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森林抚育间伐对杉木人工林温湿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王宇超 陈逸飞 +5 位作者 林晨蕾 方淑侦 王红春 靳少非 许少洪 郑德祥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14,26,共7页
为探究不同强度森林抚育间伐对杉木人工林林分温湿度的影响,本文在坡度、坡向、土壤类型均相同的杉木人工林中设置固定标准样地,采取2种不同强度的抚育间伐,应用HOBO U23-00温湿度记录仪长期监测记录作业后林分温度、相对湿度动态,后续... 为探究不同强度森林抚育间伐对杉木人工林林分温湿度的影响,本文在坡度、坡向、土壤类型均相同的杉木人工林中设置固定标准样地,采取2种不同强度的抚育间伐,应用HOBO U23-00温湿度记录仪长期监测记录作业后林分温度、相对湿度动态,后续用SPSS等数据分析软件处理数据。结果表明:①不同抚育间伐强度对林内气温和相对湿度影响不同,强度抚育间伐后林内温度变化显著高于中度抚育间伐;强度抚育间伐后林内日温度变化表现为昼增夜降,月均温变化表现为高温季节升温、低温季节降温,林内相对湿度下降;而中度抚育间伐的影响则与之相反,表现出保温(温度稳定)增湿(湿度提高)效果。②成对样本t检验表明,与中度抚育间伐相比,强度抚育间伐对日均温、日平均相对湿度、月平均相对湿度的影响更为显著,对月均温的影响呈不显著。杉木人工林林内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动态变化表明,不同抚育间伐强度会对林内的大气温度和相对湿度产生不同的影响,相比于强度抚育间伐,中度抚育间伐后杉木人工林林内温湿度变化幅度小,林内小气候更为稳定,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不良气候条件对杉木人工林经营的不利影响,为杉木提供更适宜的生长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育间伐强度 温度 相对湿度 杉木人工林 小气候
下载PDF
基于双参数磁共振的前列腺经会阴认知融合与软件融合靶向活检对前列腺癌检出率的比较 被引量:17
2
作者 承逸飞 梁玲辉 +5 位作者 祁峰 张磊 曹栋梁 王尚乾 成功 华立新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61-666,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双参数磁共振的经会阴认知融合活检(COG-TB)和经会阴软件融合活检(FUS-TB)对前列腺癌检出率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经会阴靶向活检的1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 目的︰探讨基于双参数磁共振的经会阴认知融合活检(COG-TB)和经会阴软件融合活检(FUS-TB)对前列腺癌检出率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经会阴靶向活检的1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初次活检,且PSA≤20 ng/ml,均行双参数磁共振(bpMRI)检查,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2.1版(PI-RADS v2.1)评分均≥3分。其中67例行COG-TB,90例行FUS-TB。COG-TB与FUS-TB患者的年龄[(70.78±8.86)岁与(70.52±8.79)岁],体质指数(24.36±2.69)kg/m^2与(24.14±3.15)kg/m^2],前列腺体积[36.69(27.52,47.40)cm^3与38.81(28.80,53.46)cm^3],PSA[8.27(6.06,11.65)ng/ml与8.88(6.40,13.54)ng/ml],PSAD[0.23(0.15,0.36)ng/ml^2与0.21(0.14,0.34)ng/ml^2]、直肠指检异常率[23.9%(16/67)与18.9%(17/90)]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GC-TB患者中PI-RADS评分3,4.5分者分别为24.24,19例,FUS-TB患者分别为21,42,27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种穿刺方式前列腺癌及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CsPCa)的检出率,并比较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后Cleason评分升级率。结果COG-TB与FUS-TB前列腺癌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6.1%(51/67)与68.9%(62/90),P=0.32];COG-TB与FUS-TB在PSA<1Ong/ml[69.1%(29/42)与57.1%(28/49)]和10~20ng/ml[88.0%(22/25)与82.9%(34/41)]患者中前列腺癌检出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PI-RADS评分3分[45.8%(11/24)与23.8%(5/21)],4分[91.7%(22/24)与81.0%(34/42)].5分[94.7%(18/19)与85.2%(23/27)]患者中前列腺癌检出率的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G-TB和FUS-TB对CsPCa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8.2%(39/67)与50.0%(45/90),P=0.31];COG-TB和FUS-TB在PSA<10ng/ml[45.2%(19/42)与36.7%(18/49)]和10~20ng/ml[80.0%(20/25)与65.9%(27/41)]患者中CsPCa检出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在P-RADS评分3分[29.2%(7/24)与9.5%(2/21)],4分[66.7%(16/24)与57.1%(24/42)],5分[84.2%(16/19)与70.4%(19/27)]患者中CsPCa检出率的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活组织检查 针吸 磁共振成像 诊断
原文传递
基于bpMRI的认知融合靶向穿刺和系统穿刺在PI-RADS评分≥3分患者中的诊断效率 被引量:11
3
作者 祁峰 承逸飞 +4 位作者 梁玲辉 张磊 曹栋梁 成功 华立新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40-845,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双参数磁共振(bpMRI)的认知融合靶向穿刺和系统穿刺在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评分≥3分前列腺活检患者中的诊断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到2019年11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PI-RADS评分≥3分同时行bpMRI... 目的探讨基于双参数磁共振(bpMRI)的认知融合靶向穿刺和系统穿刺在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评分≥3分前列腺活检患者中的诊断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到2019年11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PI-RADS评分≥3分同时行bpMRI-经直肠超声(TRUS)认知融合靶向穿刺和系统穿刺的2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中位年龄66(60,73)岁,中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8.73(6.52,11.93)ng/ml,中位前列腺体积39.25(29.26,58.39)ml,体质指数(24.02±2.60)kg/m2。分别由2名泌尿外科医生独立对每例患者行bpMRI-TRUS认知融合靶向穿刺和系统穿刺。主要研究终点为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A[CsPCa-A,定义为国际泌尿病理学会(ISUP)分级分组≥2组]的检出率;次要研究终点为CsPCa-B(ISUP分级分组≥3组)和无临床意义前列腺癌(CIPCa,ISUP分级分组=1组)的检出率。通过McNemar检验和χ2检验比较靶向穿刺和系统穿刺诊断CsPCa-A、CsPCa-B和CIPCa的差异。结果220例中112例(50.91%)诊断为前列腺癌,其中靶向穿刺诊断前列腺癌的阳性率为42.73%(94/220),系统穿刺阳性率为46.82%(103/220)。220例中84例(38.18%)诊断为CsPCa-A,靶向穿刺和系统穿刺对CsPCa-A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00%(66/220)与34.09%(75/220),P=0.120]。如仅行靶向穿刺,则有8.18%(18/220)的CsPCa-A会被漏诊;如仅行系统穿刺,则有4.09%(9/220)的CsPCa-A会被漏诊。CsPCa-B的阳性率为26.36%(58/220),靶向穿刺和系统穿刺对CsPCa-B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0%(44/220)与23.18%(51/220),P=0.190]。如仅行靶向穿刺,则有6.36%(14/220)的CsPCa-B会被漏诊;如仅行系统穿刺,则有3.18%(7/220)的CsPCa-B会被漏诊。靶向穿刺+系统穿刺、仅靶向穿刺或系统穿刺诊断CIPCa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者均为12.73%(28/220),P=1.000]。9例活检后出现并发症,其中5例感染,2例迷走神经反射,2例尿潴留,均予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bpMRI-TRUS认知融合靶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双参数磁共振 认知融合 靶向穿刺 系统穿刺
原文传递
黄河下游不同河段分组悬沙输移对河床冲淤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程亦菲 夏军强 +1 位作者 周美蓉 邓珊珊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06-517,共12页
小浪底水库运行后,坝下游分组悬沙输移特点发生改变,不同河段冲淤过程有所差别。基于1999—2018年坝下游实测水沙资料及固定淤积断面地形数据,分析汛期分组悬沙输移的沿程调整特点,建立分组悬沙输移及河床边界条件双重影响下不同河段河... 小浪底水库运行后,坝下游分组悬沙输移特点发生改变,不同河段冲淤过程有所差别。基于1999—2018年坝下游实测水沙资料及固定淤积断面地形数据,分析汛期分组悬沙输移的沿程调整特点,建立分组悬沙输移及河床边界条件双重影响下不同河段河床累计冲淤量的计算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汛期各组沙输沙率远小于蓄水前,且中沙输沙率降幅最大,在各水文断面平均降幅为85%;沿程上细沙输沙率基本不恢复,而中沙和粗沙恢复距离分别到利津及艾山。(2)坝下游河床持续冲刷,各河段河床组成均发生不同程度的粗化;在拦沙后期(2007—2018年),游荡段和过渡段床沙中细沙和中沙占比不足5%,对悬沙几乎无补给作用,而弯曲段床沙对中沙仍有一定的补给能力。(3)下游各河段以冲刷下切为主,但调整幅度不同,故对水流的约束能力有所差异。建立了各河段累计冲淤量与前期河相系数及进口断面分组来沙系数的经验关系,并采用2019年下游水沙数据对公式进行了初步验证,公式能合理反映断面形态与分组悬沙输移对河床累计冲淤过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组悬沙 不平衡输移 床沙补给 河床冲淤 黄河下游
下载PDF
黄河下游游荡段过流能力调整对水沙条件与断面形态的响应 被引量:10
5
作者 程亦菲 夏军强 +1 位作者 周美蓉 邓珊珊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7-347,共11页
河道过流能力与主槽形态有关,而主槽形态又取决于上游水沙条件,分析过流能力与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对研究黄河下游游荡段河床演变规律有重要意义。从典型断面和河段平均两个尺度,定量分析了黄河下游游荡段1986-2015年平滩流量与水沙条件(... 河道过流能力与主槽形态有关,而主槽形态又取决于上游水沙条件,分析过流能力与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对研究黄河下游游荡段河床演变规律有重要意义。从典型断面和河段平均两个尺度,定量分析了黄河下游游荡段1986-2015年平滩流量与水沙条件(来沙系数和水流冲刷强度)及汛前主槽形态(河相系数)之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①1986年至小浪底水库运行前,游荡段淤积严重,主槽萎缩,河道过流能力急剧下降,自小浪底水库运行后,游荡段发生强烈冲刷,其断面持续趋向窄深,过流能力逐年恢复;②建立了断面和河段平滩流量与水沙条件及河相系数的幂函数关系,二者相关系数均在0.5以上,但河段尺度相比于断面尺度的相关系数至少可提高17%;③河段平滩流量与前5年汛期平均水流冲刷强度及河相系数的相关系数接近0.94,相应计算公式能较好地反映平滩流量的变化过程,为分析其他河段平滩流量的变化提供了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槽形态 水沙条件 过流能力 游荡段 黄河下游
下载PDF
PI-RADS评分3分患者诊断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的预测因素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梁玲辉 夏炜 +3 位作者 承逸飞 尚金伟 成功 华立新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6-50,共5页
目的探索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评分为3分的患者诊断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CsPCa)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33例PI-RADS评分3分行前列腺穿刺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66(60~72)... 目的探索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评分为3分的患者诊断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CsPCa)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33例PI-RADS评分3分行前列腺穿刺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66(60~72)岁,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8.22(5.95~11.41)ng/ml。所有患者均行前列腺4针经会阴靶向穿刺和12针系统穿刺。根据穿刺结果,分为CsPCa组和非CsPCa组。比较两组mpMRI病灶分区位置、偏侧性、局限性及mpMRI各序列参数的差异,并通过多变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PI-RADS评分3分患者为CsPCa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穿刺结果显示非前列腺癌76例,前列腺癌57例(46.62%),其中CsPCa 41例(30.83%)。CsPCa组与非CsPCa组年龄[66(58~70)岁与66(60~72)岁]、体质指数[24.22(21.82~25.71)kg/m^(2)与23.71(21.99~26.12)kg/m^(2)]、PSA[9.39(6.35~12.55)ng/ml与7.67(5.83~10.51)ng/ml]、直肠指检异常率[21.95%(9/41)与9.78%(9/92)]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SA密度(PSAD)[0.40(0.16~0.65)ng/ml^(2)与0.17(0.12~0.24)ng/ml^(2)]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RADS评分3分病灶主要位于移行带[46.62%(62/133)]。CsPCa组MRI病灶位于外周带16例,移行带19例,两区均有6例;右侧16例,左侧15例,双侧10例;病灶弥散19例,局限22例。非CsPCa组病灶位于外周带41例,移行带43例,两区均有8例;右侧26例,左侧35例,双侧31例;病灶弥散56例,局限36例。两组病灶分区位置、侧别、弥散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sPCa组较非CsPCa组所有MRI序列结果阳性率更高[82.93%(34/41)与40.22%(37/92),P<0.001],T2加权像成像(T2WI)阳性率更高[92.68%(38/41)与75.00%(69/92),P=0.018],弥散加权成像(DWI)阳性率更高[90.24%(37/41)与56.52%(52/92),P<0.001],最大径更大[0.67(0.30~1.19)mm与0.48(0.20~0.62)mm,P<0.001],弥散受限[表观弥散系数(ADC):0.70(0.61~0.87)与1.10(0.86~1.50),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SAD[5.20(95%CI 1.89~16.90),P=0.012]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活组织检查 针吸 磁共振成像 诊断
原文传递
基于改进关联规则的卸船机故障预测模型 被引量:8
7
作者 叶永伟 程毅飞 +1 位作者 赖剑人 任设东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2463-2472,共10页
为使桥式抓斗卸船机安全稳定运行,针对大量监测数据利用率低、故障诊断不及时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兴趣度关联规则的卸船机故障预测模型方法。采用传感器监测和时域分析方法获取卸船机运行参数空间,利用聚类离散算法将监测数据根据其属性... 为使桥式抓斗卸船机安全稳定运行,针对大量监测数据利用率低、故障诊断不及时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兴趣度关联规则的卸船机故障预测模型方法。采用传感器监测和时域分析方法获取卸船机运行参数空间,利用聚类离散算法将监测数据根据其属性值域离散为非线性聚类区间,获取卸船机关联规则组,提取状态数据关联维的权重系数,构建状态监测数据关联规则指向性特征约束函数模型,通过预测模型中关联规则状态的改变实现故障预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表征卸船机运行状态监测的关联内部特征信息,实现对卸船机故障类别的预测,降低卸船机故障发生的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式抓斗卸船机 故障预测 关联规则 权重系数 预测函数
下载PDF
基于bpMRI的前列腺活检对PSA≤20 ng/ml前列腺癌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潘敏杰 祁峰 +5 位作者 承逸飞 曹栋梁 梁玲辉 张磊 成功 华立新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双参数磁共振(bpMRI)的前列腺活检对PSA≤20ng/ml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至2019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前列腺活检的39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77例行经直肠超声(TRUS)引导改良系统活检,为T... 目的探讨基于双参数磁共振(bpMRI)的前列腺活检对PSA≤20ng/ml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至2019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前列腺活检的39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77例行经直肠超声(TRUS)引导改良系统活检,为TRUS组;217例活检前行bpMRI检查,为MRI组,其中33例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评分<3分行改良系统活检,184例PI-RADS评分≥3分行系统活检+MRI-TRUS认知融合靶向活检。TRUS组中位年龄66(61,74)岁,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9.52(7.26,12.30)ng/ml,前列腺体积(PV)36.84(28.95,57.72)ml。MRI组中位年龄66(59,72)岁,PSA 8.84(6.65,12.16)ng/ml,PV 39.45(29.25,58.69)ml。两组上述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χ^(2)检验比较两组前列腺癌及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CsPCa)检出率之间的差异。结果TRUS组和MRI组前列腺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41%(91/177)与48.39%(105/217),P=0.550],但CsPCa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55%(47/177)和36.41%(79/217),P=0.037]。在PSA≤10 ng/ml的患者中,两组前列腺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62%(41/94)与43.08%(56/130),P=0.936],CsPCa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02%(16/94)与28.46%(37/130),P=0.047]。在10<PSA≤20 ng/ml患者中,TRUS组与MRI组前列腺癌检出率[60.24%(50/83)与56.17%(48/87),P=0.504]和CsPCa检出率[37.35%(31/83)与48.28%(42/87),P=0.1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RUS组和MRI组最后2针前列腺癌检出率分别为23.16%(41/177)和36.63%(86/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最后2针CsPCa检出率分别为11.86%(26/177)和29.03%(63/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RI组患者中,PI-RADS评分<3、3、4、5分患者前列腺癌检出率分别为21.21%(7/33)、25.84%(23/89)、73.24%(52/71)、95.83%(23/24);CsPCa检出率分别为12.12%(4/33)、17.98%(16/89)、54.93%(39/71)、83.33%(23/24),随着PI-RADS评分升高,前列腺癌和CsPCa检出率均逐渐升高(P<0.001)。结论在PSA≤20ng/ml患者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活组织检查 针吸 磁共振成像 诊断
原文传递
儿童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临床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史红鱼 程翼飞 +12 位作者 黄晓军 王昱 锁盼 许兰平 刘开彦 张晓辉 闫晨华 王峰蓉 孙于谦 张伸 孔军 高雁群 谢云霞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26-428,共3页
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常见的病毒感染及死亡原因[1].近年来,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在儿童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已得到广泛应用[2].本研究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近年来行haplo-HSCT的... 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常见的病毒感染及死亡原因[1].近年来,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在儿童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已得到广泛应用[2].本研究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近年来行haplo-HSCT的儿童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儿童血液病患者haplo-HSCT后CMV感染的临床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巨细胞病毒感染 单倍型 儿童 临床分析 移植后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血液病患者
原文传递
聚乙二醇化脂质体多柔比星、顺铂与异环磷酰胺的联合化疗对Ⅱ期肢体骨肉瘤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何聪聪 郭艳 +1 位作者 程益菲 孙远妮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2年第3期141-145,共5页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化脂质体多柔比星(pegylated liposomal doxorubicin,PLD)、顺铂与异环磷酰胺的联合化疗对Ⅱ期肢体骨肉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新辅助化疗联合手...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化脂质体多柔比星(pegylated liposomal doxorubicin,PLD)、顺铂与异环磷酰胺的联合化疗对Ⅱ期肢体骨肉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辅助化疗的92例Ⅱ期肢体骨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PLD+顺铂+异环磷酰胺,46例)和对照组(多柔比星+顺铂+异环磷酰胺,4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新辅助化疗后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肿瘤组织反应良好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以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最为常见,予对症处理后均有所好转或痊愈,观察组患者的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血红蛋白减少、血小板减少、肝功能损害、口腔黏膜炎、心脏毒性、脱发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部患者均进行定期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48.3个月(5~69个月),随访期间共有10例患者死亡。两组患者的复发率、转移率、总生存率、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LD+顺铂+异环磷酰胺对Ⅱ期肢体骨肉瘤患者的新辅助化疗的疗效与安全性优于多柔比星+顺铂+异环磷酰胺,而二者的远期疗效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化脂质体多柔比星 骨肉瘤 新辅助化疗 顺铂 异环磷酰胺 疗效
下载PDF
基于bpMRI的经会阴与经直肠前列腺认知融合靶向活检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曹栋梁 承逸飞 +5 位作者 祁峰 潘敏杰 梁玲辉 张磊 成功 华立新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87-192,共6页
目的比较基于双参数磁共振(bpMRI)的经会阴与经直肠前列腺认知融合靶向活检对前列腺癌和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CsPCa)的检出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首次行前列腺活检的276... 目的比较基于双参数磁共振(bpMRI)的经会阴与经直肠前列腺认知融合靶向活检对前列腺癌和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CsPCa)的检出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首次行前列腺活检的2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276例均行基于bpMRI的认知融合靶向活检和系统活检,其中157例采用经会阴途径(经会阴组),119例采用经直肠途径(经直肠组)。经会阴组与经直肠组患者年龄[(66.39±8.31)岁与(66.30±8.42)岁]、体质指数[(23.85±2.49)kg/m^(2)与(23.68±2.61)kg/m^(2)]、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9.43(1.47~19.80)ng/ml与8.94(0.66~19.99)ng/ml]、前列腺体积[37.92(13.99~167.40)cm^(3)与40.78(11.67~188.21)cm^(3)]、PSA密度[0.21(0.04~1.17)ng/(ml·cm^(3))与0.20(0.04~1.04)ng/(ml·cm^(3))]、直肠指检可疑阳性率[17.20%(27/157)与21.10%(25/11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两组前列腺癌和CsPCa的检出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经会阴组与经直肠组前列腺癌检出率[49.68%(78/157)与47.06%(56/119),P=0.666]和CsPCa检出率[38.22%(60/157)与34.45%(41/119),P=0.52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经会阴组前列腺尖部前列腺癌检出率[54.69%(35/64)]和CsPCa检出率[43.75%(28/64)]均显著高于经直肠组[39.62%(21/53)和20.75%(11/53),均P<0.05]。经会阴组与经直肠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19%(16/157)与12.61%(15/119),P=0.567]。结论经会阴与经直肠前列腺认知融合靶向活检对前列腺癌和CsPCa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无显著差异。对于尖部前列腺癌和CsPCa,经会阴途径有更高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活组织检查 磁共振成像 并发症
原文传递
高速多级深井泵固液两相流及磨损特性 被引量:4
12
作者 曹卫东 张洋杰 +2 位作者 茅佳雨 程一飞 张留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33-439,共7页
为研究高速多级深井泵内部固液两相流动以及过流部件的磨损特性,采用DPM离散相模型对深井泵内部流动进行数值模拟,并采用磨损模型对叶轮和空间导叶进行磨损数值计算,分析在不同流量下固相颗粒在深井泵内部的流动规律以及叶轮和空间导叶... 为研究高速多级深井泵内部固液两相流动以及过流部件的磨损特性,采用DPM离散相模型对深井泵内部流动进行数值模拟,并采用磨损模型对叶轮和空间导叶进行磨损数值计算,分析在不同流量下固相颗粒在深井泵内部的流动规律以及叶轮和空间导叶的磨损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小流量工况下,颗粒在叶轮叶片进口处轨迹较为紊乱,颗粒速度随着流量的增大而增大;颗粒主要分布于叶轮叶片的头部和工作面上,随着流量的增大,颗粒分布面积逐渐扩大;在空间导叶上,颗粒主要呈带状分布于叶片工作面靠近外缘处,且在大流量工况下,叶片上颗粒堆积现象较为严重;叶轮叶片的磨损区域随着流量的增大而扩大,磨损程度以叶片头部最为严重;空间导叶的磨损率和磨损区域随着流量的增大而增大,在大流量工况下叶片工作面靠近外缘处最为严重;第一级叶轮和空间导叶的最大磨损率最大,随着级数的增加,叶轮和空间导叶的最大磨损率逐渐减小;在第一级叶轮中小流量工况下的叶轮最大磨损率最大,额定流量工况下叶轮的最大磨损率最小;在第一级空间导叶中流量为6 m^(3)/h时最大磨损率分别为2 m^(3)/h和4 m^(3)/h的33.5倍和8.5倍;第一级空间导叶的最大磨损率受流量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井泵 固液两相流 磨损特性 DPM模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汛期与非汛期水沙条件对黄河下游不同河段过流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曹玉芹 夏军强 +2 位作者 周美蓉 程亦菲 陈建国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7-628,共12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黄河下游水沙输移特性显著改变,下游河道经历强来沙作用下的持续淤积与小浪底水库调控下的持续冲刷过程。基于黄河下游1986—2020年实测水沙数据与固定断面地形,计算了河段尺度的平滩流量,量化了汛期与非汛期水沙过程... 20世纪80年代以来黄河下游水沙输移特性显著改变,下游河道经历强来沙作用下的持续淤积与小浪底水库调控下的持续冲刷过程。基于黄河下游1986—2020年实测水沙数据与固定断面地形,计算了河段尺度的平滩流量,量化了汛期与非汛期水沙过程对各河段过流能力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①小浪底枢纽运行前水流冲刷强度随时间减弱,下游河道呈汛期淤积、非汛期冲刷的整体淤积态势,平滩流量持续减小,最小过流能力小于2000 m^(3)/s。②小浪底枢纽运行后水流冲刷强度显著增大,尤其在非汛期,对河床冲刷产生重要影响;各河段过流能力显著恢复,其中游荡段恢复最为迅速。③各河段平滩流量与前5 a汛期、非汛期平均水流冲刷强度呈良好的幂律关系,该关系能较好地反映汛期与非汛期累积水沙过程对过流能力的综合影响。④小浪底枢纽运行后,非汛期水沙条件对平滩流量的贡献率增大,尤其是对游荡段具有重要影响(占比53%),对过渡段与弯曲段贡献则较小(占比不到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滩流量 水沙条件 非汛期 汛期 不同河型 黄河下游
下载PDF
嵌入广义折叠技术的集成电路测试数据压缩方案 被引量:5
14
作者 詹文法 吴琼 +1 位作者 程一飞 吴海峰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542-1548,共7页
针对芯片测试过程中自动测试设备需要传输大量测试数据到被测芯片,浪费了大量的测试数据传输时间的问题,提出一种广义折叠技术的集成电路测试数据压缩方案.首先构建有向图,将完全测试集映射到有向图中;其次查找有向图中最长路径,将完全... 针对芯片测试过程中自动测试设备需要传输大量测试数据到被测芯片,浪费了大量的测试数据传输时间的问题,提出一种广义折叠技术的集成电路测试数据压缩方案.首先构建有向图,将完全测试集映射到有向图中;其次查找有向图中最长路径,将完全测试集分割成若干个广义折叠集;最后存储广义折叠集的种子和广义折叠距离.另外,提出了广义折叠集的解压结构.理论上可以将整个测试集的存储转化成若干个广义折叠种子和广义折叠距离的存储.对部分ISCAS89标准电路中规模较大的时序电路进行实验的结果表明,在同样实验环境下,该方案在压缩效果方面优于Golomb码、FDR码、EFDR码和折叠集等成熟的压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建自测试 折叠集 测试数据压缩 外建自测试 编码
下载PDF
黄河下游游荡段排沙比对水沙条件与断面形态的响应 被引量:5
15
作者 程亦菲 夏军强 +1 位作者 周美蓉 王英珍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7-138,共12页
提高黄河下游游荡段的输沙能力是河道治理的主要任务,而河道输沙效率(排沙比)受到来水来沙条件和河床边界条件的共同影响。本文基于1971—2016年花园口—高村河段(简称花高段)的实测水沙及地形资料,计算了花高段的平均河相系数及水沙条... 提高黄河下游游荡段的输沙能力是河道治理的主要任务,而河道输沙效率(排沙比)受到来水来沙条件和河床边界条件的共同影响。本文基于1971—2016年花园口—高村河段(简称花高段)的实测水沙及地形资料,计算了花高段的平均河相系数及水沙条件(来沙系数和水流冲刷强度),从汛期和场次洪水2个时间尺度,定量分析了排沙比与水沙条件及前一年汛后主槽形态之间的响应关系。分析结果表明:①汛期和场次洪水排沙比与来沙系数呈负相关,与水流冲刷强度呈正相关,临界的汛期不淤来沙系数为0.012 kg·s/m^(6),场次洪水排沙比与来沙系数及水量比的决定系数为0.76;②游荡段排沙比与河相系数呈负相关,当河相系数大于15/m^(0.5)时,河段排沙比基本小于1;③以来沙系数与河相系数为自变量的汛期排沙比计算式的决定系数为0.82,计算精度较高,对于场次洪水排沙比而言,断面形态的影响权重大于来沙系数。这些排沙比计算公式能够反映游荡段的输沙特点,有助于定量掌握断面形态及水沙条件对河道输沙能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槽形态 水沙条件 排沙比 汛期 场次洪水 游荡段 黄河下游
原文传递
保留近端尿道及无热前列腺切除策略在机器人辅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的应用(附手术视频)
16
作者 成功 承逸飞 +5 位作者 梁玲辉 尚今伟 史杰嵘 董来 华立新 宋宁宏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4年第4期505-510,共6页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RP)中行保留近端尿道及无热切除策略对术后尿控恢复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2022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RARP的9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进行保留近端尿道及无...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RP)中行保留近端尿道及无热切除策略对术后尿控恢复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2022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RARP的9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进行保留近端尿道及无热前列腺切除将其分为试验组(n=39)和对照组(n=58)。试验组行保留近端尿道及无热前列腺切除,对照组未保留近端尿道并行电剪刀切除。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尿控恢复情况,观察结局包括术后尿控时间、术后是否短期尿控及每日使用尿垫数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尿控恢复更快(P<0.001);试验组术后近期(1个月)尿控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试验组平均每日使用尿垫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01)。结论:在机器人辅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采用保留近端尿道及无热切除技术,有助于患者术后尿路控制恢复和生活质量改善,值得临床推广。有必要进行更大样本量和更长随访期的进一步研究,以验证这些发现并确定该策略的长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辅助手术 前列腺癌 尿失禁 近端尿道
下载PDF
B_(2)O_(3)含量对磷酸盐玻璃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及其成纤工艺初探
17
作者 李雪荣 温静 +4 位作者 刘胜涛 鲁建伟 程轶斐 何思懿 王海风 《玻璃搪瓷与眼镜》 CAS 2024年第8期14-20,共7页
采用熔融冷却法制备不同B_(2)O_(3)含量的P_(2)O_(5)-CaO-B_(2)O_(3)(PCB)系磷酸盐玻璃,研究B_(2)O_(3)含量对结构以及热稳定性的影响,选取单位表面积失重量最大的玻璃样品,通过高温黏度与差示扫描量热(DSC)测试分析,初探该玻璃的成纤... 采用熔融冷却法制备不同B_(2)O_(3)含量的P_(2)O_(5)-CaO-B_(2)O_(3)(PCB)系磷酸盐玻璃,研究B_(2)O_(3)含量对结构以及热稳定性的影响,选取单位表面积失重量最大的玻璃样品,通过高温黏度与差示扫描量热(DSC)测试分析,初探该玻璃的成纤工艺。结果表明,B_(2)O_(3)质量分数为3%时,P-O-P键被破坏;B_(2)O_(3)质量分数达到12%时,B^(3+)参与形成键强较大的P-O-B键,此时玻璃的热稳定性达到最佳;B_(2)O_(3)质量分数达到18%时,[BO_(3)]、[BO_(4)]单独存在并参与玻璃网络结构的形成,说明PCB三元系统磷酸盐玻璃具有成纤的可能性,并发现低拉丝速率会造成纤维表面存在缺陷。研究结果可为后续功能性PCB玻纤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_(2)O_(5)-CaO-B_(2)O_(3)玻璃 结构表征 热稳定性 玻纤拉制
下载PDF
低含沙量条件下黄河下游水流挟沙力公式及其应用
18
作者 程亦菲 夏军强 +1 位作者 周美蓉 鲁俊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1-1023,共13页
水流挟沙力公式及其参数的选择,对泥沙输移过程计算有重要影响.小浪底水库运行后,黄河下游发生低含沙量洪水的频率增大,因此挟沙力计算关系的适应性需要重新研究.基于河床冲淤判别指标,筛选了小浪底水库运行前后黄河下游低含沙量条件下... 水流挟沙力公式及其参数的选择,对泥沙输移过程计算有重要影响.小浪底水库运行后,黄河下游发生低含沙量洪水的频率增大,因此挟沙力计算关系的适应性需要重新研究.基于河床冲淤判别指标,筛选了小浪底水库运行前后黄河下游低含沙量条件下各水文断面处于冲淤相对平衡时的实测水沙要素,确定了挟沙力系指数与水沙综合参数的计算关系,并应用于黄河下游典型少沙年的水沙输移过程计算.结果表明:挟沙力系指数与水沙综合参数呈密切的函数关系,且随着水沙综合参数的增大逐渐减小并最终保持不变;对比了不同挟沙力模式下2017年黄河下游水沙输移过程的计算结果,当挟沙力系指数采用提出的计算式确定时,游荡段含沙量过程计算值与实测值符合较好,与挟沙力系指数取常数相比,各水文断面平均相对误差降低50%~67%.因此该计算式确定的挟沙力系指数能较好适应水沙条件的沿程变化,可以提高水沙数学模型的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含沙量 挟沙力计算 输沙平衡 悬移床沙质 参数确定 黄河下游
原文传递
西罗莫司联合抗CD20单克隆抗体去敏治疗对单倍型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预后的影响
19
作者 马宁 王志东 +16 位作者 孙于谦 闫晨华 王峰蓉 莫晓东 吕萌 赵翔宇 赵晓甦 韩伟 陈欢 陈育红 王昱 许兰平 程翼飞 张晓辉 刘开彦 黄晓军 常英军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43-849,共7页
目的探讨西罗莫司联合抗CD20单克隆抗体去敏治疗对单倍型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SCT)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11月至2023年3月在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接受haplo-SCT、移植前特异性抗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DSA)阳性[... 目的探讨西罗莫司联合抗CD20单克隆抗体去敏治疗对单倍型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SCT)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11月至2023年3月在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接受haplo-SCT、移植前特异性抗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DSA)阳性[平均荧光强度(MFI)≥2000]的连续血液病患者15例作为去敏治疗组,其中男4例,女11例,年龄[M(Q_(1),Q_(3))]为48(37,59)岁;所有患者均接受西罗莫司联合抗CD20单克隆抗体进行去敏治疗。未去敏治疗组为2012年8月至2016年6月未接受去敏治疗的29例haplo-SCT患者,男12例,女17例,年龄为42(26,50)岁。随访截至2023年10月1日,去敏治疗组中位随访时间为13(9,18)个月,未去敏治疗组中位随访时间为23(14,29)个月。比较去敏治疗组患者去敏治疗前后MFI变化情况,以及两组患者预后情况,包括原发性植入失败(pGF)发生率、中性粒细胞植入时间、血小板植入时间、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及慢性GVHD发生率、非复发死亡率、无事件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组间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去敏治疗组患者接受去敏治疗后,DSA MFI水平[M(Q_(1),Q_(3))]从8879(7544,11495)降低至3781(1638,4165)(P<0.01);移植后所有患者均获造血植入,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植入时间分别为14(11,15)d和20(18,25)d。去敏治疗组患者pGF发生率为0,低于未去敏治疗组的34.5%(10/29)(P=0.011);去敏治疗组患者的预期1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100%(15/15)、100%(15/15),未去敏治疗组分别为75.9%(22/29)、75.9%(22/2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去敏治疗组预期1年无事件生存率为100%(15/15),高于未去敏治疗组的51.3%(15/29)(P=0.002)。结论西罗莫司联合抗CD20单克隆抗体去敏治疗可降低haplo-SCT受者DSA水平,促进移植后造血植入,避免移植后pGF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抗CD20单克隆抗体 西罗莫司 人类白细胞抗原 抗体
原文传递
利妥昔单抗为基础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单倍体移植后EB病毒相关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的前瞻性单中心临床研究
20
作者 张枫 胡冠华 +9 位作者 锁盼 徐郑丽 柏露 王慧芳 黄山雅美 许兰平 常英军 张晓辉 黄晓军 程翼飞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78-682,共5页
EB病毒(EBV)相关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PTLD)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最严重并发症之一。本研究纳入3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行单倍体移植后发生PTLD的病例,归纳其临床特点,并按照利妥昔单抗治疗1次后是否能下降1个log分为利妥昔单抗单药... EB病毒(EBV)相关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PTLD)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最严重并发症之一。本研究纳入3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行单倍体移植后发生PTLD的病例,归纳其临床特点,并按照利妥昔单抗治疗1次后是否能下降1个log分为利妥昔单抗单药治疗组或联合治疗组。AA患儿移植后PTLD发生率为10.16%,年龄>10岁者PTLD发生率明显升高(χ^(2)=11.336,P=0.010)。31例患者中临床诊断27例,病理确诊4例。利妥昔单抗单药治疗组15例,联合治疗组15例。最终27例患儿治愈。3例患儿死亡,2年总生存率为(89.7±5.6)%。标准预处理方案、EBV复阳是影响PTLD预后的危险因素。两种治疗方案对预后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预处理方案 单药治疗 预后影响 单倍体移植 复阳 总生存率 治疗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