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视角下的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4
1
作者 吴慧 徐学红 +12 位作者 冯晓娟 米湘成 苏艳军 肖治术 朱朝东 曹垒 高欣 宋创业 郭良栋 吴东辉 江建平 沈浩 马克平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92-206,共15页
生物多样性强烈的时空尺度依赖性和多层次性决定了生物多样性现状与变量的分析需要在不同生态系统进行多空间尺度、全面和连续的监测。因此,构建生物多样性研究监测网络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研究的基础工作。近年来,对地观测组织-生物多... 生物多样性强烈的时空尺度依赖性和多层次性决定了生物多样性现状与变量的分析需要在不同生态系统进行多空间尺度、全面和连续的监测。因此,构建生物多样性研究监测网络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研究的基础工作。近年来,对地观测组织-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GEO BON)、亚太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APBON)等全球、区域以及国家尺度的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蓬勃发展。中国陆续在国家尺度上建立了针对生态系统和物种的长期监测网络,其中,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络(China Biodiversity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Network,Sino BON)于2013年启动建设,在我国主要生态系统和环境梯度设置30个监测主点和60个监测辅点,目前已建成10个专项网对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进行监测,并建立了以数据标准与汇交、近地面遥感为核心的综合监测中心。Sino BON打造了从地下、地面到森林林冠的多尺度、多类群(功能群)以及多营养级交互为重点的监测与研究平台,为理解生物多样性变化趋势及其驱动因素、研究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以及国家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资源提供详实可靠的生物多样性变化数据。为进一步支撑国家生物多样性治理能力、深化全球多样性保护合作,我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亟需在监测技术、监测区域、数据标准、综合信息平台等方向谋求更大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监测与研究 Sino BON 可持续利用
原文传递
肝硬化门静脉血栓患者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中出血事件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王钲钰 雒博晗 +10 位作者 吕勇 牛静 袁洁 韩娜 李小梅 朱颖 陈辉 何创业 殷占新 宋汉歌 韩国宏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CSCD 2018年第4期259-265,共7页
目的 了解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术后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的肝硬化门静脉血栓(PVT)患者华法林相关出血事件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 方法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自2012年1月起对因门静脉高压并发症行TIPS且术后接受华... 目的 了解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术后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的肝硬化门静脉血栓(PVT)患者华法林相关出血事件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 方法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自2012年1月起对因门静脉高压并发症行TIPS且术后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的肝硬化PVT患者按预先设计的方案进行随访,收集截至2015年12月底接受TIPS治疗患者的病历资料和随访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华法林相关出血事件的累积发生率.将患者分为发生华法林相关出血事件组(华法林出血组)和无华法林相关出血事件组(无华法林出血组),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华法林相关出血危险因素,计算风险比(HR)及其95%置信区间(CI). 结果 纳入分析的患者为179例,男性117例,女性62例;年龄25 -79岁,平均(52 ± 12)岁;华法林出血组47例(26.3%),无华法林出血组132例(73.7%).出院后随访时间为1-74个月,平均(28 ± 21)个月.TIPS术前门静脉压力梯度为(24.9 ± 5.2)mmHg(1 mmHg=0.133 kPa),术后降至(8.5 ± 3.7)mmHg (P<0.001).华法林出血组患者口服华法林剂量为2.5(2.5,3.75)mg/d,INR为3.12(2.04,9.41);无华法林出血组患者口服华法林剂量为1.8(0.63,2.5)mg/d,INR为1.85(1.5,3.38).华法林出血组47例患者共发生出血事件58例次,其中牙龈出血24例次、鼻出血16例次、皮肤紫癜8例次、结膜出血4例次、消化道出血2例次、颅内出血2例次、血尿1例次、月经量过多1例次(其中9例患者为多部位出血).Kaplan-Meier法分析结果显示,术后1-6年华法林相关出血事件累积发生率分别为19%、23%、24%、30%、41%和45%.47例患者发生华法林相关出血事件后,11例停用华法林,36例减少华法林剂量;除1例有长期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因颅内出血死亡外,43例出血症状消失,3例症状减轻,并在出血症状消失或减轻后继续华法林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门体分流术 经颈静脉肝内的 华法林 出血
原文传递
耦合大功率微波加热的煤炭地下气化CRIP工艺研究
3
作者 葛腾泽 王创业 +5 位作者 刘猛 刘丹璐 高尔斯 吴松 袁淑霞 樊玉光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24-334,共11页
煤炭地下气化注入点可控后退(Controlled Retraction Injection Point,CRIP)工艺能够实现中深层煤炭资源的清洁高效原位开采,将我国富裕的煤炭资源转化为战略或缺的燃气资源。为取代CRIP工艺中氧气和点火液的注入、提高煤层气化反应活性... 煤炭地下气化注入点可控后退(Controlled Retraction Injection Point,CRIP)工艺能够实现中深层煤炭资源的清洁高效原位开采,将我国富裕的煤炭资源转化为战略或缺的燃气资源。为取代CRIP工艺中氧气和点火液的注入、提高煤层气化反应活性,基于煤炭地下气化生产工艺和微波加热技术特点,创新提出了耦合大功率微波加热的煤炭地下气化CRIP工艺设计,将气化剂和微波发生器产生的微波经由连续油管注入到地下煤层并在目标气化区释放。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从微波的产生、传输、释放、与煤层作用、以及产业发展模式等方面分析了该工艺设计在工程实践中面临的难题和解决方案。研究结果表明,耦合大功率微波加热的煤炭地下气化CRIP工艺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在煤炭地下气化过程中加热煤层所需的热量较大,大功率磁控管可以满足工业生产规模需求;微波能够通过双层连续油管镀铜的内管外壁和外管内壁间的环形空间远距离传输到地下煤层;微波频率越高,微波功率衰减越快,2450 MHz和915 MHz频率微波在双层连续油管中传输500 m时,其功率分别衰减至15.6%和32.1%,中深层煤炭地下气化应选用较低频率来远距离、低损耗输送微波;在双层连续油管前端的外管壁面上按一定规则割开缝隙,形成微波释能器,将微波从管线中泄漏出来辐射煤层;原煤在干燥、热解和燃烧阶段都能够较好地吸收微波能而被加热,在有氧条件下煤样温度升高到587℃时焦炭被点燃,最高温度可达1080℃;风光电−储能−煤炭地下微波气化融合产业模式能够充分利用绿色能源,实现中深层煤炭清洁高效原位开采。研究能够为微波辅助煤炭地下气化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地下气化 注入点可控后退 微波加热 注入井系统
下载PDF
青藏高原植被调查与制图评估 被引量:1
4
作者 桑佳文 宋创业 +8 位作者 贾宁霞 贾元 刘长成 乔鲜果 张琳 袁伟影 吴冬秀 李凌浩 郭柯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2-67,共16页
青藏高原植被调查与制图一直是青藏高原植被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历史上,我国多次开展青藏高原植被考察活动,在植被制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本研究首先基于文献研读对青藏高原植被考察及其成果进行回顾,并对制图范围包括青藏... 青藏高原植被调查与制图一直是青藏高原植被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历史上,我国多次开展青藏高原植被考察活动,在植被制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本研究首先基于文献研读对青藏高原植被考察及其成果进行回顾,并对制图范围包括青藏高原的、使用比较广泛的植被图进行对比和分析;然后,基于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获取的植被调查样点数据,与多幅植被图在数据一致性方面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植被调查的历史久远,但系统、科学的青藏高原植被调查开始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期间获取了大量植被调查数据,出版了大量的专著和图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植被图(1:4,000,000)》《中国草地资源图集(1:1,000,000)》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植被图(1:1,000,000)》是包含整个青藏高原、应用最为广泛的3幅植被图,《青藏高原现状植被图》是基于现阶段植被调查数据制作的青藏高原植被图。但是这4幅图在植被分类体系上存在较大差异,严重影响了图件之间的可比性。(2)对比发现,4幅植被图之间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不一致性。面积较大的植被型组,如森林和草本植被,在植被图之间的一致性较高;但面积相对较小的植被型组,如沼泽与水生植被和农业植被,在植被图之间的一致性较低。进一步以高山嵩草(Carexparvula)草甸、紫花针茅(Stipapurpurea)草原、青藏薹草(Carex moorcroftii)草原、沙生针茅(Stipa glareosa)草原、矮生嵩草(Carex alatauensis)草甸、藏沙蒿(Artemisia wellbyi)草原、昆仑针茅(Stipa roborowskyi)草原、固沙草(Orinus thoroldii)草原等8种青藏高原的典型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发现它们的面积和空间分布格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植被图(1:1,000,000)》和《中国草地资源图集(1:1,000,000)》之间也存在较大的差异。(3)植被调查样点数据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植被图(1:1,0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图 植被类型 植被变化 气候变化 调查
原文传递
基于强度和渗透性的煤炭地下气化采收率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郝鹏程 王创业 +5 位作者 刘猛 曹望坤 李翔 袁淑霞 吴松 齐文娇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562-3572,共11页
中深层煤炭地下气化是新型的煤炭利用技术,尚缺乏采收率评价标准。剩余煤墙强度和气体渗透性是气化后地层安全性的重要评价指标。为确保气化后地层安全性,基于强度和渗透性理论,采用有限元法对多因素影响下煤层应力分布状态进行分析,得... 中深层煤炭地下气化是新型的煤炭利用技术,尚缺乏采收率评价标准。剩余煤墙强度和气体渗透性是气化后地层安全性的重要评价指标。为确保气化后地层安全性,基于强度和渗透性理论,采用有限元法对多因素影响下煤层应力分布状态进行分析,得到不同载荷作用下煤层产生裂纹的临界条件,确定不同形状气化腔、不同厚度煤层以及不同地层压力和工作压力下的最小预留煤墙厚度;采用Darcy定律对煤层渗透率进行分析。根据强度和渗透率计算地下气化过程可用于气化的煤量,结合煤炭采区回采率和油田原油采收率定义煤炭地下气化采收率,并针对不同煤层厚度、不同形状气化腔进行了采收率计算。研究结果表明,煤炭地下气化无法以回采率衡量其采收率,因气化腔的圆柱/圆锥形状特点,其采收率低于煤炭开采过程的回采率,预留安全煤墙后,煤炭地下气化采收率进一步降低。随着煤墙厚度的增加,采收率逐渐降低,但煤墙厚度对厚煤层影响较小,对薄煤层影响较大。煤层越厚,需要预留的最小煤墙厚度越大,但采收率越高,尤其是梨形气化腔更是如此。与煤炭开采不同,煤炭地下气化采收率受煤层厚度影响较大,如果采用梨形气化腔,薄煤层的开采价值较低。煤炭地下气化解决了深层煤炭的开采利用问题,由于国内外尚未建立起煤炭地下气化采收率评价方法,该研究结果可为煤炭地下气化选址、资源评价和气化工艺的制定提供参考,也可为煤炭地下气化采收率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地下气化 采收率 气化腔 煤层强度 渗透率
下载PDF
胆囊十二指肠瘘结石经瘘口排出后自愈一例报道
6
作者 杨雪 张伟 +3 位作者 尚培中 宋创业 尚丹丹 张蔚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6期707-708,共2页
胆囊结石长期压迫十二指肠,或胆囊炎反复发作与十二指肠形成致密粘连,影响局部血供,逐渐破坏胆囊壁和十二指肠壁可形成胆囊十二指肠瘘。在慢性发展过程中多数患者无特殊症状和体征,一些患者结石经瘘口脱落进入肠道可引起胆石性肠梗阻^([... 胆囊结石长期压迫十二指肠,或胆囊炎反复发作与十二指肠形成致密粘连,影响局部血供,逐渐破坏胆囊壁和十二指肠壁可形成胆囊十二指肠瘘。在慢性发展过程中多数患者无特殊症状和体征,一些患者结石经瘘口脱落进入肠道可引起胆石性肠梗阻^([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十二指肠瘘 胆囊结石病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草原和荒漠植物多样性监测网规划与建设进展
7
作者 宋创业 刘长成 郭柯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2-168,共7页
草原和荒漠是我国北方和青藏高原地区最主要的植被类型,生物多样性资源独特、丰富。草原和荒漠植物多样性监测网是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和研究网络的10个专项网之一,旨在以植被群系为基本单元,在草原和荒漠主要植被群系的典型地段建立植... 草原和荒漠是我国北方和青藏高原地区最主要的植被类型,生物多样性资源独特、丰富。草原和荒漠植物多样性监测网是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和研究网络的10个专项网之一,旨在以植被群系为基本单元,在草原和荒漠主要植被群系的典型地段建立植物模式群落监测样地,长期监测草原和荒漠植物多样性变化。本文从监测布局、监测样地布设、监测指标和数据产出等方面介绍了草原和荒漠植物多样性监测网的工作进展,并提出未来10年草原和荒漠植物多样性监测网的工作重点,即优化监测点的空间分布、推进自动化监测技术的应用、加强生物多样性变化研究。这些措施将有效提升草原和荒漠植物多样性监测网的研究水平和科学服务能力,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研究提供关键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 植被群系 植物模式群落样地
原文传递
CERN植物物种名录数据集 被引量:2
8
作者 张琳 李彤 +2 位作者 宋创业 韦文珊 吴冬秀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0年第1期2-9,共8页
CERN植物物种名录数据集是CERN生态站植物物种观测数据的综合集成,涉及22个CERN生态站1998-2018年的植物物种的观测记录3770条,包括各个台站观测的乔木、灌木、草本以及藤本植物等所有植物物种名录。另外,数据集包含生态站代码、植物种... CERN植物物种名录数据集是CERN生态站植物物种观测数据的综合集成,涉及22个CERN生态站1998-2018年的植物物种的观测记录3770条,包括各个台站观测的乔木、灌木、草本以及藤本植物等所有植物物种名录。另外,数据集包含生态站代码、植物种名、拉丁名、科中文名、科学名、属中文名、属学名、地方异名、台站地理位置等信息。本数据集可以为植物区系、生物多样性、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植物名录 植物区系 生物多样性 长期监测
下载PDF
Hidden metal-insulator transition in manganites synthesized via a controllable oxidation 被引量:1
9
作者 chuangye song Iftikhar Ahmed Malik +10 位作者 Menglei Li Qinghua Zhang Lichen Wang Jing Wang Rongyan Chen Renkui Zheng Shuai Dong Lin Gu Wenhui Duan Ce-Wen Nan Jinxing Zhang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SCIE EI CSCD 2019年第4期577-585,共9页
Oxygen usually plays crucial roles in tuning the phase structures and functionalities of complex oxides such as high temperature superconductivity, colossal magnetoresistance, catalysis, etc. Effective and considerabl... Oxygen usually plays crucial roles in tuning the phase structures and functionalities of complex oxides such as high temperature superconductivity, colossal magnetoresistance, catalysis, etc. Effective and considerable control of the oxygen content in those functional oxides could be highly desired. Here, using perovskite manganite(La0.5Sr0.5)MnO3 as a paradigm, we develop a new pathway to synthesize the epitaxial thin films assisted by an in-situ chemical process, where the oxygen content can be precisely controlled by varying oxidative activity tuned by the atmospheric temperature(Tatm)during the growth. A hidden metal-insulator transition(MIT)emerges due to the phase competition, which is never shown in the phase diagram of this classic manganite. The oxygenmediated interaction between Mn ions together with the change of carrier density might be responsible for this emerging phase, which is compatible with the results of firstprinciple calculations. This work demonstrates that, apart from traditional cation doping, a precise modulation of anion(O2-, S2-, etc.) may provide a new strategy to control phase structures and functionalities of epitaxial compound thin fil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xidative-activity OXYGEN-CONTENT MANGANITES hidden METAL-INSULATOR transition
原文传递
Solid state reaction for the formation of spinel MgFe_2O_4 across perovskite oxide interface
10
作者 Iftikhar Ahmed Malik XiaoXing Ke +6 位作者 Xin Liu ChuanShou Wang XueYun Wang Rizwan Ullah chuangye song Jing Wang JinXing Zhang 《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9期80-84,共5页
Solid state reaction is a conventional method to synthesize structurally stable inorganic solids by mixing powdered reactants together at high pressure (over 1 x 105 mbar (1 mbar = 100 Pa)) and high temperature (... Solid state reaction is a conventional method to synthesize structurally stable inorganic solids by mixing powdered reactants together at high pressure (over 1 x 105 mbar (1 mbar = 100 Pa)) and high temperature (over 1300 K) [1-4]. This method is effective and sophisticated to prepare solid mate- rials, especially the functional complex oxides such as high temperature superconductors, piezoelectrics, dielectrics, etc. However, the chemical reactions cannot be intrinsically con- trolled and integrated at an atomic level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applications of future thin film devices with reduced dimensions [5]. With the desire of designing high-quality products with the micro/nanoscale integration, many pow- erful physical techniques, such as, pulsed-laser deposition (PLD), molecular beam epitaxy (MBE), sputtering deposi- tion, etc., have experienced enormous development due to their ability of lattice and/or interfacial controls. Using these growth techniques, layer-by-layer deposition (multilayer and/or superlattice) can be achieved, providing us a platform to tune the crystal structures at an atomic level by controlling the interfacial terminations and epitaxial strain, which are absent in their bulk counterparts [6-8]. From this point of view, well-controlled interfacial structures may also provide the solid state reaction at an atomic level during the physical depositions, which provides us an effective way to design the desired products from the chemical bonding reconstr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反应 界面形成 钙钛矿型氧化物 MgFe2O4 尖晶石 脉冲激光沉积 高温超导体 控制界面
原文传递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病原学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11
作者 程创业 刘中宪 宋琼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1期125-126,共2页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的病原学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3年5月在我院行腹膜透析的166例患者,分为腹膜炎组(n=52)和非腹膜炎组(n=114)。采集腹膜炎组的腹部透析液进行病原菌培养,分析发生PDAP的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的病原学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3年5月在我院行腹膜透析的166例患者,分为腹膜炎组(n=52)和非腹膜炎组(n=114)。采集腹膜炎组的腹部透析液进行病原菌培养,分析发生PDAP的危险因素。结果52例腹膜透析液样本中43例患者细菌培养呈阳性,病原菌总计44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以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29株,革兰氏阴性菌12株和真菌3株。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Alb、K+和PTH是PDAP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PDAP的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其中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病原菌;合并糖尿病、低白蛋白水平、高血钾和高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是患者发生PDAP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腹膜炎 病原学特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