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兴安岭中段晚三叠世安第斯型安山岩:蒙古-鄂霍茨克大洋板片南向俯冲作用的产物 被引量:20
1
作者 纪政 葛文春 +3 位作者 杨浩 毕君辉 于倩 董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917-2930,共14页
本文报道了大兴安岭中段火龙沟地区晚三叠世安山岩的锆石U-Pb年龄、Lu-Hf同位素组成以及全岩地球化学数据,以揭示蒙古-鄂霍茨克大洋板片早中生代期间南向俯冲作用的过程。火龙沟地区安山岩的锆石均呈自形-半自形,具有典型的振荡生长环... 本文报道了大兴安岭中段火龙沟地区晚三叠世安山岩的锆石U-Pb年龄、Lu-Hf同位素组成以及全岩地球化学数据,以揭示蒙古-鄂霍茨克大洋板片早中生代期间南向俯冲作用的过程。火龙沟地区安山岩的锆石均呈自形-半自形,具有典型的振荡生长环带和高Th/U(0.48~1.47)比值的特征,暗示其为岩浆成因锆石。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火龙沟地区安山岩形成于236±1Ma的晚三叠世。这些晚三叠世安山岩的Si O_2含量为51.44%~66.67%,全碱(Na_2O+K_2O)含量为5.01%~6.88%,Al_2O_3含量为13.14%~19.20%,Fe_2O_3~T含量为5.11%~9.55%,Ti O_2含量为0.65%~1.66%,具有较高的MgO(2.15%~4.64%)、Cr(43.7×10^(-6)~212.0×10^(-6))和Ni(20.2×10^(-6)~100.0×10^(-6))含量以及Mg~#值(45~55),为钙碱性系列岩石。安山岩样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Sr等)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等)和重稀土元素,且具有微弱的Eu异常(δEu=0.84~1.13),与俯冲带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相似。安山岩中的锆石ε_(Hf)(t)值为+8.9^+11.6,相应的Hf同位素一阶段模式年龄(t_(DM1))为525~414Ma。上述特征表明火龙沟地区晚三叠世安山岩岩浆可能起源于俯冲流体交代的亏损地幔楔,源区可能还存在少量俯冲沉积物的贡献,并在岩浆演化的过程中经历了角闪石、斜长石和磷灰石等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研究区晚三叠世安山岩形成于蒙古-鄂霍茨克大洋板片南向俯冲作用相关的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环境,且蒙古-鄂霍茨克大洋板片在晚三叠世期间经历了低角度俯冲到高角度俯冲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三叠世安山岩 兴蒙造山带 蒙古-鄂霍茨克洋 岩石成因 地球化学
下载PDF
苦参碱对心血管系统疾病药理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毕珺辉 张静怡 修俭 《中医药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95-99,共5页
目的:对苦参碱的药理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苦参碱对心血管作用奠定基础。方法: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分类阐述苦参碱对心血管的药理作用及相关机制。结果:苦参碱具有抗心律失常、抗心肌损伤、抑制心肌细胞肥大、抗... 目的:对苦参碱的药理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苦参碱对心血管作用奠定基础。方法: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分类阐述苦参碱对心血管的药理作用及相关机制。结果:苦参碱具有抗心律失常、抗心肌损伤、抑制心肌细胞肥大、抗心肌细胞纤维化、抗柯萨奇病毒、改善心衰等心血管作用,其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优势日益凸显。结论:通过对苦参碱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的讨论,以期为今后以苦参碱为基础的新药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心血管疾病 药理作用 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辽东地区北辽河群变酸性火山岩形成的时代及构造背景:古元古代陆内裂谷,还是活动大陆边缘? 被引量:10
3
作者 毕君辉 邢德和 +2 位作者 葛文春 杨浩 董玉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5-308,共14页
辽东半岛辽河群出露于胶-辽-吉活动带北段,发育大量的古元古代花岗质岩石、镁铁质侵入体和火山-沉积岩系。本文在河栏地区北辽河群中新识别出一套变酸性火山岩,并对其进行详细的岩石学、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Hf... 辽东半岛辽河群出露于胶-辽-吉活动带北段,发育大量的古元古代花岗质岩石、镁铁质侵入体和火山-沉积岩系。本文在河栏地区北辽河群中新识别出一套变酸性火山岩,并对其进行详细的岩石学、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的研究,以确定其形成时代、源区性质及其构造属性。变酸性火山岩中的锆石多呈自形-半自形晶,发育明显的振荡环带结构,Th/U比值=0.34~0.92,指示其为岩浆成因。对岩浆锆石的定年结果表明,变酸性火山岩的原岩形成于古元古代((2 153±11)Ma),该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与区域上广泛出露的辽吉花岗岩属于同期岩浆作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变酸性火山岩具有高SiO_2(64.09%~72.82%)及相对较低的Nb/Y比值(0.24~0.42),属于亚碱性火山岩,而样品的CaO、MgO、Fe_2O_3等含量明显偏高,可能与后期强烈的热液活动有关;其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均呈右倾型,LREE/HREE=7.57~11.13,(La/Yb)N=7.60~11.53,δEu=0.14~0.22;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上表现为大离子亲石元素(Rb、K)的富集和高场强元素(Nb、Ta)及Ti、P的亏损,显示出弧岩浆的特征;锆石ε_(Hf)(t)值介于-12.00^+6.88,二阶段Hf模式年龄(T_(DM2))介于3 467~2 310Ma。上述特征表明,研究区内变酸性火山岩的原始岩浆起源于中—新太古代增生的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在岩浆演化过程中可能伴有少量古老地壳物质的加入。结合前人有关辽吉花岗岩及区域镁铁质侵入岩、变质作用等资料,认为辽东半岛河栏地区北辽河群变酸性火山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其地球动力学机制可能与龙岗地块南缘大洋板块的俯冲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元古代 变酸性火山岩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胶-辽-吉带
下载PDF
升阳益胃汤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结肠及下丘脑组织5-HT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毕珺辉 杨悦 +3 位作者 杨育同 陈宜瑶 舒晓葳 冯玉华 《中医药学报》 CAS 2022年第6期40-44,共5页
目的:观察升阳益胃汤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结肠及下丘脑组织中5-羟色胺(5-HT)含量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适应性喂养1周后,除空白组外,将其余50只雄性SPF级SD大鼠采用慢性束缚联合番泻叶灌胃、夹尾刺激构建IBS-D大鼠模... 目的:观察升阳益胃汤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结肠及下丘脑组织中5-羟色胺(5-HT)含量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适应性喂养1周后,除空白组外,将其余50只雄性SPF级SD大鼠采用慢性束缚联合番泻叶灌胃、夹尾刺激构建IBS-D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其随机分为升阳益胃汤高、中、低剂量组,模型组,阳性药对照组。给药组于造模2周后开始连续灌胃给药14d,于第28天末次灌胃给药后进行大鼠体质量变化率测量、腹壁撤退反射评分(AWR);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结肠、下丘脑组织中5-HT的含量;HE染色观察大鼠结肠组织黏膜病理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升阳益胃汤高、中、低剂量组大鼠体质量增长情况有所好转,AWR评分及结肠、下丘脑组织中5-HT含量显著改善(P<0.05)。结论:升阳益胃汤各剂量组可有效改善IBS-D大鼠体质量变化率、AWR评分,降低结肠及下丘脑组织中5-HT的含量,效果呈剂量依赖性,升阳益胃汤治疗IBS-D有可能是通过降低结肠及下丘脑组织中5-HT的含量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阳益胃汤 肠易激综合征 脑肠肽 5-HT
下载PDF
北秦岭官坡地区稀有金属伟晶岩锡石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6
5
作者 曾威 孙丰月 +5 位作者 周红英 王佳营 李志丹 陈军强 毕君辉 崔玉荣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851-2871,共21页
北秦岭官坡-丹凤地区是我国重要的伟晶岩型铀和稀有金属成矿区,目前官坡地区稀有金属伟晶岩的形成时代和成因机制尚不清楚.通过对该地区花岗伟晶岩开展锡石U-Pb年代学、锆石Hf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全岩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分析了伟晶岩... 北秦岭官坡-丹凤地区是我国重要的伟晶岩型铀和稀有金属成矿区,目前官坡地区稀有金属伟晶岩的形成时代和成因机制尚不清楚.通过对该地区花岗伟晶岩开展锡石U-Pb年代学、锆石Hf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全岩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分析了伟晶岩成因并探讨秦岭造山带古生代造山作用的时限.锡石LA-MC-ICP-MS U-Pb测年首次确定官坡地区南阳山稀有金属伟晶岩的成岩成矿时代为420±2 Ma,形成于末志留世,表明此时北秦岭造山带处于造山作用晚期或造山后相对稳定的构造背景.花岗伟晶岩锆石εHf(420 Ma)值为-7.0~-7.8,二阶段Hf模式年龄为2.45~2.52 Ga,表明其源区为古老的地壳物质.花岗伟晶岩铝饱和指数大于1.10,具有极低的稀土总量(ΣREE=0.43×10^(-6)~23.14×10^(-6)),变化范围较大的LaN/YbN值(0.7~22.3)和δEu值(0.09~1.84).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和高场强元素Nb、Ta、P、Hf,亏损Ba、Nd、Zr、Ti,具有低的Nb/Ta比值(平均值2.66),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明显,这些特征指示岩浆经历了高度结晶分异作用.同位素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官坡地区花岗金属伟晶岩与其南侧灰池子岩体和大毛沟岩体不具岩浆演化关系,稀有金属伟晶岩为过铝质花岗岩浆高程度结晶分异演化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石U-Pb定年 地球化学 花岗伟晶岩 稀有金属 官坡 北秦岭
原文传递
北秦岭官坡地区稀有金属伟晶岩锡石U-Pb年龄 被引量:7
6
作者 曾威 周红英 +4 位作者 孙丰月 王佳营 毕君辉 崔玉荣 陈军强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179-2182,共4页
秦岭造山带古生代构造演化是热点研究问题,关于该带早古生代造山作用发生的时限存在较大的争议。学者们通过总结大量稀有金属伟晶岩的形成时代,认为稀有金属伟晶岩多形成于造山晚期或造山后或非造山环境等相对稳定的构造背景[1-2]。
关键词 伟晶岩 秦岭造山带 北秦岭 早古生代造山作用 稀有金属 古生代构造演化 非造山环境 官坡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国医大师段富津教授治疗泄泻的用药规律
7
作者 邵雨 毕珺辉 赵雪莹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6期9-12,16,共5页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 2.5)研究国医大师段富津教授治疗泄泻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搜集国医大师段富津教授于200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坐诊期间诊断为泄泻的病案171例作为资料来源,运用中医传承辅...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 2.5)研究国医大师段富津教授治疗泄泻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搜集国医大师段富津教授于200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坐诊期间诊断为泄泻的病案171例作为资料来源,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 2.5)对其药物频次,常用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常用药物组合,药物间关联度,核心药物组合及潜在的新药物组合进行数据剖析。结果本研究共筛选病案171例,使用药物157味,高频药物22味,其中药性以温为主,药味以辛、甘、苦为主,归经以脾、肺、胃经为主。高频药物组合18组,其中人参→茯苓,半夏、茯苓→陈皮,半夏→陈皮这3种药物配伍组合出现的可能性最大。基于聚类分析演化得到53个核心药物组合和9个新药物组合。结论段富津教授治疗泄泻以健脾补益、化痰除湿为主要治疗原则,同时注重中焦脾胃运纳调和,升降相因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医大师 段富津教授 泄泻 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下载PDF
中国东北地区晚古生代构造-岩浆演化历史 被引量:3
8
作者 董玉 王锶淼 +5 位作者 于倩 陈井胜 杨浩 葛文春 毕君辉 井佳浩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249-2268,I0001-I0008,共28页
中国东北地区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由多个不同构造属性的微陆块拼贴而成,包括额尔古纳地块、兴安地块、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佳木斯地块以及那丹哈达地体。伴随不同微陆块的复杂拼贴演化过程,东北地区发育强烈的晚古生代岩浆作用,因此这... 中国东北地区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由多个不同构造属性的微陆块拼贴而成,包括额尔古纳地块、兴安地块、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佳木斯地块以及那丹哈达地体。伴随不同微陆块的复杂拼贴演化过程,东北地区发育强烈的晚古生代岩浆作用,因此这些岩浆作用的产物是记录东北地区晚古生代构造演化历史的重要媒介。根据东北地区晚古生代岩浆岩的岩石学、年代学以及地球化学等特征,发现大兴安岭地区晚古生代岩浆作用以石炭纪-二叠纪为主,其中早石炭世岩浆作用的产物为辉长岩-闪长岩-花岗岩组合,晚石炭世产物以花岗质岩石为主以及少量辉长岩,二叠纪岩浆作用的产物以花岗质岩石为主,同时这些晚古生代岩浆岩大部分具有典型的弧属性特征;而吉黑东部地区则广泛发育的晚古生代岩浆岩,以二叠纪花岗质岩石为主,同时包含少量辉长岩,且这些二叠纪岩浆岩普遍表现出典型的弧属性特征。结合岩石学、年代学、地球化学以及同位素等资料,认为大兴安岭地区和吉黑东部岩石可能具有不同的构造-岩浆演化历史,同时东北地区内各微陆块具有复杂的地壳增生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造山带 中国东北 晚古生代 岩浆作用 构造演化
下载PDF
赤芝-大豆发酵菌质的理化特性和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尽哲 毕俊辉 +3 位作者 王林林 王宗清 史广鑫 黄雅琴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9-97,共9页
采用色差分析、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赤芝(Ganoderma lucidum)-大豆发酵菌质的理化特性和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未经赤芝发酵的大豆(CK)相比,黑暗发酵的菌质(菌质Ⅰ)、光照发酵的菌质(菌质Ⅱ)豆... 采用色差分析、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赤芝(Ganoderma lucidum)-大豆发酵菌质的理化特性和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未经赤芝发酵的大豆(CK)相比,黑暗发酵的菌质(菌质Ⅰ)、光照发酵的菌质(菌质Ⅱ)豆腥味均明显减轻,具有赤芝-大豆菌质特有香味,颜色加深,颗粒更加松散,相对结晶度分别上升、下降,持水力分别提升19.61%、13.07%,持油力分别提升24.04%、42.31%,水溶性成分溶出率分别增加60.89%、51.88%,醇溶性成分溶出率分别增加4.13%、23.34%,菌质中产生新的酚类物质,菌质中的总黄酮、总多酚、总皂苷含量增加和抗氧化活性提高,总糖含量降低;与菌质Ⅰ相比,菌质Ⅱ的香气浓,颜色深,总黄酮、总皂苷含量更高,抗氧化活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水力 持油力 相对结晶度 总黄酮 总多酚 总皂苷 总糖
下载PDF
华北陆块2.56~2.52 Ga增氧事件对成矿和生命演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沈保丰 毕君辉 张阔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36-351,共16页
地球表层大气氧浓度的显著增高是地球史上最重大的地质事件之一,它不仅改变了地球表层环境,促进了生命演化,而且加速了表生地质过程,形成一系列适应环境突变的岩石和重要矿床。地球在前寒武纪时期曾发生过两次大气快速增氧事件,分别为... 地球表层大气氧浓度的显著增高是地球史上最重大的地质事件之一,它不仅改变了地球表层环境,促进了生命演化,而且加速了表生地质过程,形成一系列适应环境突变的岩石和重要矿床。地球在前寒武纪时期曾发生过两次大气快速增氧事件,分别为大氧化事件(GOE)和新元古代氧化事件(NOE)。本文主要论述华北陆块新太古代晚期增氧事件的时限及其对成矿和生命演化的影响。华北陆块新太古代晚期形成千余个氧化物相BIF型铁矿床和矿点,属于阿尔戈马型,累计查明资源储量约335.36亿t,占全国铁矿总资源储量46%。该类矿床和矿点形成于弱碱性氧化环境,成矿时代主要介于2.56~2.52 Ga,并经历了2.51~2.50 Ga的变质作用。通过对BIF型铁矿床中矿石的Ce异常、铁同位素组成和硫同位素非质量分馏效应(MIF-S)等特征研究,显示在2.56~2.52 Ga期间大气圈的氧浓度大幅度升高,并由缺氧还原环境变为具一定氧浓度(1%~10%PAL)的氧化环境,暗示华北陆块在此期间曾出现过一次显著的增氧事件。其对华北陆块的成矿作用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形成大量氧化物相BIF型铁矿床,这是中国最重要的铁矿床类型和铁矿石开采对象,但缺少碳酸盐相BIF型铁矿床的产出;(2)制约了新太古代晚期VMS型铜锌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发育,目前仅在辽北红透山地区有报道;(3)缺失南非兰德型金-铀砾岩矿床。此外,此次增氧事件也加速了华北陆块上生命演化的进程。一般来说,从以单细胞为主的真核生物演化到宏观多细胞真核生物大约需经历1.6~1.7 Ga。然而,华北陆块从新太古代晚期(2.56~2.52 Ga)的增氧事件到中元古代蓟县纪高于庄组宏观化石的发现,即从以单细胞为主的真核生物向宏观多细胞真核生物演化仅经历了约1.0 Ga。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华北陆块上第一次出现显著增氧过程的时限为2.56~2.52 G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氧化事件(GOE) 华北陆块 氧化物相BIF型铁矿床 2.56~2.52 Ga 成矿作用 生命演化
下载PDF
辽吉古元古代活动带的双成矿带地质特征 被引量:11
11
作者 沈保丰 张阔 毕君辉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8,共18页
辽吉活动带是华北陆块最具代表性的古元古代造山/活动带,不仅发育巨量的古元古代陆壳沉积物质和岩浆活动,而且经历了十分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以及多期岩浆-变质事件的叠加改造。辽吉活动带的形成和构造演化时期,也是该区的一次重要成矿... 辽吉活动带是华北陆块最具代表性的古元古代造山/活动带,不仅发育巨量的古元古代陆壳沉积物质和岩浆活动,而且经历了十分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以及多期岩浆-变质事件的叠加改造。辽吉活动带的形成和构造演化时期,也是该区的一次重要成矿期,以矿种多、规模大、层状或层控为主而发育大型-超大型矿床为特点,其中菱镁矿、滑石、硼、铅锌、钴、金和铀等矿产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辽吉活动带由出露厚度达万米的古元古代辽河群、集安群、老岭群和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岩浆岩所组成。其主体发育两套变质岩石:一套为变质碎屑岩-碳酸盐岩组合,以变质相相对较低为特征,出露地层为北辽河群和老岭群,形成于靠近龙岗陆块的被动大陆边缘浅海盆地环境;另一套是由变质火山-沉积岩系和辽吉花岗岩共同组成的地质构造单元,变质相相对较高,地层分布在南辽河群和集安群,形成于远离大陆边缘俯冲体系下的弧岩浆构造环境。此外,形成于与被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相关的成矿带内分布着菱镁矿床、滑石矿床、铜钴矿床和铀矿床等,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弧岩浆构造坏境内的成矿带主要分布硼、铅锌和金等矿床。研究表明,海城菱镁矿、后仙峪硼矿、翁泉沟硼矿、范家堡子滑石矿、大横路铜钴矿和猫岭金矿等矿床均具有大型-超大型规模,其中海城菱镁矿矿床储量达8.84亿吨,为世界之最的超大型矿床,翁泉沟硼矿床的B2O3储量高达2185万吨,为超大型矿床,占全国总储量的28.6%。辽吉古元古代活动带发育在太古宙克拉通基底之上,经历了有限的拉伸裂陷、岩浆侵位、(火山)沉积、碰撞拼贴、变质改造、隆升拆离和消亡等发展演化阶段,时限为2.2~1.8 Ga。辽吉活动带的成矿构造-岩浆演化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①2.2~2.0 Ga岩浆作用和成矿阶段;②2.0~1.9 Ga沉积作用和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辽吉地区 古元古代 活动带 双成矿带 成矿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