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条件对植物乳杆菌降解生物胺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春 段春影 +3 位作者 张国芳 刘丽波 赵丽双 吕秋月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3-139,共7页
本研究通过测定不同pH值、温度、乙醇含量以及NaCl含量条件对组胺、腐胺、尸胺降解的影响,探究是否与菌种在相应条件下的生长状况有关。建立一种测定生物胺降解的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通过丹磺酰氯衍生后,采用配有紫外检测器的高效... 本研究通过测定不同pH值、温度、乙醇含量以及NaCl含量条件对组胺、腐胺、尸胺降解的影响,探究是否与菌种在相应条件下的生长状况有关。建立一种测定生物胺降解的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通过丹磺酰氯衍生后,采用配有紫外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结果表明,在p H 6.5时,组胺、腐胺、尸胺的降解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3.76%,25.82%,23.76%。在37℃条件下,组胺、腐胺、尸胺的降解率分别为23.02%,24.22%,23.02%。乙醇体积分数为2%时,组胺、腐胺、尸胺的降解率分别为23.68%,24.65%,21.89%。NaCl质量分数为2%时,对生物胺的降解率分别为23.77%,24.62%,21.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胺 腐胺 尸胺 高效液相色谱(HPLC) 丹磺酰氯
下载PDF
双豆营养锅巴的研制 被引量:2
2
作者 郭玲玲 相玉秀 +1 位作者 段春影 赵旭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8年第1期54-56,共3页
以芸豆和黄豆渣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双豆营养锅巴的最佳调配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当豆渣粉占混合豆粉的比例30%、白砂糖添加量为15%、色拉油添加量20%、无铝膨松剂添加量0.8%时,双豆锅巴的口感酥脆香甜,风味协调。
关键词 锅巴 豆渣粉 芸豆粉 正交试验 配方
下载PDF
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崔玉姣 赵新东 +3 位作者 吴少玲 段春英 袁海峰 宋峤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20年第5期279-283,共5页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的47例修订的国际预后指数评分系统(IPSS-R)评分为高危及以上的初治MDS患者资料,...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的47例修订的国际预后指数评分系统(IPSS-R)评分为高危及以上的初治MDS患者资料,根据是否联合应用阿糖胞苷,分为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组(15例)与地西他滨组(32例),比较两种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个疗程后,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组与地西他滨组骨髓缓解率、部分缓解率、血液学缓解率分别为20.0%(3/15)比28.1%(9/32)、6.7%(1/15)比3.1%(1/32)13.3%(2/15)比9.4%(3/32),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组总有效率及完全缓解率均高于地西他滨组,分别为93.3%(14/15)比62.5%(20/32)(P=0.037)、53.3%(8/15)比21.9%(7/32)(P=0.046)。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组1年总生存(OS)率为86%,中位OS时间为24个月(95%CI 15.5~32.5个月),长于地西他滨组(20个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8,P=0.810)。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组Ⅲ~Ⅳ级骨髓抑制及感染的发生率均高于地西他滨组,但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组治疗1~2个疗程时Ⅲ~Ⅳ级骨髓抑制及感染较常见,后续治疗中不良反应逐渐减少。结论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治疗高危及以上的MDS患者可达到更高的缓解率,延长生存时间,Ⅲ~Ⅳ级骨髓抑制及感染无明显增加;对于不适宜或不能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高危MDS患者,可作为优先选择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药物疗法 联合 地西他滨 阿糖胞苷 去甲基化
原文传递
蔬菜面包的营养特性及研发现状 被引量:1
4
作者 段春影 周宇佳 +2 位作者 方天宇 苏慧 郭玲玲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7年第8期47-48,共2页
介绍紫薯、山药、香芋等蔬菜面包的营养特性、工艺和配方研究进展,分析蔬菜面包的市场发展前景,综述其他品种蔬菜面包的研究情况,为开发蔬菜面包和丰富面包品种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蔬菜面包 紫薯 香芋 山药 配方
下载PDF
蔬菜面包工艺研究
5
作者 段春影 付天祎 +1 位作者 张瑞桐 郭玲玲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7年第9期74-76,共3页
为制作多维复合蔬菜营养型面包,采用一次发酵法制作方法,以感官品质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最佳配方和制作工艺。结果表明,蔬菜面包的最佳配方为西红柿汁15%、红薯汁10%、胡萝卜汁5%、白砂糖12%、食盐0.6%、奶油6%、酵母1.1%。
关键词 蔬菜 面包 配方 感官评分 理化指标
下载PDF
可见光诱导无金属条件下交叉脱氢偶联反应合成醌类苄基化衍生物
6
作者 王馨瑶 张晴晴 +4 位作者 刘书扬 李敏 李海芳 段春迎 金云鹤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43-1452,共10页
苄基化醌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及药物活性分子中,对其进行简单高效的合成具有重要价值,目前已有的醌类苄基化反应条件都较为苛刻.介绍了一种以有机染料亚甲基蓝作为光敏剂,叔丁基过氧化氢作为氧化剂,在可见光照射条件下通过醌与... 苄基化醌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及药物活性分子中,对其进行简单高效的合成具有重要价值,目前已有的醌类苄基化反应条件都较为苛刻.介绍了一种以有机染料亚甲基蓝作为光敏剂,叔丁基过氧化氢作为氧化剂,在可见光照射条件下通过醌与甲苯衍生物之间的交叉脱氢偶联反应实现醌类化合物直接苄基化的新方法.该方法具有条件温和、底物范围广泛、官能团兼容性好、成本低廉及能有效避免金属残留等诸多优势.该方法的建立为醌类活性分子的合成及衍生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诱导 无金属合成 交叉脱氢偶联 碳氢活化 苄基化
原文传递
功能性三价铕离子的金属有机骨架选择性荧光识别芘 被引量:2
7
作者 赵沛然 刘屿芊 +1 位作者 何成 段春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3-724,共12页
成功设计并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一种具有功能性三维结构的镧系金属有机骨架Eu-4L,其配体为二苯胺四羧酸衍生物(H4L)。Eu-4L的骨架中含有3D空腔,且其比表面积较高。Eu-4L不仅热稳定性较高,且在pH为3~11的范围内稳定性良好。Eu-4L可以作为荧... 成功设计并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一种具有功能性三维结构的镧系金属有机骨架Eu-4L,其配体为二苯胺四羧酸衍生物(H4L)。Eu-4L的骨架中含有3D空腔,且其比表面积较高。Eu-4L不仅热稳定性较高,且在pH为3~11的范围内稳定性良好。Eu-4L可以作为荧光探针选择性识别稠环芳烃芘,其检测限为5μmol·L^(-1),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且具备可循环重复利用的特性。Eu-4L荧光识别芘的作用机理为稳态荧光识别机理。此外,对Eu-4L的荧光识别选择性、竞争能力也进行了详细地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 荧光识别 稠环芳烃
下载PDF
基于双发射碳点的荧光探针构建及对水中铜离子的检测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如雪 黄明玥 +1 位作者 周硼 段春迎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72-1880,共9页
为克服测试时环境变化对荧光检测的影响,我们设计合成了比率型荧光探针,利用双波长的荧光发射来有效消除背景干扰。本文以邻苯二胺、四硼酸钠和1-甲基-3-烯丙基咪唑溴盐为反应前体,利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了基于碳点双发射的荧光探针L-CDs,... 为克服测试时环境变化对荧光检测的影响,我们设计合成了比率型荧光探针,利用双波长的荧光发射来有效消除背景干扰。本文以邻苯二胺、四硼酸钠和1-甲基-3-烯丙基咪唑溴盐为反应前体,利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了基于碳点双发射的荧光探针L-CDs,并实现了对铜离子(Cu^(2+))的双信号响应。L-CDs表现出荧光双发射现象,当激发波长为380 nm时,呈现出440 nm和570 nm的双发射峰。Cu^(2+)可使探针在440 nm处的荧光发射强度减弱,同时570 nm的荧光发射峰增强。Cu^(2+)浓度在0.04~0.244 mmol/L范围内时,与荧光比率信号(F_(570)/F_(440))表现出良好的线性相关,检出限(LOD)为0.6μmol/L。所构建的荧光探针可用于实际水样中Cu^(2+)的检测,回收率为99.4%~10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量子点 荧光探针 铜离子 比率探针
下载PDF
钌配合物修饰UiO-66金属有机框架制备及光动力性能
9
作者 李惠阳 焦扬 段春迎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51-558,共8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合成UiO-66金属有机框架,通过回流搅拌法将Ru(bpy)_(3)^(2+)嵌入UiO-66中形成复合材料UiO-Ru.应用粉末X射线衍射(P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粒径与zeta电位分析确定其结构,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 采用水热法制备合成UiO-66金属有机框架,通过回流搅拌法将Ru(bpy)_(3)^(2+)嵌入UiO-66中形成复合材料UiO-Ru.应用粉末X射线衍射(P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粒径与zeta电位分析确定其结构,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等对UiO-Ru进行表征.在钌配合物修饰后,UiO-Ru的结构保持不变.Ru(bpy)_(3)^(2+)的加入使UiO-Ru具有一定的光活性且光稳定性显著增强.在650nm光照下,UiO-Ru能够有效产生单线态氧,其细胞暗毒性低,在宫颈癌细胞(HeLa细胞)中表现出明显的光毒性和良好的光动力治疗效果,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应用于光动力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钌配合物 金属有机框架 单线态氧 光动力治疗
下载PDF
HKUST-1单位点铜催化CO2/CS2成环耦合三氟甲基化反应 被引量:3
10
作者 臧瀚彬 李莫尘 +1 位作者 张铁欣 段春迎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839-1846,共8页
以烯丙基胺类化合物为底物,Togni′s ReagentⅡ〔1-(三氟甲基)-1,2-苯碘酰-3(1H)-酮〕为三氟甲基源,CO2或CS2为C1合成子,高稳定性金属有机框架HKUST-1的Cu2(O2C)4双轮桨节点的单位点铜为催化剂,在温和条件下耦合CO2/CS2成环与三氟甲基... 以烯丙基胺类化合物为底物,Togni′s ReagentⅡ〔1-(三氟甲基)-1,2-苯碘酰-3(1H)-酮〕为三氟甲基源,CO2或CS2为C1合成子,高稳定性金属有机框架HKUST-1的Cu2(O2C)4双轮桨节点的单位点铜为催化剂,在温和条件下耦合CO2/CS2成环与三氟甲基化反应。对碱性添加剂、溶剂、反应温度、催化剂负载量等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5%的HKUST-1〔以底物N-苄基-2-苯基丙烯-2-烯-1-胺(1a)的物质的量为基准计算得到。HKUST-1的添加量基于Cu2(O2C)4双轮桨节点(催化剂最简分子结构式为Cu2(BTC)4/3·2H2O,摩尔质量为439.28g/mol)的摩尔质量计算,下同〕、CO2压力为101.325kPa、45℃的最佳反应条件下,含不同取代基的底物能以69%~87%的产率得到三氟甲基-唑烷酮医药中间体。自由基捕获实验验证了该反应可能的反应机理。催化剂HKUST-1可循环使用4次仍保持良好催化活性和晶态结构。使用CS2替代CO2时,可得到具有中枢神经调节作用的三氟甲基-噻唑烷硫酮衍生物,体现出该体系对硫毒化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铜催化 三氟甲基化 二氧化碳 二硫化碳 唑烷酮 噻唑烷硫酮 催化技术
下载PDF
具有烯/炔烃分离性能的钴金属有机笼功能化石墨烯
11
作者 王赫 王铭 +1 位作者 刘艺伟 段春迎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31-337,共7页
为实现乙烯/乙炔高效分离,以联苯胺-吡啶-2-甲醛形成的双臂二齿有机配体与钴离子配位自组装合成了四面体金属有机笼(MOCs):Co4(LBA)6(ClO4)8(Co-LBA,LBA=[1,1′-联苯]-4,4′-二胺,N4,N4′-二(2-吡啶亚甲基)).结构分析表明Co-LBA的窗口尺... 为实现乙烯/乙炔高效分离,以联苯胺-吡啶-2-甲醛形成的双臂二齿有机配体与钴离子配位自组装合成了四面体金属有机笼(MOCs):Co4(LBA)6(ClO4)8(Co-LBA,LBA=[1,1′-联苯]-4,4′-二胺,N4,N4′-二(2-吡啶亚甲基)).结构分析表明Co-LBA的窗口尺寸(0.4 nm)恰好处于乙炔动力学直径(0.334 nm)和乙烯动力学直径(0.418 nm)之间.为避免Co-LBA微孔结构对乙炔吸附动力学的限制,进一步通过浸渍法将其分散到氧化石墨烯(GO)基底上,煅烧得到稳定的多级结构Co-LBA功能化石墨烯材料(Co-LBA@rGO).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N2吸附结果表明,在Co-LBA@rGO复合材料中,Co-LBA保持笼状结构且高度分散在石墨烯层间,从而使材料同时具有微孔和介孔两种分子扩散通道.在室温条件下,Co-LBA@rGO展示出显著的选择性吸附乙炔能力,p/p0为0.5时乙炔与乙烯吸附量比达到12.5,具有潜在的烯/炔烃分离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笼 石墨烯 烯/炔烃分离
下载PDF
醌氧化还原酶检测荧光探针制备及性能
12
作者 高旭 焦扬 段春迎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9-124,共6页
醌氧化还原酶的检测对提高癌症的诊断效果和预测药物的使用情况都十分重要,通过6步反应成功合成了一种用于醌氧化还原酶检测的荧光探针DBD-Q-1,探针由识别基团三甲基对苯醌和荧光团组成,使用核磁共振和高分辨质谱进行表征确定了其结构.... 醌氧化还原酶的检测对提高癌症的诊断效果和预测药物的使用情况都十分重要,通过6步反应成功合成了一种用于醌氧化还原酶检测的荧光探针DBD-Q-1,探针由识别基团三甲基对苯醌和荧光团组成,使用核磁共振和高分辨质谱进行表征确定了其结构.随着醌氧化还原酶浓度的增大,荧光探针的荧光逐渐增强.在此过程中荧光探针DBD-Q-1结构中的三甲基对苯醌部分脱去形成内酯结构,从而导致探针荧光增强.当向其中加入其他生命相关物质时,荧光探针的荧光并没有明显改变,探针表现出对醌氧化还原酶良好的选择性.荧光探针DBD-Q-1在细胞中展现出了对醌氧化还原酶良好的成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醌氧化还原酶 荧光探针 制备 性能
下载PDF
镁-三苯胺基金属有机框架的制备及其光/Lewis酸协同催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史雨生 宋靖修 +1 位作者 张铁欣 段春迎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635-1643,共9页
利用水热法将具有Lewis酸性的Mg^(2+)和光敏性的三苯胺三羧酸(H3TCA)自组装构筑了金属有机框架Mg-TCA,并通过SC-XRD表征了其晶体结构。UV-Vis、FL、CV等测试表明,Mg-TCA在可见光区(>400 nm)具有良好的吸收,其激发态氧化还原电位为-1.... 利用水热法将具有Lewis酸性的Mg^(2+)和光敏性的三苯胺三羧酸(H3TCA)自组装构筑了金属有机框架Mg-TCA,并通过SC-XRD表征了其晶体结构。UV-Vis、FL、CV等测试表明,Mg-TCA在可见光区(>400 nm)具有良好的吸收,其激发态氧化还原电位为-1.95V(vs.SCE)。以苯乙烯类化合物(0.2mmol)为底物、N-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NHPI)活性酯(0.3 mmol)为自由基前体、Mg-TCA(0.01 mmol)为催化剂、DMSO(2 mL)为溶剂和氧化剂,氮气保护,在405 nm LED下照射24 h,反应以30%~82%的产率生成相应的α-烷基苯乙酮。催化剂Mg-TCA循环使用2次后仍保持活性和晶态结构。机理研究表明,在反应过程中发生了光/Lewis酸协同催化,Mg-TCA中具有Lewis酸性的镁节点对NHPI活性酯的吸附作用拉近了其与光催化中心三苯胺的距离,从而提升了催化反应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三苯胺 光摧化 LEWIS酸 协同催化
下载PDF
L-蛋氨酸对发酵干酪用嗜热链球菌生长及代谢的影响
14
作者 李春 刘扬 +6 位作者 张国芳 毛雪 刘丽波 赵裕才 王婷婷 王晶莹 段春颖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0-96,共7页
为研究嗜热链球菌KLDS 3.0501降解L-蛋氨酸产生含硫风味物质(VSC)过程中的代谢情况,采用气-质联用法(GC-MS)、连续监测法及GB/T5009.124-2003《食品中氨基酸的测定》中的方法,分析L-蛋氨酸对KLDS 3.0501生长和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 为研究嗜热链球菌KLDS 3.0501降解L-蛋氨酸产生含硫风味物质(VSC)过程中的代谢情况,采用气-质联用法(GC-MS)、连续监测法及GB/T5009.124-2003《食品中氨基酸的测定》中的方法,分析L-蛋氨酸对KLDS 3.0501生长和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24 h后,产生甲硫醇(11.59%);培养48 h后,产生二甲基二硫(0.25%),同时甲硫醇相对含量减少至9.49%。胱硫醚裂解酶(C-S lyase)的比活力为(51.15±2.00)m U/mg。当培养基中不含L-蛋氨酸时,对数期至5 h,稳定期KLDS 3.0501酸化速率p H为0.45±0.04a;增加L-蛋氨酸质量浓度(>2.0 g/L)能延长对数期至6 h,且随L-蛋氨酸质量浓度的增加,稳定期菌体的酸化速率显著加快(P<0.05)。在整个生长期间,消耗量较大的是脯氨酸、天冬氨酸、亮氨酸(>0.3 g/L),其次是缬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等(0.15~0.3 g/L),甘氨酸、组氨酸、赖氨酸、精氨酸消耗量最低(<0.15 g/L)。KLDS 3.0501可作为干酪生产的发酵剂菌株,并在后熟期间形成其独特的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热链球菌 L-蛋氨酸 甲硫醇 二甲基二硫 酶活性
原文传递
视图时代环境下的当代文学传播
15
作者 段春英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47-49,共3页
在电子时代,影视这一年轻而充满活力的艺术形式在艺术实践中,用铺天盖地的图像推动了视图时代的到来。在社会文化急速转型时期,文学这一古老的文化形式表现出了更强大的包容性,它积极利用媒介物质电视、网络、电影等,不断朝着更高的层... 在电子时代,影视这一年轻而充满活力的艺术形式在艺术实践中,用铺天盖地的图像推动了视图时代的到来。在社会文化急速转型时期,文学这一古老的文化形式表现出了更强大的包容性,它积极利用媒介物质电视、网络、电影等,不断朝着更高的层次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图时代 文学 传播 媒介
下载PDF
P450酶启发的染料后修饰铁卟啉MOF光催化氧化
16
作者 张森 张铁欣 +1 位作者 何成 段春迎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527-2533,2553,共8页
受细胞色素P450酶氧化代谢的启发,将染料酸性红87(Acid Red 87)后修饰到金属有机框架PCN-222(Fe)中,构筑了非均相拟酶光催化剂Acid Red 87@PCN-222(Fe),拉近了染料与铁卟啉中心的距离,利用光致电子转移模拟P450的电子传递链。以1-(4-甲... 受细胞色素P450酶氧化代谢的启发,将染料酸性红87(Acid Red 87)后修饰到金属有机框架PCN-222(Fe)中,构筑了非均相拟酶光催化剂Acid Red 87@PCN-222(Fe),拉近了染料与铁卟啉中心的距离,利用光致电子转移模拟P450的电子传递链。以1-(4-甲氧基苯基)乙醇为模板底物,对光催化氧化的条件,如溶剂、电子牺牲剂、氧源等进行筛选,得到优化反应条件为:高碘酸钠53.5 mg(0.25 mmol),2,6-二甲基吡啶三氟甲磺酸盐32.2 mg(0.125 mmol),Acid Red 87@PCN-222(Fe)12.0 mg(6.25μmol),乙腈(2 mL),530 nm波长LED光照反应24 h。催化剂重复使用3次后仍保持活性和晶态结构。该催化体系对苄基碳氢键氧化具有良好的底物适用范围,可应用于非甾体类抗炎药匹美诺芬的区位选择性氧化,分离产率为48%,该体系还可将芳基硫醚类化合物氧化成相应的亚砜,体现其在精细化工制药、工业脱硫领域的应用潜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模拟 细胞色素P450酶 金属有机框架 有机染料 后修饰 光氧化 碳氢键活化 催化技术
下载PDF
香豆素基金属-有机笼对氨基葡萄糖的识别
17
作者 李亚楠 赵亮 +1 位作者 蔡俊凯 段春迎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004-2011,共8页
将发光性质优异的香豆素基团作为荧光信号单元引入有机配体H_(3)L,与过渡金属离子Zn(Ⅱ)配位自组装,构建了一例金属-有机笼状化合物Zn-L,利用主客体氢键弱作用实现了对氨基葡萄糖的选择性识别。高分辨质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结果显示,... 将发光性质优异的香豆素基团作为荧光信号单元引入有机配体H_(3)L,与过渡金属离子Zn(Ⅱ)配位自组装,构建了一例金属-有机笼状化合物Zn-L,利用主客体氢键弱作用实现了对氨基葡萄糖的选择性识别。高分辨质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结果显示,金属-有机笼状化合物Zn-L结构可能为M_(6)L_(4)的八面体构型,12个香豆素基团均匀分布在笼状结构的顶点,空腔带有窗口,允许尺寸合适的客体分子自由进出。主客体核磁滴定显示,氨基葡萄糖通过多重氢键作用与笼状结构相结合;高分辨质谱测试表明,笼状结构与氨基葡萄糖形成了物质的量比为1∶2的主客体包合物。荧光滴定光谱拟合结果显示,络合常数为1.6×10^(8) L^(2)/mol^(2),证实主客体间具有较强的络合作用,有利于笼状结构对氨基葡萄糖的选择性识别。氨基葡萄糖分子对Zn-L荧光强度淬灭高达93%,最低检测限为0.23μmol/L,而其他9种常见生物糖类小分子只能淬灭5%~20%,Zn-L对氨基葡萄糖分子具有选择性荧光响应,且可以应用于活细胞中氨基葡萄糖的荧光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笼 主客体作用 氨基葡萄糖 荧光响应 选择性识别 功能材料
下载PDF
针对代谢标志物的分子探针设计与合成
18
作者 段春迎 肖义 +1 位作者 樊江莉 朱为宏 《科技资讯》 2016年第18期178-178,共1页
肿瘤患者的早期准确诊断非常重要,发展简单方便及费用低的诊断新方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多数疾病的生物标志物都来自血清中的代谢物;但是血清中成分十分复杂,肿瘤代谢物含量低。关键科学问题在于如何,利用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分... 肿瘤患者的早期准确诊断非常重要,发展简单方便及费用低的诊断新方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多数疾病的生物标志物都来自血清中的代谢物;但是血清中成分十分复杂,肿瘤代谢物含量低。关键科学问题在于如何,利用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分子探针实现对实现在肿瘤发展初期血清标志物的诊断,由此大大提高肿瘤早期诊断率。该年度在改善荧光探针识别血清标志物的特异性、荧光探针设计新概念、新方法,以及新型荧光传感材料创制三个方面开展了创新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原创性研究成果。其中针对新型血清肿瘤标志物α-酮戊二酸、肿瘤细胞高尔基体环氧化酶标志物、溶酶体一氧化氮和粘度等特异性探针均为国际首创。对于肿瘤早期诊断以及分子、细胞水平研究肿瘤相关过程提供了重要工具。所提出的荧光探针设计新概念、新方法对于进一步创制高灵敏、高特异性、高稳定性荧光探针奠定基础;构建了基于染料和共聚型高分子、纳米颗粒的新型多功能荧光传感材料,不仅改善染料的荧光性质,而且提高了对肿瘤靶标的特异性识别能力,将进一步促进对肿瘤诊断的准确性,并且可能具备在诊断的同时发挥治疗肿瘤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分子探针 血清 肿瘤标志物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