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灌水模式对冬小麦光合特性、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0
1
作者 马富举 杨程 +5 位作者 张德奇 岳俊芹 王汉芳 邵运辉 方保停 李向东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33-1239,共7页
试验于2013—2014和2014—2015年连续2个生长季在自动控制干旱棚内的隔离池中进行,拔节期设3个灌水梯度,灌水量分别为0(J_0)、37.5(J_1)、75 mm(J_2),扬花期设3个灌水梯度,灌水量分别为0(F_0)、37.5(F_1)、75 mm(F_2),灌浆期所有处理均... 试验于2013—2014和2014—2015年连续2个生长季在自动控制干旱棚内的隔离池中进行,拔节期设3个灌水梯度,灌水量分别为0(J_0)、37.5(J_1)、75 mm(J_2),扬花期设3个灌水梯度,灌水量分别为0(F_0)、37.5(F_1)、75 mm(F_2),灌浆期所有处理均按75 mm灌溉,共9个处理,研究不同灌溉模式对小麦中后期不同生育阶段植株生长、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光合特性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干旱(0和37.5 mm)显著降低了小麦扬花期的净光合速率和拔节后的叶面积,扬花期的灌水量直接影响扬花期后的旗叶净光合速率;拔节期干旱扬花期补水和扬花期干旱灌浆期补水都可以有效提高植株的干物质量;拔节期灌水量越多,全生育期耗水量越大;除J_1F_2外,全生育期灌水量越大,耗水量越大,产量也越高;J_1F_2处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扬花期充足的灌水量使J_1F_2处理具有较高的花后旗叶净光合速率,此期补偿性灌溉加快了干物质积累,也保证了较高的穗粒数,使其最终产量高于J_2F_2处理或与之持平,同时J_1F_2拔节期较低的灌水量降低了小麦生育中后期的耗水量,其水分利用效率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上,J_1F_2是小麦生育中期理想的水分处理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灌水模式 生育中期 光合 耗水量 产量
原文传递
限水减氮对豫北冬小麦产量和植株不同层次器官干物质运转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姜丽娜 马静丽 +4 位作者 方保停 马建辉 李春喜 王志敏 蒿宝珍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57-966,共10页
采用节水栽培并减少氮肥用量是实现豫北冬小麦生产的高产、高效和环境友好发展的必然选择,探明限水减氮对冬小麦产量和植株各层次器官干物质运转的影响,可为该地区冬小麦节水栽培和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科学依据。2009-2010和2010-2011年连... 采用节水栽培并减少氮肥用量是实现豫北冬小麦生产的高产、高效和环境友好发展的必然选择,探明限水减氮对冬小麦产量和植株各层次器官干物质运转的影响,可为该地区冬小麦节水栽培和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科学依据。2009-2010和2010-2011年连续2年在河南浚县钜桥进行小麦田间裂区试验,主区设置2个灌溉水平[拔节水(W1)和拔节水+开花水(W2)],副区设置5个氮肥水平[330 kg hm^-2(N4,豫北地区小麦生产中常规施氮量)、270 kg hm^-2(N3)、210 kg hm^-2(N2)、120 kg hm^-2(N1)、0 kg hm^-2(N0)],测定了籽粒产量和植株各层次器官干物质运转量、运转率和对籽粒贡献率。减量施氮与N4相比,各营养器官向籽粒运转的干物质量均有增加,其中,穗轴+颖壳的干物质运转量增加了323.2%,增幅远高于茎节的24.5%和叶片的4.6%,且穗轴+颖壳的干物质运转率和对籽粒贡献率增幅也远高于茎节和叶片。减量施氮处理的叶片干物质运转量的增加主要源于倒三叶和倒四叶,分别增加28.7%和201.1%,而茎节干物质运转量的增加主要源于除穗位节外的其他茎节,分别增加21.7%(倒二节)、71.8%(倒三节)、44.5%(倒四节)和31.1%(余节)。与W2相比,W1干物质运转量无显著差异,但干物质运转率略高(24.6%vs.23.8%),对籽粒贡献率较高(35.1%vs.30.0%),籽粒产量降低11.2%,水分供应量减少750 m^3 hm^-2。可见,减量施氮促进了营养器官,尤其是穗轴+颖壳和下层器官(倒三叶、倒四叶、倒三节、倒四节和余节)的干物质向籽粒的运转,提高了对籽粒贡献率,有利于提高籽粒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减氮 限水灌溉 干物质 运转
下载PDF
小麦与不同作物多样化轮作对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靳海洋 岳俊芹 +8 位作者 闫雅倩 张德奇 杨程 张素瑜 李向东 邵运辉 方保停 王汉芳 秦峰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338-3347,共10页
为明确华北平原冬小麦与不同作物多样化轮作下的土壤真菌群落差异,为生态可持续种植制度的构建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连续冬小麦-夏玉米M、冬小麦-夏花生(夏玉米)PM和冬小麦-夏大豆(夏玉米)SM... 为明确华北平原冬小麦与不同作物多样化轮作下的土壤真菌群落差异,为生态可持续种植制度的构建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连续冬小麦-夏玉米M、冬小麦-夏花生(夏玉米)PM和冬小麦-夏大豆(夏玉米)SM轮作处理的土壤真菌群落丰度、组成和多样性.结果表明,与连续冬小麦-夏玉米处理相比,轮作花生PM2和大豆SM2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真菌ITS序列拷贝数,轮作花生或大豆处理增加了土壤真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结果显示,不同轮作茬口之间土壤真菌群落存在明显分离,轮作作物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达显著水平.华北平原砂壤质潮土中不同作物轮作处理的土壤真菌群落均以Ascomycota为优势菌门,以Sordariomycetes和Eurotiomycetes为优势菌纲.不同轮作茬口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存在差异显著的类群,Neocosmospora、Plectosphaerella和Gibellulopsis等潜在病原真菌在冬小麦-夏花生(夏玉米)轮作处理中显著富集,而Penicillium和Zopfiella等潜在有益真菌在冬小麦-夏大豆(夏玉米)轮作处理中显著富集.与连续冬小麦-夏玉米处理相比,轮作花生或大豆处理增加了病理营养型、病理-共生营养型和腐生-共生营养型土壤真菌的相对丰度,而腐生营养型土壤真菌相对丰度有所降低.综上,在连续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加入夏花生或夏大豆替代夏玉米进行不同周期轮作,可增加土壤真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显著影响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其中,夏大豆茬口利于土壤潜在有益真菌的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作 土壤 真菌群落 ITS序列 微生物多样性
原文传递
秸秆还田下不同追氮量对麦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生态网络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靳海洋 闫雅倩 +7 位作者 张德奇 杨程 岳俊芹 李向东 邵运辉 方保停 王汉芳 秦峰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85-1094,共10页
秸秆还田和肥料施用是农田土壤养分输入的主要来源,秸秆还田条件下配合适宜的化肥施用量能够在环境友好的前提下为作物生产提供必要的营养.为明确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追氮量对麦田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从土壤生态功能角度评估冬小麦氮肥... 秸秆还田和肥料施用是农田土壤养分输入的主要来源,秸秆还田条件下配合适宜的化肥施用量能够在环境友好的前提下为作物生产提供必要的营养.为明确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追氮量对麦田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从土壤生态功能角度评估冬小麦氮肥管理措施的合理性.在秸秆全量还田基施氮肥150 kg·hm^(-2)基础上,多年定位设置5个追氮量(0、 37.5、 75、 112.5和150 kg·hm^(-2))处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冬小麦成熟期土壤真菌群落丰度、多样性、结构和生态网络,探讨驱动土壤真菌群落变化的主要土壤理化因子.结果表明,和不追施氮肥和低追氮量处理相比,高追氮量处理增加了土壤全氮和无机氮含量,降低了土壤pH值、全磷、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和不追施氮肥处理相比,追氮量37.5~150 kg·hm^(-2)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真菌群落丰度(P<0.05),而追施氮肥各处理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土壤真菌群落Heip指数和Shannon指数随追氮量的增加逐渐降低,追氮量150 kg·hm^(-2)处理的土壤真菌群落Sobs、 Heip和Shannon指数显著低于追氮量0~75 kg·hm^(-2)处理(P<0.05).主成分分析和相似性分析表明,不同追氮量处理的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P<0.05).随着追氮量的增加,土壤真菌群落生态网络边数和平均邻节数呈先增加再减少的趋势,追氮量37.5 kg·hm^(-2)处理的网络复杂度最高;和追氮量0~75 kg·hm^(-2)处理相比,追氮量112.5 kg·hm^(-2)和150 kg·hm^(-2)处理增加了土壤真菌群落生态网络的特征路径长度,降低了网络密度.随着追氮量的增加,土壤腐生营养型真菌的相对丰度逐渐增加,病理-腐生-共生营养型土壤真菌的相对丰度逐渐降低.冗余分析表明土壤pH值、全磷、无机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是影响不同追氮量处理下麦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主要土壤理化因子.综上所述,在秸秆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氮肥 冬小麦 土壤 微生物群落
原文传递
黑暗诱导衰老对不同年代冬小麦品种旗叶光系统Ⅱ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杨程 张德奇 +5 位作者 杜思梦 邵运辉 方保停 李向东 岳俊芹 张素瑜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525-2531,共7页
小麦品种的更新换代是小麦产量不断提高的重要因素,阐明小麦品种演替过程中不同生理特性的变化对新品种选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旗叶衰老速率快慢是影响小麦产量水平的关键因素,目前对于不同小麦品种衰老过程中旗叶光系统Ⅱ功能的变化规... 小麦品种的更新换代是小麦产量不断提高的重要因素,阐明小麦品种演替过程中不同生理特性的变化对新品种选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旗叶衰老速率快慢是影响小麦产量水平的关键因素,目前对于不同小麦品种衰老过程中旗叶光系统Ⅱ功能的变化规律尚不清楚.本试验选用1941—2014年间河南地区不同时期种植的31个品种,通过黑暗诱导离体叶片衰老,测定旗叶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参数、叶绿素相对含量的变化,分析了光系统Ⅱ功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品种演替过程中旗叶的叶绿素含量逐渐提高,衰老过程中近代品种叶绿素的降解速率低于较早年代品种;旗叶衰老过程中,近代品种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的J点上升幅度小于I点;品种更替过程中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效率和单位面积有活性反应中心数目逐渐增加,但是近代品种降低速率低于较早年代品种.叶绿素含量的变化与未衰老叶片中F_v/F_m没有显著相关性,但是随着衰老程度增加,相关性逐渐增大,且趋势线斜率逐渐提高;光系统Ⅱ单位面积有活性反应中心数目与品种育成时间呈显著正相关,且随着衰老程度增加,相关程度和趋势线斜率均显著提高.综上,小麦品种演替过程中,旗叶叶绿素含量逐渐升高,降解速率逐渐减缓,光合电子传递过程中Q_A到Q_B电子传递的抗衰老能力得到改善,从而减缓了衰老过程中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效率和有活性反应中心的衰减速率,同时,叶绿素含量的提高和旗叶光系统Ⅱ抗衰老能力的增强也是品种更替过程中产量逐渐提高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不同年代品种 衰老 光系统Ⅱ 叶绿素含量
原文传递
水分胁迫对不同耐旱性玉米土壤水分消耗、水分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蒿宝珍 马静丽 +4 位作者 方保停 姜丽娜 赵凌霄 翁正鹏 朱娅林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8-73,共6页
以郑单958(耐旱性强)和驻玉309(耐旱性弱)为供试材料,通过池栽试验研究水分胁迫对两个玉米品种的吐丝前后土壤水消耗、水分利用和子粒产量的影响。正常供水下,两个品种吐丝前和吐丝后土壤水消耗量、生育期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子粒产... 以郑单958(耐旱性强)和驻玉309(耐旱性弱)为供试材料,通过池栽试验研究水分胁迫对两个玉米品种的吐丝前后土壤水消耗、水分利用和子粒产量的影响。正常供水下,两个品种吐丝前和吐丝后土壤水消耗量、生育期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子粒产量均无显著差异。水分胁迫下,全生育期各土层(0.2~1.6 m)水分消耗量均为郑单958少于驻玉309,吐丝前和吐丝后郑单958土壤水消耗量分别比驻玉309少12 mm和21mm,且分别以0.2~0.4 m(吐丝前)和0.8~1.0 m(吐丝后)土层品种间差异最大。水分胁迫下,郑单958和驻玉309的生育期耗水量分别为454 mm和487 mm,子粒产量分别为8320 kg/hm^2和7290 kg/hm^2,表明水分胁迫条件下,耐旱品种郑单958以较少的水分消耗生产更多子粒,表现出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干旱 产量 耗水量 水分利用效率
原文传递
基于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小麦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估算方法 被引量:14
7
作者 杨程 杜思梦 +5 位作者 张德奇 李向东 时艳华 邵运辉 王汉芳 方保停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5-181,共7页
叶绿素含量是植物学和农业相关研究领域常用的生理指标。叶绿素含量和叶片光合功能密切相关,但是现有的叶绿素含量的测定方法无法实现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功能的同步测定和关联分析。为解决该问题,本研究通过测定35个小麦品种旗叶的SPAD值... 叶绿素含量是植物学和农业相关研究领域常用的生理指标。叶绿素含量和叶片光合功能密切相关,但是现有的叶绿素含量的测定方法无法实现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功能的同步测定和关联分析。为解决该问题,本研究通过测定35个小麦品种旗叶的SPAD值和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分别使用不同时间的快速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曲线的荧光值,以及33个常用荧光参数与对应叶片的SPAD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并使用室内和大田两组数据对回归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通过叶绿素荧光参数RC/CS_(m)建立的线性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叶片的SPAD值,可以用于非严重逆境胁迫下小麦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的估算,从而丰富无损测定小麦叶绿素相对含量的方法,简化试验流程,实现小麦光合功能和叶绿素含量的同步测定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含量 小麦 SPAD 叶绿素荧光参数
原文传递
不同轮作茬口土壤细菌群落及后茬小麦产量 被引量:4
8
作者 靳海洋 岳俊芹 +5 位作者 闫雅倩 张德奇 杨程 李向东 邵运辉 方保停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954-2962,共9页
评估不同轮作模式的生态可持续性和作物生产力,可为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提供理论依据。设置7个不同轮作作物和周期茬口处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不同轮作茬口的土壤细菌群落丰度,采用16S rRNA基因扩增子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细... 评估不同轮作模式的生态可持续性和作物生产力,可为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提供理论依据。设置7个不同轮作作物和周期茬口处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不同轮作茬口的土壤细菌群落丰度,采用16S rRNA基因扩增子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与物种组成,并测定土壤速效养分状况和后茬小麦产量。结果表明:与夏玉米茬口相比,不同轮作周期夏花生或夏大豆茬口处理降低了土壤有机碳、无机氮和速效钾含量,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效磷含量。不同轮作周期夏花生或夏大豆茬口处理的土壤细菌16S rRNA基因拷贝数显著降低,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有所增加。不同轮作作物显著改变了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与夏玉米茬口相比,不同轮作周期夏大豆茬口显著增加了后茬冬小麦籽粒千粒重和产量。综上,不同轮作周期夏花生或夏大豆茬口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和细菌群落多样性,显著改变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其中,夏大豆茬口对后茬冬小麦产量形成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作 土壤 速效养分 细菌群落 产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