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杂粮面条和馒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
作者 张成东 杨立娜 +5 位作者 吴昊桐 杜佳阳 李东红 王勃 朱力杰 马涛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12-216,共5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精细化程度也越来越高,膳食纤维的摄入量明显降低,由此导致了例如肥胖症、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因此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又再次被重视,作为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杂粮也正逐渐成为学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精细化程度也越来越高,膳食纤维的摄入量明显降低,由此导致了例如肥胖症、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因此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又再次被重视,作为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杂粮也正逐渐成为学术界和人们关注的焦点。总结杂粮主食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综述杂粮面条和杂粮馒头产品的种类、改良的工艺技术、产品的品质变化等,以期为我国杂粮主食化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粮 膳食纤维 主食化 面条 馒头
下载PDF
碱性蛋白酶和谷氨酰胺转氨酶对无麸质谷物馒头发酵过程中风味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李东红 贾先勇 +6 位作者 杨晋杰 杜佳阳 吴昊桐 朱力杰 周大宇 杨立娜 马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62-69,共8页
采用电子舌、电子鼻和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对大豆粉和大米粉制作的无麸质谷物馒头发酵过程中的滋味和气味分别进行提取、鉴定与分析。无麸质... 采用电子舌、电子鼻和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对大豆粉和大米粉制作的无麸质谷物馒头发酵过程中的滋味和气味分别进行提取、鉴定与分析。无麸质谷物馒头通过二次发酵完成制作,第一次加入碱性蛋白酶(添加量为原料粉干基的2.0%)40℃发酵60 min;第二次加入谷氨酰胺转氨酶(Transglutaminase,TG酶)(添加量为原料粉干基的2.0%)50℃发酵90 min。电子舌结果表明,第一主成分(PC1)和第二主成分(PC2)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3.60%,能够代表样品的原始滋味信息,且二次发酵后的馒头咸味和鲜味提升,苦味和涩味降低。电子鼻结果表明,第一主成分(PC1)和第二主成分(PC2)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9.99%,能够较好的区分样品间气味的差异,且传感器对氮氧化合物、烃类、醇类和芳香族化合物较为灵敏。GC-MS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无麸质谷物馒头经碱性蛋白酶和TG酶二次发酵后,醇类、酮类和芳香类物质分别增加12.04%、1.13%和0.32%,果实香气、油脂香气和木香等气味更为明显。试验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和TG酶可有效协同提高无麸质谷物馒头的滋味和气味等风味物质,为开发无麸质谷物食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麸质谷物馒头 碱性蛋白酶 谷氨酰胺转氨酶 发酵 风味物质
下载PDF
糙米-大豆复配粉面团特性研究及其对蛋糕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杜佳阳 贾先勇 +4 位作者 周大宇 杨丽娜 李东红 吴昊桐 马涛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119-124,共6页
以糙米粉和大豆粉为原料,分别将不同质量分数的糙米粉和大豆粉混合,研究面团的粉质特性、糊化特性及其蛋糕质构和感官品质。结果表明:随着糙米粉添加量的增加,复配粉的面团吸水率先下降后上升,形成时间先上升后下降,稳定时间逐渐上升;... 以糙米粉和大豆粉为原料,分别将不同质量分数的糙米粉和大豆粉混合,研究面团的粉质特性、糊化特性及其蛋糕质构和感官品质。结果表明:随着糙米粉添加量的增加,复配粉的面团吸水率先下降后上升,形成时间先上升后下降,稳定时间逐渐上升;糊化特性改善,热稳定性增强,回生能力减弱;糙米粉和大豆粉添加量均为50%时,蛋糕硬度为534.761 g,咀嚼性为318.826 g;此时感官评分最高,为82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糙米粉 大豆粉 粉质特性 无麸质蛋糕 感官评定
下载PDF
淮北平原五道沟地区降雨产流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研究
4
作者 王婉婉 杜富慧 +6 位作者 朱信泽 周超 杜嘉阳 丁钰童 徐荣艳 张美娜 王振龙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9,18,共5页
利用五道沟实验站1972~2021年106场次降雨径流实测资料,采用回归分析法,开展了不同级别次降雨量P(暴雨、大雨、中雨)、雨前地下水埋深H_(0)(Ⅰ级(0~0.4 m)、Ⅱ级(0.4~0.8 m)、Ⅲ级(0.8~1.2 m)、Ⅳ级(>1.2 m))和前期影响雨量P_(a)(Ⅰ... 利用五道沟实验站1972~2021年106场次降雨径流实测资料,采用回归分析法,开展了不同级别次降雨量P(暴雨、大雨、中雨)、雨前地下水埋深H_(0)(Ⅰ级(0~0.4 m)、Ⅱ级(0.4~0.8 m)、Ⅲ级(0.8~1.2 m)、Ⅳ级(>1.2 m))和前期影响雨量P_(a)(Ⅰ级(17%~20%)、Ⅱ级(20%~23%)、Ⅲ级(23%~26%)、Ⅳ级(>26%))不同情景对产流的影响研究,并构建了多元回归计算模型。结果表明,次降雨量对降雨产流的影响起主要作用,其次为雨前地下水埋深和前期影响雨量;不同降雨级别下,暴雨情景次降雨量与径流呈二次曲线函数关系,大雨情景呈三次曲线函数关系,中雨情景在长时段连绵降雨型且P>35 mm、P_(a)>20%、H_(0)<1.0 m条件下才可产流,呈三次曲线函数关系;在Ⅰ、Ⅲ级雨前地下水埋深情景中,次降雨量与径流均呈三次曲线函数关系,Ⅱ级呈二次曲线函数关系,Ⅳ级呈线性函数关系;在Ⅰ级前期影响雨量情景中,次降雨量与径流呈幂函数关系,Ⅱ级呈三次曲线函数关系,Ⅲ、Ⅳ级均呈二次曲线函数关系;通过统计分析降雨实测数据,径流深最终可表示为次降雨量、雨前地下水埋深和前期影响雨量3因素的函数关系,并建立了暴雨、大雨及中雨情景径流计算模型,拟合优度R2均大于0.80,可用于淮北平原降雨径流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产流 降雨级别 雨前地下水埋深 前期影响雨量 淮北平原
下载PDF
发芽糙米复合粉制备无麸质面包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吴昊桐 杜佳阳 +3 位作者 李东红 周大宇 杨立娜 马涛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132-137,共6页
以发芽糙米粉与适量的大豆粉和玉米淀粉形成的复合粉为原料制备无麸质面包,采用混合试验仪和质构仪研究添加谷氨酰胺转氨酶(glutamine transaminase,TG酶)、L-半胱氨酸和大米蛋白对发芽糙米复合粉无麸质面包品质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 以发芽糙米粉与适量的大豆粉和玉米淀粉形成的复合粉为原料制备无麸质面包,采用混合试验仪和质构仪研究添加谷氨酰胺转氨酶(glutamine transaminase,TG酶)、L-半胱氨酸和大米蛋白对发芽糙米复合粉无麸质面包品质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并结合感官评分法确定各组分的最适添加量。试验结果表明:发芽糙米粉、大豆粉和玉米淀粉质量比为5∶2∶3时组成的复合粉最为适宜制作面包。以此复合粉为基础添加TG酶0.8%、L-半胱氨酸1.0%、大米蛋白2.0%,制备的面包感官品质达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芽糙米复合粉 无麸质面包 正交试验 复配改良剂 感官评定
下载PDF
正交设计法优化富硒发芽糙米中硒蛋白提取工艺 被引量:1
6
作者 王键 何余堂 +3 位作者 曹智皓 高惠颖 杜佳阳 李燕红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1434-1439,共6页
目的优化硒蛋白的分离提取技术。方法以富硒发芽糙米为原料,采用碱提酸沉法提取硒蛋白,研究NaOH溶液浓度、料液比、浸提时间、pH值、(NH_4)_2SO_4饱和度5个因素对硒蛋白产量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硒蛋白分离提取的最优工艺。结果硒... 目的优化硒蛋白的分离提取技术。方法以富硒发芽糙米为原料,采用碱提酸沉法提取硒蛋白,研究NaOH溶液浓度、料液比、浸提时间、pH值、(NH_4)_2SO_4饱和度5个因素对硒蛋白产量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硒蛋白分离提取的最优工艺。结果硒蛋白分离提取的最佳条件为:NaOH溶液浓度0.12 mol/L、料液比1:10(g:mL)、浸提时间4 h、pH 4.5、(NH_4)_2SO_4饱和度50%。在此条件下,10 g富硒发芽糙米中硒蛋白产量为327.56 mg,即硒蛋白得率约为3.28%,硒含量为0.73μg,换算成硒得率为48%。结论本方法简便快捷且硒蛋白及硒得率较高,可作为富硒发芽糙米中硒蛋白的分离提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硒 发芽糙米 硒蛋白 分离提取
下载PDF
肱骨近端䯝内钉(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NeerⅡ型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7
作者 王佳发 杜佳阳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4年第9期120-123,共4页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䯝内钉手术对肱骨近端NeerⅡ型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于2020年3月~2023年4月在贵州省织金县人民医院治疗的肱骨近端NeerⅡ型骨折患者70例为观察对象,划分为PHILOS组和Multiloc组;分别选择PHILOS锁定钢板和Multiloc髓内...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䯝内钉手术对肱骨近端NeerⅡ型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于2020年3月~2023年4月在贵州省织金县人民医院治疗的肱骨近端NeerⅡ型骨折患者70例为观察对象,划分为PHILOS组和Multiloc组;分别选择PHILOS锁定钢板和Multiloc髓内钉进行固定,两组人数分别为33例和37例。设定3个观察项,第一,PHILOS锁定钢板与Multiloc髓内钉围术期情况比较:①完成手术时间;②术中使用C型臂X射线机透视次数;③切口长度;④住院时间;⑤术中出血量;⑥血红蛋白(Hb);第二,PHILOS锁定钢板与Multiloc髓内钉术后愈合情况比较:①骨折愈合时间;②肩关节活动度(前屈上举、体侧外旋、体侧内旋);第三,术后6个月疗效比较:①肩关节活动度;②Constant-Murley评分。结果:Multiloc髓内钉组在完成手术时间(74.85±14.26)min、切口长度(7.16±2.85)cm、住院时间(7.82±2.83)d、术中出血量(410.58.3±87.73)mL、术后Hb(91.45±10.52)g/L均优于PHILOS锁定钢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HILOS锁定钢板组术中透视次数少于Multiloc组,结果差异显著(P<0.05)。骨折愈合时间:PHILOS锁定钢板组9~26周,平均(17.35±3.43)周,Multiloc髓内钉组8~27周,平均(16.32±4.28)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检查,Multiloc髓内钉组在肩关节前屈上举(155.72±8.72)˚、体侧内旋活动度(63.11±13.45)˚指标上均显著优于PHILO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体侧外旋活动度指标差异不显著。术后6个月对比发现,Multiloc髓内钉组Constant-Murley评分(85.32±8.61)分更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ultiloc䯝内钉固定治疗肱骨近端NeerⅡ型骨折的效果显著,且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功能恢复好,表现出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锁定内固定系统 肱骨近端髓内钉 肱骨骨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