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动态监测是重要建筑日常维护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如何有效地采集、传输和管理时态建筑监测数据是其中难点。提出了一种面向实时动态监测的建筑信息模型,该模型实现了建筑物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 BIM)、实...建筑结构动态监测是重要建筑日常维护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如何有效地采集、传输和管理时态建筑监测数据是其中难点。提出了一种面向实时动态监测的建筑信息模型,该模型实现了建筑物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 BIM)、实景三维模型与传感器网的融合,服务于建筑物几何、构造和运行状态信息的综合管理;建立了基于传感器网的建筑结构时态监测信息传输、管理框架与方法,包括各类传感器网数据在下位机中的时态对齐与打包、基于JSON(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的传输协议、传感器数据在上位机中的时态压缩和重构以及时态数据的数据库管理方法。以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博物院老大殿为监控对象进行了案例应用,开发了相应的动态监控系统,通过系统演示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与实用性。目前该系统仍处于运行初期,未来随着海量传感器数据的累积,将进一步开展数据智能分析研究。展开更多
文摘随着既有建筑减震加固需求的不断增加,如何从抗震韧性的新角度评估减震加固方案的合理性成为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该文以一栋高层钢结构减震加固为例,从抗震韧性的角度对两种减震方案进行对比。首先基于数学算法,从PEER(Pacific Earthquake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地震动数据库中选取20条地震波,使所选地震动的加速度反应谱均值和目标谱吻合,并实现每条反应谱在结构基本周期点和目标谱完全吻合;通过3000次蒙特卡洛模拟,得到修复费用、修复时间和伤亡率的对数正态分布函数,并取84%分位值作为代表值,以比较两种加固方案的优劣;提出加固收益率的概念,并从加固收益的角度重新评估两种方案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阻尼器较多的加固方案可能造成加固成本大于修复成本,使阻尼器数量较少的加固方案更加经济合理。该文的工作是抗震韧性在减震加固中方案评估中的应用,完善减震加固理论体系,为抗震韧性的在减震加固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