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弃土精细化设计的水土保持措施 被引量:10
1
作者 杜芳琴 《水利技术监督》 2021年第4期186-189,共4页
目前上海市水利工程产生较多弃土,但在实际工程中发现,关于弃土的水土保持措施陷入模板化和套路化,缺少针对性、有效性。以某大型市管河道为例,对弃土进行精细化设计:设计了排泥场泥水快速分离排水系统;提出了干土堆土场水土保持具体措... 目前上海市水利工程产生较多弃土,但在实际工程中发现,关于弃土的水土保持措施陷入模板化和套路化,缺少针对性、有效性。以某大型市管河道为例,对弃土进行精细化设计:设计了排泥场泥水快速分离排水系统;提出了干土堆土场水土保持具体措施;并通过施工调度有效利用了表层腐殖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精细化设计 弃土 排泥场固结 堆土场 施工调度
下载PDF
非虚构叙事与性别:一个中原村庄的七十年变革
2
作者 杜芳琴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 2024年第1期61-74,8,14,共16页
国内历史非虚构研究以华东师范大学孟钟捷和唐小兵两位学者为例:在理论上,孟氏认为“非虚构历史,有关史学叙事的‘非虚构性’的新认识,新生代史学研究者应该继续保持一种对于科学理论的开放式认知,勇于接触并尝试各种跨学科研究的挑战... 国内历史非虚构研究以华东师范大学孟钟捷和唐小兵两位学者为例:在理论上,孟氏认为“非虚构历史,有关史学叙事的‘非虚构性’的新认识,新生代史学研究者应该继续保持一种对于科学理论的开放式认知,勇于接触并尝试各种跨学科研究的挑战。……尝试通过各种学科组合来扩展研究视野,及时反思自身的认知不足。………才能形成史学叙事的独特而符合科学发展现状的内在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虚构 史学研究者 史学叙事 内在属性 跨学科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 七十年
原文传递
入脑入心 扎根创新——乡村治理的行动研究案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杜芳琴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15-25,共11页
以登封市周山村为个案,对性别研究者和农村教育行动者同村民一起推进探索村庄治理的过程进行了阶段性回顾。该研究不同于传统田野实证研究的观察—分析—解释—结论的模式,而是与在地合作伙伴一起推动村庄治理20年间发生变化过程贯穿始... 以登封市周山村为个案,对性别研究者和农村教育行动者同村民一起推进探索村庄治理的过程进行了阶段性回顾。该研究不同于传统田野实证研究的观察—分析—解释—结论的模式,而是与在地合作伙伴一起推动村庄治理20年间发生变化过程贯穿始终的行动研究。采用社会性别视角和性别分析方法,开展与合作伙伴连续性的性别赋权,以三度修订村规民约的制度完善到乡村振兴的全面治理作为时空载体,观察以人为本的村民主体如何用入脑入心的艺术赋权来完善有效治理的村庄制度,从而进一步落实赋权艺术促进制度健全和扎根创新,营造“村庄活起来”“人情暖起来”“家乡美起来”在地扎根的新农村和未来憧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行动研究 社会性别 艺术赋权
下载PDF
以妇女为中心的生育记忆:计划生育史研究的新突破——评《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与西村妇女(1950—1980)》
4
作者 杜芳琴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123-128,共6页
胡桂香教授所著的《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与西村妇女(1950—1980)》[1]是国内第一部以妇女为中心、从社会性别视角考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年来计划生育历程的专著。该著以妇女生育记忆中生育实践故事为前台,以计划生育政策变化为背景,... 胡桂香教授所著的《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与西村妇女(1950—1980)》[1]是国内第一部以妇女为中心、从社会性别视角考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年来计划生育历程的专著。该著以妇女生育记忆中生育实践故事为前台,以计划生育政策变化为背景,展现家国之间的一致与博弈、性别之间的冲突与互动,以及承载生育责任主体的女性的无力感与能动性。本文着重谈该著的三个特点:历史人类学的学科嫁接中的民族志和文献史料并重,社会性别视角和性别分析在计生断代史中的运用,女性主义学术的社会关怀带来的在反省历史的同时启发改进的思考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记忆 计划生育政策 西村妇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