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深层煤层气勘探开发进展、关键评价参数与前景展望 被引量:43
1
作者 周德华 陈刚 +1 位作者 陈贞龙 刘曾勤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3-51,共9页
中国煤层气产业经历了近30年发展,已初步实现了由中高煤阶向低煤阶、浅层向中深层煤层气的勘探开发突破。中国深层煤层气资源量丰富,是下一步天然气增储上产的重要接替领域。为了实现深层煤层气资源规模有效动用,在总结近年来深层煤层... 中国煤层气产业经历了近30年发展,已初步实现了由中高煤阶向低煤阶、浅层向中深层煤层气的勘探开发突破。中国深层煤层气资源量丰富,是下一步天然气增储上产的重要接替领域。为了实现深层煤层气资源规模有效动用,在总结近年来深层煤层气勘探开发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深层煤层气地质、工程与管理等关键评价参数,指出了中国现阶段深层煤层气勘探开发在资源、技术、成本、管理和理念等方面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深层煤层气效益开发的关键对策。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近年来在鄂尔多斯、准噶尔、四川等盆地取得了深层煤层气勘探突破,深层煤层气将成为中国天然气增储上产的战略接替资源;②不同煤阶煤层吸附气量存在最大临界深度带,超过临界深度带后煤层处于饱和吸附状态,游离气比例逐渐增加,深层煤层气吸附饱和度达到100%;③不同煤阶煤岩随深度增加应力敏感性增强,900 m以深煤岩渗透率小于0.1 mD;④煤层厚度、煤岩热演化程度、煤体结构、保存条件、煤岩力学特性、应力场、压裂规模、动液面、临储比等是深层煤层气地质、工程与管理制度等评价的关键参数;⑤中国深层煤层气勘探开发面临着资源家底、适配性技术、效益开发、矿权新政、管理理念等问题。结论认为,中国深层煤层气要实现规模化商业开发,需加大资源评价力度,攻关效益开发技术,践行一体化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寻求政府财税扶持政策等一系列革新措施,积极推动深层煤层气实现规模效益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深层 煤层气 勘探开发进展 综合评价 关键参数 效益开发 前景展望
下载PDF
深部煤层气“有效支撑”理念及创新实践--以鄂尔多斯盆地延川南煤层气田为例 被引量:32
2
作者 姚红生 陈贞龙 +2 位作者 何希鹏 王运海 蒋永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7-106,共10页
中国先后在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沁水盆地、滇东黔西等地区进行了深部煤层气的开发试验,虽然在提高单井产量和提升现有低产低效井产能方面取得了新进展、新突破,但尚未形成系统的、能够有效指导深层煤层气勘探开发实践的理论和技术。为此... 中国先后在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沁水盆地、滇东黔西等地区进行了深部煤层气的开发试验,虽然在提高单井产量和提升现有低产低效井产能方面取得了新进展、新突破,但尚未形成系统的、能够有效指导深层煤层气勘探开发实践的理论和技术。为此,基于鄂尔多斯盆地延川南深部煤层气田多年来的勘探开发实践,针对提高煤层气单井产量和提升现有低产低效井产能的难题,通过强化煤岩特性、裂缝延伸、气体解吸—渗流机理等基础研究的再认识,开展了大量现场储层改造攻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该区煤岩天然割理裂隙发育、水平应力差异系数小,缝网足够复杂,造成强滤失,导致支撑短,井下揭示支撑主缝不足30 m,常规压裂方式难以形成长距离有效支撑裂缝是导致该区深部煤层低产、低效的根本原因;②创新提出“有效支撑”理念,即极大限度地延长高效导流通道沟通煤岩裂缝,实现主裂缝充分延伸铺砂、次级裂缝有效充填达到“远支撑”目的;③开展了“远距离运移、高效率推进、大规模铺砂”等先导工艺试验,优化形成了以“大排量、大液量、大砂量”为关键参数的有效支撑压裂技术,并在该区实现规模化应用,实施开发井33口,建成产能1.44×10^(8)m^(3),其中定向井单井稳定日产气量超过1×10^(4) m^(3),水平井单井稳定日产气量(2.5~6.0)×10^(4) m^(3),实现了深部煤层气高效开发重大突破。结论认为,“有效支撑”理念及压裂技术的工业化应用,将充分释放我国深部煤层气30×10^(12) m^(3)的煤层气资源,进一步推动天然气结构优化调整,助力我国能源结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层气 延川南 有效支撑 压裂技术 远支撑 储层改造 高效开发 产能建设 创新实践
下载PDF
延川南煤层气田深部煤层气成藏规律与开发技术 被引量:27
3
作者 陈贞龙 郭涛 +2 位作者 李鑫 肖翠 金晓波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2-118,共7页
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的延川南煤层气田从勘探发现到效益开发经历了近10年,其产能建设和开发上产的整个历程,在我国深部煤层气领域的勘探开发探索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示范作用,气田突破了800m以浅的经济开发极限深度,实现了规模效益... 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的延川南煤层气田从勘探发现到效益开发经历了近10年,其产能建设和开发上产的整个历程,在我国深部煤层气领域的勘探开发探索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示范作用,气田突破了800m以浅的经济开发极限深度,实现了规模效益开发。基于对延川南煤层气田的地质特征、成藏规律以及开发生产动态的综合分析,研究了其富集高产要素以及勘探开发技术。大量实践证实了研究区煤层气藏具有三大地质特征:①埋深大、煤阶高、含气量高,资源条件较为有利;②孔隙度低、渗透率低、微孔发育有利于吸附,但孔隙连通性较差不利于产出;③储层压力系数低,开发难度较大。在深入分析深部煤层气地质成果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沉积控煤、构造控藏、水动力控气、地应力控缝、物性控产”的延川南深部煤层气田成藏富集高产的五要素协同控制理论,形成了适用于深部煤层气勘探开发的四大关键技术体系:①构建了以“串枝化”、“井工厂”为特色的集约化大平台钻完井技术;②形成了适用于深煤层开发的有效增产改造技术;③制定了基于解吸理论的智能化精细排采控制技术;④集成了适宜于复杂地貌的地面集输以及气田数字化技术,为同类型的深部煤层气的产能建设和经济有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川南气田 深部煤层气 富集高产 成藏规律
下载PDF
延川南深部煤层气地质工程一体化压裂增产实践 被引量:27
4
作者 姚红生 陈贞龙 +3 位作者 郭涛 李鑫 肖翠 解飞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1年第3期291-296,共6页
深部煤层气作为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的一个新领域,资源潜力巨大,但效益开发面临极大挑战,如何进行高效开发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针对深部煤层气储层改造困难、支撑裂缝短的问题,基于储层压裂改造适用性分析优化压裂体系,延川南煤层... 深部煤层气作为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的一个新领域,资源潜力巨大,但效益开发面临极大挑战,如何进行高效开发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针对深部煤层气储层改造困难、支撑裂缝短的问题,基于储层压裂改造适用性分析优化压裂体系,延川南煤层气田开展了地质工程一体化储层改造关键技术攻关,取得了较好效果。研究表明:①深部煤层气资源潜力大,含气量较高,介于13~20 m^(3)/t,但开发难度较大,单井日产气量较低,介于0~500 m^(3),储层改造困难;②根据井下观测,现有活性水压裂工艺技术有效支撑裂缝主要集中于井筒8 m范围以内,主缝延伸一般不到30 m;③深部煤层压裂应以形成有效长距离支撑、高导流能力的规模人工裂缝作为主攻目标,提高加砂强度配合大排量,同时研发“低密度、长运移”支撑剂,平均单井日增产气1800 m^(3),为解决深部煤层气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层气 地质工程一体化 储层改造 有效支撑 延川南
下载PDF
延川南深部煤层气高产主控地质因素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高玉巧 李鑫 +2 位作者 何希鹏 陈贞龙 陈刚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27,共7页
延川南区块属于深部高阶煤煤层气藏,受地质条件影响,区块单井产能差异大。结合煤层气开发动态资料,分析区块煤层气井富集高产主控地质因素。研究表明,气井产能受“构造、水动力、煤体结构”三因素控制,构造控制煤层气富集成藏,矿化度表... 延川南区块属于深部高阶煤煤层气藏,受地质条件影响,区块单井产能差异大。结合煤层气开发动态资料,分析区块煤层气井富集高产主控地质因素。研究表明,气井产能受“构造、水动力、煤体结构”三因素控制,构造控制煤层气富集成藏,矿化度表征水动力强弱并影响煤层气保存,煤体结构制约储层改造。高产井主要位于埋深800~1200 m的局部微幅隆起带翼部以及构造平缓区,地层水矿化度(3~10)×10^(4)mg/L,原生–碎裂煤厚度大于2.5 m,日产气量大于1000 m^(3);中产井位于埋深大于1200 m的万宝山西部构造平缓区,矿化度大于10×10^(4)mg/L,日产气量500~1000 m^(3);而低产井主要靠近中部Ⅲ级断层以及局部Ⅳ级断层发育的断裂–凹陷带,矿化度低于0.3×10^(4)mg/L,原生–碎裂煤厚度小于2.5 m,日产气量低于500 m^(3)。区块产能的平面变化证实,构造是深部煤层气高产的主要控制因素。深部煤层气藏构造活动不发育的条件下储层渗透率极低,可改造性差,难以获得高产,构造活动的增强达到了改善储层目的,背斜轴部附近产生裂隙增加储层渗透性,易于煤层气富集和储层改造,局部小断层形成微裂缝,有利于煤层气解吸渗流,但是,构造活动较剧烈的断层以及凹陷带附近形成煤层气逸散通道,不利于煤层气的富集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川南 深部煤层气 高产主控 构造 水动力 煤体结构
下载PDF
延川南深部煤层气高效开发调整对策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姚红生 肖翠 +2 位作者 陈贞龙 郭涛 李鑫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2年第4期545-555,F0002,共12页
中国深部煤层气资源丰富,是煤层气下步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但深部煤层气资源地质条件更加复杂,工程配套难度大,实现高效开发极具挑战性,攻克深部煤层气效益开发的技术瓶颈,对于推动深部煤层气资源高效动用具有重要意义。以延川南深部煤... 中国深部煤层气资源丰富,是煤层气下步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但深部煤层气资源地质条件更加复杂,工程配套难度大,实现高效开发极具挑战性,攻克深部煤层气效益开发的技术瓶颈,对于推动深部煤层气资源高效动用具有重要意义。以延川南深部煤层气开发调整实践为例,系统分析了早期产建过程中面临的五大难题和挑战:①储层非均质性强,富集高产主控因素不明;②立体资源未能有效动用,储量动用程度低;③开发井网部署模式单一,高应力低渗区单井控制面积小;④深层煤层气储层可改造性差,早期常规水力压裂难以实现长距离有效支撑;⑤传统排采制度达产周期长,经济效益差。在此基础上,经过反复探索实践,通过“五个转变”形成了深部煤层气高效开发的新理念及关键技术:①产建模式从整体推进向有利区精准圈定转变;②开发层系从单层向合层开发转变;③井网部署由单一直井向“直井+水平井”复合井网转变;④储层改造从常规压裂向有效支撑压裂转变;⑤排采制度从缓慢长期向优快上产转变。立足于“五个转变”,现场生产实践显示新井产建效益显著提升,直井产量由1800 m^(3)/d提升至10000 m^(3)/d,水平井产量由10000 m^(3)/d提升至20000~50000 m^(3)/d,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延川南煤层气田高效开发调整对策的突破对于深部煤层气效益开发具有重要的示范及带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层气 有效支撑压裂 高效开发 调整对策 延川南
下载PDF
延川南深部煤层气富集规律及开发特征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陈贞龙 王烽 +2 位作者 陈刚 梅俊伟 郭涛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0-84,194,共6页
为深入总结延川南深部煤层气的地质特征以及生产规律,研究了其富集规律及产气特征与浅部煤层气存在的差异,结果表明:延川南深部煤层气主要富集高产因素为沉积控煤、构造-水文联合控气及物性控产;从煤层气解吸机理出发,降低排采速率,延... 为深入总结延川南深部煤层气的地质特征以及生产规律,研究了其富集规律及产气特征与浅部煤层气存在的差异,结果表明:延川南深部煤层气主要富集高产因素为沉积控煤、构造-水文联合控气及物性控产;从煤层气解吸机理出发,降低排采速率,延长见气周期,提高泄压体积的排采方式能保障深部煤层气井高产稳产;井组试采归一化结果表明,深部煤层气初期解吸效率低,但单井控制储量大,具有"见气晚、上产缓、稳产久、单产高"的特点;延川南深部煤层气的高产稳产效果证明此类气藏具备效益开发可行性,研究结果能为同类气藏的勘探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川南 深部煤层气 富集规律 开发特征 解吸效率
下载PDF
马钱子碱双层聚合物可溶性微针的制备及其在不同载药方式下的体外经皮渗透性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汪云霞 宋信莉 +2 位作者 陈欢欢 陈振龙 刘文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2112-2118,共7页
目的:制备马钱子碱(Bru)双层聚合物可溶性微针,并考察其在不同载药方式下的体外经皮渗透特性。方法:以微针揭膜难易程度、阵列完整性、气泡量、针型、针尖硬度、背衬韧性等为考察指标分别筛选微针的针尖材料和背衬材料,并以微针形态为... 目的:制备马钱子碱(Bru)双层聚合物可溶性微针,并考察其在不同载药方式下的体外经皮渗透特性。方法:以微针揭膜难易程度、阵列完整性、气泡量、针型、针尖硬度、背衬韧性等为考察指标分别筛选微针的针尖材料和背衬材料,并以微针形态为考察指标筛选基质溶胀方法和干燥方法,然后采用两步法制备双层聚合物可溶性微针,并进行表征和安全性评价。通过Franz扩散池法考察针尖载药、背衬载药、全载药Bru双层聚合物可溶性微针的体外经皮渗透特性,绘制体外透皮曲线并计算累积渗透量(Q)和累积渗透率。结果:优选的双层聚合物可溶性微针的制备工艺为以硫酸软骨素-聚乙烯吡咯烷酮K30(1∶1,m/m)作为针尖材料,15%聚乙烯醇作为背衬材料,在4℃冰箱静置1 h进行基质溶胀,干燥器室温干燥24 h。所制微针阵列完整,机械性能良好,能成功刺穿铝箔和大鼠皮肤,微针处理后皮肤在6 h内即可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体外透皮试验结果显示,微针递药可大大提高Bru的经皮累积渗透量,针尖材料可在10 min内溶解并释放药物;针尖载药微针在8 h内基本释放完全,Q8 h为102.185μg/cm^2,累积渗透率达到94.05%;背衬载药、全载药微针在8 h内的药物累积渗透率均超过50%,48 h药物累积渗透率均超过90%,Q48 h分别为840.77、1156.73μg/cm^2,显示出缓释特性。结论:成功制备了针尖层硬、背衬层软的Bru双层聚合物可溶性微针,通过全载药的方式可实现药物的有效经皮递送并达到缓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钱子碱 双层聚合物 可溶性微针 制备工艺 经皮递药
下载PDF
不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在铅酸蓄电池生产行业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6
9
作者 边洪英 胡伟江 +4 位作者 张恒东 陈琳 陈振龙 田亚锋 张成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13-718,共6页
目的比较3种风险评估方法对铅酸蓄电池生产行业中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的适用性。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6家铅酸蓄电池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接触比值法、综合指数法(均为半定量评估法)和定性风险评估法对铅烟、铅尘和硫酸作... 目的比较3种风险评估方法对铅酸蓄电池生产行业中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的适用性。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6家铅酸蓄电池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接触比值法、综合指数法(均为半定量评估法)和定性风险评估法对铅烟、铅尘和硫酸作业岗位的职业健康风险进行评估,将所得风险等级标准化为风险比值,对3种方法的评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对于铅烟、铅尘和硫酸作业岗位的职业健康风险等级,接触比值评估法评估的结果为2~4级,综合指数法评估的结果为2~3级,该2种方法标准化后的风险比值与标准化前的风险等级一致;定性风险评估法评估的结果为2~3级,标准化后的的风险比值为3~4级,各岗位标准化后的风险比值均较标准化前的风险等级提高1级。当接触水平(E)/职业接触限值(OEL)≥2时,定性风险评估法评估与接触比值法对铅烟、铅尘的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结果一致,均为高风险,均高于综合指数法评估所得的中等风险结果。当E/OEL <2时,Kappa分析结果显示:接触比值法与综合指数法一致性极好(Kappa=0. 84,P <0. 01);定性风险评估法结果与接触比值法、综合指数法的一致性差(Kappa值分别为-0. 22、-0. 24)。结论对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中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时,在有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和OEL时采用综合指数法评估较为全面,在职业病危害因素暂无检测方法或OEL时可采用定性风险评估方法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评估 职业健康 蓄电池 化学有害因素
原文传递
2014—2017年武汉市农药中毒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郭冬梅 付文娟 +2 位作者 廖永刚 陈振龙 潘志伟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8年第2期55-57,共3页
目的了解武汉市农药中毒流行情况,为预防和干预农药中毒提出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4—2017年武汉市农药中毒数据,采用Prism 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2017年武汉市共有农药中毒1 085例,包括103例生产性农药中毒,为农药中毒总例数... 目的了解武汉市农药中毒流行情况,为预防和干预农药中毒提出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4—2017年武汉市农药中毒数据,采用Prism 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2017年武汉市共有农药中毒1 085例,包括103例生产性农药中毒,为农药中毒总例数的9.49%;982例非生产性农药中毒,为农药中毒总例数的90.51%,死亡56例,死亡率为5.70%;生产性农药中毒以男性为主,占66.02%,非生产性农药中毒以女性为主,占55.91%,性别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生产性农药中毒在40~59岁年龄段最多,占60.19%;非生产性农药中毒各年龄段都有发生,其中70~99岁年龄组发生最多,占19.35%,年龄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生产性农药中毒和非生产性农药中毒均以江夏区最多,均以杀虫剂为主。结论武汉市中年男性为生产性农药中毒主力,同时女性和老年人群的非生产性农药中毒也不容忽视。杀虫剂是主要中毒农药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中毒 生产性 非生产性 流行病学分析
原文传递
石油化工行业女职工生殖健康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寇振霞 王树林 +4 位作者 陈振龙 何玉红 俞文兰 梅良英 张恒东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9-143,共5页
目的了解石油化工行业女职工生殖健康状况,为改善石油化工行业女职工生殖健康状况和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6年1-10月采用妇女生殖健康调查问卷,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方式,在石油化工行业7 485名女职工进行女职工的... 目的了解石油化工行业女职工生殖健康状况,为改善石油化工行业女职工生殖健康状况和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6年1-10月采用妇女生殖健康调查问卷,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方式,在石油化工行业7 485名女职工进行女职工的生殖健康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石油化工行业女职工生殖健康的影响因素。结果7 485名女职工中1 268人出现经期异常,占总人数的40.9%;1 437人出现经量异常,占总人数的46.4%;177人患乳腺增生,占总人数的28.5%。1 807人患妇科炎症,占总人数的24.6%。石油化工行业女工生殖系统疾病与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不良生话习惯、流产情况、加班、轮班、工作负荷、视屏作业、职业暴露、正向事件、负向事件等因素有关;负向事件、不良生活习惯、正向事件对生殖系统疾病患病影响较大,OR值分别为1.856、1.542、1.516。结论石油化工行业职业环境中多种化学物质具有生殖损伤效应,不仅直接影响职工自身的健康,同时对后代的健康造成潜在危害。职业暴露、不良生活习惯、加班、轮班等对女工的生殖系统疾病患病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化工 职业危害 女工 生殖系统疾病
原文传递
汽车制造厂工人下背痛影响因素调查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斯琦 丁柯晗 +7 位作者 叶舒怡 王帅 廖浩然 姚勇 李济超 易桂林 陈振龙 吴磊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35-739,共5页
目的探讨汽车制造厂工人下背痛患病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判断抽样方法,选择某汽车制造厂工龄≥1年的394名工人为调查对象,采用《北欧国家肌肉骨骼疾患标准调查表》对工人下背痛患病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下背痛年患病率为2... 目的探讨汽车制造厂工人下背痛患病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判断抽样方法,选择某汽车制造厂工龄≥1年的394名工人为调查对象,采用《北欧国家肌肉骨骼疾患标准调查表》对工人下背痛患病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下背痛年患病率为28. 9%(114/39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按相对危险度从大到小排列,工作姿势不舒适[比值比(OR)=7. 31,95%置信区间(95%CI)=2. 92~18. 28]、下班后感到疲惫(OR=5. 34,95%CI=1. 22~23. 32)、上班途中时间> 30 min(OR=2. 76,95%CI=1. 38~5. 52)、操作空间不足(OR=2. 22,95%CI=1. 28~3. 83)、经常用手或手臂取物(OR=2. 08,95%CI=1. 14~3. 78)和年龄(OR=2. 00,95%CI=1. 19~3. 35)均是调查对象下背痛发生的危险因素(P <0. 05)。结论工作中经常用手或手臂取物、操作空间不足、工作姿势不舒适、下班后感到疲惫、上班途中时间长均是汽车制造厂工人下背痛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制造厂 下背痛 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延川南煤层气田低效井原因分析与措施优选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鑫 肖翠 +1 位作者 陈贞龙 金晓波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0年第4期32-38,共7页
针对延川南深层煤层气田低产低效井占比高,低产原因复杂,难以达到预期开发效果的问题,以延川南煤层气田低产低效井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地质工程一体化研究分析,结合煤层气开发实践经验,认为排采速度不合理导致煤储层渗流通道堵塞,储层... 针对延川南深层煤层气田低产低效井占比高,低产原因复杂,难以达到预期开发效果的问题,以延川南煤层气田低产低效井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地质工程一体化研究分析,结合煤层气开发实践经验,认为排采速度不合理导致煤储层渗流通道堵塞,储层改造不到位导致泄流面积小,低压区地层能量不足导致煤层气解吸受限这三大问题是延川南低效井低产的主要原因。针对低效原因分别开展了可控强脉冲解堵、体积压裂实现裂缝转向、氮气扰动疏通促解吸等增产措施。现场应用评价结果显示,这些措施均能实现不同程度的增产,其中体积压裂可以达到有效改善储层物性的目的,单井日增产气1000~4000 m^3,增产效果显著,是延川南煤层气田目前最为有效的增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川南 煤层气 低产低效 增产措施 体积压裂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川南区块深部地应力状态及其对煤层气开发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赵景辉 高玉巧 +2 位作者 陈贞龙 郭涛 高小康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85-793,共9页
延川南区块煤储层埋深在700~1500 m,多数深于900 m。基于该区块压裂施工压降数据,计算最大、最小水平主应力和垂向应力,划分储层地应力类型,分析了地应力及其类型对渗透率和压裂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整体处于拉张状态,最大、最... 延川南区块煤储层埋深在700~1500 m,多数深于900 m。基于该区块压裂施工压降数据,计算最大、最小水平主应力和垂向应力,划分储层地应力类型,分析了地应力及其类型对渗透率和压裂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整体处于拉张状态,最大、最小水平主应力和垂向应力与埋深呈正相关线性关系。地应力类型以Ⅰa类为主,Ⅲ类其次,Ⅱ类最少。Ⅰa类地应力储层以垂直裂缝为主,裂缝指数最低,但应力敏感性弱,应力敏感性系数仅为0.479,且压裂缝半长最短,产气量最低,产水量最高。Ⅱ类地应力储层主次裂缝宽分别为16μm和11μm,宽度最大,但储层应力敏感性最强。压裂以水平裂缝为主,裂缝指数最高,且压裂缝最长,改造效果最好,产气量最高。Ⅲ类地应力储层裂缝复杂,渗透性和应力敏感性居中,压裂缝长居中,但产量相对较低,不能实现效益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层 煤层气 地应力 压裂效果 渗透率 油气地质调查工程 延川区块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RC框架结构地震响应预测方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煜东 许卫晓 +3 位作者 于德湖 邱玲玲 陈阵隆 邱玉胜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3-134,共12页
为了实现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框架结构地震响应的快速预测,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RC框架结构地震响应预测方法,设计低层、多层和小高层共3个典型RC框架结构作为研究对象,以四川雅安地区为目标场地,基于条件均值... 为了实现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框架结构地震响应的快速预测,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RC框架结构地震响应预测方法,设计低层、多层和小高层共3个典型RC框架结构作为研究对象,以四川雅安地区为目标场地,基于条件均值谱选取地震动记录作为输入并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所得样本数据用于训练人工神经网络。以地震动强度信息和结构信息为输入预测结构响应,同时对模型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好的泛化性能,平均谱加速度具有最高的平均影响值,提出的方法为快速预测RC框架结构地震响应提供了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框架结构 人工神经网络 地震响应 参数敏感性分析
下载PDF
延川南气田近薄层煤层气开发实践及其示范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松 刘晓 +4 位作者 申建 陈贞龙 崔彬 张国林 张文洪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0-97,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延川南气田自2013年启动产能建设以来,下二叠统山西组2号煤层已累计生产天然气23.3×10^(8)m^(3),实践重复压裂、氮气泡沫洗井等开发措施后,气田仅能保持天然气产量稳定。为保障气田的高效开发,聚焦该区2号煤层下...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延川南气田自2013年启动产能建设以来,下二叠统山西组2号煤层已累计生产天然气23.3×10^(8)m^(3),实践重复压裂、氮气泡沫洗井等开发措施后,气田仅能保持天然气产量稳定。为保障气田的高效开发,聚焦该区2号煤层下伏的上石炭统太原组的近薄10号煤层(煤层发育厚度不足2 m),通过对比10号和2号两套煤层含气性、渗透性和可压性的差异,查明了10号煤层地质—工程条件,分析了增效压裂后裂缝形态和产气效果,形成了近薄层煤层气的勘探理论和开发技术。研究结果表明:(1)10号煤埋藏深、变质程度高、镜质组含量高、灰分产率低、生气潜力大;(2)10号煤吸附能力强,顶底板封隔性好、含水性弱,滞留水环境有利于煤层气保存,含气量高达44 m^(3)/t,资源基础好;(3)10号煤心割理更发育,水平应力差异系数大,压裂易形成主裂缝且不易突破顶底板,成缝效率更高,可压性更好;(4)增效压裂能“横向”延伸储层缝长以弥补“纵向”厚度不足、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应用后天然气提产效果显著。结论认为,延川南气田近薄层煤层气的开发实践,坚持从地质条件和开发工艺两方面出发,形成了针对于近薄煤层的开发关键技术,为延川南气田的天然气长期稳产明确了方向,为我国沁水盆地、楚雄盆地等多层叠置煤层气藏中的近薄层煤层气开发提供了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川南气田 煤层气 近薄层 地质条件 储层改造 增效压裂 开发实践
下载PDF
基于藤Copula分组模型的金融市场风险度量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振龙 郝晓珍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7-84,共8页
传统未分组的藤Copula模型可用于刻画金融资产间的相依性,但存在将所有不同行业资产视为一个整体的问题。本文在充分考虑金融市场中各机构所属行业不同的基础上,提出了藤Copula分组模型,给出了该模型算法的具体步骤,并证明了算法的收敛... 传统未分组的藤Copula模型可用于刻画金融资产间的相依性,但存在将所有不同行业资产视为一个整体的问题。本文在充分考虑金融市场中各机构所属行业不同的基础上,提出了藤Copula分组模型,给出了该模型算法的具体步骤,并证明了算法的收敛性。最后通过返回检验方法,对比研究了藤Copula分组模型和未分组的藤Copula模型对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间VaR估计的精度差异,结果表明藤Copula分组模型的预测效果更准确且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Copula分组模型 金融市场 相依结构 风险度量 返回检验
下载PDF
煤层气井产出水演化路径及产量判识意义——以黔西地区织金区块为例
18
作者 郭晨 李瑞腾 +6 位作者 秦勇 卢玲玲 易同生 陈贞龙 袁航 高为 程曦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7-530,共14页
煤层气井的产出水蕴含着重要的地质与产能信息,揭示产出水的地球化学特征与主控因素,阐明产出水的演化路径及其与产能的内在关系,有助于理解产能的非均质性并为开发方案优化提供依据。近年来,黔西地区织金区块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取得重要... 煤层气井的产出水蕴含着重要的地质与产能信息,揭示产出水的地球化学特征与主控因素,阐明产出水的演化路径及其与产能的内在关系,有助于理解产能的非均质性并为开发方案优化提供依据。近年来,黔西地区织金区块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取得重要突破,这为中国南方多层、薄层状煤层条件下煤层气的开发提供了技术示范,但仍然存在产出水质变化大、产能不确定性高、控产因素不明等问题。通过采集黔西地区织金区块上二叠统长兴组—龙潭组煤层气井的产出水样并开展水文地球化学测试,探讨了水化学特征、演化路径及其产量判识意义。产出水质包括Na-HCO_(3)型与Na-Cl型,前者的总固溶体(TDS)含量为944~2681 mg/L,后者的TDS含量为3603~8800 mg/L。以TDS含量为刻度,水样的5个聚类(聚类①—聚类⑤)代表地下水的滞留程度依次增高。脱硫酸作用、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浓缩作用是控制产出水化学特征与演化的主要因素。产出水的水质变化先后经历了氧化条件下补给作用主导的低TDS含量(<200 mg/L)Ca-SO_(4)型水质、还原条件下脱硫酸作用与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主导的中等TDS含量(900~3000 mg/L)Na-HCO_(3)型水质、高度滞留条件下浓缩作用主导的高TDS含量(3500~9000 mg/L)Na-Cl型水质。产出水的演化可分为还原阶段和封闭阶段,处于封闭阶段的产出水(TDS>3000 mg/L)对应高产井。提取煤层气产量判识的关键水化学指标及其临界值,通过分析TDS含量和Cl^(-)、Na^(+)、Sr^(2+)等特征离子浓度可更有效地判识高产井;借助脱硫系数可更有效地判识低产井。黔西地区织金区块煤层气井的选址应避开地下水径流强烈地带,布设在具有高TDS含量、高Cl^(-)含量、低SO_(4)^(2-)含量的滞留区,珠藏次向斜轴部为布设煤层气井的有利区。水动力干扰及其诱发的低效降压仍是制约直井/定向井多层合采产能效率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出水 水化学演化 黔西地区 煤层气合采 流体干扰
原文传递
基于生产特征曲线的煤层气合采干扰判识方法——以黔西地区织金区块为例 被引量:5
19
作者 郭晨 秦勇 +4 位作者 易同生 陈贞龙 袁航 高俊喆 苟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77-986,共10页
为了高效识别煤层气合采干扰以及时调整开发方案、提高合采效率,以黔西地区织金区块为例,基于 6 口典型煤层气合采井排采数据,引入包括生产指示曲线、单位降深产水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和单位压差产水量随时间变化曲线的生产特征曲线,分析... 为了高效识别煤层气合采干扰以及时调整开发方案、提高合采效率,以黔西地区织金区块为例,基于 6 口典型煤层气合采井排采数据,引入包括生产指示曲线、单位降深产水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和单位压差产水量随时间变化曲线的生产特征曲线,分析合采干扰在生产特征曲线上的响应特点。研究表明:根据含煤地层抽水试验钻孔单位涌水量数据,可以获得煤层气井原位产水能力临界值为 2 m^(3)/(d·m);生产指示曲线形态与初期直线段斜率对干扰有明显响应,依据生产指示曲线初期直线段斜率临界值 200 m^(3)/MPa,可区分含煤岩系内源水与外源水两种水源类型;单位压差产水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分为上凹和下凹两种形态,前者产出内源水,平均产气量大于 800 m^(3)/d,后者产出外源水,平均产气量小于 400 m^(3)/d。构建了基于生产特征曲线的煤层气合采干扰判识方法与临界指标,结合产气效率分析形成合采干扰判识图版,可为优化合采工程设计、探索经济高效合采模式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多煤层合采 层间干扰 生产指示曲线 外源水 内源水 判识图版
下载PDF
某汽车制造厂作业工人颈肩痛调查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帅 廖浩然 +5 位作者 王冬明 陈斯琦 姚勇 陈振龙 易桂林 吴磊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64-767,共4页
目的研究汽车制造业工人颈肩痛(neck and shoulder pain,NSP)患病情况和危险因素,为NSP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2017年11月5~19日,通过整群抽样方法选择某汽车厂工龄满1年的446名工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研... 目的研究汽车制造业工人颈肩痛(neck and shoulder pain,NSP)患病情况和危险因素,为NSP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2017年11月5~19日,通过整群抽样方法选择某汽车厂工龄满1年的446名工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工人NSP发生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该汽车厂工人NSP年患病率为34.8%。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2.18,95%CI:1.49~3.18)、工作体力疲劳感(OR=4.52,95%CI:1.27~16.00)、部门人员短缺(OR=1.66,95%:1.04~26.68)、以不舒适的姿势搬举重物(OR=2.10,95%CI:1.16~3.81)、经常颈部前倾(OR=2.25,95%:1.39~3.66)、长时间坐姿工作(OR=2.42,95%CI:1.06~5.56)是NSP发生的危险因素,工间休息充足(OR=0.58,95%CI:0.36~0.94)是NSP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汽车制造业工人NSP患病率较高,搬举重物、不良劳动姿势、不合理的劳动组织是影响NSP的主要危险因素;而适当的工间休息可以有效的降低NSP风险。应开展有效工效学干预措施,以预防汽车制造业工人NSP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肩痛 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