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盆地中—下奥陶统岩溶水文地貌结构类型及特征 被引量:14
1
作者 蔡忠贤 张恒 +3 位作者 漆立新 云露 曹自成 沙旭光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3-58,共16页
表生型岩溶储层是塔里木盆地中-下奥陶统油气勘探的重点目标。为了深入认识岩溶储层的分区差异性,基于塔里木盆地大量钻井、取心和地震资料以及柯坪地区野外露头考察资料,对塔里木盆地不同地区中-下奥陶统岩溶古地貌和古水文进行了精细... 表生型岩溶储层是塔里木盆地中-下奥陶统油气勘探的重点目标。为了深入认识岩溶储层的分区差异性,基于塔里木盆地大量钻井、取心和地震资料以及柯坪地区野外露头考察资料,对塔里木盆地不同地区中-下奥陶统岩溶古地貌和古水文进行了精细刻画,并划分了岩溶水文地貌结构类型,揭示了水文地貌结构对岩溶储层发育的控制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塔里木盆地中-下奥陶统岩溶水文地貌结构可划分为地表-地下双重水系型、地表水系型和无地表水系型;②地表-地下双重水系型结构主要发育在石炭系覆盖区,其主要特征是岩溶水形成了丰富的岩溶地貌类型,并建立了完整的地表岩溶流域和综合性岩溶管道网络;③地表水系型结构主要出现在志留系覆盖区,其主要特征是岩溶水对地表岩溶地貌产生了重要改造,虽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地表水系,但尚未产生综合性岩溶排驱系统;④无地表水系型结构主要分布在上奥陶统覆盖区,其主要特征是岩溶水对可溶性地层尚未产生明显的切割改造,地表未形成清晰的水系网络;⑤塔里木盆地3种不同类型的水文地貌结构反映了不同的岩溶演化阶段,控制了不同地区呈巨大差异的中-下奥陶统表生岩溶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地貌结构 岩溶古地貌 岩溶古水文 表生岩溶储层 中-下奥陶统 塔里木盆地
原文传递
基于BP神经网络预测轮古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洞穴充填程度 被引量:7
2
作者 于聪灵 蔡忠贤 +2 位作者 杨海军 朱永峰 王慧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14-621,共8页
为了预测碳酸盐岩油藏洞穴型储集层的充填性,利用神经网络能够实现输入目标与输出目标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基于暗河网络、古地貌、古水系和暗河出入口的精细刻画,对暗河类型进行划分;利用测井、三维地震以及岩心资料描述单井钻遇洞穴的充... 为了预测碳酸盐岩油藏洞穴型储集层的充填性,利用神经网络能够实现输入目标与输出目标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基于暗河网络、古地貌、古水系和暗河出入口的精细刻画,对暗河类型进行划分;利用测井、三维地震以及岩心资料描述单井钻遇洞穴的充填程度,结合单井钻遇洞穴的充填程度与过井暗河的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对轮古油田暗河充填程度进行预测。通过对该地区暗河解剖,认为暗河充填程度的控制因素为暗河级别、暗河类型、洞道样式、与暗河出入口的关系、与厅堂洞的关系和是否垮塌6项,将其作为输入参数,建立暗河充填程度预测模型。预测结果表明,利用BP神经网络对暗河充填程度预测的相对误差在10%左右,可将该方法应用于碳酸盐岩油藏洞穴型储集层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轮古油田 奥陶系 碳酸盐岩油藏 洞穴充填预测 BP神经网络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建设及思考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婋 潘琳 +2 位作者 朱芳冰 蔡忠贤 周红 《大学教育》 2021年第8期125-127,共3页
实践教学是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新工科背景下,应建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和野外实践教学体系。对传统工科专业进行改造升级,可以强化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综合运用科研成果、虚拟仿真等智能化技... 实践教学是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新工科背景下,应建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和野外实践教学体系。对传统工科专业进行改造升级,可以强化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综合运用科研成果、虚拟仿真等智能化技术,设置多学科交叉的实践课程体系并建立多专业融合的实训教学基地,构建实践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平台,探索科学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实现新工科背景下的石油工程专业内涵式发展,进而在实践教学中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实践教学 实训基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克拉通内走滑断裂带中-下奥陶统储集体方解石脉形成及其与油气充注耦合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建章 蔡忠贤 +2 位作者 滕长宇 张恒 陈诚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5-137,共13页
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为克拉通内走滑断裂多期活动控制下形成的碳酸盐岩超深层油气田,不同断裂带及同一走滑断裂带不同分段的油气性质和油气丰度等均存在显著差异。基于岩心和岩石薄片观察以及阴极发光、微区原位微量元素-稀土元素、流... 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为克拉通内走滑断裂多期活动控制下形成的碳酸盐岩超深层油气田,不同断裂带及同一走滑断裂带不同分段的油气性质和油气丰度等均存在显著差异。基于岩心和岩石薄片观察以及阴极发光、微区原位微量元素-稀土元素、流体包裹体的系统分析,对塔里木盆地顺北1号和顺北5号走滑断裂带中-下奥陶统储集体中的裂缝脉体序次、成脉流体来源及其与油气充注耦合关系进行研究,并结合走滑断裂演化过程和油气分布特征,探讨了顺北地区油气差异聚集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顺北1号和顺北5号走滑断裂带中-下奥陶统至少发育4期方解石脉体(Cal-1,Cal-2,Cal-3,Cal-4)。Cal-1成脉流体主要为海源性流体,Cal-2,Cal-3和Cal-4成脉流体来源于同地层成岩流体。Cal-2,Cal-3和Cal-4脉体的形成分别与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海西晚期—印支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构造活动和油气充注相伴生。不同断裂带油气充注过程存在差异,顺北5号断裂带主充注期为海西晚期—印支期,顺北1号断裂带主充注期为海西晚期—印支期及燕山期—喜马拉雅期。走滑断裂构造样式及演化历史控制下的油气差异充注过程是顺北地区油气差异聚集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解石脉 走滑断裂带 油气差异聚集 油气充注 超深层 碳酸盐岩油气田 顺北地区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海西早期大型树枝状岩溶暗河发育条件与地质模式——以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B94井区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汪彦 高济元 +6 位作者 杨德彬 张恒 蔡忠贤 何新明 金燕林 刘遥 王明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58-769,共12页
塔河油田奥陶系发育类型多样的古岩溶缝洞型储集体,其中,海西早期大型岩溶暗河系统是最重要的储集空间之一。基于三维地震和钻井资料,利用地震属性提取技术,重建了B94井区奥陶系古构造、古地貌和古水文条件,描述了该区岩溶暗河的空间展... 塔河油田奥陶系发育类型多样的古岩溶缝洞型储集体,其中,海西早期大型岩溶暗河系统是最重要的储集空间之一。基于三维地震和钻井资料,利用地震属性提取技术,重建了B94井区奥陶系古构造、古地貌和古水文条件,描述了该区岩溶暗河的空间展布特征,揭示了岩溶暗河形成的地质控因,建立了岩溶暗河发育的地质模式。研究表明:塔河油田B94井区奥陶系位于2个次级鼻凸之间的向斜部位;该区处在海西早期岩溶作用区,主要发育中高幅度的岩溶地貌,呈现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地势坡降,地表水系异常发育,呈近对称的树枝状,且从北向南汇流,最终汇入一条岩溶峡谷;该区岩溶暗河平面分布范围广,呈树枝状展布,垂向发育深度相对稳定,主要分布在T56以下120 ms;由于地表水向地下的转化频繁,岩溶暗河内部充填较为严重,暗河中下段充填更加明显;显著的地势坡降、次级背斜之间的向斜构造和NNE,NNW向走滑断裂共同控制了岩溶暗河的发育,形成了向斜汇流型岩溶暗河发育模式。这一认识可直接指引B94井区奥陶系的井位部署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枝状岩溶暗河 中高幅度地貌 次级鼻状构造 古岩溶暗河发育模式 塔河油田B94井区
下载PDF
“锻-退”循环对微合金钢晶粒细化的作用机制
6
作者 费彦民 蔡忠贤 +2 位作者 陈伟 高安阳 斯庭智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256-264,共9页
提出1种新型的“锻–退”循环热加工工艺,且对Ti−Nb−V−B微合金钢进行热处理实验,研究“锻–退”循环对Ti−Nb−V−B微合金钢晶粒尺寸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透射电镜组织观察和热力学计算,探究Ti−Nb−V−B微合金钢“锻–退”循环晶粒细化机理... 提出1种新型的“锻–退”循环热加工工艺,且对Ti−Nb−V−B微合金钢进行热处理实验,研究“锻–退”循环对Ti−Nb−V−B微合金钢晶粒尺寸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透射电镜组织观察和热力学计算,探究Ti−Nb−V−B微合金钢“锻–退”循环晶粒细化机理,并建立微合金钢晶粒细化模型。结果表明:“锻–退”循环热处理可显著细化Ti−Nb−V−B微合金钢的晶粒,“三锻三退”试样的晶粒度由锻前2.5~4.0级细化到9.5~11.5级;“三锻三退”试样的综合力学性能得到显著改善,与“一锻一退”相比,其抗拉强度(R_(m))、屈服强度(R_(el))、断后伸长率(A)、断面收缩率(Z)和夏比冲击功(K_(V))分别提高了10.6%,9.9%,18.8%,30.2%和135.0%;Ti−Nb−V−B微合金钢中NbC,TiC,VC和Cr_(23)C_(6)第二相的析出温度分别为1202,1187,897,672℃,锻前加热和锻造过程中均发生VC和Cr_(23)C_(6)的溶解,锻后退火可促进第二相的析出,“锻–退”循环过程中发生NbC和TiC的析出,锻前奥氏体重结晶、锻造再结晶和锻后退火第二相析出的协同效应是Ti−Nb−V−B微合金钢获得细晶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锻–退”循环 微合金钢 析出相 晶粒细化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广东省潮州市2022年某中学1起札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调查
7
作者 陈晓彬 陈少雄 +3 位作者 李登峰 文金洲 蔡钟贤 谢钒 《中国热带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3-607,共5页
目的了解2022年潮州市某中学1起札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为学校感染性腹泻疫情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借鉴。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该起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开展1∶3的病例对照研究,了解可能的关联因素;采集学生和厨工肛拭子标... 目的了解2022年潮州市某中学1起札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为学校感染性腹泻疫情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借鉴。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该起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开展1∶3的病例对照研究,了解可能的关联因素;采集学生和厨工肛拭子标本、食堂的食品留样和环境涂抹样进行札如病毒、诺如病毒、金黄色葡萄球菌、5种致泻大肠菌群、沙门菌、蜡样芽胞杆菌核酸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随机选取1份SaV阳性的核酸进行VP1衣壳蛋白测序。结果本次疫情共报告札如病例148例,无症状感染者6例。临床表现以呕吐(83.1%)、恶心(38.5%)、头晕(24.3%)为主,未出现发热症状;发病时间集中在3月20日,呈增殖+点源暴露模式;全校83.3%的班级有病例分布,其中311班罹患率最高,达到32.69%;病例对照研究表明18日在校内吃午餐是发病的关联因素(OR=4.17,95%CI:1.58~11.00)。共采集学生肛拭子标本43份、厨工肛拭子标本23份、食品留样7份、食堂环境涂抹样9份,经检测结果20名学生、6名厨工的肛拭子标本札如病毒核酸阳性,其余标本均为阴性。毒株基因测序结果为GI.6基因型;卫生学调查发现部分厨工食品安全操作不规范。结论本起疫情是由GI.6型SaV感染导致的暴发疫情,18日中午的食堂暴露是本次疫情暴发及扩散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 札如病毒 暴发
原文传递
塔中隆起顺西地区良里塔格组沉积相类型及其展布特征 被引量:3
8
作者 何君毅 蔡忠贤 +2 位作者 张恒 曹自成 沙旭光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34,共11页
良里塔格组作为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重要的含油气层引起广泛关注,沉积微相揭示了水动力特征及其沉积环境,高能相带是后期储层发育的重要物质基础,沉积微相的展布在油气勘探中具有重要意义,但顺西地区良里塔格组沉积微相的研究依然薄弱。... 良里塔格组作为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重要的含油气层引起广泛关注,沉积微相揭示了水动力特征及其沉积环境,高能相带是后期储层发育的重要物质基础,沉积微相的展布在油气勘探中具有重要意义,但顺西地区良里塔格组沉积微相的研究依然薄弱。基于大量的岩心、薄片以及钻井、三维地震资料,结合地震属性提取技术以及古地貌恢复技术,总结了研究区发育的主要岩相类型和主要沉积微相类型,建立了良里塔格组沉积相模式,对良里塔格组沉积相展布作出了全面的总结。研究结果表明:(1)顺西地区良里塔格组识别出10种岩相:亮晶砂屑灰岩、亮晶鲕粒灰岩、亮晶鲕粒球粒灰岩、亮晶生屑砂屑灰岩、生物格架灰岩、含生屑藻粘结灰岩、泥质藻粘结灰岩、生屑泥晶灰岩、砂屑泥晶灰岩和泥晶灰岩;(2)顺西地区良里塔格组划分出台内颗粒滩、台内生物丘、灰泥丘、滩间海和台内洼地5种沉积亚相;(3)基于古地貌的恢复和地层厚度的研究,证实顺西地区良里塔格组属于碳酸盐岩缓坡沉积类型,并将其缓坡类型划分为内缓坡-中缓坡-外缓坡的沉积相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里塔格组 岩相 沉积微相 沉积相 塔中隆起顺西地区
下载PDF
广东省潮州市登革热防控试点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陈少雄 蔡钟贤 +3 位作者 李登峰 谢璧珠 张俊豪 杨少逵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8年第4期370-373,共4页
目的通过开展综合干预措施,评估已开展措施对登革热防控工作的可行性和效果评估,摸索出一套适合潮州市实际情况的综合防控策略。方法在示范区建立登革热防控工作领导机制,明确职责、落实措施,形成多维度的宣传动员模式,建立和管理区域... 目的通过开展综合干预措施,评估已开展措施对登革热防控工作的可行性和效果评估,摸索出一套适合潮州市实际情况的综合防控策略。方法在示范区建立登革热防控工作领导机制,明确职责、落实措施,形成多维度的宣传动员模式,建立和管理区域性消杀队伍,依据抗药性监测结果开展消杀。对2016年创建的示范区西新街道以及对照区的布雷图指数、幼虫或卵密度(诱蚊诱卵器)、成蚊密度(灯诱)、登革热发病数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创建示范区前,2015年示范区和对照区布雷图监测结果均长期高于5,且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创建示范区后,2016年示范区内的布雷图指数、诱蚊诱卵器指数能控制在5(符合防控要求)以下,低于同期的对照区,且和对照区布雷图指数、诱蚊诱卵器指数监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6年示范区诱蚊灯指数总体趋势下降,高峰出现在9月上旬,此后逐渐下降为0。示范区的病例从2015年468例下降到2016年登革热病例零报告。结论登革热防控示范区以政府主导,群防群控,全民动员起来,平时注重干预,达到了有效防控登革热的目的。但仍需进一步完善登革热防控长效机制并在全市推广,动员社会一切力量开展孳生地清除活动,防蚊灭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示范区 效果评估
原文传递
潮州市2所小学学生流感疫苗接种状况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洁冰 蔡钟贤 +2 位作者 王小英 李登峰 陈少雄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23年第4期24-26,共3页
目的 了解潮州市小学生流感疫苗接种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提高疫苗接种率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自制问卷,于2022年10月在潮州市2所市直公立小学学生家长中进行学生流感疫苗接种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结果 参与调查家长共3 470人,其中62.7%(2 ... 目的 了解潮州市小学生流感疫苗接种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提高疫苗接种率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自制问卷,于2022年10月在潮州市2所市直公立小学学生家长中进行学生流感疫苗接种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结果 参与调查家长共3 470人,其中62.7%(2 175人)的学生接种过流感疫苗,2021年以来学生流感疫苗接种率为26.1%(906/3 47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长为医务人员、公务员的学生接种率低于其他职业者;家长文化程度低于大专者接种率均较高(OR值均>1.5);家长认为“疫苗可降低流感感染风险”(OR=1.90)“家长有流感疫苗接种史”(OR=13.76)的学生流感疫苗接种率更高。结论 潮州市小学生近两年流感疫苗接种率较低,提高家长对流感疫苗的认知水平,对学生的接种率有较大促进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疫苗 学生 接种现状 校园流感 学校卫生
原文传递
轮古西奥陶系古潜山油藏油水界面的分布规律和控制机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蔡忠贤 于聪灵 +2 位作者 杨海军 张海祖 袁玉春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0-136,共7页
碳酸盐岩古潜山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强烈,油、水分布特征十分复杂.以现代岩溶理论为指导,通过对轮古西奥陶系古潜山岩溶地表古水系的详细分级刻画,采用趋势面分析方法对古潜山岩溶残丘次级进行了划分,结合单井油水界面判识结果,对残丘级次... 碳酸盐岩古潜山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强烈,油、水分布特征十分复杂.以现代岩溶理论为指导,通过对轮古西奥陶系古潜山岩溶地表古水系的详细分级刻画,采用趋势面分析方法对古潜山岩溶残丘次级进行了划分,结合单井油水界面判识结果,对残丘级次的控油规律进行了综合分析,并运用油气差异聚集原理阐述了其控制机理.研究结果揭示了古潜山油藏部分油井油水界面分布受控于不同次级的残丘,从运移近源低部位向高部位油水界面呈抬升趋势,由一级残丘控制向二级残丘控制变化.这一分布规律本质上是油气差异聚集过程中不断抬升的岩溶沟谷决定的溢出点和相对独立的缝洞单元联合控制的.这一认识可为油藏开发方案的制定和调整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轮古西 奥陶系 古潜山油藏 岩溶残丘 油水界面 差异聚集
下载PDF
柯坪地区中下寒武统走滑断裂带方解石脉期次、古流体演化与油气充注历史
12
作者 刘建章 陈诚 +2 位作者 蔡忠贤 李杰 吴正洲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189-2203,共15页
新疆柯坪地区野外露头中下寒武统走滑断裂带充填多期方解石脉和固体沥青,是揭示流体活动和油气成藏过程的重要媒介.在野外露头断裂带中方解石脉、沥青充填特征观察的基础上,利用岩石薄片、阴极发光、微区原位稀土元素、碳氧同位素及流... 新疆柯坪地区野外露头中下寒武统走滑断裂带充填多期方解石脉和固体沥青,是揭示流体活动和油气成藏过程的重要媒介.在野外露头断裂带中方解石脉、沥青充填特征观察的基础上,利用岩石薄片、阴极发光、微区原位稀土元素、碳氧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等测试技术,厘定方解石脉形成期次、成脉流体性质及来源,揭示成脉古流体演化及其与油气充注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柯坪地区中下寒武统走滑断裂中发育4~5期方解石脉(C1、C2、C3、C4、C5);C1成脉流体为地层水,部分混合了上覆阿瓦塔格组地层卤水;C2、C3成脉流体主要为地层水与含烃热液流体的混合,但C3成脉温度稍低;C4成脉流体也主要为地层水,存在大气淡水的混合;C5成脉流体为地层水、含烃流体和大气淡水的混合.5期方解石脉分别形成于加里东中晚期、海西中晚期、印支-燕山中期、燕山晚期和喜马拉雅期,3期油气充注于海西中晚期、印支-燕山中期和喜马拉雅期.海西中晚期、印支-燕山中期可能是柯坪地区中下寒武统原生油气藏的主要形成时期,喜马拉雅期是原生油气藏破坏、调整和再聚集期.喜马拉雅期定型、与走滑断裂相关圈闭也具有优越成藏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充注 古流体演化 方解石脉 走滑断裂带 柯坪地区 石油地质.
原文传递
22MnB5NbV热成形钢氢损伤与氢聚集的可视化研究
13
作者 蔡忠贤 高安阳 +1 位作者 沈慧 斯庭智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44-51,共8页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背散射技术(EBSD)等手段及电化学充氢与氢微印等实验,表征分析22MnB5NbV热成形钢的组织结构、氢损伤形核临界条件、氢损伤与氢聚集可视化;建立氢损伤演变模型预测氢致裂纹演变方式,并通过充氢实验进一步...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背散射技术(EBSD)等手段及电化学充氢与氢微印等实验,表征分析22MnB5NbV热成形钢的组织结构、氢损伤形核临界条件、氢损伤与氢聚集可视化;建立氢损伤演变模型预测氢致裂纹演变方式,并通过充氢实验进一步观察氢致裂纹的形核与扩展,验证模型预测结果。结果表明:22MnB5NbV钢组织基本由马氏体组成,组织较细小,平均晶粒尺寸约7.81μm,小角度晶界占比高达35.34%;充氢4 h时,22MnB5NbV钢诱发氢鼓泡形核的临界电流密度为30 mA/cm^(2);氢原子首先在氢鼓泡内部大量聚集,随充氢时间的增加,氢原子复合为氢分子后在氢压的驱动下逐渐向外部扩散,充氢10 h后,氢原子聚集趋势消失,呈弥散状分布在氢鼓泡四周。长时间电化学充氢会使氢鼓泡的聚集状态呈方向性,在材料内部形成多个线性排列的氢鼓泡,最终连接为不连续氢致裂纹;高浓度氢原子在氢鼓泡内壁偏聚后使其周围基体发生局部软化,在氢压的作用下氢鼓泡易向一端或两端扩展,形成氢致裂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成形钢 氢微印技术 氢鼓泡 氢致裂纹
下载PDF
基于PVTX模型对库车坳陷古压力恢复与压力演化分析
14
作者 吴楠 蔡忠贤 王健 《新疆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08-511,共4页
据超压盆地古压力恢复和重建研究油气富集规律,对库车坳陷不同区带9口井共20个流体包裹体样品均一温度、冰点温度、激光拉曼光谱等进行系统测试。由于5 Ma以来的快速烃类充注过程,导致油包裹体捕获较少,以单一气相包裹体及含烃流体包裹... 据超压盆地古压力恢复和重建研究油气富集规律,对库车坳陷不同区带9口井共20个流体包裹体样品均一温度、冰点温度、激光拉曼光谱等进行系统测试。由于5 Ma以来的快速烃类充注过程,导致油包裹体捕获较少,以单一气相包裹体及含烃流体包裹体为主。应用流体包裹体PVTX法对库车坳陷25 Ma关键油气充注期的古压力进行定量化恢复。原油包裹体主要捕获于4~5 Ma,白垩系主力储层为弱超压背景,压力系数为1.23。当储层埋深最大时,含烃流体包裹体恢复的古压力系数明显低于构造抬升期,表明构造抬升期为天然气的主充注期,亦是超压的主要发育期。因此,库车坳陷的超压成因,除早期欠压实作用外,晚期构造挤压作用亦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坳陷 超压演化 古压力恢复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柯坪露头区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沉积微相
15
作者 井康康 蔡忠贤 +3 位作者 张恒 朱智超 陈伟 牛芳年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21年第2期264-269,共6页
为进一步明确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沉积环境,采用野外地质剖面研究和室内薄片分析相结合,参考Flugel的碳酸盐岩缓坡常见微相类型划分方案,识别出10种微相类型:生屑粉晶白云岩、纹层状泥质泥晶白云岩、纹层状微粉晶白云岩、薄... 为进一步明确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沉积环境,采用野外地质剖面研究和室内薄片分析相结合,参考Flugel的碳酸盐岩缓坡常见微相类型划分方案,识别出10种微相类型:生屑粉晶白云岩、纹层状泥质泥晶白云岩、纹层状微粉晶白云岩、薄层粉晶白云岩、凝块微-粉晶白云岩、包壳凝块粉-细晶白云岩、藻砂屑细晶白云岩、泡沫状绵层白云岩,泥晶砂屑白云岩,藻纹层白云岩。据岩石微相组合演化序列和沉积相分析,认为肖尔布拉克组为缓坡沉积环境,碳酸盐岩缓坡划分为后缓坡、浅缓坡和深缓坡3种大相及若干亚相类型,建立沉积相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寒武系 柯坪地区 肖尔布拉克组 微相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岩溶峡谷区海西早期洞穴系统发育模式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源 鲁新便 +2 位作者 蔡忠贤 张恒 刘显凤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64-372,共9页
塔河油田岩溶峡谷区发育大型岩溶洞穴型储集层,勘探效果较好。基于三维地震资料、钻井资料,并结合地震属性提取技术,对地下岩溶洞穴系统、古地貌、古水文系统进行精细刻画,探讨洞穴形成机理,进而总结洞穴发育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峡... 塔河油田岩溶峡谷区发育大型岩溶洞穴型储集层,勘探效果较好。基于三维地震资料、钻井资料,并结合地震属性提取技术,对地下岩溶洞穴系统、古地貌、古水文系统进行精细刻画,探讨洞穴形成机理,进而总结洞穴发育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峡谷上游段地表水垂向侵蚀作用强烈,峡谷失去了排水功能演变为干谷,下游段水动力条件减弱。(2)峡谷区岩溶洞穴类型划分为暗河洞穴、峡谷—断裂双控型洞穴。暗河洞穴主要发育在峡谷上游段,与峡谷呈"映射"关系。峡谷—断裂双控洞穴发育于峡谷两侧,垂向上具有多层性特征。(3)综上探讨峡谷区岩溶洞穴形成机理,认为较充足的水源补给条件以及水流强烈的垂向侵蚀溶蚀作用控制了暗河洞穴发育,多期次排泄基面下降以及断裂系统共同控制峡谷—断裂双控洞穴的发育。结合现代恩施地区洞穴系统特征,提出了峡谷地区洞穴发育模式,为下一步洞穴储集层预测和勘探实践提供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岩溶地貌 古水系 洞穴系统 峡谷 岩溶模式 海西期 塔河油田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河西部奥陶系古岩溶小流域的划分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7
17
作者 吕艳萍 姜应兵 +1 位作者 高济元 蔡忠贤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40-445,共6页
近年来,塔河西部斜坡区中下奥陶统发现了广泛发育的碳酸盐岩缝洞储集体,且不同地区呈现明显的差异性。岩溶水作为主导岩溶含水介质形成与发育的关键要素,其空间分布和分区差异性研究尤为关键。基于三维地震资料,通过地震属性提取技术恢... 近年来,塔河西部斜坡区中下奥陶统发现了广泛发育的碳酸盐岩缝洞储集体,且不同地区呈现明显的差异性。岩溶水作为主导岩溶含水介质形成与发育的关键要素,其空间分布和分区差异性研究尤为关键。基于三维地震资料,通过地震属性提取技术恢复了塔河西部斜坡区中下奥陶统顶部的古水系结构,并依据SL 653-2013《小流域划分及编码规范》进行了岩溶小流域划分,利用水道平均密度和地表河网密度等水文学参数开展了岩溶小流域分区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塔河西部斜坡区可划分出10个亚流域、43个小流域,其中,亚流域Ⅳ和Ⅵ的完整型小流域具有相对有利的水文学条件。岩溶小流域的划分及评价为岩溶储层分区认识和精细开发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古水系 岩溶亚流域 岩溶小流域 缝洞储集体 塔河西部斜坡区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顺北超深层碳酸盐岩输导体系三维地震属性多尺度表征及连通性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志伟 符力耘 +1 位作者 刘军 蔡忠贤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3-94,共12页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7000 m超深层广泛发育碳酸盐岩断控岩溶储层,其复杂的溶洞-裂缝系统为油气提供了良好的运移通道和储集空间.本文分尺度精细刻画断控岩溶输导体系三维内部结构.首先采用断裂增强滤波技术,提高超深层地震数据信噪比.其...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7000 m超深层广泛发育碳酸盐岩断控岩溶储层,其复杂的溶洞-裂缝系统为油气提供了良好的运移通道和储集空间.本文分尺度精细刻画断控岩溶输导体系三维内部结构.首先采用断裂增强滤波技术,提高超深层地震数据信噪比.其次,根据断控岩溶输导结构的地震反射特征,将其划分为大、中、小三种不同尺度结构模式.大尺度结构包括大型走滑断裂、溶洞及伴随的岩溶塌陷,具有规则的断裂强反射和“串珠状”反射的震相特征;中尺度结构主要为走滑断裂附近横向发育的次生断层及伴随的岩溶局部塌陷,具有杂乱强反射震相特征;小尺度结构为弥漫整个输导介质的背景裂缝,具有杂乱弱反射震相特征.单一的地震属性很难全面地描述断控岩溶输导介质,通过属性分析,明确了三类结构模式的敏感地震属性群,利用贝叶斯聚类融合技术,分别对三类结构模式的敏感地震属性群进行融合.最后,将三类结构模式的融合地震属性分别采样到三维输导介质网格中进行量化分析,最终建立缝洞连通体结构模型,为后续的岩性物性预测和流体识别提供三维输导体系连通体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断控岩溶输导介质 地震属性 反射震相分析 贝叶斯聚类 连通性分析
下载PDF
碳酸盐岩地层裂缝层控性发育特征研究——以柯坪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为例
19
作者 陈兰朴 张恒 蔡忠贤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5-95,共11页
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地层是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层系,而裂缝系统是影响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的重要因素,裂缝的空间发育分布不仅影响着储层的岩溶改造,还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油气的运移聚集。近年来,随着在塔里木盆地阿满过渡带的走滑... 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地层是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层系,而裂缝系统是影响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的重要因素,裂缝的空间发育分布不仅影响着储层的岩溶改造,还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油气的运移聚集。近年来,随着在塔里木盆地阿满过渡带的走滑断裂带取得一系列重大油气勘探发现,断裂的控储、控藏作用逐渐得到重视。为研究碳酸盐岩地层中裂缝的空间发育规律及控制因素,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柯坪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野外露头剖面进行了详细解剖。结果表明,裂缝在垂向地层中具有层控性发育的特征,层序边界、岩性界面、岩层界面等沉积界面控制了碳酸盐岩地层裂缝的发育,裂缝的终止端多位于该类界面处或附近;同时,裂缝的发育还受岩层厚度的影响,当岩层厚度较小时,裂缝密度总体上随岩层厚度的增大而增大,而当岩层厚度超过一定值1.0~1.5 m时,裂缝密度趋于恒定。碳酸盐岩地层裂缝的层控性发育对流体在地层中的流动具有重要影响,力学界面处裂缝的大量终止促使裂缝系统内流体的主要流动方向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岩溶作用的发育和分布,力学界面附近是形成区域性岩溶孔洞、洞穴系统的有利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陶系 碳酸盐岩 裂缝 层控 力学界面 岩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