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地黄汤对卵巢早衰大鼠卵巢保护作用及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郭东艳 周桦 +4 位作者 范妤 程江雪 史亚军 邹俊波 张小飞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4698-4703,共6页
观察生地黄汤对卵巢早衰大鼠卵巢功能的影响,探究其作用机制。48只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生地黄汤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每日灌胃雷公藤多苷片75 mg·kg-1造模,连续14 d。从第15天... 观察生地黄汤对卵巢早衰大鼠卵巢功能的影响,探究其作用机制。48只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生地黄汤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每日灌胃雷公藤多苷片75 mg·kg-1造模,连续14 d。从第15天开始,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2 m L·kg-1;阳性对照组灌胃补佳乐1 mg·kg-1;生地黄汤高、中、低剂量组灌胃生地黄汤12,6,3 g·kg-1,每日1次,连续给药21 d。观察大鼠动情周期,测定卵巢指数、子宫指数;放免法检测血清中性激素水平;HE染色法观察卵巢、子宫形态学变化,检测血清SOD活力、MDA含量;SABC法检测卵巢、子宫组织中ERα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子宫组织中ERα蛋白表达。与模型组比较,生地黄汤高、中剂量组子宫指数、卵巢指数均增加(P<0. 05),血清中E2,P水平升高(P<0. 01,P<0. 05),LH水平降低(P<0. 01);卵巢内生长卵泡数量增多,子宫内膜增厚,腺体发达增强;血清中SOD活性增强,MDA含量下降;卵泡颗粒细胞及子宫腺上皮细胞中ERα的表达增多,子宫组织中ERα蛋白表达水平上调。与模型组比较,各组血清FSH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生地黄汤能够改善子宫和卵巢的形态及功能,缓解卵巢的过早衰竭。其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强抗氧化能力,促进血清雌、孕激素分泌,增加子宫黏膜腺上皮细胞和卵巢颗粒细胞ER的表达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地黄汤 卵巢早衰 性激素 雌激素受体 活性氧
原文传递
重楼根际及药用部位内生真菌多样性与群落结构差异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艳 常帆 +3 位作者 程虎印 贾凤安 程江雪 王汉屏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32-1237,共6页
目的寻找能促进宿主植物活性代谢产物合成的微生物,为后续功能菌群的建立及功能基因的发掘,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应用IlluminaMiseqPE25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重楼根际土壤真菌、根及根茎内生真菌ITS1区进行序列测定,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目的寻找能促进宿主植物活性代谢产物合成的微生物,为后续功能菌群的建立及功能基因的发掘,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应用IlluminaMiseqPE25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重楼根际土壤真菌、根及根茎内生真菌ITS1区进行序列测定,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测序结果共获得154228条序列,这些序列对应的根际土、根茎、根分别被聚类为408、119、57个OTUs。结论重楼根际及内生真菌多样性的关系为根际土>根茎>根,在重楼药用部位根茎中发现Mucoromycota门较非药用部位根中的门为特有门,Ascomycota门为优势门,Roseodiscus属真菌为重楼根茎内生真菌优势菌群,根茎和根部的特有种群及优势菌群可能与重楼活性产物合成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楼 内生真菌 高通量测序 多样性 群落
原文传递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小茴香挥发油类成分的提取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邹俊波 张小飞 +6 位作者 邰佳 王晶 程江雪 赵重博 马乐乐 冯颖 史亚军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855-2865,共11页
目的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揭示小茴香挥发油提取过程中的成分溶出规律。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小茴香挥发油,固定时间间隔(30 min)收集挥发油/芳香水体系,分离挥发油部分和芳香水部分,选取正二十二烷和肉豆蔻酸甲... 目的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揭示小茴香挥发油提取过程中的成分溶出规律。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小茴香挥发油,固定时间间隔(30 min)收集挥发油/芳香水体系,分离挥发油部分和芳香水部分,选取正二十二烷和肉豆蔻酸甲酯为双内标物进行GC-MS分析并定量。通过热图分析提取主要特征成分,并明确成分分布规律,结合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熔点、沸点、密度等物理化学性质考察影响成分分布的主成分。结果 GC-MS共解析挥发性成分123个,其中主要成分为草蒿脑、茴香脑及(R)-(+)-柠檬烯;芳香水溶液中特有成分60种,挥发油特有成分36种,27种成分为油水共有成分。水中特有成分与芳香水中主要成分茴香脑的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进一步与草蒿脑及(R)-(+)-柠檬烯含量呈正相关,油中特有成分与挥发油中主要成分(R)-(+)-柠檬烯含量呈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是影响成分分布的重要因素,PC1(相对分子质量、熔沸点正相关)、PC2(折射率正相关)以及PC3(水溶性负相关)是导致成分分布差异的主成分。结论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小茴香挥发油过程中,受挥发性成分自身理化性质的影响,部分成分特异性地在芳香水、挥发油体系分布,芳香水中特有成分增加了主要成分在水部分中的含量,可能是导致挥发油提取过程中产生"乳化"现象、降低挥发油收率及质量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茴香挥发油 GC-MS 双内标法 水蒸气蒸馏法 提取动力学
原文传递
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以《中药药剂学》课程为例 被引量:15
4
作者 郭东艳 程江雪 +4 位作者 王露 史亚军 邹俊波 张小飞 王晶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19年第4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对课前、课中及课后进行教学过程设计及组织实施。结果该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明显增强... 目的探讨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对课前、课中及课后进行教学过程设计及组织实施。结果该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明显增强。结论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值得在中药药剂学及相关课程教学中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OC 问题式 翻转课堂 混合式 中药药剂学
下载PDF
生地黄汤不同配伍比例干预“肾虚血瘀”型崩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郭东艳 范妤 +3 位作者 程江雪 张小飞 史亚军 邹俊波 《中南药学》 CAS 2020年第2期182-188,共7页
目的观察不同比例生地黄配伍大黄对大鼠"肾虚血瘀"型崩漏的治疗作用,筛选两者配伍比例,初步探讨其配伍规律。方法采用羟基脲+氢化可的松制备大鼠"肾虚血瘀"模型,筛选造模成功的56只大鼠随机分为8组:空白对照组,模型... 目的观察不同比例生地黄配伍大黄对大鼠"肾虚血瘀"型崩漏的治疗作用,筛选两者配伍比例,初步探讨其配伍规律。方法采用羟基脲+氢化可的松制备大鼠"肾虚血瘀"模型,筛选造模成功的56只大鼠随机分为8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宫血宁组,生地黄组,大黄组,生地黄-大黄60∶1组、30∶1组、15∶1组,每组7只。除空白对照组与模型组外,其余各组于造模成功后第2日开始灌胃治疗药物,连续8 d。观察各组大鼠子宫、卵巢体质量及组织病理变化,测定血液流变学、凝血四项相关指标、大鼠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过氧化脂质(LPO)、血栓素A2(TXA2)、前列腺素E2(PGE2)、雌激素受体β(ESR2)、肌酐(Cr)、雌二醇(E2)、孕酮(P)含量的变化以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对子宫、卵巢雌激素受体蛋白α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生地黄-大黄配伍30∶1组可显著延长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降低凝血酶时间(TT),降低高、中、低切黏度(P<0.01);显著性升高SOD1、ESR2、TXA2、E2、P(P<0.01),降低LPO、Cr、PGE2(P<0.01);HE染色下观察大鼠卵巢结构显示:30∶1组卵巢发育期卵泡数量较多,多以次级卵泡多见,卵泡细胞、黄体细胞中ER表达明显;30∶1组与模型组比较,子宫内膜均增厚明显,腺体多,基质细胞肥大;ERα在子宫显著表达。结论生地黄-大黄配伍后,对"肾虚血瘀"模型大鼠各项指标改善作用显著,优于单用生地黄及大黄,其最佳配伍比例为生地黄-大黄(30∶1)。止血作用的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液流变学性能、抗炎、抗氧化及对肾功能、子宫修复等多方面的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地黄汤 崩漏 肾虚血瘀 配伍 血液流变学 雌激素
下载PDF
陕西产重楼属种质资源的SCoT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程虎印 王艳 +5 位作者 颜永刚 杨冰月 杨琳 程江雪 彭亮 张岗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3917-3922,共6页
目的对陕西产重楼属6个类群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分析。方法采用SCoT分子标记技术和非加权平均距离法(UPGMA)对陕西产重楼属6个类群48份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结果从82条SCoT引物中共筛选出12条多态性稳定、清晰的引物,4... 目的对陕西产重楼属6个类群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分析。方法采用SCoT分子标记技术和非加权平均距离法(UPGMA)对陕西产重楼属6个类群48份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结果从82条SCoT引物中共筛选出12条多态性稳定、清晰的引物,48份重楼样品共扩增出152个DNA片段,多态性片段数为135,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12.67个DNA片段,其多态性为88.82%;重楼属植物在物种水平上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67 4,Shannon指数(I)平均值为0.404 1,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517 9,种群间基因流(Nm)为0.465 4;6个类群重楼按遗传多样性水平排序为七叶一枝花>宽叶重楼>具柄重楼>狭叶重楼>宽瓣重楼>北重楼,聚类分析可将北重楼组和其他重楼组区分开来,当遗传距离一定时,重楼属6个类群被完全区分开来。结论SCoT分子标记可获得多态性丰富、清晰的条带扩增图谱,表明该技术可用于陕西产重楼属主要类群物种分子鉴定和亲缘关系研究,为筛选与药典收载种类近缘的可替代资源种类、指导合理利用地方种类自然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楼属 种质资源 SCoT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亲缘关系
原文传递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高良姜挥发油类成分提取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邹俊波 张小飞 +7 位作者 邰佳 王晶 程江雪 赵重博 冯颖 王瑜 梁玉琳 史亚军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4231-4239,共9页
实验拟通过GC-MS分析,揭示高良姜挥发油提取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提取规律。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来提取药材饮片高良姜中的挥发油,每30 min收集一次提取液,分离油部分和水部分,分析不同时段提取液的化学成分。通过GC-MS解析,共得出140种挥发... 实验拟通过GC-MS分析,揭示高良姜挥发油提取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提取规律。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来提取药材饮片高良姜中的挥发油,每30 min收集一次提取液,分离油部分和水部分,分析不同时段提取液的化学成分。通过GC-MS解析,共得出140种挥发性成分。其中,主要成分为桉叶油醇、α-松油醇、4-萜烯醇;水部分特有成分有22种,油部分特有成分共计77种,油水共有成分有41种。随着水中特有成分的增加,水部分中桉叶油醇含量显著升高,且二者呈线性关系;桉叶油醇的增加则进一步促进α-松油醇在水中的溶解或分散;油中特有成分的变化与油中桉叶油醇、α-松油醇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是影响成分分布的重要因素, PC1(相对分子质量、熔点、沸点正相关)、 PC2(折射率负相关)以及PC3(水溶性正相关)是导致成分分布差异的主成分。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高良姜挥发油过程中,受挥发性成分自身理化性质的影响,部分成分特异性地在水部分、油部分体系分布,水中特有成分增加了主要成分在水部分中的含量,可能是导致挥发油提取过程收率降低、易产生"乳化"现象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良姜 挥发性成分 GC-MS 双内标法 提取动力
原文传递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姜黄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动力学考察 被引量:12
8
作者 邹俊波 张小飞 +7 位作者 史亚军 郭东艳 程江雪 崔春利 邰佳 梁玉琳 王瑜 王媚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75-1180,共6页
目的:揭示姜黄挥发性成分在提取过程中的成分溶出规律,探讨“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姜黄挥发油,每30min收集冷凝液,分离挥发油部分和芳香水部分,二者均以正二十二烷为内标物进行GC-MS分析并相对定量。绘制挥发油... 目的:揭示姜黄挥发性成分在提取过程中的成分溶出规律,探讨“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姜黄挥发油,每30min收集冷凝液,分离挥发油部分和芳香水部分,二者均以正二十二烷为内标物进行GC-MS分析并相对定量。绘制挥发油提取特征热力图,明确成分在挥发油或芳香水中的分布及主要特征成分溶出曲线;通过分析水中特有成分与挥发油主要成分的关系,总结出水中特有成分对挥发油主要成分的溶出影响,从化学成分角度探讨导致挥发油提取过程中产生“乳化”现象的原因。结果:GC-MS共解析挥发性成分71个,其中主要成分为芳姜黄酮、姜黄新酮、姜黄酮等。芳香水溶液中特有成分有39个,挥发油特有成分有9个,油水共有成分有23个。水中特有成分与芳香水中主要成分芳姜黄酮呈正相关关系,姜黄新酮、姜黄酮呈先升高后降低的作用趋势。结论: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姜黄挥发油的过程中,部分成分特异性的在芳香水、挥发油体系中分布,芳香水中特有成分增加了挥发油主要成分在水体系中的含量,可能是导致挥发油提取过程中产生“乳化”现象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蒸气蒸馏法 姜黄挥发油 乳化 GC-MS 提取动力学
原文传递
黄芪甲苷自乳化释药系统的制备及大鼠在体肠吸收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小飞 果秋婷 +4 位作者 邹俊波 孙静 郭东艳 程江雪 史亚军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3037-3043,共7页
目的制备黄芪甲苷自乳化释药系统(SMEDDS),并考察其大鼠在体肠吸收特性。方法根据黄芪甲苷在不同油相、乳化剂和助乳化剂中的溶解度以及配伍实验结果,确定了黄芪甲苷SMEDDS的处方组成,并通过伪三元相图法绘制出能够形成理想微乳液区域... 目的制备黄芪甲苷自乳化释药系统(SMEDDS),并考察其大鼠在体肠吸收特性。方法根据黄芪甲苷在不同油相、乳化剂和助乳化剂中的溶解度以及配伍实验结果,确定了黄芪甲苷SMEDDS的处方组成,并通过伪三元相图法绘制出能够形成理想微乳液区域各组成成分的用量范围;评价黄芪甲苷SMEDDS经水分散后形成微乳的微观结构、粒径分布以及体外药物释放情况;考察黄芪甲苷SMEDDS经模拟人体生理体液稀释后的稳定性;通过大鼠在体小肠灌流实验考察黄芪甲苷自微乳液在大鼠肠吸收动力学特征。结果黄芪甲苷SMEDDS处方由Capmul MCM、聚山梨酯80、Transcutol H构成;在形成微乳区域内任选择一点处方用量制备黄芪甲苷SMEDDS,经水分散后形成淡蓝色乳光微乳液,在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到微乳大小均匀,呈圆球状分布,平均粒径为(45.4±5.8)nm;黄芪甲苷SMEDDS在3种溶出介质中药物溶出速率均显著提高;其形成的微乳液在模拟人体生理液体中物理稳定性良好。黄芪甲苷SMEDDS在大鼠整个肠的吸收速率显著高于原料药混悬液。结论将黄芪甲苷制备成SMEDDS可提高药物溶出速率,增强肠道对药物吸收程度,有望改善黄芪甲苷口服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甲苷 自乳化释药系统 伪三元相图 溶出速率 在体肠吸收 生物利用度
原文传递
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的逍遥软胶囊中柴胡-白芍药对抗抑郁作用谱-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常星 王露 +4 位作者 程江雪 张小飞 郭东艳 方方 李瑾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509-2515,共7页
目的 研究逍遥软胶囊中柴胡-白芍药对不同配伍比例HPLC指纹图谱与抗抑郁作用药效之间的相关性,明确柴胡与白芍配伍发挥疏肝解郁作用的潜在物质基础。方法 采用慢性束缚小鼠模型,以强迫游泳及悬尾不动时间为指标评价柴胡-白芍药对疏肝解... 目的 研究逍遥软胶囊中柴胡-白芍药对不同配伍比例HPLC指纹图谱与抗抑郁作用药效之间的相关性,明确柴胡与白芍配伍发挥疏肝解郁作用的潜在物质基础。方法 采用慢性束缚小鼠模型,以强迫游泳及悬尾不动时间为指标评价柴胡-白芍药对疏肝解郁的作用,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进行谱-效关联分析,快速筛选出其药效贡献较大成分。结果 阳性药以及不同配伍比例柴胡-白芍药对均明显地缩短小鼠悬尾及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具有抗抑郁作用,其中以柴胡-白芍(2∶1)的抗抑郁效果最为显著。通过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发现,柴胡-白芍药对14个共有峰中7个特征峰与其抗抑郁作用显著相关且贡献较大。结论 通过谱效关系研究,推测柴胡配伍白芍发挥疏肝解郁的药效物质基础,可能为包括芍药内酯苷、芍药苷和柴胡皂苷a等在内的7个化合物,为其质量标志物的确定及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白芍药对 谱-效关系 抗抑郁 质量标志物 逍遥软胶囊 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 芍药内酯苷 芍药苷 柴胡皂苷A
原文传递
陕产宽叶重楼的生药学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程虎印 程江雪 +5 位作者 王艳 张景霞 颜永刚 彭亮 杨新杰 高静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9年第2期188-193,共6页
目的:研究陕产宽叶重楼根茎的生药学特征。方法:采用形态组织学鉴别方法,研究原植物形态、生药性状和显微特征,并使用HPLC法测定4种重楼皂苷的总含量。结果:陕产宽叶重楼原植物来源清楚。根茎显微特征:横切面有栓化表皮,皮层宽广、内皮... 目的:研究陕产宽叶重楼根茎的生药学特征。方法:采用形态组织学鉴别方法,研究原植物形态、生药性状和显微特征,并使用HPLC法测定4种重楼皂苷的总含量。结果:陕产宽叶重楼原植物来源清楚。根茎显微特征:横切面有栓化表皮,皮层宽广、内皮层不连续,中柱为薄壁组织中散布周木式维管束等结构;生药粉末中含极多单粒淀粉,常见草酸钙针晶、环纹和螺纹导管。HPLC法测定重楼皂苷I、Ⅱ、Ⅵ、Ⅶ总含量达到3%以上。结论:陕产宽叶重楼来源确定、生药性状稳定,具有特定显微结构,重楼皂苷I、Ⅱ、Ⅵ、Ⅶ总含量均达到了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该研究阐释了陕西民间将宽叶重楼根茎与药典所载中药重楼同名等效使用的合理性,为制订宽叶重楼质量标准、寻求中药重楼替代资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产宽叶重楼 生药学特征 显微特征 重楼皂苷 重楼替代资源 质量标准
下载PDF
姜黄挥发油热稳定性研究及其抗氧化剂筛选 被引量:8
12
作者 邰佳 邹俊波 +8 位作者 史亚军 郭东艳 张小飞 王瑜 梁玉琳 程江雪 杨明 王芳 罗昱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1237-1244,共8页
目的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探索姜黄挥发油的热稳定性,并分别考察7种抗氧化剂对姜黄挥发油热稳定性的改善情况。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姜黄挥发油,并分别于不同温度下加热,GC-MS分析成分变化,绘制热图,提取特征成分,筛... 目的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探索姜黄挥发油的热稳定性,并分别考察7种抗氧化剂对姜黄挥发油热稳定性的改善情况。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姜黄挥发油,并分别于不同温度下加热,GC-MS分析成分变化,绘制热图,提取特征成分,筛选使其化学成分变化最剧烈的加热温度。姜黄挥发油分别于100 ℃,加热不同时间,绘制热图及特征成分变化率图,筛选使其化学成分变化最剧烈的加热时间。各取7种不同抗氧化剂分别加入姜黄挥发油中,于使其化学成分变化最剧烈的时间及温度下加热,分析其成分变化规律,优选改善挥发油热稳定性最佳的抗氧化剂。结果姜黄挥发油在加热温度为100 ℃,时间为8 h的条件下最不稳定。生育酚、没食子酸辛酯、丁香酚、麝香草酚、没食子酸丙酯、香芹酚对姜黄挥发油稳定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情况。麝香草酚对氧化组中α-姜黄酮的上升趋势抑制作用最为恰当,生育酚对芳姜黄烯的上升趋势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结论姜黄挥发油有明显的热不稳定性,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和加热时间的延长,其挥发性成分发生很大变化。通过加入抗氧化剂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加其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热稳定性 抗氧化剂 水蒸气蒸馏法
原文传递
加速氧化环境中小茴香挥发油的稳定性考察及其抗氧化剂筛选 被引量:8
13
作者 邰佳 邹俊波 +8 位作者 史亚军 郭东艳 张小飞 王瑜 梁玉琳 李婧琳 程江雪 杨明 王芳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108-115,共8页
目的:筛选小茴香挥发油成分变化最剧烈的加速氧化环境,并筛选其最佳抗氧化剂种类及浓度,为小茴香挥发油稳定性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小茴香挥发油,以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值和过氧化值(POV)为评价指标,运... 目的:筛选小茴香挥发油成分变化最剧烈的加速氧化环境,并筛选其最佳抗氧化剂种类及浓度,为小茴香挥发油稳定性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小茴香挥发油,以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值和过氧化值(POV)为评价指标,运用响应面法考察偶氮脒类引发剂V50(AAPH)和亚铁离子(Fe2+)的质量浓度、温度对小茴香挥发油成分及氧化产物的影响,筛选挥发油成分变化最剧烈的氧化环境,利用单因素试验优选抗氧化剂种类及浓度。结果:小茴香挥发油成分变化最剧烈的氧化条件为温度42. 5℃,AAPH质量浓度1 g·L-1,Fe2+质量浓度20. 85 mg·L-1;浓度为0. 2 mol·L-1和0. 8 mol·L-1的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均可有效改善小茴香挥发油的稳定性。结论:在加速氧化环境下,小茴香挥发油萜类成分发生显著变化,但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可有效改善其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茴香 挥发油 稳定性 抗氧化剂 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值 过氧化值
原文传递
基于谱效关系的太白楤木质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欢 翟秉涛 +5 位作者 范妤 邹俊波 张小飞 程江雪 史亚军 郭东艳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4757-4764,共8页
采用HPLC指纹图谱与体外抗氧化活性相关联,建立谱效关系,旨在完善太白楤木质量评价体系。采集12批次样品的指纹图谱,通过相似度评价、热图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指纹图谱数据进行化学计量研究。结合灰色关联度分析,明确指纹图谱共有峰对抗... 采用HPLC指纹图谱与体外抗氧化活性相关联,建立谱效关系,旨在完善太白楤木质量评价体系。采集12批次样品的指纹图谱,通过相似度评价、热图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指纹图谱数据进行化学计量研究。结合灰色关联度分析,明确指纹图谱共有峰对抗氧化活性的贡献程度,确定反映药效的重要特征峰。结果表明12批次太白楤木样品确认了17个共有峰,并指认了其中6个峰,均为皂苷类成分。相似度分析、热图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将太白楤木药材大致分为2类,S1~S10和S12为一类,S11则单独聚为一类。12批次样品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性,并呈剂量依赖性。其中,S9抗氧化活性最强,S11抗氧化能力最弱,与综合得分结果基本一致。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显示,17个共有峰清除DPPH自由基的关联序为X_(3)>X_(17)>X_(4)>X_(8)>X_(7)>X_(13)>X_(2)>X_(6)>X_(11)>X_(10)>X_(16)>X_(12)>X_(9)>X_(5)>X_(14)>X_(1)>X_(15),清除ABTS自由基的关联序为X_(4)>X_(3)>X_(7)>X_(8)>X_(2)>X_(17)>X_(13)>X_(6)>X_(16)>X_(11)>X_(5)>X_(12)>X_(10)>X_(9)>X_(14)>X_(1)>X_(15)。其中,X_(3)、X_(4)、X_(7)(楤木皂苷C)、X_(8)和X_(17)是反映其药效的重要特征峰,与主成分1中所包含重要峰信息基本一致。该研究通过太白楤木12批次HPLC指纹图谱与抗氧化活性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可为太白楤木质量标志物筛选以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白楤木 指纹图谱 化学计量法 抗氧化 谱效关系
原文传递
基于高通量测序揭示重楼根际土及不同部位真菌群落差异 被引量:7
15
作者 程虎印 王艳 +5 位作者 赵乐 万一 程江雪 高静 成世强 王汉屏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55-461,共7页
目的:分析长药隔重楼内生菌门类及不同部位真菌群落差异,为寻找促进有效组分合成的功能菌群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陕产长药隔重楼植物内生真菌及根际土菌群基因组遂行扩增子序列测定,并对菌群多样性及不同部位内生... 目的:分析长药隔重楼内生菌门类及不同部位真菌群落差异,为寻找促进有效组分合成的功能菌群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陕产长药隔重楼植物内生真菌及根际土菌群基因组遂行扩增子序列测定,并对菌群多样性及不同部位内生真菌群落差异分析。结果:长药隔重楼内生真菌群落多样性Chao1指数、ACE指数、Shannon指数及Simpson指数均表现为根>叶>根茎。根际土壤优势真菌为担子菌门,根部优势门为球囊菌门真菌,根茎及叶的优势菌群为子囊菌门。结论:长药隔重楼根际土壤与根、根茎及叶部优势菌群多样性及群落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该实验为挖掘重楼属内生菌对重楼代谢产物的合成调控产生影响及影响机制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药隔重楼 高通量测序 内生真菌 根际土壤 多样性
原文传递
根皮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表征及体内外溶出行为评价 被引量:7
16
作者 黄珊 翟秉涛 +5 位作者 杨洁 邹俊波 程江雪 张小飞 史亚军 郭东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5543-5551,共9页
目的制备根皮素磷脂复合物(PHL-PC)并探讨其形成机制,以改善根皮素的经皮渗透性,提高其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PHL-PC,选择药脂比、药物浓度,反应温度作为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考察因素,以复合率为指标优选最佳工艺;扫... 目的制备根皮素磷脂复合物(PHL-PC)并探讨其形成机制,以改善根皮素的经皮渗透性,提高其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PHL-PC,选择药脂比、药物浓度,反应温度作为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考察因素,以复合率为指标优选最佳工艺;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法(DSC)、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法分析复合物的形成机制,并考察其溶解度、经皮渗透性及体内药动学特性。结果最佳制备工艺为以乙醇为复合溶剂,PHL的质量浓度为1.7 mg/mL,与磷脂质量比为1∶1.6,反应温度为56℃,验证实验得到复合率为(94.30±1.13)%;SEM、DSC、XRD和FT-IR的结构表征显示磷脂复合物的形成是由于根皮素分子与磷脂的极性末端存在弱的分子间作用力所致,根皮素以无定形状态分散在磷脂中,形成磷脂复合物;溶解度实验结果显示,与根皮素相比,PHL-PC在水和正辛醇中的溶解度分别提高了4.90、2.20倍,油水分配系数由1.22提高到2.03;溶出度实验结果显示制成磷脂复合物后,累积释药率由72.07%提高到86.34%;体外经皮渗透实验结果显示,PHL-PC在24 h内累积渗透药量(Qn)是根皮素的2.06倍;药动学研究显示PHL-PC的AUC0~∞是根皮素的2.15倍。结论制备的PHL-PC可显著改善根皮素的经皮渗透性,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皮素 磷脂复合物 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 溶解度 经皮渗透 溶出 生物利用度 溶剂挥发法
原文传递
陕产具柄重楼的生药学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程虎印 杨哲 +5 位作者 程江雪 王艳 朱金成 王小龙 白婷 闫亚星 《中医药导报》 2019年第7期39-44,共6页
目的:研究陕产具柄重楼根茎的生药学特征。方法:采用形态组织学鉴别方法,研究原植物形态、生药性状和显微特征,用HPLC法测定重楼皂苷Ⅰ、Ⅱ、Ⅵ、Ⅶ的总含量。结果:陕产具柄重楼原植物来源清楚。根茎显微特征:横切面有栓化表皮、皮层和... 目的:研究陕产具柄重楼根茎的生药学特征。方法:采用形态组织学鉴别方法,研究原植物形态、生药性状和显微特征,用HPLC法测定重楼皂苷Ⅰ、Ⅱ、Ⅵ、Ⅶ的总含量。结果:陕产具柄重楼原植物来源清楚。根茎显微特征:横切面有栓化表皮、皮层和显著内皮层、薄壁组织中散布周木式维管束的中柱等结构;生药粉末中含极多单粒淀粉,常见草酸钙针晶,环纹和网纹导管,较少栓化表皮细胞。HPLC法测定4种重楼皂苷的总含量达0.9%以上。结论:陕产具柄重楼来源确定、生药性状稳定,具有特定显微结构,重楼皂苷Ⅰ、Ⅱ、Ⅵ、Ⅶ总含量均达到2015版《中国药典》标准。该研究阐释了民间将具柄重楼根茎与《药典》所载中药重楼同名等效使用的合理性,为制订具柄重楼质量标准,寻求中药重楼替代资源、有效指导重楼中药材种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产具柄重楼 生药学特征 显微特征 重楼皂苷
下载PDF
不同配伍配比对赤芍-当归药对中10个成分溶出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程江雪 唐志书 +4 位作者 郭东艳 史亚军 邹俊波 王晶 王鹏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597-1604,共8页
目的:建立赤芍-当归药对中没食子酸、氧化芍药苷、香草酸、芍药内酯苷、芍药苷、阿魏酸、1,2,3,4,6-O-五没食子酰葡萄糖、苯甲酰芍药苷、丹皮酚、藁本内酯10个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考察不同配伍比例及配伍方式对赤芍-当归药对中10个主要... 目的:建立赤芍-当归药对中没食子酸、氧化芍药苷、香草酸、芍药内酯苷、芍药苷、阿魏酸、1,2,3,4,6-O-五没食子酰葡萄糖、苯甲酰芍药苷、丹皮酚、藁本内酯10个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考察不同配伍比例及配伍方式对赤芍-当归药对中10个主要活性成分溶出量的影响。方法:采用Wonda Cract ODS-2色谱柱(4.6mm×250 mm,5μm),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25℃,变换波长检测赤芍-当归药对中10个成分,检测波长为210、230、260、274、275、325、350 nm。进一步测定赤芍-当归药对的单煎液、单煎合并液(1∶1)以及不同配比的合煎液(1∶1,1∶2,1∶3,2∶1,3∶1)中上述10个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结果:没食子酸、氧化芍药苷、香草酸、芍药内酯苷、芍药苷、阿魏酸、1,2,3,4,6-O-五没食子酰葡萄糖、苯甲酰芍药苷、丹皮酚、藁本内酯质量浓度分别在1.49~74.50μg·m L-1(r=0.996 0)、2.88~144.00μg·m L-1(r=0.996 4)、2.96~147.99μg·m L-1(r=0.997 6)、2.94~147.00μg·m L-1(r=0.997 9)、2.99~149.50μg·m L-1(r=0.998 1)、2.24~111.99μg·m L-1(r=0.997 8)、3.01~150.50μg·m L-1(r=0.997 8)、2.98~148.99μg·m L-1(r=0.998 4)、2.79~139.50(r=0.997 3)、6.00~300.00(r=0.998 2)μg·m 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良好,RSD小于2.0%;回收率良好,3个加样浓度的平均回收率(n=9)为83.7%~100.4%,RSD为2.5%~7.2%。当赤芍-当归比例为2∶1时,各成分含量明显大于单煎液中含量,且多种成分在该比例中含量最高。当赤芍-当归比例为1∶1时,合煎液中含量较高的5个成分的溶出量明显多于单煎合并液。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测定方法,结果可靠准确,操作简便,可用于赤芍-当归药对中10个成分的含量测定;赤芍-当归(2∶1)的配伍比例以及合煎的配伍方式有利于10个成分在水中的溶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芍 当归 单煎 合并 合煎 高效液相色谱法 配伍 含量测定
原文传递
小茴香挥发油热稳定性研究及其抗氧化剂筛选 被引量:6
19
作者 邰佳 邹俊波 +8 位作者 史亚军 张小飞 王瑜 梁玉琳 李婧琳 王晶 程江雪 赵重博 王媚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5379-5383,共5页
目的:探索小茴香挥发油成分热稳定性变化规律,并优选最佳抗氧化剂种类。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小茴香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小茴香挥发油加热前后化学成分,筛选使挥发油成分变化最剧烈的加热温度及时间。另取7种不同... 目的:探索小茴香挥发油成分热稳定性变化规律,并优选最佳抗氧化剂种类。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小茴香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小茴香挥发油加热前后化学成分,筛选使挥发油成分变化最剧烈的加热温度及时间。另取7种不同抗氧化剂,于筛选的温度及时间下干预小茴香挥发油,优选对小茴香挥发油稳定性改善最明显的抗氧化剂种类。结果:本次实验共测得小茴香挥发油成分46个,热图结合特征成分变化率图结果显示加热温度为100℃且加热时间为8h时小茴香挥发油成分变化最剧烈,麝香草酚改善小茴香挥发油稳定性效果最佳。结论:小茴香挥发油成分受温度影响变化明显。抗氧化剂可有效抑制小茴香挥发油热氧化趋势,为挥发油氧化稳定性改善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茴香 挥发油 热稳定性 抗氧化剂 气相色谱-质谱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结合响应面法优选酸枣仁-南五味子药对醇提工艺 被引量:4
20
作者 黄冕 宋育萌 +4 位作者 王习悦 翟秉涛 程江雪 张小飞 郭东艳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66-977,共12页
通过网络药理学及Box-Behnken法优选酸枣仁-南五味子药对醇提工艺。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分别对酸枣仁-南五味子药对潜在活性成分进行筛选和验证,并参考《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酸枣仁、南五味子项下的含量测定成分,确定工艺... 通过网络药理学及Box-Behnken法优选酸枣仁-南五味子药对醇提工艺。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分别对酸枣仁-南五味子药对潜在活性成分进行筛选和验证,并参考《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酸枣仁、南五味子项下的含量测定成分,确定工艺评价指标成分;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成分权重系数,计算综合评分,作为工艺评价指标;通过Box-Behnken法优选酸枣仁-南五味子醇提工艺。筛选出酸枣仁-南五味子药对中的核心成分为斯皮诺素、酸枣仁皂苷A、酸枣仁皂苷B、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利用Box-Behnken法得到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提取时间90 min、乙醇体积分数85%、提取次数2次。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确定工艺评价指标,优选的工艺稳定,可为含酸枣仁-南五味子药对的制剂生产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酸枣仁 南五味子 Box-Behnken法 提取工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