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铅锌尾矿库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59
1
作者 梁雅雅 易筱筠 +4 位作者 党志 王琴 高双全 唐婕 张政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3-110,共8页
为研究广东省某铅锌尾矿库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评价重金属污染对农田土壤的风险,测试分析了土壤中重金属元素Pb、Zn、Cu、Cr、Cd、Ni和As的含量,并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3种评价方法... 为研究广东省某铅锌尾矿库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评价重金属污染对农田土壤的风险,测试分析了土壤中重金属元素Pb、Zn、Cu、Cr、Cd、Ni和As的含量,并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3种评价方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稻田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高于蔬菜地土壤,部分土壤样品中的Pb、Zn、Cu、Cd、Ni、As含量已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值,Cr含量均未超标,重金属超标率顺序为:Cd>Zn>As>Pb>Ni>Cu。相关性分析表明农田土壤中各重金属含量之间都有极显著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表明Pb、Zn、Cu、Cd、As是当地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的主要影响因子。3种评价方法的结果存在差异,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结果显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处于重度污染程度;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污染处于中等潜在生态危害程度。根据分析和评价结果认为农田土壤受到多种重金属的复合污染,其中Cd污染最严重,重金属对农田存在某种程度的风险,评价方法各有其侧重点,人们在评价重金属污染土壤时要根据评价目的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尾矿库 农田土壤 重金属污染 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
下载PDF
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生态特征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2
作者 刘沙沙 付建平 +3 位作者 蔡信德 周建民 党志 朱润良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73-1178,共6页
土壤中微生物对重金属胁迫的敏感程度大于动物和植物,因此,可以利用土壤微生物生态特征的变化来预测土壤环境质量的变化,将其作为评估土壤污染状况的重要指标。论文归纳了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主要从微生... 土壤中微生物对重金属胁迫的敏感程度大于动物和植物,因此,可以利用土壤微生物生态特征的变化来预测土壤环境质量的变化,将其作为评估土壤污染状况的重要指标。论文归纳了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主要从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群落结构/功能和多样性、微生物耐性基因/蛋白质和代谢能力、土壤呼吸强度和酶活性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评述。研究表明,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生态特征的影响结果存在差异,有促进作用、抑制作用或无明显影响。这是由于土壤微生物体系比较复杂、重金属种类和浓度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引起的。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使重金属污染胁迫与土壤微生物生态特征变化的关系的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尤其是在对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基因、蛋白质及相关代谢途径的影响方面。然而,由于重金属污染与土壤微生物之间关系十分复杂,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并定量化分析是明确重金属对土壤微生物生态特性的影响及相关机理的关键。另外,还需加强分子生物学新技术的应用,明确微生物种群对重金属胁迫的响应机制。重点开展重金属剂量及暴露时间对土壤微生物生态特征的影响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确定重金属对土壤微生物的毒害浓度临界值,针对不同的土壤类型和重金属种类建立相应的微生物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评估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治理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土壤微生物 生态特征
下载PDF
粤北大宝山矿区污染成因与源头控制技术应用进展 被引量:21
3
作者 党志 姚谦 +4 位作者 陈锴 郑雄开 付浩健 廖正家 卢桂宁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377-1386,共10页
韶关大宝山矿区周边兴起的无序民采和商业矿采活动对山体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严重威胁到当地居民的生命健康。为应对矿山生态退化、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环境等问题,矿区有效实施了水体治理和矿山生态环境修复等多项工程。本... 韶关大宝山矿区周边兴起的无序民采和商业矿采活动对山体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严重威胁到当地居民的生命健康。为应对矿山生态退化、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环境等问题,矿区有效实施了水体治理和矿山生态环境修复等多项工程。本文在全面调研和搜集大宝山矿区污染现状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以清污分流、尾矿清淤、污水处理、植被恢复、矿山环境综合治理等工程实施内容及相关政策为依据,对大宝山矿区部分污染修复工程案例进行总结。并在全面分析矿山污染来源、横石河及其周边农田土壤、地下水的污染现状的基础上,简要归纳矿区目前所施行的治理工程及其成效,主要包括新山片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工程、铁龙新山片区清污分流工程、李屋拦泥库清淤工程以及尾矿库外排水处理厂工程。大宝山矿区采取的相关治理方法和理念可以为其他矿区的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修复 资源再利用 尾矿处理 酸性废水治理
下载PDF
黄铁矿表面氧化机理及动力学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4
作者 蒋文瑞 涂志红 +5 位作者 周姝 吴奇 党志 何慧军 刘崇敏 刘杰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8-102,共15页
黄铁矿作为矿区环境中最为常见的金属硫化物尾矿,在表生环境下易被氧化形成酸性矿山废水(acid mine drainage,AMD),进而产生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因此,黄铁矿表面氧化机理及其动力学影响因素研究一直是矿区污染环境治理领域的研究热点... 黄铁矿作为矿区环境中最为常见的金属硫化物尾矿,在表生环境下易被氧化形成酸性矿山废水(acid mine drainage,AMD),进而产生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因此,黄铁矿表面氧化机理及其动力学影响因素研究一直是矿区污染环境治理领域的研究热点。首先概述了黄铁矿基本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指出黄铁矿表面氧化机理及其规律研究对于从源头上减缓酸性矿山废水(acid mine drainage,AMD)的产生、改善黄铁矿光伏材料的应用缺陷、从黄铁矿结构中高效浸出伴生的贵重金属及完善地球上Fe、S循环都具有重要意义。然后,较为系统地从黄铁矿氧化形成AMD机理、微生物介导下的黄铁矿生物氧化机理、黄铁矿表面氧化机理电化学研究、黄铁矿表面氧化过程中硫元素转化机理等4个方面综述了黄铁矿表面氧化机理。紧接着,分别概括了腐殖酸、无机酸根离子、常见氧化剂对黄铁矿化学、生物及表面电化学氧化对黄铁矿表面氧化动力学的影响。最后,指出未来可借助一些原位微观界面研究手段,进一步加强微生物与黄铁矿的界面作用的微观机理研究,探究多因素耦合作用下黄铁矿表面氧化规律,建立一个预测自然环境下多因素耦合下黄铁矿氧化速率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酸性矿山废水 微生物 电化学 氧化机理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矿区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布的地球化学机制 被引量:17
5
作者 党志 姚谦 +4 位作者 李晓飞 陈锴 易筱筠 卢桂宁 郭楚玲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1,I0002,共12页
酸性矿山废水(AMD)的持续输入除了增加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和明显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外,还会导致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改变和新矿物相(黄钾铁矾、施氏矿物、金属硫化矿物等)的形成,这些都将引起重金属形态分布的变化。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形态分... 酸性矿山废水(AMD)的持续输入除了增加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和明显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外,还会导致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改变和新矿物相(黄钾铁矾、施氏矿物、金属硫化矿物等)的形成,这些都将引起重金属形态分布的变化。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形态分布决定其地球化学行为和生物可利用性,因此其形态分布变化的影响机制是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基础科学问题。本文从土壤组分的变化、重金属在各形态间迁移的路径和动力学等方面探讨AMD影响下矿区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布变化的地球化学机制,以期为认识矿区土壤重金属的环境行为与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土壤 酸性矿山废水 重金属 次生矿物 形态分布机制
下载PDF
铅锌尾矿库对周围环境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指标的建立及方法 被引量:17
6
作者 梁雅雅 易筱筠 +3 位作者 党志 高双全 王琴 唐婕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772-1780,共9页
评价铅锌尾矿库对周围环境的重金属污染风险,是对铅锌尾矿库重金属污染风险分级分类的基础,可为环保部门对铅锌尾矿库有针对性的分类管理提供依据。本文针对当前铅锌尾矿库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探索性地建立了铅锌尾... 评价铅锌尾矿库对周围环境的重金属污染风险,是对铅锌尾矿库重金属污染风险分级分类的基础,可为环保部门对铅锌尾矿库有针对性的分类管理提供依据。本文针对当前铅锌尾矿库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探索性地建立了铅锌尾矿库对周围环境的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技术方法。该方法在构建指标体系时,主要考虑了大气环境和渗漏水两大指标,同时考虑了各个重金属的毒性,此方法定量计算各个指标,操作性强。通过广东梅州的一个铅锌尾矿库的示范应用,初步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为进一步建立铅锌尾矿库对周围环境的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的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奠定了基础,具有较好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尾矿库 重金属 风险评价 大气环境 渗漏水
原文传递
邻苯二甲酸酯降解菌的筛选、降解特性及土壤修复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杨婧 郭楚玲 +2 位作者 刘沙沙 党志 卢桂宁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33-940,共8页
为寻找高效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降解菌,采用富集培养法从城市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出一株DEHP降解菌并命名为ASW6D。通过扫描电镜、16S r RNA同源性序列分析,初步将菌株ASW6D鉴定为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 sp.)... 为寻找高效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降解菌,采用富集培养法从城市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出一株DEHP降解菌并命名为ASW6D。通过扫描电镜、16S r RNA同源性序列分析,初步将菌株ASW6D鉴定为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 sp.)。菌株ASW6D可在较宽温度(20~40℃)和pH(5~10)范围下高效降解DEHP,其最适生长降解条件为30℃、pH 8.0,3 d内可将初始浓度为500 mg·L^(-1)的DEHP降解82.87%。进一步采用GC-MS分析DEHP降解的中间产物,推测出DEHP的生物代谢途径为先通过β-氧化缩短DEHP侧链,生成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再将DBP转化为邻苯二甲酸(PA)。将菌株ASW6D接种到DEHP污染的土壤,可将土壤中DEHP去除率提高58.67%,表明ASW6D在PAEs污染环境生物修复方面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HP 分枝杆菌 代谢途径 污染土壤
下载PDF
酸性矿山废水中铜在含铬施氏矿物上的吸附及其对矿物溶解与相转变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君菲 谢莹莹 +2 位作者 党志 易筱筠 卢桂宁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138-3145,共8页
施氏矿物对水体中的重金属具有较强的吸附和固载能力,但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施氏矿物可能会溶解并发生相转变,引起重金属的释放.利用化学合成的含Cr施氏矿物,探究其在不同Cu(Ⅱ)浓度与pH条件下含Cr施氏矿物的溶解和相转变.研究结果表明,... 施氏矿物对水体中的重金属具有较强的吸附和固载能力,但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施氏矿物可能会溶解并发生相转变,引起重金属的释放.利用化学合成的含Cr施氏矿物,探究其在不同Cu(Ⅱ)浓度与pH条件下含Cr施氏矿物的溶解和相转变.研究结果表明,在pH^3时,含Cr施氏矿物对Cu(Ⅱ)的吸附量较少,Cu(Ⅱ)对矿物溶解的影响不明显;在该pH条件下,含Cr施氏矿物会发生相转变生成部分针铁矿,但是随着溶液中初始Cu(Ⅱ)浓度的升高,矿物的相转变得到抑制.当pH升高至pH^5时,含铬施氏矿物对Cu(Ⅱ)的吸附量显著增加,Cu(Ⅱ)主要以Cu(OH)+与Cu2_(OH)_2^(2+)的形态吸附在含Cr施氏矿物表面,而高浓度Cu(Ⅱ)存在时也会生成部分Cu(OH)_2固体直接沉淀在矿物表面,覆盖矿物的反应位点从而阻碍SO_4^(2-)和CrO_4^(2-)的释放,而且随着Cu(Ⅱ)浓度的升高,这种抑制作用显著增强.在不同pH条件下,Cu(Ⅱ)的存在能够有效促进含Cr施氏矿物的稳定性,促进矿物对重金属Cr的固载能力,这些结果对酸性矿山废水环境中施氏矿物的稳定性和重金属污染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 施氏矿物 Cu(Ⅱ) PH 溶解 相转变
原文传递
黄铁矿活化过硫酸盐降解磷酸三(2-氯乙基)酯的性能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9
9
作者 连文洁 李秋月 +4 位作者 黄开波 王锐 唐婷 党志 卢桂宁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517-2524,共8页
有机磷酸酯(OPEs)作为一种高效阻燃剂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消费品中,并伴随着产品的生产、使用和丢弃等过程而进入环境,且因其具有一定的毒性从而给生态安全带来潜在威胁.本文选择毒性较大的磷酸三(2-氯乙基)酯(TCEP)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黄铁... 有机磷酸酯(OPEs)作为一种高效阻燃剂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消费品中,并伴随着产品的生产、使用和丢弃等过程而进入环境,且因其具有一定的毒性从而给生态安全带来潜在威胁.本文选择毒性较大的磷酸三(2-氯乙基)酯(TCEP)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黄铁矿活化过硫酸盐(FeS2-PS)产生自由基使其降解,并探讨了HCO^-3、Cl^-、H2PO^-4、NO^-3和Fe^3+、NH^+4、Ca^2+、Cu^2+这8种无机离子和腐殖酸(HA)对TCEP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黄铁矿活化过硫酸盐能高效降解TCEP,且通过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EPR)检测发现体系中·OH和SO4^-是TCEP发生降解的主要原因.TCEP在FeS2-PS体系中的降解率随HA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因此,利用4种金属螯合剂环糊精、草酸、柠檬酸钠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验证得出,Fe^2+易与它们络合,导致活性物质减少;无机离子中的Cl-和Fe^3+能促进TCEP的降解,而HCO-3和H2PO-4则显著抑制了TCEP的降解.本研究成果可为黄铁矿活化过硫酸盐在实际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三(2-氯乙基)酯 黄铁矿 过硫酸盐 腐殖酸
原文传递
水动力控制强化碱活化过硫酸盐原位修复1,2-二氯乙烷污染地下水 被引量:7
10
作者 谢湉 卢桂宁 +4 位作者 党志 李书迪 张芊 张荣海 廖长君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77-1587,共11页
针对某受1,2-二氯乙烷污染场地,开展水文地质实验并求解水文地质参数,采用水动力控制强化原位化学氧化技术修复了地下水含水层中受污染的地下水,探究了碱活化过硫酸盐对地下水中目标污染物去除效果,并对地下水水化学因子进行了长期监测... 针对某受1,2-二氯乙烷污染场地,开展水文地质实验并求解水文地质参数,采用水动力控制强化原位化学氧化技术修复了地下水含水层中受污染的地下水,探究了碱活化过硫酸盐对地下水中目标污染物去除效果,并对地下水水化学因子进行了长期监测。结果表明,实验区含水层渗透系数为7.89 m·d^(-1),导水系数为101 m2·d^(-1),在一维稳定流场中二维弥散条件下,含水层纵、横向弥散度αL和αT分别为0.89 m和0.089 m,地下水流速为3.85 m·d^(-1),水动力条件明显优于自然状态,通过水动力控制法干扰地下水流场可有效控制修复药剂在含水层中的扩散速度和影响范围。注药后实验区污染物浓度整体呈下降趋势,在第14天,注药井4 m以内1,2-二氯乙烷浓度低于检出限,药剂修复效果在含水层中可保持28 d。碱活化过硫酸盐降解1,2-二氯乙烷的反应速率常数为0.022 d^(-1),半衰期为29 d。实验期间地下水中硫酸盐浓度先上升后下降,140 d后恢复至原浓度水平,对实验场地二次污染影响较小。碱活化过硫酸盐在氯代烃类污染场地修复中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动力控制 活化过硫酸盐 原位修复 1 2-二氯乙烷 硫酸盐
原文传递
不同父系和性别对育肥尕力巴牛生产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11
作者 李岩 牛小莹 +3 位作者 朱旭鑫 何克磊 党智 周建伟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07-1417,共11页
本研究旨在通过舍饲育肥试验,探究不同父系和性别对尕力巴牛生产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为甘南州提高该畜种的资源利用率和实现科学养殖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2×2双因子设计,选取3周岁、体况相近、体重[(151... 本研究旨在通过舍饲育肥试验,探究不同父系和性别对尕力巴牛生产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为甘南州提高该畜种的资源利用率和实现科学养殖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2×2双因子设计,选取3周岁、体况相近、体重[(151±9.2)kg]的健康尕力巴牛24头,其中黄尕力巴和牦尕力巴牛各12头(公母各半)。试验饲粮由精料和粗料两部分构成,其中精料饲喂量为每头牛2.50 kg·d^(-1),粗料自由采食。结果表明:1)黄尕力巴牛终末体重和日增重均显著高于牦尕力巴牛(P<0.05),且尕力巴公牛的日增重显著高于母牛(P<0.001)。黄尕力巴牛的料重比显著低于牦尕力巴牛(P<0.001),且尕力巴公牛的料重比具有低于母牛的趋势(P=0.057);2)黄尕力巴牛育肥前的体斜长和育肥后的胸围显著高于牦尕力巴牛(P<0.05);3)黄尕力巴牛宰前活重和胴体重显著高于牦尕力巴牛(P<0.05),且尕力巴公牛的胴体重具有大于母牛的趋势(P=0.084);4)尕力巴牛牛肉的剪切力、熟肉率和失水率不受其父系、性别及其交互作用的影响(P>0.10);5)黄尕力巴牛的增重价值和育肥收入均显著高于牦尕力巴牛(P<0.001),且公牛的增重价值和育肥收入显著高于母牛(P<0.001)。综上所述,在甘南州开展尕力巴牛的舍饲育肥工作是可行的,其育肥经济效益排序为黄尕力巴公牛>黄尕力巴母牛>牦尕力巴公牛>牦尕力巴母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尕力巴牛 父系 生产性能 肉品质 经济效益 舍饲育肥 体尺指标
下载PDF
高新沙水库土壤重金属形态分布、浸出特征及其对水质安全影响
12
作者 袁海光 黎紫珊 +4 位作者 杨洁鑫 黄一航 卢桂宁 党志 黄飞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7-496,共10页
为了研究高新沙水库土壤重金属对水质安全风险的影响,本文通过8个采样区域3 m深处土壤重金属含量与形态的测定,采用地累积指数和生态风险指数法阐明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并通过浸提模拟试验来探究重金属浸出特性及对水质安全影响.结果表... 为了研究高新沙水库土壤重金属对水质安全风险的影响,本文通过8个采样区域3 m深处土壤重金属含量与形态的测定,采用地累积指数和生态风险指数法阐明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并通过浸提模拟试验来探究重金属浸出特性及对水质安全影响.结果表明,8种重金属Cu、Zn、Cd、Pb、Ni、Cr、Hg和As含量范围分别为11—42.5、70.75—119.5、0.01—0.16、24.5—100、20.25—35、89—177、0.05—0.17、10.15—22.1 mg·kg^(-1),在8处区域普遍未超出农田土壤环境标准风险筛选值(GB 15618-2018),仅有1处As含量为22.10 mg·kg^(-1),超出筛选值20 mg·kg^(-1).重金属主要以残渣态为主,其中Zn、Ni、Cr、Hg和As等5种重金属残渣态所占比例均达到70%以上,总体潜在生态风险处于轻微水平.在不同pH浸提液模拟作用下(pH=6.34、5.6和3.6),绝大部分重金属浸出浓度未超出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限值(GB 5749-2022),但浸提液pH=1.0极端情况下,Cu、Zn、Cd、Pb、Ni和As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在实际水体作用下,整体上库底土工膜破损程度对水质未产生不良影响,除了1处土壤点位中Ni出现轻微超标现象.综合以上结果,水库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处于较安全水平,对水质造成的环境风险非常有限,但在水库实际运行中加强重金属含量的监测与管理,尤其是Pb和N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水库土壤 风险评价 浸出风险 水质安全
下载PDF
稻秆生物炭对水体Pb^(2+)的吸附特性及机制定量化
13
作者 金军 王乙硕 +3 位作者 冼威澄 刘豪 党志 黄飞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8362-8371,共10页
采用吸附等温线和动力学等方法阐明了稻秆生物炭对水体Pb^(2+)的吸附特性,并通过元素分析、BET(Brunauer-Emmet-Teller)-N_(2)比表面积分析、Zeta电位、扫描电镜-能谱仪、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分析手段,结... 采用吸附等温线和动力学等方法阐明了稻秆生物炭对水体Pb^(2+)的吸附特性,并通过元素分析、BET(Brunauer-Emmet-Teller)-N_(2)比表面积分析、Zeta电位、扫描电镜-能谱仪、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分析手段,结合机制贡献比例计算方法,定性和定量地揭示了生物炭吸附机制。结果表明,在不同吸附温度20、30、40℃下,生物炭对Pb^(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33.48、236.00、237.50 mg/g,均符合Langmuir模型(R^(2)>0.96),属于单分子层吸附;当初始Pb^(2+)浓度为50、100、300 mg/L时,生物炭吸附平衡时间分别为30、90、360 min,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5),以化学吸附为主。生物炭对Pb^(2+)吸附机制主要包括化学沉淀、离子交换、官能团络合和Cπ电子配位等4种作用,其中化学沉淀产物可能以Pb_(4)(CO_(3))_(2)(SO_(4))(OH)_(2)和PbCO_(3)为主,贡献比例为47.15%~50.81%,离子交换主要以Ca^(2+)和Mg^(2+)为主,贡献比例为32.82%~37.77%,这两者共同贡献比例范围为83.63%~84.92%,其余2种吸附机制共同占比15.03%~16.37%。生物炭对Pb^(2+)具有优良的吸附能力,可作为水体中重金属的优势吸附材料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生物炭 重金属 化学沉淀 离子交换 机制比例
下载PDF
高新沙水库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环境风险 被引量:1
14
作者 茹卫东 黄俣轩 +4 位作者 王元成 莫建成 汤家源 党志 黄飞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15-1328,共14页
为探究拟建高新沙水库库区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潜在生态风险,本研究通过对库区4层土壤(0~50、50~100、100~200、200~300 cm)中8种重金属(Cu、Zn、Cd、Pb、Ni、Cr、Hg、As)含量的测定,利用ArcGIS技术分析了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特... 为探究拟建高新沙水库库区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潜在生态风险,本研究通过对库区4层土壤(0~50、50~100、100~200、200~300 cm)中8种重金属(Cu、Zn、Cd、Pb、Ni、Cr、Hg、As)含量的测定,利用ArcGIS技术分析了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库区土壤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As在各层土壤中轻微超出土壤环境标准筛选值(GB 15618—2018),超标范围为4.17%~35.71%,但最大超标倍数仅为0.39倍;Cu在前两层土壤中轻微超标,超标率分别是47.92%(0~50 cm)和11.63%(50~100 cm),在后两层土壤中均未超标;Cd、Pb和Hg在极个别点位轻微超标,Zn、Ni和Cr均未发现超标现象。土壤中Cu、Zn、Pb、Ni、Cr和As 6种重金属的单项潜在生态危害指数(Eir)值均远小于40,而且库区94.12%的土壤综合生态风险指数(RI)值小于150,这表明库区土壤重金属总体生态风险处于安全级别。对比广东现行的大部分水库重金属含量发现,除了As含量略高于部分现行水库含量外,高新沙水库土壤中其余7种重金属含量低于或接近现行水库水平。研究表明,研究区域土壤重金属总体潜在生态风险极低,可作为水库建设用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 水体质量 土壤环境 重金属 分布特征 生态风险
下载PDF
柠檬酸⁃施氏矿物复合体对Cd和Pb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何楚城 李晓飞 +3 位作者 祝紫莹 张思宇 党志 郭楚玲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793-4802,共10页
施氏矿物(Schwertmannite)是酸性矿区废水污染环境中典型的铁硫酸盐次生矿物,由于其较好的吸附能力成为矿区多种重金属的沉积库.环境中同时广泛存在着各种有机质,易与矿物结合形成有机质矿物复合体,从而影响矿物对重金属的吸附行为.目... 施氏矿物(Schwertmannite)是酸性矿区废水污染环境中典型的铁硫酸盐次生矿物,由于其较好的吸附能力成为矿区多种重金属的沉积库.环境中同时广泛存在着各种有机质,易与矿物结合形成有机质矿物复合体,从而影响矿物对重金属的吸附行为.目前关于有机质与施氏矿物形成的复合体对重金属的吸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选取柠檬酸作为天然有机质的代表,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下柠檬酸施氏矿物复合体对重金属Cd、Pb的吸附.结果表明,复合体保持着施氏矿物基本的矿物学特征,对重金属Cd和Pb的吸附行为表现出不同的趋势:复合体对Cd的吸附量整体上随着Cd浓度和pH值的升高而上升;相反,复合体对Pb的吸附量均比纯施氏矿物要低,并且随着柠檬酸含量的升高吸附量下降越明显;体系中共存的硫酸根离子(SO24-)抑制了复合体对Cd的吸附,而对Pb的吸附则起到促进作用.XRD分析表明柠檬酸抑制了高pH下Pb在矿物表面形成PbSO4沉淀.FTIR红外谱图进一步证明结合在复合体上的柠檬酸参与了对Cd和Pb的吸附过程.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好地预测Cd和Pb在矿区的迁移和归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氏矿物 柠檬酸 有机质矿物复合体
原文传递
过氧化氢驱动亚铁氧化对施氏矿形成及其吸附As(V)行为的影响研究
16
作者 胡悦 李晓飞 +3 位作者 邓燕萍 江锋 党志 郭楚玲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5-135,共11页
酸性矿山废水(Acid mine drainage,AMD)污染区域因pH较低、硫酸盐浓度较高易形成施氏矿,所形成的施氏矿拥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活性位点,是AMD中As的重要沉积库.施氏矿形成过程通常会因亚铁氧化速率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微观形貌和理化... 酸性矿山废水(Acid mine drainage,AMD)污染区域因pH较低、硫酸盐浓度较高易形成施氏矿,所形成的施氏矿拥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活性位点,是AMD中As的重要沉积库.施氏矿形成过程通常会因亚铁氧化速率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微观形貌和理化性质,影响As的迁移和形态转化.通过调控过氧化氢(H_(2)O_(2))滴加方式(一次性添加、0.2 h·mL^(-1)和1 h·mL^(-1))调控Fe(Ⅱ)氧化速率,形成不同的施氏矿Sch1、Sch2和Sch3,在此基础上探究合成施氏矿结构特性及对As(V)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随着H_(2)O_(2)滴加速率降低,Fe(Ⅱ)氧化速率降低,所形成施氏矿的微观形貌从光滑转变为毛刺状晶须表面球形,颗粒粒径增大,比表面积大小顺序为Sch1<Sch3<Sch2;Sch2对As(Ⅴ)的吸附能力(139.2 mg·g^(-1))高于Sch1(118.9 mg·g^(-1))和Sch3(130.3 mg·g^(-1));Sch3对As(V)的吸附速率最快,结合FTIR和[SO_(4)^(2-)][/As(Ⅴ)]交换系数分析可知这与慢速形成施氏矿表面丰富的≡Fe-OH/OH2位点和As(V)交换作用贡献较大有关,进一步说明亚铁氧化速率差异导致形成不同的施氏矿,具备不同理化性质进而影响其对As(Ⅴ)的吸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氏矿 过氧化氢 形成速率 五价砷 吸附
原文传递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建设生态园林企业
17
作者 党智 王林 《中国钢铁业》 2023年第10期30-32,共3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今年7月份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重申“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黄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今年7月份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重申“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提倡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推动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园林 生态环境保护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优先 改善人居环境 森林质量 绿色发展理念 生态文明建设
原文传递
锰氧化物负载施氏矿物去除酸性矿山废水中As(Ⅲ)的性能及机理 被引量:4
18
作者 温子宁 谢春生 +5 位作者 谢莹莹 蔡海明 党志 黄伟林 易筱筠 卢桂宁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783-4792,共10页
施氏矿物是天然的砷吸附剂,但其存在酸性条件下对As(Ⅲ)吸附性能较弱且无法对As(Ⅲ)氧化降毒的缺陷.采用液相沉淀法成功制备出锰氧化物负载施氏矿物(MnO;@Sch),研究锰负载量、初始pH值和共存离子对MnO;@Sch去除As(Ⅲ)的影响,并采用吸附... 施氏矿物是天然的砷吸附剂,但其存在酸性条件下对As(Ⅲ)吸附性能较弱且无法对As(Ⅲ)氧化降毒的缺陷.采用液相沉淀法成功制备出锰氧化物负载施氏矿物(MnO;@Sch),研究锰负载量、初始pH值和共存离子对MnO;@Sch去除As(Ⅲ)的影响,并采用吸附动力学结合XPS、FTIR及TEM等表征探究该过程的机理.结果表明:在初始pH=3、投加量为0.5 g·L;、As(Ⅲ)初始浓度为1 mg·L;的条件下,As(Ⅲ)与MnO;@Sch反应后的剩余浓度仅为2.42~3.38μg·L;.MnO;@Sch去除As(Ⅲ)受初始pH影响较小,H;PO;共存时As(Ⅲ)去除存在明显的抑制作用. MnO;@Sch去除As(Ⅲ)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颗粒内扩散方程.液相化学组分和固相产物表征分析显示MnO;@Sch对As(Ⅲ)的去除机理可概括为As(Ⅲ)氧化、静电吸附和络合配位及配体交换.研究结果可为施氏矿物及其改性材料应用于酸性矿山废水砷污染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Ⅲ) 施氏矿物 锰氧化物 去除机制 酸性矿山废水
原文传递
雷州半岛近海沉积物中腐殖质的分布和腐殖酸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谢群 郭楚玲 +1 位作者 党志 孙省利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2-121,共10页
近海沉积物中腐殖质和腐殖酸对海洋环境污染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其对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具有较大的影响。文章采用焦磷酸钠-氢氧化钠提取重铬酸钾氧化容量法对沉积物腐殖质的组成进行测定, NaOH 碱提取法对沉积物腐殖... 近海沉积物中腐殖质和腐殖酸对海洋环境污染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其对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具有较大的影响。文章采用焦磷酸钠-氢氧化钠提取重铬酸钾氧化容量法对沉积物腐殖质的组成进行测定, NaOH 碱提取法对沉积物腐殖酸进行提取, 使用元素分析、紫外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方法对提取的腐殖酸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 雷州半岛近海表层沉积物腐殖质含量较低, 在0.26%~2.36%之间, 平均值1.49%, 其中富里酸占51%,胡敏素占35%, 胡敏酸占14%, 腐殖酸占整个腐殖质的比例是65%。柱状沉积物腐殖化程度高于表层沉积物。雷州半岛近海沉积物中腐殖酸以富里酸和小分子有机物为主, 碳含量高, 硫含量低, 具有苯环、羧基、醇羟基、酚羟基、羰基及氨基等官能团, 腐殖化程度不高。研究结果将为雷州半岛沿海经济的开发和环境保护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质 腐殖酸 海洋沉积物 雷州半岛
下载PDF
高新沙库区土壤重金属浸出特性及其对水质安全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锦帆 周耀强 +4 位作者 金军 黄飞 潘艳 党志 卢桂宁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9421-9428,共8页
人类经济活动可能会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该污染在水土两相界面存在迁移转化过程,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对于城市水库的工程,其区域两相之间重金属迁移过程的研究尤为重要,需重点关注水土两相之间重金属的可溶出含量,以确保水库水质的安... 人类经济活动可能会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该污染在水土两相界面存在迁移转化过程,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对于城市水库的工程,其区域两相之间重金属迁移过程的研究尤为重要,需重点关注水土两相之间重金属的可溶出含量,以确保水库水质的安全性。通过土壤背景值调查、浸提动力学探究、水质风险评价、统计学分析并结合理论模型模拟演算,探究土壤重金属浸出特性并评估水质安全性。结果表明,在模拟极端浸提条件下,除了镍元素存在轻微超过生活饮用水标准限值外,铜、锌、镉、铅、汞以及砷重金属均处于无污染水平,水质相对安全;在模拟实际水库运行的模型演算中,各重金属的浸出浓度均远低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以及《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Ⅱ类水标准限值,表明水库水质在实际运行中可以达到安全供水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液相浸提 风险评价 统计分析 模型演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