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前免疫炎症指数与胃癌患者预后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许召君 陈小彬 +5 位作者 安娟 袁加琪 蒋树云 刘韬 张成武 马晓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564-571,共8页
目的:探讨术前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临床资料,计算其SII数值。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 目的:探讨术前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临床资料,计算其SII数值。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确定SII的最佳临界值,χ2检验评价SII与各项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显著性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预后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共纳入771例患者,其中男性606例、女性165例,年龄25~81(56.91±9.546)岁。Spearme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II与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率呈正相关(r=0.399,P<0.001)。ROC曲线确定SII的最佳临界值为489.52,将771例胃癌患者分为低SII(L-SII)组(SII≤489.52)和高SII(H-SII)组(SII>489.52)。Kaplan-Meier分析显示L-SII组胃癌患者生存率明显优于H-SII组,两组总体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Ⅲ期中L-SII组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H-SII组(分别为81.8%vs.24.8%、56.5%vs.21.2%、62.5%vs.2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H-SII是胃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HR=3.919,95%CI:3.087~4.977,P<0.001),多因素分析提示术前外周血SII是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2.707,95%CI:2.074~3.533,P<0.001)。再次通过ROC曲线比较SII与其他指标预测胃癌患者预后的能力,显示SII具有更准确的预测能力。将SII联合Alb、CEA、CA125、WBC较单独预测具有更优的预测效能(AUC=0.786)。结论:SII是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外周血SII的升高提示着更差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预后 总生存期
下载PDF
不同营养盐及浓度对黄丝藻Tribonema sp.FACHB-1786生长及脂质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婷 何青 +3 位作者 徐梓钧 索菲娅 张成武 胡强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478-2493,共16页
丝状微藻黄丝藻Tribonema sp.具有抗浮游动物捕食、易收获、油脂含量高等优点,且其脂肪酸组分中含有丰富的棕榈油酸(Palmitoleic acid,PA)和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被认为是生产生物柴油和高附加值产品的重要原料。... 丝状微藻黄丝藻Tribonema sp.具有抗浮游动物捕食、易收获、油脂含量高等优点,且其脂肪酸组分中含有丰富的棕榈油酸(Palmitoleic acid,PA)和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被认为是生产生物柴油和高附加值产品的重要原料。为了提高黄丝藻脂质生产效率,文中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氮(NaNO3:255–3060 mg/L)、磷(K2HPO4:4–240 mg/L)、铁((NH4)3FeC12H10O14:0.6–12 mg/L)、镁(MgSO4:7.5–450 mg/L)元素对黄丝藻FACHB-1786生长、油脂积累和脂肪酸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中磷、铁、镁三种元素的浓度对黄丝藻生长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增加MgSO4浓度可显著提高黄丝藻的生物量,当MgSO4浓度增加至450 mg/L时,获得最大生物量为8.09 g/L,显著高于目前报道的有关黄丝藻自养条件下获得的生物量;氮元素浓度对黄丝藻的生长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高浓度氮元素有利于黄丝藻脂质的积累;黄丝藻FACHB-1786在765 mg/L NaNO3、80 mg/L K2HPO4、6 mg/L(NH4)3FeC12H10O14、75 mg/L MgSO4的营养盐条件下可获得最大总脂单位体积产率、棕榈油酸和EPA产率,分别为319.6 mg/(L·d)、135.7 mg/(L·d)和24.2 mg/(L·d)。研究结果为后期黄丝藻的生产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丝藻 矿质元素 藻油 棕榈油酸 二十碳五烯酸 微藻培养
原文传递
腹腔镜和开腹胆囊癌根治性切除术近期疗效及远期预后的比较 被引量:16
3
作者 窦常伟 张春旭 +4 位作者 刘杰 成剑 金丽明 刘军伟 张成武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0-147,共8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和开腹胆囊癌根治术的近期临床疗效及远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浙江省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接受胆囊癌根治术的133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及术后随访资料。其中80例完成腹腔镜胆囊癌根治术(腹腔镜组),男... 目的比较腹腔镜和开腹胆囊癌根治术的近期临床疗效及远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浙江省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接受胆囊癌根治术的133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及术后随访资料。其中80例完成腹腔镜胆囊癌根治术(腹腔镜组),男性23例,女性57例,年龄[M(IQR)]66.0(12.8)岁(范围:28.0~82.0岁);53例完成开腹胆囊癌根治术(开腹组),男性8例,女性45例,年龄63.0(6.0)岁(范围:45.0~80.0岁)。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术前白蛋白、术前总胆红素、N分期、脉管侵犯、神经侵犯及肿瘤分化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术前CA19-9(Z=-2.955,P=0.003)、术前ALT水平(Z=-2.801,P=0.031)、T分期分布(χ^(2)=19.110,P=0.007)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定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分类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阳性淋巴结数目、术中胆囊破裂,术后胆瘘、腹腔出血、腹腔感染发生率,术后30 d和90 d病死率、切口种植及术后腹腔转移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100.0(200.0)ml比400.0(250.0)ml](Z=-5.260,P<0.01)、引流管留置时间[6.0(3.8)d比7.0(4.0)d](Z=-3.351,P=0.001)及术后住院时间[8.0(5.0)d比14.0(7.5)d](Z=-6.079,P<0.01)优于开腹组。腹腔镜组1、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3.6%、49.6%,开腹组1、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37.7%、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腔镜组1、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9.4%、54.1%,开腹组1、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5.7%、3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T1b~T2期及T3期胆囊癌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术后总体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腹腔镜胆囊癌根治术可取得与开腹手术类似的近期临床结局和长期预后,且具有手术创伤小及术后恢复快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外科手术 近期疗效 远期预后
原文传递
不同磷、硫及二氧化碳浓度对标志链带藻生长和碳水化合物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黄怡 高保燕 +3 位作者 王飞飞 戴晨明 苏敏 张成武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915-1926,共12页
【目的】为了研究不同磷、硫及二氧化碳浓度对标志链带藻(Desmodesmus insignis)生长与碳水化合物积累的影响,本实验以改良BG11培养基为基础,设计了8种不同初始K2HPO4浓度、8种不同初始MgSO4浓度及4种二氧化碳浓度培养标志链带藻。【方... 【目的】为了研究不同磷、硫及二氧化碳浓度对标志链带藻(Desmodesmus insignis)生长与碳水化合物积累的影响,本实验以改良BG11培养基为基础,设计了8种不同初始K2HPO4浓度、8种不同初始MgSO4浓度及4种二氧化碳浓度培养标志链带藻。【方法】采用干重法和苯酚-硫酸法分别测定其生物质浓度与总碳水化合物的含量。【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在高磷浓度(0.460 mmol/L)下生物量达到最高为6.37 g/L,磷浓度为0.230 mmol/L (对照组)时总碳水化合物含量及单位体积产率达到最高,分别为45.40%(%干重)和0.20 g/(L·d)。不同初始MgSO4浓度实验结果显示,高硫浓度有利于标志链带藻生长及碳水化合物的积累,生物量、总碳水化合物含量及单位体积产率分别在硫浓度为1.217 mmol/L、0.609 mmol/L和1.824 mmol/L时达到最高,分别为7.02 g/L、51.6%(%干重)及0.26 g/(L·d)。当二氧化碳浓度为3%(V/V)时,标志链带藻生物量、总碳水化合物含量及单位体积产率均达到最高,分别为6.81 g/L、44.03%和0.20 g/(L·d)。【结论】因此,磷浓度为0.230 mmol/L、硫浓度为1.824 mmol/L和二氧化碳浓度为3%时最有利于标志链带藻生长及碳水化合物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志链带藻 二氧化碳 生物质 碳水化合物
原文传递
腹腔加压气溶胶化疗在胃癌腹膜转移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宁 于鹏杰(综述) 张成武(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1181-1186,共6页
腹腔加压气溶胶化疗(pressurized intraperitoneal aerosol chemotherapy,PIPAC)是一种新型的腹膜癌治疗方法,该疗法具有较强的可行性、良好的耐受性和疗效,其治疗模式也具有多样性,可单独治疗,也可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治疗,全球范围内... 腹腔加压气溶胶化疗(pressurized intraperitoneal aerosol chemotherapy,PIPAC)是一种新型的腹膜癌治疗方法,该疗法具有较强的可行性、良好的耐受性和疗效,其治疗模式也具有多样性,可单独治疗,也可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治疗,全球范围内正在广泛开展相关的前瞻性研究和临床试验。将纳米药物应用于该治疗中具有增加药物的腹膜滞留时间和靶向药物至肿瘤部位的优势。随着单纯性PIPAC及其联合其他治疗方法的临床证据越来越多,研究者们对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越发重视,本文就PIPAC治疗胃癌腹膜转移的理论基础、发展历程、疗效、安全性以及相关纳米药物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腹腔加压气溶胶化疗 腹膜癌 腹腔内化疗 纳米药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