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安徽省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中型兽类及林下鸟类的调查 被引量:11
1
作者 周磊 万雅琼 +7 位作者 洪欣 张恒 钱立富 王陈成 孔政 赵凯 李佳琦 张保卫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38-1342,共5页
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大别山脉南麓的核心地带。2014–2017年,作者采用红外相机技术对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大中型兽类及林下鸟类进行调查。研究共布设了72个相机位点,累计完成16,658个相机工作日,获得独立有效照片2,142张,... 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大别山脉南麓的核心地带。2014–2017年,作者采用红外相机技术对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大中型兽类及林下鸟类进行调查。研究共布设了72个相机位点,累计完成16,658个相机工作日,获得独立有效照片2,142张,共记录野生兽类9种、鸟类15种,隶属8目15科。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即安徽麝(Moschusanhuiensis),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种,分别是勺鸡(Pucrasiamacrolopha)和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reevesii)。相对多度排名前五的兽类分别为小麂(Muntiacusreevesi)、野猪(Susscrofa)、赤腹松鼠(Callosciuruserythraeus)、猪獾(Arctonyxcollaris)和岩松鼠(Sciurotamiasdavidianus)。相对多度排名前五的鸟类为白冠长尾雉、勺鸡、松鸦(Garrulus glandarius)、灰背鸫(Turdus hortulorum)、红嘴蓝鹊(Urocissa erythroryncha)。此外红外相机还拍摄到大量人类活动照片,表明当地人类活动较为严重,应加强管理。本研究初步了解了保护区内大中型兽类和林下鸟类群落信息及人类活动的干扰情况,为保护区未来的保护和管理工作提供了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红外相机技术 兽类 鸟类 生物多样性
原文传递
Study of a smart platform based on backstepping control method 被引量:1
2
作者 Li Luyu Cheng baowei +1 位作者 zhang Yu Qin Ha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17年第3期599-608,共10页
A structural model is significant for the verification of structural control algorithms. However, for nonlinear behavior, experiments are mostly destructive tests that are costly, and conducting repetitive structural ... A structural model is significant for the verification of structural control algorithms. However, for nonlinear behavior, experiments are mostly destructive tests that are costly, and conducting repetitive structural experiments is difficult. Therefore, a repetitive structural vibration model is important for structural vibration control. In this study, a smart platform to realize different structural behaviors i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backstepping control algorithm. Lyapunov functions are used to derive the control law. Simulations show that the designed model can track the structural responses of different arbitrary linear structures very well. In addition, the proposed platform can track responses of different piecewise linear structures and desired models with various hysteresis very well. Numerical results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tracking controller through the backstepping method for the established platfor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petitive model backstepping controller piecewise linear HYSTERESIS
下载PDF
车电极用W-Cu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特性表征
3
作者 吴宝伟 张晓旭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137-139,共3页
为了提高车电极的导电性,探索一种共沉淀-氢气还原法制备的车电极用W-Cu复合材料,并利用XRD、TEM等检测手段,对制备新型W包覆Cu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进行了特性表征。结果表明:W-Cu复合粉体外形为球状颗粒,平均粒径约为2.5μm,主要由Cu WO... 为了提高车电极的导电性,探索一种共沉淀-氢气还原法制备的车电极用W-Cu复合材料,并利用XRD、TEM等检测手段,对制备新型W包覆Cu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进行了特性表征。结果表明:W-Cu复合粉体外形为球状颗粒,平均粒径约为2.5μm,主要由Cu WO_4H_2O与Cu_2WO_4(OH)_2组成,共沉淀产物并未完全晶化;沉淀物粉体形态表现为椭圆形的团聚状态,粒径均匀,为8~15 nm,同时分散性较好。在750℃下经氢还原处理后,材料颗粒基本都以规则椭圆形存在,其粒径尺寸处于20~60 nm之间。WO3被还原为W原子并在Cu晶体表面形核,使Cu被全面包裹,形成各自单独的包覆球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U复合材料 共沉淀-氢气还原法 特性表征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与铜协同作用对5~16周龄五龙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营养物质利用率及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泽楠 王宝维 +4 位作者 葛文华 张名爱 岳斌 郑惠文 张洋洋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830-2838,共9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枯草芽孢杆菌与铜协同作用对5-16周龄五龙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营养物质利用率及肉品质的影响,旨在探索一种低饲粮铜添加水平的方法。试验选用5周龄五龙鹅3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公母各占1/2)... 本试验旨在研究枯草芽孢杆菌与铜协同作用对5-16周龄五龙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营养物质利用率及肉品质的影响,旨在探索一种低饲粮铜添加水平的方法。试验选用5周龄五龙鹅3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公母各占1/2)。Ⅰ组为对照组(铜添加水平为16 mg/kg,未添加枯草芽孢杆菌);Ⅱ-Ⅵ组为枯草芽孢杆菌添加组(枯草芽孢杆菌添加水平为250 g/t),铜添加水平分别为0、4、8、12、16 mg/kg。试验期12周。结果表明:1)枯草芽孢杆菌添加组中铜添加水平为8 mg/kg时平均日增重与料重比最佳。2)Ⅳ组、Ⅴ组、Ⅵ组屠宰率、半净膛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组(P〈0.05或P〈0.01)。3)Ⅳ组的粗蛋白质利用率显著高于Ⅰ组(P〈0.05),Ⅳ组、Ⅴ组、Ⅵ组粗纤维利用率、酸性洗涤纤维利用率、铜表观消化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组(P〈0.05或P〈0.01)。4)Ⅳ组的沉积氮和氮利用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组(P〈0.05或P〈0.01),粪氮显著低于Ⅰ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可以提高铜利用率,从而降低饲粮中铜添加水平,提高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营养物质利用率;建议5-16周龄肉鹅在饲粮中添加250 g/t枯草芽孢杆菌条件下,铜适宜添加水平为8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肉品质 营养物质 利用率
下载PDF
PFGE分型技术在食物中毒溯源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陈磊 黄淑华 +5 位作者 刁保卫 刘杰 张春艳 阎学燕 许娇 巩飚 《医学动物防制》 2017年第6期659-660,共2页
目的对开封市某地区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的病原体进行分离鉴定及同源性分析,研究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技术在食物中毒溯源中的应用。方法参照GB 4789.4-2010的方法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采用PFGE分型方法对食物中毒检出菌及实验室收集... 目的对开封市某地区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的病原体进行分离鉴定及同源性分析,研究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技术在食物中毒溯源中的应用。方法参照GB 4789.4-2010的方法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采用PFGE分型方法对食物中毒检出菌及实验室收集的其他血清型沙门氏菌进行分子分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抗生素耐药性研究。结果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病原学检测证实,开封市某地区的食物中毒事件是一起由肠炎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共分离到3株肠炎沙门氏菌。分离自该事件病人肛拭子的肠炎沙门氏菌与在开封市某地区鸡肉中分离的肠炎沙门氏菌相似系数为100%。此食物中毒株对所检测药物敏感性较好,只对个别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结论此次食物中毒病原菌为开封市某地区鸡肉中检出率较高的肠炎沙门氏菌。PFGE分型技术在细菌性食物中毒中可以进行溯源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中毒 肠炎沙门氏菌 血清学鉴定 耐药性 脉冲场凝胶电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