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作障碍发生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05
1
作者 侯慧 董坤 +3 位作者 杨智仙 董艳 汤利 郑毅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68-1076,共9页
随着集约化种植程度的不断提高,作物连作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土传病害严重发生,严重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连作障碍发生机理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多方面、多角度对连作障碍进行了研究,但这些研究... 随着集约化种植程度的不断提高,作物连作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土传病害严重发生,严重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连作障碍发生机理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多方面、多角度对连作障碍进行了研究,但这些研究多集中于单一因素分析,缺乏对不同因子内在相互关系和本质的了解,未能深入揭示连作障碍发生的真正原因。深入认识连作障碍的成因及各要素间的互作关系是防控作物土传病原微生物生长、缓解连作障碍、实现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基础。本文从土壤理化性状及生物学性状恶化、植物生理抗性下降和连作自毒作用等方面系统综述了连作障碍发生机理,分析了连作障碍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寻找安全、环保和有效的缓解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作障碍 土传病害 自毒作用 根际微生物
下载PDF
连作障碍中化感自毒效应及间作缓解机理 被引量:46
2
作者 陈玲 董坤 +3 位作者 杨智仙 董艳 汤利 郑毅 《中国农学通报》 2017年第8期91-98,共8页
连作障碍是典型的土壤-植物负反馈现象,长期以来困扰农业生产的发展,作物连作障碍形成机理与防治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自毒作用是连作障碍的发生机制之一,连作下土壤中自毒物质累积通过影响作物的营养吸收、光合作用、酶活性等... 连作障碍是典型的土壤-植物负反馈现象,长期以来困扰农业生产的发展,作物连作障碍形成机理与防治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自毒作用是连作障碍的发生机制之一,连作下土壤中自毒物质累积通过影响作物的营养吸收、光合作用、酶活性等生理过程而抑制作物生长;同时自毒物质还通过改变微生物区系,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多样性,促进病原菌增殖,加剧土传病害发生而导致连作障碍危害加重。利用植物化感作用而采用的间作模式,可为克服作物连作自毒物质引发的土传病害发生提供环保、经济、有效的防治途径,符合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笔者从营养和生理角度分析间作提高作物的抗性,从根际微生物-自毒物质-病原菌互作角度阐明间作缓解连作自毒效应的机理,为理解间作系统地下部根际生态过程与连作障碍缓解及制定合理的间作模式提供参考,并有助于揭示地上-地下生物多样性互馈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作障碍 土传病害 自毒作用 间作
下载PDF
苯甲酸胁迫下间作对蚕豆自毒效应的缓解机制 被引量:4
3
作者 陈玲 董坤 +3 位作者 杨智仙 董艳 汤利 郑毅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5-103,共9页
苯甲酸是引起蚕豆连作障碍的主要自毒物质之一。本文采用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苯甲酸[C0(0 mg?L-1)、C1(50 mg?L-1)、C2(100 mg?L-1)和C3(200 mg?L-1)]处理对与小麦间作的蚕豆幼苗生长和枯萎病发生的影响,从生理抗性角度探讨小麦与... 苯甲酸是引起蚕豆连作障碍的主要自毒物质之一。本文采用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苯甲酸[C0(0 mg?L-1)、C1(50 mg?L-1)、C2(100 mg?L-1)和C3(200 mg?L-1)]处理对与小麦间作的蚕豆幼苗生长和枯萎病发生的影响,从生理抗性角度探讨小麦与蚕豆间作对缓解苯甲酸自毒效应的机制,为合理利用间作缓解连作障碍,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与C0处理相比,不同浓度苯甲酸处理均显著抑制了蚕豆幼苗的生长,并且随处理浓度升高,抑制效应增强;同时显著提高了蚕豆枯萎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蚕豆根系和叶片的MDA含量显著提高,但抗氧化酶(POD和CAT)活性和病程相关蛋白(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活性均随苯甲酸处理浓度升高而降低。表明不同浓度苯甲酸处理均显著抑制了蚕豆的生长,降低蚕豆的生理抗性而促进枯萎病发生。与单作蚕豆相比,蚕豆与小麦间作显著提高了苯甲酸胁迫下蚕豆的地上部干重(17.0%~47.1%),降低了发病率(11.1%~25.0%)和病情指数(20.0%~42.1%);蚕豆根系和叶片中POD活性分别提高12.9%~16.9%和9.3%~24.9%,CAT活性分别提高10.3%~54.0%和6.6%~20.5%,蚕豆根系的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活性分别提高4.7%~13.1%和6.7%~15.8%,MDA含量分别降低19.5%~25.4%和20.5%~29.9%。C2处理下间作提高抗氧化酶和病程相关蛋白活性的效果最好,抗病效果最佳。表明小麦与蚕豆间作通过提高蚕豆的生理抗性而减轻苯甲酸引起的枯萎病危害,促进蚕豆生长,是缓解苯甲酸自毒效应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甲酸 蚕豆 连作障碍 间作 抗氧化酶 病程相关蛋白 枯萎病
下载PDF
超高温灭菌乳的无菌包装概念与工艺质控 被引量:3
4
作者 梁俊健 林淑仪 +4 位作者 朱震 丘勒红 邓海鹏 陈炜楠 江异展 《中国乳业》 2021年第6期79-82,共4页
本文以超高温灭菌乳的两大主流包装品牌:利乐和康美包为例,介绍了将经过灭菌和冷却的产品在无菌环境下灌注及封闭于预先处理的容器中,并保持包装容器密封性的无菌包装技术,从无菌环境的建立与维持、物料的灭菌、包装材料的消毒、包装的... 本文以超高温灭菌乳的两大主流包装品牌:利乐和康美包为例,介绍了将经过灭菌和冷却的产品在无菌环境下灌注及封闭于预先处理的容器中,并保持包装容器密封性的无菌包装技术,从无菌环境的建立与维持、物料的灭菌、包装材料的消毒、包装的完整密封等关键要素阐述了其工艺原理及质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温灭菌乳 无菌包装 商业无菌 工艺
下载PDF
ATP生物荧光法在乳品企业清洗效果评价方面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丘勒红 梁俊健 +3 位作者 林淑仪 林夏纯 何瑛 杨爱君 《中国乳业》 2022年第10期72-76,共5页
清洗是乳制品加工环节当中的核心环节之一,设施设备的卫生管控和有效清洗是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前提。本文介绍了三磷酸腺苷(ATP)生物荧光法的基本原理;论述了ATP生物荧光技术在清洗验证时的应用,确保清洁程序得到有效的监控;并且对ATP... 清洗是乳制品加工环节当中的核心环节之一,设施设备的卫生管控和有效清洗是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前提。本文介绍了三磷酸腺苷(ATP)生物荧光法的基本原理;论述了ATP生物荧光技术在清洗验证时的应用,确保清洁程序得到有效的监控;并且对ATP生物荧光法在实际应用中一些常见问题,如温度对ATP检测的影响、ATP检测限值的设定、通过检测数据的整合进行趋势分析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磷酸腺苷(ATP)生物荧光法 清洗 清洁验证
下载PDF
乳品企业的常用消毒剂及管理 被引量:1
6
作者 梁俊健 陈春裕 +3 位作者 丘勒红 林淑仪 陈欣 林夏纯 《中国乳业》 2021年第5期81-84,共4页
乳品企业除了物理法的高温消毒以外,化学消毒剂也是常用的消毒杀菌手段。其消毒方式灵活多样,广泛应用于包材、生产设备、操作人员、环境空气的消毒,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消毒剂的正确使用和管理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本... 乳品企业除了物理法的高温消毒以外,化学消毒剂也是常用的消毒杀菌手段。其消毒方式灵活多样,广泛应用于包材、生产设备、操作人员、环境空气的消毒,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消毒剂的正确使用和管理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本文介绍了乳品企业常用的消毒剂,并从采购、保管、配制、使用、消毒验证等环节阐述消毒剂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品企业 消毒剂 管理 食品安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