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obacco RING E3 Ligase NtRFP1 Mediates Ubiquitination and Proteasomal Degradation of a Geminivirus-Encoded βC1 被引量:11
1
作者 Qingtang Shen Tao Hu +5 位作者 Min Bao Linge Cao Huawei Zhang fengmin song Qi Xie Xueping Zhou 《Molecular Plant》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6期911-925,共15页
The βC1 protein encoded by the Tomato yellow leaf curl China virus-associated betasatellite functions as a pathogenicity determinant.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molecular basis whereby βC1 functions in pathogenicity, ... The βC1 protein encoded by the Tomato yellow leaf curl China virus-associated betasatellite functions as a pathogenicity determinant.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molecular basis whereby βC1 functions in pathogenicity, a yeast two-hybrid screen of a tobacco cDNA library was carried out using βC1 as the bait. The screen revealed that βC1 interacts with a tobacco RING-finger protein designated NtRFP1, which was further confirmed by the bimolecular fluorescence complementation and co-immunoprecipitation assays in Nicotiana benthamiana cells. Expression of NtRFP1 was induced by βC1, and in vitro ubiquiti- nation assays showed that NtRFP1 is a functional E3 ubiquiUn ligase that mediates βC1 ubiquitination. In addition, βC1 was shown to be ubiquitinated in vivo and degraded by the plant 26S proteasome. After viral infection, plants overexpressing NtRFP1 developed attenuated symptoms, whereas plants with silenced expression of NtRFP1 showed severe symptoms. Other lines of evidence showed that NtRFP1 attenuates βC1-induced symptoms through promoting its degradation by the 26S proteasome. Taken together,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obacco RING E3 ligase NtRFP1 attenuates disease symptoms by interacting with βC1 to mediate its ubiquitination and degradation via the ubiquitin/26S proteasome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tRFP1 βC1 UBIQUITINATION degradation GEMINIVIRUS TOBACCO
原文传递
城市建筑形态特征与地表温度关系研究
2
作者 吴凤敏 郑稚棚 +5 位作者 李睿桐 钱进 秦松 蒲冠宇 曾攀 林晋鑫 《北京测绘》 2024年第3期361-366,共6页
城市建筑形态与地表温度关系研究,能够为城市未来空间形态优化、城市热岛效应缓解等提供科学参考。以重庆市南岸区为研究区,基于Landsat-8数据和城市建筑物调查数据,开展地表温度与城市建筑形态指标(平均建筑密度、平均建筑高度、建筑... 城市建筑形态与地表温度关系研究,能够为城市未来空间形态优化、城市热岛效应缓解等提供科学参考。以重庆市南岸区为研究区,基于Landsat-8数据和城市建筑物调查数据,开展地表温度与城市建筑形态指标(平均建筑密度、平均建筑高度、建筑容积率、平均建筑体积、天空开阔度)相关性研究,分析不同梯度视角下地表温度与城市建筑形态指标的线性关系特征,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城市建筑形态对地表温度的影响及其差异性。结果显示:城市建筑形态指标中仅平均建筑密度与地表温度相关性较高,其余指标相关系数均较小,表明在山地城市区域地表温度对建筑形态指标响应不强;建立城市建筑形态指标与地表温度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因子数量越多模型越准确,但计算复杂度越高,且超过3个因子后模型虽然与地表温度相关性增加,但增加幅度较小,在兼顾模型准确性和计算复杂度时考虑2因子或3因子模型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建筑形态 地表温度 平均建筑密度 天空开阔度
下载PDF
EGSB能源回收污水预处理浓缩碳源水解液
3
作者 王启镔 刘越 +3 位作者 常风民 林甲 宋新新 王凯军 《中国沼气》 CAS 2023年第3期20-26,共7页
传统的污水处理需要消耗大量的能耗换取清洁水,已是不可持续的处理方法。污水本身具有良好的资源化潜力,客观上污水中蕴含着大量有机物,转化为可利用资源。在双碳背景下,从污水中提取能源已成当前污水处理行业的热点。采用厌氧膨胀颗粒... 传统的污水处理需要消耗大量的能耗换取清洁水,已是不可持续的处理方法。污水本身具有良好的资源化潜力,客观上污水中蕴含着大量有机物,转化为可利用资源。在双碳背景下,从污水中提取能源已成当前污水处理行业的热点。采用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反应器处理污水预处理浓缩碳源水解液,产生可利用的沼气。根据能源估算,当前污水厂进水低COD情况下,污水预浓缩碳源通过甲烷回收能量占污水处理能耗的61.8%,不能达到污水厂碳中和的目的;污水预浓缩碳源与餐厨垃圾协同厌氧消化,不仅能够实现污水厂碳中和,还可以向厂外输出额外的能量。市政污水预处理碳源浓缩-碳源水解-EGSB路线是完全可行的,是实现污水处理碳中和的重要途径,可为国家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贡献行业重要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预处理 浓缩碳源 水解 EGSB 能源回收
下载PDF
商丘市虞城县鱼类资源调查
4
作者 马轲 刘如垚 +10 位作者 武国兆 丁琪琪 余春雷 姚福兴 谢丹丹 杨风民 郭晓苏 宋红光 汤永涛 周传江 聂国兴 《河南水产》 2023年第1期30-32,40,共4页
2020年11月26日河南省鱼类资源调查队到达商丘市虞城县,在当地开展了为期4天的鱼类资源调查工作。根据虞城县水域分布情况设置20个采集样点,覆盖当地主要河流。此次调查共采集到19个物种,隶属于4目8科18属。本次样品采集中获得鲤形目物... 2020年11月26日河南省鱼类资源调查队到达商丘市虞城县,在当地开展了为期4天的鱼类资源调查工作。根据虞城县水域分布情况设置20个采集样点,覆盖当地主要河流。此次调查共采集到19个物种,隶属于4目8科18属。本次样品采集中获得鲤形目物种数量占比超过二分之一,共计12种,占总种数的63.15%;其次是鲈形目鱼类,包括5种,占总种数的26.31%;鲇形目和鳉形目鱼类物种均仅有1种,分别占总种数的5.27%。本文对虞城县的鱼类组成、生态类型和区系划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对虞城县的鱼类资源保护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资源调查 虞城县 生态类型 鱼类区系
原文传递
港口远程堆场辅助系统网络集成技术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书强 韩旭 +2 位作者 王云鹏 周凤敏 宋祥吉 《起重运输机械》 2022年第21期28-32,共5页
作为港口起重机运维、监控的辅助设备,港口辅助系统如何高效的对多台起重机、不同辅助系统进行网络集成并远程传输至港口中控室是智能港口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港口数据高效传输的关键,远程堆场辅助系统网络集成的研究尤为重要。文... 作为港口起重机运维、监控的辅助设备,港口辅助系统如何高效的对多台起重机、不同辅助系统进行网络集成并远程传输至港口中控室是智能港口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港口数据高效传输的关键,远程堆场辅助系统网络集成的研究尤为重要。文中根据港口辅助系统特点及需求设计了一套涵盖状态检测、智能润滑、门禁系统、CCTV视频监控系统等辅助系统的网络集成方案,并阐述了港口辅助系统网络集成方案的研究思路,包括辅助系统的管理平台架构、网络集成架构、网络级同构、接口级同构、VLAN划分的设计方案。现场使用情况表明,港口远程堆场辅助系统网络集成技术可使操作员在港口中控室通过网络集成系统高效的掌握监测对象的运维状态,提升港口设备的安全性、高效性及智能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堆场 辅助系统 网络集成 同构 VLAN
下载PDF
海水痕量元素——有机配体的配分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泮枫敏 袁华茂 +1 位作者 宋金明 段丽琴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99-512,共14页
在痕量元素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有机配体直接控制痕量元素在不同形态及粒径范围内的分配,进而影响痕量元素的迁移转化过程和生物可利用性。深入研究海水中痕量元素-有机配体的配分特征及影响因素,明确有机配体分子量组分及其... 在痕量元素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有机配体直接控制痕量元素在不同形态及粒径范围内的分配,进而影响痕量元素的迁移转化过程和生物可利用性。深入研究海水中痕量元素-有机配体的配分特征及影响因素,明确有机配体分子量组分及其对痕量元素的配合作用差异,对于了解痕量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评估痕量元素的生物可利用性和毒性效应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海水中痕量元素-有机配体的分布规律、配分特征及盐度、pH、氧化还原条件和生物活动对配体的影响进行了系统总结。海水中的有机配体一般以低分子量部分为主体,配合能力因元素性质差异存在随分子量增加而提高或降低的不同趋势。除此之外,有机配体的结构、配合能力及分子量分布随水体各物理化学参数的变化而改变。盐度的增加会降低有机配体相邻官能团的静电排斥力从而降低配体的配合能力,还会导致高分子量金属有机配合物发生絮凝和降解而去除。pH的增加不仅可以促使有机配体离子化,还能促进部分痕量元素水解为与有机配体亲和力更高的形式,提高有机配体配合率。氧化还原环境同时影响了痕量元素的价态和有机配体的浓度,间接影响痕量元素-有机配体的配合率。浮游植物利用及微生物分解可以增加低分子量有机配体的比例,从而提高其配合能力,但当生物遭受过量金属离子的毒性胁迫时,其细胞内会释放胞内配体,将致毒元素转化为配合物并排出体外,从而增加水体中痕量元素高分子量有机配体的浓度。未来应结合有机物结构分析技术及痕量元素分离检测技术,系统研究海洋环境中不同分子量有机配体的结构及与痕量元素配合强度的相互关系,进一步揭示痕量元素的迁移转化过程与生态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痕量元素 有机配体 分子量 盐度 PH
原文传递
胶州湾海水痕量金属−溶解有机质分配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泮枫敏 袁华茂 +4 位作者 宋金明 李学刚 李宁 段丽琴 邢建伟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3,共13页
采集胶州湾表层和底层海水样品,分析了Cu、Cr、Cd、Pb、Ni、Co等痕量金属在海水中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在不同分子量溶解有机质中的分配特征,并探讨了痕量金属−溶解有机质分配机理及浮游生物活动与盐度等环境因素对该分配过程的影响。结... 采集胶州湾表层和底层海水样品,分析了Cu、Cr、Cd、Pb、Ni、Co等痕量金属在海水中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在不同分子量溶解有机质中的分配特征,并探讨了痕量金属−溶解有机质分配机理及浮游生物活动与盐度等环境因素对该分配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胶州湾海水中痕量金属呈近岸浓度较高的分布特征,在湾东北部出现高值区,Cd和Pb还分别在湾口与湾中部出现高值区。胶州湾海水中痕量金属平均有70.1%分配于低分子量(<1 kDa)组分中,其中Cu和Cd低分子量组分所占平均比例分别达79.0%与77.6%,Cr、Ni和Co稍低,分别为71.5%、67.3%及66.9%,Pb则仅为58.2%。海水中的溶解有机碳也以低分子量组分为主,所占比例平均达73.1%,且光谱特征显示低分子量溶解有机质中类腐殖质含量更高,含有丰富的羧基和羟基,金属配合能力较高,导致痕量金属多分配于低分子量溶解有机质中。高分子量溶解有机质(>1 kDa)所占比例与叶绿素a浓度呈显著正相关,表明浮游植物初级生产通过释放高分子量溶解有机质影响海水痕量金属−溶解有机质的分配过程。胶州湾湾顶盐度较低海域痕量金属高分子量组分略高,可能是生物活动及陆源输入(产生更多高分子量溶解有机质)与盐度(低盐有利于高分子量有机质的稳定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痕量金属 溶解有机质 分子量 胶州湾
下载PDF
Assessing heavy metal pollution and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of tea plantation soils
8
作者 Zuoping Zhao Sha Yan +8 位作者 Min Duan Jing Fu Qi Wang Zhifeng Liu fengmin song Bo Tang Chen Li Gongwei Qin Yanan To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2019年第6期185-191,共7页
Accumul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agricultural soils tends to increase crop uptake of heavy metals,and can adversely impact human health through food chains.This study assessed the heavy metal pollution status and the p... Accumul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agricultural soils tends to increase crop uptake of heavy metals,and can adversely impact human health through food chains.This study assessed the heavy metal pollution status and the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of tea plantation soils in southern Shaanxi Province,China.A total of 330 top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to analyze the concentrations of seven heavy metals(Pb,Zn,Cu,Cr,Hg,As and Cd)and the pH level.The Hakanson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ex was used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levels of soil heavy metals in Shaanxi.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d concentrations of soil Pb,Zn,Cu,Cr,Hg,As,and Cd were 10.0,87.6,16.4,12.4,0.2,6.9 and 0.1 mg/kg,respectively.Cd and Hg concentrations exceeded level II of China’s Soil Environment Quality Standard(GB 15618-2009)in 9.3%and 7.0%of the total samples,respectively.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ranged from 29.2%to 52.2%for different elements,and was 49.3%for Cd and 48.6%for Hg.The averaged comprehensive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ex was 95.4,and the overall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was low,with 82.4%of the total samples at a low level of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Cd and Hg contributed most to the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35.5%and 46.5%,respectively),and the risks associated with other elements were relatively minor.This study suggested that soil Cd and Hg pollution should be controlled to ensure the safe production of tea in the study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ogical risk heavy metal soil pollution tea plantation
原文传递
2600m^(3)浇注型高炉炉缸侵蚀形貌及侵蚀原因分析
9
作者 王凤民 赵鸿波 +4 位作者 张福 迟臣焕 孟照伟 张建良 宋明波 《中国冶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3-53,共11页
为了明确浇注型炉缸的侵蚀特征与侵蚀机理,对国内1座2 600 m^(3)浇注型高炉炉缸侵蚀形貌及侵蚀原因进行了研究。通过破损调查的方式,对停炉后的浇注炉缸进行测量与取样。破损调查过程中炉缸拆除采用逐层拆除方式,拆除过程中对炉缸侧壁... 为了明确浇注型炉缸的侵蚀特征与侵蚀机理,对国内1座2 600 m^(3)浇注型高炉炉缸侵蚀形貌及侵蚀原因进行了研究。通过破损调查的方式,对停炉后的浇注炉缸进行测量与取样。破损调查过程中炉缸拆除采用逐层拆除方式,拆除过程中对炉缸侧壁浇注料残厚进行了人工测量;在炉缸浇注料与炭砖的结合区域发现了浇注料脆化现象,对浇注料脆化层进行了测量取样;炉缸热面浇注料中发现了明显的渗铁侵蚀现象,使用电镜、XRD等检测手段对服役后浇注料进行研究,明晰了高炉浇注型炉缸的侵蚀原因。研究表明,炉缸侧壁浇注料侵蚀严重的位置位于1号、2号铁口方位,高度上集中在铁口下0.5~1.5 m,其中1号铁口方位17、18层炭砖对应高度的浇注料残厚最小,为180 mm。在浇注料与炭砖界面处发现50~180 mm厚的脆化层,铁口方位的浇注料脆化层平均厚度小于非铁口区域脆化层平均厚度。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炉缸浇注料热面侵蚀的主要原因为高温渣铁渗透侵蚀,浇注料脆化层的形成是高温物相转变、有害元素侵蚀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浇注型炉缸侧壁脆化层的产生,使得炉缸侧壁浇注料与炭砖结合区域出现气隙,破坏了炉缸的传热体系,使得炉缸浇注料的侵蚀加剧。研究结果可为实现浇注型炉缸的长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炉缸 整体浇注 破损调查 侵蚀 脆化层
原文传递
红光/ 近红外LED光疗抑制疼痛相关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易斌 吴昊 +5 位作者 张涵旭 郭庆霞 何军 宋楠 张凤民 宋武琦 《激光生物学报》 CAS 2022年第2期114-120,156,共8页
通过分析红光/近红外LED光照射治疗(LED光疗)对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疼痛相关炎症因子及趋化因子的表达影响,研究红光/近红外光生物治疗对疼痛的抑制作用。在用人单核细胞THP-1评价红光/红外光的安全剂量的基础上制备健康成年人外周血单核细... 通过分析红光/近红外LED光照射治疗(LED光疗)对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疼痛相关炎症因子及趋化因子的表达影响,研究红光/近红外光生物治疗对疼痛的抑制作用。在用人单核细胞THP-1评价红光/红外光的安全剂量的基础上制备健康成年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进行红光/红外光照射处理后,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疼痛相关炎症因子及趋化因子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经过红光/近红外LED光疗后,与对照组相比,PBMC的CXCL12、CXCL13、CX3CL1、CCL4、CCR2、IL-4、IL-6和MMP2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下调,表明红光/近红外LED光疗可通过抑制PBMC中疼痛相关趋化因子及炎症因子表达发挥抗疼痛作用。此研究可为疼痛辅助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光/近红外LED光照射治疗 外周血单核细胞 趋化因子 炎症因子 疼痛
下载PDF
630nm LED照射促进TRPV1表达诱导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凋亡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昊 刘倩楠 +2 位作者 刘海亮 张凤民 宋武琦 《激光生物学报》 CAS 2022年第3期224-233,共10页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类以滑膜增生、滑膜关节损害、活动功能不全为主要特点的慢性全身性自我免疫炎症性病变。目前,对于RA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和物理疗法。物理疗法中光疗法由于其无侵袭力、无痛等优势,被用作辅助治疗手...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类以滑膜增生、滑膜关节损害、活动功能不全为主要特点的慢性全身性自我免疫炎症性病变。目前,对于RA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和物理疗法。物理疗法中光疗法由于其无侵袭力、无痛等优势,被用作辅助治疗手段普遍应用于临床。为此,本研究通过630 nm LED红光探讨了光生物调节法通过促进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凋亡,从而治愈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机理。JC-1染色试验表明,630 nm LED光照后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增强,膜电位降低;使用CASP3活性检测试剂盒和CASP9活性检测试剂盒进行试验,证明630 nm LED可以促进MH7A细胞中CASP3和CASP9酶的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试验显示,630 nm LED可以促进瞬时受体电位香草素1(TRPV1)的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证明,经过630 nm LED红光照射可以促进MH7A细胞TRPV1蛋白的表达;CCK-8试验表明,630 nm LED可以显著性抑制MH7A细胞活力,但不能降低TNF-α刺激下TRPV1拮抗剂处理的MH7A细胞活性;TUNEL试验证实,630 nm LED照射诱导MH7A细胞凋亡,但不能诱导TNF-α刺激下TRPV1拮抗剂处理的MH7A细胞凋亡。综上所述,630 nm LED红光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通过调控TRPV1促进TNF-α诱导的MH7A细胞凋亡,这对辅助缓解RA滑膜炎症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二极管 类风湿关节炎 细胞凋亡 成纤维样滑膜细胞 TRPV1
下载PDF
抗体药物靶点的功能通路研究分析
12
作者 李雪姣 刘海亮 +1 位作者 张凤民 宋武琦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439-442,共4页
自1975年杂交瘤技术的产生,以及随后1986年第一个鼠源抗体成功上市.截止到2017年,抗体药物30多年以来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抗体药物对应靶点的功能、通路的研究越来越清晰,这使得抗体药物靶点的相关通路上关键分子都可能成为新的靶点药物... 自1975年杂交瘤技术的产生,以及随后1986年第一个鼠源抗体成功上市.截止到2017年,抗体药物30多年以来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抗体药物对应靶点的功能、通路的研究越来越清晰,这使得抗体药物靶点的相关通路上关键分子都可能成为新的靶点药物开发目标,也为抗体药物由单一靶点向多靶点、抗体高效性等方面指明了方向.抗体药物主要应用于实体肿瘤、血液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过敏性疾病等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药物 靶点 通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