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4年新疆旧石器考古调查简报 被引量:10
1
作者 高星 裴树文 +6 位作者 彭菲 张铁男 冯兴无 陈福友 张乐 张晓凌 阿普都热苏勒·伊第利斯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99-509,共11页
2004年5-6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队,在新疆北部和中部进行了旧石器时代考古调查。发现24个石器地点和数千件石制品,采集和试掘出500余件石制品;绝大多数石制品来自于地表,少数出自原生地层... 2004年5-6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队,在新疆北部和中部进行了旧石器时代考古调查。发现24个石器地点和数千件石制品,采集和试掘出500余件石制品;绝大多数石制品来自于地表,少数出自原生地层。石制品类型多样,包括普通石核与石片、棱柱状石核、石叶、两面器、细石叶石核、细石叶、勒瓦娄哇石核与石片等;原料种类多样,尺寸、形态、技术变异大。从技术与类型判断,这些不同地点的文化材料时代跨度较大,较早的可能属旧石器时代晚期之初,甚至旧石器时代中期,较晚的则可能属于新石器时代早中期。较早阶段的石制品组合与中亚、西伯利亚阿尔泰地区同期遗址的文化面貌有相似之处,也与我国水洞沟遗址的石叶遗存有一定联系。骆驼石遗址及其丰富的勒瓦娄哇制品及大型石叶制品是本次调查的最大收获。本次调查的成果表明,新疆地区在旧石器时代晚期是人类迁徙和生存演化的活跃地带,留下丰富的文化遗存,对研究当时人类技术、文化特点和适应生存能力提供了重要材料与信息;很多地点具有与欧洲、俄罗斯阿尔泰地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相似的文化遗存,对研究当时欧亚大陆古人群的迁徙、融合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价值;该地区具有发现更多、更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并开展深入的考古发掘与研究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石器时代 新疆 调查 石叶 勒瓦娄哇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针灸治疗延髓麻痹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李晓宁 金成 +4 位作者 陈福右 李锐 刘良玉 王森 覃业校 《针灸临床杂志》 2022年第1期47-53,共7页
目的: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针灸治疗延髓麻痹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方法:检索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针灸治疗延髓麻痹相关文献,导入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作者相互合作的网络图、关键词聚类结果和关键词共现分析,可... 目的: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针灸治疗延髓麻痹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方法:检索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针灸治疗延髓麻痹相关文献,导入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作者相互合作的网络图、关键词聚类结果和关键词共现分析,可以大概掌握研究者、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结果:截至2021年1月,检索结果显示针灸治疗延髓麻痹相关文献480篇,筛选后纳入394篇。针灸治疗延髓麻痹的主要研究热点包括“假性延髓麻痹”(165次)、“吞咽障碍”(72次)、“针刺疗法”(59次)、“脑卒中”(42次)、“延髓麻痹”(29次)、“假性球麻痹”(22次)、“针刺治疗”(22次)、“针灸疗法”(19次)、“真性延髓麻痹”(19次)和“吞咽障碍”(15次)。自建库以来,前5位突显关键词分别为:针刺治疗(1973—2003年)、假性球麻痹(1986—1998年)、针灸治疗(1992—2007年)、延髓麻痹(1999—2006年)和针灸疗法(2002—2006年)。结论:针灸治疗延髓麻痹疗效显著,操作简便易行,但大多数研究样本量小,缺乏多中心、多地域协同合作。忽视了传统的针灸补泻手法,未制定统一的中医辨证分型,无法保证辨证论治,今后应重视针灸治疗本病的基础研究及针刺作用机制研究,进行高质量的循证医学研究,优化针灸治疗延髓麻痹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延髓麻痹 假性球麻痹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知识图谱
下载PDF
电针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肝郁型)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武祎 金成 +3 位作者 陈福右 桑博文 赵桂君 王杰 《中医药信息》 2022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舒肝解郁胶囊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围绝经期抑郁症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舒肝解郁胶囊治疗,对照组则单纯口服舒肝解郁胶囊治...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舒肝解郁胶囊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围绝经期抑郁症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舒肝解郁胶囊治疗,对照组则单纯口服舒肝解郁胶囊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HAMD)抑郁量表以及改良Kupperman评分的变化情况,并对比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24/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HAMD抑郁量表评分与改良Kupperman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HAMD抑郁量表评分和改良Kupperman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舒肝解郁胶囊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疗效确切,可明显缓解临床症状,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围绝经期 中药 抑郁症
下载PDF
科研诚信视域下掠夺性期刊研究综述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意 陈福佑 +1 位作者 孟平 文庭孝 《图书情报工作》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4-136,共13页
[目的/意义]梳理国内外掠夺性期刊相关研究,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采用文献阅读法与网络调查法,从基础理论、特征指标、国别分布、运行模式等方面对掠夺性期刊进行调查。[结果/结论]掠夺性期刊衍生出系列相关概念,其背后有着... [目的/意义]梳理国内外掠夺性期刊相关研究,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采用文献阅读法与网络调查法,从基础理论、特征指标、国别分布、运行模式等方面对掠夺性期刊进行调查。[结果/结论]掠夺性期刊衍生出系列相关概念,其背后有着深刻的理论根源;掠夺性期刊会随着时代发展呈现一些新特征,因而需要更智能的方法来识别和追踪这类期刊;科研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是掠夺性期刊的主要发源地和受害者;掠夺性期刊在创办、盈利和传播过程中仿造正规期刊的运行模式,其治理难度增加。未来研究可以聚焦5个方面:掠夺性期刊概念界定、掠夺性行为特征的追踪、人工智能辅助精准识别、完善同行评议审查机制、跨国的交流与合作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掠夺性期刊 劫持期刊 期刊黑名单 开放获取 同行评议
原文传递
针刺选穴与吞咽障碍相关肌肉的探讨与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陈福右 覃业校 +5 位作者 唐祎周 教传旭 金成 蔡官言 马静雯 李晓宁 《中医药学报》 CAS 2022年第9期64-68,共5页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其吞咽困难、声音嘶哑、饮水呛噎等症多与舌骨上肌群、舌肌、咽缩肌、环咽肌、环甲肌等无力或动作不协调相关。为此,本文从针刺穴位与吞咽障碍相关肌肉的联系进行研究,阐述十二经别之“六合”、十二正经...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其吞咽困难、声音嘶哑、饮水呛噎等症多与舌骨上肌群、舌肌、咽缩肌、环咽肌、环甲肌等无力或动作不协调相关。为此,本文从针刺穴位与吞咽障碍相关肌肉的联系进行研究,阐述十二经别之“六合”、十二正经的循行路线与“唇、舌、咽、喉”部的关系,并分析吞咽相关肌肉于不同时期的效应,总结口腔期与咽期吞咽肌群的协调运动模式,梳理临床选穴特点与其口腔期和咽期功能肌肉的联系,为临床深入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治疗 选穴 吞咽障碍 分期 肌肉
下载PDF
泥河湾盆地东谷坨遗址2016-2019年发掘简报
6
作者 高星 张月书 +3 位作者 李锋 陈福友 王晓敏 仪明洁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6-121,共16页
泥河湾盆地内埋藏有诸多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是研究古人类扩散、适应和技术演化的重要区域。东谷坨遗址位于泥河湾盆地的东缘,丰富的文化遗物为研究石器技术和人类行为提供了重要证据。在2016-2019年的发掘中,发掘团队将原来的6A-6E五... 泥河湾盆地内埋藏有诸多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是研究古人类扩散、适应和技术演化的重要区域。东谷坨遗址位于泥河湾盆地的东缘,丰富的文化遗物为研究石器技术和人类行为提供了重要证据。在2016-2019年的发掘中,发掘团队将原来的6A-6E五个文化层进一步划为八个文化层,共出土编号石制品6800余件、化石4100余件。本文重点对6A2和6C1两个主要文化层的出土标本进行初步报道。石制品原料均以遗址周边分布的燧石为主,质量相对较高的石料被优选。锤击石核与石片、砸击石核均有发现;尝试石核和多面多向剥片的石核是主要类型。石器以刮削器为主,多为单刃。两个文化层的石制品类型与技术存在一定差异,如:6A2层石核转向频率更高、双刃石器比例更高,而6C1层锯齿刃器比例高于6A2层等,但总体上呈现了旧石器时代早期相对简单的剥片与加工模式。可鉴定动物化石种类不多,少量骨骼上有疑似人工砍砸的痕迹。本次发掘出土的材料为解释盆地内早更新世人类的石器技术和行为演化等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同时也为理解早期人类对原料资源的利用方式、流动性组织等提供了重要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河湾盆地 东谷坨遗址 旧石器时代早期 石器技术 原料利用
下载PDF
泥河湾盆地板井子晚更新世遗址古人类对动物资源的消费策略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晓敏 王法岗 +2 位作者 陈福友 李锋 高星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05-1016,共12页
本文以泥河湾盆地板井子遗址(约90 kaBP)2015年出土的动物骨骼为材料,通过骨骼表面痕迹分析、骨骼单元出现频率研究及长骨破碎方式的统计,辨识自然作用与人类行为对动物骨骼造成的不同影响,讨论深海氧同位素5阶段(MIS 5)中国北方古人类... 本文以泥河湾盆地板井子遗址(约90 kaBP)2015年出土的动物骨骼为材料,通过骨骼表面痕迹分析、骨骼单元出现频率研究及长骨破碎方式的统计,辨识自然作用与人类行为对动物骨骼造成的不同影响,讨论深海氧同位素5阶段(MIS 5)中国北方古人类获取、搬运及处理动物资源的综合性策略。研究结果显示:1)遗址出土的动物遗存为古人类活动所遗留,自然营力对动物骨骼有改造作用,但并未影响我们对古人类行为的辨识;2)古人类在捕获马科动物之后,将其完整地带回了遗址并肢解;3)在处理猎物遗骸时,肌肉和骨髓富集的部位是古人类利用的重点。结合河南许昌灵井遗址的动物遗存研究结果,我们认为,在MIS 5阶段前后,中国北方已经出现了可以高效利用动物资源的人类群体;稳定、充沛的能量来源,或是他们应对北半球中高纬度干旱草原环境气候波动的重要生存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北方 板井子 埋藏学 动物群 狩猎
下载PDF
泥河湾盆地东谷坨遗址6A2层的形成过程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月书 李锋 +2 位作者 陈福友 仪明洁 高星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1-74,共14页
东谷坨遗址是泥河湾盆地内重要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其文化层以河湖相堆积为主,大量的文化遗物在埋藏过程中会受到流水等自然作用的影响,明确遗址的形成过程、了解遗物在埋藏过程中被改造的程度是我们开展其他各项研究的基础。2016-202... 东谷坨遗址是泥河湾盆地内重要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其文化层以河湖相堆积为主,大量的文化遗物在埋藏过程中会受到流水等自然作用的影响,明确遗址的形成过程、了解遗物在埋藏过程中被改造的程度是我们开展其他各项研究的基础。2016-2020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东谷坨遗址T1区域开展了新的发掘,通过此次发掘,我们将原6A文化层划分为2个亚层。其中6A2为粗砂砾石堆积,显示水动力较强的沉积环境,但该层出土的多数石制品表面新鲜,并未显示出受高能水流的改造或被长距离搬运的特征。鉴于此,我们以探讨搬运改造石制品所形成破损特点为目的设计并实施了模拟搬运试验,开展了遗址内沉积物、石制品特征等多指标分析探讨遗址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6A2层的多数石制品并非由高能水流搬运而来,而是粗砂砾石堆积在遗址形成后,古人类活动于其上所遗留,此层石制品显示了原地埋藏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更新世 泥河湾盆地 东谷坨遗址 模拟搬运实验 遗址形成过程
下载PDF
泥河湾盆地板井子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形成过程 被引量:4
9
作者 任进成 王法岗 +3 位作者 李锋 杨庆江 陈福友 高星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78-392,共15页
板井子遗址是泥河湾盆地晚更新世早期的一处重要遗址,光释光年代为距今8~9万年。本文以2015年出土的考古材料为研究对象,从地层的沉积环境、考古材料本体的埋藏特点两个角度,对板井子遗址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分析表明,主文化层第5层为... 板井子遗址是泥河湾盆地晚更新世早期的一处重要遗址,光释光年代为距今8~9万年。本文以2015年出土的考古材料为研究对象,从地层的沉积环境、考古材料本体的埋藏特点两个角度,对板井子遗址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分析表明,主文化层第5层为近原地埋藏类型,水流作用对小尺寸标本的保存及标本的空间集聚特征影响较大,但石制品技术类型组合等基本的人类行为信息仍较为完整;第4、6层均为水流搬运产生的异地埋藏,蕴含的人类行为信息有所缺失。此项分析为提取、研究考古遗址所蕴含的古人类的居址选择、土地利用方式、考古材料使用废弃等方面的信息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河湾盆地 板井子遗址 旧石器时代 遗址形成过程
下载PDF
泥河湾盆地白洗沟遗址出土的石制品
10
作者 仪明洁 余官玥 +1 位作者 陈福友 张晓凌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90-603,共14页
2017年7月对泥河湾盆地白洗沟遗址的抢救性发掘,清理面积约4 m2,出土石制品684件。14C测年显示,遗址距今约1.7万年。石制品以石片类数量最多,细石叶丰富,石核数量很少,另有少量无明显人工打制痕迹的搬入石块;石器少,仅有1件刮削器和2件... 2017年7月对泥河湾盆地白洗沟遗址的抢救性发掘,清理面积约4 m2,出土石制品684件。14C测年显示,遗址距今约1.7万年。石制品以石片类数量最多,细石叶丰富,石核数量很少,另有少量无明显人工打制痕迹的搬入石块;石器少,仅有1件刮削器和2件锛状器,但经过精致修理且标准化程度高。对石制品的拼合研究及细石叶生产流程的分析显示,石片类产品形态、技术均展现出与细石核预制和修型的高度相关性;共发现19个拼合组;细石核技法属北方系或涌别系,技术稳定娴熟,多根据毛坯特点简化预制程序。综合泥河湾盆地发现的细石器遗存,以末次盛冰期的结束、全新世的到来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分别对应细石叶技术萌芽、流行与衰落三个阶段。从早期到晚期,文化遗存构成渐趋丰富,人类的群体流动性逐渐降低,社会组织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河湾 考古学 石制品 细石叶 旧石器时代晚期
下载PDF
甘肃杨上旧石器遗址剥片技术与策略
11
作者 赵宇超 李锋 +2 位作者 周静 陈福友 高星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04-615,共12页
本文通过对甘肃杨上旧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石核与石片的原料、形态和类型的分析,探讨了石制品所体现的古人类的剥片技术及其特点,并从原料适应与文化传承的角度探讨了其技术策略产生的原因。杨上遗址石制品原料以脉石英为主,打片采用锤击法... 本文通过对甘肃杨上旧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石核与石片的原料、形态和类型的分析,探讨了石制品所体现的古人类的剥片技术及其特点,并从原料适应与文化传承的角度探讨了其技术策略产生的原因。杨上遗址石制品原料以脉石英为主,打片采用锤击法;包括普通石核和盘状石核两种剥片模式。由于脉石英原料易碎且破裂方式较难预判,导致剥片的掌控难度大,故而石核多呈现出台面选择的机会性与不确定性,缺少对于台面的修整以及剥片面的固定深入开发。在石片毛坯加工修整难度较大的情况下,古人可能更倾向于生产大量的石片,并从中选取形态角度合适的边刃直接使用。石核、石片的类型组合以及原料的构成比例从早到晚无明显变化,体现了陇西黄土高原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传承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石器时代早期 考古学 石制品 石英 技术
下载PDF
pH和温度双响应性的微凝胶复合膜的制备及油水分离性能研究
12
作者 陈富有 赵雅雯 +3 位作者 马慧 高从堦 陆叶强 薛立新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6-117,126,共13页
在外部能量刺激下具有浸润性智能可切换的刺激响应膜材料在按需油水分离方面备受关注.在此本文通过向聚偏氟乙烯(PVDF)铸膜液中加入一种具有pH和温度双刺激响应的P-PDA微凝胶,接着采用乙醇作为凝固浴通过相转化的方式制备出了一种具有p... 在外部能量刺激下具有浸润性智能可切换的刺激响应膜材料在按需油水分离方面备受关注.在此本文通过向聚偏氟乙烯(PVDF)铸膜液中加入一种具有pH和温度双刺激响应的P-PDA微凝胶,接着采用乙醇作为凝固浴通过相转化的方式制备出了一种具有pH和温度双刺激响应性的微凝胶复合膜(M2),并考察了不同温度和pH对膜表面浸润性能的影响及机理,同时探究了膜的自清洁性能及其对不同类型的油水乳液的分离性能.研究发现,M2膜在空气中表现出高疏水性(147.2°)和超亲油性(0°).在pH=7时,随着温度的升高,膜的水接触角不断增加,并且在30~35℃区间内观察到明显的变化,水接触角从149.3°上升到153.5°.当膜被pH=13水预处理后,空气中的高疏水性和超亲油性转变为亲水性和水下超疏油性.由于M2膜具有可切换的浸润性,仅在重力驱动下成功实现了对W/O和O/W乳液的有效分离,分离效率均大于98.5%,且具有优异的自清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激响应 微凝胶 油水分离 自清洁
下载PDF
欧洲旧石器时代晚期石器类型学评介及类型学相关问题探讨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锋 邢路达 +1 位作者 陈福友 高星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13-630,共18页
类型学是考古材料描述与分析的基础。近年来,学者们对类型学尤其是旧石器时代石器类型学的反思较多,涉及类型学的理论基础、分类原则、类型学的考古解释能力等各个方面,然而少有中国学者系统介绍西方常用的旧石器考古类型学体系。鉴于此... 类型学是考古材料描述与分析的基础。近年来,学者们对类型学尤其是旧石器时代石器类型学的反思较多,涉及类型学的理论基础、分类原则、类型学的考古解释能力等各个方面,然而少有中国学者系统介绍西方常用的旧石器考古类型学体系。鉴于此,本文主要介绍D. de Sonneville-Bordes与J. Perrot建立且在欧洲、西亚及北非应用较为普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石器类型学,并思考旧石器考古学中类型学应用的相关问题。由于文化的区域多样性,描述中国的旧石器考古学材料时显然不能照搬欧洲的类型学体系,但可参考它并建立适宜于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材料描述的体系。若此,一方面,我们可以更好地将中国的旧石器晚期考古材料与其他地区的相关材料进行对比;另一方面,可以揭示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石器类型的区域多样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石器时代晚期 石器类型学 区域化 欧洲 中国
下载PDF
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与记录方法讨论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月书 李锋 +2 位作者 王晓敏 陈福友 高星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1-193,共13页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理念的转变,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址的发掘和记录方法也发生着变化。20世纪30年代周口店遗址发掘方法的改革是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发掘史上的重大转折,奠定了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发掘、记录方法的基础。90年代,中美联合...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理念的转变,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址的发掘和记录方法也发生着变化。20世纪30年代周口店遗址发掘方法的改革是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发掘史上的重大转折,奠定了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发掘、记录方法的基础。90年代,中美联合考古在泥河湾地区的开展使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址的发掘和记录方法与国际接轨,更加规范化、科学化。进入21世纪,新技术、新理念的应用使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址发掘的记录方法更加多样化、提取的遗存信息更加科学化、综合化。本文以周口店遗址和泥河湾盆地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历史为主线,简要回顾旧石器时代考古发掘记录方法的变革;以东谷坨遗址的新发掘为例,介绍该遗址发掘和记录的一般规则和具体方法,呼吁建立具有科学性和包容性的旧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操作规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石器时代考古 周口店遗址 泥河湾盆地 东谷坨遗址 考古发掘 记录方法
下载PDF
石制品废片尺寸分布的实验研究:以泥河湾盆地大田洼区域燧石原料为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任进成 李锋 +1 位作者 陈福友 高星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79-391,共13页
石制品废片尺寸分布区间是旧石器时代遗址形成过程研究中常采用的一项衡量指标。20世纪70~80年代,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学者Kathy Schick与Nicholas Toth针对东非肯尼亚Koobi Fora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中常见的石料与石器生产技术,开展... 石制品废片尺寸分布区间是旧石器时代遗址形成过程研究中常采用的一项衡量指标。20世纪70~80年代,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学者Kathy Schick与Nicholas Toth针对东非肯尼亚Koobi Fora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中常见的石料与石器生产技术,开展了大量的废片尺寸分布实验研究,所产生的数据在国际学术界产生重要影响并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在参考Kathy Schick等实验的基础上,对泥河湾盆地大田洼区域旧石器时代遗址中常见的周家山、东谷坨两类燧石原料进行了废片尺寸分布实验研究,以建立该区域燧石原料的废片尺寸分布模式,为该区域遗址形成过程的研究提供直接的参考数据。实验共计25组,获得废片标本10070件。结果显示,两类燧石原料的废片尺寸分布模式基本一致,整体呈随尺寸增加废片数量比例逐渐降低的单一递减分布特征,其中0.5~1cm的比例最高,1~2cm次之,其他尺寸的比例逐渐降低。本次实验验证了Kathy Schick等获得的实验数据中小于2cm废片占绝对优势的结论,但对小于1cm的废片产品比例存在偏差,原料物理性质可能是实验结果产生偏差的原因。本文实验数据更适合作为对比数据评估泥河湾盆地早、中更新世遗址中石制品组合的完整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河湾盆地 大田洼区域 打制实验 燧石 废片尺寸分布
下载PDF
JIF及其分区对不同国家学者投稿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NPG的月度已录用论文投稿数据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立 廖宇 +4 位作者 杨明 王敏豪 陈福佑 沈哲思 杨立英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3-52,共10页
【目的】期刊影响因子(JIF)及其分区信息是学者进行论文投稿时参考的重要依据,本文拟定量测度JIF和分区信息对不同国家学者的投稿行为的影响。【方法】以自然出版集团(NPG)所出版期刊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 【目的】期刊影响因子(JIF)及其分区信息是学者进行论文投稿时参考的重要依据,本文拟定量测度JIF和分区信息对不同国家学者的投稿行为的影响。【方法】以自然出版集团(NPG)所出版期刊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及其月度已录用投稿论文数据为例,利用面板负二项回归等统计分析方法,对照两种期刊分区信息:JCR期刊分区和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期刊分区表(简称“中科院期刊分区表”),探究不同国家的学者对JIF及其分区信息变化的投稿行为差异。【结果】JIF对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学者的已录用投稿论文数存在不同程度的负向影响,JIF提高,其已录用投稿论文数反而减少。而JCR期刊分区对各国学者的已录用投稿论文数均有正向影响,JCR期刊分区上升,其已录用投稿论文数相对增加。中科院期刊分区对中国学者的已录用投稿论文数有正向影响。排除国际合作的影响后,其影响依然表现为正向,相比于JCR期刊分区的影响(3.7%),中科院期刊分区对中国学者投稿行为的影响更大(27.2%)。【局限】利用已录用论文的投稿数据代替期刊实际的收稿数据可能会存在一些偏误。【结论】学者的投稿行为受其所属国家、合作特征及不同期刊分区的影响。本文研究结论丰富了对学者投稿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解,有助于揭示不同国家学者的投稿行为特征和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刊影响因子 期刊分区 投稿行为 国际合作
原文传递
Review文献类型标注对科研评价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曼曼 沈哲思 +1 位作者 陈福佑 杨立英 《科学观察》 2022年第5期59-67,共9页
[目的/意义]为了提升论文文献类型标签的准确性,了解论文文献类型标签准确性对科研评价结果的影响大小,[方法/过程]该文选取9个系列的159本Review期刊在2017-2018年发表的论文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这些论文在Web of Science、Scopus... [目的/意义]为了提升论文文献类型标签的准确性,了解论文文献类型标签准确性对科研评价结果的影响大小,[方法/过程]该文选取9个系列的159本Review期刊在2017-2018年发表的论文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这些论文在Web of Science、Scopus和期刊官网上文献类型标注的差异,并通过召回率、准确率和F1-score三个指标对差异进行测度,并选取期刊Annual Review of Analytical Chemistry作为典型案例,分析其文献类型标签改变对文献类型归一化指标CNCI的影响程度。[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不同出版商的Review系列期刊和不同类型Review期刊在不同数据库中的文献类型标注准确率存在差异,案例分析发现CNCI对文献类型标签变化极为敏感,基于CNCI的指标,如JCI也较为敏感。因此,为了保证科研评价指标的准确性,文献类型标签的准确性很重要,而为了更好实现文献类型归一化,发展和使用更为鲁棒性的指标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类型 Review论文 科研评价 CNCI
原文传递
山东日照黄泥梁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福友 李罡 +3 位作者 李玉 李锋 张双权 仪明洁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42-552,共11页
黄泥梁旧石器时代遗址埋藏于山东省日照市丝山东麓的黄土台地中,2006年发现,2011、2012年进行复查和试掘,2013年正式发掘,发掘面积约50 m2。遗址文化层厚约1.2m,位于地表下3-4m处,经光释光测定,文化层的年代为54-59 kaBP。本次发掘出土... 黄泥梁旧石器时代遗址埋藏于山东省日照市丝山东麓的黄土台地中,2006年发现,2011、2012年进行复查和试掘,2013年正式发掘,发掘面积约50 m2。遗址文化层厚约1.2m,位于地表下3-4m处,经光释光测定,文化层的年代为54-59 kaBP。本次发掘出土有编号的石制品1876件,包括石核、石片、石锤、工具、断块等,此外还有大量的碎屑类石制品。石料主要为脉石英和安山岩两种,大多就地取材。石制品类型以石片、断块为主,石核有一定比例,石锤上的打击痕迹明显,工具数量较少,以简单加工的刮削器为主。石制品的剥片、加工技术均为硬锤直接打击法。初步分析表明黄泥梁遗址为一处原地埋藏的石器制作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 黄泥梁遗址 旧石器 石制品 氧同位素3阶段早期
下载PDF
山东青岛大珠山遗址晚更新世人类活动的环境背景
19
作者 王建 周新郢 +5 位作者 隆浩 陈福友 李锋 陈宇鹏 葛俊逸 李小强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40-652,共13页
大珠山遗址是青岛市首个具有地层依据的旧石器遗址。该遗址的发掘不仅丰富了我国沿海地区的旧石器考古材料,更对探讨早期人类的生存适应和迁移扩散等问题具有深远意义。解译遗址中的环境背景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当时人类的生... 大珠山遗址是青岛市首个具有地层依据的旧石器遗址。该遗址的发掘不仅丰富了我国沿海地区的旧石器考古材料,更对探讨早期人类的生存适应和迁移扩散等问题具有深远意义。解译遗址中的环境背景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当时人类的生存状态。本文通过花粉和磁化率等指标,重建了该遗址所在区域的环境演变过程。研究结果显示:1)大珠山遗址的光释光年龄为65.7-52.9ka,对应MIS4-MIS3c;2)从MIS5b到MIS3b(86.0-45.0ka),区域植被经历4个演替阶段,依次为落叶林草原、落叶阔叶林草原、温带草原和疏林草原,其反映的气候趋势与区域背景下的环境变化过程基本一致;3)MIS4-MIS3c期间迅速回暖的气候,稳定适宜的生存环境,均为早期人类的活动提供良好的生态背景。随后气候转冷,海岸线后退,该地区的人类遗存明显减少,可能指示人类活动减弱或者迁出。这种不同时期内的人类活动强度的变化,表明气候主控下的生存环境变化深刻影响着近海地区早期人类的适应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石器时代 大珠山遗址 滨海地区 光释光 花粉分析
下载PDF
巨阙齐刺法合脐针治疗中风后失眠临床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宋春华 林相扶 +2 位作者 吴清华 汪玲悦 陈福右 《针灸临床杂志》 2023年第1期49-54,共6页
目的:观察巨阙齐刺法合脐针治疗中风后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研究标准选取中风后失眠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齐刺组。常规组针刺采取常规穴位,齐刺组针刺采取巨阙齐刺法配合脐针及常规穴位。每组患者针刺均1次/d,连续针刺6次/周... 目的:观察巨阙齐刺法合脐针治疗中风后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研究标准选取中风后失眠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齐刺组。常规组针刺采取常规穴位,齐刺组针刺采取巨阙齐刺法配合脐针及常规穴位。每组患者针刺均1次/d,连续针刺6次/周,共针刺4周。分别记录每组患者针刺4周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以及多导睡眠监测(PSG)总睡眠时间(TST)、睡眠效率(SE)和快速眼球运动期(REM期)评价组间疗效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以及多导睡眠监测(PSG)总睡眠时间(TST)、睡眠效率(SE)和快速眼球运动期(REM期)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指标均有改善,且齐刺组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齐刺组为93.33%(28/3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0%(24/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巨阙齐刺法配合脐针结合常规针刺疗法在改善中风后失眠患者PSQI评分、HAMD评分、HAMA评分评分及多导睡眠监测结果方面均优于常规针刺疗法,能显著地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日常活动能力及焦虑抑郁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阙 齐刺法 脐针 中风 失眠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多导睡眠监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