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洲猪瘟病毒CD2v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多表位疫苗的设计 被引量:4
1
作者 田盼盼 秦晓东 +7 位作者 宋金星 万博 韩悦 姬鹏超 杜永坤 蒋大伟 吴亚楠 张改平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5,共5页
本试验运用各种生物信息学技术对非洲猪瘟病毒(ASFV)Georgia 2007/1株CD2v蛋白的理化性质、信号肽、跨膜区、抗原决定簇、抗原性、二级及三级空间结构进行初步分析并预测其B、T淋巴细胞的优势表位,从而设计以pET28a为载体的重组CD2v蛋... 本试验运用各种生物信息学技术对非洲猪瘟病毒(ASFV)Georgia 2007/1株CD2v蛋白的理化性质、信号肽、跨膜区、抗原决定簇、抗原性、二级及三级空间结构进行初步分析并预测其B、T淋巴细胞的优势表位,从而设计以pET28a为载体的重组CD2v蛋白的多表位疫苗。评估结果表明,CD2v蛋白是亲水性的分泌蛋白,含有11个抗原决定簇,其α螺旋、β转角、无规则卷曲和延伸链的比例为17.22%、5.28%、50.00%和25.70%。基于CD2v蛋白的多表位疫苗稳定性强,具有免疫原性且为非过敏原,有望成为防控非洲猪瘟的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CD2v蛋白 多表位疫苗 抗原表位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非洲猪瘟病毒p72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1
2
作者 靳家鑫 路闻龙 +5 位作者 赵旭阳 张帅 杜永坤 张改平 孙爱军 庄国庆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8-42,共5页
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B646L基因编码的结构蛋白p72是高度保守的抗原,常用作ASFV检测方法的建立。论文将截短的B646L基因连接在pET28b载体,重组质粒命名为pET28b-B646L。将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埃希氏菌BL21(DE3... 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B646L基因编码的结构蛋白p72是高度保守的抗原,常用作ASFV检测方法的建立。论文将截短的B646L基因连接在pET28b载体,重组质粒命名为pET28b-B646L。将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埃希氏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纯化p72蛋白并免疫Balb/c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Western blot和IFA验证结果表明,成功获得1株IgG1亚型的ASFV p72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可为建立ASFV血清学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p72蛋白 原核表达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猪肾上皮细胞Ⅰ型干扰素受体1敲除对伪狂犬病毒复制的影响
3
作者 邵科宇 张爽 +6 位作者 段利芳 马英先 郭玉堃 李佳佳 刘晓贺 杜永坤 褚贝贝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41-746,共6页
目的探讨Ⅰ型干扰素受体1 (IFNAR1)对伪狂犬病病毒(PRV)复制的影响。方法以慢病毒介导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猪肾上皮细胞(PK15)敲除IFNAR1基因的稳定细胞系。运用细胞活力检测、荧光观察、流式细胞术检测、滴度测定、Real-tim... 目的探讨Ⅰ型干扰素受体1 (IFNAR1)对伪狂犬病病毒(PRV)复制的影响。方法以慢病毒介导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猪肾上皮细胞(PK15)敲除IFNAR1基因的稳定细胞系。运用细胞活力检测、荧光观察、流式细胞术检测、滴度测定、Real-time PCR等技术进行IFNAR1功能验证。结果随着PRV感染时间延长,敲除IFNAR1基因可以显著促进PRV-TK mRNA的转录,PRV-gE蛋白的翻译以及子代病毒的毒力。结论IFNAR1在抑制PRV增殖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肾上皮细胞 Ⅰ型干扰素受体1 伪狂犬病病毒 基因编辑 免疫印迹法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非洲猪瘟病毒K205R蛋白的原核表达与单克隆抗体制备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寅龙 郑南南 +6 位作者 吴宏举 侯浩宇 李潮 张昂克 韩世充 吴亚楠 杜永坤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7,共7页
为研发非洲猪瘟病毒的免疫检测试剂提供素材,制备非洲猪瘟病毒K205R蛋白的单克隆抗体。采用PCR方法扩增K205R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0a-K205R,将重组质粒pET-30a-K205R转化到大肠埃希氏菌BL21(DE3)中并通过IPTG诱导表达ASFV K205R... 为研发非洲猪瘟病毒的免疫检测试剂提供素材,制备非洲猪瘟病毒K205R蛋白的单克隆抗体。采用PCR方法扩增K205R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0a-K205R,将重组质粒pET-30a-K205R转化到大肠埃希氏菌BL21(DE3)中并通过IPTG诱导表达ASFV K205R蛋白。将纯化出的蛋白乳化后免疫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能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将筛选出来的单克隆细胞注射至小鼠腹腔中,待小鼠腹部膨大时收集腹水,通过ELISA方法鉴定腹水效价、Western blot和IFA鉴定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及反应原性,并对单克隆抗体亚型进行鉴定。经SDS-PAGE鉴定,重组ASFV K205R蛋白成功表达。Western blot分析显示,His标签抗体能够特异性识别重组表达的ASFV K205R蛋白,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以及反应原性。通过细胞融合和细胞筛选得到1株能稳定分泌抗ASFV K205R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将其命名为1C3G6。ELISA检测腹水中抗体效价为1∶100000。Western blot和IFA鉴定结果显示单克隆抗体1C3G6与K205R蛋白反应性良好。通过亚型鉴定,单克隆抗体1C3G6的重链为IgG2b类,轻链为Kappa型。经Western blot和IFA鉴定,筛选得到的1C3G6单克隆抗体可以特异性识别原核系统和真核系统表达的K205R蛋白,说明该抗体具有良好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K205R蛋白 原核表达 单克隆抗体 Western blot鉴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