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脾主肌肉”在相关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4
1
作者 陈善文 温志立 林星镇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1期7-9,共3页
中医学认为,脾为"后天之本",其主要功能为主运化、主肌肉、为气血生化之源等。通过对理论与实践的总结与思考,发现脾的功能虽以主运化为基础,但最重要的功能为主肌肉,很多疾病的发生与脾主肌肉密切相关。
关键词 肌肉 运化 疾病
下载PDF
铂钯精矿制备高纯铂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孙敬韬 黄绍勇 +1 位作者 陈善文 刘永平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8-83,共6页
针对传统"王水溶解—氯化铵反复沉淀法"从铂钯精矿提取铂的过程中存在氮氧化物难治理、赶硝不彻底造成钯超标等问题,提出了"氯酸钠溶解—水解—丁二酮肟除钯—水合肼还原精炼"全湿法短流程,从铂钯精矿提取高纯铂的... 针对传统"王水溶解—氯化铵反复沉淀法"从铂钯精矿提取铂的过程中存在氮氧化物难治理、赶硝不彻底造成钯超标等问题,提出了"氯酸钠溶解—水解—丁二酮肟除钯—水合肼还原精炼"全湿法短流程,从铂钯精矿提取高纯铂的新工艺方案。结合工业生产实践对该新工艺的流程和原理进行详细分析,并确定了各阶段的最佳反应条件。该工艺可以稳定产出满足SM-99.95的海绵铂,铂直收率高达98%。新工艺流程简单,原料适应性强,成本低、易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解 直收率 还原精炼 湿法工艺
下载PDF
大肠杆菌Nissle 1917与肠屏障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郭士浩 陈善稳 +2 位作者 潘义生 刘玉村 王鹏远 《肠外与肠内营养》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84-187,192,共5页
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Nissle 1917(Escherichia coli Nissle 1917,EcN)是一种非乳酸类益生菌。研究发现,EcN能长期稳定定殖于肠道,与肠上皮细胞及肠道其它微生物相互作用,发挥生物学效应。肠道屏障功能是维持肠道正常生理的重要机制,屏... 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Nissle 1917(Escherichia coli Nissle 1917,EcN)是一种非乳酸类益生菌。研究发现,EcN能长期稳定定殖于肠道,与肠上皮细胞及肠道其它微生物相互作用,发挥生物学效应。肠道屏障功能是维持肠道正常生理的重要机制,屏障功能的受损与多种疾病相关,寻求对肠道屏障功能有维持和修复作用的物质,是治疗诸多相关疾病的重点突破口。既往的研究发现,EcN对屏障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本文将从EcN对肠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的产生机制方面进行系统文献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Nissle 1917(EcN) 肠屏障功能 保护作用
下载PDF
散发性青年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临床特点及其预后影响因素
4
作者 关宇 杨磊 +5 位作者 蒋世濡 窦伟冬 王金贵 陈善稳 刘占兵 武颖超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30,共8页
目的探讨散发性青年直肠癌肝转移(RCLM)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1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青年RCLM患者(发病年龄≤45岁)的临床病理资料(设为青年组,n=40),并按照1∶2的比例纳入中老年RCLM患者... 目的探讨散发性青年直肠癌肝转移(RCLM)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1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青年RCLM患者(发病年龄≤45岁)的临床病理资料(设为青年组,n=40),并按照1∶2的比例纳入中老年RCLM患者(发病年龄>45岁,设为中老年组,n=82)。比较两组临床病理因素的差异性,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RCLM及青年RCLM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合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肝转移瘤直径与局部治疗之间的预后关系。结果共纳入RCLM患者122例,青年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7.5%、47.5%、15.0%,中老年组1、3、5生存率分别为84.1%、26.8%、9.8%。两组BMI(P=0.008)、原发肿瘤存在并发症情况(P=0.006)、肝转移发生时限中同时性肝转移(P=0.005)、肝转移瘤最大直径>3 cm(P=0.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0.003)、原发肿瘤N分期(P=0.007)、肝转移瘤局部治疗(P=0.047)和肝转移瘤最大直径(P=0.030)是影响RCLM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原发肿瘤是否根治性切除(P=0.035)和肝转移瘤最大直径(P=0.041)是影响青年RCLM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肝转移瘤最大直径与肝转移瘤局部治疗组间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P=0.000)。结论青年RCLM患者肿瘤初始分期较晚,但生存预后优于中老年RCLM患者。淋巴结转移程度高、肝转移瘤未经局部治疗以及肝转移瘤最大直径>3 cm提示RCLM患者预后不良。原发肿瘤根治性切除及肝转移瘤最大直径是影响青年RCLM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肝转移瘤局部治疗在RLCM患者治疗策略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肝转移 青年患者 预后因素
下载PDF
ERS相关基因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
5
作者 李吉昌 陈善稳 +1 位作者 王鹏远 刘玉村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4年第8期599-606,共8页
目的:基于内质网应激(ERS)相关基因构建结直肠癌(CRC)预后风险预测模型,并探讨该模型预测CRC预后的价值。方法:从TCGA数据库中下载CRC组的基因表达数据和临床信息,通过LASSO回归以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设计一个以ERS相关基因为中心的预... 目的:基于内质网应激(ERS)相关基因构建结直肠癌(CRC)预后风险预测模型,并探讨该模型预测CRC预后的价值。方法:从TCGA数据库中下载CRC组的基因表达数据和临床信息,通过LASSO回归以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设计一个以ERS相关基因为中心的预后风险预测模型。利用该模型预测CRC患者的预后风险和免疫反应,并用ROC曲线对风险预测模型进行效能评估。结果:在455例CRC基因表达数据中找到255个ERS相关基因,利用多因素Cox回归筛选出HSPA1A、MAGEA3、ATP2A1、DNAJB2、DNAJC3、EIF2B5、FLOT1、GET4、HERPUD2、STC2、TMUB1等11个与预后相关的基因,并构建预后风险预测模型,风险评分=0.151×HSPA1A+0.240×MAGEA3+1.715×ATP2A1+1.162×DNAJB2-0.563×DNAJC3+1.127×EIF2B5+0.653×FLOT1-1.580×GET4+1.684×HERP-UD2+0.260×STC2+0.710×TMUB1。风险评分越高,患者的预后、免疫反应和药物敏感性越差,肿瘤突变负荷(TMB)评分也越低。与TNM分级相比,预后风险预测模型一致性指数和ROC曲线下面积(AUC=0.78)更高。结论:ERS相关基因预后风险预测模型对CRC的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且对免疫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内质网应激 预后模型 免疫反应
下载PDF
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的显微夹闭术效果评价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善文 邢安凤 王硕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8年第4期228-231,共4页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床突上段血泡样动脉瘤的临床特征、手术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5例颈内动脉突上段血泡样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13例采取直接夹闭,1例夹闭加周围包裹小片颞肌进行加固,1例多发动脉瘤...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床突上段血泡样动脉瘤的临床特征、手术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5例颈内动脉突上段血泡样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13例采取直接夹闭,1例夹闭加周围包裹小片颞肌进行加固,1例多发动脉瘤采取环绕包裹夹闭。结果 2个破裂动脉瘤和1个未破裂动脉瘤术前有生长现象;2个破裂动脉瘤和5个未破裂动脉瘤有子囊形成;9例颈内动脉床突上段有不同程度硬化。1例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4分,1年随访m RS评分3分;1例多发未破裂动脉瘤出院m RS评分5分,1年随访无改善;其余13例术后1年m RS评分0分,复查血管造影均未见动脉瘤复发。4例术后发生载瘤动脉狭窄,但均未出现神经功能缺失。结论破裂和未破裂颈内动脉床突上段血泡样动脉瘤可能经历不同的演变,前者先破裂后生长,后者产生子囊进而破裂。显微夹闭术是一种治疗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简便易行的手段,多数病例可以取得良好效果;但是对载瘤动脉严重硬化的动脉瘤,直接夹闭比较困难和危险,应该选择合适的替代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泡样动脉瘤 颈内动脉 显微夹闭术 疗效
下载PDF
耐力夫外用延时喷剂治疗早泄的临床研究
7
作者 王品骁 李军涛 +8 位作者 陈善闻 袁稼芮 孙翔 陈望强 赵大伟 冯建勇 张运涛 王延柱 高明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25-728,共4页
目的:观察耐力夫外用延时喷剂对早泄治疗的效果。方法: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1月1日,共90例患者纳入此项研究。采用耐力夫外用延时喷剂喷涂阴茎皮肤表面,每天1次,1次2喷,持续4周。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采集患者早泄诊断工具(PEDT)得分... 目的:观察耐力夫外用延时喷剂对早泄治疗的效果。方法: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1月1日,共90例患者纳入此项研究。采用耐力夫外用延时喷剂喷涂阴茎皮肤表面,每天1次,1次2喷,持续4周。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采集患者早泄诊断工具(PEDT)得分、阴道内射精潜伏时间(IELT)、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IIEF-5)得分。结果:治疗前PEDT的中位数(P25,P75)为16.0(15.0,18.0)分,治疗后为10.0(10.0,10.0)分。治疗前IELT的中位数(P25,P75)为20.0(10.0,30.0)s,治疗后为240.0(180.0,300.0) s。治疗前IIEF-5的中位数(P25,P75)为21.0(21.0,22.0)分,治疗后为21.0(21.0,21.0)分。与基线水平相比,IELT时间明显延长,PEDT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IEF-5评分未见明显改变。结论:耐力夫外用延时喷剂治疗早泄确切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力夫外用延时喷剂 早泄 早泄诊断工具 阴道内射精潜伏时间 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
下载PDF
内源性硫化氢在胃肠道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谢淼 陈善稳 王鹏远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9年第11期869-872,共4页
胃肠肿瘤中内源性硫化氢及合成酶CBS(胱硫醚-β-合成酶)和CSE(胱硫醚-β-裂解酶)表达升高,硫化氢作为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之后第三个得到确认的气体信号分子,对以胃癌和结直肠癌为代表的胃肠道肿瘤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探究硫化氢的促癌... 胃肠肿瘤中内源性硫化氢及合成酶CBS(胱硫醚-β-合成酶)和CSE(胱硫醚-β-裂解酶)表达升高,硫化氢作为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之后第三个得到确认的气体信号分子,对以胃癌和结直肠癌为代表的胃肠道肿瘤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探究硫化氢的促癌机制将为以内源性硫化氢为靶点的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从内源性硫化氢可通过改善肿瘤细胞供能、抗氧化应激、促进肿瘤细胞损伤后的恢复、维持肿瘤细胞干细胞多能性、促进胃肠道肿瘤化疗耐药、促进肿瘤微环境血管生成等机制,促进胃肠道肿瘤细胞的增值和侵袭几个方面,对硫化氢在胃肠道肿瘤微环境中促进肿瘤增殖、转移的作用机制及相关抗肿瘤的研究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性硫化氢 胃肠道肿瘤 微环境
下载PDF
蛮力蛮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原发性早泄的疗效评价
9
作者 张高岳 陈善闻 +2 位作者 方广虹 李健瑛 李建辉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30-633,共4页
目的:评估蛮力蛮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原发性早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22年4~10月60例有固定性伴侣、规律性生活(≥1次/周)原发性早泄患者,年龄(34.3±4.9)岁,病程(112.5±65.5)月,接受蛮力蛮(每天喷涂1次)联合生物反馈疗... 目的:评估蛮力蛮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原发性早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22年4~10月60例有固定性伴侣、规律性生活(≥1次/周)原发性早泄患者,年龄(34.3±4.9)岁,病程(112.5±65.5)月,接受蛮力蛮(每天喷涂1次)联合生物反馈疗法(根据AI设定模块每周2次)治疗8周;采用SPSS 27.0统计软件分析治疗前、治疗8周后、停止治疗4周后患者的阴道内射精潜伏时间(IELT)、早泄诊断工具(PEDT)评分和临床疗效改善(CGIC)评分。结果:治疗前IELT(87±16.8)s,治疗8周后(351.4±76.7)s,停止治疗4周后(345.9±80.3)s;治疗前PEDT(9.0±1.4)分,治疗8周后(18.2±1.1)分,停止治疗4周后(18.0±1.2)分;治疗前CGIC(3.3±1.4)分,治疗8周后(13.4±1.3)分,停止治疗4周后(12.6±1.6)分,与治疗前相比IELT、PEDT和CGIC均有明显改善,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蛮力蛮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能有效治疗原发性治疗早泄,安全性好,具体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泄 蛮力蛮时久型喷剂 生物反馈治疗 疗效
下载PDF
慢性鼻窦炎内镜鼻窦手术中植入全降解鼻窦药物支架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邱增玉 方平 +1 位作者 汪东 陈善文 《医学信息》 2021年第13期75-80,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慢性鼻窦炎内镜鼻窦手术中植入全降解鼻窦药物支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及维普数据库(VIP),检索时间为建库起至2020... 目的系统评价慢性鼻窦炎内镜鼻窦手术中植入全降解鼻窦药物支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及维普数据库(VIP),检索时间为建库起至2020年11月,纳入有关慢性鼻窦炎内镜鼻窦手术中植入全降解鼻窦药物支架的随机对照试验,经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对符合标准的文献提取相关效应指标,应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其中SES组661例,对照组661例。Meta分析显示,SES组术后干预次数少于对照组[RR=0.57,95%CI(0.49,0.66),P<0.05],息肉样变情况[RR=0.46,95%CI(0.36,0.58),P<0.05]、窦口狭窄/闭锁情况[RR=0.55,95%CI(0.43,0.71),P<0.05],炎症VAS评分[RR=-10.78,95%CI(-14.98,-6.57),P<0.05]、瘢痕形成/粘连情况[RR=0.57,95%CI(0.15,0.69),P<0.05]、中鼻甲侧位化情况[RR=0.36,95%CI(0.13,0.97),P<0.05]优于对照组;两组术后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21,95%CI(-0.78,0.36),P=0.47]。结论全降解鼻窦药物支架可有效控制炎症,利于减少窦口狭窄/闭塞、粘连/瘢痕、中鼻甲侧位化情况及术中干预次数,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因此在慢性鼻窦炎内镜鼻窦手术中植入全降解鼻窦药物支架是安全、有效、可行的,但其长期疗效及植入时机、植入浓度仍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炎 全降解鼻窦药物支架 息肉样变
下载PDF
基于HS-SPME-GC-MS代谢组学技术分析不同系列白酒特征性化合物 被引量:14
11
作者 田宏 熊月丰 +5 位作者 包斌 陈山乔 吴文惠 张静怡 倪玲 田晓清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7-322,共6页
本文创新性地将SPME-GC-MS检测手段和代谢组学数据处理技术结合应用于白酒特征化合物鉴定和真假区分中。17个白酒样品经顶空固相微萃取,富集酒中挥发性化合物。所得GC-MS数据集经代谢组学技术降维处理,经聚类分析真酒和假酒样品得到了... 本文创新性地将SPME-GC-MS检测手段和代谢组学数据处理技术结合应用于白酒特征化合物鉴定和真假区分中。17个白酒样品经顶空固相微萃取,富集酒中挥发性化合物。所得GC-MS数据集经代谢组学技术降维处理,经聚类分析真酒和假酒样品得到了正确的区分,同时其他酒系列所得分类结果基本符合实际酒样信息。在主成分分析中,提取了PC1和PC2两个主成分,解释了不同酒样品特征变量58.7%的方差信息,其中PC1为44.7%,真假酒霍特林椭圆区域区分明显,可视化效果直观。其他系列酒样也保持了对真实酒样信息的吻合。利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建立酒类相关模型,去除基酒样品以突出真假酒的物质区别,得出变量重要性表并且查库得出相关物质十二种,差异最显著的前三位特征化合物是乙酸丁酯、己酸异戊酯和己酸-1-甲乙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SPME-GC-MS 聚类分析 PCA PLS-DA
原文传递
连续酸洗基础自动化控制模块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金山 谭文振 《中国冶金》 CAS 2017年第4期48-54,共7页
连续酸洗过程中的最优速度控制、活套套量控制及张力控制等对提高机组稳定性和生产节奏,改善带钢表面质量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针对1 740mm酸轧机组,基于罚函数原理建立了速度目标函数模型,用于酸洗速度设定计算,从而保证了高强钢连续酸... 连续酸洗过程中的最优速度控制、活套套量控制及张力控制等对提高机组稳定性和生产节奏,改善带钢表面质量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针对1 740mm酸轧机组,基于罚函数原理建立了速度目标函数模型,用于酸洗速度设定计算,从而保证了高强钢连续酸洗过程的速度协调和稳定;同时,通过活套入口、出口速度控制实现活套套量的同步控制,满足了酸轧机组对活套套量和张力的要求。建立酸洗过程张力设定计算模型,提高了张力控制精度和系统快速响应性能,实现了酸洗速度协调和节奏控制。实践证明,高精度的模型设定计算显著提高了高强钢连续酸洗后的表面质量和板形质量,使得高强钢生产成材率进一步提高,适合于工业生产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酸洗 速度 活套套量 张力 模块化
原文传递
浅谈瓯江北口大桥品质工程建设思路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盛铭 陈善波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0年第5期88-89,共2页
温州瓯江北口大桥是浙江省继舟山连岛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之后又一座国家级的重大桥梁工程,是世界上首座三塔四跨双层钢桁梁悬索桥,建设要求高。文章基于目前交通工程建设行业品质工程建设情况,以瓯江北口大桥工程为实例,从特大桥建设... 温州瓯江北口大桥是浙江省继舟山连岛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之后又一座国家级的重大桥梁工程,是世界上首座三塔四跨双层钢桁梁悬索桥,建设要求高。文章基于目前交通工程建设行业品质工程建设情况,以瓯江北口大桥工程为实例,从特大桥建设单位角度,阐述特大桥项目品质工程创建思路,为行业内品质工程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桥 品质工程 思路
下载PDF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胰腺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频 黄山 +4 位作者 温代芬 黄梁浒 邵珠林 徐向进 黄勤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03-1009,共7页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用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SD大鼠胰岛功能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以高糖高脂/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制备2型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4组:糖尿病对照组(T2DM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T2DM+UC-MSCs组)、利...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用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SD大鼠胰岛功能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以高糖高脂/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制备2型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4组:糖尿病对照组(T2DM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T2DM+UC-MSCs组)、利拉鲁肽治疗组(T2DM+LIRA组)及利拉鲁肽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治疗组(T2DM+LIRA+UC-MSCs组)。每组10只,相应治疗8周。定期检测大鼠HbA1C、胰岛素、C肽、胰升糖素,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胰岛素和胰升糖素表达,TUNEL法检测胰岛细胞凋亡及Western印迹检测胰腺组织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 NF-κB)、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pter 4, TLR4)蛋白表达。结果治疗8周末,与T2DM组比较,T2DM+UC-MSCs组、T2DM+LIRA组和T2DM+LIRA+UC-MSCs组大鼠HbA1C均明显降低,以T2DM+LIRA+UC-MSCs组降低最大[(9.1±0.4)%对(7.2±0.4)%、(3.9±0.3)%、(3.1±0.3)%, P〈0.05];T2DM+UC-MSCs组胰岛素和C肽增加,T2DM+LIRA组和T2DM+LIRA+UC-MSCs组胰岛素和C肽升高且胰升糖素降低,并以T2DM+LIRA+UC-MSCs组改善最明显(P〈0.05)。胰腺组织胰岛素阳性面积占胰岛总面积百分比明显增高,而胰升糖素表达明显降低;胰岛细胞凋亡减轻(P〈0.05)。胰腺组织NF-κB和TLR4蛋白表达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分别为[(0.75±0.10)对(0.60±0.08)、(0.47±0.08)、(0.31±0.04),F=37.175,P〈0.05]和[(1.24±0.12)对(0.93±0.10)、(0.95±0.09)、(0.74±0.07),F=46.902,P〈0.05],上述指标的改善以T2DM+LIRA+UC-MSCs组最明显(P〈0.05)。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和利拉鲁肽联用对2型糖尿病SD大鼠胰岛功能的改善作用优于两者单用,其机制可能与其下调TLR4/NF-κB炎症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利拉鲁肽 间充质干细胞 胰岛功能 TLR4/NF-κB通路
原文传递
代谢方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琛瑛 陈兆善 +2 位作者 胡坚文 虞隽 罗雲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258-262,共5页
[目的]通过对代谢方干预代谢综合征患者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痰瘀互阻型)的观察,以期阐述中药复方制剂在治疗代谢综合征伴有血脂异常及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中医辨证为痰瘀互阻证患者62例,随机分为代谢方治疗组2... [目的]通过对代谢方干预代谢综合征患者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痰瘀互阻型)的观察,以期阐述中药复方制剂在治疗代谢综合征伴有血脂异常及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中医辨证为痰瘀互阻证患者62例,随机分为代谢方治疗组21例,给予代谢方治疗;血脂康治疗组20例,给予血脂康片治疗;代谢方+血脂康组21例,给予代谢方+血脂康片治疗。疗程3个月。[结果]3组治疗均能明显降低代谢综合征痰瘀互阻证患者的血脂,改善中医证候及胰岛素抵抗,且中药代谢方联合血脂康治疗组疗效优于其他两组。各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药物性肝肾损伤等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代谢方具有活血化瘀、健脾化痰之效,对代谢综合征痰瘀互阻证患者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血脂异常 胰岛素抵抗 代谢方 痰瘀互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