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70年来中国风沙地貌学的发展 被引量:32
1
作者 董治宝 吕萍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09-528,共20页
风是除流水之外塑造地球景观的第二大流体,以其为外营力形成的风沙地貌在全球干旱区广泛分布,超过40%的全球陆地面积受风沙地貌过程的影响,与人类生存环境存在着密切的关系,19世纪末以来受到国际学术界的持续关注。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 风是除流水之外塑造地球景观的第二大流体,以其为外营力形成的风沙地貌在全球干旱区广泛分布,超过40%的全球陆地面积受风沙地貌过程的影响,与人类生存环境存在着密切的关系,19世纪末以来受到国际学术界的持续关注。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广泛发育风沙地貌,但风沙地貌研究比国际研究晚半个多世纪,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本文总结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风沙地貌学发展的3个阶段:初创阶段(1949-1977年)、充实发展阶段(1978-1999年)和国际化研究阶段(2000年至今)。现在中国风沙地貌研究的水平整体与国际并行,部分领先。中国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风沙地貌研究工作包括沙丘移动规律、风沙地貌区域综合研究、中国独特风沙地貌发育演变过程、戈壁地貌学研究、沙丘二次流以及地外星球的探索研究。中国风沙地貌学研究有在未来领跑国际研究的潜势,但风沙地貌学家必需有4个方面的战略思考,即综合集成、地球系统科学引领、全球视野和深空时代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地貌 中国沙漠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基于多旋翼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的沙丘三维形态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钱广强 杨转玲 +1 位作者 董治宝 田敏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25,共8页
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测量方法,具有高效率、高精度、非接触、大范围等优点。本研究采用多旋翼无人机,结合精确测定的地面控制点,实现了对新月形沙丘群三维形态的精确测量。结果表明: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的均方根误... 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测量方法,具有高效率、高精度、非接触、大范围等优点。本研究采用多旋翼无人机,结合精确测定的地面控制点,实现了对新月形沙丘群三维形态的精确测量。结果表明: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的均方根误差小于18 mm,可以满足大比例尺地形测量的要求。利用该技术获取的多种测量参数表明,新月形沙丘二维与三维形态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基于这些关系,可以实现二维遥感影像量测结果向沙丘高度、沙丘体积等三维参数的转换。沙丘剖面形态可以采用非线性函数精确描述,为沙丘形态精确建模提供了参考。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获取的沙丘三维形态参数,对于深入认识沙丘形态动力过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月形沙丘 无人机 倾斜摄影 沙丘形态 三维测量
原文传递
库姆塔格沙漠沉积物粒度端元特征及其物源启示 被引量:24
3
作者 梁爱民 屈建军 +7 位作者 董治宝 苏志珠 吴波 张正偲 钱广强 高君亮 庞营军 张彩霞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3-42,共10页
关于沙漠沉积物粒度的研究已经开展得十分广泛,但是从粒度资料中提取沙漠沉积物的搬运和物源信息的工作仍较薄弱。为此,将端元模型分析技术应用到沙漠沉积物物源判断研究中,对库姆塔格沙漠的沉积物(包括沙丘和丘间地)进行粒度端元提取,... 关于沙漠沉积物粒度的研究已经开展得十分广泛,但是从粒度资料中提取沙漠沉积物的搬运和物源信息的工作仍较薄弱。为此,将端元模型分析技术应用到沙漠沉积物物源判断研究中,对库姆塔格沙漠的沉积物(包括沙丘和丘间地)进行粒度端元提取,并结合各端元的沉积动力特征、空间分布格局及与潜在物源的对比,对沙漠的物质来源进行了判断。结果表明:端元1(66.90~309.52μm)为由三垄沙、雅丹和阿尔金山冲洪积物共同组成的细粒跃移质;端元2(163.48~586.00μm)为全由三垄沙和雅丹贡献的较粗跃移质;端元3(309.52~2 711.36μm和66.90~143.90μm)则为被后期改造了的阿尔金山冲洪积物。通过各端元的空间分布格局和与潜在物源沉积物端元的对比,我们认为三垄沙、雅丹和阿尔金山冲洪积物均为库姆塔格沙漠沙丘和丘间地提供了物源供应,但北部的三垄沙和雅丹对沙丘贡献较多,而南部的阿尔金山冲洪积物则对丘间地贡献较多。另外,通过对端元1的分析,我们更倾向于认为在库姆塔格沙漠沉积物的部分粒级和局部地区存在丘间地为沙丘提供物源这一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 端元分析 物源 库姆塔格沙漠
原文传递
黄河流域沙漠化空间格局与成因 被引量:23
4
作者 胡光印 董治宝 +3 位作者 逯军峰 杨林海 南维鸽 肖锋军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13-224,共12页
黄河流域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有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黄淮海平原4个地貌单元,总面积为79.6万km^(2)。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沙漠化是中国北方干旱、... 黄河流域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有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黄淮海平原4个地貌单元,总面积为79.6万km^(2)。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沙漠化是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以及部分半湿润地区主要的土地退化形式,沙漠化对黄河流域,尤其是流域中、上游地区的影响较大。为了全面掌握黄河流域的沙漠化土地空间分布特征,本研究以Landsa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获得了黄河流域2010年的沙漠化土地分布数据。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内沙漠化土地面积为128667 km^(2),占流域总面积的16.2%;黄河上游的沙漠化土地面积最大,然后依次是黄河中游、黄河源区、黄河下游,沙漠化土地面积分别为89341、21426、17894、7 km^(2),分别占全流域沙漠化土地总面积的69.4%、16.7%、13.9%、0.01%。黄河流域的沙漠化土地绝大部分分布于内蒙古,其沙漠化土地面积为91398 km^(2),占全流域沙漠化土地面积的71.0%;其次是青海,沙漠化土地面积为17432 km^(2),占全流域沙漠化土地面积的13.5%;陕西和宁夏的沙漠化土地面积分别占全流域沙漠化土地面积的8.3%和6.5%。黄河流域的沙漠化空间格局主要是降水量与沙源空间耦合的结果,流域92.6%(119114 km^(2))的沙漠化土地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黄河流域的沙漠化总体上经历了快速发展—发展放缓—明显逆转的过程,沙漠化大幅度的变化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所致,在过去几十年间风速持续减小对沙漠化逆转的积极作用也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化 分布格局 黄河 黄河流域
原文传递
柴达木盆地风况及输沙势特征 被引量:18
5
作者 陈宗颜 董治宝 +2 位作者 汪青春 鄂崇毅 刘飞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5-203,共9页
利用柴达木盆地13个气象站的风资料,分析了盆地风况和输沙势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盆地年平均风速2.0~4.4 m·s^-1,自盆地南、北边缘山地到盆地中部逐渐降低。盆地西部主风向为偏西风,风向较集中;东部主风向为偏东风,风向较分散... 利用柴达木盆地13个气象站的风资料,分析了盆地风况和输沙势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盆地年平均风速2.0~4.4 m·s^-1,自盆地南、北边缘山地到盆地中部逐渐降低。盆地西部主风向为偏西风,风向较集中;东部主风向为偏东风,风向较分散。(2)盆地年平均起沙风速7.0~8.2 m·s^-1,起沙风频率5.1%~26.1%,主要发生在冬、春季,风向以WNW和W为主。(3)盆地输沙势34.0~462.3 VU,盆地西北部属于高风能环境,中部及东南部属于低-中风能环境,方向变率0.45~0.91,风况为窄单峰或宽单峰风况,盆地西北部和东南部差异较大,东部德令哈站与其他地区的合成输沙势方向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况 起沙风 输沙势 柴达木盆地
原文传递
沙地柏人工林和天然林风沙土特性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拓飞 董治宝 +3 位作者 南维鸽 杨树俊 武玉叶 李强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0-87,共8页
为了深入了解固沙植被恢复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毛乌素沙地东南缘沙地柏人工林和天然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灌丛下5个土层(0-100 cm)的土壤样品,分析其土壤颗粒组成及8个理化指标,探讨了沙地柏生长对风沙土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研... 为了深入了解固沙植被恢复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毛乌素沙地东南缘沙地柏人工林和天然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灌丛下5个土层(0-100 cm)的土壤样品,分析其土壤颗粒组成及8个理化指标,探讨了沙地柏生长对风沙土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粒度组成以砂粒(体积分数97.09%)为主,其次是粉粒和黏粒,并形成以中砂(50.26%)为主的单峰,土壤弱碱性,其养分含量整体水平低,且具有明显表层聚集现象。土壤养分含量与土壤粒度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表现为土壤有机质、速效钾和盐分含量与细沙物质(粒径<100μm)含量呈线性正相关,与粗砂物质(100~500μm)呈线性负相关。沙地柏生长对风沙土改良效果呈现出人工林16 a树龄优于7 a树龄,天然林地迎风坡优于背风坡。整体上,造林时间增加土壤颗粒的粗细分配趋于良好态势发展,土壤结构优化,土地荒漠化进程减缓。因此,沙地柏可作为毛乌素沙地生态恢复工程的优良灌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土 改良效果 颗粒粒度 沙地柏
下载PDF
若尔盖盆地起沙风风况与输沙势特征 被引量:16
7
作者 胡光印 董治宝 +2 位作者 张正偲 周明 尚伦宇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0-24,共5页
采用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若尔盖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研究站实测的风速、风向数据(每小时记录),对若尔盖盆地起沙风风况与输沙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若尔盖盆地年平均风速为2.59 m·s-1,春季平均风速3.14 m·s-1,夏... 采用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若尔盖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研究站实测的风速、风向数据(每小时记录),对若尔盖盆地起沙风风况与输沙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若尔盖盆地年平均风速为2.59 m·s-1,春季平均风速3.14 m·s-1,夏季、秋季、冬季的风速较小且相差不大,平均风速分别为2.45、2.24、2.53 m·s-1。起沙风占全年风速记录的8.75%,主要来自WNW、NE和NNE方向,分别占起沙风的26.23%、16.70%和15.27%。若尔盖盆地的年输沙势为66.44 VU,属于低风能环境(≤200 VU);年合成输沙势为36.22 VU,合成方向为155°(SSE);年输沙势的方向变率指数(RDP/DP)为0.55,属于中变率(0.3~0.8);从方向上来看,年输沙势主要来自于WNW,占年输沙势的37.36%;其次为ENE,占16.08%。该地区的输沙势还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春季输沙势最大,为31.58 VU,占年输沙势的47.54%;其次是冬季,输沙势为19.91 VU,占全年的29.96%。春季和冬季合成输沙势的方向分别为155°(SSE)和122°(ESE),该地区的风沙运移方向与年合成输沙势的方向(SSE)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若尔盖盆地 起沙风 输沙势 沙漠化 黄河源区 青藏高原
原文传递
库鲁克沙漠风沙地貌与沙丘移动 被引量:15
8
作者 杨军怀 董治宝 +3 位作者 刘铮瑶 李超 陈国祥 石唯康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8,共8页
库鲁克沙漠位于塔里木河下游以东,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风况资料和Google Earth卫星影像,对该沙漠的风沙地貌及其移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库鲁克沙漠风能环境属于低至中等;合成输沙势方向为西南至西南偏西方向;方... 库鲁克沙漠位于塔里木河下游以东,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风况资料和Google Earth卫星影像,对该沙漠的风沙地貌及其移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库鲁克沙漠风能环境属于低至中等;合成输沙势方向为西南至西南偏西方向;方向变率属于中等。具有风积和风蚀两种地貌类型,风积地貌类型主要包括平沙地、灌丛沙丘、新月形沙垄、新月形沙丘及沙丘链、复合新月形沙丘和复合型沙丘链,风蚀地貌类型主要为雅丹。沙漠西部新月形沙丘的移动方向为西南偏西方向,与当地合成风向大体一致。沙丘移动速率为9.5~37.8 m·a^-1,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主要取决于当地风况、沙丘高度和沙丘密度等因素,与沙丘高度和沙丘密度呈指数负相关关系。沙丘的形成发育及其移动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而这种复杂性塑造了丰富的风沙地貌类型及其区域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风沙地貌 沙丘地貌学 沙丘移动 库鲁克沙漠
原文传递
1957—2014年库布齐沙漠地面风场特征 被引量:14
9
作者 肖南 董治宝 +4 位作者 南维鸽 崔徐甲 李超 肖巍强 李露露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28-636,共9页
风对沙漠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起沙风是塑造沙漠地貌格局的主要动力。根据1957—2014年库布齐沙漠周边4个基准气象站的地面风资料,从风速、风向和输沙势等方面分析库布齐沙漠的地面风场特征。结果显示:(1)库布齐沙漠的起沙风频率与平均... 风对沙漠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起沙风是塑造沙漠地貌格局的主要动力。根据1957—2014年库布齐沙漠周边4个基准气象站的地面风资料,从风速、风向和输沙势等方面分析库布齐沙漠的地面风场特征。结果显示:(1)库布齐沙漠的起沙风频率与平均风速有很高的相关性;(2)年平均风速为2.7 m·s^(-1),全年盛行风向为WNWNW,为中等变率锐双峰风况,合成输沙风向约为310°。4月风速最大,为中等变率环境;8月风速较小,为高变率环境;1月风速最小,为低变率环境。3—6月风速最大,风向集中度一般;11月至翌年2月风速较大,风向集中度高;7—10月风速最小,风向集中度差;(3)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和2007年前后风速、起沙风频率和输沙势发生了较大变化,尤其是2007年前后由减小向增大发展;(4)大气环流和地表粗糙度的改变是库布齐沙漠地面风场变化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风场 起沙风 输沙势 风况 库布齐沙漠
原文传递
人工固沙措施对沙丘沉积物特征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刘铮瑶 董治宝 +2 位作者 赵杰 李露露 肖巍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83-1391,共9页
为探明人工铺设尼龙网状固沙措施对风沙危害的影响,以腾格里沙漠东南部人工固定沙丘、两类自然流动沙丘以及防护林的地表沉积物和结皮为研究对象,研究沙丘不同位置、不同深度沉积物的颗粒组成、土壤有机质、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 为探明人工铺设尼龙网状固沙措施对风沙危害的影响,以腾格里沙漠东南部人工固定沙丘、两类自然流动沙丘以及防护林的地表沉积物和结皮为研究对象,研究沙丘不同位置、不同深度沉积物的颗粒组成、土壤有机质、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等养分特征。结果表明:(1)人工固定沙丘和自然流动沙丘粒度组成和土壤养分含量都存在显著差异(P<0.5),沙障的防风,固沙和土壤改良作用明显。(2)人工固定沙丘各个地貌位置沉积物粒度频率曲线均出现三峰,反映了沙障对粉尘沉积物的拦截作用,体现了沙障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过程;分选性随风向逐渐变差,随着粒径变细而好;偏度和峰度明显高于其他。(3)整个研究区沉积物偏碱性,影响着土壤养分含量。人工固定沙丘养分含量最高,有效氮和有机质含量均为最大,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略低于对比林,其粉沙物质含量与养分含量成正比。(4)人工固定沙丘的沙丘迎、背风坡均有植被分布,并覆有土壤物理结皮,沉积物粒级分配较自然发育的流动沙丘分散,养分含量增加。由此可见,沙障对沙区的土壤环境和生态环境改善具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丘 粒度 结皮 养分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中部风成沙的组成与微形态特征 被引量:14
11
作者 陈国祥 董治宝 +4 位作者 崔徐甲 肖巍强 李露露 杨军怀 石唯康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73-483,共11页
分析了毛乌素沙地中部流动沙丘与固定-半固定沙丘沉积物粒度、元素和微形态特征。结果表明:流动沙丘沙和固定-半固定沙丘沙均以细沙和中沙为主,流动沙丘沙的分选性较好,而固定-半固定沙丘沙的分选性较差,沙丘在频繁强烈的风沙活动环境... 分析了毛乌素沙地中部流动沙丘与固定-半固定沙丘沉积物粒度、元素和微形态特征。结果表明:流动沙丘沙和固定-半固定沙丘沙均以细沙和中沙为主,流动沙丘沙的分选性较好,而固定-半固定沙丘沙的分选性较差,沙丘在频繁强烈的风沙活动环境下跃移搬运,且搬运方式一定,搬运动力稳定。与上部陆壳平均化学组成(UCC)相比,常量元素SiO_2和Na_2O富集,其余均亏损,而微量元素中,Co富集明显。沙丘沙物质CIA值与上部陆壳平均值接近,表明沙丘经历了低等的化学风化。流动沙丘和固定-半固定沙丘颗粒磨圆度普遍较差,大多呈现棱角状或次棱角状外形,真正圆状外形较少。风成环境的典型标志碟形撞击坑占比很大,推断毛乌素沙地中部气候相对干燥,机械作用占主导地位,化学风化作用甚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形态 沉积物 粒度 地球化学元素 毛乌素沙地
原文传递
巴丹吉林沙漠边缘沉积物粒度和微形态特征空间分异 被引量:14
12
作者 刘铮瑶 董治宝 +6 位作者 萨日娜 杨军怀 陈国祥 刘永林 罗万银 杨转玲 肖南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45-953,共9页
为了探讨巴丹吉林沙漠风沙沉积物特征分异规律,采用野外实地采集和实验分析的方法,对沙漠边缘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和微形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巴丹吉林沙漠边缘地区整体以细沙为主,中沙与极细沙次之;从局部上看,东南部以中沙为主,北部... 为了探讨巴丹吉林沙漠风沙沉积物特征分异规律,采用野外实地采集和实验分析的方法,对沙漠边缘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和微形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巴丹吉林沙漠边缘地区整体以细沙为主,中沙与极细沙次之;从局部上看,东南部以中沙为主,北部以粉沙黏土为主,西部地区以粗沙和极粗沙为主,与主导风向(西风和西北风)的分选作用一致。(2)北部和南部分别受河流和山脉影响,平均粒径较小,其余地区无明显差异。分选性在东南部最佳。粒度参数关系表明分选性在南部地区随着粒径变小而变好,偏度值随粒径变小而降低,峰度值随粒径变小而变宽,而在其他地区并没有明显的规律。(3)石英沙颗粒形态多为长形和圆形。整体磨圆度适中,其中西北部磨圆度最好,西南部和南部磨圆度最差。表面特征标志以干旱风成环境下的机械沉积作用的坑状为主,西北和东南部出现大量硅质球和硅质鳞片表明除机械沉积作用外,还具备化学沉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丹吉林沙漠 沉积物 粒度 微形态 空间分异
原文传递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沙丘主要灌木的种群数量动态 被引量:13
13
作者 朱春鸣 董治宝 +3 位作者 刘铮瑶 肖南 杨军怀 冯淼彦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9-137,共9页
种群数量动态的研究是认识种群的生存现状及发展动态的前提。通过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上主要固沙灌木的样地调查,分析了固沙灌木的年龄结构,建立了3种沙丘上固沙灌木的静态生命表和存活曲线。结果表明:(1... 种群数量动态的研究是认识种群的生存现状及发展动态的前提。通过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上主要固沙灌木的样地调查,分析了固沙灌木的年龄结构,建立了3种沙丘上固沙灌木的静态生命表和存活曲线。结果表明:(1)固沙灌木的存活个体数呈逐级递减的趋势,幼龄个体占有很高的比例;固定沙丘上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呈现Ⅰ型存活曲线,种群退化,白梭梭(Haloxylon persicum)呈现Ⅱ型存活曲线,种群稳定;(2)半固定沙丘上白梭梭呈Ⅱ型存活曲线,种群相对稳定;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和油蒿(Artemisia ordosica)均呈现Ⅰ型存活曲线,种群处于退化状态;(3)流动沙丘上沙拐枣呈现Ⅲ型存活曲线,种群有较大的增长潜力,白梭梭呈现出Ⅱ型存活曲线,种群相对稳定,油蒿呈现出Ⅰ型存活曲线,种群处于不稳定的退化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种群数量动态 生命表 存活曲线
原文传递
汾渭平原典型城乡PM2.5中多环芳烃特征与健康风险 被引量:11
14
作者 蔡瑞婷 肖舜 +9 位作者 董治宝 曹军骥 张宁宁 刘随心 沈振兴 徐红梅 陶燕 李星敏 王鑫 王雨萌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40-752,共13页
为查明汾渭平原典型城乡地区重度污染天气PM2.5中多环芳烃(PAHs)污染特征及其人群健康效应,本文于2018—2019年冬季分别选取西安和陇县作为城乡对比参照点,采集了重度污染天气PM2.5颗粒态气溶胶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 为查明汾渭平原典型城乡地区重度污染天气PM2.5中多环芳烃(PAHs)污染特征及其人群健康效应,本文于2018—2019年冬季分别选取西安和陇县作为城乡对比参照点,采集了重度污染天气PM2.5颗粒态气溶胶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样品中具有"三致效应"的15种PAHs含量及组分特征,使用特征比值法及主成分法进行PAHs源解析,并分析了气象因素对PAHs质量浓度的可能影响,通过对苯并芘(BaP)等效毒性浓度和终生超额致癌风险度(ILCR)的计算,对人群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西安与陇县在重度污染天气条件下PM2.5中15种PAHs总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43.78 ng/m^(3)、609.39 ng/m^(3),其中4~6环PAHs占比最高;且PAHs浓度与气温、气压及风速呈显著负相关,与相对湿度则无明显相关性。西安PAHs污染主要来自燃烧源与交通排放源,而煤炭及生物质燃烧是造成陇县PAHs质量浓度偏高的主要原因。健康风险评估结果显示,重污染天气下陇县人群通过呼吸引发的致癌风险要高于西安,女性致癌风险高于男性,成人致癌风险高于儿童,且两地区成人ILCR值均超过风险阈值,存在潜在致癌风险,儿童则无明显致癌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多环芳烃 重污染天气 污染特征 健康风险 汾渭平原
原文传递
青海共和盆地风况及风沙地貌 被引量:11
15
作者 陈宗颜 董治宝 汪青春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92-499,共8页
利用共和盆地茶卡、共和、贵南站2012—2015年的风资料,分析盆地风向、风速和输沙势的变化特征,并结合Google Earth高清影像,对盆地风能环境与风沙地貌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盆地年平均风速1.6~2.7m·s^(-1),西北部、中部和东南部... 利用共和盆地茶卡、共和、贵南站2012—2015年的风资料,分析盆地风向、风速和输沙势的变化特征,并结合Google Earth高清影像,对盆地风能环境与风沙地貌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盆地年平均风速1.6~2.7m·s^(-1),西北部、中部和东南部年起沙风出现的频率分别为7.7%、3.5%、0.9%,起沙风主要发生在冬、春季,风向以WNW和W为主。(2)盆地属于低风能环境,风沙活动自西北部向东南部减弱,方向变率指数0.7~0.96,风况为窄单峰或宽单峰风况,西北部和中部风向变率属于低变率,东南部属于中等变率,合成输沙方向较一致,为281.0°~286.7°。(3)盆地沙丘类型有新月形沙丘(链)、格状沙丘、复合型链状沙丘、沙山、沙垄、抛物线沙丘等,沙丘类型和风况较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和盆地 风况 输沙势 风沙地貌
原文传递
西安重度以上污染天气PM2.5重金属污染特征与健康风险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鑫 肖舜 +9 位作者 董治宝 曹军骥 张宁宁 刘随心 沈振兴 徐红梅 管清玉 陶燕 蔡瑞婷 王雨萌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19,共10页
为研究汾渭平原核心城市(西安)重度以上污染天气PM2.5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月采集的PM2.5大气颗粒物样品,分析采样期间重度以上污染天气(AQI>200)PM2.5中与人群暴露健康风险关联的9种典型重金属成分,利... 为研究汾渭平原核心城市(西安)重度以上污染天气PM2.5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月采集的PM2.5大气颗粒物样品,分析采样期间重度以上污染天气(AQI>200)PM2.5中与人群暴露健康风险关联的9种典型重金属成分,利用相关性分析揭示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运用富集因子、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判断来源,借助美国EPA风险暴露模型表征重金属健康风险水平。结果表明:PM2.5平均浓度191.49±48.67μg·m-3,重金属的平均浓度(ng·m-3)顺序为Zn(324.98)、Mn(123.52)、Pb(118.59)、Cu(46.78)、As(18.11)、Cr(16.24)、Ni(5.37)、V(4.59)、Co(3.13)。致癌重金属中Cr与风速呈显著负相关(-0.462),Ni与气压呈显著负相关(-0.503)、Co与温度呈显著负相关(-0.506)。Zn、Pb、As污染与人为源密切相关,Ni、Co、Cu污染是自然源和人为源的共同作用;交通和燃煤排放、风飏粉尘、岩石风化排放一次气溶胶是重金属的主要来源。Mn元素具有较大非致癌风险,其他元素非致癌风险可忽略;Cr、As、Co风险值高于一般可接受水平,具有潜在致癌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重金属 污染特征 健康风险 汾渭平原核心城市
原文传递
毛乌素沙地沙产业发展条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铮瑶 董治宝 +3 位作者 刘永林 崔徐甲 肖巍强 韩红珠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81-888,共8页
沙产业对沙漠的生态环境改善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贡献,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更是迎来新的契机。结合数理统计以及SWOT分析等研究方法综合分析和评价毛乌素沙地气候变化、生态环境变化以及内外资源条件。结果表明:(1)在气候... 沙产业对沙漠的生态环境改善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贡献,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更是迎来新的契机。结合数理统计以及SWOT分析等研究方法综合分析和评价毛乌素沙地气候变化、生态环境变化以及内外资源条件。结果表明:(1)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毛乌素沙地降水有所增加,风速逐渐减小,植被覆盖率不断提高,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条件逐渐改善。(2)毛乌素沙地土地、光热、水、旅游及政策等资源条件具有明显的优势。毛乌素沙地逐渐改善的自然环境以及优势资源可为沙产业的发展提供动力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产业 毛乌素沙地 植被覆盖率 SWOT分析
原文传递
广东省东海岛海岸老鼠艻(Spinifex littoreus)草丛沙堆形态及沉积特征 被引量:10
18
作者 冯淼彦 董治宝 +5 位作者 黄日辉 刘铮瑶 肖南 杨军怀 陈国祥 朱春鸣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7-176,共10页
海岸草丛沙堆广泛分布于中国的海岸地区,然而国内对其的研究还相对较少。为了探讨海岸草丛沙堆的形态特征及其沉积过程的相关机制,采用野外考察和实验分析的方法,对广东东海岛的老鼠艻(Spinifex littoreus)草丛沙堆的形态、空间位置及... 海岸草丛沙堆广泛分布于中国的海岸地区,然而国内对其的研究还相对较少。为了探讨海岸草丛沙堆的形态特征及其沉积过程的相关机制,采用野外考察和实验分析的方法,对广东东海岛的老鼠艻(Spinifex littoreus)草丛沙堆的形态、空间位置及沉积物粒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沙堆呈锥形或蝌蚪形,沙堆长轴\,短轴和高度协同增长,迎风坡坡长对沙堆高度的影响突出,而背风坡坡长则对长轴的贡献更大;老鼠艻植被覆盖面积直接影响沙堆形态和沙堆体积。(2)沙堆发育于最大高潮线以上,沉积物粒度特征表明其沉积物主要来自邻近海滩。(3)合成输沙方向与沙堆长轴的走向基本一致,表明草丛沙堆沉积物主要受向岸风的控制。(4)草丛沙堆与海岸前丘的沉积物粒度特征高度一致,表明风沙流借草丛沙堆为"跳板",不断向内陆输送,并可通过草丛沙堆相互拼接继而形成海岸前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丛沙堆 形态特征 风沙沉积 老鼠艻(Spinifex littoreus) 东海岛
原文传递
戈壁沙尘释放过程与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正偲 潘凯佳 +2 位作者 梁爱民 董治宝 李兴财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91-900,共10页
戈壁是中国西北干旱区的重要地表类型之一,被认为是我国乃至于中亚的沙尘暴源区。受戈壁特殊下垫面影响,沙尘释放过程与机理明显不同于沙漠等其他地表类型。系统分析了影响沙尘释放过程的风动力系统、地貌格局和下垫面特征;从摩阻起动... 戈壁是中国西北干旱区的重要地表类型之一,被认为是我国乃至于中亚的沙尘暴源区。受戈壁特殊下垫面影响,沙尘释放过程与机理明显不同于沙漠等其他地表类型。系统分析了影响沙尘释放过程的风动力系统、地貌格局和下垫面特征;从摩阻起动风速和地表粗糙度的角度探讨了戈壁沙尘释放的机理。最后在总结前人工作基础上,结合区域和全球沙尘释放模型的需要,提出加强戈壁地表性质参数化过程、戈壁区沙源甄别和沙尘释放机理是戈壁沙尘释放研究的重中之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戈壁 沙尘 过程与机理
原文传递
柴达木盆地西北部长垄状雅丹沉积物粒度特征 被引量:9
20
作者 郜学敏 董治宝 +4 位作者 段争虎 崔徐甲 刘铮瑶 陈国祥 张彩霞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9-85,共7页
雅丹是干旱区常见的风蚀地貌,也是风沙地貌学界关注和争论的焦点。以柴达木盆地西北部冷湖地区的典型长垄状雅丹为对象,对其出露剖面的沉积物粒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垄状雅丹沉积物中粉沙组分含量最高,平均为44.03%;沙粒组分... 雅丹是干旱区常见的风蚀地貌,也是风沙地貌学界关注和争论的焦点。以柴达木盆地西北部冷湖地区的典型长垄状雅丹为对象,对其出露剖面的沉积物粒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垄状雅丹沉积物中粉沙组分含量最高,平均为44.03%;沙粒组分含量次之,平均为35.99%;黏粒组含量最低,平均为19.98%。沉积物频率曲线既有主次峰明确的双峰分布曲线,也有主次峰不明确的双峰和单峰分布曲线;前者可能为风力搬运堆积形成的沉积物,后两种曲线宽平,沉积物分选性差,可能为湖相沉积形成。沉积粒度参数在垂直剖面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但是粒度参数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长垄状雅丹沉积物呈明显的软硬岩层(即沙质亚砂土与粉质黏土或沙质亚黏土与粉质亚黏土)互层的现象,这为风力的吹蚀和磨蚀作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丹 粒度 柴达木盆地 冷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