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偃麦衍生品系的赤霉病抗性评价 被引量:15
1
作者 张晓军 肖进 +8 位作者 王海燕 乔麟轶 李欣 郭慧娟 常利芳 张树伟 阎晓涛 畅志坚 武宗信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2-73,共12页
由镰孢属(Fusarium)真菌侵染引起的赤霉病是严重威胁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但小麦育种中可直接利用的抗源非常有限。采用单花滴注法接种赤霉菌株F0609,对来源于中间偃麦草或长穗偃麦草的119份小偃麦衍生品系进行3年6个环境的抗病鉴定... 由镰孢属(Fusarium)真菌侵染引起的赤霉病是严重威胁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但小麦育种中可直接利用的抗源非常有限。采用单花滴注法接种赤霉菌株F0609,对来源于中间偃麦草或长穗偃麦草的119份小偃麦衍生品系进行3年6个环境的抗病鉴定,发现平均病小穗率<10%的材料有13份,抗性评价为抗病(R);平均病小穗率介于10%~25%之间的材料有61份,抗性评价为中抗(MR);其余45份材料的平均病小穗率介于25%~50%或>50%,抗性评价为中感或高感(MS和S)。在13份高抗赤霉病材料中,CH16387的抗性显著优于苏麦3号和望水白,CH16371和CH16379的抗性显著优于望水白,其余10个品系与抗病对照苏麦3号和望水白的抗性水平相当。这13份材料分别来自小麦-中间偃麦草部分双二倍体TAI8045和小麦-长穗偃麦草部分双二倍体TAP8430与普通小麦的杂交组合,TAI8045抗性显著优于对照品种望水白, TAP8430与苏麦3号和望水白的抗性相当,而杂交组合中的小麦亲本对赤霉病表现感病,推测这些材料的抗性可能来自TAI8045和TAP8430。这些抗病材料为小麦抗赤霉病育种提供了新的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偃麦草 遗传改良 种质资源
下载PDF
基于SSR标记构建甜玉米群体的核心种质 被引量:9
2
作者 常利芳 白建荣 +3 位作者 李锐 张丛卓 张效梅 杨瑞娟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0-49,共10页
利用40对SSR引物分别分析56份超甜玉米和88份普甜玉米群体材料,基于非加权算术平均配对法(UPGMA)聚类分析和位点优先取样法,分别筛选出14个超甜玉米核心材料和19个普甜玉米材料作为两个亚群体种质。t测验表明,两个亚核心种质与原始群... 利用40对SSR引物分别分析56份超甜玉米和88份普甜玉米群体材料,基于非加权算术平均配对法(UPGMA)聚类分析和位点优先取样法,分别筛选出14个超甜玉米核心材料和19个普甜玉米材料作为两个亚群体种质。t测验表明,两个亚核心种质与原始群体的等位变异无显著差异(P〉0.05),等位变异保留率分别为87.81%和89.13%,有效地保留了原始材料群体的遗传变异。两个亚群核心种质与原始材料群体13个表型性状的均值、标准差、极差、变异系数和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H’)的平均符合率都在80%以上,并且均值差异百分率(MD)和方差差异百分率(VD)均小于20%,极差符合率(CR)和变异系数变化率(VR)均大于80%,符合核心种质的质量评价标准。构建的甜玉米核心种质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始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表型变异,能够有效地代表原始甜玉米材料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核心种质
原文传递
小麦新种质CH1357抗白粉病遗传分析及染色体定位 被引量:6
3
作者 陈芳 乔麟轶 +10 位作者 李锐 刘成 李欣 郭慧娟 张树伟 常利芳 李东方 阎晓涛 任永康 张晓军 畅志坚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503-1510,共8页
白粉病是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一种主要病害。小偃麦衍生品系CH1357对白粉病具有较好的成株抗性,苗期对27个菌株表现为免疫或高抗,是一个高抗白粉病的优异抗源。为了明确其抗白粉病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对台长29/CH1357和绵阳11/CH1357... 白粉病是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一种主要病害。小偃麦衍生品系CH1357对白粉病具有较好的成株抗性,苗期对27个菌株表现为免疫或高抗,是一个高抗白粉病的优异抗源。为了明确其抗白粉病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对台长29/CH1357和绵阳11/CH1357的F1、BC1及F2:3家系进行了遗传分析,并利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将其初步定位。CH1357的白粉病抗性受1对显性核基因控制,位于染色体5DS,暂命名为PmCH1357。其侧翼连锁标记为Xcfd81和Xbwm8,在2个作图群体台长29/CH1357和绵阳11/CH1357中的遗传距离分别为2.0cM/11.3cM和1.5cM/8.9cM。PmCH1357与5DS染色体上已报道的其他抗白粉病基因抗谱不同,可能是一个新的抗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粉病抗性 SSR标记 连锁图谱 基因定位 PM2
下载PDF
小麦品系CH7034中耐盐QTL定位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潇文 李世姣 +8 位作者 张晓军 李欣 杨足君 张树伟 陈芳 常利芳 郭慧娟 畅志坚 乔麟轶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654-2662,共9页
鉴定小麦耐盐种质对于充分利用盐碱地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CH7034是本实验室自育的1份小麦耐盐品系,为了明确其耐盐性遗传规律和控制位点,利用CH7034与盐敏感品种SY95-71的重组自交系群体进行QTL分析。基于SNP芯片数据和盐害指... 鉴定小麦耐盐种质对于充分利用盐碱地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CH7034是本实验室自育的1份小麦耐盐品系,为了明确其耐盐性遗传规律和控制位点,利用CH7034与盐敏感品种SY95-71的重组自交系群体进行QTL分析。基于SNP芯片数据和盐害指数(salt injury index),在2A、2D、4B和5A染色体上共检测出6个QTL,分别为QSI.sxau_2A、QSI.sxau_2D、QSI.sxau_4B.1、QSI.sxau_4B.2、QSI.sxau_5A.1和QSI.sxau_5A.2。其中,QSI.sxau_5A.1在3次盐胁迫试验中均能被检测到,具有最高的表型变异解释率(15.73%~20.18%),且不同于5AL染色体上已报道的其他耐盐位点。在QSI.sxau_5A.1区间开发并整合了7个SSR标记,将LOD峰值进一步确定在SSR-D1处。基于转录组数据库,从QSI.sxau_5A.1区段内筛选了12个响应盐胁迫的高置信基因。研究结果为CH7034耐盐位点的精细定位乃至克隆奠定了基础,也为小麦耐盐品种选育提供了新种质和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盐胁迫 盐害指数 SNP标记 QTL定位
下载PDF
小麦穗型相关生长素通路基因发掘及TaARF23-A与小穗数关联分析
5
作者 谭丹 陈家婷 +10 位作者 郜钰 张晓军 李欣 闫贵云 李锐 陈芳 常利芳 张树伟 郭慧娟 畅志坚 乔麟轶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6-513,共8页
生长素是调控作物穗部形态的主要内源激素之一。为了发掘小麦中与穗型相关的生长素通路基因,本研究选择了纺锤穗型品系SY95-71和密穗品系CH7034,对其幼穗内源生长素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SY95-71幼穗中的色胺含量显著高于CH7034。转... 生长素是调控作物穗部形态的主要内源激素之一。为了发掘小麦中与穗型相关的生长素通路基因,本研究选择了纺锤穗型品系SY95-71和密穗品系CH7034,对其幼穗内源生长素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SY95-71幼穗中的色胺含量显著高于CH7034。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在高置信区间(P<0.01)范围内, SY95-71幼穗中富集到4个特有的生长素相关条目,并且色氨酸脱羧酶基因(负责将色氨酸转化为色胺)和生长素响应因子基因(Auxin Response Factors,ARFs)的转录水平均显著高于CH7034。对在SY95-71中高表达的2个ARF基因(TraesCS7A02G475700和TraesCS7A02G475600)作了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二者是位于7A染色体长臂上的一对串联重复基因,根据小麦ARF家族成员编号,将其分别命名为TaARF23-A1和TaARF23-A2。qRT-PCR结果证实SY95-71幼穗中TaARF23-A1和TaARF23-A2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CH7034。测序结果显示TaARF23-A的外显子序列在SY95-71和CH7034间具有2个SNP和1个InDel。根据InDel位点开发分子标记,并将其与SY95-71和CH7034的RILs群体在6个大田环境下的穗部表型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TaARF23-A与小穗数显著相关(P<0.0001),其CH7034型等位变异比SY95-71型等位变异增加了1.67个小穗。本研究结果将为小穗发育机制解析提供参考,也为小麦理想穗型改良提供了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穗型 生长素 TaARF23-A 小穗数 分子标记
下载PDF
小麦芽期和苗期耐盐鉴定方法的适用性评价
6
作者 陈家婷 白欣 +10 位作者 谷雨杰 张潇文 郭慧娟 常利芳 陈芳 张树伟 张晓军 李欣 冯瑞云 畅志坚 乔麟轶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93-1206,共14页
耐盐鉴定是筛选种质和选育耐盐小麦品种的前提。小麦室内耐盐鉴定方法较多,涉及不同生育时期和组织器官。为了评估这些方法在生产上的适用性,本研究选用北方冬麦区5个耐盐品种和5个盐敏感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基于芽期和苗期的7种耐盐鉴定... 耐盐鉴定是筛选种质和选育耐盐小麦品种的前提。小麦室内耐盐鉴定方法较多,涉及不同生育时期和组织器官。为了评估这些方法在生产上的适用性,本研究选用北方冬麦区5个耐盐品种和5个盐敏感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基于芽期和苗期的7种耐盐鉴定方法(涉及27个测试指标)进行实用性评价。结果显示,利用小麦种子的发芽相对盐害率不能区分参试耐盐品种和盐敏感品种,而小麦苗期的叶部盐害指数、根部Na^(+)和K^(+)流速以及根尖数、根径、叶片K^(+)含量的相对盐害率在耐盐和盐敏感品种之间差异显著。综合回归分析结果和可操作性,明确叶部盐害指数是北方冬麦区适用性较高的耐盐鉴定方法,可结合根尖数相对盐害率、叶片K^(+)含量相对盐害率或根部Na^(+)和K^(+)流速用于种质筛选或品种选育。本研究从适用程度方面解析和评价了耐盐鉴定方法,为小麦耐盐育种工作提供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耐盐鉴定 方法评价 芽期 苗期
下载PDF
小偃麦衍生系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3
7
作者 常利芳 李欣 +5 位作者 郭慧娟 乔麟轶 张树伟 陈芳 畅志坚 张晓军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61-74,共14页
偃麦草作为小麦的三级基因库,是公认的遗传变异来源,八倍体小偃麦及其衍生的种质材料在提高小麦的遗传多样性及其抗病、品质等性状的改良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源于中间偃麦草和长穗偃麦草的163份小偃麦衍生系的13个农艺性状进行了多样... 偃麦草作为小麦的三级基因库,是公认的遗传变异来源,八倍体小偃麦及其衍生的种质材料在提高小麦的遗传多样性及其抗病、品质等性状的改良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源于中间偃麦草和长穗偃麦草的163份小偃麦衍生系的13个农艺性状进行了多样性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供试的小偃麦衍生系中,5个描述性质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为0.26~1.00,株型的多样性指数最高;8个产量相关性状的变异系数为4.44%~20.11%,单株产量变异最大(20.11%),其次是有效分蘖数(17.37%)和千粒重(17.13%),抽穗期最小(4.44%);多样性指数为1.97~2.09,千粒重的变异类型最为丰富(H’=2.09),其次是每穗小穗数(H’=2.07),抽穗期的多样性最低(H’=1.97);相关分析表明,不同产量性状之间相互关联;基于8个产量性状欧氏距离的系统聚类分析表明,163份衍生系被划分为6个类群,各群之间差异明显,其中第I、Ⅲ类群为产量性状优异种质;主成分分析表明,前4个主成分代表了163份衍生系81.12%的遗传信息量,分别以千粒重、每穗小穗数、穗长和株高载荷较大,对产量提高有正向效应;根据综合评价D值筛选出排名前5的优异大粒种质为CH16353、CH1742、CH16370、CH16385和CH16382。上述结果说明小偃麦衍生系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可为小偃麦种质用于小麦遗传育种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偃麦草 小偃麦种质 小麦产量性状 遗传多样性 综合评价
下载PDF
磁共振盆腔平扫+增强扫描在宫颈癌诊断及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8
作者 常利芳 包圆圆 兰红琳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1期1476-1479,共4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MRI)盆腔平扫+增强扫描在宫颈癌诊断及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2例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及30名同期排除宫颈病变的健康体检者(正常组),分析其MRI盆腔平扫、增强扫描结果,比较不同分期、分化程度、不同预后患... 目的:分析磁共振(MRI)盆腔平扫+增强扫描在宫颈癌诊断及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2例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及30名同期排除宫颈病变的健康体检者(正常组),分析其MRI盆腔平扫、增强扫描结果,比较不同分期、分化程度、不同预后患者各参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盆腔平扫+增强扫描在宫颈癌术后随访中的价值。结果:宫颈癌组的容量转移及速率常数(K^(trans)、K_(ep))、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_(e))均高于正常组(t=24.280、24.404、13.105,P<0.05);宫颈癌组中,随FIGO临床分期增加、分化程度降低,K^(trans)、K_(ep)、V_(e)呈增加趋势(P<0.05);手术清扫盆腔淋巴结78枚,转移性淋巴结在形态、长径、短径、周围脂肪间隙、强化程度方面与非转移性淋巴结均有差异(P<0.05);术后预后良好组K^(trans)、K_(ep)、V_(e)均低于预后不良组(t=7.063、7.601、5.701,P<0.05);以病理结果为准,MRI盆腔平扫+增强扫描预测预后不良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Kappa值分别为88.57%、88.24%、88.46%、0.768。结论:MRI盆腔平扫+增强扫描在宫颈癌的诊断及术后随访中均有较高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盆腔平扫 增强扫描 宫颈癌 诊断 术后随访
下载PDF
小麦高代品系中抗条锈病基因Yr69的分子标记检测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晓军 杨文静 +9 位作者 郭慧娟 闫贵云 李欣 乔麟轶 常利芳 阎晓涛 张树伟 郭数进 贾举庆 畅志坚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95-1300,共6页
利用抗病基因改良品种的抗病性是防治条锈病危害的有效途径,育种过程中使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markerassisted selection)能够有效提高目标基因的选择效率。为了检测长4738/CH7086和烟农999/CH7086后代选系中是否含有抗条锈病基因Yr6... 利用抗病基因改良品种的抗病性是防治条锈病危害的有效途径,育种过程中使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markerassisted selection)能够有效提高目标基因的选择效率。为了检测长4738/CH7086和烟农999/CH7086后代选系中是否含有抗条锈病基因Yr69并验证Yr69连锁标记的有效性,利用分子标记2AS33和人工接种鉴定的方法对2个群体的63个F6品系进行了标记检测和抗性评价。结果表明,长4738/CH7086后代的35个品系中有32个含有Yr69,且全部表现为抗病,1个品系未检测到Yr69但也表现为抗病;烟农999/CH7086后代的28个品系中有8个含有Yr69,其中7个抗性稳定,1个出现抗、感分离现象;63个品系中有3个基因型与表型不一致,2AS33检测的准确率为95.2%,可有效用于抗条锈病基因Yr69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筛选出的40个稳定抗病品系经过产量与适应性鉴定后可用于参加品种比较试验,也可作为优良亲本用于抗病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抗条锈病基因 Yr69 分子标记 育种
下载PDF
小麦抗条锈基因Yr69的连锁标记开发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文静 乔麟轶 +7 位作者 李欣 郭慧娟 陈芳 张树伟 常利芳 贾举庆 畅志坚 张晓军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7-204,共8页
抗条锈病基因Yr69对我国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小种具有广谱抗性,在小麦抗条锈病育种中具有重要价值。为提高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的效率,加快Yr69在小麦抗病育种中的应用,本研究利用条锈菌小种CYR34对包含340... 抗条锈病基因Yr69对我国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小种具有广谱抗性,在小麦抗条锈病育种中具有重要价值。为提高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的效率,加快Yr69在小麦抗病育种中的应用,本研究利用条锈菌小种CYR34对包含340个小麦家系的‘Taichung29/CH7086’F9代RIL(Recombinant inbred line)群体进行接种鉴定,并利用BSA-SNP(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技术对其抗条锈病基因进行了重新定位。抗病鉴定结果显示,RIL群体中抗感病家系的数量呈双峰分布,‘CH7086’的条锈病抗性受一个主效位点控制。BSA-SNP基因分型结果表明,多态性SNP主要集中于小麦2AS染色体末端0~30 Mb的染色体区段。在该基因组区段开发了208个SSR分子标记,利用抗感病小群体从中筛选到14个与Yr69连锁的分子标记。利用14个标记对340个RIL家系进行PCR扩增和分子作图,将Yr69定位于2AS111和2AS171之间约7.76 Mb的染色体区段,两侧连锁标记2AS111、2AS171与Yr69的连锁距离均为0.4 cM,并获得2个与Yr69共分离的分子标记2AS117和2AS127,可用于Yr69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SNP 抗条锈病基因 连锁标记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下载PDF
小麦-中间偃麦草6J^S/6B代换系的分子细胞学鉴定 被引量:1
11
作者 罗小军 乔麟轶 +8 位作者 李欣 李光蓉 郭慧娟 阎晓涛 张树伟 常利芳 闫金龙 畅志坚 张晓军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84-990,共7页
将近缘植物的抗病基因导入小麦是改良小麦抗病性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其外源染色体进行准确鉴定能够提高外源基因的选择与利用效率。本研究分别利用小麦白粉病、条锈病菌生理小种接种、荧光原位杂交和分子标记的方法对来源于中间偃麦草的... 将近缘植物的抗病基因导入小麦是改良小麦抗病性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其外源染色体进行准确鉴定能够提高外源基因的选择与利用效率。本研究分别利用小麦白粉病、条锈病菌生理小种接种、荧光原位杂交和分子标记的方法对来源于中间偃麦草的部分双二倍体TAI7047为中间亲本创制的新种质CH357进行了鉴定分析。结果显示,CH357是一个小麦-中间偃麦草6JS/6B代换系,兼抗小麦白粉病、条锈病2种病害,其抗性可能来源于中间偃麦草的6JS染色体,可以作为一个小麦白粉病和条锈病新抗源进行小麦抗性遗传改良。基于中间偃麦草第6同源群Contig序列开发了160个STS标记,其中8个可作为识别小麦-中间偃麦草异代换系CH357中6JS染色体/片段的特异标记,为中间偃麦草6JS染色体/片段的鉴定提供较为经济和方便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偃麦草 代换系 染色体 STS 分子标记
下载PDF
基于问卷调查的水环境化学实验教学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京玲 常丽芳 张永波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第43期65-67,共3页
为了解某高校水文与水资源专业本科水环境化学实验课程目前的教学现状,2018年7月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该校125名水文与水资源专业的本科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学生对本课程的认识、实验数据的认识、学习情况以及课程教学方式的反... 为了解某高校水文与水资源专业本科水环境化学实验课程目前的教学现状,2018年7月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该校125名水文与水资源专业的本科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学生对本课程的认识、实验数据的认识、学习情况以及课程教学方式的反馈4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学生对水环境化学实验教学整体基本满意,但部分学生存在学习积极性不高,对实验课重视不够及独立思考能力欠缺等问题。结合现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与时俱进调整和丰富实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期提高水环境化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化学 水文与水资源专业 问卷调查 实验课程 教学
下载PDF
卢氏县朱阳关地区雁岭沟岩组成矿潜力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俊伟 陈鑫 +3 位作者 赵征 钟春艳 常丽芳 袁博 《世界有色金属》 2018年第13期277-278,共2页
卢氏县朱阳关地区雁岭沟岩组位于朱阳关-夏馆断裂北侧,岩性主要为各种大理岩夹少量斜长角闪岩及长英质片麻岩,其中石墨大理岩与金矿化关系最为密切。朱阳关-夏馆断裂及岩浆活动都对成矿起不同程度的作用。
关键词 朱阳关-夏馆断裂 雁岭沟岩组 金矿 成矿潜力
下载PDF
破伤风抗毒素效价絮状单位测定方法(体外法)的验证及其与体内法的比较
14
作者 畅丽芳 李霄培 +4 位作者 于文影 刘慧 夏强 陈维金 雷连成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6期651-655,共5页
目的对破伤风抗毒素絮状单位测定法(体外法)进行方法验证,并与小鼠中和试验法(体内法)进行比较。方法对用于破伤风抗毒素效价检测的絮状单位测定法进行准确度、精密度、专属性及耐用性验证。采用絮状单位测定法及小鼠中和试验法分别检... 目的对破伤风抗毒素絮状单位测定法(体外法)进行方法验证,并与小鼠中和试验法(体内法)进行比较。方法对用于破伤风抗毒素效价检测的絮状单位测定法进行准确度、精密度、专属性及耐用性验证。采用絮状单位测定法及小鼠中和试验法分别检测破伤风抗毒素原料血浆、原液及成品,并分析两种方法的相关性。结果对破伤风抗毒素国家标准品6次絮状测定回收率均为100%;重复性验证的变异系数(CV)均<2%;对破伤风抗毒素效价检测具有良好的专属性,供试品中防腐剂对其检测无干扰;不同温度下检测结果的CV值<2%。两种方法对原料血浆、原液及成品测定结果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25、0.937及0.955,P均<0.001,呈正相关,且相关性显著。结论破伤风抗毒素絮状单位测定法(体外法)操作简便,具有良好的准确性、精密性、专属性及耐用性,且与体内法具有显著相关性,可作为企业内控的一种辅助快速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伤风抗毒素 絮状单位测定法 效价
原文传递
函数方程在非阿基米德空间中的稳定性
15
作者 杨秀忠 常立芳 +2 位作者 张卫娟 王晓琳 刘国芬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209-217,共9页
利用直接的方法讨论了混合三四次方程和2^p齐性方程在非阿基米德空间中的Ulam稳定性,并证明了其稳定性定理.
关键词 混合三四次方程 2^p齐性方程 非阿基米德空间 稳定性
原文传递
猪圆环病毒2型Cap蛋白杆状病毒载体表达及免疫保护性分析
16
作者 张国军 任洪林 +6 位作者 杨延梅 畅丽芳 吴金 王殿永 高玉龙 柳增善 张媛媛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2-118,共7页
为了获得低成本高产量的抗原表达,开发新型、有效防控猪圆环病毒的亚单位疫苗,根据猪圆环病毒2型(PCV2)Cap蛋白序列,通过软件设计优化了密码子并合成cap基因,利用多角体病毒作为载体,构建了表达PCV2 Cap蛋白的重组病毒,命名为flashBAC-P... 为了获得低成本高产量的抗原表达,开发新型、有效防控猪圆环病毒的亚单位疫苗,根据猪圆环病毒2型(PCV2)Cap蛋白序列,通过软件设计优化了密码子并合成cap基因,利用多角体病毒作为载体,构建了表达PCV2 Cap蛋白的重组病毒,命名为flashBAC-PCV2-ORF2株。经过鉴定,证明该病毒株表达Cap蛋白的抗原量在150μg/mL以上,毒株纯净,没有细菌、支原体和其他病毒污染。经纯化后,通过猪免疫试验证明,构建的flashBAC-PCV2-ORF2株具有良好免疫原性,能够对病毒攻击起到很好的免疫保护作用,具有较高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2型 杆状病毒载体 flashBAC-PCV2-ORF2株 Cap蛋白表达 免疫原性
下载PDF
焦化厂对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特征及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7
作者 郭江波 张永波 常丽芳 《煤炭技术》 CAS 2018年第9期230-232,共3页
焦化产业属于高污染的产业,其生产过程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了严重污染。首先介绍了焦化厂各个生产车间污染物的产生,然后对目前关于焦化厂在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特征的研究进行了概括性的总结,最后对适用于焦化厂场地修复的技术进行归纳与... 焦化产业属于高污染的产业,其生产过程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了严重污染。首先介绍了焦化厂各个生产车间污染物的产生,然后对目前关于焦化厂在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特征的研究进行了概括性的总结,最后对适用于焦化厂场地修复的技术进行归纳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厂污染 场地修复 多环芳烃 重金属离子
下载PDF
粤北地区钼多金属矿床时空分布规律及成矿机制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钟春艳 董卫钢 +3 位作者 赵光耀 陈鑫 李文超 常丽芳 《中国钼业》 2019年第2期16-20,共5页
粤北地区是指广东北部韶关市和清远市所辖大部分区域,构造位置处于郴州—怀集断裂东侧,恩平—新丰断裂西侧,佛岗—丰良断裂北侧。粤北地区已发现钼及钼多金属矿床(点)几十处,构造岩浆活动控制着矿床(点)的形成和分布,区域性深大断裂控... 粤北地区是指广东北部韶关市和清远市所辖大部分区域,构造位置处于郴州—怀集断裂东侧,恩平—新丰断裂西侧,佛岗—丰良断裂北侧。粤北地区已发现钼及钼多金属矿床(点)几十处,构造岩浆活动控制着矿床(点)的形成和分布,区域性深大断裂控制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控制矿床(点)的形成,成矿时代以燕山早期为主,矿床成因类型主要有斑岩型、热液脉型、矽卡岩型3种。区内成矿条件较好,找矿潜力巨大,在已知矿区开展深部及外围勘查基础上,要注重在清远大镇和韶关大宝山等地段部署以斑岩和东岗岭组为标志的铜、金、钨、钼、锡矿床的探索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规律 成矿机制 钼多金属矿床 粤北地区
下载PDF
长号演奏技巧对音乐作品有效服务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常黎芳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8期45-48,共4页
长号作为西方铜管乐器的一种,以其卓越的音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研究。众多音乐作品因为有它的参与而知名,曲作者更是因为其独特的演奏特点和不可替代的音色突出其在音乐作品中的地位,进而对演奏者的演奏技巧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 长号作为西方铜管乐器的一种,以其卓越的音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研究。众多音乐作品因为有它的参与而知名,曲作者更是因为其独特的演奏特点和不可替代的音色突出其在音乐作品中的地位,进而对演奏者的演奏技巧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与期望。鉴于此,本文结合典型作品中的典型乐句片段,探索长号在演奏中的呼吸控制技巧、口腔与口型配合技巧、有效吐音技巧、共鸣技巧及演奏与情感有效融合技巧等有效服务音乐作品的演奏技巧,并予以分析,总结出行其有效的演奏技巧的内容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号 音乐作品 演奏技巧 有效服务
下载PDF
氨基酸酯苝酰亚胺衍生物的合成及电子迁移性能
20
作者 张艳霞 常丽芳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3期91-97,共7页
本文成功设计合成了两种含有氨基酸酯侧链的苝酰亚胺衍生物(PDIC和PDIO),利用1HNMR、13CNMR和HRMS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两种化合物PDIC和PDIO表现出蓝移的吸收光谱、较高的最低未占轨道能级(-3.6eV左右)和优良的热稳定性.通过空间电... 本文成功设计合成了两种含有氨基酸酯侧链的苝酰亚胺衍生物(PDIC和PDIO),利用1HNMR、13CNMR和HRMS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两种化合物PDIC和PDIO表现出蓝移的吸收光谱、较高的最低未占轨道能级(-3.6eV左右)和优良的热稳定性.通过空间电荷限制电流的手段,测试了两种化合物的电子迁移性能,由于氧醚侧链结构强化了固态薄膜的有序性,含有氨基酸醚酯的PDIO表现出更优的电子迁移率,能够达到1.94×10^-3cm^2·V^-1·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苝酰亚胺 氨基酸酯 电子迁移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