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ow plant density affects maize spike differentiation, kernel set, and grain yield formation in Northeast China? 被引量:13
1
作者 ZHANG Ming CHEN Tao +6 位作者 Hojatollah Latifmanesh FENG Xiao-min cao tie-hua QIAN Chun-rong DENG Ai-xing SONG Zhen-wei ZHANG Wei-jia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8期1745-1757,共13页
A two-year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plant density on tassel and ear differentiation, anthesissilking interval(ASI), and grain yield formation of two types of modern maize hybrids(Zhong... A two-year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plant density on tassel and ear differentiation, anthesissilking interval(ASI), and grain yield formation of two types of modern maize hybrids(Zhongdan 909(ZD909) as tolerant hybrid to crowding stress, Jidan 209(JD209) and Neidan 4(ND4) as intolerant hybrids to crowding stress) in Northeast China. Plant densities of 4.50×104(D1), 6.75×104(D2), 9.00×104(D3), 11.25×104(D4), and 13.50×104(D5) plants ha-1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s on initial time of tassel and ear differentiation of maize. Instead, higher plant density delayed the tassel and ear development during floret differentiation and sexual organ formation stage, subsequently resulting in ASI increments at the rate of 1.2–2.9 days on average for ZD909 in 2013–2014, 0.7–4.2 days for JD209 in 2013, and 0.5–3.7 days for ND4 in 2014, respectively, under the treatments of D2, D3, D4, and D5 compared to that under the D1 treatment. Total florets, silking florets, and silking rates of ear showed slightly decrease trends with the plant density increasing, whereas the normal kernels seriously decreased at the rate of 11.0–44.9% on average for ZD909 in 2013–2014, 2.0–32.6% for JD209 in 2013, and 9.7–28.3% for ND4 in 2014 with the plant density increased compared to that under the D1 treatment due to increased florets abortive rates. It was also observed that 100-kernel weight of ZD909 showed less decrease trend compared that of JD209 and ND4 along with the plant densities increase. As a consequence, ZD909 gained its highest grain yield by 13.7 t ha-1on average at the plant density of 9.00×104 plants ha-1, whereas JD209 and ND4 reached their highest grain yields by 11.7 and 10.2 t ha-1at the plant density of 6.75×104 plants ha-1, respectively. Our experiment demonstrated that hybrids with lower ASI, higher kernel number potential per ear, and relative constant 100-kernel weight(e.g., ZD909) could achieve higher yield under dense planting in high latitude area(e.g., Northeast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n dense planting spike differentiation anthesis-silking interval(ASI) kernel set
下载PDF
玉米秸秆全量条带覆盖还田耕种技术模式生产实证 被引量:10
2
作者 蔡红光 刘剑钊 +10 位作者 梁尧 张畅 陈宝玉 展文洁 曹庆军 王洪君 袁静超 于冬 曹铁华 任军 王立春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5-122,共8页
在东北地区推广以玉米秸秆覆盖还田为核心的耕种模式是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本研究以玉米秸秆全量条带覆盖技术为核心,优化集成免耕(补水)播种、苗期斜式深松、养分调控、病虫害一体化防控与机械收获等技术,构建了秸秆全量条... 在东北地区推广以玉米秸秆覆盖还田为核心的耕种模式是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本研究以玉米秸秆全量条带覆盖技术为核心,优化集成免耕(补水)播种、苗期斜式深松、养分调控、病虫害一体化防控与机械收获等技术,构建了秸秆全量条带覆盖耕种技术模式。依托吉林省中部和西部14个新型规模经营主体开展技术模式实证与综合效益评价。与传统耕种模式相比,玉米产量增加0.32%~6.43%,化肥利用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5.1%~29.2%和0.3%~5.2%,净收入增加2600~4000元/hm^(2);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8.5%~10.9%。在东北适宜区域实施玉米秸秆全量条带覆盖耕种技术模式能够实现玉米增产、农民增收与环境友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秸秆条带覆盖 生产效率 土壤肥力 温室气体排放
原文传递
植物氮素利用途径中硝酸盐转运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刘文平 梁烜赫 +3 位作者 张春宵 李淑芳 曹铁华 李晓辉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38-246,共9页
氮素是植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大量元素之一,土壤中的硝酸盐是植物获取氮素的主要来源。植物对硝酸盐的吸收与利用是通过一个精密的信号调控网络来实现的,其中硝酸盐转运蛋白在植物体内硝酸盐的运输和分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 氮素是植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大量元素之一,土壤中的硝酸盐是植物获取氮素的主要来源。植物对硝酸盐的吸收与利用是通过一个精密的信号调控网络来实现的,其中硝酸盐转运蛋白在植物体内硝酸盐的运输和分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氮素利用途径中不同硝酸盐转运基因在硝酸盐的吸收、转运、同化和再利用进行功能鉴定,可以更好地解析硝酸盐在植物体内的吸收机制,从而找到提高植物氮素利用效率的关键环节。因此,综述了植物硝酸盐转运蛋白对土壤中硝酸盐的响应和信号的传递;硝酸盐转运蛋白在植株体内参与硝酸盐的转运、储存和再利用的功能以及硝酸盐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并从对硝酸盐转运基因的单碱基编辑、关键结构域的改造和基因功能鉴定等方面进行展望。综述了有利于揭示硝酸盐转运基因的功能,拓宽植物吸收转运硝酸盐的分子机制认识,为提高植物氮素利用效率、培育氮高效利用农作物品种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氮素 硝酸盐转运蛋白 硝酸盐 产量
下载PDF
81份玉米杂交种萌发期耐冷性的鉴定和评价 被引量:7
4
作者 刘杰 张春宵 +6 位作者 李淑芳 曹铁华 梁烜赫 刘学岩 马永鑫 郑大浩 李晓辉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0-26,31,共8页
通过对吉林省公主岭市10年(2009~2018)4月20日~5月10日期间地下10 cm平均地温进行统计分析,确立玉米萌发期耐冷鉴定的适宜温度为10℃。以81份玉米杂交种为试材,测定10℃低温胁迫下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平均发芽时间以及相对值等6个... 通过对吉林省公主岭市10年(2009~2018)4月20日~5月10日期间地下10 cm平均地温进行统计分析,确立玉米萌发期耐冷鉴定的适宜温度为10℃。以81份玉米杂交种为试材,测定10℃低温胁迫下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平均发芽时间以及相对值等6个性状,运用主成分分析计算耐冷综合D值,基于D值和相对发芽率综合评价玉米杂交种耐冷性。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将6个萌发期低温下的单项指标综合成2个独立的综合指标,基于耐冷性综合评价D值和相对发芽率对81份杂交种进行聚类分析,均划分为耐冷性强、较强、中等、较弱、弱5类,二者吻合度较高,筛选出先玉1225、省原80、禾育35、翔玉998和良玉66等5份耐冷性极强的玉米杂交种,提出基于相对发芽率的单指标粗略鉴评和基于综合耐冷D值的多指标精准鉴评相结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萌发期 耐冷性 鉴定 评价
原文传递
不同花生品种对花生镰孢菌根腐病及叶斑病田间抗性评价
5
作者 李莹 于静 +7 位作者 张霞 宋新颖 许曼琳 郭志青 何康 曹铁华 迟玉成 刘敏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9-76,共8页
为筛选抗花生镰孢菌根腐病兼抗叶斑病的花生品种,采用自然病圃鉴定法,于2021-2023年在山东省花生研究所莱西试验基地对50个国内常见花生品种进行抗花生镰孢菌根腐病和叶斑病的抗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花生品种对花生镰孢菌根腐病和... 为筛选抗花生镰孢菌根腐病兼抗叶斑病的花生品种,采用自然病圃鉴定法,于2021-2023年在山东省花生研究所莱西试验基地对50个国内常见花生品种进行抗花生镰孢菌根腐病和叶斑病的抗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花生品种对花生镰孢菌根腐病和叶斑病的抗性不同,经病情指数、相对抗病指数和分层聚类分析,划分为中抗、感病和高感3类,共获得10个中抗镰孢菌根腐病的花生材料,4个中抗叶斑病的花生材料,其中仅豫航花7号表现既中抗镰孢菌根腐病又中抗花生叶斑病。此外,发现小粒花生比大粒花生的中抗材料占比更高,高感材料却占比更少,表明小粒花生在抗镰孢菌根腐病和叶斑病方面更具优势。该研究为花生抗性品种选育、抗性机制的研究和花生病害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品种筛选 镰孢菌根腐病 叶斑病 抗性评价
下载PDF
镍矿区周边不同距离玉米农田的重金属污染及转移规律 被引量:3
6
作者 赵鑫 史旭曾 +8 位作者 李善龙 李涛 王洪君 王楠 陈宝玉 孙孟琪 魏雯雯 曹铁华 梁烜赫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6-61,共6页
以吉林省镍矿区作为污染中心,调查周边1~5 km不同距离玉米农田中铬、镍、镉、砷和铅共5种重金属的含量及其在玉米体内的蓄积量和分配规律,为合理评价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制定治理措施提供借鉴和参考。结果表明,镍矿区周边不同距离农田中,... 以吉林省镍矿区作为污染中心,调查周边1~5 km不同距离玉米农田中铬、镍、镉、砷和铅共5种重金属的含量及其在玉米体内的蓄积量和分配规律,为合理评价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制定治理措施提供借鉴和参考。结果表明,镍矿区周边不同距离农田中,镍、镉含量超标1.3至8.9倍,砷含量接近标准上限,铬、铅不超标;在漂移性方面,镍和镉较弱,而砷、铬和铅较强。重金属含量高的农田,玉米子粒生物量呈显著下降趋势,降幅可达15.8%~31.7%。玉米对镍、铬和砷的富集量较多,对镉和铅的富集量较少,且倾向于砷、铬富集于子粒,镍、镉、铅富集于营养器官。吉林省镍矿区周边不同距离农田重金属污染和转移规律存在显著差异,玉米适合做镍的修复植物,在砷或铬含量高地区不宜种植食用玉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重金属 镍矿区 不同距离
原文传递
低温冷凉区覆膜玉米子粒灌浆速率和产量特征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胡宇 梁烜赫 +6 位作者 赵鑫 陈宝玉 王洪君 王楠 孙孟琪 具红光 曹铁华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5-100,共6页
在吉林省东部低温冷凉区,通过logistic方程比较覆膜和不覆膜玉米子粒灌浆过程,探讨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子粒灌浆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覆膜可有效提高地温,促进玉米生育进程,提高玉米灌浆速率,延长灌浆持续时间,显著增加玉米百粒... 在吉林省东部低温冷凉区,通过logistic方程比较覆膜和不覆膜玉米子粒灌浆过程,探讨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子粒灌浆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覆膜可有效提高地温,促进玉米生育进程,提高玉米灌浆速率,延长灌浆持续时间,显著增加玉米百粒重和产量。通过覆膜,3个品种两年平均产量最高可达11 571 kg/hm2。平均灌浆速率(Rmean)和灌浆速率达到最大时的玉米生长量(Wmax),与玉米百粒重和产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低温冷凉区 覆膜 LOGISTIC方程 灌浆速率
原文传递
干眼症七例误诊临床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爱秋 王学婧 +4 位作者 郝秀红 齐庆军 李新华 曹春蕊 张铁华 《临床误诊误治》 2020年第5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干眼症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干眼症中7例误诊病例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误诊率8.86%。因眼睛干涩、疼痛、异物感及视物模糊等症状就诊。3例误诊为慢性结膜炎,2例误诊为病毒性角膜炎,1例误... 目的探讨干眼症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干眼症中7例误诊病例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误诊率8.86%。因眼睛干涩、疼痛、异物感及视物模糊等症状就诊。3例误诊为慢性结膜炎,2例误诊为病毒性角膜炎,1例误诊为点状角膜炎,1例误诊为视疲劳。误诊时间7~14 d。7例按误诊疾病治疗效果不佳,后经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试验及角结膜荧光素染色等检查,确诊干眼症,予对症等治疗。随访3个月,病情均得到控制。结论干眼症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为结膜炎和角膜炎等疾病,故临床医生应提高对相关疾病认识、发散诊断思维、综合全面对患者病情进行分析,以降低临床误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综合征 误诊 结膜炎 角膜炎 视疲劳
下载PDF
秸秆覆盖条件下玉米不同生育期间的干旱阈值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赵鑫 陈宝玉 +4 位作者 王楠 孙孟琪 梁烜赫 王洪君 曹铁华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7-102,共6页
2018~2019年在人工遮雨棚内进行不同梯度的干旱胁迫试验,研究秸秆覆盖免耕条件下玉米不同生育时期的干旱阈值。结果表明,以减产5%为临界点,拔节至抽雄期间,覆盖免耕条件下的干旱阈值为0.609,明显高于裸地旋耕条件下的0.551;在抽雄至乳... 2018~2019年在人工遮雨棚内进行不同梯度的干旱胁迫试验,研究秸秆覆盖免耕条件下玉米不同生育时期的干旱阈值。结果表明,以减产5%为临界点,拔节至抽雄期间,覆盖免耕条件下的干旱阈值为0.609,明显高于裸地旋耕条件下的0.551;在抽雄至乳熟期间分别是0.524和0.512,相差不大。干旱阈值出现的时间,拔节至抽雄期间,覆盖比裸地晚6.1 d;在抽雄至乳熟期间,二者差距缩小为3.7 d。结果说明,秸秆覆盖能明显提高玉米的抗旱性,延长必须补水的间隔,拔节期至抽雄期间效果更显著,从而在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减少玉米全生育期的补水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秸秆覆盖 干旱阈值 不同生育期
原文传递
巨桉连栽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魏圣钊 李林 +5 位作者 曹芹 铁烈华 胡峻嶍 骆晓 谭靖星 黄从德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5-43,共9页
为探讨巨桉连栽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数量的影响,采用时空互换法,研究了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和不同连栽代次的巨桉(Eucalyptus grandis)人工林的微生物生物量、数量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巨桉一代林的土壤微生物生物... 为探讨巨桉连栽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数量的影响,采用时空互换法,研究了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和不同连栽代次的巨桉(Eucalyptus grandis)人工林的微生物生物量、数量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巨桉一代林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生物量氮和土壤真菌、细菌数量与马尾松林的差异不显著,放线菌数量则显著增加。随巨桉连栽代次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生物量氮和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均递减。回归分析表明,土壤全磷能独立解释微生物生物量氮、细菌和真菌数量71.7%、86.1%和63.0%的变异,与总孔隙度共同解释微生物生物量碳87.9%的变异,与全氮共同解释放线菌数量89.6%的变异。可见,土壤全磷较大程度解释了微生物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桉 土壤微生物 逐步回归分析 通径分析 时空互换法
下载PDF
25-羟维生素D水平对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弥散功能障碍程度的影响
11
作者 丁劭瑞 曹佳伟 +4 位作者 铁华 马婷婷 吴赓 景丽娟 李锋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8期1063-1068,共6页
目的探讨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对肺间质纤维化(PF)患者弥散功能障碍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81例诊断为PF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成人肺功能诊断规范中国专家共识》将一氧化碳弥散量... 目的探讨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对肺间质纤维化(PF)患者弥散功能障碍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81例诊断为PF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成人肺功能诊断规范中国专家共识》将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pred)≥60%的患者纳入正常+轻度弥散功能障碍组(DN组,64例),DLCO%pred<60%的患者纳入中重度弥散功能障碍组(DD组,17例)。收集并比较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住院时长、住院次数、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淋巴细胞百分比(LYM)、单核细胞百分比(M)、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水平、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水平、血氧分压(PO_(2))、二氧化碳分压(PCO_(2))、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FEV_(1)/FVC、呼气流量峰值(PEF)、25(OH)D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F弥散功能障碍严重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25(OH)D、FVC单独及2项指标联合对PF弥散功能障碍严重的诊断价值。根据25(OH)D与PF弥散功能障碍程度的ROC曲线中的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与维生素D非缺乏组,进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DN组NEUT、住院时长、WBC、D-D水平均低于DD组,PT短于DD组,FEV_(1)、FVC、PEF、M、25(OH)D水平均高于D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YM、RBC、PLT、APTT、TT、PO_(2)、PCO_(2)、住院次数、FEV_(1)/FVC、Hb水平、FI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VC降低、25(OH)D水平降低、住院时长延长是PF患者弥散功能障碍严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25(OH)D与FVC单独诊断PF弥散功能障碍严重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3、0.828,均低于2项指标联合检测的0.888(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间质纤维化 25-羟维生素D 肺功能 病例对照研究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