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冠疫情流行期间COVID-19感染与诱发皮肤病的关联
1
作者 陈思珏 曹炜 +5 位作者 肖显俊 石云舟 邹子豪 杨茜 陈明岭 李瑛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20-1724,共5页
目的评估新冠病毒感染期间出现的皮肤病,确定与之相关的风险因素.方法通过"易表达"网页发放、回收问卷,收集人口统计学、基础病史和新冠病毒病史等信息.结果在1047份问卷中,有827份纳入分析,性别、慢性病史和年龄与新冠病毒... 目的评估新冠病毒感染期间出现的皮肤病,确定与之相关的风险因素.方法通过"易表达"网页发放、回收问卷,收集人口统计学、基础病史和新冠病毒病史等信息.结果在1047份问卷中,有827份纳入分析,性别、慢性病史和年龄与新冠病毒期间的皮肤病无关;在多元逻辑分析中,有皮肤病史的受试者在感染新冠病毒期间出现皮肤病的概率是无皮肤病史的3.998倍(OR=3.998,95%CI:2.234~7.157),其中有疱疹病史的受试者出现皮肤病的概率是4.434倍(OR=4.434,95%CI:1.277~15.403),而荨麻疹史的受试者出现皮肤病的概率高达4.907倍(OR=4.907,95%CI:2.755~8.740);过敏史也是感染新冠病毒期间出现皮肤病的危险因素,有过敏史的患者出现皮肤病的概率是无过敏史的1.807倍(CR=1.807,95%CI:1.049~3.113).结论过敏史和皮肤病史是感染新冠病毒期间出现皮肤病的危险因素,尤其是荨麻疹和疱疹史,在感染SARS-CoV-2期间应注意可能出现皮肤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病毒感染 慢性疾病 过敏史 皮肤病史 皮肤病
原文传递
电针对功能性便秘小鼠肠道神经元自噬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席梦含 王路 +5 位作者 张微 郑倩华 秦海燕 鄢香芸 陈思珏 李瑛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79-1286,共8页
目的:基于肠道神经元自噬探讨电针大肠合募配穴治疗功能性便秘(FC)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PF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3-甲基腺嘌呤(3-MA)组以及3-MA+针刺组5组,每组8只。除对照组外,其余4组小鼠采用复方地芬诺酯... 目的:基于肠道神经元自噬探讨电针大肠合募配穴治疗功能性便秘(FC)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PF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3-甲基腺嘌呤(3-MA)组以及3-MA+针刺组5组,每组8只。除对照组外,其余4组小鼠采用复方地芬诺酯混悬液灌胃14 d制备FC模型。造模成功后,针刺组、3-MA+针刺组电针双侧“天枢”“上巨虚”,予疏密波,频率3 Hz/15 Hz,电流强度1 mA,每次30 min,每日1次,5 d为一疗程,疗程之间休息2 d,共治疗2个疗程。3-MA组及3-MA+针刺组于电针前30 min予3-MA溶液腹腔注射(15 mg/kg),每日1次。分别于干预前后观察各组小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和6 h排便情况。干预后计算各组小鼠小肠推进率;HE染色法观察小鼠结肠组织形态;透射电镜观察小鼠肠道神经元自噬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结肠肌层神经元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Beclin-1、神经元核抗原蛋白(NeuN)表达。结果:干预前,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针刺组、3-MA组及3-MA+针刺组小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延长(P<0.01,P<0.05),6 h排便粒数减少(P<0.01),6 h粪便湿重降低(P<0.01,P<0.05),6 h粪便含水率下降(P<0.05,P<0.01)。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延长(P<0.05),6 h排便粒数减少(P<0.01),6 h粪便湿重降低(P<0.01),6 h粪便含水率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首粒黑便排出时间缩短(P<0.01),6 h排便粒数增多(P<0.01),6 h粪便湿重增加(P<0.01),6 h粪便含水率升高(P<0.01);与针刺组比较,3-MA+针刺组小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延长(P<0.01),6 h排便粒数减少(P<0.01),6 h粪便湿重降低(P<0.01),6 h粪便含水率下降(P<0.01)。各组小鼠结肠组织各层结构均正常、完整。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小肠推进率及结肠肌层神经元LC3、Beclin-1、NeuN平均吸光度值降低(P<0.01),自噬小体减少;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小肠推进率及结肠肌层神经元LC3、Beclin-1、Neu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便秘 电针 天枢 上巨虚 合募配穴 结肠 神经元 自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