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学微球腔的热光效应用于温度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林晓鋆 林德泉 +2 位作者 廖廷俤 段亚凡 黄衍堂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5-34,共10页
为研究光学微球腔的热光效应,采用1550nm波段可调谐激光器和宽带光源两种泵浦源,分别测量了二氧化硅、碲酸盐玻璃微球及其掺杂了稀土离子的微球在激励光功率、环境温度变化时其谐振峰波长的变化量,得到了二氧化硅微球激励功率灵敏度为32... 为研究光学微球腔的热光效应,采用1550nm波段可调谐激光器和宽带光源两种泵浦源,分别测量了二氧化硅、碲酸盐玻璃微球及其掺杂了稀土离子的微球在激励光功率、环境温度变化时其谐振峰波长的变化量,得到了二氧化硅微球激励功率灵敏度为32.4pm/mW,温度灵敏度为13.4pm/℃;铥离子的掺杂使激励功率灵敏度达到48.7pm/mW,温度灵敏度达到15.2pm/℃.相应的碲酸盐微球激励功率灵敏度为71.1pm/mW,温度灵敏度为0.0191nm/℃,比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的灵敏度10pm/℃大了将近1倍,若掺杂了稀土离子,则高1.1倍.本文研究对微腔在温度传感器方面的应用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光效应 温度传感 微腔 稀土掺杂 回音壁模式
下载PDF
硅薄膜太阳电池的电致发光与I-V特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文志 张军 +2 位作者 段亚凡 郑高峰 杨惠山 《光电子.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59-467,共9页
研究了薄膜太阳电池电致发光特性,并运用AAA极太阳模拟器测试其I-V特性。采用高灵敏度光谱仪检测薄膜电池电致发光的光谱波长在860-1200nm之间,讨论其对应禁带宽度为1.12eV;运用制冷的CCD相机探测电致发光的EL图像.分析不同的薄膜电池... 研究了薄膜太阳电池电致发光特性,并运用AAA极太阳模拟器测试其I-V特性。采用高灵敏度光谱仪检测薄膜电池电致发光的光谱波长在860-1200nm之间,讨论其对应禁带宽度为1.12eV;运用制冷的CCD相机探测电致发光的EL图像.分析不同的薄膜电池在相同偏压80V下电致发光强度与其电性能的内在关系;研究不同偏压35V\55V\80V下,电压、电流与薄膜电池的EL发光强度正相关性;结果分析表明串联电阻太高对电压具有分压作用导致发光光谱强度减弱,并联电阻太低具有分流作用电致发光强度减弱.通过电致发光检测和电性能测试相结合可为硅薄膜电池的工艺改进提供快速、准确的判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太阳电池 电致发光 光谱 正向偏压
原文传递
530MW T型锅炉热力计算及总体布置研究
3
作者 郭馨 赵广播 +3 位作者 王九崇 殷亚宁 曹紫剑 段亚范 《节能技术》 CAS 2023年第6期502-506,共5页
本项目以燃煤发电灵活性提升过程中的技术瓶颈为研究对象,基于530MW俄制T型燃煤发电机组,从基础理论与技术应用角度开展研究工作。采用理论分析和模拟计算的研究方法,对新型燃煤发电系统构建和关键设备集成进行分析,通过搭建计算流体力... 本项目以燃煤发电灵活性提升过程中的技术瓶颈为研究对象,基于530MW俄制T型燃煤发电机组,从基础理论与技术应用角度开展研究工作。采用理论分析和模拟计算的研究方法,对新型燃煤发电系统构建和关键设备集成进行分析,通过搭建计算流体力学模型以及动静态仿真模型,研发新型结构关键部件。开展中试试验验证关键技术的工程应用效果,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高效灵活燃煤发电锅炉的技术方案,突破机组调节能力差的技术瓶颈,为全面提升煤电机组灵活性提供理论指导及工程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调峰 炉膛选型 530MW 集箱布置 总体方案
下载PDF
PMS2.0基础数据异动协同管理 被引量:1
4
作者 段雅帆 《通信电源技术》 2019年第9期143-144,共2页
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设备会发生更换、切改以及退役的问题。这些设备的较大范围变动将造成系统和现场数据的变化,从而导致PMS2.0基础数据面临着来自不同层级的专业管理压力。由于系统的应用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数据质... 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设备会发生更换、切改以及退役的问题。这些设备的较大范围变动将造成系统和现场数据的变化,从而导致PMS2.0基础数据面临着来自不同层级的专业管理压力。由于系统的应用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数据质量问题,所以对PMS2.0基础数据问题实施分析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因此,主要分析了PMS2.0基础数据异动协同管理方面的内容,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S2.0 基础数据异动 协同管理
下载PDF
超音速天然气脱水装置螺旋导流器的设计与优化 被引量:2
5
作者 周驰 段振亚 +4 位作者 张挺 范军领 刘新哲 刘永阵 贾文广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3-67,73,共6页
为了探究超音速天然气脱水装置螺旋导流器的最优叶片出口角,文中基于某天然气的实际组分,设计了超音速低温分离器的螺旋导流器,并利用FLUENT软件对其螺旋流发展段进行了模拟分析,将数值模拟结果与理论计算和同类设备进行性能对比,验证... 为了探究超音速天然气脱水装置螺旋导流器的最优叶片出口角,文中基于某天然气的实际组分,设计了超音速低温分离器的螺旋导流器,并利用FLUENT软件对其螺旋流发展段进行了模拟分析,将数值模拟结果与理论计算和同类设备进行性能对比,验证了其结构的合理性。分别对叶片出口角为20°,25°,30°,35°,40°螺旋导流器的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出口角从20°增大至25°时,切向速度大幅度减小,继续增大,其值变化较小;不同出口角下,轴向速度基本不变,而径向速度变化较大,出口角30°时,径向速度波动最小,稳定性最高;通过比较动能与压降比值的差异,出口角25°—35°时,其值较好。综合来看,叶片出口角在30°左右其速度分布与压降损失最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脱水 超音速低温 螺旋导流器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