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顺地区‘艳红’桃和毛桃果肉品质的比较分析
1
作者 朱喜玲 常向彩 +3 位作者 马明 方福平 张海玲 杨秀琼 《北方果树》 2022年第1期9-11,16,共4页
作者以安顺地区种植的‘艳红’桃和毛桃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桃单果重、果实水分含量、果型指数、维生素C含量、果肉中糖酸比5个品质指标对两种桃的果肉品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艳红’桃除果个比毛桃小之外,其果肉品质、水分含量、糖... 作者以安顺地区种植的‘艳红’桃和毛桃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桃单果重、果实水分含量、果型指数、维生素C含量、果肉中糖酸比5个品质指标对两种桃的果肉品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艳红’桃除果个比毛桃小之外,其果肉品质、水分含量、糖酸比均比毛桃高,皮薄汁多、口感清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艳红’桃 毛桃 果肉品质 比较
下载PDF
中国水稻生产发展的绿色趋势 被引量:25
2
作者 徐春春 纪龙 +1 位作者 陈中督 方福平 《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46-1154,共9页
我国水稻生产依靠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方式没有根本改变,水稻生产绿色发展刚刚起步。该文在全面剖析我国水稻产业发展形势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水稻生产绿色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总结了我国水稻绿色发展的做法与措施,介绍了发达国家推进... 我国水稻生产依靠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方式没有根本改变,水稻生产绿色发展刚刚起步。该文在全面剖析我国水稻产业发展形势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水稻生产绿色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总结了我国水稻绿色发展的做法与措施,介绍了发达国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主要举措,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水稻生产绿色发展的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绿色发展 绿色品种 绿色技术
原文传递
长江中游地区稻麦生产系统碳足迹及氮足迹综合评价 被引量:21
3
作者 陈中督 徐春春 +1 位作者 纪龙 方福平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25-1133,共9页
【目的】长江中游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稻麦轮作区,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农业生产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和活性氮排放源,定量评估稻麦系统碳足迹和氮足迹对实现该地区低碳绿色农业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本研究基于农户调查... 【目的】长江中游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稻麦轮作区,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农业生产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和活性氮排放源,定量评估稻麦系统碳足迹和氮足迹对实现该地区低碳绿色农业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本研究基于农户调查问卷,通过生命周期评价法,系统分析长江中游地区稻麦生产系统碳足迹和氮足迹构成及大小,并进一步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长江中游地区稻麦生产系统单位面积碳足迹和氮足迹分别为CO2-eq 7728.8 kg/hm^2和N-eq 190.6 kg/hm^2。CH4排放和NH3排放分别是长江中游地区稻麦生产温室气体排放和活性氮排放的主要来源,分别占稻麦生产碳足迹和氮足迹的39.0%和91.8%。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稻麦生产碳足迹和氮足迹主要受柴油和肥料的影响。在调研的稻麦生产农户中发现种植规模与碳足迹和氮足迹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小规模稻麦种植相比,大规模种植单位产量碳足迹和氮足迹分别降低了22.6%和43.9%。稻麦生产系统单位产量碳足迹、氮足迹随着产量的增加呈显著增加趋势。【结论】大力发展节肥节水技术,同时构建机械化、规模化农作种植模式是实现长江中游地区农业节能减排和绿色高效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足迹 氮足迹 稻麦生产系统 生态评价 生命周期评价法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主成分分析的绿色超级稻品种综合评价 被引量:20
4
作者 纪龙 申红芳 +2 位作者 徐春春 陈中督 方福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82-992,共11页
应用绿色超级稻被认为是推动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已成为全球水稻育种的主要目标。目前关于绿色超级稻品种综合评价的研究鲜有报道。本文围绕“少打农药、少施化肥、节水抗旱、优质高产”的理念,从技术性、经济性、生态性... 应用绿色超级稻被认为是推动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已成为全球水稻育种的主要目标。目前关于绿色超级稻品种综合评价的研究鲜有报道。本文围绕“少打农药、少施化肥、节水抗旱、优质高产”的理念,从技术性、经济性、生态性和社会性 4 个维度构建了绿色超级稻品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水稻及其他作物品种的综合评价、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提供了有益的研究思路。在此基础上引入一种非线性主成分分析法对数主成分分析,利用大田试验数据及不同评价方法的对比分析表明,对数主成分分析法符合绿色超级稻的育种理念,具有较强的合理性,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水稻品种综合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超级稻 综合评价 指标体系 非线性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2004—2014年南方稻区双季稻生产碳足迹动态及其构成 被引量:19
5
作者 陈中督 徐春春 +2 位作者 纪龙 方福平 陈阜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669-3676,共8页
南方稻作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在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探明南方不同省份双季稻生产的碳足迹差异,对促进低碳稻作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2004—2014年农作物种植面积、农资投入等统计数据,运用碳足迹理... 南方稻作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在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探明南方不同省份双季稻生产的碳足迹差异,对促进低碳稻作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2004—2014年农作物种植面积、农资投入等统计数据,运用碳足迹理论和生命周期法系统评价我国南方双季稻生产碳足迹时空分布状况及其构成.结果表明:南方稻区各个省份早晚稻生产碳足迹大部分表现为增加趋势,早稻生产碳足迹较晚稻大.2004—2014年,安徽省双季稻平均碳足迹最高(1000 kg CO_2-eq·hm^(-2)),而福建、湖北和湖南省相对较小(750kg CO_2-eq·hm^(-2)).碳足迹构成中以肥料的生产、运输及使用占比最大,占水稻生产总碳足迹的60%;柴油投入碳足迹贡献量次之,为26%左右.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双季稻生产碳足迹大小与柴油、复混肥和钾肥的投入呈正相关.净利润收益纳入分析表明,湖北省为低排放-高收益省份,有利于农业低碳可持续性发展.随着农村劳动力非农化和作物生产机械化的快速递增,未来水稻生产中柴油等机械化碳投入将快速增长.因此,提升化肥利用效率、灌溉效率和机械化作业效率将是发展南方稻作区低碳农业的关键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足迹 双季稻 全球变暖 生命周期
原文传递
基于生命周期法的中国2004—2015年油菜生产氮足迹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陈中督 徐春春 +1 位作者 纪龙 方福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32-940,共9页
农业领域的活性氮排放日趋严重,系统分析农业生产过程中活性氮排放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绿色健康发展。本文基于2004-2015年我国油菜产量、农资投入产出等统计资料数据,运用氮足迹理论和生命周期法系统评价我国油菜生产氮足迹时空分布状... 农业领域的活性氮排放日趋严重,系统分析农业生产过程中活性氮排放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绿色健康发展。本文基于2004-2015年我国油菜产量、农资投入产出等统计资料数据,运用氮足迹理论和生命周期法系统评价我国油菜生产氮足迹时空分布状况及其构成。结果表明,我国油菜生产单位面积氮足迹为7572.0 g N-eq hm^-2,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氮肥投入和NH3挥发是我国油菜生产活性氮排放主要来源,分别占油菜生产氮足迹的20%和54%。内蒙古、上海、江苏3个省、区、市的单位面积氮足迹和单位产量氮足迹显著高于低产省市,其中氮肥、磷肥、复合肥产生的氮足迹值分别高80.6%、76.9%和57.8%(P<0.05)。我国油菜单位面积氮足迹随着油菜产量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但不存在显著相关性。研究结论表明,发展油菜生产节肥技术是我国油菜绿色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足迹 油菜 生命周期 时空分布 中国
下载PDF
作物-鱼共作对淡水养殖系统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鲍婷 王梦杰 +4 位作者 吴俊男 刘耀斌 李凤博 冯金飞 方福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44-1353,共10页
以作物[粳稻(Oryzasativa L.subsp.japonicaKato)、籼稻(Oryzasativa L.subsp.sativa)、小白菜(Brassicarapa L.ssp.pekinensis)和空心菜(Ipomoeaaquatic Forsk)]-黄颡鱼(Pelteobagrusfulvidraco)共作为例,探索不同类型作物与鱼共作对... 以作物[粳稻(Oryzasativa L.subsp.japonicaKato)、籼稻(Oryzasativa L.subsp.sativa)、小白菜(Brassicarapa L.ssp.pekinensis)和空心菜(Ipomoeaaquatic Forsk)]-黄颡鱼(Pelteobagrusfulvidraco)共作为例,探索不同类型作物与鱼共作对养殖水体N_(2)O产生和排放的影响。利用静态箱和顶空平衡-气相色谱法,测量水稻/蔬菜-黄颡鱼共作系统N_(2)O排放通量和上覆水与土壤孔隙水N_(2)O浓度。不同作物-鱼共作对养殖水体N_(2)O排放均有显著消减作用。与单养鱼处理相比,籼稻-鱼共作、粳稻-鱼共作、空心菜-鱼共作和小白菜-鱼共作处理N_(2)O排放量分别减少82.1%、69.2%、67.9%和60.3%。稻-鱼共作可以同时减少上覆水和土壤孔隙水中N_(2)O浓度,但菜-鱼共作仅减少上覆水中N_(2)O浓度。稻-鱼共作显著降低养殖水体TN、NH_(4)^(+)-N、NO_(3)^(-)-N和底泥NH_(4)^(+)-N、DON浓度,菜-鱼共作仅显著降低养殖水体NO_(3)^(-)-N浓度。作物-鱼共作处理显著增加养殖前期底泥中nirK和nosZ基因丰度,对nirS基因丰度没有显著影响。作物-鱼共作处理对鱼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但是获得额外的作物产品,显著提高了系统氮素养分利用率。与单养鱼相比,水稻和蔬菜与鱼共作均能显著减少N_(2)O排放,提高养殖系统氮素利用率。籼稻-鱼共作的减排效应要优于其他3种共作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鱼共作系统 N2O排放特征 功能基因 氮污染
下载PDF
生产运行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8
作者 方福平 《通信电源技术》 2020年第14期114-116,共3页
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电气自动化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作为一体化的综合技术,它可以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科学性,也能提高电力企业工作效率,保障电力企业稳定发展。在电力企业和自动化技术结合发展的过程中,自动化技术应用的方向和质量对... 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电气自动化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作为一体化的综合技术,它可以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科学性,也能提高电力企业工作效率,保障电力企业稳定发展。在电力企业和自动化技术结合发展的过程中,自动化技术应用的方向和质量对整个电力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从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情况出发,探究生产运行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的技术应用,以期为电力企业应用自动化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运行 电力系统 电气自动化技术
下载PDF
不同结构细小槽道热沉流量均匀性 被引量:1
9
作者 鲁进利 赵伟 +2 位作者 池帮杰 韩亚芳 钱付平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8-63,共6页
以纯水为传热介质,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热沉进出口方式、联箱结构、槽道高宽比等参数对平行细小槽道热沉内部工质流量分配均匀性及传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I型进出口方式、矩形联箱结构的流量分配均匀性优于其它结构,流量分配不均匀度最... 以纯水为传热介质,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热沉进出口方式、联箱结构、槽道高宽比等参数对平行细小槽道热沉内部工质流量分配均匀性及传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I型进出口方式、矩形联箱结构的流量分配均匀性优于其它结构,流量分配不均匀度最小(方差为0.071);保持通道当量直径不变时,改变槽道高宽比对热沉底面平均温度影响不大,对表面传热系数影响较大,高宽比r由1增大到5时,传热系数提高了23.9%;基于场协同理论,速度与温度梯度之间的协同角随高宽比增大而减小,表明传热得到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沉 传热特性 流量分配均匀性 场协同理论
原文传递
Bi_4Ti_3O_(12)/TiO_2异质结的原位制备及其光化学性能研究
10
作者 李言 王方方 +1 位作者 傅正平 陆亚林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1-104,共4页
利用Bi_4Ti_3O_(12)和TiO_2的结构相似性,以TiO_2纳米片为原料,用水热法制备了Bi_4Ti_3O_(12)/TiO_2异质结,并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高分辨透射电镜等证实了异质结结构的形成。可见光催化反应活性的表征说明Bi_4Ti_3O_(12)/Ti... 利用Bi_4Ti_3O_(12)和TiO_2的结构相似性,以TiO_2纳米片为原料,用水热法制备了Bi_4Ti_3O_(12)/TiO_2异质结,并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高分辨透射电镜等证实了异质结结构的形成。可见光催化反应活性的表征说明Bi_4Ti_3O_(12)/TiO_2异质结结构相较于TiO_2或Bi_4Ti_3O_(12)性能有明显提高,光电化学表征进一步证实Bi_4Ti_3O_(12)/TiO_2异质结结构能有效促进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实验结果还表明,这种增强作用与两相的比例密切相关,并通过控制两相比例对性能进行了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光催化 异质结 BI4TI3O12 TIO2 水热法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siRNA提高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化疗敏感性
11
作者 方来福 钟国平 +3 位作者 刘敏杰 解友邦 查桂平 叶小磊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6年第22期3207-3209,3220,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小干扰核糖核酸(siRNA)干扰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的表达,提高人类宫颈癌He La细胞对顺铂(DDP)化疗敏感性的作用与机制。方法合成针对HDAC1的siRNA采用脂质体法转染宫颈癌He La细胞,将其分为siRNA组、阴性siRNA组及对照... 目的探讨应用小干扰核糖核酸(siRNA)干扰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的表达,提高人类宫颈癌He La细胞对顺铂(DDP)化疗敏感性的作用与机制。方法合成针对HDAC1的siRNA采用脂质体法转染宫颈癌He La细胞,将其分为siRNA组、阴性siRNA组及对照组。对照组、siRNA组和阴性siRNA组通过DDP处理后分别作为对照+DDP组、siRNA+DDP组和阴性siRNA+DDP组。采用PCR检测HDAC1 mRNA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He La细胞对DDP的敏感性。结果与阴性siRNA组及对照组比较,siRNA组He La细胞的凋亡率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阴性siRNA组及对照组比较,siRNA组HDAC1 mRNA表达量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iRNA+DDP组IC50值低于阴性siRNA+DDP组及对照+DD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DAC1 siRNA可抑制HDAC1基因的表达水平,使组蛋白去乙酰化水平增加,提高宫颈癌He La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核酸干扰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 宫颈癌He La细胞 化疗敏感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