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9篇文章
< 1 2 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测度研究——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 被引量:57
1
作者 魏巍 符洋 杨彩凤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6-83,共8页
科技创新如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研究热点,但鲜有研究探讨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2013—2017年中国30个省份(除西藏外)科技创新能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协调、绿色、开放、... 科技创新如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研究热点,但鲜有研究探讨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2013—2017年中国30个省份(除西藏外)科技创新能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水平,以及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各子系统之间的关联序和耦合协调程度。结果表明:①各地区创新发展水平保持平稳,但地区差异非常显著,北京远超其他省份;②各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势特色明显,制约因素突出;③绿色发展与创新发展关联性最强;④创新发展体系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初步实现协调发展,除北京外,耦合协调度结果与经济发展水平呈“逆向相关”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协调度 灰色关联度 区域创新 经济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基于同步相量测量装置的配电网安全态势感知方法 被引量:56
2
作者 田书欣 李昆鹏 +3 位作者 魏书荣 符杨 李振坤 刘舒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17-631,共15页
配电网安全态势感知是全面动态分析配电侧网络安全运行状态及潜在隐患的关键技术。针对配电网安全态势感知的快速性和准确性需求,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同步相量测量装置的配电网安全态势感知方法。首先,构建在同步相量测量装置优化布点前提... 配电网安全态势感知是全面动态分析配电侧网络安全运行状态及潜在隐患的关键技术。针对配电网安全态势感知的快速性和准确性需求,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同步相量测量装置的配电网安全态势感知方法。首先,构建在同步相量测量装置优化布点前提下的配电网网络拓扑分层模型,快速捕获系统安全态势要素;其次,提出融合信息熵值的支持向量数据描述算法,实现配电网安全态势要素中异常信息的辨识和理解;然后,采用长短期记忆网络对正常运行和故障扰动下的配电网运行趋势进行预测,并提出零序电压、电压越限裕度、支路过载严重度和电压相位变化量等安全态势预警指标,感知系统实时态和未来态的安全风险。最后采用IEEE 33和PG&E69配电网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配电网安全态势要素获取速度和精度,缩短了安全态势要素异常辨识时间,实现对配电网各节点的安全态势感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相量测量单元 安全态势感知 网络拓扑分层 支持向量数据描述 长短期记忆网络
下载PDF
基于双重注意力LSTM神经网络的可解释海上风电出力预测 被引量:44
3
作者 苏向敬 周汶鑫 +3 位作者 李超杰 米阳 符杨 董朝阳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41-151,共11页
海上风电面临复杂多变气象和海况条件的深度耦合影响,导致其出力预测精度有待提升。同时,预测模型的“黑盒”结构导致出力预测结果在工程应用中可信度偏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重注意力长短期记忆(DALSTM)网络的超短期海上风... 海上风电面临复杂多变气象和海况条件的深度耦合影响,导致其出力预测精度有待提升。同时,预测模型的“黑盒”结构导致出力预测结果在工程应用中可信度偏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重注意力长短期记忆(DALSTM)网络的超短期海上风电出力预测模型。在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的基础上,引入特征空间和时序双重注意力机制,动态挖掘海上风电出力与输入特征间的潜在相关性,并从特征和时间2个方面获得重要性量度,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模型的可解释性。最后,基于中国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数据采集与监控数据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DALSTM网络模型能够对海上风电出力进行有效的超短期预测,相比于传统预测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和稳定性,同时具有合理的可解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出力预测 长短期记忆 注意力 可解释性
下载PDF
基于改进LSTM-TCN模型的海上风电超短期功率预测 被引量:42
4
作者 符杨 任子旭 +3 位作者 魏书荣 王洋 黄玲玲 贾锋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292-4302,共11页
风功率精确预测是实现大规模海上风电友好并网的重要手段。大型海上风电场机组台数众多,状态各异。机组状态、尾流影响和时空特性对风功率预测的影响不可忽略。该文基于长短期神经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时间卷积神经网络(... 风功率精确预测是实现大规模海上风电友好并网的重要手段。大型海上风电场机组台数众多,状态各异。机组状态、尾流影响和时空特性对风功率预测的影响不可忽略。该文基于长短期神经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时间卷积神经网络(temporal convolutional network,TCN),提出了一种考虑机组状态、风机尾流和场群空间分布特性的海上风电超短期功率预测方法。首先分析了机组状态和尾流数据对于功率预测的影响,然后基于LSTM建立了风电机组运行数据深度学习预测模型,实现机组健康状态到运行数据的映射,并通过数据的实时滚动对机组健康状态进行持续修正;在此基础上,加入注意力强化和随机空间特性弱化模块的改进LSTM-TCN模型。通过实际运行数据算例分析,相比TCN算法、LSTM算法,该文方法可提升风功率预测的精度,尤其对于海上常见的风速骤变工况适应性较强,对TCN算法过于强化空间特性的问题进行改进。以该模型的精确预测为基础,可进一步用于大规模海上风电场内机组的协调优化控制,提升海上风电出力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风功率预测 机组状态 时空特性 时间卷积神经网络
下载PDF
基于GRA-LSTM-Stacking模型的海上双馈风力发电机早期故障预警与诊断 被引量:38
5
作者 魏书荣 张鑫 +2 位作者 符杨 任浩翰 任子旭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373-2382,共10页
为防止海上双馈风力发电机(doubly-fedinduction generator,DFIG)故障迅速恶化而导致的重大经济损失,迫切需要尽早给出故障预警信号。针对现有海上SCADA系统面临的预警时间不足以及故障样本获取困难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GRA-LSTM-Sta... 为防止海上双馈风力发电机(doubly-fedinduction generator,DFIG)故障迅速恶化而导致的重大经济损失,迫切需要尽早给出故障预警信号。针对现有海上SCADA系统面临的预警时间不足以及故障样本获取困难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GRA-LSTM-Stacking模型的海上DFIG早期故障预警与诊断方法。首先,对SCADA系统采集的数据进行灰色关联分析(grey relation analysis,GRA),筛选出与DFIG运行温度高度相关的状态变量;然后,通过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预测正常工况下DFIG的运行温度,计算实际值与预测值的残差绝对值,并使用概率分布拟合的方法设置告警阈值,据此对风机早期故障进行预警,并提取故障样本;最后,通过Stacking融合算法框架对提取的DFIG故障样本进行精确故障诊断。以某海上风电场3MW双馈式风机SCADA数据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文所提的GRA-LSTM-Stacking诊断模型既能提前29~72h识别海上DFIG早期故障,并能精确诊断出故障类型,还能有效提高海上DFIG的故障诊断精度,为深远海风电开发提供技术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双馈风力发电机 SCADA系统 融合算法 故障预警与诊断
下载PDF
考虑气象相似性与数值天气预报修正的海上风功率预测 被引量:37
6
作者 符杨 郑紫宸 +2 位作者 时帅 米阳 刘栋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53-1259,共7页
风功率的准确预测对于海上风电的并网运行意义重大。相比于陆上风电,海上数值天气预报信息(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NWP)不准确、爬坡事件频发等因素,使得其预测精度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在对海上功率预测的技术难点进行总结的基础... 风功率的准确预测对于海上风电的并网运行意义重大。相比于陆上风电,海上数值天气预报信息(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NWP)不准确、爬坡事件频发等因素,使得其预测精度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在对海上功率预测的技术难点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气象相似性和NWP修正的海上短期模型,提前24~72 h进行风功率预测。首先,模型通过对数据样本进行初步气象相似性分类以提高预测精度;然后对未来时刻的风功率波动范围进行预测归类,以降低爬坡事件对预测造成的影响;接着通过对NWP的精确度与模型误差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挖掘,实现预测结果的NWP修正。算例部分对国内某海上风电场进行仿真预测,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对于功率爬坡、NWP信息异常等情况都有较好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功率预测 气象相似性 爬坡事件
下载PDF
考虑需求响应不确定性的电动汽车负荷Sigmoid云模型预测 被引量:36
7
作者 葛晓琳 史亮 +2 位作者 刘亚 符杨 夏澍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6913-6924,共12页
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EV)参与需求响应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这给EV负荷曲线的预测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此,提出一种考虑需求响应不确定性的EV日前负荷预测方法。首先结合价格型和激励型两种需求响应机制设计EV有序充放电的自动需求... 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EV)参与需求响应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这给EV负荷曲线的预测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此,提出一种考虑需求响应不确定性的EV日前负荷预测方法。首先结合价格型和激励型两种需求响应机制设计EV有序充放电的自动需求响应策略,然后为了描述用户响应该策略的随机性和模糊性,提出一种新型的Sigmoid云模型,刻画受复杂因素影响下EV用户收益度与响应行为之间的不确定映射关系,获得了EV用户对需求响应策略的接受度,最终计算出不同响应情景下的EV负荷及其概率分布信息。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传统方法,所提Sigmoid云模型量化了EV响应行为不确定性,均方根误差减小了约60%,同时EV负荷的概率预测结果的相对误差维持在0.9%~9.6%,预测模型和方法更为精细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负荷预测 需求响应 不确定性 Sigmoid云模型
下载PDF
基于二阶段鲁棒博弈模型的微电网群及混合交直流配电系统协调能量管理策略研究 被引量:34
8
作者 符杨 张智泉 +1 位作者 李振坤 米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26-1240,1413,共16页
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迅速发展,微电网及其群落出现在配电网中。高渗透率的可再生能源给配电系统带来较高的不确定性,此外,多市场主体下的复杂博弈关系,在系统层面进一步加深不确定性的影响。然而,具有高灵活性和可控性的混合交直流配... 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迅速发展,微电网及其群落出现在配电网中。高渗透率的可再生能源给配电系统带来较高的不确定性,此外,多市场主体下的复杂博弈关系,在系统层面进一步加深不确定性的影响。然而,具有高灵活性和可控性的混合交直流配电系统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基于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二阶段鲁棒博弈模型的混合交直流配电系统协调能量管理方法,该方法旨在协调混合交直流配电网与微电网群间的功率交互,通过寻找模型的均衡点,可为每个市场主体提供最佳的能量管理决策,实现各方收益的均衡化,促进电力市场开放和发展。除了考虑经济因素外,为了抑制可再生能源出力不确定性对电力市场主体间功率交互的影响,在模型中还增加了鲁棒优化,通过对交直流变流站的优化控制与实时管理,抑制不确定性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实现配电系统安全经济运行。最后,通过对改进的IEEE-33节点混合交直流配电系统算例进行分析可知,所提方法实现了各方主体收益的均衡化,并能维持系统电压在规定范围内,有效实现了配电网与微电网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管理 微电网群 混合交直流配电系统 博弈论 鲁棒优化
下载PDF
从技术植入到生态优化:信息技术赋能课堂教学的范式转型 被引量:33
9
作者 曹树真 付杨 +1 位作者 陈德鑫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3-110,共8页
随着教育现代化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相关问题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根据该领域的已有研究,可将目前的研究方向大致归为两种不同的学科视角,即“价值本位”视角与“工具本位”视角。虽然也有... 随着教育现代化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相关问题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根据该领域的已有研究,可将目前的研究方向大致归为两种不同的学科视角,即“价值本位”视角与“工具本位”视角。虽然也有研究者提出改变已有的认识偏执,将两种视角融合起来,但此类研究仍较为单薄。该文以生态学的思维来实现两种视角的融合,构建信息技术赋能课堂教学的“生态优化”范式。首先,分析当前信息技术赋能课堂教学的“技术植入”范式:技术本位的立场、功能替代的思维、主体异化的危害;其次,审视信息技术赋能课堂教学的教育学立场和技术学立场,提出信息技术赋能课堂教学的生态立场;最后,依据信息技术赋能课堂教学的生态理念,构建信息技术优化课堂生态的实践逻辑,促使信息技术真正融入教育教学,优化课堂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技术植入 课堂生态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东部荒漠植物生态位特征 被引量:32
10
作者 牛慧慧 陈辉 +3 位作者 付阳 杨祎 张斯琦 张博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862-2871,共10页
以柴达木盆地东部27个典型样地的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指数计算,分析该区13种优势植物在土壤含水量、容重、有机质、pH、全盐、全氮维上的生态位特征,以期为柴达木盆地植被恢复重建和荒漠系统生态保护提供理... 以柴达木盆地东部27个典型样地的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指数计算,分析该区13种优势植物在土壤含水量、容重、有机质、pH、全盐、全氮维上的生态位特征,以期为柴达木盆地植被恢复重建和荒漠系统生态保护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①13种植物在6个土壤因子上平均生态位宽度从大到小依次是:驼绒藜、琵琶柴、芨芨草、芦苇、合头草、蒿叶猪毛菜、白刺、盐爪爪、小嵩草、麻黄、沙拐枣、柽柳和梭梭,其中,驼绒藜在土壤含水量、容重和有机质上占据最高值,琵琶柴在土壤pH、全盐、全氮维上占据最高值;②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物种在生态位重叠上并不占据最高重叠值,而是处于一个中游的位置;③驼绒藜和琵琶柴在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上均占相对高的位置,对群落的建群起重要作用;④78个种对在每一个土壤因子上的生态位重叠值<0.3的占总对数的比例为76%,柴达木盆地东部植物总体生态位重叠偏低,竞争较小,群落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植物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土壤因子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金融多样性、创业选择与农户贫困脆弱性 被引量:31
11
作者 王修华 陈琳 傅扬 《农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3-78,共16页
从个体创业角度,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6数据研究农村金融多样性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农村金融多样性能够有效降低农户贫困脆弱性,促进农户创业是金融多样性改善农户贫困脆弱性的重要机制。基于创业特征的... 从个体创业角度,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6数据研究农村金融多样性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农村金融多样性能够有效降低农户贫困脆弱性,促进农户创业是金融多样性改善农户贫困脆弱性的重要机制。基于创业特征的异质性分析发现,相较于雇主型创业、涉农创业和生存型创业,自雇型创业、非农创业和发展型创业在这一机制中发挥了更强的中介效应。进一步分析异质性产生原因,发现农户大规模创业主要通过风险管理效应降低风险脆弱性,小规模创业能够同时通过风险管理和收入增长效应缓减贫困脆弱性;发展型创业则在收入增长、风险管理和资本积累效应上都优于生存型创业。本文结论表明推动农户创业是金融助力脱贫攻坚的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脆弱性 金融多样性 创业选择 中介效应
原文传递
直流微电网分布式储能系统电流负荷动态分配方法 被引量:29
12
作者 米阳 蔡杭谊 +3 位作者 袁明瀚 陈鑫 符杨 王成山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7-23,共7页
针对独立运行的直流微电网,提出了一种考虑不匹配线路阻抗和储能容量的分布式储能系统分级控制策略。通过负荷平衡级控制动态地微调虚拟阻抗,消除不匹配线路阻抗对电流负荷分配精度的影响;进而通过荷电状态(SOC)平衡级控制,各个储能单... 针对独立运行的直流微电网,提出了一种考虑不匹配线路阻抗和储能容量的分布式储能系统分级控制策略。通过负荷平衡级控制动态地微调虚拟阻抗,消除不匹配线路阻抗对电流负荷分配精度的影响;进而通过荷电状态(SOC)平衡级控制,各个储能单元根据其容量和SOC动态地调节电流负荷,使得SOC误差以e指数曲线下降,最终实现储能单元在充放电过程中SOC均衡。所提方法采用动态一致性算法,可实现各分布式储能单元的信息共享,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与灵活性。通过小信号稳定性分析,讨论关键参数对系统稳定的影响。基于RTDS设计了3种实验方案,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能够使得电流负荷按储能容量合理分配,提高了系统的扩展性和通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微电网 下垂控制 分布式储能系统 虚拟阻抗 荷电状态 小信号稳定性分析
下载PDF
基于二阶段鲁棒优化模型的混合交直流配电网无功电压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29
13
作者 符杨 张智泉 李振坤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4764-4774,共11页
交直流配电网(AC/DC distribution network,HADDN)作为主动配电网迅速发展的重要分支,其关键技术之一是以无功电压控制为核心的优化运行技术。该文提出一种基于二阶段鲁棒优化模型的混合HADDN无功电压控制方法,该方法可有效协调传统无... 交直流配电网(AC/DC distribution network,HADDN)作为主动配电网迅速发展的重要分支,其关键技术之一是以无功电压控制为核心的优化运行技术。该文提出一种基于二阶段鲁棒优化模型的混合HADDN无功电压控制方法,该方法可有效协调传统无功电压设备和交/直流变流站,寻求鲁棒最优的协调控制方案,有效应对可再生能源的不确定性。此外,由于所提模型属于一种双层规划问题,该文采用列约束生成解耦算法,并由Matlab平台调用商业求解器实现求解,保证了模型求解的快速性和有效性。最后,通过改进的IEEE33节点混合HADDN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本中所提方法可有效降低系统运行成本,并能维持系统电压在规定范围内,与传统无功电压控制方法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交直流配电网 无功电压控制 优化运行 不确定性
下载PDF
支持向量机模型参数选择方法综述 被引量:26
14
作者 付阳 李昆仑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0年第10期8081-8082,8085,共3页
支持向量机是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领域的热门研究课题之一,作为一种尚未完全成熟的技术,目前仍有许多不足,其中之一就是没有统一的模型参数选择标准和理论。在具体使用中,对支持向量机性能有重要影响的参数包括惩罚因子C,核函数及... 支持向量机是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领域的热门研究课题之一,作为一种尚未完全成熟的技术,目前仍有许多不足,其中之一就是没有统一的模型参数选择标准和理论。在具体使用中,对支持向量机性能有重要影响的参数包括惩罚因子C,核函数及其参数的选取。文章首先分析了模型参数对支持向量机性能的影响,然后对几种常用的模型参数选择方法进行介绍,分析以及客观评价,最后概括了支持向量机模型参数选择方法的现状,以及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持向量机 模型参数选择 惩罚因子 核函数 核参数
下载PDF
腕踝针联合吗啡治疗难治性癌痛16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5
15
作者 付烊 胡梦云 +1 位作者 王翔宇 刘亚琪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68-772,共5页
目的评价腕踝针联合吗啡治疗难治性癌痛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将53例难治性癌痛患者随机分为吗啡组18例、吗啡+针刺组17例、吗啡+腕踝针组18例。吗啡组根据疼痛强度分别给予相应剂量的吗啡缓释片口服治疗;吗啡+针刺组在给予吗啡缓释片后... 目的评价腕踝针联合吗啡治疗难治性癌痛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将53例难治性癌痛患者随机分为吗啡组18例、吗啡+针刺组17例、吗啡+腕踝针组18例。吗啡组根据疼痛强度分别给予相应剂量的吗啡缓释片口服治疗;吗啡+针刺组在给予吗啡缓释片后立即针刺双侧内关、三阴交,留针1 h;吗啡+腕踝针组在给予吗啡缓释片后立即联合腕踝针治疗,留针1 h。观察各组患者镇痛效果,记录患者镇痛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爆发痛次数,并分别于治疗前后记录各组患者吗啡使用量、KPS评分,采用数字分级法(NRS)评估患者疼痛强度。治疗过程观察并记录患者不良反应。结果吗啡组、吗啡+针刺组及吗啡+腕踝针组镇痛总有效率分别为68. 8%、75. 0%和87. 5%,吗啡+腕踝针组镇痛总有效率优于吗啡组(P <0. 05)。与吗啡组比较,吗啡+针刺组、吗啡+腕踝针组镇痛起效时间均缩短,镇痛持续时间延长,爆发痛次数减少(P <0. 05或P <0. 01);与吗啡+针刺组比较,吗啡+腕踝针组镇痛起效时间缩短,镇痛持续时间延长,爆发痛次数减少(P <0. 05)。与吗啡组治疗后比较,吗啡+针刺组吗啡使用量减少,吗啡+腕踝针组NRS评分降低、KPS评分升高、吗啡使用量减少(P <0. 05或P <0. 01);与吗啡+针刺组治疗后比较,吗啡+腕踝针组NRS评分降低、KPS评分升高、吗啡使用量减少(P <0. 05)。吗啡组、吗啡+针刺组及吗啡+腕踝针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6. 25%、43. 75%和18. 75%,吗啡+腕踝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吗啡组及吗啡+针刺组(P <0. 05)。结论腕踝针联合吗啡治疗难治性癌痛患者效果确切,并能减少吗啡使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癌痛 腕踝针 镇痛 吗啡
原文传递
考虑部件相关性的海上风电机组预防性维护策略 被引量:24
16
作者 符杨 杨凡 +2 位作者 刘璐洁 王毅 潘捷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057-4063,共7页
海上风电机组部件故障相互作用,维护频繁,导致机组可靠率低,维护成本居高不下。首先,采用威布尔比例失效模型描述部件风险度,利用Copula函数构建多部件联合风险度模型。然后,上层模型以考虑联合风险度的维护总成本最小为目标,下层模型... 海上风电机组部件故障相互作用,维护频繁,导致机组可靠率低,维护成本居高不下。首先,采用威布尔比例失效模型描述部件风险度,利用Copula函数构建多部件联合风险度模型。然后,上层模型以考虑联合风险度的维护总成本最小为目标,下层模型以考虑联合风险度的机组风险度最低为目标,部件风险度为约束进行校验。上下层以风险度约束作为纽带,减少迭代次数,达到降低求解规模的目的。最后,以某海上风电机组为例,验证该维护策略的有效性,并对维护成本、机组可靠度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机组:机会维护策略 相关性 联合风险度 双层优化
下载PDF
基于分段下垂的交直流混合微电网自主协调控制 被引量:24
17
作者 米阳 宋根新 +4 位作者 蔡杭谊 季亮 袁明瀚 符杨 王成山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941-3950,共10页
针对孤岛运行的交直流混合微电网,提出一种功率协调控制策略。为了实现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在子微网间无互联通信条件下交流频率和直流母线电压的稳态无差运行,对可调度型分布式电源设计分段下垂控制。在Ⅰ段下垂控制中,增加前馈补偿控制,... 针对孤岛运行的交直流混合微电网,提出一种功率协调控制策略。为了实现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在子微网间无互联通信条件下交流频率和直流母线电压的稳态无差运行,对可调度型分布式电源设计分段下垂控制。在Ⅰ段下垂控制中,增加前馈补偿控制,实现系统频率和直流母线电压二次调整;在Ⅱ段下垂控制中,通过对双向功率变换器实施合理的交换功率管理,实现子微网间功率自主协调,并运用高次幂函数改进下垂控制。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不仅能够实现双向功率变换器交换功率的合理流动,并且在无需子微网间通信情况下有效改善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的稳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 下垂控制 前馈补偿控制 协调控制
下载PDF
多电压等级不平衡主动配电网电压无功自适应多目标协调优化 被引量:24
18
作者 符杨 周晓鸣 苏向敬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136-2144,共9页
高间歇性DG持续大量接入给传统配电网电压无功控制带来严峻挑战。利用新兴DG与传统设备(如电容器、OLTC等)进行电压无功协调控制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现有协调控制研究多采用负荷与出力的日前预测,并基于平衡网络模型和单一电压等级假... 高间歇性DG持续大量接入给传统配电网电压无功控制带来严峻挑战。利用新兴DG与传统设备(如电容器、OLTC等)进行电压无功协调控制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现有协调控制研究多采用负荷与出力的日前预测,并基于平衡网络模型和单一电压等级假设,导致其控制结果不合理或不可行。为应对上述技术挑战,基于主动配电网双向信息通信并采用自适应动态权重策略,提出一种含中压(三相三线)和低压(三相四线)的多电压等级不平衡主动配电网电压无功自适应协调优化控制策略。通过中压侧传统三角形开关电容器与低压侧新兴分布式光伏逆变器的协调控制,实现网损、电压幅值、不平衡度、电容器动作成本及光伏逆变器出力成本的综合运行优化。为有效求解上述配网最优潮流问题,采用改进直接法潮流和粒子群算法进行联合求解。最后,基于某澳大利亚真实配电网开展24 h多场景仿真,以验证所提电压无功控制的可行性、有效性及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无功控制 主动配电网 不平衡网络 多目标优化 协调优化控制
下载PDF
基于城乡融合理念的新型镇村发展路径研究——以成都城乡融合发展单元为例 被引量:24
19
作者 陈建滨 高梦薇 +1 位作者 付洋 阮晨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0-128,136,共10页
我国城乡统筹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较为发达的大都市区,城乡关系逐步进入融合发展的加速期。在乡村振兴战略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的背景下,基于生态价值转化的经济发展逻辑和高质量发展的管控治理逻辑,成都结合自身城乡特征和发... 我国城乡统筹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较为发达的大都市区,城乡关系逐步进入融合发展的加速期。在乡村振兴战略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的背景下,基于生态价值转化的经济发展逻辑和高质量发展的管控治理逻辑,成都结合自身城乡特征和发展规律,提出了以"城乡融合发展单元"推动镇村发展的新路径。通过对城乡融合内涵特征的剖析,阐释了城乡融合发展单兄的内涵、构建目的、划分方法与类型,探讨了以单元为抓手系统推进镇村现划、发展、管控和治理的具体路径,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 单元 镇村 发展路径
下载PDF
2000—2015年柴达木盆地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3
20
作者 张斯琦 陈辉 +4 位作者 宋明华 付阳 牛慧慧 杨祎 张博雄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24-1132,共9页
基于MODIS-NDVI、DEM和气象数据,分析柴达木盆地2000—2015年植被覆盖度(FVC)时空变化特征,并与降水、温度、日照时数、相对湿度、蒸散量和海拔进行相关、偏相关或叠加分析,探讨FVC与各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FVC整体自东南向西北内... 基于MODIS-NDVI、DEM和气象数据,分析柴达木盆地2000—2015年植被覆盖度(FVC)时空变化特征,并与降水、温度、日照时数、相对湿度、蒸散量和海拔进行相关、偏相关或叠加分析,探讨FVC与各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FVC整体自东南向西北内陆呈半环状递减,FVC集中在20%以下,人类活动及径流等打破植被地带性规律;2000—2015年FVC明显改善,广泛分布于盆地中西部地区,2001—2002年年际变化最显著;FVC与降水、相对湿度以正相关为主,与温度关系不显著,与日照时数和蒸散量主要为负相关,降水对FVC贡献最大,温度通过影响蒸散量等间接影响FVC,而土壤蒸发对蒸散量的影响大于植物蒸腾;FVC与等高线空间分布较吻合,FVC在2 800~2 900 m和4 600~4 700 m出现两个峰值,4 700 m以上FVC迅速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年际变化 环境因子 相关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