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对抗破伤风毒素单克隆抗体细胞培养基进行筛选与优化。方法首先通过评估多种商业无血清培养基中抗破伤风毒素单克隆抗体工程细胞株CHO-K1-G2的生长及代谢参数,筛选出一种进行组分优化的基础培养基;再利用试验设计(Design of Experim...目的对抗破伤风毒素单克隆抗体细胞培养基进行筛选与优化。方法首先通过评估多种商业无血清培养基中抗破伤风毒素单克隆抗体工程细胞株CHO-K1-G2的生长及代谢参数,筛选出一种进行组分优化的基础培养基;再利用试验设计(Design of Experiments,DOE)的方法从23种培养基添加物中筛选出能够显著促进细胞蛋白表达量的物质;最后用筛选出的基础培养基进行扩大培养,亲和纯化后获得目的蛋白,并对蛋白质性质进行初步分析。结果最终确定2号培养基作为后续优化的基础培养基;6种物质可作为培养基添加物,按照影响作用大小依次为次黄嘌呤、牛磺酸、乙醇胺、卵磷脂、柠檬酸铁和天冬氨酸。细胞表达量最优拟合值为238.22 mg/L。扩大培养后所得抗体效价为500 IU/mg,亲和常数为1.33×10^(-9)/M。结论建立了一种可促进CHO-K1-G2细胞株生长及抗体表达的"个性化培养基",为最终建立经济高效的抗体药物生产工艺奠定了基础。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分析兰州市2011-2017年艾滋病疫情流行态势,为控制本地区艾滋病病毒的传播和蔓延,以及为政府制定艾滋病防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兰州市2011-2017年网络直报的艾滋病疫情数据,采用Excel建立分析数据库,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7年兰州市共新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感染者/AIDS患者) 1 643例,死亡61例,累计病死率为3.71%;男女性别比例为10.91∶1;年龄以20~35岁组的例数最多,占47.23%(776/1 643),其次是35~50岁组,占33.54%(551/1 643);城关区出现聚集性的分布,占46.80%(769/1 643);本市户籍占69.57%(1 143/1 643); HIV感染者/AIDS患者主动监测的积极性不强;三种感染途径共存,以性途径传播为主,占97.50%(1 602/1 643),其中同性性传播占41.64%(667/1 602),异性性传播占58.36%(935/1 602),同性性传播有上升趋势;死亡病例与存活病例比较,在人口学特征(年龄、户籍、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健康管理方面(抗病毒治疗、CD4^+T细胞检测、性病史、样本来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兰州市HIV/AIDS疫情已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总体疫情呈不断上升趋势,但属于低流行地区。20~35岁和50岁以上人群,以及男男同性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人群为重点关注的人群。应加大监测力度,一方面,应大力宣传预防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控制艾滋病的传播和蔓延;另一方面,对确诊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应及时进行规范化治疗,降低二代传播风险,提高其生存质量。
文摘目的分析甘肃省兰州市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MMT)人员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后肝纤维化与饮茶的关系,为该人群科学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5月随机抽取兰州市3个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共调查HCV感染者157例,抽血检测血小板、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丙氨酸转氨酶;采用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血小板(PLT)比率指数(APRI)评分法预测肝纤维化;采用EPI DATA 3.1双录入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20.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结果157例HCV感染者中饮茶者118例、饮茶率75.2%,肝纤维化者32例、肝纤维化率20.4%;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饮茶对肝纤维化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OR=0.32,95%CI:0.12~0.86),喝花茶对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更加明显(OR=0.29,95%CI:0.10~0.86);与不饮茶者相比,每天喝2杯茶具有较低的肝纤维化风险(OR=0.25,95%CI:0.08~0.77),且经常或总是饮茶者发生丙型肝炎纤维化的风险也较低(OR=0.31,95%CI:0.12~0.82)。结论在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的HCV感染者中,饮茶对丙型肝炎引起的肝纤维化具有保护作用。
文摘目的对抗破伤风毒素单克隆抗体细胞培养基进行筛选与优化。方法首先通过评估多种商业无血清培养基中抗破伤风毒素单克隆抗体工程细胞株CHO-K1-G2的生长及代谢参数,筛选出一种进行组分优化的基础培养基;再利用试验设计(Design of Experiments,DOE)的方法从23种培养基添加物中筛选出能够显著促进细胞蛋白表达量的物质;最后用筛选出的基础培养基进行扩大培养,亲和纯化后获得目的蛋白,并对蛋白质性质进行初步分析。结果最终确定2号培养基作为后续优化的基础培养基;6种物质可作为培养基添加物,按照影响作用大小依次为次黄嘌呤、牛磺酸、乙醇胺、卵磷脂、柠檬酸铁和天冬氨酸。细胞表达量最优拟合值为238.22 mg/L。扩大培养后所得抗体效价为500 IU/mg,亲和常数为1.33×10^(-9)/M。结论建立了一种可促进CHO-K1-G2细胞株生长及抗体表达的"个性化培养基",为最终建立经济高效的抗体药物生产工艺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