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倾转四旋翼飞行器倾转过渡走廊分析方法 被引量:12
1
作者 俞志明 陈仁良 孔卫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106-2113,共8页
针对倾转四旋翼(QTR)飞行器过渡飞行中的变速、变体特点,提出了一种确定倾转四旋翼飞行器倾转过渡走廊的方法,该方法从飞行力学角度用机翼升力特性限制低速和高速边界,以单旋翼可用功率限制高速边界。所提方法确定了无周期变距的倾转四... 针对倾转四旋翼(QTR)飞行器过渡飞行中的变速、变体特点,提出了一种确定倾转四旋翼飞行器倾转过渡走廊的方法,该方法从飞行力学角度用机翼升力特性限制低速和高速边界,以单旋翼可用功率限制高速边界。所提方法确定了无周期变距的倾转四旋翼飞行器样机倾转过渡走廊,并分析了其在倾转过渡飞行中不同机体迎角下各气动部件的气动力以及前后旋翼需用功率随飞行速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倾转四旋翼飞行器在小机体迎角下倾转优于在大机体迎角下倾转;各气动部件提供的垂向力占比会随着机体迎角的改变而变化;机翼升力特性高速边界和单旋翼功率限制边界共同组成了倾转四旋翼飞行器倾转过渡走廊的高速边界;单旋翼可用功率限制边界比总可用功率限制边界更严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转四旋翼(QTR)飞行器 飞行力学 倾转走廊 边界 气动力
下载PDF
多旋翼飞行器涡环状态数值模拟 被引量:9
2
作者 王军杰 陈仁良 +1 位作者 王志瑾 陆嘉鑫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18-1028,共11页
旋翼类飞行器在进入涡环状态时极易发生安全事故。采用基于非结构网格的滑移网格技术对多旋翼飞行器的气动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并进行了试验验证。分别模拟了多旋翼飞行器垂直下降状态和30°斜向下下降状态时的流场,得到该状态下多... 旋翼类飞行器在进入涡环状态时极易发生安全事故。采用基于非结构网格的滑移网格技术对多旋翼飞行器的气动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并进行了试验验证。分别模拟了多旋翼飞行器垂直下降状态和30°斜向下下降状态时的流场,得到该状态下多旋翼飞行器的气动特性和滑流区流场规律,并分析了力与功率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多旋翼飞行器在垂直下降状态和30°斜向下状态均会进入涡环状态,在垂直下降速度为4 m/s时,多旋翼飞行器已经处于涡环状态,旋翼的拉力损失会达到15%,旋翼功率随下降速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且不同旋翼拉力大小和功率大小不一致。当30°斜下降速度为4~6 m/s时,多旋翼飞行器处于涡环状态。该结论可为多旋翼无人机的安全飞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旋翼飞行器 气动特性 悬停工况 涡环状态 气动干扰
原文传递
旋翼翼型低速动态失速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孔卫红 陈仁良 孙振航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3-220,共8页
为了提高旋翼翼型动态失速模拟的精度,基于动态混合网格技术和ALE形式的RANS控制方程,构建了一套可用于低速流场中旋翼翼型动态失速分析的计算方法。采用守恒变量形式的低速预处理技术,解决了由于特征值差异过大引起的收敛困难问题;在... 为了提高旋翼翼型动态失速模拟的精度,基于动态混合网格技术和ALE形式的RANS控制方程,构建了一套可用于低速流场中旋翼翼型动态失速分析的计算方法。采用守恒变量形式的低速预处理技术,解决了由于特征值差异过大引起的收敛困难问题;在物面采用层推进泊松方程光顺法生成结构网格,以获得较好贴体性和正交性;采用分离流中应用广泛的k-ωSST湍流模型捕捉深失速下流场的大分离特性。计算结果表明该计算方法可以有效地分析不同马赫数下的旋翼翼型动态失速,收敛精度有不小于两个数量级的提升。针对低速流场不同马赫数下深失速的流场特征的计算分析表明,马赫数对动态失速的迟滞特性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型 动态失速 预处理技术 低速流场
下载PDF
倾转四旋翼飞行器直升机模式操稳特性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周攀 陈仁良 俞志明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75-684,共10页
针对倾转旋翼飞行器直升机模式下的操纵性和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为后续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在考虑旋翼-机翼干扰的情况下建立了倾转四旋翼飞行器飞行动力学模型并结合试验数据进行验证。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直升机模式下... 针对倾转旋翼飞行器直升机模式下的操纵性和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为后续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在考虑旋翼-机翼干扰的情况下建立了倾转四旋翼飞行器飞行动力学模型并结合试验数据进行验证。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直升机模式下的操纵策略并对飞行器进行了配平计算。以该操纵策略为基础,计算了相应的操纵功效和操纵耦合,并分析了主要稳定性导数和特征根的变化。结果表明:航向操纵功效相较于其他通道较小;垂向输入引起的纵向力和俯仰力矩的大小随速度的增加不断增大;横向输入下引起的偏航力矩随速度增大而增大;速度稳定性随速度的增加而变得不稳定;除螺旋模态外,其他模态随速度的增加稳定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转四旋翼飞行器 飞行动力学模型 配平 操纵策略 操纵性 稳定性
下载PDF
倾转四旋翼飞行器垂直飞行状态气动特性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军杰 俞志明 +2 位作者 陈仁良 王志瑾 陆嘉鑫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9-263,共15页
综合采用基于滑移网格技术的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与悬停状态气动干扰试验方法,对倾转四旋翼(QTR)飞行器垂直飞行状态的流场进行模拟与试验,研究飞行器垂直飞行状态气动特性以及部分参数对气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倾转四旋翼飞行器... 综合采用基于滑移网格技术的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与悬停状态气动干扰试验方法,对倾转四旋翼(QTR)飞行器垂直飞行状态的流场进行模拟与试验,研究飞行器垂直飞行状态气动特性以及部分参数对气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倾转四旋翼飞行器在垂直飞行状态,前后旋翼之间干扰不明显,但旋翼与机翼的干扰明显;旋翼旋向对旋翼与机翼的干扰不同,右旋时,机翼气动力占旋翼拉力的15%,左旋时占旋翼拉力的9%;飞行器在垂直运动过程中,会引起在前飞方向的分力和低/抬头力矩变化;飞行器在垂直下降过程中,旋翼会进入涡环状态,机翼的存在有效降低了涡环状态的破坏作用,涡环降低气流对机翼翼尖冲击作用。该结果有助于飞行器的设计与安全飞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转四旋翼(QTR)飞行器 计算流体力学(CFD) 喷泉效应 涡环状态 气动干扰
原文传递
基于涡环尾迹模型的共轴刚性旋翼直升机飞行动力学建模 被引量:5
6
作者 袁野 陈仁良 李攀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17,共9页
共轴刚性旋翼直升机上下旋翼间距小,旋翼间气动干扰较为复杂,影响飞行动力学特性。针对这一问题,利用涡环单元动态尾迹方法构建了共轴旋翼气动力模型,通过与风洞试验结果比对说明该模型能够准确地计算存在气动干扰时共轴旋翼的气动力特... 共轴刚性旋翼直升机上下旋翼间距小,旋翼间气动干扰较为复杂,影响飞行动力学特性。针对这一问题,利用涡环单元动态尾迹方法构建了共轴旋翼气动力模型,通过与风洞试验结果比对说明该模型能够准确地计算存在气动干扰时共轴旋翼的气动力特性。以该共轴旋翼气动力模型为基础,建立了共轴刚性旋翼直升机飞行动力学模型,并以XH-59A直升机为研究对象,计算了前进比为0~0.4时的配平特性。通过与飞行试验数据的比对发现:该飞行动力学模型与飞行试验结果比对良好;且模型计算速度较快。通过对配平结果以及旋翼尾迹运动的分析发现:共轴刚性旋翼直升机旋翼间气动干扰会增加悬停和低速前飞时的配平总距和总距差动;低速前飞时的纵向周期变距负梯度现象是由于旋翼间气动干扰与刚性旋翼挥舞运动特性叠加而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 共轴刚性旋翼 气动干扰 飞行动力学 动态尾迹 配平特性
原文传递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抑制剂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应用进展
7
作者 陈仁亮 陈凤英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6期826-829,共4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目前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导致居民死亡的重要原因。在我国范围内冠心病的患病率正逐年上升。在导致冠心病发生的诸多原因中,血脂异常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尤为重要,在流行病学、遗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目前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导致居民死亡的重要原因。在我国范围内冠心病的患病率正逐年上升。在导致冠心病发生的诸多原因中,血脂异常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尤为重要,在流行病学、遗传学以及临床研究中,均已证实其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有效地控制LDL-C水平已成为预防冠心病发生、降低死亡率的重中之重。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9(PCSK9)抑制剂作为新型的降脂药物可以很好的降低LDL-C,对预防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发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对PCSK9抑制剂在冠状动脉硬化相关临床治疗问题上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9抑制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心血管事件
原文传递
倾转旋翼机涡环状态数值模拟及数学建模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军杰 陈仁良 +1 位作者 王志瑾 裴诗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5-43,共9页
倾转旋翼机垂直下降或斜下降过程中包含极为危险的涡环状态,为掌握涡环状态下其气动载荷、流场变化规律,建立涡环边界数学模型,为相应飞行仿真和飞行试验提供数学模型。采用基于滑移网格技术的CFD方法模拟了倾转旋翼机的涡环状态,研究... 倾转旋翼机垂直下降或斜下降过程中包含极为危险的涡环状态,为掌握涡环状态下其气动载荷、流场变化规律,建立涡环边界数学模型,为相应飞行仿真和飞行试验提供数学模型。采用基于滑移网格技术的CFD方法模拟了倾转旋翼机的涡环状态,研究了倾转旋翼机垂直下降飞行时涡环状态流场、力和力矩的演变规律,提出了倾转旋翼机涡环边界计算方法,并得出了涡环边界解析表达式。结果表明:与直升机涡环状态的主要区别为,倾转旋翼机的机翼降低了单个旋翼涡环状态的影响,但倾转旋翼机旋翼分布的对称性,提高了飞行器滚转力矩失衡的风险;倾转旋翼机垂直下降速率v_(H)/v_(h)为0.9左右时,会进入成熟的涡环状态,旋翼拉力损失最大,为18%;倾转旋翼机垂直下降时的涡环状态对应的下降速率为0.583≤v_(H)/v_(h)≤1.516,风险一方面来源于倾转旋翼机左、右两部分旋翼拉力不对称导致倾覆,一方面来源于倾转旋翼机旋翼拉力损失过大导致坠毁;根据涡环状态危险程度,建立了垂直下降和斜下降状态的涡环边界数学模型。结果可为倾转旋翼机的设计和安全飞行提供下降速度规避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转旋翼机 计算流体力学 涡环状态 涡环边界 气动干扰
下载PDF
倾转四旋翼飞行器操纵策略
9
作者 周攀 陈仁良 +2 位作者 杨柠檬 聂博文 李国强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77-91,共15页
倾转四旋翼飞行器由四副可以倾转的旋翼/机翼组成,各旋翼/机翼之间存在复杂的气动干扰,面临严重的操纵冗余问题。为优化倾转四旋翼飞行器的操纵策略,发展了全飞行模式的旋翼/旋翼和旋翼/机翼气动干扰模型,进一步建立了高阶非线性飞行动... 倾转四旋翼飞行器由四副可以倾转的旋翼/机翼组成,各旋翼/机翼之间存在复杂的气动干扰,面临严重的操纵冗余问题。为优化倾转四旋翼飞行器的操纵策略,发展了全飞行模式的旋翼/旋翼和旋翼/机翼气动干扰模型,进一步建立了高阶非线性飞行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操纵量权重系数的倾转四旋翼飞行器复合操纵策略配置方法,开展了各复合操纵量对飞行力学特性影响的敏感性分析,得到了不同飞行模式下的操纵策略。对倾转四旋翼飞行器试验样机的仿真计算结果表明:纵向周期变距系数的增加在3种飞行模式下都可以降低旋翼需用功率以及减小俯仰姿态,应占主导作用;横向周期变距联动系数在直升机模式下需逐步减小以优化航向操纵导数,在倾转过渡和飞机模式下减小至0;左、右旋翼总距差动可以增加飞机模式的航向操纵导数,但会导致横向耦合,应尽可能小;交叉旋翼总距差动系数不仅不能改变航向操纵导数,还导致横向耦合,应尽可能不用;前、后旋翼横向周期变距差动系数能够大幅减小航向操纵导致的横向耦合,在3种飞行模式下都应占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转四旋翼飞行器 气动干扰 飞行动力学模型 复合操纵 操纵策略
原文传递
倾转四旋翼飞行器直升机模式操纵策略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攀 陈仁良 俞志明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036-2051,共16页
由于倾转四旋翼飞行器具有特殊的构型,针对直升机模式下的操纵策略,建立了样机的非线性飞行动力学模型并结合试验数据进行了验证,提出了适用于直升机模式的四种操纵方式,对比了不同操纵方式相应的配平值、操纵功效及操纵耦合,随后确定... 由于倾转四旋翼飞行器具有特殊的构型,针对直升机模式下的操纵策略,建立了样机的非线性飞行动力学模型并结合试验数据进行了验证,提出了适用于直升机模式的四种操纵方式,对比了不同操纵方式相应的配平值、操纵功效及操纵耦合,随后确定了一组相对合理的操纵方式,解决了倾转四旋翼飞行器在直升机模式下操纵冗余的问题。分析了重心位置对所确定操纵方式的配平特性和操纵功效的影响。结果表明:纵横向通道下总距差动引起的操纵功效比周期变距联动大得多;偏航通道下周期变距差动引起的操纵功效大于总距差动,横向周期变距差动引起的交叉耦合小于纵向周期变距差动;正常重心位置所得到的配平量和交叉耦合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转四旋翼飞行器 飞行动力学模型 配平 操纵策略 操纵功效 操纵冗余
原文传递
基于自适应非结构嵌套网格的旋翼流场模拟 被引量:3
11
作者 桑树浩 孙振航 +1 位作者 陈仁良 李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28-535,共8页
针对直升机旋翼CFD仿真的复杂性,提出了改进的适合于格心格式求解器的非结构嵌套网格算法。采用自适应网格技术在旋翼流场仿真的整个过程中进行网格的自适应加密和疏化操作,以更好地捕捉桨尖涡等流动细节。对于频繁的自适应过程中产生... 针对直升机旋翼CFD仿真的复杂性,提出了改进的适合于格心格式求解器的非结构嵌套网格算法。采用自适应网格技术在旋翼流场仿真的整个过程中进行网格的自适应加密和疏化操作,以更好地捕捉桨尖涡等流动细节。对于频繁的自适应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重复点和无用点,采用了高效的交替数字树算法(Alternating digital tree,ADT)和标记-删除-移动算法(Mark,delete,move,MDM)进行删除,节约了不必要的存储。针对格心格式的求解器,采用了基于梯度的网格间插值方式,简化了网格间数值传递的复杂性,同时不降低求解器的精度。对Caradonna&Tung旋翼悬停算例和HLISHAPE 7A旋翼悬停算例进行了模拟验证,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表明本文建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有效性。最后,与未采用自适应时求解器对桨尖涡的捕捉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所采用的方法可以明显地提高求解器对桨尖涡的捕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器设计 旋翼 CFD 非结构网格 嵌套网格 全程自适应
下载PDF
变转速旋翼直升机单发失效低速回避区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严旭飞 池骋 +1 位作者 陈仁良 李攀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4-94,共11页
利用最优控制方法研究变转速旋翼直升机在遭遇单发失效时,旋翼转速对自转着陆低速回避区的影响。首先,以UH-60A直升机为样机,建立三维刚体飞行动力学模型,并分析低速范围内旋翼转速对直升机需用功率的影响。然后,在模型中加入单发失效... 利用最优控制方法研究变转速旋翼直升机在遭遇单发失效时,旋翼转速对自转着陆低速回避区的影响。首先,以UH-60A直升机为样机,建立三维刚体飞行动力学模型,并分析低速范围内旋翼转速对直升机需用功率的影响。然后,在模型中加入单发失效后自转着陆阶段发动机输出功率以及旋翼转速变化方程,并利用直接多重打靶法将直升机单发失效后的自转着陆过程转换为非线性最优控制问题进行数值求解。最后,基于最小化回避区面积的思想,得到并分析直升机在不同旋翼转速下单发失效后的自转着陆低速回避区,以及回避区高悬停点、拐点和低悬停点对应的最优着陆轨迹和操纵过程。结果表明:随着旋翼转速的降低,直升机单发失效后的低速回避区首先会逐渐缩小,然后迅速增大。最小回避区对应的旋翼转速略高于最小需用功率对应的旋翼转速。适当降低旋翼转速不仅能有效降低直升机的需用功率,还有利于提高直升机单发失效后的自转着陆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转速旋翼 自转着陆 回避区 飞行动力学模型 最优控制问题
原文传递
基于直升机舰面起降动态仿真的风限图计算 被引量:2
13
作者 吉洪蕾 赵辉 +1 位作者 陈仁良 吴文韬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53-64,共12页
建立了基于直升机舰面起降动态仿真的风限图(WOD)计算方法,综合计入舰船尾流、直升机运动和驾驶员操控等多因素的作用提升风限图计算的准确度。基于耦合舰船非定常尾流的飞行动力学模型,发展了适于直升机多轴协同操控的驾驶员模型,建立... 建立了基于直升机舰面起降动态仿真的风限图(WOD)计算方法,综合计入舰船尾流、直升机运动和驾驶员操控等多因素的作用提升风限图计算的准确度。基于耦合舰船非定常尾流的飞行动力学模型,发展了适于直升机多轴协同操控的驾驶员模型,建立了舰面起降轨迹的数学描述和生成方法,形成计入舰船尾流、直升机运动和驾驶员操控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直升机舰面起降动态仿真方法。在此基础上,总结风限图计算判据,建立风限图计算方法。计算结果表明,某些风况下直升机在舰面起飞和降落过程中受到舰船尾流的干扰远大于在甲板上方悬停时受到的作用。本文方法能够捕捉到不同起降点和起降方式导致舰船尾流时空变化的干扰,与传统计算方法相比,显著提升了风限图计算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 飞行动力学 舰船尾流 动态配合 风限图
原文传递
直升机抛放吊挂后的最优操纵与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洛烽 陈仁良 严旭飞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43-552,共10页
为了研究吊挂抛放后回到稳定状态的合理操纵方式以增加安全性且辅助控制律设计,开发并验证了直升机带吊挂模型,使用轨迹优化方法得到了直升机抛放吊挂物后的最优操纵时间历程及相应的状态变化历程。在相同的初始条件下,计算了不同的性... 为了研究吊挂抛放后回到稳定状态的合理操纵方式以增加安全性且辅助控制律设计,开发并验证了直升机带吊挂模型,使用轨迹优化方法得到了直升机抛放吊挂物后的最优操纵时间历程及相应的状态变化历程。在相同的初始条件下,计算了不同的性能指标对应的优化结果,分析并确定了性能指标的最终配置方式。研究了吊挂物质量对优化结果的影响。根据从悬停状态抛放吊挂的算例结果可得:抛放吊挂物后,驾驶员主要控制垂向和纵向通道,而横向和偏航通道所需操纵较少,且吊挂物质量越大,所需的操纵幅值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操纵 直升机吊挂系统 轨迹优化 驾驶员操纵 非线性方程 吊挂抛放
原文传递
直升机不同尾桨距卡滞后的着陆轨迹和操纵优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严旭飞 陈仁良 辛冀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38-1147,共10页
计算并分析直升机遭遇不同尾桨距卡滞后的最优安全着陆和操纵过程。首先,将直升机不同尾桨距卡滞后的安全着陆问题表示成最优控制问题。然后,采用直接多重打靶法将最优控制问题离散为非线性规划问题,并进行数值求解。最后,分别计算样例... 计算并分析直升机遭遇不同尾桨距卡滞后的最优安全着陆和操纵过程。首先,将直升机不同尾桨距卡滞后的安全着陆问题表示成最优控制问题。然后,采用直接多重打靶法将最优控制问题离散为非线性规划问题,并进行数值求解。最后,分别计算样例直升机遭遇大尾桨距卡滞与小尾桨距卡滞后的最优安全着陆过程和操纵策略。结果表明:当尾桨卡滞在大桨距时,尾桨提供侧向力大,有利于使用较大的功率状态以较小的速度和下降率着陆,期间可以通过侧滑来保持航向稳定;当尾桨卡滞在小桨距时,尾桨提供侧向力小,有利于在经济速度附近飞行,但不利于着陆机动。若此时采用常规着陆,则触地时偏航角速度很大,容易造成危险。若此时采用自转着陆,则触地时偏航角速度很小,因此着陆更为安全。直升机尾桨距卡滞后安全着陆的轨迹优化方法可以得到直升机遭遇不同尾桨距卡滞后的最优着陆轨迹和操纵,从而为尾桨距卡滞飞行试验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 尾桨距卡滞 飞行动力学模型 最优控制问题 自转着陆
下载PDF
考虑驾驶员反应特性的倾转旋翼机单发失效轨迹优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严旭飞 罗阳 +1 位作者 陈仁良 刘福端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15-822,共8页
为了能在倾转旋翼机单发失效轨迹优化的研究中考虑到驾驶员的反应特性,建立相应的增广飞行动力学模型并进行计算分析。首先,以倾转旋翼机基本纵向刚体飞行动力学模型为基础,建立旋翼拉力系数、旋翼后倒角与操纵杆量之间的关系,并引入延... 为了能在倾转旋翼机单发失效轨迹优化的研究中考虑到驾驶员的反应特性,建立相应的增广飞行动力学模型并进行计算分析。首先,以倾转旋翼机基本纵向刚体飞行动力学模型为基础,建立旋翼拉力系数、旋翼后倒角与操纵杆量之间的关系,并引入延迟环节、惯性环节和操纵速率限制来模拟驾驶员的反应特性,形成适用于倾转旋翼机单发失效轨迹数值优化研究的增广飞行动力学模型。然后,采用直接转换法将轨迹优化对应的最优控制问题转化为非线性规划问题进行求解。最后,以XV-15倾转旋翼机为样机,计算短距起飞单发失效后的最优着陆过程,并与相关文献结果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表明:考虑驾驶员的反应特性后,优化得到的状态量、需用功率、拉力系数和旋翼后倒角变化更加柔和,着陆时间和距离有所延长,操纵杆量变化更加合理。除此之外,随着驾驶员感知延迟时间增加,最优着陆过程所需时间会增加,且着陆时触地速度也会增大,但操纵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考虑驾驶员反应特性的倾转旋翼机单发失效轨迹优化可以为驾驶员实施安全着陆提供更加有用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转旋翼机 单发失效 驾驶员反应特性 飞行动力学模型 轨迹优化
下载PDF
双螺旋桨推进复合式直升机操纵分配与最优过渡路线设计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涌钦 余新 +1 位作者 陈仁良 叶尚卿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1-218,共8页
针对双螺旋桨推进复合式直升机在过渡阶段存在的操纵面冗余问题,设计了不同操纵机构之间操纵分配系数以及最优俯仰角过渡路线。建立了复合式直升机动力学模型并提出复合式高速直升机操纵策略。对于过渡段以全机功率最优为优化目标,使得... 针对双螺旋桨推进复合式直升机在过渡阶段存在的操纵面冗余问题,设计了不同操纵机构之间操纵分配系数以及最优俯仰角过渡路线。建立了复合式直升机动力学模型并提出复合式高速直升机操纵策略。对于过渡段以全机功率最优为优化目标,使得操纵杆量连续光滑过渡为边界条件,优化得到最优过渡路线以及不同操纵机构之间操纵分配系数。对于低速阶段会出现的推进螺旋桨涡环状态,选择最优过渡路线规避推进螺旋桨涡环状态。仿真结果显示,优化得到的分配系数及过渡路线能够使复合式直升机不同通道的操纵杆量光滑连续过渡,确保驾驶员的操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式高速直升机 控制策略 分配系数 过渡路线 飞行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旋翼转速变化对直升机操纵品质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裴诗源 陈仁良 王洛烽 《飞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8-53,共6页
针对直升机旋翼转速设计问题,对变旋翼转速直升机飞行品质进行了研究。以某变旋翼转速直升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无铰刚性单旋翼直升机飞行动力学模型,并参照ADS-33E-PRF飞行品质规范,计算了样例直升机在悬停以及前飞(30 m/s)时不同旋翼... 针对直升机旋翼转速设计问题,对变旋翼转速直升机飞行品质进行了研究。以某变旋翼转速直升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无铰刚性单旋翼直升机飞行动力学模型,并参照ADS-33E-PRF飞行品质规范,计算了样例直升机在悬停以及前飞(30 m/s)时不同旋翼转速状态下的操纵带宽、相位延迟、姿态快捷性和轴间耦合等操纵品质指标,分析得到不同速度下旋翼转速变化对直升机操纵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旋翼转速降低对滚转与俯仰姿态变化飞行品质有不利影响,对小幅度偏航姿态变化飞行品质没有影响,对中等幅度偏航姿态变化有利,对直升机轴间耦合有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 变转速旋翼 操纵品质
原文传递
基于WENO-分段线性格式的直升机流场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居晖 陈仁良 孔卫红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589-2598,共10页
发展了一套适合于格心格式求解器的基于加权本质无振荡(WENO)-分段线性格式的旋翼/机身气动干扰高精度CFD计算方法。应用该方法对多种旋翼/机身组合模型前飞算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得到的机身表面压力系数分布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说明... 发展了一套适合于格心格式求解器的基于加权本质无振荡(WENO)-分段线性格式的旋翼/机身气动干扰高精度CFD计算方法。应用该方法对多种旋翼/机身组合模型前飞算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得到的机身表面压力系数分布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说明了该方法对旋翼/机身气动干扰研究的有效性。之后进一步将该方法应用到悬停状态的X3构型复合式高速直升机旋翼/机翼/螺旋桨组合模型的复杂流场模拟中,并与悬停状态孤立旋翼和旋翼/机翼组合模型的流场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机翼对旋翼下洗流起阻滞作用,引起机翼下方不规则流动,且螺旋桨滑流与旋翼下洗流会相互干扰产生一定的偏折,旋翼下洗流速度更大,螺旋桨滑流会产生明显的向下偏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器设计 旋翼/机身干扰 旋翼/机翼/螺旋桨干扰 非结构网格 通量差分裂方法
原文传递
残余胆固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关系研究进展
20
作者 陈仁亮 陈凤英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2年第6期723-727,共5页
随着多年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发现,在严格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这一风险因素后仍有较大的风险发生心血管意外,近年来一些关于残余胆固醇试验和临床研究发现其对于冠心病的预测风险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而... 随着多年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发现,在严格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这一风险因素后仍有较大的风险发生心血管意外,近年来一些关于残余胆固醇试验和临床研究发现其对于冠心病的预测风险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而国内对于该残余胆固醇的研究相对匮乏。本文收集了国内外研究和试验的文章,综述了残余胆固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之间的相关性和作用机制,讨论残余胆固醇的计算、测量和参考范围,比较了多种药物对残余胆固醇降低的作用效果,得出残余胆固醇可以作为冠心病的重要影响因子的结论,并可以作为预测和预防风险发生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关于残余胆固醇的针对性临床研究尚十分缺乏,对于地域性的残余胆固醇参考范围定义未能明确,控制药物还存有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急性冠脉综合征 心肌梗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