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西南天山山前的晚新生代构造与地震活动 被引量:60
1
作者 陈杰 丁国瑜 +11 位作者 burbank D.W. Scharer K. Rubin C. Sobel E. 曲国胜 沈军 尹金辉 赵瑞斌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4-135,共2页
天山是研究现今陆内造山作用及过程、陆内变形、陆内强震及其预测等大陆动力学问题的理想实验场。西南天山和塔里木之间的新生代褶皱 -逆断裂带基本上由一南冲弧形推覆构造系统和一向北反冲的构造系统组成 ,由北而南主要由以下 4个运动... 天山是研究现今陆内造山作用及过程、陆内变形、陆内强震及其预测等大陆动力学问题的理想实验场。西南天山和塔里木之间的新生代褶皱 -逆断裂带基本上由一南冲弧形推覆构造系统和一向北反冲的构造系统组成 ,由北而南主要由以下 4个运动学单元组成 :(1)新生代复活的喀拉铁热克山 -天山南脉古生代造山带 ,其快速变形和抬升可能起始于 2 3~ 2 6Ma前 ,持续至 13~ 16Ma前。 (2 )向南逆冲的西南天山前陆薄皮主冲断带 ,包括木兹杜克弧形薄皮推覆体和依柯冲断带 ,前者代表了向南薄皮逆掩的天山型岩系 ,地表主要表现为一系列的飞来峰群 ,在 14Ma前曾有过大规模活动 ,最小缩短量约为 2 0~ 35km ,最小缩短速率约为 1.4~ 2 .7mm a ;后者代表了向南叠瓦状薄皮逆冲推覆的前陆古生代基底 (塔里木地台型沉积岩系 )卷入构造 ,其西段在距今 14Ma时曾有过强烈活动。两者共同组成了一复杂的双重构造 ;新生代地层也卷入变形。 (3)喀什 -阿图什弧形反冲褶皱 -逆断裂带 ,由 3排向北 (天山 )反冲的左阶雁列展布的第四纪地表滑脱褶皱组成 ,仅在大山口以西发育。该构造带形成于距今约 1.4Ma以后。依什拉克喀拉乌尔断裂以南 ,博古孜河剖面的最小缩短速率约为 5 .8mm a ,翁库尔剖面的最小缩短速率约为 8.6mm a。 (4 )塔里木克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天山 晚新生代构造 变形时间 缩短量 地震活动 中国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河流阶地变形测量与地壳缩短速率 被引量:30
2
作者 沈军 赵瑞斌 +2 位作者 李军 D.burbank K.Share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34-338,共5页
通过塔里木盆地西北缘穿越阿图什背斜的河流阶地变形测量和年代学研究, 计算出该背斜带晚更新世末期以来的地壳缩短速率可达5~6 mm/a, 估计塔里木盆地北缘晚更新世末期以来的地壳缩短速率可达10 mm/a以上.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河流阶地变形 地壳缩短速率 构造变形 背斜带 俯冲速率 年代学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昆仑山垭口盆地晚新生代高精度磁性地层及其意义 被引量:22
3
作者 宋春晖 高东林 +6 位作者 方小敏 崔之久 李吉均 杨胜利 金洪波 Douglas burbank JosephL.Kirschvink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2145-2154,共10页
位于青藏高原北部的昆仑山垭口盆地发育较完整的晚新生代地层, 在青藏高原北部具有很好的代表性, 确定盆地形成和消亡的年代对高原隆升过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过去依据盆地的构造沉积特征提出了'昆仑-黄河运动', 因其与这一... 位于青藏高原北部的昆仑山垭口盆地发育较完整的晚新生代地层, 在青藏高原北部具有很好的代表性, 确定盆地形成和消亡的年代对高原隆升过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过去依据盆地的构造沉积特征提出了'昆仑-黄河运动', 因其与这一时期的许多全球和高原重大气候环境事件同期而引起了人们的更多关注, 但上述构造运动时代的界定是建立在不明确的年代学基础之上. 文中对昆仑山垭口盆地剖面晚新生代沉积物进行了详细磁性地层学研究, 高密度古地磁采样和测年表明剖面年龄约为3.6~0.5 Ma BP, 地层的沉积演化记录了垭口盆地形成发展及构造经历了五个阶段, 揭示晚上新世以来高原北部~3.6, 2.69~2.58, 1.77, 1.20, 0.87和~0.78 Ma构造隆升的历史, 确定昆仑组砾石层和'昆仑-黄河运动'的年代分别为3.6~2.69 Ma和1.20~0.78 Ma, 为高原隆升过程和全球变化研究提供可靠年代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磁年代学 昆仑山垭口盆地 晚新生代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北部 晚新生代地层 昆仑山垭口 磁性地层学 盆地发育 昆仑-黄河运动
原文传递
祁连山东段河流阶地的形成时代与机制探讨 被引量:20
4
作者 高红山 潘保田 +4 位作者 邬光剑 李吉均 李炳元 Douglas burbank 业渝光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7-202,共6页
第四纪期间祁连山东段发育了多级洪积台地与河流阶地,它们是研究区域构造活动与气候变化良好的载体。对该区主要河流阶地序列的野外考察,利用ESR、TL、IRSL以及14C等测年方法,研究表明,第四纪期间石羊河上游的各大支流普遍发育了5-6级阶... 第四纪期间祁连山东段发育了多级洪积台地与河流阶地,它们是研究区域构造活动与气候变化良好的载体。对该区主要河流阶地序列的野外考察,利用ESR、TL、IRSL以及14C等测年方法,研究表明,第四纪期间石羊河上游的各大支流普遍发育了5-6级阶地,其中南营村附近金塔河五级河流阶地的形成时代大致为1.24MaB.P.(T5)、0.78MaB.P.(T4)、0.14MaB.P.(T3)、0.06MaB.P.(T2)和0.01MaB.P.(T1),完全可以与该区沙沟河、黄河兰州段以及长江三峡段的阶地序列相对比。从各级阶地砾石层的堆积时代以及阶地的沉积特征分析,我们认为,即使在构造活动区域,气候变化在河流地貌演化过程之中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时代 成因 河流阶地 祁连山东段
下载PDF
利用变形河流阶地限定帕米尔北缘木什背斜的缩短、隆升和侧向扩展 被引量:22
5
作者 李涛 陈杰 +3 位作者 肖伟鹏 burbank D W 黄明达 Thompson J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08-322,共15页
位于帕米尔前缘逆冲推覆体(Pamir Front Thrust,PFT)东端的木什滑脱背斜,是帕米尔弧形推覆构造带最前缘和最新的变形带。对地形横剖面、纵剖面和水系发育特征的分析表明,木什背斜总体上具有由西向东扩展生长的特征。在背斜核部及北翼发... 位于帕米尔前缘逆冲推覆体(Pamir Front Thrust,PFT)东端的木什滑脱背斜,是帕米尔弧形推覆构造带最前缘和最新的变形带。对地形横剖面、纵剖面和水系发育特征的分析表明,木什背斜总体上具有由西向东扩展生长的特征。在背斜核部及北翼发育数级开阔平坦的沿轴向展布的河流阶地,阶地可划分为4期。利用阶地堆积细颗粒石英光释光测年获得阶地面T2a、T3和T4的形成年龄分别为(15.8±2.40)ka、(55.1±10.3)ka、(131.4±23.9)ka。伴随背斜的生长扩展,河流阶地面发生了横向和纵向掀斜,并形成断层陡坎和褶皱陡坎。木什背斜晚第四纪的缩短和隆升主要是通过褶皱翼旋转机制进行的,估算其最小缩短速率为(1.6±0.3)mm/a,最小隆升速率为(1.9±0.3)mm/a。与此同时,沿轴向背斜发生了向东的侧向迁移和旋转。根据背斜垂直隆升与侧向扩展之间的关系,估算背斜在131~16ka期间向东的侧向迁移扩展速率较快,为(14.6±3.6)mm/a;自16ka至今,侧向迁移扩展速率迅速减小至(1.7±0.3)mm/a,背斜向东的迁移扩展可能已基本停止,而以侧向旋转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米尔 木什背斜 晚第四纪 河流阶地 褶皱生长 侧向扩展
下载PDF
利用河流阶地限定活动褶皱的类型和生长机制:运动学模型 被引量:20
6
作者 陈杰 Scharer K M +1 位作者 burbank D W 王昌盛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13-529,共17页
与生长地层类似,在活动褶皱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河流阶地堆积、阶地面与褶皱陡坎记录了褶皱发育的详细过程,其基本几何结构主要受控于下伏褶皱生长的机制与类型。文中讨论了简单膝折带迁移(恒定翼间角)生长断弯褶皱与断展褶皱、翼旋转... 与生长地层类似,在活动褶皱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河流阶地堆积、阶地面与褶皱陡坎记录了褶皱发育的详细过程,其基本几何结构主要受控于下伏褶皱生长的机制与类型。文中讨论了简单膝折带迁移(恒定翼间角)生长断弯褶皱与断展褶皱、翼旋转(恒定翼长)滑脱褶皱、膝折带迁移滑脱褶皱、膝折带迁移-翼旋转联合作用以及弧形弯曲枢纽膝折带迁移褶皱作用下河流阶地的几何结构以及阶地面与下伏基座岩层间的角度关系,提出了这几类褶皱生长与河流阶地相互关系的运动学模型,同时考虑了河流加积和下切侵蚀作用对河流阶地最终几何结构的影响。在这些模型中,变形河流阶地和褶皱陡坎的基本几何结构既具有相似之处,也有截然不同之处。因此,通过对河流阶地和褶皱陡坎的细致填图、测量和测年,不仅可推断其下伏活动褶皱的生长变形机制,而且可以估算褶皱的隆升速率和控制褶皱生长的断层的滑动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相关褶皱 运动学模型 河流阶地褶皱陡坎翼旋转 膝折带迁移 生长地层
下载PDF
Surveying of the deformed terraces and crust shortening rate in the northwestern Tarim Basin 被引量:14
7
作者 SHEN Jun WANG Yipeng +3 位作者 ZHAO Ruibing LI Jun D.burbank K.Share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1年第12期1043-1046,共4页
Relief surveying and chronology study were carried out on the deformed river terraces across the Artushi anticline belt in the northwestern Tarim Basin. The crust shortening rate of this anticline belt since late Plei... Relief surveying and chronology study were carried out on the deformed river terraces across the Artushi anticline belt in the northwestern Tarim Basin. The crust shortening rate of this anticline belt since late Pleistocene was calculated to be up to 5-6 mm/a. The total crust shortening rate from the northwestern Tarim Basin to southwestern Tianshan since late Pleistocene was estimated to be over 10 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RIM Basin DEFORMED river TERRACE CRUST shortening.
原文传递
Late Cenozoic high-resolution magnetostratigraphy in the Kunlun Pass Basin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he uplift of the northern Tibetan Plateau 被引量:13
8
作者 SONG Chunhui GAO Dongling +6 位作者 FANG Xiaomin CUI Zhijiu LI Jijun YANG Shengi JIN Hongbo Douglas burbank Joseph L. Kirschvink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5年第17期1912-1922,共11页
The Kunlun Pass Basin, located in the middle of the eastern Kunlun Mountains, received relatively continuous late Cenozoic sediments from the surrounding mountains, archiving great information to understand the deform... The Kunlun Pass Basin, located in the middle of the eastern Kunlun Mountains, received relatively continuous late Cenozoic sediments from the surrounding mountains, archiving great information to understand the deformation and uplift histories of the northern Tibetan Plateau. The Kunlun-Yellow River Movement, identified from the tectonomorphologic and sedimentary evolution of the Kunlun Pass Basin by Cui Zhijiu et al. (1997, 1998), is roughly coincident with many important global and Plateau 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events, becoming a crucial time interval to understand tectonic-climatic interactions. However, the ages used to constrict the events remain great uncertainty. Here, we present the results of detailed magnetostratigraphy of the late Cenozoic sediments in the Kunlun Pass Basin, which show the basin sediments were formed between about 3.6 Ma and 0.5 Ma and the Kunlun-Yellow River Movement occurred at 1.2 to ~0.78 Ma. The lithology, sedimentary facies and lithofacies associations divide the basin into five stages of tectonosedimentary evolution, indicating the northern Tibetan Plateau having experienced five episodes of tectonic uplifts at ~3.6, 2.69-2.58, 1.77, 1.2, 0.87 and ~0.78 Ma since the Plioce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高原 昆仑山脉 中生代后期 盆地 地质变化 地壳运动
原文传递
西南天山明尧勒背斜的第四纪滑脱褶皱作用 被引量:12
9
作者 陈杰 Scharer K M +2 位作者 burbank D W Heermance R 王昌盛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30-547,共18页
通过对明尧勒活动背斜喀浪勾律克河剖面生长前地层和翼部生长地层几何结构的填图以及变形河流阶地的系统测量,结合磁性地层及释光年代学研究,认为该背斜的滑脱褶皱作用起始于距今约1·6Ma,其总体几何结构形成于褶皱作用的早期,但其... 通过对明尧勒活动背斜喀浪勾律克河剖面生长前地层和翼部生长地层几何结构的填图以及变形河流阶地的系统测量,结合磁性地层及释光年代学研究,认为该背斜的滑脱褶皱作用起始于距今约1·6Ma,其总体几何结构形成于褶皱作用的早期,但其生长扩展并不完全遵从自相似性特征。持续的缩短作用部分被褶皱翼部陡倾膝折带的加长所吸收(由此导致背斜波幅的增加),另一部分可能是通过不同时期褶皱翼部不同膝折带组的旋转和迁移来实现的。明尧勒背斜的持续构造抬升是背斜区河流下切形成多级基座阶地的主因。晚第四纪褶皱的生长以背斜的垂直抬升为主,主要集中在北翼近核部,背斜宽度变化不大。背斜不同时期的抬升量和抬升速率均大于其缩短量和缩短速率,表明明尧勒背斜的变形以翼旋转为主(Pobletet al.,1996)。背斜自形成以来缩短速率和抬升速率均有减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 滑脱褶皱 生长地层 磁性地层 河流阶地 翼旋转 膝折带迁移
下载PDF
西南天山前缘乌拉根背斜南翼逆断层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涛 陈杰 +3 位作者 肖伟鹏 burbank D W Thompson J 杨晓东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77-288,共12页
塔里木盆地新疆喀什以西部分是西南天山和帕米尔两大对冲构造系统的会聚带,关于两者变形前缘和分界的确切位置存在不同认识。在乌恰县以南的玛依卡克盆地南缘,清晰可见属于帕米尔构造带、向N或NNE逆冲的帕米尔前缘逆冲推覆体(PFT)。最... 塔里木盆地新疆喀什以西部分是西南天山和帕米尔两大对冲构造系统的会聚带,关于两者变形前缘和分界的确切位置存在不同认识。在乌恰县以南的玛依卡克盆地南缘,清晰可见属于帕米尔构造带、向N或NNE逆冲的帕米尔前缘逆冲推覆体(PFT)。最近野外调查在盆地北部发现了西南天山前缘的最新变形带:向南逆冲的乌拉根背斜南翼断层。断层总体近EW走向,在克孜勒苏河南岸和别尔托阔依河两岸河流阶地上形成了长约12km、坡向南的逆断坎,近地表断层产状为6°∠15°。由于乌拉根背斜及其南翼断层的活动,断层上盘阶地面上形成了多条弯滑断层,并发生了明显的反向掀斜。高阶地形成以来(区域对比表明,该阶地与木什背斜北翼T2大致为同一期阶地,其光释光年龄约为16ka),西南天山南缘吸收的总缩短量约71.4km,平均缩短速率约4.5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 帕米尔 塔里木盆地 乌拉根背斜南翼断层 弯滑断层 阶地变形
下载PDF
慢性肩痛:治疗
11
作者 Kelton M.burbank J.Herbert Stevenson Gregory R.Czarnecki Justin Dorfman 时玥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09年第2期-,共2页
大约有20%的人在一生中会遭受肩痛的困扰。在初级保健治疗肌(与)骨骼疾病的病人中,肩痛仅次于腰背痛,位居第二位。关于慢性肩痛的讨论分为两部分。
关键词 肩痛/治疗 慢性
原文传递
慢性肩痛:评价和诊断
12
作者 KELTON M. burbank J. HERBERT STEVENSON +3 位作者 GREGORY R. CZARNECKI JUSTIN DORFMAN 徐璐 刘梦园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08年第8期37-38,F0003,共3页
肩部疼痛超过6个月时,称为慢性肩痛。可导致慢性肩痛的情况通常包括:肩袖功能失调、粘连性肩关节囊炎、肩关节不稳定、肩关节炎等。在全部肌肉骨骼疾病中,以肩痛为主诉的占16%,据统计,每年每1000例患者中有15例新发的肩痛患者。... 肩部疼痛超过6个月时,称为慢性肩痛。可导致慢性肩痛的情况通常包括:肩袖功能失调、粘连性肩关节囊炎、肩关节不稳定、肩关节炎等。在全部肌肉骨骼疾病中,以肩痛为主诉的占16%,据统计,每年每1000例患者中有15例新发的肩痛患者。本文主要介绍慢性肩痛的诊断方法,如肩袖功能失调、粘连性囊炎、肩锁关节炎、盂肱关节炎和盂肱关节不稳定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痛 慢性 评价 诊断
下载PDF
THE PROVENANCE OF THE DHARAMSALA FORMATION
13
作者 Nikki White 1, Eduardo Garzanti 2, Malcolm Pringle 3, Randy Parrish 4,5 , Geoff Nowell 4, Yani Najman 6,Mike Bickle 1, Peter Friend 1, Hazel Chapman 1, Doug burbank 7, Ashok Maithani 8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62-63,共2页
The combined use of conventional, isotopic and geochemical techniques provides a powerful tool with which to determine sedimentary provenance, from which interpretations on Himalayan evolution and tectonics can be mad... The combined use of conventional, isotopic and geochemical techniques provides a powerful tool with which to determine sedimentary provenance, from which interpretations on Himalayan evolution and tectonics can be made.Here we present the results of conventional bulk\|composition petrography, single grain isotopic (Ar\|Ar white mica ages, U\|Pb ages and Sm\|Nd on monazite) and whole rock Sm\|Nd, Sr (in prep) study on the Dharamsala formation (Early to Middle Miocene molasse) of Northern India. The petrography and mica cooling ages show an abrupt shift in the provenance with higher\|grade metamorphic source\|rocks replaced by sedimentary and very low\|grade metasedimentary source\|rocks up\|section. The break in composition corresponds to the transition between the Lower and Upper members of the unit, which took place between 17 5 and 17Ma (depositional ages constrained by magnetostratigraphy, Maithani and Burbank unpublished data). This event, with all likelihood tectonic in nature, interrupted and reversed the unroofing trend well documented in the classic Dagshai\|Kasauli sandstone suite of the Indian foreland basin (Najman 2000) and continued through the Lower Dharamsala. In addition U\|Pb ages and Sm\|Nd ratios on single detrital monazite grain suggest three sources, High Himalayan Series which has been effected by the earliest Himalayan metamorphism, low\|grade or un\|metamorphosed High Himalayan equivalents and grains in the youngest sediments which carry ENd(0) values identical to the Lesser Himalayan Se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Dharamsala FORMATION PROVENANCE ISOTOPIC age
下载PDF
用同向旋转双螺杆挤出机连续生产优质胶料
14
作者 Fyederick burbank 张世莲 《橡胶参考资料》 1994年第5期61-63,共3页
1 前言通常,胶料是在不同机理的混炼中能产生剪切应力的批次式混炼设备上混炼的。这些设备包括常用的双辊式开炼机,曲拐式捏合机和密闭式混炼机。多年来这些设备一直被成功地采用,而且将会继续在许多场合得到充分地应用。
关键词 橡胶 混炼胶 挤出机 双螺秆
下载PDF
社区冠心病死亡率的变化趋势
15
作者 Goldberg R.J. Glatfelter K. +1 位作者 burbank- Schmidt E. 赵君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 2006年第6期24-25,共2页
Background: Relatively little data are available, particularly from the more generalizable perspective of a population- based investigation, describing recent trends in death rates due to 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 ... Background: Relatively little data are available, particularly from the more generalizable perspective of a population- based investigation, describing recent trends in death rates due to 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 The objectives of this observational study were to describe changes over a twelve year period(1990- 2001) in death rates due to CHD and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 in residents of the Worcester, Massachusetts, metropolitan area(2000 census=478,000). A secondary study goal was to describe changes in death rates attributed to CHD over time separately in men and in women, in persons of different ages, and according to location of death. Methods: Death datatape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Massachusetts Department of Public Health for greater Worcester residents who died over the period 1990 to 2001. Results: Marked declines were observed in the population death rates(per 100,000) due to CHD(1990 death rate=322; 2001 death rate=224) and AMI(1990 death rate=137; 2001 death rate=87) in the greater Worcester population. Declines in the annual death rates attributed to CHD were observed in both the hospital(4.4% decline) and out- of- hospital setting(1.6% decline) as well as for patients dying from AMI(annual declines of 4.8% and 1.9% respectively). Reductions in CHD death rates over time were observed in men and in women and in persons of all ages. Conclusions: The present results demonstrate encouraging declines in community death rates due to CHD and AMI over time and the impact of evolving primary and secondary prevention effor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CHD) 年死亡率 急性心肌梗死(AMI) 不同年龄人群 社区 观察性研究 研究资料 人口普查 死亡地点 死亡资料
下载PDF
昆仑断裂带东段滑动速率梯度
16
作者 Eric Kirdy Nathan Harkins +5 位作者 Erqi Wang Xuhua Shi Chun Fan Douglas burbank 扈桂让(译) 何仲太(校) 《世界地震译丛》 2011年第1期24-40,共17页
欧亚大陆走滑断裂带是否实现对青藏地壳及岩石层的向东挤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断层尾端变形的动力学机制。本文我们利用青藏高原北部昆仑断裂最东段千年尺度的地貌标志物提供一组最新的滑动速率测定结果。该断裂带是印度?亚欧碰撞带产生... 欧亚大陆走滑断裂带是否实现对青藏地壳及岩石层的向东挤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断层尾端变形的动力学机制。本文我们利用青藏高原北部昆仑断裂最东段千年尺度的地貌标志物提供一组最新的滑动速率测定结果。该断裂带是印度?亚欧碰撞带产生的最主要走滑断裂带之一,在西藏岩石层向东挤出的模型中扮演着主要的作用。曾有人争论在相当长的长度内该断裂显示出相同的滑动速率。黄河支流上的河流阶地位移以及阶地上物质的14C测年可以控制晚更新世至全新世断层以来的滑动速率。结果显示沿断裂东部约150km滑动速率从>10mm/a~<2mm/a自西向东系统地递减。这些数据向那些认为整条断裂滑动速率保持一致的观点提出质疑,相反揭示出位错的梯度性,这与那些在断层尾端预期的情形是类似的。另外,沿断层的滑动看起来在增厚的高原地壳内部终结,因此沿昆仑断裂的滑动导致的西藏岩石层的挤出都会被断裂尾端周围高原的内部变形所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滑动速率 走滑断裂带 昆仑 梯度 东段 青藏高原北部 内部变形 动力学机制
下载PDF
双螺杆混合
17
作者 Fred burbank 王焱风 《橡胶参考资料》 1998年第3期31-34,共4页
由于对增加生产能力和获得较高质量产品日益增长的需要,现代双螺杆挤出机与最初设计的这种设备已明显不同。自以50年代开始出现双螺杆挤出机以来,双螺杆挤出机已作为塑料混合优选的机器被广泛采用。
关键词 橡胶 混炼胶 混合 炼胶 螺杆挤出机
下载PDF
生活在不平静的行星上的计划设立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固体地球研究议程
18
作者 S.C.Solomon V.R.Baker +18 位作者 J.Bloxham J.Booth A.Donnellan C.Elachi D.Evans E.Rignot D.burbank B.F.Chao A.Chave A.Gillespie T.Herring R.Jeanloz J.LaBrecque B.Minster W.C.Pitman Ⅲ M.Simons D.L.Turcotte M.L.C.Zoback 盛菊琴 《世界地震译丛》 2004年第5期60-64,共5页
现在和未来20年固体地球科学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而对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来说,在与其他机构合作时,什么又是解决这些挑战的最好途径呢?一份《在不平静的行星上生活》的新报告,为回答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份蓝图。根据这份报告,未... 现在和未来20年固体地球科学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而对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来说,在与其他机构合作时,什么又是解决这些挑战的最好途径呢?一份《在不平静的行星上生活》的新报告,为回答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份蓝图。根据这份报告,未来5年,固体地球科学领域最优先的一次新的宇宙飞船飞行行动是发射一颗干涉测量合成孔径雷达(inSAR)卫星。在NASA的要求下,固体地球科学工作组(SESWG)为太空机构未来25年固体地球科学的最优先目标制定了一个战略。该战略提出6个挑战,它们都具有基础科学的重要性,对社会有着重要意义并且能够通过在太空进行一系列共同的科学观测而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成功应对这些挑战将有赖于在其他的NASA计划方面与许多美国联邦机构以及国际合作伙伴之间进行密切合作和协作。固体地球科学工作组提出的计划分为5个观测方面,每一方面都将面对众多的科学挑战:陆地表面的形变、高分辨率地形和地形的变化、地球磁场的变异性、地球重力场的变异性以及地球变化表面的成像光谱。该工作组的评议工作已进行了两年(2000~2002年),包括与广泛的地球物理学团体之间进行卓有成效的对话。AGU2000年秋季和2001年春季会议的代表帮助达成了广泛的共识,并设立了网站,用于给出委员会的进展报告并邀请所有感兴趣的人士反馈意见。由华盛顿卡内基研究所的Solomon任主席的固体地球科学工作组由19位代表组成,分别来自大学、研究机构、美国航空航天局和美国地质调查局。总报告可以在http://solidearth.jpl/nasa.gov上找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议程 挑战 计划 战略 设立 未来20年 优先 固体地球科学 行星 陆地表面
下载PDF
中国西南天山西域砾岩的磁性地层年代与地质意义 被引量:54
19
作者 陈杰 R.V.Heermance +2 位作者 D.W.burbank K.M.Scharer 王昌盛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76-587,共12页
西域组是我国西部一重要并广泛引用的晚新生代地层,关于其年代和成因至今尚存争议。在西南天山喀什远源盆地喀什-阿图什褶皱带不同构造部位选择有代表性的5~6个晚新生代地层剖面开展了详细的沉积学、磁性地层年代学对比研究,据此限定... 西域组是我国西部一重要并广泛引用的晚新生代地层,关于其年代和成因至今尚存争议。在西南天山喀什远源盆地喀什-阿图什褶皱带不同构造部位选择有代表性的5~6个晚新生代地层剖面开展了详细的沉积学、磁性地层年代学对比研究,据此限定了不同构造的起始变形时间以及西域砾岩的沉积年代。西域砾岩并非一年代地层单位,作为一岩石地层单位,其底界具有穿时特征,从山体(北)向喀什前陆盆地(南)逐渐变新。其底界年龄在盆地北部近源区约为15·5Ma[1],在盆地中部中源区约为8·6Ma[1],在盆地南部远源区的阿图什背斜为1·9Ma,喀什背斜为1·6~0·7Ma。这一穿时的砾岩沉积楔体的起始堆积起因于盆地北部边界逆冲断层(KBT)的活动。构造变形是由北南脉冲式迁移扩展的,其速率是非均匀的,在约15·5Ma至4·0Ma期间为1·4~3·4mm/a,在约4·0Ma以来剧增至>10mm/a。西域砾岩沉积前缘向南进积速率与构造变形前缘迁移速率有很好的一致性,但在时间上较构造变形可能滞后2·0Ma。这表明构造变形前缘向南的脉冲式扩展是西域砾岩进积并发生侧向和垂向上岩相突变的主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 前陆盆地 西域砾岩 磁性地层 砾岩进积 构造 气候
下载PDF
放射科值班住院医生对神经放射学MR成像初步诊断的差异率研究
20
作者 C.G. Filippi B. Schneider +4 位作者 H.N. burbank G.F. Alsofrom G. Linnell B. Ratkovits 陈仁彪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09年第1期78-78,共1页
目的 确定放射科住院医生对急诊神经放射学MR成像初步诊断的差异率,评估对临床治疗是否有任何不利的影响。材料和方法 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回顾性分析放射科住院医生对2006年12月1日—2007年5月31日的361例行急诊颅脑和脊柱MR成像以... 目的 确定放射科住院医生对急诊神经放射学MR成像初步诊断的差异率,评估对临床治疗是否有任何不利的影响。材料和方法 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回顾性分析放射科住院医生对2006年12月1日—2007年5月31日的361例行急诊颅脑和脊柱MR成像以及MR血管成像检查结果的初步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MR成像 神经放射学 初步诊断 住院医生 放射科 值班 MR血管成像 伦理委员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