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顺序提取分离-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富硒土壤中5种形态硒的含量 被引量:12
1
作者 唐沫岚 鲍征宇 +3 位作者 范博伦 马真真 马明 刘嫚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08-412,共5页
用改进的顺序提取分离了富硒土壤样品中5种化学形态的硒(即水溶态、可交换态、有机结合态、酸溶态和残渣态),然后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G-AFS)测定它们的含量。取土壤样品0.500g,先后用水20 mL,用0.1 mol·L^(-1)K_2HPO_4-K... 用改进的顺序提取分离了富硒土壤样品中5种化学形态的硒(即水溶态、可交换态、有机结合态、酸溶态和残渣态),然后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G-AFS)测定它们的含量。取土壤样品0.500g,先后用水20 mL,用0.1 mol·L^(-1)K_2HPO_4-KH_2PO_4缓冲溶液(pH 7.0)10mL,用0.1mol·L^(-1) NaOH溶液20mL和用3mol·L^(-1) HCl溶液10mL振荡提取。每次提取后,将混合物离心分离。所得的上清液中分别含有上述前4种形态的硒,保留这4份上清液供HG-AFS分析;离心分离后的残渣用于下一步的提取。第4次提取并离心后所得残渣经烘干后移入PTFE罐中,加入HNO_31mL和HF及HClO_4各0.5mL,在密闭加压条件下进行消解。消解完成时,冷却并取出PTFE罐,将其中溶液蒸干,用6mol·L^(-1) HCl溶液1mL溶解残渣并使其中Se(Ⅵ)还原为Se(Ⅳ),将溶液定容至10.0mL,用HG-AFS测定其中的硒量。前3次提取所得上清液,在分别进行HG-AFS测定前均须将溶液转化为总体积10mL、盐酸浓度0.6mol·L^(-1)的试液。按上述5份溶液中所测得的硒量即得样品中5种形态的硒含量。方法的检出限(3s/k)为0.21μg·L^(-1),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均小于11%,加标回收率为91.7%~1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序提取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富硒土壤 硒形态
下载PDF
滩涂区不同围垦年限土壤总盐及盐基离子含量变化规律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明 高超 +6 位作者 尹爱经 鲍征宇 陈国光 梁晓红 雍太健 朱意萍 周墨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8-126,共9页
为了研究江苏沿海百年尺度滩涂围垦区土壤含盐量、Cl-、SO42-、HCO3-、Na+、K+、Ca2+、Mg2+等盐基离子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采用了数量统计、相关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对大丰典型滩涂5个不同时段围垦区表层土壤含盐量、Cl-、SO42-、HCO3-... 为了研究江苏沿海百年尺度滩涂围垦区土壤含盐量、Cl-、SO42-、HCO3-、Na+、K+、Ca2+、Mg2+等盐基离子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采用了数量统计、相关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对大丰典型滩涂5个不同时段围垦区表层土壤含盐量、Cl-、SO42-、HCO3-、Na+、K+、Ca2+、Mg2+等盐基离子的含量变化、相关关系、盐渍化特征及土壤理化性质对脱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围垦年限增加土壤含盐量及盐基离子含量逐渐降低,围垦到60 a左右土壤含量平均值低于1g/kg,基本完成脱盐过程,并且盐渍化类型以氯化物型为主转变成以硫酸盐型为主;随着脱盐过程进行,盐基离子之间相关关系和组合特征发生了明显变化,从初期以Cl-、Na+作为主控因子,到围垦后期以SO42-、Ca2+为主控因子;土壤有机质和粉砂粒的增加加速了土壤脱盐进程;盐基离子变化是围垦过程中土壤酸碱度变化驱动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盐分 土地利用 滩涂 盐基离子 围垦 大丰
下载PDF
赣南地区水稻-根系土系统中硒含量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付中彪 何宁洁 +3 位作者 鲍征宇 田欢 马明 陈国光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20-229,共10页
硒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之一,而水稻作为我国第一大主粮,其硒含量的高低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因此研究水稻-根系土体系中硒含量的影响因素,可为富硒地区水稻种植及开发富硒农业提供科学理论依据。以赣南为研究区,采集138组水稻籽实及配套... 硒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之一,而水稻作为我国第一大主粮,其硒含量的高低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因此研究水稻-根系土体系中硒含量的影响因素,可为富硒地区水稻种植及开发富硒农业提供科学理论依据。以赣南为研究区,采集138组水稻籽实及配套根系土样品进行了测试分析,探究赣南地区土壤理化条件对硒在水稻及其根系土中的实际影响效应,对富硒水稻及土壤进行质量综合评价,并构建富硒水稻地球化学适生模型。结果表明:赣南地区水稻根系土Se平均质量分数为0.29mg/kg,Se水平主要为足硒水平,富硒土壤仅占14.5%;有效硒(Sebio)质量分数平均为46.0μg/kg,占总硒质量分数的16.44%;水稻的Se平均质量分数为0.05mg/kg,无重金属元素超标的安全富硒水稻率达到45%,富硒水稻对Cd,Zn,Cu的生物富集能力较强。相关分析表明,根系土中Se质量分数与TFe2O3,MnO,MgO,有机碳(Corg)质量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主要重金属元素存在一定程度的伴生关系。水稻Se质量分数与根系土Se,Sebio,SiO2质量分数和pH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Al2O3,有机碳(Corg)质量分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单项污染指数表明研究区根系土中重金属元素基本属于清洁和尚清洁水平,Cd,Pb,As,Hg,Cu存在一些样品超标,其中Cd超标率最高;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表征77.0%的样品属于安全等级;富硒土壤综合评估显示研究区主要为良级富硒土壤,优级富硒土壤仅占8.7%。通过最佳子集回归分析最终选取了根系土总Se、有机质、pH值为自变量构建富硒水稻地球化学适生模型,拟合的模型可以解释水稻中Se30.6%的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根系土 理化性质 影响因素 模型
下载PDF
八角茴香的生物学活性及其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包正宇 李耀文 +3 位作者 李言 钱海锋 张晖 王立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23-329,共7页
八角茴香作为我国特色药食同源资源,具有多种活性成分,其药理作用广泛,有抑菌、杀虫、抗炎镇痛、抗氧化、抗病毒、抗焦虑、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在多领域具有开发应用价值。目前,对其开发利用主要集中于枝叶和果实,且多为粗加工产品,... 八角茴香作为我国特色药食同源资源,具有多种活性成分,其药理作用广泛,有抑菌、杀虫、抗炎镇痛、抗氧化、抗病毒、抗焦虑、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在多领域具有开发应用价值。目前,对其开发利用主要集中于枝叶和果实,且多为粗加工产品,精深加工技术不足和新产品开发缺乏造成八角茴香资源综合利用度低的现状。深入研究其生物学活性作用机理,丰富八角茴香产品类型,对八角茴香产业多元化发展具有指导意义。该文介绍了八角茴香的主要生物学活性及其机理,阐述其在食品和动物饲料领域的开发应用现状,列出以八角茴香为原料制成的新产品,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研究建议,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茴香 生物学活性 机理 应用 新产品
下载PDF
不同覆盖时期和方式对旱地马铃薯土壤水热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杨成存 黄金文 +6 位作者 韩凡香 包正育 柴守玺 程宏波 马建涛 黄彩霞 常磊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3-263,共11页
于2018-2019年连续两年定位试验,设置秸秆带状秋覆盖(FSM)、黑膜大垄秋覆盖(FPM)、秸秆带状春覆盖(SSM)、黑膜大垄春覆盖(SPM)和不覆盖露地平作(CK)5个处理,研究不同覆盖时期和覆盖方式对旱地马铃薯土壤水热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 于2018-2019年连续两年定位试验,设置秸秆带状秋覆盖(FSM)、黑膜大垄秋覆盖(FPM)、秸秆带状春覆盖(SSM)、黑膜大垄春覆盖(SPM)和不覆盖露地平作(CK)5个处理,研究不同覆盖时期和覆盖方式对旱地马铃薯土壤水热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带状覆盖和黑膜大垄覆盖能显著提高马铃薯全生育期0~200 cm土层平均贮水量,秋覆盖大于春覆盖,与CK相比,秸秆带状覆盖和地膜覆盖分别平均提高马铃薯全生育期0~200 cm土层平均贮水量5.8%、8.6%;秸秆带状覆盖具有普遍的降温效应,而地膜覆盖存在普遍的增温效应,FSM和SSM处理0~25 cm土层平均温度分别较CK降低0.8℃和0.5℃,FPM和SPM处理分别增加0.5℃和0.6℃,秋覆盖降温幅度大于春覆盖,秋覆盖增温幅度小于春覆盖;秸秆带状覆盖和地膜覆盖均能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4.8%~7.6%、水分利用效率13.5%~22.6%,增产效应秋覆盖优于春覆盖。此外,秸秆带状覆盖显著提高纯经济收益和产投比且秋覆盖提高幅度大于春覆盖。因此,秸秆带状覆盖栽培技术是一种增产高、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栽培模式,适宜于西北半干旱雨养区秸秆资源较为富余地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带状覆盖 地膜覆盖 土壤水热 产量 马铃薯
下载PDF
超声辅助乙醇提取富硒金花葵花朵中的硒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6
作者 张文开 鲍征宇 +5 位作者 Diego Armando PINZON NUNEZ 邵玲玲 徐峰 张宏宇 赵月华 田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01-208,共8页
为促进优质天然富硒植物资源的科学开发利用,本文选取富硒金花葵为研究对象,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ydride Generation-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HG-AFS)检测不同植物器官样品中的硒含量,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金花葵花... 为促进优质天然富硒植物资源的科学开发利用,本文选取富硒金花葵为研究对象,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ydride Generation-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HG-AFS)检测不同植物器官样品中的硒含量,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金花葵花朵中的含硒有机活性组分并使用响应面法优化获得最佳提取工艺,同时对含硒提取物开展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显示,金花葵各器官中硒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叶、果、花、根和茎,分别为21.99、14.29、12.93、10.90和10.23 mg/kg。响应面优化结果表明,含硒有机活性成分最佳提取参数为提取温度40℃、固液比1:60、提取时间40 min、超声功率350 W、乙醇浓度50%(V/V)和提取次数1次。在最佳提取参数下,硒的提取率为35.65%±0.65%。DPPH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显示,含硒有机活性成分的半抑制浓度(IC_(50))为0.048 mg/mL(硒元素浓度为0.79μg/mL),羟基自由基清除实验显示样品浓度为8 mg/mL时达到最大清除率97%,IC_(50)为0.56 mg/mL,还原力实验表明样品的还原能力随样品浓度的增大而增强。证明金花葵的含硒乙醇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本研究可以为合理利用富硒金花葵和研发加工富硒农副作物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葵 含硒活性成分 提取工艺优化 响应面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秸秆带状覆盖种植马铃薯农田土壤温度及其气温响应特征 被引量:2
7
作者 韩凡香 陈倩 +3 位作者 包正育 李辉 周建军 柴守玺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3期67-75,共9页
【目的】为探明西北半干旱雨养区秸秆带状覆盖马铃薯田地温变化特征。【方法】于2014~2015年在西北半干旱雨养区,设秸秆带状覆盖(SM)、地膜大垄(PMP)、全膜双垄沟(PMF)和露地平作(CK)4个处理。【结果】不同处理在各生育时期、各土层土... 【目的】为探明西北半干旱雨养区秸秆带状覆盖马铃薯田地温变化特征。【方法】于2014~2015年在西北半干旱雨养区,设秸秆带状覆盖(SM)、地膜大垄(PMP)、全膜双垄沟(PMF)和露地平作(CK)4个处理。【结果】不同处理在各生育时期、各土层土壤温度存在显著差异,各层次土壤温度日变化随气温呈正弦函数变化,土壤温度随气温的变化滞后2 h左右;无论平水年,还是丰水年,秸秆覆盖马铃薯各生育时期均出现降温效应,地膜覆盖则表现为增温效应,与CK相比,秸秆覆盖全生育期0~25 cm土层土壤温度平均降低0.8~1.4℃,PMP、PMF分别提高1.6~2.3℃、1.0~1.1℃;秸秆覆盖可延长苗期-成熟生育天数,较CK延长6~7 d,较覆膜延长8 d;同时,秸秆覆盖降低日振幅,土壤温差较CK降低1.9℃,增加马铃薯膨大~成熟期土壤有效积温。【结论】秸秆带状覆盖有效调控地温变化,有利于马铃薯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带状覆盖 地膜覆盖 土壤温度 温差 马铃薯
下载PDF
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临床诊疗指南依从性现状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李红校 孙磊 +2 位作者 鲍正宇 陈福坤 顾翔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评估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临床诊疗措施对指南的依从性,并分析影响治疗规范性的可能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64例老年AC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最新ACS指南对实际诊疗措施进行规范性评价并分为规范治疗组276例、过度治疗组1... 目的评估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临床诊疗措施对指南的依从性,并分析影响治疗规范性的可能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64例老年AC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最新ACS指南对实际诊疗措施进行规范性评价并分为规范治疗组276例、过度治疗组10例和治疗不足组178例,对比各组之间患者临床资料差异,分析影响治疗规范性的可能因素。结果与规范治疗组比较,过度治疗组男性、高脂血症、TIMI低危比例、舒张压、血红蛋白更高,年龄≥75岁、高血压、心房颤动、外周动脉狭窄、肾功能不全、缺血性脑卒中、冠状动脉造影、PCI、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TIMI中危和高危比例更低(P<0.05)。治疗不足组男性、TIMI低危比例、血红蛋白及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水平明显低于规范治疗组和过度治疗组,年龄≥75岁、高血压、外周动脉狭窄、肾功能不全、缺血性脑卒中、CABG、TIMI高危比例明显高于规范治疗组和过度治疗组,高脂血症比例明显低于过度治疗组,心房颤动、冠状动脉造影、PCI、TIMI中危比例明显高于过度治疗组,收缩压明显高于规范治疗组,LVEF明显低于规范治疗组(P<0.05)。血红蛋白水平较高与过度治疗有关(OR=1.059,95%CI:1.004~1.118,P=0.036);而血红蛋白(OR=0.986,95%CI:0.973~0.999,P=0.032)和eGFR(OR=0.983,95%CI:0.973~0.992,P=0.001)降低及收缩压升高(OR=1.017,95%CI:1.006~1.029,P=0.004)与治疗不足有关。结论本中心老年ACS患者临床治疗措施基本依从指南要求,但仍在诸多方面存在差距,需进一步提高医师循证意识及患者宣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高脂血症 血红蛋白测定 高血压 心房颤动 肾功能不全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相关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陈社安 张漫漫 +6 位作者 姜江 孙磊 张薏 鲍正宇 陈福坤 李红校 顾翔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0年第7期794-797,共4页
目的运用系统评价的方法探讨血浆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复发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相关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Ovid、万方、维普、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关于RDW与心房... 目的运用系统评价的方法探讨血浆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复发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相关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Ovid、万方、维普、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关于RDW与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相关研究,搜集符合要求的病例对照或队列研究,提取效应指标和相关研究临床资料,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研究文献,包括1387例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导管消融术后心房颤动未复发组相比,心房颤动复发组红细胞分布宽度水平显著升高(SMD=0.66,95%CI:0.33~1.00,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DW水平升高与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复发有关,RDW可作为导管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分布宽度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复发 META分析
下载PDF
四川盆地西南部中二叠世栖霞组白云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流体来源
10
作者 韩晓涛 白昕冉 +4 位作者 靳慧杰 陈军典 任毅 鲍征宇 周泳君 《世界地质》 CAS 2023年第4期611-620,共10页
以四川盆地西南部出露的中二叠世栖霞组张村剖面为例,基于岩相学基础,首先利用X射线衍射法(XRD)确定白云岩的副矿物含量,再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分析白云岩的稀土元素,研究白云岩储层地球化学特征和流体来源。结果表明:... 以四川盆地西南部出露的中二叠世栖霞组张村剖面为例,基于岩相学基础,首先利用X射线衍射法(XRD)确定白云岩的副矿物含量,再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分析白云岩的稀土元素,研究白云岩储层地球化学特征和流体来源。结果表明:白云岩副矿物为石英和长石类矿物,含量均较低,范围为0~4.5%。白云岩稀土元素含量偏低,范围为1.64~3.24μg/g,呈现轻稀土亏损,重稀土富集的分馏特征。分别用后太古代以来澳大利亚平均页岩和海水标准化方式,鞍形白云岩均呈明显的铕正异常,显示热液流体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 稀土元素 铕异常 X射线衍射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下载PDF
鲕粒白云岩内部溶蚀及孔隙非均质性演化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谢淑云 雷蕾 +5 位作者 焦存礼 何治亮 鲍征宇 马佳怡 张殿伟 彭守涛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74-1187,共14页
在地表和埋藏条件下溶蚀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是碳酸盐岩油气储层重要的储集空间。为探究孔隙的溶蚀改造机理及其控制因素,通过柱塞样,开展了0. 2%的乙酸环境中鲕粒白云岩的溶蚀实验,实验温度和压力范围分别为40~160℃和10~50 MPa。实验... 在地表和埋藏条件下溶蚀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是碳酸盐岩油气储层重要的储集空间。为探究孔隙的溶蚀改造机理及其控制因素,通过柱塞样,开展了0. 2%的乙酸环境中鲕粒白云岩的溶蚀实验,实验温度和压力范围分别为40~160℃和10~50 MPa。实验采取连续取样获得溶液中Ca2+与Mg2+离子含量,通过CT成像技术获取溶蚀反应前后孔隙图像并运用分形与多重分形方法定量分析孔隙在二维和三维空间上的非均质性。研究表明,溶蚀过程中,鲕粒白云岩溶蚀液中[Ca2++Mg2+]浓度在实验开始时最低,之后稳步上升并在120℃、40 MPa时达到最大值,而后缓慢下降,溶蚀窗范围出现在70℃(20 MPa)~120℃(40 MPa)之间。二维和三维微观孔隙结构在空间上的分布具有显著的多重分形特征,溶蚀作用使得孔隙的不规则性减少、孔隙的奇异范围缩减。这些结果对于认识近地表和深埋藏条件下溶蚀作用对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的改造强度及孔隙的动态演化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部溶蚀 多重分形 孔隙结构 非均质性
下载PDF
心房纤维化致右房电极植入失败病例1例
12
作者 陈福坤 鲍正宇 +1 位作者 孙磊 顾翔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3年第16期72-74,共3页
1例长期房性心动过速患者射频消融术中出现心脏停搏,并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右心房基质标测,后行双腔起搏器植入。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标测右心房游离壁及前壁发现大片低电压及疤痕区。起搏器植入术中多次调试右心房电极,起搏阈值参数... 1例长期房性心动过速患者射频消融术中出现心脏停搏,并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右心房基质标测,后行双腔起搏器植入。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标测右心房游离壁及前壁发现大片低电压及疤痕区。起搏器植入术中多次调试右心房电极,起搏阈值参数均不理想,右心房电极植入失败。长期房性心动过速可能导致心房电重构、心房纤维化,从而导致右心房电极植入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纤维化 射频消融 房性心动过速 起搏器植入 心房电重构 三维标测系统
下载PDF
江西于都银坑-桥头-马安地区不同富硒农作物地球化学适生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
13
作者 马明 姚凌阳 +3 位作者 谢淑云 唐沫岚 鲍征宇 陈国光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63-1069,共7页
在江西于都砂岩、泥岩成土母岩地质背景区,采集分析了61组水稻、花生样及其根系土样品,结果发现:水稻硒平均含量为0.062μg/g,水稻根系土硒平均含量为0.39μg/g;花生硒平均含量为0.051μg/g,花生根系土硒平均含量为0.44μg/g。此外,水... 在江西于都砂岩、泥岩成土母岩地质背景区,采集分析了61组水稻、花生样及其根系土样品,结果发现:水稻硒平均含量为0.062μg/g,水稻根系土硒平均含量为0.39μg/g;花生硒平均含量为0.051μg/g,花生根系土硒平均含量为0.44μg/g。此外,水稻和花生的富硒率分别为30.00%和16.10%,对应根系土硒含量超过0.4μg/g的样品占36.07%。相关分析表明,根系土硒含量与TFe2O3、MnO、TOC、S、烧失量、N、Ca O、MgO、Na2O含量呈正相关,与Si O2含量呈负相关。农作物硒含量与土壤总硒、有效硒、TOC、铁锰氧化物、钙镁氧化物、硫含量呈正相关,据此建立了富硒农作物的地球化学适生模型。研究表明,在成土母质为砂岩、泥岩的地质背景下,开发富硒农产品不仅要依据土壤总硒含量,还需考虑土壤有效硒、TOC、铁锰氧化物、钙镁氧化物、硫含量等多项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花生 富硒率 江西于都
下载PDF
时钟基因REV-ERBα、RORα在心房颤动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4
作者 徐乐 谭猛 +4 位作者 郭倩 戴晓燕 鲍正宇 杨轶 袁晓晨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90-296,共7页
目的:研究时钟基因REV-ERBα、RORα在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AF)患者中的表达并探索其基于炎症调控途径参与AF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及相关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4—10月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及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住院诊断为AF... 目的:研究时钟基因REV-ERBα、RORα在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AF)患者中的表达并探索其基于炎症调控途径参与AF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及相关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4—10月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及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住院诊断为AF的患者88例,其中阵发性心房颤动(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PaAF)组37例,持续性心房颤动(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 PeAF)组51例,另选择同期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者4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qRT-PCR法检测外周血时钟基因REV-ERBα、RORα mRNA的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炎症小体NLRP3蛋白的表达。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生化指标,采用Spearman进行相关性分析,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AF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估REV-ERBα、RORα、NLRP3、左房直径(left atrial diameter, LAD)4个指标对AF的辅助诊断效能。结果:REV-ERBα在PaAF组和PeAF组外周血中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在PaAF组与PeAF组之间无显著差异;RORα在PeAF组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PaAF组(P<0.01),在PaAF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NLRP3和LAD随着AF的发展明显升高(P<0.01);REV-ERBα、RORα与NLRP3及LAD在AF患者中呈负相关,NLRP3与LAD呈正相关;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REV-ERBα、NLRP3、LAD为AF发生发展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示REV-ERBα、RORα、NLRP3、LAD对AF的发生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结论:在AF患者外周血中REV-ERBα、RORα表达降低,NLRP3表达增高,REV-ERBα、RORα可能通过炎症及心房重构机制参与AF的发生发展并对AF的发生具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昼夜节律 REV-ERBα RORα NLRP3 左房直径
原文传递
广西A型塞内卡病毒毒株分离鉴定与致病性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包正玉 牟春晓 陈振海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共8页
为明确2株SVA广西分离株的生长特性以及与其他毒株的同源关系,进一步了解其致病性,以GX84/2020和GX94/2020为研究对象,参考GD05/2017(MH316116)毒株全基因组序列设计4对覆盖全长的引物,通过RT-PCR扩增、测序和拼接,得到GX84/2020(MW1171... 为明确2株SVA广西分离株的生长特性以及与其他毒株的同源关系,进一步了解其致病性,以GX84/2020和GX94/2020为研究对象,参考GD05/2017(MH316116)毒株全基因组序列设计4对覆盖全长的引物,通过RT-PCR扩增、测序和拼接,得到GX84/2020(MW117128)和GX94/2020(MW117129)毒株的全长基因组序列后进行序列分析;并将其攻毒8~10周龄仔猪。结果表明:GX84/2020和GX94/2020毒株基因组全长7250bp,同源性分析显示这2个广西分离株与其他43株SVA毒株的同源性为93.2%~98.1%;系统发育分析表明GX84/2020和GX94/2020毒株与美国毒株SVA-OH2(KU058183)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为98.1%。攻毒结果显示,部分仔猪出现口蹄部位水疱、跛行及体温升高等临床症状,整个过程未出现仔猪死亡。通过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和动物试验,明确了GX84/2020和GX94/2020分离株的生长特性、与其他毒株的同源关系以及该毒株的致病性,为研发疫苗和抗病毒药物奠定了基础,且丰富了SVA的基因组信息数据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塞内卡病毒 全基因组测序 进化分析 致病性
下载PDF
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对射频消融术后晚期心房颤动复发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社安 郑美芳 +6 位作者 张漫漫 刘飞 孙磊 鲍正宇 陈福坤 李红校 顾翔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80-683,共4页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HDL-C比值(MHR)对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晚期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行导管射频消融术的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82例,根据消融术3个月后房颤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31例和未复发组51例...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HDL-C比值(MHR)对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晚期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行导管射频消融术的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82例,根据消融术3个月后房颤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31例和未复发组51例,收集入选患者术前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老年阵发性房颤行射频消融术患者术后晚期复发率为37.8%,复发组房颤病程、单核细胞、MHR及左心房内径明显高于未复发组,HDL-C明显低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相关因素后,左心房内径和MHR是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晚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80,95%CI:1.079~1.518,P=0.005;OR=1.482,95%CI:1.153~1.906,P=0.002)。ROC曲线分析显示,MHR预测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晚期复发的曲线下面积为0.76(95%CI:0.650~0.870,P=0.000)。结论MHR是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晚期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术 复发
下载PDF
秸秆带状覆盖对旱地马铃薯叶片抗氧化特性的影响
17
作者 黄金文 杨成存 +7 位作者 韩凡香 包正育 柴守玺 程宏波 马建涛 黄彩霞 逄蕾 常磊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0-29,共10页
为了探究不同覆盖方式对旱地马铃薯叶片抗氧化能力和产量的影响,于2018—2020年在西北半干旱区设置了秸秆带状覆盖(SM)、黑膜大垄覆盖(PM)和露地无覆盖(CK)3种栽培处理,研究了不同覆盖条件下马铃薯叶片渗透调节物质、膜脂过氧化物含量... 为了探究不同覆盖方式对旱地马铃薯叶片抗氧化能力和产量的影响,于2018—2020年在西北半干旱区设置了秸秆带状覆盖(SM)、黑膜大垄覆盖(PM)和露地无覆盖(CK)3种栽培处理,研究了不同覆盖条件下马铃薯叶片渗透调节物质、膜脂过氧化物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和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SM处理显著提高马铃薯植株细胞清除自由基和过氧化氢的能力,维持了较高的渗透性,与CK相比,SM处理在全生育期平均显著降低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含量,分别降低14.4%、10.0%;平均显著提高可溶性糖(WSC)含量、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别提高17.1%、15.4%、22.5%和27.5%。与CK相比,PM处理在全生育期平均显著提高MDA、Pro、WSC含量和SOD、CAT活性,分别提高14.3%、38.6%、17.1%、15.2%和8.5%;平均显著降低POD活性17.1%。覆盖显著提高了马铃薯鲜薯产量,与CK相比,SM处理3年平均显著增产12.9%,PM处理3年平均显著增产29.2%。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SM处理产量与POD、SOD、CAT活性高度关联,关联度系数分别为0.5321、0.5556和0.5433,而PM处理产量仅与Pro含量高度关联,关联度系数为0.7090。可见,秸秆带状覆盖能增强马铃薯叶片抗氧化能力,提高抗氧化酶系统的活性,降低膜质过氧化水平,有效延缓马铃薯早衰,提高马铃薯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带状覆盖 地膜覆盖 叶片抗氧化 马铃薯 旱地
下载PDF
鲕粒碳酸盐岩溶蚀的微观形貌特征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开 谢淑云 +5 位作者 雷蕾 鲍征宇 何治亮 沃玉进 张殿伟 张海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1-70,共10页
以鲕粒碳酸盐岩薄片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SEM)观察样品在稀硫酸溶液作用下溶蚀前后的微观形貌,并总结溶蚀规律,结合能谱仪(EDS)进行成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碳酸盐岩的溶蚀机理。结果显示,鲕粒碳酸盐岩存在对结... 以鲕粒碳酸盐岩薄片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SEM)观察样品在稀硫酸溶液作用下溶蚀前后的微观形貌,并总结溶蚀规律,结合能谱仪(EDS)进行成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碳酸盐岩的溶蚀机理。结果显示,鲕粒碳酸盐岩存在对结构和成分的多重选择性溶蚀。从微观形貌来看,相对于鲕粒灰岩,鲕粒白云岩更易产生连通性较好的溶蚀孔洞,形成有效的储集空间;从反应后(12 h)的溶蚀量来看,鲕粒白云岩的失重百分比为1.04%,亦大于鲕粒灰岩的0.70%。能谱分析发现,成分不均一性亦是控制溶蚀反应进程的关键因素,元素含量差异较大的部位更易发生溶蚀作用。鲕粒白云岩溶蚀区域的Mg/Ca值为0.6~0.8,远远小于未溶蚀区域,表明Mg元素含量高的区域更易溶蚀,进而导致Mg/Ca值降低;鲕粒灰岩Si和Al含量高的区域,不易发生溶蚀,这说明石英和长石等难溶矿物的存在会阻碍溶蚀作用的进行,也阻碍了孔隙空间的形成。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鲕粒白云岩在含稀硫酸或H2S地层水中更易发生溶蚀作用,形成有效的孔缝洞,从而有利于油气的运移和储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鲕粒碳酸盐岩 选择性溶蚀 微观形貌 储集空间 实验
下载PDF
湖北秭归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19
作者 马佳怡 谢淑云 +5 位作者 张默海 焦存礼 韩俊 鲍征宇 邬铁 张海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4-87,共14页
白云岩化流体性质与成岩作用是近年来碳酸盐岩成岩作用研究的热点,研究白云岩的成因有利于进一步认识白云岩储层的形成机制并为优质储层的预测提供依据。通过岩石学、矿物学(X射线衍射)、地球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碳氧同位素)方法... 白云岩化流体性质与成岩作用是近年来碳酸盐岩成岩作用研究的热点,研究白云岩的成因有利于进一步认识白云岩储层的形成机制并为优质储层的预测提供依据。通过岩石学、矿物学(X射线衍射)、地球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碳氧同位素)方法,系统研究湖北秭归地区灯影组不同类型白云岩的成因,并分析了可能的白云岩化模式。样品的微量元素特征显示,秭归地区白云岩未受到陆源碎屑物质的影响,形成于气候干旱、海水咸度较大且氧化的沉积环境中;Sr含量特征显示白云岩发生了较为彻底的白云岩化,其成岩环境为温度较高的埋藏环境,成岩过程中未受到淋滤作用的影响;秭归地区白云岩化流体主要来源于海水。结合蒸发白云岩(萨布哈)及埋藏白云岩化模式解释了秭归地区泥微晶白云岩及晶粒白云岩的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影组 地球化学 白云岩 成因模式 秭归地区
下载PDF
激光功率对高速激光熔覆Ni/316L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德来 王博 +2 位作者 周攀虎 董会 鲍正宇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13-218,共6页
为研究高速激光熔覆Ni/316L层组织与力学性能随激光功率的演变规律,分别采用1.1、1.3和1.5 kW激光功率在Q235钢表面熔覆Ni/316L层。采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显微硬度计、冲击试验机及Knoop压痕法研究了熔覆层的显微组织、显微... 为研究高速激光熔覆Ni/316L层组织与力学性能随激光功率的演变规律,分别采用1.1、1.3和1.5 kW激光功率在Q235钢表面熔覆Ni/316L层。采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显微硬度计、冲击试验机及Knoop压痕法研究了熔覆层的显微组织、显微硬度、冲击性能与弹性模量。结果表明,激光功率为1.1 kW时熔覆层内部晶粒生长取向存在垂直于界面生长和与界面成一定角度交叉生长两种模式,并含有少量孔隙等缺陷,熔覆层/基体界面元素成断崖式分布,二者互扩散程度较低。随着激光功率升高,熔覆层晶粒转变为以垂直于界面生长为主,且涂层内部致密性高,缺陷较少,熔覆层/基体界面元素互扩散程度提升。激光功率对熔覆层硬度、冲击性能都存在显著影响,但是对弹性模量的影响较低。不同激光功率下,熔覆层最大硬度均出现在距界面100μm左右的区域;功率从1.1 kW提升至1.5 kW时熔覆层熔合区最大硬度提高约50%;功率为1.5 kW时,试样的冲击性能较基体提高约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激光熔覆 激光功率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