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拖曳式海洋三分量磁力梯度仪的数据处理方法与应用
1
作者 党凌峰 吴招才 +1 位作者 董崇志 张家岭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90,共10页
拖曳式海洋三分量磁力梯度仪能够同时获得地磁三分量和磁力梯度数据,与传统的拖曳式总场磁力仪相比具有降低船磁干扰和抵抗地磁日变影响等优点,也存在灵敏度误差、零点偏移误差、正交性误差和位置误差等校准处理的难点。在实际航次中用... 拖曳式海洋三分量磁力梯度仪能够同时获得地磁三分量和磁力梯度数据,与传统的拖曳式总场磁力仪相比具有降低船磁干扰和抵抗地磁日变影响等优点,也存在灵敏度误差、零点偏移误差、正交性误差和位置误差等校准处理的难点。在实际航次中用拖曳式海洋三分量磁力梯度仪实测得到一条剖面数据,经校准后与G880磁力仪重复线测量的地磁总场数据进行外符合精度评价,表明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根据三分量磁力梯度数据计算得到其张量不变量以及磁边界走向图,并结合欧拉反褶积计算,对测线上的磁源体进行了有效识别和解释。结果显示拖曳式海洋三分量磁力梯度仪能够有效获得地磁总场、分量及梯度等多参量信息,可为海洋地磁场测量提供更有效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三分量 标量校准 磁力梯度张量 磁边界走向图 欧拉反褶积
下载PDF
利用海底地震仪探测碳泄漏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魏垚 牛雄伟 +4 位作者 虞嘉辉 宫文斐 董崇志 卫小冬 阮爱国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92-410,共19页
海底碳封存是解决全球温室效应,提高碳汇的重要手段.然而,海底碳封存会存在碳泄漏的风险,因此有必要对碳储层结构和海底碳泄漏进行监测.其中,一种有效的监测手段是海底地震仪(OBS)多波多分量地震探测.本文介绍了使用OBS探测技术对储层... 海底碳封存是解决全球温室效应,提高碳汇的重要手段.然而,海底碳封存会存在碳泄漏的风险,因此有必要对碳储层结构和海底碳泄漏进行监测.其中,一种有效的监测手段是海底地震仪(OBS)多波多分量地震探测.本文介绍了使用OBS探测技术对储层结构和海底地壳内流体的探测实例:主要包括二维、三维台阵OBS试验,使用的方法为走时反演、各向异性分析以及微地震方法.使用OBS进行多波多分量地震探测有范围广、深度大、信噪比高、大偏移距的优点.然而,目前二维和三维OBS探测建立的碳储层和碳泄漏模型分辨率还有待提高,可以通过使用密集台阵的方式来提高观测精度,或布设更优化的台阵来获得最佳分辨率.随着碳中和目标的不断临近,各国碳封存的需求迫在眉睫.因此,尽快发展OBS海底碳泄漏监测技术,保证碳封存方案的实施是尤为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海底碳封存 海底地震仪 海底碳泄漏探测
下载PDF
东南极威尔克斯地-阿德利地大陆边缘构造及沉积特征
3
作者 王春阳 丁巍伟 +3 位作者 董崇志 方银霞 赵阳慧 牛雄伟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2,共12页
东南极威尔克斯地-阿德利地陆缘是研究南极洲-澳大利亚晚白垩世裂解过程的关键部位,然而该地区的地质情况研究程度较低,特别是在构造-沉积演化方面。基于横穿威尔克斯地-阿德利地大陆边缘多道地震剖面的解释,对该地区的构造变形及沉积... 东南极威尔克斯地-阿德利地陆缘是研究南极洲-澳大利亚晚白垩世裂解过程的关键部位,然而该地区的地质情况研究程度较低,特别是在构造-沉积演化方面。基于横穿威尔克斯地-阿德利地大陆边缘多道地震剖面的解释,对该地区的构造变形及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在地震剖面上识别出区域性的两大不整合面,分别是土伦阶不整合面(tur)和始新世不整合面(eoc)。两大不整合面将研究区层序划分为三大构造层序:裂谷层序S3,后裂谷层序S2、S1。裂谷层序主要为裂谷期的火山碎屑岩,后裂谷层序多为半深海浊流沉积物如淤泥、黏土等。地震剖面解释发现,研究区不同部位构造变形及沉积特征差异显著,威尔克斯地西部S3较少发育,只在陆坡坡脚向深海盆地过渡的局部区域发育,而发育了厚层的S2、S1;威尔克斯地东部发育了厚层的S3,且S3内部普遍发育高角度正断层。阿德利地发育了一明显的裂谷地块——"阿德利地裂谷地块",其为裂谷作用下从大陆边缘裂离至深海区的海底高原,在其陆缘一侧可能发育了大型的控制断陷的正断层。威尔克斯地-阿德利地陆缘构造变形的差异可能是由于南极洲-澳大利亚板块裂解过程中发生逆时针旋转,导致陆缘裂谷作用强度不均所形成。威尔克斯地-阿德利地陆缘在洋-陆过渡带(Continent-Ocean Transition,COT)内发育了岩浆成因的基底凸脊,这些凸脊可能是在早期裂谷作用时,在地壳减薄最强烈处地幔物质上涌并遇水蛇纹石化的结果,并且导致了COT内的磁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极 威尔克斯地-阿德利地陆缘 构造变形 沉积特征 地震剖面解释
下载PDF
菲律宾海四国海盆地壳结构重力反演及其形成演化过程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李赫 唐勇 +3 位作者 丁巍伟 方银霞 董崇志 程子华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62-872,共11页
四国海盆是位于菲律宾海板块内由岛弧张裂形成的弧后盆地,其深部地壳结构对认识伊豆小笠原岛弧的裂解和弧后盆地的扩张过程有重要的意义.在反射多道地震剖面和深部海底地震(OBS)探测剖面的约束下,结合磁异常条带数据,利用两条横穿四国... 四国海盆是位于菲律宾海板块内由岛弧张裂形成的弧后盆地,其深部地壳结构对认识伊豆小笠原岛弧的裂解和弧后盆地的扩张过程有重要的意义.在反射多道地震剖面和深部海底地震(OBS)探测剖面的约束下,结合磁异常条带数据,利用两条横穿四国海盆的重力测线数据对海盆的地壳物性结构反演,对比重力反演剖面与深部探测剖面地壳厚度和密度特征,得到更加精细的四国海盆地壳结构.研究结果显示,四国海盆洋壳厚度自西向东逐渐增厚,在残留扩张脊处莫霍面深度迅速增加.根据地壳密度和厚度将四国海盆分为:洋壳减薄区、洋壳增厚区、后扩张洋壳增生区,分别对应初始慢速张裂、单翼快速扩张、对称慢速扩张3期扩张活动.南北测线不同构造分区得到的扩张速率与由磁异常条带得到扩张速率相同;洋壳减薄区下地壳均有高密度体,与OBS剖面中下地壳高速体相对应,可能是由于洋壳慢速扩张过程中强烈拆离作用,地幔蛇纹石化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国海盆 重力反演 地壳结构 密度剖面 磁异常条带 综合地球物理解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