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7-2022年济南市中暑流行特征及与热浪的潜在关联
1
作者 常会云 单冰 +2 位作者 彭秀苗 李湉湉 崔亮亮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4-389,共6页
[背景]近年来中国夏季区域性高温天气频繁出现,中暑是高温所导致的代表性气象病。分析中暑流行特征及热浪暴露对其影响,对做好中暑的监测、预警和防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目的]了解济南市中暑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热浪暴露对中暑的... [背景]近年来中国夏季区域性高温天气频繁出现,中暑是高温所导致的代表性气象病。分析中暑流行特征及热浪暴露对其影响,对做好中暑的监测、预警和防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目的]了解济南市中暑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热浪暴露对中暑的影响。收集2017-2022年济南市中暑病例的个案信息以及同期逐日的气象因素数据,描述济南市中暑病例的发生时间、人群和地区分布特征,采用时间分层的病例交叉设计并结合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12种热浪定义(不同强度和持续时间组合)下热浪暴露对中暑的影响。其中,热浪强度分别使用研究期间日均温度的第90百分位数(P_(90))和P_(95)、P_(97.5)、P_(99)表示,持续时间包括≥2 d、≥3 d、≥4 d,记为Pi(k),i为温度阈值,k为持续时间,如P90(2)即表示连续至少2 d的日均温度大于等于研究期间日均温度的第90百分位数对应的温度值。以lag01表示滞后1 d的累积滞后效应,以此类推。[结果]2017-2022年济南市共报告中暑病例1394例,轻症患者581例,重症患者813例;累积报告死亡85例,累积病死率为6.10%。流行特征分析结果显示:研究期间报告的中暑病例集中分布于6-8月,且在7月出现高峰(665例,47.70%);中暑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2.02:1,病例的高发年龄段为50~89岁,且在70~79岁组和50~59岁组出现两次高峰,但最高峰出现在70~79岁;病例高发地区分布于济南市西部的中心城区(天桥区,274例,19.66%;槐荫区,223例,16.00%)和周边农村地区(平阴县,254例,18.22%)。热浪暴露影响效应分析结果显示,热浪暴露对中暑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中暑影响的最大效应估计值分别出现在P_(99)(2)、P_(97.5)(3)和P_(97.5)(4)定义下的lag04、lag03、lag04,OR(95%CI)分别为9.27(4.71~14.24)、8.95(6.17~12.98)和8.22(4.91~13.78)。暴露-反应关系曲线提示,随着日均温度的升高,中暑风险呈上升趋势。[结论]每年7月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热浪 中暑 流行病学特征 病例交叉 济南市
原文传递
济南市2013―2019年大气臭氧暴露对居民超额应急呼叫的风险评估
2
作者 常会云 王丽珩 +2 位作者 黄珂 李明君 崔亮亮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9-485,共7页
目的探讨济南市2013―2019年臭氧(Ozone,O_(3))暴露对居民超额应急呼叫风险的影响。方法收集济南市2013―2019年每日的居民应急呼叫事件信息,以及同期每日的空气污染物(O_(3)、PM_(2.5)、PM_(10)、NO_(2)、SO_(2)、CO)浓度和气象因素(... 目的探讨济南市2013―2019年臭氧(Ozone,O_(3))暴露对居民超额应急呼叫风险的影响。方法收集济南市2013―2019年每日的居民应急呼叫事件信息,以及同期每日的空气污染物(O_(3)、PM_(2.5)、PM_(10)、NO_(2)、SO_(2)、CO)浓度和气象因素(日均温度、日均相对湿度和日均风速)资料,采用病例交叉设计方法确定暴露-反应系数,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健康风险评估;对呼吸、循环和神经系统疾病进行分层分析,同时比较冬春季和夏秋季O_(3)暴露造成的超额应急呼叫风险是否具有差异。结果2013―2019年济南市共发生应急呼叫事件653473件,平均每日应急呼叫总量为250人次。通过总应急呼叫的影响效应分析和超额风险评估发现,O_(3)浓度每升高10μg/m3,居民总应急呼叫的风险增加0.375%(95%CI:0.288%~0.461%),造成的超额应急呼叫总量为7226人次。疾病分层分析发现,研究期间O_(3)暴露仅对增加神经系统疾病应急呼叫的超额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影响效应估计值为0.471%(95%CI:0.250%~0.692%),进而造成的超额应急呼叫量为1371人次。另外,O_(3)暴露造成的超额应急呼叫量有季节差异,表现为夏秋季>冬春季。结论济南市O_(3)暴露增加居民的超额应急呼叫风险,且夏秋季O_(3)暴露造成的超额应急呼叫风险高于冬春季,特别是神经系统疾病受其影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应急呼叫 风险评估
原文传递
干扰素刺激基因IFIT1抑制蓝舌病病毒的复制
3
作者 张国芮 康棣 +7 位作者 王轩莹 田占成 高闪电 关贵全 常惠芸 薛慧文 殷宏 独军政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60-1669,共10页
为了研究干扰素刺激基因1(Interferon-induced protein with tetratricopeptide repeats 1,IFIT1)在蓝舌病病毒1型(Bluetongue virus serotype 1,BTV1)感染复制过程中的作用,首先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到BTV1感染绵羊睾丸细胞后IFIT1基因... 为了研究干扰素刺激基因1(Interferon-induced protein with tetratricopeptide repeats 1,IFIT1)在蓝舌病病毒1型(Bluetongue virus serotype 1,BTV1)感染复制过程中的作用,首先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到BTV1感染绵羊睾丸细胞后IFIT1基因的转录水平明显升高,利用RT-PCR方法扩增获得羊IFIT1基因,测序后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将其克隆到质粒载体pcDNA3.1/(+)上,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OV-IFIT1,将其转染BHK-21细胞,观察到IFIT1基因在细胞内的成功表达,然后利用BTV1感染质粒pcDNA3.1-OV-IFIT1转染的细胞,从病毒的mRNA转录、蛋白表达和病毒滴度的变化评价IFIT1对BTV1复制的影响。结果显示,IFIT1在细胞中的过表达可显著抑制BTV1复制,相反,敲低IFIT1的表达可促进BTV1的复制。本研究首次报道了干扰素刺激基因IFIT1在BTV1感染复制过程中的作用,这将有助于揭示BTV1和宿主细胞IFIT1的相互作用机制,同时也为抗病毒药物研发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FIT1 蓝舌病病毒 病毒复制 抗病毒免疫
原文传递
甘肃、青海和宁夏地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E^(rns)基因的变异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高闪电 王锦明 +6 位作者 田占成 独军政 王建东 常惠芸 关贵全 李有全 殷宏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157-3164,共8页
分析2013—2019年中国西北部分省区不同基因亚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抗原基因E^(rns)的分子特征,了解其遗传演化规律。从甘肃、青海、宁夏规模化牛场送检的疑似牛病毒性腹泻发病牛150份EDTA抗凝血提取总RNA,利用RT-PCR扩增病毒基因组... 分析2013—2019年中国西北部分省区不同基因亚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抗原基因E^(rns)的分子特征,了解其遗传演化规律。从甘肃、青海、宁夏规模化牛场送检的疑似牛病毒性腹泻发病牛150份EDTA抗凝血提取总RNA,利用RT-PCR扩增病毒基因组E^(rns)-E1区,克隆测序后比对,构建系统进化树进行遗传演化关系分析。利用牛肾细胞MDBK对检出的不同基因亚型BVDV进行分离,并鉴定其生物型。RT-PCR扩增结果表明,BVDV总体阳性率为37.33%,其中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BVDV阳性率分别为37.68%、35.71%、40.00%。获得56份E^(rns)-E1 DNA,克隆测序获得33条不同的E^(rns)序列,长度均为681 bp,分析表明流行株分属10个BVDV基因亚型:BVDV-1a(2株)、BVDV-1b(5株)、BVDV-1c(1株)、BVDV-1d(3株)、BVDV-1m(11株)、BVDV-1o(1株)、BVDV-1p(4株)、BVDV-1q(4株)、BVDV-1v(1株)、BVDV-2a(1株)。分离获得BVDV-1a亚型、BVDV-1b亚型、BVDV-1v亚型、BVDV-2a亚型分离株各1株,BVDV-1 d亚型分离株2株,均为非致细胞病变型。各亚型株间E^(rns)基因核苷酸相似性以BVDV-1a~1d经典亚型株(79.8%~85.9%)或1m~1q及1v新亚型株(81.0%~87.3%)较高,以BVDV-1 m和BVDV-1p流行株亚型间相似性最高(87.3%)。各亚型株E^(rns)基因编码蛋白的RNA酶活性位点以及双链RNA作用基序(139KKGK142)保守,但Erns第26位糖基化位点(26 NRSL)在1m~1q、1v亚型株移位(24 NVSR)。首次以E^(rns)核苷酸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1m~1q及1v等亚型BVDV株在进化上关系较为密切。本研究首次选用Erns靶标基因对甘肃、青海、宁夏部分省区牛源BVDV株进行同源性及系统进化分析,发现10个基因亚型流行株,以1m亚型株最为普遍,1m~1q及1v等亚型株亲缘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E^(rns)基因 遗传演化
下载PDF
2015-2018年石家庄市大气PM_(2.5)与儿童神经系统疾病门诊量的时间序列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常会云 赵川 +3 位作者 蔡建宁 陈凤格 张莹 关茗洋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1年第6期506-512,共7页
目的探讨石家庄市大气PM_(2.5)质量浓度与儿童神经系统疾病日门诊量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2018年石家庄市的空气污染物日均质量浓度、日均温度、日均相对湿度以及每日儿童神经系统疾病门诊个案数据并进行统计描述,采用基于Poisson分布... 目的探讨石家庄市大气PM_(2.5)质量浓度与儿童神经系统疾病日门诊量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2018年石家庄市的空气污染物日均质量浓度、日均温度、日均相对湿度以及每日儿童神经系统疾病门诊个案数据并进行统计描述,采用基于Poisson分布的广义相加时间序列模型,定量评估PM_(2.5)质量浓度与儿童神经系统疾病门诊量的关系,并进行性别、年龄和疾病种类分层分析。结果2015—2018年石家庄市PM_(2.5)日均质量浓度的中位数为63.50μg/m^(3),儿童神经系统疾病日门诊量的中位数为74人次。时间序列分析显示:PM_(2.5)质量浓度(lag7 d)每升高10μg/m^(3),儿童神经系统疾病的门诊量(95%CI)增加0.20%(0.02%,0.39%);分层分析发现,PM_(2.5)质量浓度与女性、(0~6)岁、中枢炎性和脑损伤性儿童神经系统疾病门诊量存在关联,超额就诊风险(95%CI)分别为0.30%(0.08%,0.52%)、0.23%(0.04%,0.43%)、0.43%(0.08%,0.79%)、0.44%(0.10%,0.77%)。结论石家庄市PM_(2.5)质量浓度的升高可能增加儿童神经系统疾病的患病风险,且女性、(0~6)岁儿童更敏感,中枢炎性和脑损伤性神经系统疾病可能为PM_(2.5)的敏感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 神经系统疾病 日门诊量 儿童 时间序列分析
下载PDF
非洲猪瘟新型疫苗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6
作者 杨思成 高瞻 +1 位作者 邵军军 常惠芸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0年第12期81-85,共5页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已存在约一个世纪,给世界养猪业带来巨大损失和威胁。为此国内外科学家一直致力于ASF疫苗研究,从早期的灭活疫苗、弱毒活疫苗到目前的新型疫苗,包括基因缺失减毒活疫苗、亚单位疫苗、病毒活载体疫苗、...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已存在约一个世纪,给世界养猪业带来巨大损失和威胁。为此国内外科学家一直致力于ASF疫苗研究,从早期的灭活疫苗、弱毒活疫苗到目前的新型疫苗,包括基因缺失减毒活疫苗、亚单位疫苗、病毒活载体疫苗、DNA疫苗、单周期病毒疫苗等。但直到现在,世界上仍未制造出切实有效并投入生产的ASF疫苗。研究发现:灭活疫苗不具有保护性或仅具有部分保护性;亚单位疫苗具有部分保护性;基因缺失减毒活疫苗被证实具有同源保护性,但其安全问题仍未得到解决;病毒活载体疫苗虽会产生特异性抗体,但仍需要进一步研究;DNA疫苗虽然能够诱导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但不能提供保护。目前,一种新型的单周期病毒疫苗正被研究,也为ASF新型疫苗研制提供了新选择。随着基因工程技术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对ASF病毒基因组研究的不断深入,ASF疫苗有望研制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 病毒基因 常规疫苗 新型疫苗
下载PDF
非洲猪瘟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7
作者 高瞻 张光磊 +1 位作者 邵军军 常惠芸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9年第9期63-68,共6页
非洲猪瘟是猪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致死率可达100%。本文综述了非洲猪瘟病原学和血清学诊断技术研究进展,包括红细胞吸附试验(HAD)、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LAMP)、荧光抗体技术(FA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 非洲猪瘟是猪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致死率可达100%。本文综述了非洲猪瘟病原学和血清学诊断技术研究进展,包括红细胞吸附试验(HAD)、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LAMP)、荧光抗体技术(FA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胶体金快速免疫层析技术(GICA)等,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简要汇总分析,总结认为今后非洲猪瘟诊断的发展趋势在于不同诊断技术的联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 诊断技术 研究进展 联合诊断
下载PDF
非洲猪瘟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苗春 李伟 +2 位作者 杨思成 邵军军 常惠芸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2年第1期82-89,共8页
非洲猪瘟防控目前暂无安全有效疫苗可用,因此快速、可靠的检测方法对其防控至关重要。目前应用的非洲猪瘟诊断技术主要表现在病原、核酸、抗原与抗体四个方面:病原检测主要有红细胞吸附和病毒分离方法,核酸检测目前已开发出实时荧光定量... 非洲猪瘟防控目前暂无安全有效疫苗可用,因此快速、可靠的检测方法对其防控至关重要。目前应用的非洲猪瘟诊断技术主要表现在病原、核酸、抗原与抗体四个方面:病原检测主要有红细胞吸附和病毒分离方法,核酸检测目前已开发出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多重PCR(mPCR)、微滴数字PCR(ddPCR)、巢氏PCR(nested-PCR)、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交叉引物扩增技术(CPA)、原位杂交技术(ISH)以及生物传感器技术等,抗原检测常用荧光抗体试验(FAT)、抗原ELISA、侧向流动免疫色谱分析(LFA)等,而抗体检测主要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胶体金快速免疫层析法(GICA)、免疫印迹法(IBT)等方法。每种诊断技术都有其特点,从而为不同情况下的A SFV诊断提供了多种选择。未来,其他技术如CRISPR等与上述技术的结合应用,以及不同诊断技术的联合应用,将成为非洲猪瘟诊断技术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病原学检测 血清学检测 联合应用
下载PDF
口蹄疫病毒抗体SA-ELISA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9
作者 周广青 刘晓庆 +3 位作者 史喜绢 杨大鹏 袁莉刚 常惠芸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20-2029,共10页
旨在解决如何对现有方法进行优化创新以建立口蹄疫抗体检测新方法的问题,本研究在基于原有液相阻断ELISA的基础上进行方法优化,实现口蹄疫病毒抗体的快速、灵敏检测。本研究通过对抗口蹄疫IgG抗体标记生物素技术与HRP标记链霉亲和素(HRP... 旨在解决如何对现有方法进行优化创新以建立口蹄疫抗体检测新方法的问题,本研究在基于原有液相阻断ELISA的基础上进行方法优化,实现口蹄疫病毒抗体的快速、灵敏检测。本研究通过对抗口蹄疫IgG抗体标记生物素技术与HRP标记链霉亲和素(HRP-SA)相结合建立新的液相阻断ELISA检测方法(SA-LPBE),在猪,牛、羊血清样品中具有较高的符合率。结合实际情况,判定优化后牛、羊血清抗体效价≥128,猪血清效价≥64时,判定为阳性,与商用检测试剂盒结果一致。并且经符合率分析,与原试剂盒具有92.3%的符合率,其批内变异系数<5%,批间变异系数<10%。该方法改变了原有的需要制备兔抗豚鼠抗血清再标记HRP技术路线,根本上提高了酶促反应的效率,保证了方法原有敏感性的同时提高了方法的特异性;利用生物素标记抗体与HRP-SA反应迅速、标记原料稳定、检测背景值等优点实现了将液相阻断ELISA试剂盒操作时间由2 d缩短为3 h,解决了原有方法操作繁琐、用时过长、操作疲劳、不稳定、易出错等问题。建立的SA-LPBE可应用于FMDV抗体检测,为FMD流行和临床检测提供了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液相竞争ELISA ELISA 抗体检测 链霉亲和素
下载PDF
不同储存条件和反复冻融次数对口蹄疫病毒滴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孔洁 李亭玉 +1 位作者 李太元 常惠芸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2019年第4期73-77,98,共6页
为研究不同生物学条件下,口蹄疫病毒感染BHK-21细胞后病毒滴度的影响,试验将收集O、A 2种亚型的口蹄疫病毒液,经过不同次数的反复冻融(0、1、2、3、4、5、6次),设定不同的温度条件(20、-4、-20、-80℃),间隔不同的保存时间(0、7、14、21... 为研究不同生物学条件下,口蹄疫病毒感染BHK-21细胞后病毒滴度的影响,试验将收集O、A 2种亚型的口蹄疫病毒液,经过不同次数的反复冻融(0、1、2、3、4、5、6次),设定不同的温度条件(20、-4、-20、-80℃),间隔不同的保存时间(0、7、14、21、28 d),测定其半数组织细胞感染量(TCID 50),以计算病毒滴度。结果表明:O型、A型口蹄疫病毒的细胞培养液分别反复冻融4次、3次后,其病毒滴度最高;相同存放温度下,随着保存时间的不断延长,病毒滴度表现略微下降的趋势;在一定保存时间内,随着存放温度不断降低,病毒滴度有所改变,其最适存放温度为-20℃和-80℃。因此,适宜的冻融次数、保存温度及存放时间对保存2种亚型的口蹄疫病毒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为病毒的实验室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反复冻融 温度 时间 病毒滴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