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湿地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58
1
作者 成水平 王月圆 吴娟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89-1498,共10页
自1950s开始系统性研究以来,人工湿地研究日趋深入,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基于文献报道,对人工湿地研究的历程特别是我国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分为起步探索、迅猛发展和规范应用三个阶段.梳理了人工湿地的研究现状,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脱... 自1950s开始系统性研究以来,人工湿地研究日趋深入,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基于文献报道,对人工湿地研究的历程特别是我国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分为起步探索、迅猛发展和规范应用三个阶段.梳理了人工湿地的研究现状,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脱氮除磷效率、对新兴污染物的去除、人工湿地根区微生物结构与功能以及人工湿地模型四个方面.核心还是提高人工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并解释其机理.未来需要长期监测数据支撑的理论实践结合的设计规程;进一步揭示人工湿地的生物过程;建立合理简化的模型,对系统进行准确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脱氮除磷 新兴污染物 微生物 模型
下载PDF
基于水生态系统服务综合效能提升的城市河流生态修复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汪洁琼 葛俊雯 成水平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8年第6期54-58,共5页
针对城市双修背景下河流生态修复工作存在的3大误区与困境,通过荟萃分析的文献定量研究,厘清了城市河流修复的生态效应,指出河流生态修复对水生态系统服务有着积极的提升作用,丰富物种多样性,增加物种数量与分布密度,对调节性生态系统... 针对城市双修背景下河流生态修复工作存在的3大误区与困境,通过荟萃分析的文献定量研究,厘清了城市河流修复的生态效应,指出河流生态修复对水生态系统服务有着积极的提升作用,丰富物种多样性,增加物种数量与分布密度,对调节性生态系统服务有显著的正面影响。研究构建了城市河流生态修复方面,水生态系统服务综合效能提升的概念模型,包括以水质净化为基础、生境多样性为核心、文化性服务为关键的3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河流 生态修复 生态系统服务 水生态
下载PDF
南宁市南湖水质改善与水生态修复策略研究
3
作者 尚文 成水平 +1 位作者 叶烽 夏博宇 《园林》 2024年第6期33-40,共8页
城市湖泊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人类活动干扰及外源、内源污染物输入等影响,其水生态系统退化,水环境质量恶化。通过对典型城市湖泊——南宁市南湖进行溢流口强化处理与生态净化、污水口设施改造、补水口水质优化、底泥清淤... 城市湖泊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人类活动干扰及外源、内源污染物输入等影响,其水生态系统退化,水环境质量恶化。通过对典型城市湖泊——南宁市南湖进行溢流口强化处理与生态净化、污水口设施改造、补水口水质优化、底泥清淤疏浚及水生态系统构建等,使湖区水质提升至地表水Ⅳ类标准,水体透明度提高到1.80m以上。水生态系统构建是南湖水质改善与水生态修复的核心,通过湖底生境营造,沉水植物群落构建,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及鱼类投放等,使“藻型”浑水态湖泊生态系统转变为以沉水植物为主的“草型”清水态湖泊生态系统,恢复了水生态系统完整性,水体营养状态由中度富营养转变为中营养,这对国内其他城市湖泊水质改善与水生态修复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湖泊 水质改善 水生态修复 生境营造 生物操纵 工程实践
下载PDF
火山岩载体对菖蒲脱氮作用的研究
4
作者 刘文婧 张秋奕 +5 位作者 谭映宇 王洋 成水平 王慧荣 王睿 江金兰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9-665,670,共8页
当前水生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中,针对微生物载体作用的研究尚少见报道。因此,以供试挺水植物菖蒲(Acorus calamus L.)为研究对象,不同火山岩(黑色、灰色、红色)为微生物载体,考察菖蒲在火山岩载体下对水体总氮(TN)的去除效果,以及... 当前水生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中,针对微生物载体作用的研究尚少见报道。因此,以供试挺水植物菖蒲(Acorus calamus L.)为研究对象,不同火山岩(黑色、灰色、红色)为微生物载体,考察菖蒲在火山岩载体下对水体总氮(TN)的去除效果,以及对菖蒲生物量、根系氮代谢酶活性和根际微生物多样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菖蒲前,黑色火山岩载体人工湿地的TN去除率最高(40.8%);而种植菖蒲后,灰色火山岩人工湿地脱氮效果最佳,TN去除率可达70.2%,相较种植菖蒲前其TN、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去除率分别提高了32.2、46.9、66.6百分点,根际微生物数量增加,出水单元菖蒲生长最旺盛,优势菌属为红环菌科未知属(unclassified_f_Rhodocyclaceae)。由此可见,含高SiO_(2)和低Fe_(2)O_(3)的灰色火山岩载体可增强菖蒲对污染水体的脱氮能力,为水体脱氮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载体 总氮去除率 根际微生物 植物氮代谢相关酶
下载PDF
盐碱池塘生态工程化种养系统构建与运行效果评价 被引量:4
5
作者 朱浩 成水平 +2 位作者 王健 刘兴国 来琦芳 《渔业现代化》 2018年第4期27-33,58,共8页
为解决盐碱地洗盐压碱过程中盐碱水水资源浪费、综合利用率低等问题,针对盐碱地洗盐压碱工艺的特点,设计了一套盐碱池塘生态工程化种养系统。系统由抬田、排水渠、蓄水池、养殖池塘组成,面积比为10∶1∶2∶4。系统中抬田底部铺设打孔暗... 为解决盐碱地洗盐压碱过程中盐碱水水资源浪费、综合利用率低等问题,针对盐碱地洗盐压碱工艺的特点,设计了一套盐碱池塘生态工程化种养系统。系统由抬田、排水渠、蓄水池、养殖池塘组成,面积比为10∶1∶2∶4。系统中抬田底部铺设打孔暗管,暗管与蓄水池相通,蓄水池为养殖池塘提供养殖补充水体。在灌水量3 000 m^3/hm^2的情况下,系统中土质、水质检测结果显示:蓄水池水体中盐度、氯化物质量浓度和电导率远高于养殖池塘和排水渠;蓄水池和养殖池塘的p H显著高于排水渠;蓄水池能有效收集洗盐压碱过程中的盐碱水;抬田土壤中p H、盐度保持平稳,没有出现返盐、返碱现象;盐碱池塘生态工程化种养系统中养殖水体总氮<4 mg/L,总磷<1.3 mg/L,高锰酸盐指数逐渐下降,符合养殖需求。研究表明:与传统洗盐压碱工艺相比,盐碱池塘生态工程化种养系统可提高循环利用灌溉用水2.2~3倍,减少氮、磷排放,有明显的节水、减排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水 生态 池塘 种养系统
下载PDF
锰氧化菌激活及生物氧化锰去除乙炔基雌二醇试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翟俊 夏亦寒 +2 位作者 成水平 田雨 王泉峰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4-161,共8页
利用污水厂好氧污泥进行锰氧化细菌的激活试验,探究pH值以及初始Mn 2+浓度对激活效果的影响,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激活前后微生物群落变化,利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技术对产生的生物氧化锰进行表征,研究pH值和投加量对... 利用污水厂好氧污泥进行锰氧化细菌的激活试验,探究pH值以及初始Mn 2+浓度对激活效果的影响,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激活前后微生物群落变化,利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技术对产生的生物氧化锰进行表征,研究pH值和投加量对生物氧化锰去除乙炔基雌二醇(17α-ethinylestradiol,EE2)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为7、初始Mn 2+浓度为1 mmol/L时,Mn 2+氧化率7 d内能达到83.3%,锰氧化菌激活效果最好。XRD结果表明:生物氧化锰主要含有MnO 2、Mn 3O 4、Na 3Mn(PO 3)CO 3等3种成分。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经过激活后,芽孢杆菌属(0.75%)、不动杆菌属(1.26%)、假单胞菌属(1.36%)、鞘氨醇杆菌属(1.81%)、黄杆菌属(2.39%)、微杆菌属(2.97%)、气单胞菌属(7.35%)的丰度显著增加,典型的锰氧化细菌菌属总丰度达到17.89%。EE2在反应pH值为4.0、生物氧化锰投加量为20 mg/L的条件下去除效果最好,48 h后EE2的去除率可达97.7%,其中,生物氧化锰对EE2的去除率可达7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炔基雌二醇 锰氧化菌 高通量测序 生物氧化锰
下载PDF
低温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陈心仪 吴娟 +1 位作者 陈月 成水平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12,共6页
低温作为主要影响因素,限制了人工湿地在我国北方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基于文献报道,梳理了低温对人工湿地主要组成部分的影响机理,从内部组分优化和外部资源配置两方面分析总结了现有应对低温的人工湿地技术措施。内部组分优化包括植物... 低温作为主要影响因素,限制了人工湿地在我国北方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基于文献报道,梳理了低温对人工湿地主要组成部分的影响机理,从内部组分优化和外部资源配置两方面分析总结了现有应对低温的人工湿地技术措施。内部组分优化包括植物选择、基质选配、微生物驯化和底栖动物投放等,外部资源配置包括曝气、保温、工艺组合和运行调控等。核心在于提高人工湿地在低温条件下的水质净化效率,实现人工湿地全年稳定运行。低温对人工湿地的影响是一个没有单一解决方案的综合问题。通过内外部措施组合、建立宏观措施与湿地内部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强化水质净化效率是未来人工湿地研究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人工湿地 机理 内部优化 外部配置
下载PDF
养殖业抗生素-重金属复合污染治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漆世英 余少乐 +1 位作者 吴娟 成水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14-1026,共13页
我国养殖业快速发展,抗生素因其能够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的功能被大量使用,在环境中残留对生态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重金属作为饲料添加剂也会造成污染。本文介绍了现阶段养殖业中抗生素和重金属的使用情况以及对养殖品种和生态... 我国养殖业快速发展,抗生素因其能够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的功能被大量使用,在环境中残留对生态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重金属作为饲料添加剂也会造成污染。本文介绍了现阶段养殖业中抗生素和重金属的使用情况以及对养殖品种和生态环境的污染现状,并梳理了现有的抗生素处理技术以及抗生素-重金属复合污染治理研究进展。抗生素和重金属共存的情况导致了养殖业产生的废水和底泥中会存在持久性抗生素-重金属复合污染,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抗性基因的传播。针对抗生素的去除仍是以高级氧化处理为主,生物处理和生态处理为辅。生物处理主要利用微生物对抗生素的降解以及活性炭的吸附能力,生态处理通过人工湿地中植物及其他耦合工艺达到污染物去除的目的。高级氧化处理工艺在短时间内能够达到高效去除的效果,而实际应用必须达到去除效果和成本费用的均衡。因而今后的研究应着重关注以下方面:1)养殖业复合污染废水的生态治理技术,如人工湿地等;2)复合污染底泥植物修复技术,优化植物的选择及种植方式;3)生物处理技术和生态治理技术的工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约化养殖 抗生素 重金属 复合污染 生态治理
下载PDF
人工湿地温室气体排放研究进展与减污降碳优化 被引量:6
9
作者 马洪运 周磊 +2 位作者 张雪琦 孔令为 成水平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43-2052,共10页
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人工湿地广泛应用于水处理,人工湿地温室气体排放也受到关注。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筛选分析了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中人工湿地温室气体排放相关文献,聚类统计了其中216篇研究文献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人工湿地广泛应用于水处理,人工湿地温室气体排放也受到关注。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筛选分析了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中人工湿地温室气体排放相关文献,聚类统计了其中216篇研究文献关键词,总结了主要研究方向及进展。结果表明:1)人工湿地温室气体排放研究相关文献数量于2003年开始逐年增加,文献被引频次同样逐年上升;主要研究热点关键词聚类为四大研究方向,即基质和曝气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植物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一氧化二氮(N2O)产生及去除路径、甲烷(CH4)产生及去除路径。2)人工湿地基质种类及配置均会影响人工湿地温室气体排放;而曝气可改变人工湿地内部氧化还原条件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发生变化;植物能够减少人工湿地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且不同植物因通气组织及生物量的差异引起人工湿地温室气体排放差异。3)人工湿地N2O产生于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等多条路径,但N2O去除路径仅有反硝化;人工湿地CH4产生于有机物厌氧氧化过程,其去除则包括好氧氧化和厌氧氧化2条路径。基于上述综述,提出人工湿地工艺/运行方式优选、内部配置优化、外部条件强化等方面的优化模式,并提出未来需深入研究人工湿地内部N2O及CH4转化机制,优化调控人工湿地温室气体排放,以实现人工湿地减污降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温室气体排放 影响因素 产生及去除路径 优化模式
下载PDF
水盾草入侵机制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5
10
作者 丁瑜欣 吴娟 成水平 《生物安全学报》 CSCD 2020年第3期176-180,190,共6页
生物入侵是当今世界难题之一,成为维护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共同挑战。水盾草作为一种流行的观赏水草,原分布于美洲中部,伴随人类商业、运输等活动迁移到世界各地,现已成功入侵了亚洲、欧洲和大洋洲等地区,也在我国长三角地区广泛分布... 生物入侵是当今世界难题之一,成为维护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共同挑战。水盾草作为一种流行的观赏水草,原分布于美洲中部,伴随人类商业、运输等活动迁移到世界各地,现已成功入侵了亚洲、欧洲和大洋洲等地区,也在我国长三角地区广泛分布。本文介绍了水盾草的生态习性、危害、入侵成因、防治与管理等方面,从生物学特征和生境分析其入侵机制。由于很强的繁殖扩散能力和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等特性,水盾草一旦定居,即迅速生长,争夺本地物种的生存空间和资源,对入侵区域的环境、生物、经济产生负面影响。适宜的气候条件、空生态位资源是水盾草入侵的外部环境因素。目前,多种物理、化学和生物控制方法用于管理水盾草,但治理效果不一,需要综合使用多种手段,重复干预以达到管控的目的。为防止水盾草在我国大面积泛滥,亟需开展基础研究,科学预测;针对可能入侵水域,研究提出早期发现和快速响应的综合管理措施,科学治理和管理水盾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入侵 水盾草 入侵机制 防治对策
下载PDF
基于RSEI与FAI模型的浙江千岛湖乡村岸水协同修复与生态功能区划研究
11
作者 王敏 王佳奇 +2 位作者 李俊 尚文 成水平 《园林》 2024年第6期23-32,共10页
千岛湖是截蓄新安江水流而成的山地型人工湖泊,陆域水土流失与水域富营养化问题是导致库区整体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的两大关键性因素。选取千岛湖人类活动最为频繁的40个河口村镇作为研究对象,聚焦98~118m高程的岸水交接地带,基于水陆耦合... 千岛湖是截蓄新安江水流而成的山地型人工湖泊,陆域水土流失与水域富营养化问题是导致库区整体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的两大关键性因素。选取千岛湖人类活动最为频繁的40个河口村镇作为研究对象,聚焦98~118m高程的岸水交接地带,基于水陆耦合协调的视角,探究该地带在生态过程中水土流失与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岸水协同生态修复治理方案,旨在解决“岸水空间生态功能区划如何兼顾应对陆域水土流失与水域富营养化两方面生态风险”的关键性水生态修复问题,建立水体治理的长效机制。根据千岛湖正常高水位,以108~118m高程为陆域范围,以98~108m高程为水域范围,基于研究区域的landsat8卫星遥感数据,运用RSEI模型评价陆域水土流失状况,运用FAI模型评价水域富营养化状况,二者耦合协调分析获得水陆生态环境质量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据此研判关键性水生态问题并分区提出岸水协同生态修复治理措施。结果表明,中度失调河口2个,轻度失调河口2个,濒临失调河口1个,勉强协调河口5个,初级协调河口10个,中级协调河口9个,良好协调河口11个;根据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将40个河口村镇划分为三级生态功能区,其中一级生态功能区重点强化治污措施、二级生态功能区重点提高生态韧性、三级生态功能区重点促进价值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修复 消落带 耦合协调 生态功能区划 千岛湖
下载PDF
厌氧环境下美人蕉根表铁膜对重金属积累转运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宋阳煜 吴娟 成水平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34-741,共8页
根表铁膜作为污染物进入植物体内的门户,对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底泥起着重要作用.有机物降解消耗DO导致的底泥厌氧环境会显著影响根表铁膜的形成,并改变重金属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从而影响重金属污染底泥的植物修复效果.为了探讨底泥厌... 根表铁膜作为污染物进入植物体内的门户,对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底泥起着重要作用.有机物降解消耗DO导致的底泥厌氧环境会显著影响根表铁膜的形成,并改变重金属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从而影响重金属污染底泥的植物修复效果.为了探讨底泥厌氧环境中植物根表铁膜对重金属积累和转运的影响,采用向底泥中投加蔗糖模拟底泥厌氧条件的方法,测定不同底泥厌氧水平下挺水植物美人蕉(Canna indica)的生物量、根表铁膜和植物组织内重金属的含量.结果表明:①底泥厌氧环境不利于美人蕉对Cd、Cr、Cu、Ni、Pb和Zn的吸收,随着厌氧程度的增加,美人蕉对重金属的吸收量逐渐减少.②底泥厌氧环境能促进根表铁膜的形成及其对Cr和Ni的富集,重度厌氧环境中根表铁膜的含量为(10.40±0.30)g kg(以根干质量计),但厌氧环境抑制了铁膜对Cd、Pb和Zn的富集.③底泥厌氧环境不利于Ni从根表铁膜转运至植物组织,但轻度厌氧环境能促进Cr和Zn从根表铁膜转运至根系,且底泥厌氧环境对Cd、Pb和Cu的迁移转运无显著影响.研究显示,底泥厌氧环境促进了植物根表铁膜的形成,根表铁膜对重金属积累和转运的影响因底泥厌氧水平和重金属元素种类不同而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厌氧环境 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 美人蕉 铁膜 积累 转运
下载PDF
不同基质填充度模块化人工湿地强化脱氮除磷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向哓琴 孔令为 +3 位作者 余少乐 陈月 吴娟 成水平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6期43-49,共7页
构建了基于有机、无机基质混合的新型组合式模块化人工湿地(MCW),开展深度处理模拟污水处理厂尾水的研究.模块化人工湿地由前后串联的两级单元组成,以陶粒、生物炭和砾石为基质,其中第一级单元陶粒按照体积百分比为90%、60%和30%分别设... 构建了基于有机、无机基质混合的新型组合式模块化人工湿地(MCW),开展深度处理模拟污水处理厂尾水的研究.模块化人工湿地由前后串联的两级单元组成,以陶粒、生物炭和砾石为基质,其中第一级单元陶粒按照体积百分比为90%、60%和30%分别设置3组,第二级单元填充同第一级相同体积的陶粒,其余体积填充生物炭.结果表明:3组模块化人工湿地对总氮(TN)、硝酸盐(NO_(3)^(-)-N)和总磷(TP)的去除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对TN的去除率较对照组提高了15.9%以上,对TP的去除率提高了34.1%以上.60%填充度和90%填充度的模块化人工湿地的TN、NO_(3)^(-)-N和TP去除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NO_(3)^(-)-N和TP的去除效果比30%填充度的模块化人工湿地更好(P<0.05).MCW强化了脱氮除磷效果,特别是60%填充度模块化人工湿地因其较低成本而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人工湿地 污水处理厂尾水 脱氮除磷 基质填充度
下载PDF
生态塘?生态沟渠耦合系统低温条件的运行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崔霞 孔令为 +10 位作者 林红军 梅荣武 申利国 邵卫伟 成水平 王震 代嫣然 李思亮 谭映宇 黄冠中 王杭林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90-894,共5页
构建生态塘/生态沟渠耦合系统的中试工程并在低温条件下连续运行,考察耦合系统对微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生态塘/生态沟渠耦合系统在低温运行阶段对COD、TN、氨氮及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4.50%、37.43%、53.00%、44.20%。pH对CO... 构建生态塘/生态沟渠耦合系统的中试工程并在低温条件下连续运行,考察耦合系统对微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生态塘/生态沟渠耦合系统在低温运行阶段对COD、TN、氨氮及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4.50%、37.43%、53.00%、44.20%。pH对COD和TP的去除率影响不明显,与氨氮呈正相关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2=0.705 92;耦合系统中DO供给充足,因此DO对COD、TN、TP去除率的影响并不明显,DO仅与氨氮去除率呈显著正相关,线性相关系数R2=0.771 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塘 生态沟渠 耦合工艺 低温 运行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