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质量源于设计方法和应用:智能制造 被引量:14
1
作者 于佳琦 徐冰 +3 位作者 姚璐 戴幸星 史新元 乔延江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3期574-579,共6页
以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D)为基础的制药质量体系,逐渐将智能装备、工业信息化软件、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智能化工具纳入生产质量管控和知识管理系统。智能制造引领着中药产业的转型升级,面对不断涌现的智能制造新技术和新模式... 以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D)为基础的制药质量体系,逐渐将智能装备、工业信息化软件、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智能化工具纳入生产质量管控和知识管理系统。智能制造引领着中药产业的转型升级,面对不断涌现的智能制造新技术和新模式,本文引入智能制造成熟度等级模型,评价分析了当前中药智能制造主要处于规范级(即数字化和标准化)和集成级阶段,未来朝向优化级和引领级发展。提出由连续制造、信息集成、智能模拟和智慧应用组成的中药智能制造关键技术体系。人工智能和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将催生新一代中药智能制造模式,实现工艺知识和模型的应用,以及生产过程感知和控制决策的闭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源于设计 中药 智能制造 智能模拟 智能优化
下载PDF
中药质量源于设计方法和应用:工艺建模 被引量:11
2
作者 石国琳 徐冰 +3 位作者 林兆洲 史新元 戴幸星 乔延江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3期543-549,共7页
药品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D)强调对制药过程的透彻理解,即理解原料、工艺和产品质量之间的多维组合和相互作用关系。数学模型以函数关系的形式表征所研究工艺系统或过程"输入-输出"量对的集合,是解释制药质量传... 药品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D)强调对制药过程的透彻理解,即理解原料、工艺和产品质量之间的多维组合和相互作用关系。数学模型以函数关系的形式表征所研究工艺系统或过程"输入-输出"量对的集合,是解释制药质量传递规律,实现产品关键质量属性(CQAs)预测的重要工具。本文提出依据数学模型对终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将工艺模型分为高、中、低3类。为规范建模过程、提高建模效率,提出工艺建模质量管理规范(GMoP)。总结了机理建模、统计建模和混合建模方法,并介绍了数学模型在中药提取、干燥、制粒、粉体压缩、制药过程质量监控和工艺系统表征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源于设计 中药 系统建模 质量传递规律 质量预测
下载PDF
三种基源冰片对不同分子量药物促透效果的差异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廖玉瑶 郭淑娟 +4 位作者 周晴 杨翠婷 石艳双 戴幸星 史新元 《环球中医药》 CAS 2022年第7期1121-1125,共5页
目的研究三种基源冰片对不同分子量药物经皮渗透效果的差异。方法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考察三种基源冰片对小分子药物川芎嗪以及大分子药物秋水仙碱经皮渗透性的影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 目的研究三种基源冰片对不同分子量药物经皮渗透效果的差异。方法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考察三种基源冰片对小分子药物川芎嗪以及大分子药物秋水仙碱经皮渗透性的影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测定透皮接收液中川芎嗪、秋水仙碱的含量。结果三种基源冰片对川芎嗪均具有明显的促透作用,其效果排序为合成冰片>天然冰片>艾片,但差异不显著;三种基源冰片对秋水仙碱具有更为显著的促透作用,其效果排序为天然冰片>合成冰片>艾片。结论三种基源冰片对同一药物的促透效果存在差异,说明不同化学成分与旋光性冰片对药物的促透效果存在选择性;三种基源冰片对大分子药物的促透效果更强,是可行的大分子药物经皮促透剂;合成冰片表现出不逊于天然冰片且显著优于艾片的促透效果,可替代天然冰片作为促透剂用于中药外用制剂的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片 川芎嗪 秋水仙碱 促透 药物分子量
下载PDF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中药炮制学课程建设的应用
4
作者 谭鹏 杜红 +3 位作者 张佳 戴幸星 李向日 李飞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7期30-32,共3页
新时代背景下,以轻新课堂为主要线上教学平台,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药炮制学课程建设中的应用。作为一门专业课,中药炮制学课程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针对中药炮制学课程线下教学存在的问题,... 新时代背景下,以轻新课堂为主要线上教学平台,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药炮制学课程建设中的应用。作为一门专业课,中药炮制学课程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针对中药炮制学课程线下教学存在的问题,将线上线下教学方式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充分利用线上平台优势,开展预习、测验、提问等各教学环节,还可以方便地进行评价和反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拓宽学习情境,使学生得到更好的指导。综合对比不同班级的成绩等,结果表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能充分发挥线上和线下教学的优势,将二者有机融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中药炮制学 教学模式 教学效果
下载PDF
计算机模拟在中药汤剂掩味研究中的应用
5
作者 李晨旭 姚静 +7 位作者 张璞 戴幸星 侯富国 施钧瀚 桂新景 张璐 刘瑞新 李学林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07-1111,共5页
目前中药汤剂掩味研究多集中于通过口尝或智能感官设备进行宏观研究,难以阐释其微观内在机制。计算机模拟(CS)可从介观或微观视角描述物质作用机制,在材料科学等领域已被广泛应用。汤剂是由多种类型的苦味或非苦味小分子组成的复杂体系... 目前中药汤剂掩味研究多集中于通过口尝或智能感官设备进行宏观研究,难以阐释其微观内在机制。计算机模拟(CS)可从介观或微观视角描述物质作用机制,在材料科学等领域已被广泛应用。汤剂是由多种类型的苦味或非苦味小分子组成的复杂体系,直接应用CS虽难度较大,但在当前汤剂掩味技术的基础上,仍可利用CS对掩味机制进行深入研究。该文介绍汤剂掩味概况和CS技术,借鉴CS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从苦味分子与掩味剂分子、苦味分子与苦味受体、掩味剂分子与苦味受体、苦味分子/掩味剂复合物与苦味受体等两元、三元甚至多元体系的相互作用角度入手,对CS在中药汤剂呈苦机制及掩味机制研究领域具有的优势和未来应用的方向进行探讨,可为探索中药汤剂掩味新方法提供思路,丰富中药掩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汤剂 计算机模拟 掩味机制 微观
下载PDF
沸石分子筛固化挥发油制备工艺研究及载药沸石性能评价
6
作者 岑帅 彭鑫慧 +5 位作者 石艳双 戴幸星 李智勋 田玉婷 冯敏芳 史新元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对沸石分子筛固化中药挥发油的制备工艺进行筛选,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价,探讨沸石分子筛用于挥发油固化的可行性。方法根据载药效果优选沸石分子筛负载挥发油的制备工艺及药辅比;采用扫描电镜分析沸石分子筛及载药沸石的形态;考察挥发... 目的对沸石分子筛固化中药挥发油的制备工艺进行筛选,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价,探讨沸石分子筛用于挥发油固化的可行性。方法根据载药效果优选沸石分子筛负载挥发油的制备工艺及药辅比;采用扫描电镜分析沸石分子筛及载药沸石的形态;考察挥发油及载药沸石在高温条件下的损失率,评价其稳定性;最后考察不同药辅比载药沸石在30℃、湿度75%环境中的释放情况。结果采用研磨法制备载药沸石简单快速,沸石分子筛固化挥发油的最佳比例为1∶1.75。扫描电镜结果表明沸石分子筛粒径为2~6μm,研磨并未改变沸石分子筛的形态。在高温条件下,沸石分子筛可提高挥发油中有效成分的稳定性,减缓挥发油的挥发。载药沸石的药辅比越大,即沸石分子筛比例越小,沸石分子筛固化挥发油的效果越好,挥发速率越慢。结论沸石分子筛可以吸附固化挥发油,且载药沸石的制备工艺简单,能有效提高挥发油的稳定性,不同药辅比的载药沸石释放速率的不同可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石分子筛 挥发油 固化 吸附 载体 多孔材料 释放速率 稳定性
下载PDF
中药炮制火候“色”的量化表征及其在实验课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7
作者 戴幸星 谭鹏 +3 位作者 杜红 李向日 张佳 李飞 《中医教育》 2023年第5期88-92,共5页
颜色是中药炮制火候重要的评价指标,也是中药饮片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然而,由于颜色传统的语义描述较为主观晦涩,学生在中药炮制的实践中很难准确理解,导致对火候颜色指标的判断差异较大,影响中药炮制学的教学质量。为了让学生们对中... 颜色是中药炮制火候重要的评价指标,也是中药饮片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然而,由于颜色传统的语义描述较为主观晦涩,学生在中药炮制的实践中很难准确理解,导致对火候颜色指标的判断差异较大,影响中药炮制学的教学质量。为了让学生们对中药饮片在炮制过程中颜色的变化有更为客观的认识,从而提高对饮片质量与炮制工艺相关性的理解,以山楂的炒制为例,以科研思维和要求为指导,设计将分光测色技术引入中药炮制实践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自制的山楂不同规格炮制品进行颜色的测定与评价,掌握火候颜色指标量化表征方法,探讨颜色变化与炒制技术参数的关系,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中药炒制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炮制 中药饮片 火候 分光测色技术 实验教学 人才培养 教学应用
原文传递
客观结构化实践考试在中药炮制实操课程评价的应用
8
作者 王宏月 包丽媛 +8 位作者 唐雅楠 韩喜桃 刘子琴 张凤婷 米硕 谭鹏 戴幸星 李飞 杜红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9期176-178,共3页
中药炮制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但中药炮制实操课程多年来都采用单一的评价方式,不能有效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为解决该问题,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论证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 中药炮制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但中药炮制实操课程多年来都采用单一的评价方式,不能有效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为解决该问题,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论证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在中药炮制实操课程评价中应用的可能性,并进行了符合中药炮制学实操课程需求的OSCE考试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炮制学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 教学改革 问卷调查
下载PDF
基于产业发展需求的中药炮制实训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被引量:2
9
作者 戴幸星 谭鹏 +3 位作者 杜红 李向日 张佳 李飞 《中医教育》 2022年第6期80-84,共5页
为了更好地服务国家关于加快中药炮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培养具有产业化发展思维与工业工程思维的中药炮制生产与管理人才,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炮制教研室立足产业发展需求,依托生产级中药炮制实训平台,采用基于问题导向的项目化... 为了更好地服务国家关于加快中药炮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培养具有产业化发展思维与工业工程思维的中药炮制生产与管理人才,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炮制教研室立足产业发展需求,依托生产级中药炮制实训平台,采用基于问题导向的项目化分组合作法和基于产业发展的开放式调研法,从中药炮制设备原理与应用、中药炮制基本技术实践、中药饮片质量检测与控制、生产管理等方面,进行中药炮制实训课程的建设实践。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弥合了炮制学科理论教学与产业发展间的断层,并与传统炮制实验教学共同构成了“传统-现代”相结合的特色中药炮制实践教学体系,为培养中药炮制产业应用型人才探索新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炮制 实践教学 人才培养
原文传递
汪建民应用推拿手法联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经验 被引量:1
10
作者 戴星星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第15期19-20,共2页
神经根型颈椎病指颈椎和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性病理改变所致的以神经根受压引起相应神经分布区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总称。该文总结汪建民在临床中应用推拿手法联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经验。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推拿手法 针刺 汪建民
下载PDF
有限域上一类极小线性码的构造 被引量:1
11
作者 代兴兴 陈文兵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3期32-36,共5页
极小线性码作为一类特殊的线性码,在信息共享和数据存储中有广泛的应用。本文首先介绍研究极小线性码所需要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引理,然后在一类线性码中选取部分码字构成一类极小线性码,选取的极小线性码中所有非零码字的最小汉明重量和... 极小线性码作为一类特殊的线性码,在信息共享和数据存储中有广泛的应用。本文首先介绍研究极小线性码所需要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引理,然后在一类线性码中选取部分码字构成一类极小线性码,选取的极小线性码中所有非零码字的最小汉明重量和最大汉明重量的比值小于或等于(p-1)/p,其中p是奇素数。最后利用线性码上任意两个线性无关码字的汉明重量之间的关系证明构造的码是极小线性码,并给出构造的这个极小线性码的汉明重量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码 线性最小码 迹函数 有限域
下载PDF
甘肃省47例儿童内脏利什曼病病例临床特征及诊疗效果分析
12
作者 成利 杨成明 +6 位作者 张妮 徐晓楠 李元枭 李艳 马汉伟 刘慧 戴星星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72-775,共4页
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21年12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确诊的47例儿童(<15岁)内脏利什曼病病例的临床特征及诊疗特点。结果显示,47例患儿均有流行区旅居史;其中,男童26例(占55.3%),多于女童(21例,占44.7%);3岁以下婴幼儿居多,为28例(... 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21年12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确诊的47例儿童(<15岁)内脏利什曼病病例的临床特征及诊疗特点。结果显示,47例患儿均有流行区旅居史;其中,男童26例(占55.3%),多于女童(21例,占44.7%);3岁以下婴幼儿居多,为28例(占59.6%);夏季发病人数最多,17例(占36.2%),其余月份均有散发。临床表现以反复发热(44例,占93.6%)、贫血(45例,占95.7%)、腹胀(35例,占74.5%)为主,伴脾肿大(38例,占80.9%)、肝肿大(34例,占72.3%)及淋巴结肿大(16例,占34.0%)。实验室检查以贫血(45例,占95.7%)、全血细胞减少(31例,占66.0%)、炎性指标升高(43例,占91.5%)为主。47例患儿均行rK39免疫层析试条检测,其中46例(占97.9%)利什曼原虫抗体阳性;38例患儿行骨髓穿刺物涂片检查,其中23例(占60.5%)发现利杜体。共45例患儿接受锑剂治疗,其中36例经锑剂标准治疗(葡萄糖酸锑钠总量150~200 mg/kg,分6 d静脉滴注)后治愈,5例患儿追加3~6日治疗后好转,锑剂治疗的有效率为91.1%;1例死亡,3例复发,复发率为6.7%。提示对有流行区旅居史的、符合内脏利什曼病临床表现的患儿,应尽早行rK39免疫层析试条检测,结合骨髓穿刺检查,早诊断并予以规范锑剂治疗;锑剂标准治疗无效时,建议追加锑剂治疗天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利什曼病 儿童 临床特征 回顾性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