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为超过“啊哈”而教!
- 1
-
-
作者
e·p·托兰斯
邵瑞珍
-
出处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88年第4期15-22,共8页
-
文摘
超过'啊哈'含有超出理性过程以外之意。教学的方法论总的来看几乎一味强调理性的加工处理,如回忆和想象、分类和概括、比较和评价、分析和综合以及演绎和推理(Educational Policies Commission,1961)。很少注意或根本不注意运动倾向与助长孕育的过程(达到并超过'啊哈'所必需的加工处理)的问题。其实,正是通过这一过程,新的、非同寻常的联系得以察见;扩大、丰富和愈益精确的未来的表象得以产生;在解决目前的与长远的新问题中得以有效地运用这种洞察力。
-
关键词
加工策略
信息加工
准备性活动
学习活动
角色扮演
泽诺
编序
准备状态
READING
动机作用
-
分类号
G424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学龄初期儿童创造思维技能的分类与系统培养
- 2
-
-
作者
e.p.托兰斯
刘潮
-
机构
天津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
-
出处
《全球教育展望》
1987年第4期65-70,共6页
-
文摘
第一层次(一)此阶段首先是需要组织儿童通过实际操作作出各种简单的新结合。(译者按:这所谓新结合是指把两种以上的对象物(或观念)加以结合而形成为某种新东西。即如果是主体以前从未作过这种联系,而现在用他的有关各种观念作出了这种新的联系,这就叫做创造性思维。)
-
关键词
儿童发展
解决问题
故事
能力
培养
创造性思维
阶段
感情共鸣
进入角色
事物
-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学龄前儿童创造性的评价
- 3
-
-
作者
e.p.托兰斯
竺波
-
出处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86年第1期57-61,共5页
-
文摘
一、学前儿童创造性的特征一、定义创造性行为存在于这样的过程之中,即敏感地察觉或意识到问题、缺陷、知识的空白、缺失的要素、不协调等等;在新的关系中综合有效的信息;找出难点或缺失的主要成分;寻找解决问题和弥补缺陷的方法、作出假设、检验与验证;加以完善;最后交流结果。这一定义适用于正常、健康的成人,也适用于大部分儿童。不过,在这一过程的每一阶段,人们强烈的动机都起着作用。
-
关键词
创造性思维
解决问题
学龄前儿童
学前儿童
幼儿
成人
讲故事
难点
好奇心
角色游戏
-
分类号
B84
[哲学宗教—心理学]
-
-
题名创造型少年的梦想和现实
- 4
-
-
作者
e.p.托兰斯
D.C.多
洪丕熙
-
出处
《全球教育展望》
1985年第3期18-22,共5页
-
文摘
读过《家庭环境和创造功能的关系》的读者问:"这是创造型儿童在发展的一个阶段的状况,他们在下一个发展阶段是怎样的,特别对自己的未来是怎样想的?"这篇译文,或者可以回答这个问题。托兰斯和多,通过实验,呈现了创造型少年的三个类型,指出他们的特点。这于如何恰当地对待他们并因材而施教之,应是可供思考的一种素材。
-
关键词
创造型学生
求善
对比组
独创性
非常规性
创造力
高中生
少年
职业
受试人
-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