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isture sources of extreme summer precipitation events in North Xinjiang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atmospheric circul 被引量:16
1
作者 HUANG Wei chang shi-qiao +1 位作者 XIE Cheng-Ling ZHANG Zhi-Ping 《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SCIE CSCD 2017年第1期12-17,共6页
In this study, the daily observational precipitation data and NCEP reanalysis data during 1951e2014, Euler and Lagrangian method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moisture sources of summer extreme precipitation events in ... In this study, the daily observational precipitation data and NCEP reanalysis data during 1951e2014, Euler and Lagrangian method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moisture sources of summer extreme precipitation events in North Xinjia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water vapor at low and upper levels of most summer heavy rain (more than 50 mm d1 and less than 100 mm d1) in North Xinjiang are mainly transported by westerly circulation from the North Atlantic Ocean and the Eurasian continent. However, rainstorms of more than 100 mm d1, which are rarely observed, are dominated by vertically integrated moisture from the North Atlantic, Arctic Oceans, and the Eurasian continent, in addition to lowlevel moisture from the Indian Ocean. Among these sources, the anomalous low-level moisture from the Indian Ocean, which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stronger meridional circulation, is considered to be more important with respect to rainstorms. On the days prior to rainstorm days, stronger meridional circulation leads to an anomalous pressure gradient force, which can transport low-level moisture from the Indian Ocean along the eastern periphery of the Tibetan Plateau to North Xinjiang. Furthermore, moisture from the North Atlantic, Arctic Oceans, the Eurasian continent, and the Indian Ocean converge together to influence rainstorm development in this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 XINJIANG Moisture sources EXTREME precipitation EVENTS LAGRANGIAN trajectory model INDIAN Ocean
下载PDF
基于监测大数据的涡激振动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曹素功 张勇 +2 位作者 畅卫杰 徐世桥 田浩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9-64,共6页
为从监测大数据中提取影响桥梁涡激振动的特征参数,及时预测涡激振动,以某跨海大桥为背景,对该桥2013~2015年的涡激振动监测数据进行梳理,分析风参数以及能量集中系数等结构振动响应因素在涡激振动中的特异性,根据涡激振动特征参数建... 为从监测大数据中提取影响桥梁涡激振动的特征参数,及时预测涡激振动,以某跨海大桥为背景,对该桥2013~2015年的涡激振动监测数据进行梳理,分析风参数以及能量集中系数等结构振动响应因素在涡激振动中的特异性,根据涡激振动特征参数建立动态监控模型,并应用于该桥中。结果表明:涡激振动主要发生在顺风向平均风速为4~13m/s低风速以及300°~330°、120°~150°风向角间;竖向平均风速、风攻角、湍流度、阵风因子均不宜作为涡激振动预测分析参数;能量集中系数与加速度均方根值可作为桥梁是否发生涡激振动的进一步判断条件;涡激振动动态监控模型可及时预测涡激振动,且实际应用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海大桥 悬索桥 监测大数据 涡激振动 风参数 能量集中系数 加速度均方根值
下载PDF
“管办分离”新模式下新建三甲综合医院的临床用血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黎绍昌 张强 +2 位作者 周世乔 吴伟鑫 张云聪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第1期83-87,共5页
目的分析"管办分离"新模式下新建三甲综合医院的临床用血情况。方法对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临床用血病例按月进行统计分析,并将门急诊人数、手术台数、出院人数纳入统计。结果总用血量、悬浮红细胞用量、... 目的分析"管办分离"新模式下新建三甲综合医院的临床用血情况。方法对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临床用血病例按月进行统计分析,并将门急诊人数、手术台数、出院人数纳入统计。结果总用血量、悬浮红细胞用量、血浆用量呈递增趋势,而血小板、冷沉淀、洗涤红细胞用量不规律。悬浮红细胞、血浆使用总体控制较好,但血浆仍存不合理使用现象。结论该院临床用血不规律,需加强血液库存管理与输血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分输血 血浆 输血管理
下载PDF
汽轮机位移上涨原因分析及对策措施
4
作者 易昌国 杨仕巧 陆运秋 《安徽化工》 CAS 2020年第3期76-77,共2页
汽轮机是合成氨装置冷冻系统的核心驱动设备,其运行稳定与否关系到冷冻系统甚至整个合成氨装置是否能够稳定运行。通过对汽轮机主副推瓦块磨损情况进行分析,确定位移上涨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汽轮机 位移 电化学腐蚀 对策措施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技术在生物毒素检测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陶春旭 王俊妍 +6 位作者 丁超 刘畅 史巧巧 李雅琪 蒋欣容 曹珊珊 孔德昭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1-89,共9页
生物毒素是生物体自然产生的一类化学物质,会对农业、畜牧业、水产业造成严重的损失,同时还会通过污染食物对人类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影响。然而食品样品基质复杂,严重阻碍了生物毒素的提取和检测。固相微萃取技术可以将目标... 生物毒素是生物体自然产生的一类化学物质,会对农业、畜牧业、水产业造成严重的损失,同时还会通过污染食物对人类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影响。然而食品样品基质复杂,严重阻碍了生物毒素的提取和检测。固相微萃取技术可以将目标分析物吸附在微量固相吸附剂表面,从而实现萃取、分离和富集,进而分析检测。因此,将其运用于食品中生物毒素的检测,通过萃取和预浓缩可实现目标物的高灵敏检测。近年来,改进萃取方法与开发新型吸附材料成为微萃取技术发展的关键方向。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固相微萃取技术在方法学与材料学方面的研究发展,以及其在食品中生物毒素检测领域的应用研究,期望为后续科研人员在固相微萃取领域的进一步开发提供思路,并为生物毒素的高灵敏准确检测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 生物毒素 吸附剂 纳米材料
下载PDF
成都冬季“干”气溶胶等效复折射率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寅山 倪长健 +4 位作者 张智察 冯淼 白彬人 石荞语 汤津赢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093-4099,共7页
基于成都市2017年12月逐时的“干”气溶胶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观测数据,结合该时段同时次GRIMM180环境颗粒物分析仪的监测资料,利用免疫进化算法一体化反演550nm波长处“干”气溶胶等效复折射率的实部和虚部,并对其冬季变化特征进行了研... 基于成都市2017年12月逐时的“干”气溶胶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观测数据,结合该时段同时次GRIMM180环境颗粒物分析仪的监测资料,利用免疫进化算法一体化反演550nm波长处“干”气溶胶等效复折射率的实部和虚部,并对其冬季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干”气溶胶等效复折射率实部和虚部分别为(1.547±0.0552)和(0.0197±0.00604).“干”气溶胶等效复折射率实部和虚部的日变化形态基本一致,主要表现为“单谷型”特征,二者的谷值出现时段位于15:00~18:00.在日时间尺度上而言,“干”气溶胶等效复折射率实部与质量浓度统计上对其散射消光的演化存在协同作用,“干”气溶胶虚部与质量浓度对其吸收消光的演化也存在类似影响.“干”气溶胶等效复折射率虚部是单位质量浓度“干”气溶胶吸收消光能力的重要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气溶胶 等效复折射率 日变化 质量浓度 协同作用
下载PDF
基于核壳型量子点的生物传感器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7
作者 彭双凤 孙青月 +6 位作者 孙丹妮 余涛 孔德昭 刘畅 史巧巧 李雅琪 陈勇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1-80,共10页
真菌毒素是真菌产生的有毒次生代谢物,其广泛存在于被污染的食物中,其中黄曲霉毒素已被认定为天然存在的剧毒致癌物。鉴于真菌毒素污染给人类健康与安全带来的风险与危害,发展低成本、快速、高效的检测方法以确保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的现... 真菌毒素是真菌产生的有毒次生代谢物,其广泛存在于被污染的食物中,其中黄曲霉毒素已被认定为天然存在的剧毒致癌物。鉴于真菌毒素污染给人类健康与安全带来的风险与危害,发展低成本、快速、高效的检测方法以确保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已有大量研究者构建了基于单一量子点或其他荧光材料为荧光探针的生物传感器用于检测真菌毒素,并且从材料、检测方法和生物传感器等角度进行了详细的检测。然而,目前并没有系统地阐述核壳量子点构建的生物传感器在真菌毒素中的应用报道,因此,本文主要从基于核壳量子点构建的免疫电化学发光传感器、适配体免疫电化学发光传感器、免疫荧光传感器、适配体荧光传感器和试纸条传感器在真菌毒素中的应用进展进行阐述,首次系统地阐述了核壳型量子点生物传感器在真菌毒素分析检测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同类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毒素 核壳型量子点 生物传感器 检测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