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秸秆全量粉碎耕翻还田条件下播种深度与镇压强度对玉米出苗率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崔正果 李秋祝 +4 位作者 张玉斌 张恩萍 金忱 王洪预 崔金虎 《东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19,共4页
采用田间原位试验的方法研究玉米秸秆全量粉碎耕翻还田条件下,不同镇压强度(250、450、650 g/cm^2)、播种深度(3、5、7 cm)以及起垄时期(秋起垄与春起垄)等耕作措施对玉米出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起垄时期对出苗率无显著影响,播种深度... 采用田间原位试验的方法研究玉米秸秆全量粉碎耕翻还田条件下,不同镇压强度(250、450、650 g/cm^2)、播种深度(3、5、7 cm)以及起垄时期(秋起垄与春起垄)等耕作措施对玉米出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起垄时期对出苗率无显著影响,播种深度与镇压强度对玉米出苗率影响分别达显著(P<0.05)与极显著水平(P<0.01),随着镇压强度的提高,玉米下玉米的出苗率,且播种深度和镇压强度交互作用极显著地影响玉米出苗率。在播种深度5 cm、镇压强度650 g/cm^2时玉米出苗率最高,达到96.5%,为本试验条件下最佳耕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还田 播种深度 镇压强度 出苗率
原文传递
氮磷钾肥料配施对粒用高粱籽粒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洪预 崔正果 +4 位作者 伍舒悦 李文莹 吕小飞 李秋祝 崔金虎 《东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4,共4页
以高粱品种吉杂355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氮、磷、钾肥料量级试验,建立不同肥料施用量与高粱籽粒产量模型,获得高粱最佳施肥量。结果表明,不同氮磷钾施肥量对高粱籽粒产量有显著效应,明确吉林省松嫩平原高粱最佳施肥量为:氮肥(纯氮)201.3 ... 以高粱品种吉杂355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氮、磷、钾肥料量级试验,建立不同肥料施用量与高粱籽粒产量模型,获得高粱最佳施肥量。结果表明,不同氮磷钾施肥量对高粱籽粒产量有显著效应,明确吉林省松嫩平原高粱最佳施肥量为:氮肥(纯氮)201.3 kg/hm^2、磷肥(P_2O_5)124.5 kg/hm^2、钾肥(K_2O)95.9 kg/hm^2。氮肥一半作为底肥施入,一半作为追肥施入,效果优于氮肥一次性施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杂355 肥料 产量 氮肥施入方式
原文传递
秸秆全量还田条耕种植模式对春玉米出苗质量与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曹庆军 杨粉团 +11 位作者 孔凡丽 崔正果 刘亚军 崔英 王影 程延河 李会之 赵丽娟 王艳丽 王贵满 李刚 宋春玲 《东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11,共6页
耕作方式是秸杆还田条件下影响玉米出苗质量与产量的重要因素。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秸秆全量覆盖还田免耕种植(SC)、秸秆全量还田条旋耕种植(ST)以及普通农户模式(秸秆不还田,CK)三种种植方式对吉林省风沙土和黑土两种土... 耕作方式是秸杆还田条件下影响玉米出苗质量与产量的重要因素。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秸秆全量覆盖还田免耕种植(SC)、秸秆全量还田条旋耕种植(ST)以及普通农户模式(秸秆不还田,CK)三种种植方式对吉林省风沙土和黑土两种土壤类型下播种期土壤温度、水分以及出苗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温度和水分变化显著地受耕作方式、土壤类型以及土层深度影响。与CK相比,SC处理显著降低两种类型播种期土壤温度1-3℃;而ST处理能提高风沙土0~20 cm土层地温1~1.9℃,二者对黑土影响较小。此外,SC与ST处理对播种期风沙土0~20 cm耕层土壤以及30~40 cm深层土壤水分有显著影响,而二者只对黑土0~20 cm耕层土壤水分有显著的影响;SC与ST处理均能显著提高玉米的保苗密度与幼苗生物量;两种类型土壤下,SC处理在风沙土上增产优势明显,而ST处理在黑土上增产优势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类型 秸秆还田 耕作方式 吉林省 黑土 风沙土
原文传递
渔业环境面临形势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崔正国 曲克明 唐启升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3-68,共6页
渔业环境是水生生物赖以生存和繁衍的场所,也是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总体上,我国渔业水域环境质量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仍是渔业水域主要的污染指标。本文在分析渔业环境现状与演变趋势的基础上,揭示了建设... 渔业环境是水生生物赖以生存和繁衍的场所,也是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总体上,我国渔业水域环境质量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仍是渔业水域主要的污染指标。本文在分析渔业环境现状与演变趋势的基础上,揭示了建设项目活动开发、外源污染、生态灾害和污染事故等破坏、影响渔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识别了重点渔业水域的主要环境问题,提出了我国渔业环境绿色低碳、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思路,确立了渔业环境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到2025年、2030年两个发展阶段的具体目标,提出严控渔业水域外源污染和养殖自身污染、划定渔业生态红线、完善渔业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加强渔业水域环境修复及实施渔业创新工程等方面的建议和措施,以期为我国渔业环境的保护与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环境 可持续发展 环境质量 战略规划
下载PDF
不同水力条件下海水人工湿地净化效果及其影响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贾军 崔正国 +4 位作者 唐小双 张可可 崔鸿武 李晓娇 曲克明 《渔业现代化》 CSCD 2021年第5期26-35,共10页
为进一步探究不同水力条件下海水人工湿地对养殖尾水的净化效果,本研究选用复合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处理牙鲆养殖尾水,在3种水力负荷(20 m/d、40 m/d、100 m/d)条件下设置3种停留时间(1.5 h、3.0 h、4.5 h),探讨了人工湿地对海水养殖尾水... 为进一步探究不同水力条件下海水人工湿地对养殖尾水的净化效果,本研究选用复合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处理牙鲆养殖尾水,在3种水力负荷(20 m/d、40 m/d、100 m/d)条件下设置3种停留时间(1.5 h、3.0 h、4.5 h),探讨了人工湿地对海水养殖尾水中氮、磷和化学需氧量(COD)等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与脱氮的关系。结果显示:海水人工湿地系统脱氮除磷效果良好,溶解无机氮(DIN)、活性磷酸盐(PO_(4)^(3-)-P)和COD去除率随着水力负荷的增加而降低,且水力负荷对DIN去除率的影响比PO_(4)^(3-)-P和COD大;延长水力停留时间可提高DIN、PO_(4)^(3-)-P和COD去除率,对提高DIN去除率的影响尤为显著。水力负荷为20 m/d、水力停留时间为4.5 h时可实现DIN、PO_(4)^(3-)-P和COD达标排放。pH等环境条件影响人工湿地微生物的分布,进而影响人工湿地脱氮效果。该研究可为人工湿地高效净化海水养殖尾水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水力条件 微生物分布 高通量测序 水质净化
下载PDF
不同耐盐植物人工湿地净化养殖外排水效果 被引量:9
6
作者 许永辉 崔正国 +4 位作者 曲克明 王艳艳 王加鹏 李悦悦 胡清静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0-88,共9页
为了探究不同耐盐植物对海水养殖外排水的去污效果,选取了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与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为湿地植物,细沙、蛭石和珊瑚石为基质,构建了2套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对比分析了2种挺水植物的耐盐性及对海... 为了探究不同耐盐植物对海水养殖外排水的去污效果,选取了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与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为湿地植物,细沙、蛭石和珊瑚石为基质,构建了2套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对比分析了2种挺水植物的耐盐性及对海水养殖外排水中氨氮(NH_4-N)、亚硝态氮(NO_2-N)、硝态氮(NO_3-N)、高锰酸钾指数(COD_(Mn))和磷的净化效果。结果显示,芦苇耐盐度最高为20,而互花米草在盐度35以下均能正常生长,芦苇和互花米草湿地系统对NH_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5.48±0.50)%和(95.01±1.18)%,对COD_(M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7.74±4.40)%和(72.84±2.64)%。互花米草湿地系统对NH_4-N和COD_(Mn)的平均去除率高于芦苇湿地,分别高9.53%和15.01%,差异性显著(P<0.05)。互花米草和芦苇湿地系统对磷酸盐和总磷(TP)的去除率为40.00%~50.00%,差异性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在高盐胁迫下,互花米草生长状况和对无机氮(DIN)和COD_(Mn)的去除效果均优于芦苇,2种植物对磷酸盐和TP的去除率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耐盐植物 氮磷去除率
下载PDF
不同水力负荷下人工湿地对海水养殖尾水污染物的净化特征 被引量:9
7
作者 唐小双 张可可 +2 位作者 贾军 崔正国 曲克明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6-23,共8页
海水养殖尾水的达标排放是海水养殖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人工湿地作为一种生态、综合水处理技术,可有效去除养殖尾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获得适宜的水力负荷条件是该技术推广和应用的前提。构建一套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研究... 海水养殖尾水的达标排放是海水养殖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人工湿地作为一种生态、综合水处理技术,可有效去除养殖尾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获得适宜的水力负荷条件是该技术推广和应用的前提。构建一套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研究3种水力负荷条件(V_(1)=0.50、V_(2)=0.19、V_(3)=0.10 m/d)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养殖尾水的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3种水力负荷状态下,该系统对于海水养殖尾水中主要污染物的处理效果差异显著。进水中的化学需氧量(COD)浓度相对较低时,去除率均较低(最高去除率为36.25%),水力负荷状态对COD的去除率影响不明显。水力负荷为0.50 m/d时,总氮(TN)的去除率为49.50%;在0.10 m/d时,TN去除率达到85.90%。活性磷酸盐(PO43--P)的去除率受到水力负荷的影响较小,最低去除率为77.44%。水力负荷状态会影响系统内氮、磷的浓度变化:在不同水力负荷下,下行池中氮污染物去除率在80%以上;上行池则会在高水力负荷状态下产生硝酸盐氮(NO3--N)或亚硝酸盐氮(NO2--N)的累积,影响出水水质。PO43--P的吸附转化主要发生在下行池的中上层,水力负荷越大,PO_(4)^(3-)-P的吸附转化就越靠近系统后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养殖尾水 人工湿地 水力负荷
下载PDF
夏季渤海中部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空间分布及污染评价 被引量:9
8
作者 徐勇 江涛 +3 位作者 杨茜 崔正国 赵俊 曲克明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2-61,共10页
为了解渤海中部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于2013年8月采集了渤海中部海域34个站点的表层沉积物,检测了Pb、Cd、Hg、Cu、Zn和As 6种重金属的含量,分析了Pb、Cd、Cu和Zn 4种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为了解渤海中部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于2013年8月采集了渤海中部海域34个站点的表层沉积物,检测了Pb、Cd、Hg、Cu、Zn和As 6种重金属的含量,分析了Pb、Cd、Cu和Zn 4种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对其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渤海中部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较低,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GB 18668-2002)Ⅰ类标准的要求。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空间分布总体呈现由近岸向中心海域降低的趋势。Cu、Zn和Pb含量空间变化趋势比较明显,靠近渤海湾海域重金属含量高,离岸距离越远,重金属含量逐渐降低。Cd含量在靠近黄河入海海域最高,呈现自高值区向东西两边海域减小的趋势。各个站位的重金属单因子污染程度较轻,单因子污染系数均值大小顺序为Pb>Cu>Zn>As>Cd>Hg;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都小于5,表现为低污染水平。除1号站位的Hg单因子潜在生态风险系数为54.44之外,其他站位表层沉积物Hg、As、Cu、Zn、Pb和Cd的单因子潜在生态风险系数Ei r小于40,范围为0.39~38.80,风险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Hg、Cd、As、Pb、Cu和Zn;其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系数小于150,范围为16.39~79.57。其中,1号站位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系数最高达到79.57。研究表明,此海域属于低潜在生态风险水平,风险指数高值区出现在唐山大清河口海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中部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 分布特征 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下载PDF
靖海湾富营养化海域浮游动物群落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学杨 丁东生 +2 位作者 崔正国 曲克明 魏玉秋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27,共14页
沿海生态系统对生物多样性过程至关重要,因为陆地和海洋环境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相互作用。浮游动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次生生产者和生物泵的主要驱动因素,其群落变化可能会对沿海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因此,综合评价各种环境因素对沿海... 沿海生态系统对生物多样性过程至关重要,因为陆地和海洋环境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相互作用。浮游动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次生生产者和生物泵的主要驱动因素,其群落变化可能会对沿海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因此,综合评价各种环境因素对沿海生态系统中浮游动物群落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靖海湾海域浮游动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分别于2021年至2022年5月(春季)和8月(夏季)对该海域进行4个航次的环境因子和浮游动物调查,并应用冗余分析(RDA)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究了环境因子对浮游动物优势种和群落的影响。结果显示,2021-2022年靖海湾海域富营养化程度有显著增加,尤其是在2022年夏季,靖海湾海域受到严重的富营养化污染。2021年浮游动物平均丰度高于2022年,在富营养化最严重的2022年夏季,浮游动物的平均丰度降至54.07个/m^(3)。此外,主坐标分析(PCoA)也显示,2022年夏季浮游动物群落与前3个航次有显著的区别。4个航次共鉴定出浮游动物10类47种,其中,桡足类是春季最优势的种群,浮游幼虫是夏季最优势的种群。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pacifica)和短尾类溞状幼体[Zoealarva(Brachyura)]在4个航次中均为优势种,但在2022年夏季优势度和丰度均出现下降。通过结合RDA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影响靖海湾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丰度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为富营养化,而盐度影响了浮游动物的季节变化。此外,通过PCoA分析以及对比2021年和2022年的数据发现,台风这类偶发性事件可能也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结果将有利于后续研究靖海湾生态系统以及了解近海海湾浮游动物群落动态的控制因素,有助于科学管理靖海湾生态环境和深入了解海湾浮游动物群落变化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盐度 台风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靖海湾
下载PDF
我国水产品追溯体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武宁宁 王大为 +4 位作者 崔正国 曲克明 于斐 宋以柱 崔鸿武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3-118,共6页
【目的】综述我国水产品可追溯体系的研究进展,为加快完善我国水产品追溯体系提供参考。【方法】从水产品追溯体系的定义、国内外发展现状、水产品追溯相关法规标准和试点应用、水产品追溯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等四个方面进行介绍,分析我国... 【目的】综述我国水产品可追溯体系的研究进展,为加快完善我国水产品追溯体系提供参考。【方法】从水产品追溯体系的定义、国内外发展现状、水产品追溯相关法规标准和试点应用、水产品追溯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等四个方面进行介绍,分析我国水产品追溯体系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建议。【结果】我国水产品追溯体系虽已日趋完善,但仍存在缺乏专门性强制性规定与标准、缺少实际推广应用、追溯相关技术研究薄弱等不足。【结论】水产品追溯体系在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增加公众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信任度、打破水产品对外贸易壁垒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应结合我国国情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尽快制定与完善水产品追溯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加强水产品追溯基础技术研究,争取早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并与国际接轨的水产品追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 追溯体系 质量安全 追溯技术
下载PDF
基于Bytetrack的多目标跟踪算法在斑马鱼毒性行为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海翔 崔鸿武 +4 位作者 黄桢铭 王磊 李皓 崔正国 曲克明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6-149,共14页
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识别斑马鱼(Danio rerio)在不同污染物暴露下的行为变化是水质毒性评价的常用方法之一,但传统方法存在效率低、面对遮挡和复杂环境时性能差等缺陷。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使用基于Bytetrack的多目标跟踪算法追踪斑马鱼... 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识别斑马鱼(Danio rerio)在不同污染物暴露下的行为变化是水质毒性评价的常用方法之一,但传统方法存在效率低、面对遮挡和复杂环境时性能差等缺陷。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使用基于Bytetrack的多目标跟踪算法追踪斑马鱼在4种污染物(Zn、Pb、Cr和苯酚)暴露2 h后的行为变化,对斑马鱼在4种浓度梯度中的平均速度、最大速度、最低速度、平均碰撞次数和行为轨迹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算法的追踪精度、漏检率和检测时间(每300帧)分别能达到90.26%、16.33%和0.19 min,检测时间和精度相比于传统目标检测方法有较大提升。同时,根据污染物不同,该方法能准确识别特定污染物环境中斑马鱼相应的运动状态及轨迹变化,可实现精确识别和实时响应,在鱼类毒性行为识别领域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视觉 多目标跟踪 斑马鱼 行为分析
下载PDF
基于大田土壤温度和水分变化的吉林省春玉米播期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洪预 吕小飞 +5 位作者 李文莹 伍舒悦 崔正果 闫振辉 李秋祝 崔金虎 《东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1期1-5,共5页
基于对吉林省长春市大田土壤温度和水分变化分析,研究不同播种日期对春玉米出苗率及产量的影响,确定最佳播种日期,为提高吉林省春玉米产量提供理论依据。以春玉米品种松玉419为试验材料,田间设置9个不同播种日期,播期间隔5~6天,监测春... 基于对吉林省长春市大田土壤温度和水分变化分析,研究不同播种日期对春玉米出苗率及产量的影响,确定最佳播种日期,为提高吉林省春玉米产量提供理论依据。以春玉米品种松玉419为试验材料,田间设置9个不同播种日期,播期间隔5~6天,监测春玉米苗期田间土壤温度和水分变化,测定春玉米产量并对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建立出苗率与土壤温度和水分多元线性回归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春玉米出苗率与土壤温度和水分呈显著正相关。播种时土壤水分和土壤温度的差异显著影响成熟期籽粒产量。当土壤温度一定时,土壤体积含水率每增加1%,出苗率提高0.789%,出苗速率提高0.798%;当土壤体积含水率一定时,土壤温度每增加1℃,出苗率提高0.352%,出苗速率提高0.793%。松玉419在4月29日播种时产量最高,比正常播期(5月4日)产量提高6.66%,即每年4月底5月初,土壤平均温度在13.1~13.6℃,土壤体积含水率在13.1%~15.3%时播种最佳。土壤水分对春玉米出苗率影响最大,而土壤温度对春玉米出苗速率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温度 土壤体积含水率 播种时期 产量
原文传递
崂山近岸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季节变化及其环境影响因素 被引量:7
13
作者 柴然 冯娟 +6 位作者 陈碧鹃 夏斌 孙雪梅 王晓晓 陈聚法 崔正国 曲克明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1-30,共10页
为了解山东省青岛市崂山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6~2017年的春、夏、秋3个季节在该海域设置15个监测站位进行调查,并同步监测海区环境因子。结果显示,共检出浮游植物2门31属69种。其中,硅藻门(Bacil... 为了解山东省青岛市崂山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6~2017年的春、夏、秋3个季节在该海域设置15个监测站位进行调查,并同步监测海区环境因子。结果显示,共检出浮游植物2门31属69种。其中,硅藻门(Bacillariophyta)为绝对优势门类,共25属60种,甲藻门(Pyrrophyta)有6属9种。调查海区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变化范围为(732.10~1142.19)×10^4 cell/m^3,平均为937.15×10^4 cell/m^3。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季节变化明显,2016年最高峰出现在秋季;2017年最高峰出现在夏季;空间分布上,春、夏2个季节呈现由北向南递减的趋势。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指数分析结果显示,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的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较好,表明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比较稳定。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春季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季节变化不大,2016和2017年相似性高达70%左右,但夏、秋季的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季节变化较大,相似性仅为40%左右,这主要与环境因子变化有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表明,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平均值与化学需氧量(COD)的相关系数最高,最高值为0.536,其次与之相关的双因子组为pH与COD、COD与无机氮(DIN)、溶解氧(DO)与COD。因此,崂山近岸海区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关键限制因子为COD、pH、DIN和D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崂山近岸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下载PDF
富营养化对靖海湾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英哲 胡海燕 +4 位作者 朱琳 王钦涛 崔正国 曲克明 魏玉秋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0-1024,共15页
海洋浮游植物在维持海洋生物泵的运转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产生巨大影响.海湾和河口区域因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且与外界水交换的局限,容易出现富营养化等威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问题,因此研究沿海生态系统中富... 海洋浮游植物在维持海洋生物泵的运转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产生巨大影响.海湾和河口区域因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且与外界水交换的局限,容易出现富营养化等威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问题,因此研究沿海生态系统中富营养化与浮游植物群落之间的关系有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性发展.本研究于2021年和2022年的5月和8月对靖海湾进行了4个航次的调查,研究了春夏两季浮游植物群落和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021年和2022年春夏两季在靖海湾共观察到150个浮游植物物种,浮游植物群落主要由硅藻和甲藻组成,且在2022年夏季出现了蓝藻的大量增长;两年的生物多样性均为春季高于夏季,富营养化指数(E_(i))出现了明显的上升,由2021年的中度富营养化变为2022年的重度富营养化.通过冗余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富营养化可能是影响靖海湾浮游植物群落的关键因素.本研究的结果有助于后续为改善靖海湾沿海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健康性和可持续性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硅藻 甲藻 群落组成 富营养化 靖海湾
下载PDF
高产抗病大豆新品种吉育513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5
作者 侯云龙 李健琳 +5 位作者 李明姝 赵晶洁 崔正果 陈健 颜秀娟 郑宇宏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5-251,共7页
为给优质高产大豆品种的研发提供参考和借鉴,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2009年以吉育47为母本,以铁97124-1-1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采用系谱法选育出高产抗病大豆新品种吉育513。2019—2020年参加国家北方春大豆中晚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 为给优质高产大豆品种的研发提供参考和借鉴,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2009年以吉育47为母本,以铁97124-1-1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采用系谱法选育出高产抗病大豆新品种吉育513。2019—2020年参加国家北方春大豆中晚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248.5 kg·hm^(-2),比对照吉育72增产6.1%。2020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301.5 kg·hm^(-2),比对照吉育72增产12.1%。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豆20210032。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和抗病等优良特性,特别适合在吉林省南中部、辽宁省东部和北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山西省北部、河北省承德地区以及甘肃省张掖地区进行春季播种。该品种是通过传统育种技术与肥力优化筛选相结合的育种模式选育而成的,这种选育模式将对我国大豆产业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响,如果优化有机和无机的配施比例,吉育513将更能发挥其高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高产 抗病 国审 吉育513 栽培技术
下载PDF
不同氮营养盐对赫氏颗石藻和三角褐指藻中DMSP含量的影响
16
作者 李凌霄 孙婧 +6 位作者 宋若晗 崔正国 曲克明 王庆奎 周明莹 崔鸿武 胡清静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6-104,共9页
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imethylsulfoniopropionate,DMSP)是地球上重要的有机硫化合物之一,在全球硫循环和气候调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浮游植物是海洋环境中DMSP的主要生产者,而氮营养盐是影响浮游植物产生DMSP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 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imethylsulfoniopropionate,DMSP)是地球上重要的有机硫化合物之一,在全球硫循环和气候调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浮游植物是海洋环境中DMSP的主要生产者,而氮营养盐是影响浮游植物产生DMSP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以赫氏颗石藻(Emiliania huxleyi)(DMSP高产量藻)与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DMSP中等产量藻)为对象,通过室内培养实验,对比分析了在不同氮营养盐浓度及不同氮营养盐类型条件下,2种藻培养液中颗粒态DMSP(DMSPp)的含量及其与藻密度、单细胞DMSPp含量的关系。研究发现,不同氮营养盐浓度或氮营养盐类型对赫氏颗石藻单细胞DMSPp含量影响较小(P>0.05),培养液中的DMSPp浓度主要受藻细胞密度影响;而不同氮营养盐浓度或氮营养盐类型对三角褐指藻单细胞的DMSPp含量影响显著(P<0.05),培养液中的DMSPp浓度主要受藻的单细胞DMSPp含量影响。例如,对于三角褐指藻来说,低NO_(3)^(-)浓度(0μmol/L)培养组单细胞DMSPp平均含量是高NO_(3)^(-)浓度(1764μmol/L)培养组的11倍;在不同氮营养盐类型下,NaNO_(3)培养组中总DMSPp的平均浓度分别为NH4Cl和CH4N2O培养组的3~4倍。推测以上差异可能与DMSP在不同藻类中的生理作用存在差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MSP) 赫氏颗石藻 三角褐指藻 氮营养盐
下载PDF
循环水养殖系统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鱼体风险评估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纯毅 崔正国 +4 位作者 白莹 尹杨媛 崔鸿武 胡清静 曲克明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33-742,共10页
为研究海水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水体及养殖鱼体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和评估鱼体的污染状况及健康风险,本文以2021年山东省烟台市某水产公司两个海水循环水养殖系统中15个站点的水样和不同生长周期的牙鲆、珍珠龙胆石斑鱼(Paralichthys olivaceu... 为研究海水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水体及养殖鱼体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和评估鱼体的污染状况及健康风险,本文以2021年山东省烟台市某水产公司两个海水循环水养殖系统中15个站点的水样和不同生长周期的牙鲆、珍珠龙胆石斑鱼(Paralichthys olivaceus、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inephelus lanceolatus♂)为研究对象,选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分析其中重金属铜(Cu)、铅(Pb)、锌(Zn)、镉(Cd)、汞(Hg)和砷(As)的含量,并评估鱼体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和健康风险.结果显示,循环水养殖系统水体的重金属含量均未超标,在生物体中的含量均符合国家限量标准.水体中Cu、Zn含量最大,Pb、Cd含量在9月最高,微滤机净化池水中的Pb含量大,Hg、Cu含量为6月最高,As含量为10月最大,水体中重金属含量可能与换水率、季节变化等情况有关.鱼体中牙鲆和珍珠龙胆石斑鱼重金属含量均表现为Zn>Cu>As>Pb>Cd>Hg,Cu、Zn作为鱼类生长的必要微量元素其含量最大;同一鱼体的重金属含量在不同生长周期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种类鱼体重金属含量均值差异显著(Hg除外).根据综合污染指数法,鱼体肌肉内的重金属污染状况均属于无污染清洁状态,目标危险系数证明其膳食暴露风险都较低.综合表明,此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水体和鱼体是安全的,人类食用此系统中的鱼体不会存在相关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水养殖 重金属 风险评估
下载PDF
不同进水硝酸盐浓度和温度下聚己内酯/玉米芯复合固体碳源的反硝化性能探究
18
作者 卢伟斌 胡海燕 +6 位作者 冯宇娜 李皓 汪鲁 崔正国 曲克明 宋盈盈 崔鸿武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3-135,共13页
以人工高分子聚合物+农业废弃物为复合碳源的反硝化系统兼具高效脱氮和低脱氮成本的优势。进水硝酸盐浓度(INC)和温度(T)是生物反硝化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以质量比为1∶1的聚己内酯(PCL)和玉米芯(CC)为复合碳源构建反硝化系统,设... 以人工高分子聚合物+农业废弃物为复合碳源的反硝化系统兼具高效脱氮和低脱氮成本的优势。进水硝酸盐浓度(INC)和温度(T)是生物反硝化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以质量比为1∶1的聚己内酯(PCL)和玉米芯(CC)为复合碳源构建反硝化系统,设置3种INC和温度,测定了脱氮能效、有机物利用情况、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基因丰度来判定这2个因素对反硝化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反应器最佳的INC为30 mg/L,60~90 d的平均硝酸盐去除率(NRE)达到99.12%,且无明显亚硝酸盐氮积累;在不同INC下,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其丰度随INC升高而下降,分别为54.46%、39.96%和24.77%;T=25℃为最佳温度条件,其功能基因表达量除napA外均最高,后30 d的NRE为99.21%;T=30℃和T=25℃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丰度分别为55.86%和38.85%,而T=20℃的系统中丰度最高的为拟杆菌门(Bacteroidota)(28.87%);各系统的优势菌属都为红细菌属(Rhodobacter)。各系统产生的短链脂肪酸中,乙酸占比最高且其与丙酸的比值均>1,同时未检出丁酸,有利于反硝化进行。本研究认为,人工高分子聚合物+农业废弃物形式的复合碳源可为海水养殖尾水固相反硝化的工艺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养殖尾水 聚己内酯 玉米芯 反硝化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复合微生态制剂对循环水养殖系统老化生物滤池的在线修复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康 李秋芬 +2 位作者 崔正国 胡清静 王庆奎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45-651,共7页
为解决海水循环水养殖系统(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RAS)内老化生物滤池的在线修复问题,选用一种复合微生态制剂连续15 d向养殖池及其老化的生物滤池泼洒,以正常生物滤池作为对照,通过监测生物滤池入水口和出水口的水质理化... 为解决海水循环水养殖系统(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RAS)内老化生物滤池的在线修复问题,选用一种复合微生态制剂连续15 d向养殖池及其老化的生物滤池泼洒,以正常生物滤池作为对照,通过监测生物滤池入水口和出水口的水质理化指标及异养菌和弧菌数量变化情况,判断老化生物滤池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添加微生态制剂6 d后,老化生物滤池净化能力开始修复,15 d时对亚硝酸盐、氨氮去除率分别从修复前的28.34%、27.28%提高至47.24%、46.07%,且比对照组去除率略有提高,化学需氧量COD Mn(5.75 mg/L)较修复前(7.28 mg/L)显著降低21.70%(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修复后整个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氨氮、COD Mn水平下降明显(P<0.05),水体中异养菌数量增多,弧菌数量下降,弧菌占总菌比例显著下降(P<0.05)。研究表明,利用复合微生态制剂可实现对老化生物滤池的在线修复,使生物滤池的水质净化能力快速得到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微生态制剂 生物滤池 生物修复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
下载PDF
青岛近岸海域不同生态系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对比研究
20
作者 李晓娇 崔正国 +4 位作者 孙雪梅 贾军 丁东生 陈碧鹃 陈聚法 《海洋湖沼通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9-157,共9页
基于2019年春季(5月)和夏季(8月)在青岛近岸的现场调查,研究了青岛近岸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相关性,分析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形成及变化的原因。结果显示,青岛近岸海域春夏两季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09种,隶属4门52属。与历史... 基于2019年春季(5月)和夏季(8月)在青岛近岸的现场调查,研究了青岛近岸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相关性,分析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形成及变化的原因。结果显示,青岛近岸海域春夏两季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09种,隶属4门52属。与历史同期资料对比,青岛近岸浮游植物群落出现明显的群落演替现象,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的优势地位下降。胶州湾浮游植物细胞丰度明显大于崂山近岸,夏季崂山近岸的多样性指数大于胶州湾。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发现,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与磷酸盐、DIN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COD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盐度、pH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优势种 青岛近岸 营养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