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RISPR/Cas9介导的RPSA基因敲除细胞系的建立及其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高利利 王聪聪 +5 位作者 杨帆 曹伟军 张向乐 刘湘涛 朱紫祥 郑海学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945-1956,共12页
【目的】利用CRISPR/Cas9技术建立RPSA基因缺失的乳仓鼠肾细胞(baby hamster kidney cells,BHK21)细胞系,为开展RPSA调控病毒复制机制研究提供工具;同时,初步探究RPSA对塞内卡病毒复制的影响。【方法】根据GenBank中仓鼠的RPSA基因序列... 【目的】利用CRISPR/Cas9技术建立RPSA基因缺失的乳仓鼠肾细胞(baby hamster kidney cells,BHK21)细胞系,为开展RPSA调控病毒复制机制研究提供工具;同时,初步探究RPSA对塞内卡病毒复制的影响。【方法】根据GenBank中仓鼠的RPSA基因序列找到产生不同转录本的共同外显子段,设计并合成4对引导RNA(sgRNA),分别构建至PX330载体中;经过筛选选择打靶活性较高的PX330-RPSA-sgRNA2质粒用于后续敲除细胞系构建。将PX330-RPSA-sgRNA2质粒转染BHK21细胞后,通过有限稀释法筛选单克隆细胞,通过Western blot及序列测定检测RPSA基因的敲除。通过Western blot及qPCR分析比较塞内卡病毒在野生型及RPSA基因敲除BHK21细胞中的复制差异。【结果】Western blot检测及序列测序证实了RPSA基因敲除单克隆细胞构建成功。进一步研究发现,塞内卡病毒在RPSA基因敲除细胞中的复制水平明显低于其在野生型BHK21细胞中复制的水平。【结论】成功构建了RPSA基因敲除的BHK21细胞系,首次表明RPSA对塞内卡病毒的复制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开展RPSA在细胞内调控病毒复制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 RPSA 基因缺失细胞 塞内卡病毒
原文传递
不同促排卵方案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2
作者 金聪聪 王佩玉 +3 位作者 林佳 吴燕虹 周玮 赵军招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441-444,共4页
目的:比较在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VM)技术中,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2种促排卵方案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M治疗的PCOS患者的实验室结果及临床结局,共164... 目的:比较在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VM)技术中,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2种促排卵方案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M治疗的PCOS患者的实验室结果及临床结局,共164个周期分2组,A组为黄体期长方案体外受精(IVF)改行IVM,共116个周期;B组为微刺激IVM周期,共48个周期。结果:A组促性腺激素(Gn)用量为(1 008.83±579.68)IU显著高于B组的(540.52±329.16)I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获卵数为(13.35±7.36)个,与B组获卵数(17.63±11.6)个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临床妊娠率(45.95%vs.53.33%)及种植率(23.18%vs.24.3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流产率为8.11%,较B组20.0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活产率为32.43%,与B组28.8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OS患者行IVF改行IVM或微刺激IVM均可获得较好的临床妊娠率,IVF改行IVM可获得相对低流产率及高活产率,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补充方法,可以降低周期取消率,增加患者的妊娠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体外成熟 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下载PDF
超支化聚合物在塑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武松 魏延传 +1 位作者 刘聪聪 汪羽翎 《塑料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2-107,共6页
介绍了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方法及工业化发展,综述了超支化聚合物在塑料中的应用研究,并对其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与展望,旨在加深人们对该领域的了解,促进超支化聚合物工业的发展。
关键词 超支化聚合物 塑料 增塑 增容 改性
原文传递
陆地棉开花相关基因GhFLP5的表达及功能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王聪聪 张晓红 +8 位作者 王小艳 张盼 范术丽 庞朝友 马启峰 魏恒玲 王寒涛 宿俊吉 喻树迅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220-2231,共12页
【目的】克隆陆地棉开花促进因子家族的一个基因Flowering Promoting Factor1-like Protein 5(Gh FLP5),并对其时空表达模式进行研究,解析其在开花调控过程中的作用,为创制早熟陆地棉材料奠定基础。【方法】根据NCBI数据库中的序列,用Ol... 【目的】克隆陆地棉开花促进因子家族的一个基因Flowering Promoting Factor1-like Protein 5(Gh FLP5),并对其时空表达模式进行研究,解析其在开花调控过程中的作用,为创制早熟陆地棉材料奠定基础。【方法】根据NCBI数据库中的序列,用Oligo7软件设计引物,以中棉所50(CCRI50)的c DNA为模板,克隆获得Gh FLP5。在Ex PASy网站上预测其蛋白的理化性质,同时在NCBI中检索其他物种中的FPF蛋白,使用Clustal X2进行多重序列比对,并用MEGA6构建系统进化树;取陆地棉早熟品种CCRI50和中晚熟品种鲁棉研28(Lu28)不同生长时期、不同组织的样品,对Gh FLP5的时间和空间表达模式进行分析;从基因组数据库中调取Gh FLP5起始密码子上游1 500 bp的片段,用Plant CARE在线工具预测其顺式作用元件,选取相关激素对二叶期棉花幼苗进行叶面喷施处理,研究Gh FLP5的应答反应;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 BI121-Gh FLP5,转化拟南芥,观察转基因株系的表型,并用q RT-PCR对其内源基因表达的变化进行测定。【结果】Gh FLP5开放阅读框长300 bp,编码的蛋白质分子量为11.4 k D,共包含3个比较保守的区域,与大豆、苜蓿和毛果杨的开花促进因子亲缘关系较近。空间表达模式分析表明,Gh FLP5在叶片中优势表达,且在早熟品种CCRI50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晚熟品种Lu28;时间表达模式分析表明,在CCRI50中其表达量高峰出现在三叶期,而在Lu28中四叶期表达量最高。Gh FLP5的启动子上主要存在两大类顺式作用元件,一类是光响应元件和生物钟元件,一类是胁迫响应元件。根据顺式作用元件的分布和功能选取水杨酸(SA)、脱落酸(ABA)和茉莉酸(JA)喷施处理棉花幼苗,结果表明,Gh FLP5能响应外源SA和ABA而上调,也会被外施JA抑制。组成型表达Gh FLP5的拟南芥株系抽薹时间提前约9 d,开花时间提前约7 d,莲座叶数目减少,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荧光定量的结果表明转基因拟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开花时间 GH FLP5 表达模式 基因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