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河中游人工固沙植被恢复对爬行类和兽类动物多样性的影响
1
作者 刘继亮 冯怡琳 +4 位作者 王永珍 潘成臣 包天玲 任嘉隆 赵文智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7-177,共11页
天然流动沙丘和固定沙丘植被恢复,会影响荒漠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多样性。以黑河中游张掖绿洲为研究区,利用陷阱收集器和红外触发相机调查流动沙丘、5~10年和20~30年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林爬行类和兽类动物及节肢动物多样性,... 天然流动沙丘和固定沙丘植被恢复,会影响荒漠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多样性。以黑河中游张掖绿洲为研究区,利用陷阱收集器和红外触发相机调查流动沙丘、5~10年和20~30年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林爬行类和兽类动物及节肢动物多样性,确定爬行类和兽类动物多样性及与节肢动物互作关系对人工固沙植被恢复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流动沙丘转变为人工梭梭林会影响爬行类动物群落结构,20~30年梭梭林爬行类动物捕获数量及物种丰富度显著低于流动沙丘。虫纹麻蜥(Scincella doriae)和荒漠沙蜥(Phrynocephalus przewalskii)在5~10年梭梭林生境捕获数量增加,而在20~30年梭梭林捕获数量则降低;荒漠麻蜥(Eremias przewalskii)在人工梭梭林捕获数量显著低于流动沙丘。流动沙丘和人工梭梭林兽类群落组成也明显不同,流动沙丘转变为人工梭梭林显著提高了兽类的月相对多度指数、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大沙鼠与捕食性兽类(如兔狲(Otocolobus manul)和赤狐(Vulpes vulpes))的活动强度均随着人工梭梭林恢复年限的增加先升后降。流动沙丘转变为梭梭林还会影响节肢动物、爬行类和兽类的互作关系。亚洲野猫(Felis silvestris)的活动强度与大沙鼠(Rhombomys opimus)的活动强度显著负相关,虎鼬(Vormela peregusna)的活动强度与大沙鼠的活动强度显著正相关;兔狲和虎鼬的活动强度与荒漠麻蜥捕获数量负相关;爬行类的捕获数量与蛛形纲捕获数量显著负相关,兔狲和赤狐的活动强度与鞘翅目捕获数量显著正相关。此外,流动沙丘转变为人工梭梭林降低了蛛形纲对鞘翅目和蚁科的捕食强度。总之,流动沙丘转变人工梭梭林提高了大沙鼠、爬行类及节肢动物的数量,虎鼬、兔狲和赤狐等捕食性兽类的活动强度也随之增加并改变了节肢动物、爬行类和兽类互作关系,从而影响了荒漠动物多样性及其生态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中游 流动沙丘 人工梭梭林 爬行类 兽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