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黄土塬边坡植被类型对土壤孔隙的影响
被引量:
13
1
作者
冯璐
丁康
+3 位作者
屈媛媛
farhat
ullah
KHAN
杜峰
徐学选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20年第4期625-634,共10页
黄土塬边坡植被建设以固坡为目的,不同植被的土壤孔隙结构有利于增加降水入渗,从而减少坡面产流的水蚀危害。本研究以长武塬黄土塬边坡的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林地、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灌丛、草地和农地4种植被为研究对...
黄土塬边坡植被建设以固坡为目的,不同植被的土壤孔隙结构有利于增加降水入渗,从而减少坡面产流的水蚀危害。本研究以长武塬黄土塬边坡的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林地、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灌丛、草地和农地4种植被为研究对象,采集0–30 cm的原状土柱,利用CT扫描和图像处理技术,对其土壤孔隙度、孔隙数目、孔隙成圆率和孔隙分形维数进行定量分析,结合土层样品的理化性质,研究影响土壤孔隙结构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农地、侧柏孔隙的孔径大小分异不大,而草地、沙棘自身根系互动穿插生成的根孔扩展了孔径分布范围,不仅增加了孔隙度和大孔隙数目,也降低了孔隙成圆率。草地、沙棘有利于降水入渗,是固坡的优先选择。土壤有机质、粘粒含量等性质与孔隙参数之间具有极显著(P<0.001)或显著(P<0.05)相关关系,它们的改变对土壤孔隙特征变化和提高蓄水保土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塬边坡
植被类型
CT扫描
土壤孔隙
性质参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林草植被恢复类型对黄土团聚体稳定性和入渗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
1
2
作者
帕力夏提·格明
王龙
+5 位作者
徐学选
王维维
张连科
李梦瑶
farhat
ullah
Khan
杜锋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4-31,共8页
[目的]对比不同林草植被恢复类型下黄土团聚体稳定性和入渗特性的差异,为黄土高原地区生态恢复模式的合理优化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黄土区撂荒地(C_(1),对照)、苜蓿地(C_(2))、天然草地(C_(3))、油松+侧柏混交林(L_(1))、刺槐+侧柏混...
[目的]对比不同林草植被恢复类型下黄土团聚体稳定性和入渗特性的差异,为黄土高原地区生态恢复模式的合理优化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黄土区撂荒地(C_(1),对照)、苜蓿地(C_(2))、天然草地(C_(3))、油松+侧柏混交林(L_(1))、刺槐+侧柏混交林(L_(2))为对象,采用萨维诺夫法和单环双水头法分别测定了水稳性团聚体组成状况、饱和导水率(K_(s))。以平均质量直径(MWD)、几何直径(GMD)、颗粒分形维数(D)、破坏率(PAD)、>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占比(M w)和饱和导水率为评价指标,分析了不同林草植被恢复类型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入渗特性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①0—30 cm土层范围内,C_(1)的GMD和MWD最低,林草植被恢复类型的GMD,MWD表现为L_(1)和C_(3)>L_(2)和C_(2),而PAD和D则相反。②0—10 cm土层,L_(1)的>0.25 mm水稳定团聚体含量最高(47.24%),其次是C_(3)和L_(2),C_(1)最低(24.00%);而10—30 cm土层,C_(3)的>0.25 mm水稳定团聚体含量最高(10—20 cm处为35.41%,20—30 cm处为27.96%),L_(2)最低(10—20 cm处为11.46%,20—30 cm处为8.00%)。③不同林草植被恢复类型的表层土壤入渗特性变异系数均介于0.001~0.360,L_(1)的K_(s)(0.307 cm/min)最大,C_(1)的K_(s)(0.044 cm/min)最小。④团聚体稳定性指标(PAD除外)和K_(s)均与有机质、孔隙度、容重呈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结论]林草植被恢复有助于改善黄土团聚体稳定性和入渗特性,长期林地恢复类型(L_(1))的团聚体稳定性和入渗特性优于天然草地(C_(3)),而短期林地恢复类型(L_(2))却不如天然草地(C_(3)),植被恢复应注重时间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团聚体稳定性
入渗特性
林草地
黄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土塬边坡植被类型对土壤孔隙的影响
被引量:
13
1
作者
冯璐
丁康
屈媛媛
farhat
ullah
KHAN
杜峰
徐学选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出处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20年第4期625-634,共10页
基金
国家十三五研发专项“黄土高原生态修复模式的格局–结构–功能关系”(2016YFC05016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黄土丘陵区土壤斥水性及其对降水入渗机制的影响研究”(41977426)。
文摘
黄土塬边坡植被建设以固坡为目的,不同植被的土壤孔隙结构有利于增加降水入渗,从而减少坡面产流的水蚀危害。本研究以长武塬黄土塬边坡的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林地、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灌丛、草地和农地4种植被为研究对象,采集0–30 cm的原状土柱,利用CT扫描和图像处理技术,对其土壤孔隙度、孔隙数目、孔隙成圆率和孔隙分形维数进行定量分析,结合土层样品的理化性质,研究影响土壤孔隙结构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农地、侧柏孔隙的孔径大小分异不大,而草地、沙棘自身根系互动穿插生成的根孔扩展了孔径分布范围,不仅增加了孔隙度和大孔隙数目,也降低了孔隙成圆率。草地、沙棘有利于降水入渗,是固坡的优先选择。土壤有机质、粘粒含量等性质与孔隙参数之间具有极显著(P<0.001)或显著(P<0.05)相关关系,它们的改变对土壤孔隙特征变化和提高蓄水保土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黄土塬边坡
植被类型
CT扫描
土壤孔隙
性质参数
Keywords
loess tableland slope
vegetation types
CT scanning
soil pores
property parameters
分类号
S152 [农业科学—土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林草植被恢复类型对黄土团聚体稳定性和入渗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
1
2
作者
帕力夏提·格明
王龙
徐学选
王维维
张连科
李梦瑶
farhat
ullah
Khan
杜锋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
出处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4-31,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黄土丘陵区土壤斥水性及其对降水入渗机制的影响研究”(41977426)
“植物根系构型与力学特性对黄土区浅层坡体稳定性的影响”(41771322)
甘肃省科学院应用研究与开发项目“马兰黄土边坡土壤侵蚀降雨模拟研究”(2019-JK-07)。
文摘
[目的]对比不同林草植被恢复类型下黄土团聚体稳定性和入渗特性的差异,为黄土高原地区生态恢复模式的合理优化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黄土区撂荒地(C_(1),对照)、苜蓿地(C_(2))、天然草地(C_(3))、油松+侧柏混交林(L_(1))、刺槐+侧柏混交林(L_(2))为对象,采用萨维诺夫法和单环双水头法分别测定了水稳性团聚体组成状况、饱和导水率(K_(s))。以平均质量直径(MWD)、几何直径(GMD)、颗粒分形维数(D)、破坏率(PAD)、>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占比(M w)和饱和导水率为评价指标,分析了不同林草植被恢复类型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入渗特性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①0—30 cm土层范围内,C_(1)的GMD和MWD最低,林草植被恢复类型的GMD,MWD表现为L_(1)和C_(3)>L_(2)和C_(2),而PAD和D则相反。②0—10 cm土层,L_(1)的>0.25 mm水稳定团聚体含量最高(47.24%),其次是C_(3)和L_(2),C_(1)最低(24.00%);而10—30 cm土层,C_(3)的>0.25 mm水稳定团聚体含量最高(10—20 cm处为35.41%,20—30 cm处为27.96%),L_(2)最低(10—20 cm处为11.46%,20—30 cm处为8.00%)。③不同林草植被恢复类型的表层土壤入渗特性变异系数均介于0.001~0.360,L_(1)的K_(s)(0.307 cm/min)最大,C_(1)的K_(s)(0.044 cm/min)最小。④团聚体稳定性指标(PAD除外)和K_(s)均与有机质、孔隙度、容重呈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结论]林草植被恢复有助于改善黄土团聚体稳定性和入渗特性,长期林地恢复类型(L_(1))的团聚体稳定性和入渗特性优于天然草地(C_(3)),而短期林地恢复类型(L_(2))却不如天然草地(C_(3)),植被恢复应注重时间的积累。
关键词
植被恢复
团聚体稳定性
入渗特性
林草地
黄土
Keywords
vegetation restoration
soil infiltration
aggregate stability
forest and grassland
loess
分类号
S157.1 [农业科学—土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黄土塬边坡植被类型对土壤孔隙的影响
冯璐
丁康
屈媛媛
farhat
ullah
KHAN
杜峰
徐学选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20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林草植被恢复类型对黄土团聚体稳定性和入渗特性的影响
帕力夏提·格明
王龙
徐学选
王维维
张连科
李梦瑶
farhat
ullah
Khan
杜锋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