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智能化诊疗技术在围肝门胆道疾病术前评估中的意义 被引量:8
1
作者 方驰华 陈青山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6-130,共5页
目前三维可视化、3D打印、增强或虚拟现实技术、吲哚菁绿(ICG)分子影像学技术等数字智能化诊疗技术正广泛应用于肝胆胰疾病的临床诊治,呈蓬勃发展之势。围肝门胆道疾病是外科领域中重大疑难疾病,其解剖结构复杂、生理病理特殊,诊疗效率... 目前三维可视化、3D打印、增强或虚拟现实技术、吲哚菁绿(ICG)分子影像学技术等数字智能化诊疗技术正广泛应用于肝胆胰疾病的临床诊治,呈蓬勃发展之势。围肝门胆道疾病是外科领域中重大疑难疾病,其解剖结构复杂、生理病理特殊,诊疗效率较低。高效的术前评估是提高其诊疗效率的关键环节。数字智能化诊疗技术可获取疾病全面的、个体化的影像诊断信息,全方位分析肝动脉、门静脉、胆管与病灶的解剖关系,测量肝脏体积,进而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确定最佳手术入路,预判术中副损伤风险,提高围肝门胆道疾病的外科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肝门区域 胆道疾病 数字智能化 术前评估
原文传递
数字智能化诊疗技术在肝胆管结石病诊治中的应用
2
作者 方驰华 曾宁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4-267,共4页
肝胆管结石病是我国常见的良性胆道疾病,病情复杂、解剖变异多,由于术前缺乏对肝内脉管结构的可预见性和手术规划性,导致外科手术治疗并发症多、周期长,术后结石残留率、复发率高。数字智能化诊疗技术以三维可视化、分子荧光成像、增强... 肝胆管结石病是我国常见的良性胆道疾病,病情复杂、解剖变异多,由于术前缺乏对肝内脉管结构的可预见性和手术规划性,导致外科手术治疗并发症多、周期长,术后结石残留率、复发率高。数字智能化诊疗技术以三维可视化、分子荧光成像、增强现实手术导航为核心,指导个体化肝胆管结石病诊疗,从而提高手术精确性和安全性,已在肝胆管结石病诊治上初见成效,随着该技术不断完善发展,肝胆管结石病外科治疗有望进一步达到智能化、导航精准化、微创个体化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胆管结石病 数字智能化 导航 个体化
原文传递
吲哚菁绿荧光融合影像技术用于复发性肝癌手术12例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方驰华 曾思略 +6 位作者 张鹏 胡浩宇 曾宁 项楠 杨剑 祝文 文赛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57-1059,1064,共4页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荧光融合影像技术(FIGFI)在复发性肝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一科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应用FIGFI辅助手术治疗的12例复发性肝癌病人临床资料。采集高质量薄层CT数据进行三维可...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荧光融合影像技术(FIGFI)在复发性肝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一科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应用FIGFI辅助手术治疗的12例复发性肝癌病人临床资料。采集高质量薄层CT数据进行三维可视化重建、个体化肝分段、术前手术规划。术中使用FIGFI辅助界定肝脏表面肿瘤边界,确定肝切除范围,侦测微小肝癌和转移癌病灶,结合三维可视化图像进行精准肝切除。随访观察术后疗效。结果 12例病人均成功实现三维重建并施行肝切除术,术前CT检查发现12个病灶,而术中FIGFI侦测到15个病灶,新发现的3个病灶中,2个为肝细胞肝癌,1个肝硬化结节。手术时间为267.5(185,345)min,术中出血量287.5(62.5,512.5)mL。术后未发生腹腔出血、腹腔感染、胆漏、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围手术期无病例死亡。随访29(3~36)个月,1例失访,4例病人出现转移或复发。所有病人至随诊终点均存活。结论对于复发性肝癌治疗,FIGFI有助于实现解剖性、功能性、根治性肝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肝癌 肝切除 吲哚菁绿荧光融合影像
原文传递
多模影像技术在解剖性肝切除手术导航中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张鹏 祝文 +4 位作者 方驰华 何松盛 曾思略 文赛 张可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80-486,共7页
目的研究三维可视化(3DV)、吲哚菁绿荧光融合影像(FIGFI)、虚拟现实(VR)技术等多模影像技术在解剖性肝切除手术导航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间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外科64例肝脏肿瘤病人临床资料。采用MI-3DVS对薄... 目的研究三维可视化(3DV)、吲哚菁绿荧光融合影像(FIGFI)、虚拟现实(VR)技术等多模影像技术在解剖性肝切除手术导航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间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外科64例肝脏肿瘤病人临床资料。采用MI-3DVS对薄层CT图像数据进行个体化的肝脏、肝内脉管和肿瘤三维重建,并将三维重建模型导入VR开发引擎中转化为VR模型,指导术前规划和决策;术中使用荧光成像仪对肝脏、肿瘤进行侦测,并联合3DV和VR技术导航肝切除手术。结果 MI-3DVS三维重建的64例病人肝脏、肿瘤及肝内脉管等结构清晰;通过头戴式显示器及安装了捕捉手和手指运动的传感器的操纵手柄融入一个3D-VR环境,更立体直观地显示前期3DV模型的沉浸感、空间感和立体感;FIGFI可进行肿瘤边界界定、肝切缘的界定、微小肝癌和肝切缘残留病灶的侦测。64例病人中,肝左外叶切除4例,肝左叶切除16例,肝右前叶切除5例,肝右后叶切除5例,肝右叶切除17例,肝中叶切除术5例,肝段切除11例(5段3例、6段6例、7段1例、8段1例),尾状叶切除1例。实际手术过程与术前手术规划一致。术后均未出现腹腔出血、胆漏、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结论多模影像技术在术前精确影像评估和术中导航解剖性、功能性、根治性肝切除手术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 三维成像 吲哚菁绿 虚拟现实
原文传递
原发性肝癌三维可视化技术操作及诊疗规范(2020版) 被引量:21
5
作者 方驰华 +2 位作者 胡浩宇 刘允怡 樊嘉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91-1011,共21页
原发性肝癌三维可视化是指用于显示、描述和解释原发性肝癌立体解剖和形态特征的一种影像学工具。它借助CT和(或)MRI检查图像数据,采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融合、计算、分割、渲染等,将肝脏、胰腺、胆道、血管、肿瘤等... 原发性肝癌三维可视化是指用于显示、描述和解释原发性肝癌立体解剖和形态特征的一种影像学工具。它借助CT和(或)MRI检查图像数据,采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融合、计算、分割、渲染等,将肝脏、胰腺、胆道、血管、肿瘤等的形态、空间分布等进行描述、解释,并可直观、准确、快捷地将目标从视觉上分离出来,为术前准确诊断、手术方案个体化规划和手术入路选择提供决策[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三维可视化 技术操作 诊断与治疗 规范
原文传递
原发性肝癌三维可视化精准诊疗与二维成像技术疗效比较Meta分析 被引量:18
6
作者 张玮琪 方驰华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54-860,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原发性肝癌(PLC)三维可视化技术(3DVT)精准诊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搜集关于3DVT在PLC精准诊疗应用的队列研究,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9年6月。由2名独立研究者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 目的系统评价原发性肝癌(PLC)三维可视化技术(3DVT)精准诊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搜集关于3DVT在PLC精准诊疗应用的队列研究,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9年6月。由2名独立研究者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项研究,包括533例病人,其中3DVT组263例,二维(2D)成像组27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2D成像组比较,3DVT组手术出血量减少(MD=-76.00,95%CI-127.25^-24.74,P=0.004)、手术时间缩短(MD=-44.81,95%CI-64.64^-24.98,P<0.00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OR=0.46,95%CI 0.28~0.77,P=0.003)、术后肝功能恢复指标血清白蛋白(ALB)提高(MD=1.89,95%CI 0.74~3.04,P=0.001)、住院时间缩短(MD=-2.47,95%CI-3.25^-1.68),P<0.00001)、术后随访半年至1年肝癌复发率降低(OR=0.44,95%CI 0.22~0.88,P=0.02)。但在术后肝功能恢复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以及术后随访半年至1年肝癌存活率方面,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3DVT在PLC的精准诊疗应用是安全有效的,并且可以有效减少手术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术后肝功能恢复、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短期随访肝癌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可视化技术 二维成像 原发性肝癌 肝切除术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原文传递
ICG分子荧光影像技术用于肝脏肿瘤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Meta分析 被引量:17
7
作者 张玮琪 卓嘉明 方驰华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29-734,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吲哚菁绿(ICG)分子荧光影像技术应用于肝脏肿瘤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检索有关肝脏肿瘤手术治疗应用ICG分子荧光影像技术的研究;检索时间均... 目的系统评价吲哚菁绿(ICG)分子荧光影像技术应用于肝脏肿瘤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检索有关肝脏肿瘤手术治疗应用ICG分子荧光影像技术的研究;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9年6月。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项研究、803例病人;其中采用ICG分子荧光影像技术辅助肝脏肿瘤切除(试验组)328例;未采用者(对照组)47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输血率(OR=0.42;95%CI=0.22~0.80;P=0.00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OR=0.49;95%CI=0.28~0.85;P=0.01)降低;切缘阴性率提高(OR=3.22;95%CI=1.09~9.51;P=0.03);在围手术期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ICG分子荧光影像技术应用于肝脏肿瘤的精准诊疗;可有效降低输血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切缘阴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G分子荧光影像 肝脏肿瘤 肝切除术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队列研究
原文传递
增强现实导航技术联合吲哚菁绿分子荧光影像在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中应用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曾宁 曾思略 +8 位作者 杨剑 项楠 刘智豪 文赛 齐硕 祝文 胡浩宇 李双华 方驰华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13-1418,共6页
目的探讨增强现实导航技术联合吲哚菁绿(ICG)分子荧光影像在肝门部胆管根治性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外科2019年4月至2020年8月期间完成的3例增强现实联合ICG分子荧光影像导航肝门部... 目的探讨增强现实导航技术联合吲哚菁绿(ICG)分子荧光影像在肝门部胆管根治性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外科2019年4月至2020年8月期间完成的3例增强现实联合ICG分子荧光影像导航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收集病人薄层CT数据,构建三维模型后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术前24~72 h根据肝功能情况经外周静脉注射ICG,术中利用腹腔镜增强现实手术导航系统,采集实时手术影像,再通过视频采集卡输入笔记本电脑,在增强现实手术导航系统中实现将三维模型投影到手术视频,实现术中情况与术前三维模型实时融合导航,指导手术治疗。结果3例病人构建三维可视化模型后,均成功行增强现实导航技术联合ICG分子荧光影像技术指导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BismuthCorlette三维可视化分型Ⅲb型2例、Ⅳa型1例,1例罕见的门静脉右前支缺如变异。Ⅲb型2例行左半肝切除联合左侧尾状叶切除术、Ⅳa型1例行右半肝联合全尾状叶切除术。手术时间分别为420、410、380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60、310、250 mL,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9、8、8 d。术后出现少量胸腔积液1例,经内科治疗后康复出院,围手术期无肝功能衰竭及死亡病例。结论增强现实导航技术联合ICG分子荧光影像在肝门部胆管根治性术中应用效果良好、安全可行、值得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 成像 三维 增强现实 吲哚菁绿 导航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