试成绩和操作成绩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教学的满意度方面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护理实习教学活动中,线上应用PBL结合案例分析教学法进行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及接受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分析 PBL 神经外科 护理教学 线上教学 实习教学 满意度 教育
下载PDF
假体隆乳术患者切口选择意向调查 被引量:8
6
作者 孙晶晶 栾杰 +5 位作者 穆大力 刘春军 辛敏强 付苏 何懿 陈琳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8年第5期301-304,共4页
目的探讨假体隆乳术患者手术切口的意向,研究术前教育对切口选择的影响。方法2012年5月至2016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乳房整形美容中心行假体植入隆乳术患者403例。术前请患者填写《隆乳术切口意向调查问卷》,然后用《... 目的探讨假体隆乳术患者手术切口的意向,研究术前教育对切口选择的影响。方法2012年5月至2016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乳房整形美容中心行假体植入隆乳术患者403例。术前请患者填写《隆乳术切口意向调查问卷》,然后用《隆乳术各切口特点比较表》对患者进行术前教育,之后要求患者再次选择手术切口。分析患者接受术前教育前后切口选择意向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在阅读《隆乳术各切口特点比较表》后,158例(39.21%)患者改变了最初选择,最终205例(50.87%)选择腋窝切口,31例(7.69%)选择乳晕切口,167例(41.44%)选择乳房下皱襞切口。患者选择腋窝和乳晕切口的首要原因是瘢痕位置隐蔽(分别占81.95%和93.55%);选择下皱襞切口的原因依次是包膜挛缩率较低(31.74%)、手术创伤较小(22.75%)、不损伤乳腺组织(21.56%)。结论良好术前教育能够帮助患者充分了解各切口特点,选择适合的手术切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体植入 调查问卷 术前教育 切口选择 患者意向
原文传递
乳房缺失患者生活质量与乳房再造手术相关性的量化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陈琳 欧阳熠烨 +9 位作者 孙晶晶 穆大力 辛敏强 付苏 徐伯扬 张萌 李成程 杜星仪 栾杰 刘春军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8-224,共7页
目的了解中国女性乳房缺失患者满意度及健康度状况,探讨各种影响因素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13年11月至2018年8月期间,对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就诊的乳房缺失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根据纳入条件和排除条件对入组患者进行调查... 目的了解中国女性乳房缺失患者满意度及健康度状况,探讨各种影响因素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13年11月至2018年8月期间,对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就诊的乳房缺失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根据纳入条件和排除条件对入组患者进行调查。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评价患者一般情况,应用BREAST-Q乳房再造模块中文版中术前及术后量表评估其生活质量、满意度及健康度。结果共入组139例,其中乳房再造术前患者83例,年龄(36.0±10.0)岁;乳房再造术后患者56例,年龄(33.5±10.9)岁。不同年龄、婚姻状态、教育水平、工作状态及乳房缺失病因的乳房缺失患者,生活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再造术后患者乳房满意度、社会心理满意度及性满意度显著高于未再造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胸部健康度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应用腹部皮瓣再造患者腹部健康度低于未再造患者(P=0.007),在具体条目分析中发现与术前患者相比,腹部皮瓣再造患者主要在腹肌力量减弱的相关条目中评分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房缺失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年龄、婚姻状态、教育水平、工作状态及乳房缺失病因无关,乳房再造手术可提高女性乳房满意度、社会心理及性健康度,而应用腹部皮瓣再造术后患者腹部健康度下降,手术应注意保留腹部肌肉,维持腹部形态及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切除术 POLAND综合征 乳房再造术 生活质量 乳房缺失
原文传递
脑出血术后患者恐动症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韩慧 付苏 +2 位作者 樊朝凤 段丽娟 蒋艳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21年第9期652-657,共6页
目的 探讨脑出血术后患者恐动症的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入住四川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综合病房的脑出血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改良Rankin量表(mRs)、疼痛视觉模拟... 目的 探讨脑出血术后患者恐动症的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入住四川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综合病房的脑出血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改良Rankin量表(mR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VAS)、恐动症Tampa量表(TSK)、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脑出血术后患者恐动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纳入192例脑出血术后患者,恐动症发生率为35.7%(68/192),TSK得分为(38.98±9.65)分.恐动组(TSK>37分)与非恐动组(TSK≤37分)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03,P<0.05);恐动组的疼痛评分[(4.55±0.73)分]、焦虑评分[(11.31±1.6)分]、抑郁评分[(12.1±2.07)分]、残疾程度[(2.24±1.14)分]均高于非恐动组[(2.04±0.82)、(8.96±1.62)、(8.21±1.54)、(1.06±0.9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128、9.661、14.707、14.354,P<0.05).恐动组的SSRS[(27.88±4.04)分]低于非恐动组[(35.15±2.9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33,P<0.05).单因素分析及相关性分析显示,文化程度、疼痛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SSRS和残疾程度与恐动症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疼痛评分(t=7.875,P<0.001)、焦虑评分(t=4.190,P<0.001)、抑郁评分(t=3.917,P<0.001)、社会支持水平(t=-2.469,P=0.014)和残疾程度(t=6.052,P<0.001)是发生恐动症的影响因素.结论 脑出血术后患者的恐动症发生率较高,疼痛程度、焦虑抑郁程度、社会支持度和残疾程度是脑出血术后患者恐动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恐动症 疼痛 焦虑 抑郁
原文传递
腰椎“内聚式”对称减压人工诱导突出椎间盘自然回缩的减压机制
9
作者 张春霖 侯曌华 +9 位作者 严旭 姜岩 付苏 宁永明 李东哲 董超 刘小康 王永魁 曹争明 杨腾跃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10-1819,共10页
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传统手术通过“环”神经广泛式切除进行减压及摘除突出腰椎间盘,存在神经损伤造成瘫痪、腰椎失稳、突出复发、椎间隙感染以及邻椎病等多种风险及并发症。目的:提出腰椎“内聚式”对称减压人工诱导突出椎间盘自然回缩... 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传统手术通过“环”神经广泛式切除进行减压及摘除突出腰椎间盘,存在神经损伤造成瘫痪、腰椎失稳、突出复发、椎间隙感染以及邻椎病等多种风险及并发症。目的:提出腰椎“内聚式”对称减压人工诱导突出椎间盘自然回缩术,观察这种新术式的人工诱导突出椎间盘自然吸收现象及早期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减压机制。方法:纳入2021年3月至2023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214例,其中对照组81例行保守治疗,试验组133例接受腰椎“内聚式”对称减压人工诱导突出椎间盘自然回缩术治疗。试验组术前、术后即刻(7-14 d)及术后早期(1年以上)分别使用MRI图像测量腰椎间盘突出的体积变化,CT图像测量腰椎棘突韧带复合体后移距离以及侧隐窝宽度和高度,日本骨科学会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1)对照组:保守治疗81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共171个突出腰椎间盘,平均随访时间(22.7±23.1)个月;171个突出腰椎间盘就诊时及末次随访MRI测量突出腰椎间盘体积分别为(551.6±257.9)mm3和(792.2±330.4)mm3,体积平均增大率为(53.2±44.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171个突出腰椎间盘中有4个发生了自然回缩现象,吸收比为2.3%(4/171),吸收率为(24.5±9.9)%。(2)试验组:133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共285个突出腰椎间盘。①术后即刻:所有患者均完成术后即刻随访,285个突出腰椎间盘中有229个发生回缩,吸收比为80.3%(229/285),平均吸收率为(21.5±20.9)%,显著及完全吸收占6.5%;上腰椎共70个突出腰椎间盘,吸收比为85.7%(60/70),平均吸收率为(23.1±19.5)%,最大吸收率为86.6%;下腰椎共215个突出腰椎间盘,吸收比为78.6%(169/215),平均吸收率为(21.0±21.3)%,最大吸收率为83.2%;上腰椎与下腰椎显著及完全吸收分别占5.7%和6.5%,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即刻棘突韧带复合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人工诱导突出椎间盘自然回缩 对称减压 侧隐窝 自然吸收
人工诱导突出椎间盘自然回缩后椎间盘的高度测量及强度分析
10
作者 白亮 付苏 +2 位作者 严旭 张春霖 李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7期5785-5794,共10页
背景:人工诱导突出椎间盘自然回缩技术是一种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对突出椎间盘而言无创的创新性有效方法,但回缩术后突出颈、腰椎间盘能否保持原有的高度及生物力学强度,目前尚未见相关研究报道。目的:测量人工诱导突出椎间盘... 背景:人工诱导突出椎间盘自然回缩技术是一种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对突出椎间盘而言无创的创新性有效方法,但回缩术后突出颈、腰椎间盘能否保持原有的高度及生物力学强度,目前尚未见相关研究报道。目的:测量人工诱导突出椎间盘自然回缩手术前后突出颈、腰椎间盘相邻椎体形心高度,以分析回缩术后椎间盘生物力学强度的变化,为人工诱导突出椎间盘自然回缩技术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新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3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人工诱导突出椎间盘自然回缩手术治疗的颈/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40例。应用相关软件在人工智能辅助标定下,于MRI T_(1)图像中测量患者人工诱导突出椎间盘自然回缩术前及术后各随访时间节点的颈椎、腰椎相邻椎体形心高度。以未手术的T_(1)/T_(2)和T_(12)/L_(1)节段分别作为颈椎、腰椎对照组,若术前颈/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相邻椎体形心高度值小于其自身T_(1)/T_(2)或T_(12)/L_(1)对照节段相邻椎体形心高度值超过8%者为“高度降低组”(以下简称A组),其余为“高度不变组”(以下简称B组)。统计学分析A组和B组人工诱导突出椎间盘自然回缩手术前后相邻椎体形心高度的差异,同时根据人工智能辅助测量所得颈、腰椎突出椎间盘的体积,分析其与相邻椎体形心高度变化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140例患者,其中颈椎组60例、腰椎组80例,术后随访7 d-12个月;②颈椎组共281个椎间盘,其中对照组60个颈椎间盘,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相邻椎体形心高度平均值分别约为20.46 mm和20.17 mm,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组162个颈椎间盘,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相邻椎体形心高度均值分别为16.65 mm和15.92 mm,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颈椎突出椎间盘体积均值分别是510.28 mm^(3)和364.76 mm^(3),与相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腰椎间盘突出 颈椎间盘突出 形心 核磁共振 人工智能 生物力学
双血管蒂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在乳房再造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徐伯扬 付苏 +3 位作者 辛敏强 穆大力 刘春军 栾杰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1年第7期712-718,共7页
目的:探讨双血管蒂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在乳房再造手术中的的应用效果和手术适应证。方法:对2015年4月至2019年4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应用双血管蒂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进行延期乳房再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术前应用CT... 目的:探讨双血管蒂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在乳房再造手术中的的应用效果和手术适应证。方法:对2015年4月至2019年4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应用双血管蒂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进行延期乳房再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术前应用CT血管造影评估腹壁下动脉穿支条件,术中应用吲哚菁绿造影评估灌注范围,判断行双血管蒂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的必要性。对患者基本信息、术前检查、手术方式、并发症、术后乳房形态及肿瘤是否复发等情况进行统计及总结。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31例乳腺癌切除术后乳房再造女性患者,年龄30~55岁,平均43.0岁。其中16例行放疗,9例既往手术史导致明显下腹部瘢痕,2例体质量指数低于20 kg/m^(2)。术中切取皮瓣20 cm×8 cm~20 cm×38 cm,手术时间(593±94)min。以双侧腹壁下血管穿支为蒂24例,以腹壁下血管穿支及对侧腹壁浅血管为蒂6例,以双侧腹壁浅血管为蒂1例。血管吻合方面,双血管蒂瓣内吻合6例,与2条受区血管分别吻合25例。31例皮瓣除1例皮瓣边缘坏死外其余全部成活,4例供区脂肪液化,经清创及换药处理后愈合。术后随访10个月至5年,平均13个月,所有患者双侧乳房对称性及外形满意,腹部供区外观良好,无腹部膨隆、腹壁疝等并发症,随访期间乳腺肿瘤无复发。结论:双血管蒂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在提供丰富皮肤软组织的同时能够确保有效血供,可以获得良好的乳房形态。对于胸部组织缺损严重、腹部脂肪较少或下腹部中线瘢痕的延期乳房再造患者是兼具灵活性与可靠性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成形术 腹壁 穿支皮瓣 游离组织瓣
原文传递
初级纤毛/鞭毛转运系统介导力学反应性信号通路促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分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占华 严旭 +7 位作者 姜岩 曹争明 王永魁 李东哲 杨腾越 靳宜楷 付苏 张春霖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5期3937-3941,共5页
背景:目前已证实力学刺激可以促进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但其机制未完全明了。初级纤毛是重要的力学感受器并调控TGF-β1/BMP-2/SMAD等多种信号通路,很可能是骨髓基质干细胞力学调控的重要靶点。目的:探讨流体剪切力对骨髓基质干细胞... 背景:目前已证实力学刺激可以促进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但其机制未完全明了。初级纤毛是重要的力学感受器并调控TGF-β1/BMP-2/SMAD等多种信号通路,很可能是骨髓基质干细胞力学调控的重要靶点。目的:探讨流体剪切力对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分为对照组、力学刺激组(通过摇床施加流体剪切力学干预)、力学刺激+IFT88沉默组(力学刺激+使用siRNA沉默IFT88表达),干预24 h后,采用qRT-PCR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骨形成蛋白2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SMAD2/3蛋白的表达,初级纤毛免疫荧光染色及形态学分析。结果与结论:剪切力刺激可促进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初级纤毛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1及骨形成蛋白2基因转录激活,提高磷酸化SMAD2/3蛋白表达。siRNA干扰初级纤毛生成后,这一力学反应效应明显减低。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初级纤毛面积改变比值与转化生长因子β1及骨形成蛋白2基因转录增高比例具有Spearman相关性。结果表明:初级纤毛/鞭毛转运系统介导了流体剪切力反应性的TGF-β1/BMP-2/SMAD信号通路激活,促进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干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骨形成蛋白2 初级纤毛 鞭毛转运系统 剪切力学刺激
下载PDF
桥梁巨型承台围堰设计及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13
作者 庾焱秋 付甦 +2 位作者 邓松涛 戴也 徐安祺 《港口航道与近海工程》 2024年第4期111-118,共8页
马鞍山公铁长江大桥是一座三塔钢桁梁斜拉桥,该桥共有三座主塔。其中Z5#墩承台紧邻长江主航道,深埋于江心洲深厚且富水的砂层内,承台体积达25717 m3,支护结构的优化设计面临巨大难题。结合桥址情况,计划采用钢板桩围堰作为承台施工支护... 马鞍山公铁长江大桥是一座三塔钢桁梁斜拉桥,该桥共有三座主塔。其中Z5#墩承台紧邻长江主航道,深埋于江心洲深厚且富水的砂层内,承台体积达25717 m3,支护结构的优化设计面临巨大难题。结合桥址情况,计划采用钢板桩围堰作为承台施工支护结构。经综合考虑承台结构尺寸、埋置深度、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及施工设备等因素后,采用无封底干作业取土的PC工法桩围堰方案。采用增量法计算原理,对围堰干作业取土的施工过程进行分析,经验算,围堰结构强度和刚度均满足规范要求。施工采用深井降水措施保证围堰内的无水环境,确保无封底方案的顺利实施。施工中,对围堰各主要部位的结构受力和变形情况实施动态实时监测,通过监测数据与理论值进行对比和分析,得出结论:逐层干作业开挖的无封底围堰采用增量法计算所得结果能够更好地反应工程实际,较传统全量法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承台 富水砂层 PC工法桩 围堰 增量法计算 施工监测
下载PDF
张靖皋长江大桥南航道桥主墩围堰施工关键技术
14
作者 何文涛 黄修平 +2 位作者 付甦 庾焱秋 朱润华 《中国港湾建设》 2024年第3期80-85,共6页
张靖皋长江大桥南航道桥主跨采用2300 m整体钢箱梁悬索桥,是世界最大跨径悬索桥。南塔采用世界首创超高钢箱-钢管约束混凝土组合索塔,基础承台采用八边形结构,结合桥位水文地质及设计要求,承台外围设锁扣钢管桩围堰作为施工围护结构,后... 张靖皋长江大桥南航道桥主跨采用2300 m整体钢箱梁悬索桥,是世界最大跨径悬索桥。南塔采用世界首创超高钢箱-钢管约束混凝土组合索塔,基础承台采用八边形结构,结合桥位水文地质及设计要求,承台外围设锁扣钢管桩围堰作为施工围护结构,后期兼作大桥永久冲刷防护和船撞消能设施。施工过程中,采用履带吊+振动锤/冲击锤配合特制导向架隔孔施打的施工工艺,有效解决了超长锁扣钢管桩的施沉及合龙精度的难题;利用对撑加工成桁架整体安装、基底开挖及护筒围堰壁清理、分仓浇筑水下封底混凝土、导管底口铺设钢板等工艺,极大地降低了现场施工难度,保证了超大基坑水下封底混凝土的浇筑质量,为今后同类型深基坑施工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最大跨径悬索桥 超长锁扣钢管桩 特制导向架 桁架内支撑 分仓封底
下载PDF
酪氨酸激酶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通路介导机械性软骨细胞凋亡
15
作者 严旭 付苏 +6 位作者 谢莹 姜岩 崔妙然 陈松峰 尚春风 毛克亚 刘宏建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1249-1252,共4页
目的探索酪氨酸激酶2(JAK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在机械性软骨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大鼠软骨细胞,分为对照组和机械性损伤组,干预后行膜联蛋白V(Annexin V)-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碘化丙锭(PI)双染色... 目的探索酪氨酸激酶2(JAK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在机械性软骨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大鼠软骨细胞,分为对照组和机械性损伤组,干预后行膜联蛋白V(Annexin V)-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碘化丙锭(PI)双染色以确定细胞凋亡程度,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染色现实细胞核形态,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以及JAK2蛋白、STAT3蛋白的磷酸化/非磷酸化激活比例。第二项实验中,将软骨细胞分组为机械性损伤组,以及机械性损伤+AG490组,分别检测软骨细胞凋亡比例、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基因的表达比值,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蛋白表达和核因子-κB(NF-κB)p65磷酸化激活比例,组间比较采用非配对t检验。结果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凋亡检测中,机械性损伤组的凋亡比例高于对照组[(37.5±7.9)%比(8.4±6.8)%,t=4.815,P<0.05],DAPI染色证实细胞核凋亡性改变,同时,机械性损伤组的Caspase-3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倍数为14.2±7.3,t=8.390,P<0.05)。同时,机械性损伤组的JAK2蛋白及STAT3蛋白的磷酸化激活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倍数分别为2.2±1.1和1.6±0.4,t=2.886、4.652,P<0.05)。第二项实验中,机械性损伤+AG490组的凋亡比例减低显著低于机械性损伤组[减低至(11.9±3.2)%,t=5.144,P<0.05]。机械性损伤组的bcl-2/bax的基因表达比值高于对照组(比值为0.31±0.07,t=2.789,P<0.05)和机械性损伤+AG490组(比值为0.61±0.12,t=3.690,P<0.05)。机械性损伤+AG490组的Caspase-3蛋白低于机械性损伤组[变化倍数为(1.7±1.2)倍,t=8.273,P<0.05]。此时,机械性损伤组的NF-κB p65蛋白的磷酸化比例高于对照组[变化倍数为(6.7±1.4)倍,t=5.098,P<0.05]和机械性损伤+AG490组[变化倍数为(3.3±0.2)倍,t=2.875,P<0.05]。结论JAK2/STAT3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细胞 机械性损伤 凋亡 酪氨酸激酶2 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 核因子-κB p65
原文传递
骨髓基质干细胞中TRPV4转导力学信号的研究
16
作者 严旭 付苏 +6 位作者 谢莹 姜岩 宁永明 尚春风 陈松峰 毛克亚 刘宏建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95-98,共4页
目的探讨TRPV4调控骨髓基质干细胞(MSC)成骨分化过程中与F-激动蛋白(F-actin)的定位关系及钙离子内流机制。方法使用购买的大鼠MSC,分为对照组和拉伸力学组,体外进行成骨诱导培养7、14、21 d,进行茜素红染色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成... 目的探讨TRPV4调控骨髓基质干细胞(MSC)成骨分化过程中与F-激动蛋白(F-actin)的定位关系及钙离子内流机制。方法使用购买的大鼠MSC,分为对照组和拉伸力学组,体外进行成骨诱导培养7、14、21 d,进行茜素红染色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成骨基因骨形成蛋白-2(BMP-2)和Runx2活性,同时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碱性磷酸酶(ALP)及TRPV4蛋白表达。使用钙离子荧光探针(Fura-4)检测对照组和拉伸力学组的细胞内钙离子内流,并通过免疫荧光染色TRPV4及F-actin蛋白,观察细胞内定位关系。初步确定TRPV4影响后,使用TRPV4激动剂GSK101处理MSC,分为对照组和GSK101组,检测成骨基因BMP-2及Runx2变化。两组间比较行配对t检验。结果大鼠MSC行成骨诱导培养后,拉伸力学刺激显著促进MSC成骨分化,茜素红染色增强,且力学刺激于术后7 d显著促进BMP-2基因和Runx2基因转录活性增加(t=5.252、2.851,P<0.05),变化倍数分别为(3.97±0.82)倍和(3.47±0.42)倍。ALP蛋白表达增多(t=4.069,P<0.05),变化倍数为(2.42±0.86)倍。此时,TRPV4蛋白表达量维持不变(t=1.115,P>0.05),变化倍数为(1.21±0.78)倍。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证实力学刺激后TRPV4及力学反应性F-actin蛋白表达定位增强,Fura-4探针结果显示,拉伸力学刺激促进了MSC体内钙离子内流(t=7.048,P<0.01),变化倍数为(4.29±0.72)倍。使用TRPV4激动剂GSK101处理MSC后,成骨基因BMP-2及ALP的转录活性显著增强(t=3.762、3.977,P<0.05),变化倍数分别为(3.68±1.05)倍和(4.33±0.63)倍。结论拉伸力学刺激可激活MSC的TRPV4蛋白,于F-actin共定位,介导钙离子内流,从而提高成骨分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F-激动蛋白 钙离子
原文传递
颈椎中立位核磁共振检查对突出颈椎间盘体积及颈椎曲度的影响
17
作者 靳宜楷 马占华 +2 位作者 付苏 严旭 张春霖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0期4860-4865,共6页
背景:颈椎中立位MRI被广泛应用于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但患者在重复进行颈椎MRI检查时,头颈部不可能保持完全相同的姿势,患者颈椎被床面限制于某一个特定位置,颈椎可能有矢状面内的微小伸屈运动,头部也可能发生一定的仰屈度变化。... 背景:颈椎中立位MRI被广泛应用于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但患者在重复进行颈椎MRI检查时,头颈部不可能保持完全相同的姿势,患者颈椎被床面限制于某一个特定位置,颈椎可能有矢状面内的微小伸屈运动,头部也可能发生一定的仰屈度变化。颈椎中立位状态下颈椎和头部的这种变化是否会影响突出颈椎间盘的体积和颈椎曲度目前尚不清楚。目的:采用人工智能辅助测量,分析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短期内2次颈椎中立位状态下MRI检查突出颈椎间盘体积、颈椎曲度测量的精准性与可靠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23年6月接受保守治疗并在3个月内2次行颈椎MRI检查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者首次提出使用枕胸间距和枕胸角来评估颈椎中立位时头部仰屈度的变化,并参照首诊枕胸角的角度,将复诊患者分为枕胸角增大组和减小组。通过人工智能测量软件辅助或人工测量突出颈椎间盘的体积、C2-6 Cobb角及颈椎(C3-C7)曲率。正态分布数据用x-±s表示,非正态分布数据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Cobb角、颈椎(C3-C7)曲率变化与突出颈椎间盘体积变化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①共有10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26个突出颈椎间盘,枕胸角增大组及枕胸角减小组分别有47例和57例患者;②头部仰屈指标:首诊和复诊时,枕胸间距、枕胸角均无显著差异;枕胸间距的变化量为0.035(3.23)mm,枕胸角变化量为-0.31(3.28)°,枕胸间距与枕胸角的变化量偏移范围较小,且无显著相关性;③颈椎曲度指标:首诊和复诊时,C2-6 Cobb角、C3-C7曲率无显著差异;枕胸角增大组和减小组C2-6 Cobb角、C3-C7曲率均无显著差异;④首诊和复诊时,突出颈椎间盘体积无显著差异;枕胸角增大组及减小组突出颈椎间盘体积均无显著差异;突出颈椎间盘体积的变化量与C2-6 Cobb角、C3-C7曲率的变化量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突出颈椎间盘 MRI 颈椎中立位 颈椎曲度 人工智能
下载PDF
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术后脑灰质和白质密度变化及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
18
作者 韩慧 李进 +2 位作者 付苏 段丽娟 樊朝凤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2024年第5期503-511,共9页
目的:探究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术后大脑灰质和白质密度变化情况以及大脑灰质和白质密度变化及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接受介入手术的16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美国国立卫... 目的:探究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术后大脑灰质和白质密度变化情况以及大脑灰质和白质密度变化及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接受介入手术的16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分组,分为轻度神经功能缺损组(53例)、中度神经功能缺损组(61例)、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组(49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的重要影响因素。分层交互检验判断脑灰质和白质密度差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绘制验证脑灰质和白质密度差对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回归方程y=1-1/(1+e^(-z))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一致性指数评价模型的区分度和准确性。结果: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中性粒细胞、S100钙结合蛋白B、脑灰质和白质密度差等是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脑灰质和白质密度差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具有正相关性。当脑灰质和白质密度差≥14.08 HU时,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术后出现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的概率显著提升。经Bootstrap自抽样,预测模型区分度、准确度较好。结论:介入术后,脑灰质和白质密度变化与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紧密相关,轻中度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术后脑灰质和白质密度逐渐下降,而重度患者则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介入手术 脑灰质和白质密度变化 神经功能缺损 相关性
下载PDF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24)》解读
19
作者 李中玉 卞立群 +4 位作者 徐晴 富苏 赵晓凡 刘畅 温艳东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879-882,890,共5页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24)》(以下简称2024版《共识》)是2020年11月由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在北京牵头,联合全国30家三级甲等医院及高校、科研院所共同修订的关于肠易激综合征(IBS)中医诊疗专家共识。该共识呈现出三大...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24)》(以下简称2024版《共识》)是2020年11月由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在北京牵头,联合全国30家三级甲等医院及高校、科研院所共同修订的关于肠易激综合征(IBS)中医诊疗专家共识。该共识呈现出三大重要特点:(1)内容全面:2024版《共识》内容包括IBS的诊断、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临床治疗、疗效评定、预防调摄、转归与随访等多方面,为中医诊疗IBS提供了全面的指导;(2)紧跟前沿动态:结合IBS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新增了“西医诊疗进展概述”“中医药循证医学进展”“难点问题分析及中医药优势”等多个专栏;(3)重视经验传承:传承中医名家学术经验,新增了“现代名家学术经验”专栏。本文将详细解读《共识》的更新及重点内容,以期进一步推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中医 专家共识 解读
原文传递
大型沉管隧道干坞二次围堰设计及施工关键技术 被引量:2
20
作者 庾焱秋 付甦 +2 位作者 王文龙 戴也 杨苏海 《施工技术(中英文)》 CAS 2023年第18期95-99,共5页
基于襄阳东西轴线沉管隧道项目,结合工程施工工艺和富水的强渗透性地层条件,通过方案比选后,选定干坞坞口二次止水围堰的结构形式,设计了锁扣型分片拼装式的二次止水围堰。针对双壁钢围堰与轻质夹壁混凝土结合的复合墙体形式,对围堰受... 基于襄阳东西轴线沉管隧道项目,结合工程施工工艺和富水的强渗透性地层条件,通过方案比选后,选定干坞坞口二次止水围堰的结构形式,设计了锁扣型分片拼装式的二次止水围堰。针对双壁钢围堰与轻质夹壁混凝土结合的复合墙体形式,对围堰受力特性、围堰沉放与定位拼装、分片间连接形式、与既有建筑物的连接形式及节点止水措施展开研究,为干坞坞口创造了二次干燥施工环境并确保安全,解决了干坞坞口对接端施工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管隧道 干坞 二次止水 围堰 设计 施工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