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多汗症的中西医理论辨析 被引量:22
1
作者 李玲玲 曲天歌 +1 位作者 段行武 田野 《现代中医临床》 2019年第3期45-49,共5页
原发性多汗症是西医根据病因分类提出的用来表示全身或局部异常出汗症状的病名,汗证是中医对多种关于异常汗出病症的总称。归纳整理西医、中医对汗的不同认识,及中医汗证的病名源流,简述汗证的生理基础。从西医的发病机制和中医的病因... 原发性多汗症是西医根据病因分类提出的用来表示全身或局部异常出汗症状的病名,汗证是中医对多种关于异常汗出病症的总称。归纳整理西医、中医对汗的不同认识,及中医汗证的病名源流,简述汗证的生理基础。从西医的发病机制和中医的病因病机两方面,对原发性多汗症的发病规律进行讨论,进一步对中医自汗、盗汗、局部多汗等的病因病机进行探讨,对两种医学针对原发性多汗症的理论源流进行对比,为进一步深入凝练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多汗症 汗证 西医 中医 病因病机 病名 辨证
原文传递
基于“火郁发之”探讨升降散在皮肤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2
作者 姜文琦 王瑞洁 +1 位作者 闫永钇 段行武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29-733,共5页
从"火郁发之"理论探析升降散方义及其所主病因病机,并探讨升降散应用于皮肤病治疗的总体原则。火郁型皮肤病病因包括外感六淫、七情所伤、饮食失节、内生痰瘀等,常见外寒里热等错综复杂的表现,临床上应根据舌脉症及皮损表现... 从"火郁发之"理论探析升降散方义及其所主病因病机,并探讨升降散应用于皮肤病治疗的总体原则。火郁型皮肤病病因包括外感六淫、七情所伤、饮食失节、内生痰瘀等,常见外寒里热等错综复杂的表现,临床上应根据舌脉症及皮损表现进行辨证。治疗方面需不离清透,在了解疾病特点、进展阶段的基础上,明辨火郁成因,根据病位病势进行加减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降散 皮肤病 火郁发之
原文传递
区域沟蚀野外调查方法--以东北地区为例 被引量:15
3
作者 刘宝元 刘刚 +6 位作者 王大安 伍永秋 段兴武 李建伟 沈波 孟令钦 高燕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4-40,共7页
区域沟蚀调查结果是进行沟蚀治理的依据,但目前应用的遥感调查方法难以识别浅沟和规模较小的切沟。本研究在全国第1次水利普查土壤侵蚀抽样调查方法基础上,设计了基于调查单元的沟蚀调查方法,并在东北地区的辽宁省辽阳县和彰武县、黑龙... 区域沟蚀调查结果是进行沟蚀治理的依据,但目前应用的遥感调查方法难以识别浅沟和规模较小的切沟。本研究在全国第1次水利普查土壤侵蚀抽样调查方法基础上,设计了基于调查单元的沟蚀调查方法,并在东北地区的辽宁省辽阳县和彰武县、黑龙江省嫩江县和内蒙古阿荣旗的112个野外调查单元进行了沟蚀调查。结果表明:辽阳、彰武、嫩江和阿荣旗4个县(旗)沟壑密度分别为1.70、0.61、1.51和5.04 km/km2,沟蚀强度分别为中度、轻度、中度和剧烈;4个县沟蚀条数分别为14.7、9.3、12.4和44.0条/km2,其中浅沟比例分别为46.9%、44.1%、71.0%和66.1%;以丘陵地形为主的辽阳县切沟比例高,以漫岗地形为主的嫩江县和阿荣旗浅沟比例高,以台地缓丘为主的彰武县沟蚀相对较弱,发生沟蚀时多以切沟为主;沟蚀主要发生在耕地,浅沟数量在旱地的比例高达88.8%~100%,切沟数量比例也达到40.1%~99.1%。本方法不仅能够客观、定量地反映区域沟蚀强度,而且能够通过在同一调查单元调查片蚀和沟蚀,实现片蚀和沟蚀强度评价和侵蚀贡献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抽样调查 野外调查单元 浅沟 切沟 东北地区
下载PDF
基于文献数据挖掘分析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的方药证治规律 被引量:14
4
作者 胡雪晴 田野 +6 位作者 屈双擎 刘俐 张靖宇 赵海婷 赵艳 段行武 李建红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10期2655-2659,共5页
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当代医家治疗银屑病血瘀证用药规律。方法:以“银屑病”OR“白疕”为主题词,“血瘀”OR“活血化瘀”为自由词,采用主题词与自由词结合的方式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全文数据库(VIP)及万方数据知识... 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当代医家治疗银屑病血瘀证用药规律。方法:以“银屑病”OR“白疕”为主题词,“血瘀”OR“活血化瘀”为自由词,采用主题词与自由词结合的方式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全文数据库(VIP)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搜集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的方剂,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35篇,红花、丹参、桃仁等为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最常用药物,并对药物间关联规则进行挖掘,得出10个核心药物组合及5个新方。结论: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的中医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要治则;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用药规律,不仅能客观反映临床用药规律,亦可为相关科研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银屑病 血瘀证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数据挖掘 配伍规律 系统聚类分析 关联规则分析
下载PDF
基于藏象学说探讨特应性皮炎发病机理及辨治规律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丹阳 朱泽兵 +1 位作者 徐菁 段行武 《江苏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期22-25,共4页
藏象学说是研究五脏六腑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皮肤的生理、病理表现究其根本源于五脏的功能状态。特应性皮炎的发病离不开五脏功能失调,心火亢盛、脾胃虚弱、肺失宣降、肝失疏泄、肾阴亏虚等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本病... 藏象学说是研究五脏六腑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皮肤的生理、病理表现究其根本源于五脏的功能状态。特应性皮炎的发病离不开五脏功能失调,心火亢盛、脾胃虚弱、肺失宣降、肝失疏泄、肾阴亏虚等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本病虚实夹杂,辨治时应根据病程阶段、五脏患病主次和不同证候进行分析,灵活选用清泻心火、调养心神,健脾和胃、祛湿止痒,益气宣肺、祛风止痒,疏肝理气、养血柔肝,滋阴补肾、调和阴阳等法,以调理脏腑功能为主,使五脏得安,则疾病自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藏象学说 五脏 功能失调
下载PDF
滇中高山丘陵区土壤重金属来源及影响因素——以武定县为例 被引量:9
6
作者 徐磊 黄加忠 +5 位作者 张亚 向经纬 叶雷 杨明龙 段兴武 管继云 《中国农学通报》 2022年第1期82-92,共11页
以武定县为例,探明土壤重金属的来源及影响因素,以期为高山丘陵区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笔者分析了武定县重金属含量和空间分布特征,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结合地质特征综合分析土壤重金属来源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表层土... 以武定县为例,探明土壤重金属的来源及影响因素,以期为高山丘陵区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笔者分析了武定县重金属含量和空间分布特征,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结合地质特征综合分析土壤重金属来源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表层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深层土壤具一致性。除Cd、Pb、Zn外,表层与深层土壤重金属含量无显著差异。受区内断裂带控制,重金属主要富集在铁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带上。在垂向分布上,Cd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Cr、Ni受自身理化性质的控制,As、Cu、Hg、Pb、Zn可能由地质背景控制。8种重金属均来源于成土母质,Cd、Pb、Zn受矿产开采的影响较大,Cr、Ni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As、Cd、Cu、Hg、Pb、Zn来源于多金属成矿带高背景值成土母质与矿产开采的共同影响。不同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类型中重金属含量不同,土壤重金属含量也与有机碳、铁锰氧化物、粘土矿物、养分元素、pH具有较显著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丘陵区 武定 土壤重金属 来源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潘希 罗伟 +2 位作者 段兴武 钟荣华 李宇翔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0-150,共11页
中国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方法经历了从单一措施评价到利用复杂模型开展综合效益评价的发展过程,方法体系已日趋完善;但因缺乏系统的梳理总结,在实践过程中,现有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通过文献资料法对近20年水土保持效益研究成果... 中国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方法经历了从单一措施评价到利用复杂模型开展综合效益评价的发展过程,方法体系已日趋完善;但因缺乏系统的梳理总结,在实践过程中,现有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通过文献资料法对近20年水土保持效益研究成果的综述和分析,分类归纳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方法的缺点及适用范围,并对水土保持评价进行展望。基于关键词“水土保持”和“效益评价”查阅到相关文献892篇,筛选出33篇核心文献,着重阐述当前最常用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国标法和综合评价法等评价方法及其优缺点。研究表明,当前的评价方法缺乏普遍适用性,且评价的时间和空间尺度受限。未来应依靠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将理论与多种方法进行融合和建模,探索水土保持效益评估的新方法;同时,建议相关部门组织针对全国不同水土流失防治区编写通用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方法的准则规范以支持水保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效益评价 文献资料法 方法适用性
下载PDF
从《黄帝内经》痹证理论探讨硬皮病的病机与治疗 被引量:6
8
作者 王瑞洁 姜文琦 +2 位作者 张润田 段行武 陈曦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224-228,共5页
硬皮病属于中医“痹证”的范畴,《黄帝内经》中对痹证定义、分类、病因病机、治疗及预后的阐述,为痹证类疾病的诊治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论证硬皮病所属的痹证范畴可囊括《黄帝内经》中各类五体痹、五脏痹等,以《黄帝内经》痹证理论为指... 硬皮病属于中医“痹证”的范畴,《黄帝内经》中对痹证定义、分类、病因病机、治疗及预后的阐述,为痹证类疾病的诊治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论证硬皮病所属的痹证范畴可囊括《黄帝内经》中各类五体痹、五脏痹等,以《黄帝内经》痹证理论为指导,结合硬皮病的临床表现和现代病理机制,从邪、虚、瘀和疾病传变等角度,探讨硬皮病的中医病机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硬皮病 痹证 皮痹 五体痹 五脏痹 中医药 治未病
下载PDF
基于脏腑辨证论各时期寻常型银屑病虚实夹杂证的辨治思路 被引量:7
9
作者 朱泽兵 李丹阳 +1 位作者 徐菁 段行武 《江苏中医药》 CAS 2022年第4期18-20,共3页
银屑病证候复杂多变,病程日久,往往虚实夹杂,顽固难愈。临床将银屑病分为进展期、静止期和消退期,并根据皮损特点从血论治。结合脏腑辨证,可明确发病各时期的病位所在之处,使治疗更有针对性。银屑病进展期辨为肝肾阴虚、血热壅盛,静止... 银屑病证候复杂多变,病程日久,往往虚实夹杂,顽固难愈。临床将银屑病分为进展期、静止期和消退期,并根据皮损特点从血论治。结合脏腑辨证,可明确发病各时期的病位所在之处,使治疗更有针对性。银屑病进展期辨为肝肾阴虚、血热壅盛,静止期辨为脾气亏虚、余热内扰及脾肾阳虚、气滞血瘀,消退期辨为心肝血虚、风燥内蕴,分别治以清热凉血、滋肾养肝,清热祛风、健脾补中,活血化瘀、健脾补肾,养肝滋阴、宁心安神、润燥息风,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型银屑病 脏腑辨证 虚实夹杂 从血论治
下载PDF
龙血素A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生长作用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马卉 张润田 +9 位作者 李航 黄敏 陈广山 刘洋 曲天歌 包海兰 周琳 赵艳 段行武 李玲玲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6期827-831,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龙血素A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迁移能力的影响以及对Col-I、Col-III、α-SMA、Bax、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1)不同浓度龙血素A作用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用CellTiter-Blue活力检测试验检测龙血...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龙血素A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迁移能力的影响以及对Col-I、Col-III、α-SMA、Bax、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1)不同浓度龙血素A作用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用CellTiter-Blue活力检测试验检测龙血素A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2)流式细胞术检测龙血素A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3)划痕实验检测龙血素A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迁移的影响。4)Western-Blot测定龙血素A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Col-I、Col-III、α-SMA、Bax、Caspase-3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龙血素A可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并诱导其凋亡,同时减少COL-I、COL-III、α-SMA蛋白表达,并促进Bax、Caspase-3蛋白表达,并且均呈现剂量依赖性。结论:龙血素A可以调控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平衡、减少细胞外基质沉积,从而可能对KD发挥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血素A 瘢痕疙瘩 成纤维细胞
下载PDF
中医药通过干预细胞自噬治疗纤维化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瑞洁 段行武 +4 位作者 黄敏 张润田 姜文琦 高玥璇 陈曦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20期3105-3110,共6页
纤维化是指器官组织出现纤维结缔组织增多,实质细胞减少的现象。纤维化可发生于肺、心、肝、肾、皮肤等多处器官和组织,长期纤维化可导致其结构、功能的破坏和减退,严重时导致功能衰竭。研究表明,细胞自噬与纤维化疾病的发生、发展、转... 纤维化是指器官组织出现纤维结缔组织增多,实质细胞减少的现象。纤维化可发生于肺、心、肝、肾、皮肤等多处器官和组织,长期纤维化可导致其结构、功能的破坏和减退,严重时导致功能衰竭。研究表明,细胞自噬与纤维化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过程有相关性,中医药治疗纤维化疾病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与细胞自噬及其相关因子或通路密切相关。现从对中医药通过干预细胞自噬过程,进而对维化疾病发挥治疗作用进行综述,以期深入挖掘中医药治疗纤维化疾病机制研究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纤维化 细胞自噬 中药复方 中药单体 益气活血 病理机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基于“肝脾相关”探讨特应性皮炎与睡眠障碍的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广山 段行武 +1 位作者 李小婷 王文颖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4期421-423,共3页
现代研究表明,特应性皮炎(AD)与睡眠障碍有显著的关联性,两者相互影响,并可能形成恶性循环。“肝脾相关”理论贯穿AD和睡眠障碍发病始终,肝脾不调是二者发病的共同病理机制。对于AD的治疗应考虑心身同治,在肝脾同调的基础上多角度、全... 现代研究表明,特应性皮炎(AD)与睡眠障碍有显著的关联性,两者相互影响,并可能形成恶性循环。“肝脾相关”理论贯穿AD和睡眠障碍发病始终,肝脾不调是二者发病的共同病理机制。对于AD的治疗应考虑心身同治,在肝脾同调的基础上多角度、全方位进行治疗,注重对患者睡眠情况的关注和评价,将其纳入AD的治疗和预防调护中,可有效改善AD患者的身心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肝脾相关 睡眠障碍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究中医内治法治疗掌跖脓疱病处方用药规律 被引量:1
13
作者 韩思维 段行武 +3 位作者 刘克帅 祝佳音 吴治民 胡明慧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601-608,共8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中医内治掌跖脓疱病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数据库(Wanfang Data Knowledge Service Platform)、中...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中医内治掌跖脓疱病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数据库(Wanfang Data Knowledge Service Platform)、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 Data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a Biology Medicine disc,CBMdisc)自建库至2023年6月关于掌跖脓疱病的中医治疗文献,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处方,进行标准化处理,采取药物功效归类、频次分析、性味归经分析,以及关联规则分析、熵聚类分析的方法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用药规律。[结果]掌跖脓疱病的中医内治多选用清热解毒、清热凉血、清热燥湿类药物;最高频出现的中药为土茯苓、生地黄、甘草;性味归经以味苦、性寒,归肝胃二经为主;用药模式关联规则分析中,频次较高的前三位为“生地黄-牡丹皮”“土茯苓-甘草”“金银花-连翘”;组合模式规则分析中,“牡丹皮→生地黄”“连翘→金银花”“白鲜皮→土茯苓”置信度较高;基于熵聚类方剂组方规律分析获得28个潜在核心组合及14个新方。[结论]中医内治掌跖脓疱病常以清热祛湿为立法核心,选苦寒之药,归经以肝胃二经为主。处方中土茯苓、生地黄的运用,关联配伍中生地黄与牡丹皮、土茯苓与白鲜皮、金银花与连翘的使用极具临床及科研价值。挖掘数据中潜在的、隐性的药物组方规律,可推导出祛湿热兼凉血解毒的核心组合,为中医内治掌跖脓疱病的临床研究与遣方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跖脓疱病 中医 中药 内治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下载PDF
滇金丝猴分布区森林面积变化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维 刘国华 +1 位作者 段兴武 苏旭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91-803,共13页
森林生态系统是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的主要生境,森林面积变化会直接影响滇金丝猴的生存。本研究基于全球森林变化(Global Forest Change)数据,采用Theil⁃Sen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检验、热点分析与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探... 森林生态系统是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的主要生境,森林面积变化会直接影响滇金丝猴的生存。本研究基于全球森林变化(Global Forest Change)数据,采用Theil⁃Sen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检验、热点分析与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探讨了滇金丝猴分布区2001—2019年森林面积变化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近20年间,滇金丝猴分布区森林面积变化总量为3.81×10^(4) hm^(2),约占研究区森林面积的2.44%,逐年森林面积变化呈现较大的年际波动,其中5个保护地森林面积变化总量达5456 hm^(2),约占研究区森林面积变化总量的14.3%,老君山风景区和云岭保护区森林面积变化的比例较高;(2)滇金丝猴分布区森林面积变化趋于缓和,其中森林面积减少呈现显著增加的区域面积为1.03×10^(5) hm^(2),占整个研究区面积的2.9%;森林面积减少呈现显著减少的区域面积为3.05×10^(5) hm^(2),占整个研究区面积的7.9%;同时森林面积变化的热点区域面积呈不断下降的趋势;(3)滇金丝猴分布区森林面积变化呈现向低海拔、高坡度转移的趋势;(4)过火面积和人口密度是滇金丝猴分布区森林面积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其次是降水、海拔、气温。本研究对滇金丝猴分布区森林生态系统管理与滇金丝猴保护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金丝猴分布区 森林面积变化 自然保护地 热点分析 地理探测器模型
下载PDF
基于六经开阖枢理论探讨湿疹证治 被引量:4
15
作者 徐菁 赵百孝 +3 位作者 段行武 李丹阳 朱泽兵 刘雅洁 《吉林中医药》 2022年第6期621-624,共4页
六经开阖枢理论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在仲景《伤寒论》中细化为六经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分别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后世医家对这一理论也进行了发展,开阖枢既可以认为是人体气血津液生发输布循环的管道孔窍,阴阳出入... 六经开阖枢理论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在仲景《伤寒论》中细化为六经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分别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后世医家对这一理论也进行了发展,开阖枢既可以认为是人体气血津液生发输布循环的管道孔窍,阴阳出入之通路,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万物兴灭、生长、变化、运动规律的总结凝练。本文基于六经开阖枢理论,对湿疹的病因病机、临床分型和治疗进行探讨,以期探寻六经开阖枢在湿疹发生发展治疗中的作用,为临床中湿疹的治疗提供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疹 开阖枢 经络 皮肤
下载PDF
从五脏论治寻常型银屑病
16
作者 邓欢欢 段行武 +3 位作者 吴治民 李丹阳 李小婷 刁若涵 《江苏中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54-57,共4页
寻常型银屑病(以下简称银屑病)是临床常见皮肤病之一,其病机复杂,病情多变,难以根治。“有诸内必形诸外”,银屑病虽发于肌表,但本于内脏,故临证需明确病因病机,在内立足五脏以溯其本,在外着眼皮损以解其标,内外同调。肺金受袭,气机不宣... 寻常型银屑病(以下简称银屑病)是临床常见皮肤病之一,其病机复杂,病情多变,难以根治。“有诸内必形诸外”,银屑病虽发于肌表,但本于内脏,故临证需明确病因病机,在内立足五脏以溯其本,在外着眼皮损以解其标,内外同调。肺金受袭,气机不宣,腠理闭塞致银屑病,治宜清肺解毒、疏风宣肺;心火化热,心神失养,肌肤不荣所致银屑病,治宜清泻心火、解毒消斑;肝失疏泄,气血不行,血虚风燥所致银屑病,治宜清疏肝火、养血祛风;脾土失和,湿邪为患,浸淫肌肤所致银屑病,治宜健运脾土、祛湿止痒;肾气亏虚,阴阳两虚,肌表失养所致银屑病,治宜滋阴补肾、平调阴阳。临证时还应结合病情分期、先天体质和症状表现,发挥中医整体辨证优势,方能五脏安和,疾病向愈。附验案1则以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型银屑病 五脏 内外同调 银翘散 清燥救肺汤
下载PDF
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证型与血清miR-155、TGF-β1及PASI评分相关性研究
17
作者 陈广山 段行武 白春晓 《四川中医》 2024年第11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证型与血清miR-155、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相关性研究。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9月~2023年9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收治120例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证型与血清miR-155、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相关性研究。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9月~2023年9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收治120例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比较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血清miR-155、TGF-β1水平及PASI评分,分析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证型与血清miR-155、TGF-β1水平与PASI评分的关系。结果:12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中血热证51例、血瘀证38例、血燥证31例;不同中医证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miR-155、TGF-β1水平及PASI评分为血热证>血瘀证>血燥证( P <0.05);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miR-155、TGF-β1水平与PASI评分呈正相关(r=0.649、 P <0.05,r=0.676、 P <0.05)。结果: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证型与血清miR-155、TGF-β1水平及PASI评分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以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辨证施治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型银屑病 中医证型 MIR-155 转化生长因子Β1 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
下载PDF
2011-2020年云南元江干热河谷生态站气象监测数据集 被引量:4
18
作者 孙晨娜 杨大新 +6 位作者 宋清海 陈爱国 闻国静 张树斌 张晶 段兴武 金艳强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2年第1期199-210,共12页
气候变暖背景下,长期的气象监测对于研究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机制以及建立相关环境预测模型有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利用元江干热河谷生态站的气象数据,本研究以元江萨王纳生态系统为对象,采用标准气象观测场开展常规气象要素的长期定... 气候变暖背景下,长期的气象监测对于研究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机制以及建立相关环境预测模型有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利用元江干热河谷生态站的气象数据,本研究以元江萨王纳生态系统为对象,采用标准气象观测场开展常规气象要素的长期定位观测,对2011年7月至2020年12月的气象监测数据进行了整理、质量控制和评估。本气象数据集包括气温、湿球温度、露点温度、相对湿度、水汽压、总云量、日照时数、定时降水量、蒸发量、气压、风速和风向、土壤温度等12个数据表,主要以日尺度(8:00、14:00和20:00)数据文件为主,以期为研究干热河谷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和其对全球变化响应等方面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江干热河谷生态站 气象监测数据集 萨王纳生态系统 2011–2020年
下载PDF
对1049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病程证候、证素演变规律的回顾性研究
19
作者 王家悦 李萍 +9 位作者 周冬梅 白彦萍 段行武 蓝海冰 赵一丁 赵京霞 王燕 底婷婷 蒙玉娇 陈朝霞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38-1448,共11页
目的探讨寻常型银屑病慢性病程不同阶段的中医证候及证素演变规律。方法基于2019年7月—2024年3月1049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电子病历数据建立数据库。使用桑基图和网络关联图分析患者初诊,进行期(第2、3周),进行期(第4、5周),皮损改善期... 目的探讨寻常型银屑病慢性病程不同阶段的中医证候及证素演变规律。方法基于2019年7月—2024年3月1049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电子病历数据建立数据库。使用桑基图和网络关联图分析患者初诊,进行期(第2、3周),进行期(第4、5周),皮损改善期(第6、7周)及缓解期的证候及证素演变规律。通过社区检测算法构建证素网络,并以热图形式展示局部皮损辨证与整体辨证的关联规则。结果①初诊:局部皮损辨证,以血热证最多(79.79%);病位证素中,肝最多(35.62%);病性证素中,火(热)最多(75.48%)。②进行期(第2、3周):局部皮损辨证,仍以血热证最多(73.13%);病位证素中,肝最多(31.71%);病性证素中,仍是火(热)最多(82.11%),湿(22.26%)及气滞(8.39%)开始增加。③进行期(第4、5周):局部皮损辨证,以血热证(45.91%)及血燥证(37.19%)为主;病位证素中,里最多(15.25%);病性证素中,火(热)最多(50.66%),阴虚增加(34.26%)。④皮损改善期(第6、7周):局部皮损辨证,血燥证(49.44%)及血瘀证(33.33%)均增多;经络(13.44%)及血瘀(28.20%)分别为病位证素及病性证素中增加最明显并成为占比最多者。⑤缓解期:局部皮损辨证,血瘀证成为主要皮损辨证类型(55.69%),血燥证数量减少(21.16%);经络(25.71%)及血瘀(62.34%)仍是病位证素及病性证素中最主要的证素。结论寻常型银屑病的证候整体呈现由实到虚的演变规律,初诊至进行期(第2、3周)证素、证候类型以热证为主,进行期(第4、5周)证素、证候类型以热证兼有湿证或阴虚证为主,皮损改善期证素网络的变化最为显著,此时血瘀表现逐渐增多,至缓解期达到峰值。血瘀、湿、气滞证贯穿疾病全程;气滞、血瘀可能是导致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病程迁延不愈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型银屑病 真实世界研究 演变规律 关联网络 证素 回顾性研究
原文传递
土壤胞外酶活性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孝良 车荣晓 +5 位作者 段兴武 刘开放 宋清海 张一平 沙丽清 周文君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10-920,共11页
土壤胞外酶在驱动生态系统碳、氮、磷等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全球变化背景下,揭示土壤胞外酶活性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可促进有关碳、氮、磷生态系统关键过程对气候变化响应的认识,但目前不同生态系统碳、氮、... 土壤胞外酶在驱动生态系统碳、氮、磷等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全球变化背景下,揭示土壤胞外酶活性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可促进有关碳、氮、磷生态系统关键过程对气候变化响应的认识,但目前不同生态系统碳、氮、磷相关的土壤胞外酶活性对气候变化响应机制的认识程度仍需加强。本研究综述了参与碳、氮、磷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土壤胞外酶的来源、分类及调控因子,并且对土壤胞外酶参与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土壤胞外酶活性对氮沉降、增温、降水及二氧化碳(CO_(2))变化的响应规律及机制。总结了生态酶化学计量对常见全球变化因子的响应机制,基于近年来对完善生态酶化学计量理论的探讨,提出了此理论发展的新角度。为此,在全球变化背景下需结合代谢组与分子生物学加强土壤胞外酶对气候变化响应机制的研究。本研究可为进一步理解气候变化情景下,土壤胞外酶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提供了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胞外酶 土壤碳氮磷循环 全球变化 生态酶化学计量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